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 疫点消毒

1.1 消毒原则

发生疫情后,应及时有效地对污染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应该由经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性,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1.1.1 目的疫点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疫点内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1.1.2 消毒装备的要求

(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等。

(2)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罩、N95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装工作衣的布袋等。

(3)消毒剂:储备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碘伏、75%乙醇等。

1.1.3 消毒方法的选择进行疫点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选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消毒药械。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1.1.3.1 物理方法:主要有焚烧、加热、紫外线照射等。

1.1.3.2 化学方法:主要有含氯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碘伏等。

1.1.3.3 消毒方式:可采用煮沸、熏蒸、喷雾、擦拭、浸泡等。

1.2 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2.1 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1.2.2 消毒人员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

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1.2.3 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N95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1.2.4 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2.5 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1.2.6 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

1.2.7 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1.2.8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1.2.9 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1.2.10 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2.11 疫点消毒工作完毕,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

1.2.12 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2.13 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2.14 离开病家前,叮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1.3 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1.3.1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 ml/m2~300 ml/m2,以湿润不流淌为宜。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

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1.3.2空气: 疫情爆发时,空调系统应停止使用,并加强室内外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

无法通风的空间受到污染后,应重点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方法如下: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溶液7毫升(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1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0.3%~0.5% 过氧乙酸溶液(20 mL/m3~30mL/m3)或3%过氧化氢溶液(20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60min后开窗通风;也可使用紫外线灯(1.5w/m3)照射60min消毒。

1.3.4 衣服、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min~30 min,或采取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或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 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12 h。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h~6h。

1.3.5 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及盛装容器: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有效氯20000mg/L的消毒液,按照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若有大量的稀薄的排泄物,应用漂精粉按照粪、药比例20:1加药后充分混匀,消毒2h。对厕所和禽舍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小时。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消毒剂溶液或0.5% 过氧乙酸溶液浸泡6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1.3.6 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min~30 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也可用经检测合格的食具消毒柜,耐热的餐具也可用电热型消毒柜,不耐热的餐具可使用紫外线与臭氧协同作用的消毒柜,按照说明书要求消毒。餐具还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15~30 min后,消毒后清水冲洗、控干保存备用。

1.3.7 食物:生吃的瓜果、蔬菜类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5min。病人

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在医院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在疫区可以煮沸30min,或用20% 漂白粉乳剂浸泡2 小时,也可焚烧处理。

1.3.8 家用物品、家具、玩具:可用0.1% 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500mg/L 消毒剂浸泡15min,硬质物体表面也可按一般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

1.3.9 手与皮肤:对于无明显污物污染的手与皮肤,用0.5% 碘伏溶液、75%乙醇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有明显污物污染的,需要先用流动水洗手,并擦干后按照上述方法消毒;必要时,用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 min~3min。

1.3.10 动物、病人尸体:动物尸体应焚烧或喷洒消毒剂后,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水源。病人尸体宜尽快火化。

1.3.11 运输工具:运输工具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2% 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min。

1.3.12 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或喷洒含有效氯10000 mg/L的消毒剂溶液,作用60 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为方便工作,将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消毒剂量等列于表1,现场消毒时可参照进行。

1.3.13 饮用水:对疫区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2 公共场所的消毒

2.1 消毒原则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措施应以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化学消毒。

2.2 非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不需专门针对疫情开展消毒工作,按已有法规即可。流行区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

对特定场所,在特定时间可以进行全方位消毒。也可根据疫情警报的等级采取对应的的消毒处理。

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无法使用物理方法的,可采用化学的方法。如进行空气消毒,应选择连续的物理消毒方法。

2.3 消毒对象公共场所是指除公共交通工具以外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所有场所,包括餐馆、饭店;商务楼、商场;体育场馆、文化

娱乐场所;洗浴、理发、美容场所;候诊室、候车(机、船)室等。

2.3.1 需要日常消毒的场所和物品

宾馆、饭店的床单、被罩、浴巾、毛巾;卫生间的马桶、浴缸;厨房餐厅的餐饮具、厨具;服务人员的手等以及《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的需要消毒的物品。对于大型公共设施如宾馆、商场、超市、影剧院和会议中心等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

2.3.2 需要日常清洁的场所和物品

地板、电梯间、柜台、桌子、椅子等每天至少使用清洗剂和热水清洁一次。

2.3.3 不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

公共场所的墙面、下水道、物品不需要消毒,但要注意保持清洁。房间空气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新。

表1 污染场所、污染物品的消毒处理方法与剂量

消毒场所消毒方法用量消毒时间

室外污染表面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雾

0.1%过氧乙酸溶液喷雾

150~300ml/m2

150~300ml/m2

60min~120min

60min

室内表面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雾

0.1%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适量

100ml/m2~300ml/m2

100ml/m2

30min ~60min

60min~120min

60min

室内地面0.1%过氧乙酸拖地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适量

100ml/m2~300ml/m2

60min

60min~120min

室内空气紫外线照射

0.3%~0.5% 过氧乙酸溶液气溶胶喷雾

3%过氧化氢

以15%过氧乙酸按7ml/m3薰蒸1.5W/m3

20ml/m3~30 ml/m3

20ml/m3

1g/m3

30min~60min

60min

60min

120min

餐、饮具蒸煮

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

0.1%过氧乙酸浸泡100℃

浸没

浸没

15min~30min

30min

30min

家用物品、家具、玩具0.1%1过氧乙酸擦拭或浸泡

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浸泡

适量

适量

15min~30min

耐热耐湿的

纺织品

煮沸或流通蒸汽压力蒸汽灭菌

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0℃

121℃

淹没被消毒物品

30min

10min

30min

不耐热耐湿的纺织品以15%过氧乙酸7ml/m3薰蒸

环氧乙烷

1g/m3

54℃80%800mg/L

120min

4h~6h

粪便、分泌物含有效氯20000mg/L消毒液按粪、药

20% 漂白粉乳剂

比例1:2浸

2:1

2h

2h

尿漂白粉干粉搅匀:尿、药比例20:12h

便器0.5%过氧乙酸浸泡

5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浸没便器

浸没便器

30min~60min

30min~60min

手0.5%碘伏、75%乙醇、0.5%氯己定醇液擦拭

0.2%过氧乙酸浸泡或擦拭

适量

适量1min~2min 1min~3min

运输工具0.2% 过氧乙酸溶液喷洒

1000mg/L有效氯溶液喷洒

适量60min

2.4 消毒方法

2.4.1 物体表面消毒: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和浸泡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mgL~1000mg/L,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2.4.2 餐饮具消毒:参照1.

3.6

2.4.3 衣服和被褥:应勤洗、勤晒,必要时,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衣物消毒的消毒液浸泡30min,消毒后清水洗净。

2.4.4卫生间、厨房和居住的房间要经常打扫,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的消毒液擦拭。

2.4.5 如确定公共场所为疫点,应按照疫点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

3 交通工具消毒

3.1日常预防性消毒措施

3.1.1 空气的消毒与通风对飞机、火车和地铁的空调车厢到港或到站后,应打开所有舱、车门进行通风换气,必要时,可使用大型电风扇吹风以加大换气量。对公共汽车、出租车应随时开窗通风。

3.1.2 机舱或车厢内设施的消毒对桌、椅、门把手、厕所的马桶、洗手池等可用含有效氯为500mg/L的消毒剂喷洒、喷雾、擦拭(机舱内仅允许使用此法),消毒作用20min-30min。达到作用时间后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干布擦干,以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3.1.3 食饮具的消毒食饮具的消毒首选物理消毒方法。如,流通蒸汽消毒20min(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 min-30min;亦可选用化学消毒方法:对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含有效氯为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 min。消毒后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

3.1.4 手的消毒卫生间内应备有洗手消毒剂,以供乘客随时使用。卫生手消毒可采用有效碘含量为0.5% 碘伏消毒液、含70%乙醇和0.5%醋酸氯己定复配的手消毒液、75%乙醇溶液或70%异丙醇溶液(后三种消毒剂飞机上禁用)擦拭手部1min~3min,防止手造成的交叉感染。

3.2 在行进过程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时的消毒处理措施

在飞机、火车等行进过程中发现疑似病人时,应迅速采取相对隔离措施,将病人转移到机舱或车箱内循环风的下风口处,其他乘客应距其3排座椅的距离。疑似病人、乘务人员和乘客应立即带上口罩。

3.2.1 疑似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的消毒疑似病人应使用单独的卫生间,分泌物、排泄物不得直接进入马桶,应排入单独的密闭容器内,到达目的地后由专门的消毒清洁人员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同1.3.5,搅匀后加盖,作用2h后再倒入厕所。患者使用过的便器用含有效氯5000 mg/L的消毒液浸泡60min,消毒后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3.2.2 机舱或车厢内设施的消毒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机舱或车厢内的桌、椅、门把手、厕所内的马桶、洗手池等所有表面和机舱内配餐区域的表面进行消毒。消毒时,可用含有效氯为1000mg/L或0.2%过氧乙酸的消毒剂喷洒、喷雾、擦拭,消毒作用15-30min 。对机舱内的设施消毒后应用温水擦拭,再用清洁的

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3.2.3 对卧具的消毒对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含有效氯为500 mg/L的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毯、被褥,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物品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mL,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2小时。

3.2.4 对食饮具的消毒疑似病人用过的食饮具,应密封保存,到港后由专门的消毒清洁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一次性使用餐盒可焚烧。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可用沸水煮沸20min或用蒸锅流通蒸汽蒸15min-30min,或使用红外线消毒碗柜,125℃维持15min的方法进行消毒;亦可使用含有效氯为5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用净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

3.2.5 对手的消毒飞机、车、船的卫生间内应备有洗手消毒剂,以供乘客和乘务人员随时使用。乘务人员应立即进行手消毒,具体方法见3.1.4。

3.2.6 对空气的消毒

3.2.6.1 舱内空气的消毒飞机到港后应对机舱内空气立即进行的消毒,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的方法或按照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使用低腐蚀性的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消毒后,机舱内的设施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3.2.6.2 火车厢、船舱内空气的消毒车、船到达目的地后应立即对车厢、船舱内空气进行消毒,可采用1.5%~3%的过氧化氢,按20ml/m3的量,使用气溶胶喷雾的方法消毒60分钟,或采用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的空气消毒药械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对车厢、船舱内的设施消毒后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干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3.2.6.3 其它交通工具行进中,发现疑似病人时,能停车的应立即停车,将病人送往附近的医院。护送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不能停车的应按照上述在交通工具行进过程中发现病例时的消毒处理措施处理。

3.2.6.4 未经消毒的飞机、车、船等不得继续使用。

3.3 注意事项

3.3.1 对机舱内的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中国民航的有关规定进行。

3.3.2 消毒人员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防护眼镜、穿隔离衣和

胶鞋等,做好个人防护。

消毒隔离制度试题

消毒隔离制度试题 1.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必要时(),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规程。 2.收住患者应按()与()疾病分别收治,需采取隔离措施的患者应有()。 3.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或保护性隔离患者房间,应执行(),必要时穿()、戴()等。 4.一般情况下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次。地面湿式清扫,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发现明确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均要进行()。 5.患者衣服、被单每周更换()次;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在规定地点清点更换下的衣物及床单元用品。 6.护理不同患者前后,应()或用()擦洗;无菌操作必需佩戴()。 7.各种诊疗护理用品用后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处理,特殊感染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垃圾袋由专人负责回收。 8.各种医疗废物按规定()、包装、()回收。 9.病房及卫生间清洁用具()使用、标记清楚并晾挂。拖布每次用()mg/L含氯消毒液浸泡()min,清水清洗后晾干备用 10.体温计、垫巾、止血带、扫床巾、擦桌布等用物(),患者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每日()次,病床湿式清扫每日()次。 11.器械、药品应分类定位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内服药用()标签,外用药用()色标签,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应加锁专人保管。保障班护士每周四对科室常备药品进行一次清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12.室内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在固定位置;无菌物品应标明(),过期或潮湿应重新消毒灭菌;一次性用品用后按要求毁形。 13.医疗垃圾严格分类,医疗垃圾封口后须标明垃圾类别、科室及时间;传染性医疗垃圾需用()封存并标注();医用口罩使用有效时间为()h,用后为()垃圾。一次性手套用后为()垃圾 14.洁尔碘打开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天,酒精及酒精容器每周更换()次 15.氧气湿化瓶、管芯清洗后用()浸泡()min,清水冲洗,干燥保存,有效期为()天;湿化瓶内为();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h更换消毒,吸氧管()更换一次 1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必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放置时间超过()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小时不得使用。灭菌物品(棉球、纱布、棉签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灭菌、隔离、无菌医疗用品管理等规范, 全院工作人员积极参加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培训。 2.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3.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高 度危险性物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材和用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如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经消毒或灭菌处理。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4.各类灭菌的无菌容器、无菌包、器械包等要有明显的灭菌日期标识,无菌物 品按灭菌日期封闭保存在无菌物品柜,一旦污染应再次灭菌。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严禁使用过期物品。 5.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 时注意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消毒液定期更换,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6.常用医疗用品的清洁消毒灭菌。 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及袖带保持清洁,袖带每周清洗一次,有污染随时清洗消毒,扎脉带、火罐一人一用,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压舌板等,耐高温的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体温表用1%过氧乙酸浸泡三步法消毒。 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吸引器、雾化器等工具,耐高温的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洁干燥保存。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器材,必须定期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蒸馏水。 7.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8.无菌容器及持物钳等定期灭菌,盛碘酒、酒精等消毒液的容器保持密封,定 期灭菌;碘棉签、酒精棉球、外用药、消毒液等注明开瓶日期与失效日期。 注射、抽血等一人一针一带。 9.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保持清洁。拖把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 10.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手术室、供应室、监护室、检验科等应每日清洁 消毒,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 11.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床、椅、桌、墙壁及使 用后医疗用具等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 12.病人被褥、衣服要每周至少更换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 廊清点。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篇一医务人员务必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1、护理人员上班时要衣帽整齐、清洁、穿护士鞋;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 2、无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规定时间灭菌与更换消毒液。 3、手术室、产房、婴儿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执行。 4、传染病人及保护性隔离病人所住的病室应定时进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务必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尽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处理。 5、病区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湿扫床,床头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经消毒液浸泡后备用。 6、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用的拖把擦布,应严格区分(拖把应有明显标记)。 7、凡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均需经消毒液浸泡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浸泡时要求液面满过注射器,拉开注射器内栓,使注射器内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都要实行床边及用具等隔离制

度,做到病人一览表有标记。 9、病人住院时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壶用后进行消毒;暖水瓶、脸盆、拖鞋等,出院后务必经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应每日清晨及下午打开气窗二次,每次15-30分钟进行通风,以持续空气清新。 篇二 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动期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护理人员不宜从

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消毒隔离制度 一、院内各诊室、病区等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医护人员按规定着装,衣帽整洁,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 二、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行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三、做好各类仪器设备、复用医疗器械和用品的清洁与消毒灭菌管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五、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工作人员熟悉所使用消毒液的浓度及其配制与使用方法,记录紫外线灯照射累计时间;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洁,当有血迹、体液及排泄物等污染 时,应及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再晾干,不同区域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 六、病人床上用品每周更换1-2次,特殊情况下随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的被服;换下带有血迹、体液的被服、床单放入污物袋中,单独进行清洗消毒;不明原因传染病、朊毒体、气性坏疽等特殊病原 体感染的衣被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相关要求执行。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后集中清洗消毒晾晒,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

七、实施隔离措施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的原则,患者的安置原则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对多重耐药菌患者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进行隔离防护。 八、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到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九、做好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正确使用利器盒。十.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门诊应设预检分诊,疑似传染病应在指定诊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许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标识后再交洗衣房清洗消毒。 十一、传染病人应在指定范围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进行终末消毒。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并洗手或手消毒。 附:消毒隔离措施 1 .一床一巾湿扫床,扫床小毛巾消毒后再用(用消毒液浸泡或蒸、煮沸法消毒),避免尘土飞扬污染空气。 2.病人小桌要求一桌一巾,用后消毒。 3.病人餐具用后蒸汽消毒,便器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4.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必须进行隔离并有标识。 5. 灭菌物品必须要有标识,包括化学指示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等,无菌物品应按灭菌日期储存在清洁、干燥的专用柜内,专人负责,过期物品应重新灭菌6.无菌持物钳(镊)及其容器,采用干燥法保存,每个容器内只放一把,每4 小时更换一次,并要注明使用日期与启用时间。 7.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需注明时间,超过 2 小时 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 小时不得使用。 8.消毒液应密闭保存,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在有效期内使用 9.使用过的换药碗、弯盘、镊子等应保持湿润送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4

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2、定期组织对各类医护人员进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3、监督指导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及隔离等技术操作规程。 4、监督医疗用品、医疗器械、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消毒隔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要求。 5、对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6、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迅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指导消毒灭菌及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不带首饰,指甲不能超过指尖,穿工作服不得进入食堂、宿舍、会议室和医院以外的环境。进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介入中心等重点部门应按重点科室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及要求更衣。 2、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诊疗工作中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严格执行手卫生。

3、地面、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介入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区域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采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液至少消毒1次,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5、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消毒。 6、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应一用一灭菌。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7、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 8、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确保消毒效果的可靠。 9、普通病房首选自然通风,自然通风不良,宜采取机械通风;重点部门和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每日至少1次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10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同类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传染病(疑似)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

各科室消毒隔离章程制度

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设独立小区,小儿诊室和输液室与成人诊室和输液室分开。 2.医务人员上班要衣帽整洁,无菌操作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各诊疗区域应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洗手池、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用品。 4.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有职业暴露可能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5.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将病人转至指定隔离室诊治,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不同传播途径的病人要分开安置,无条件安置时要及时汇报,规范转诊。 6.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和飞沫传播的隔离。 7.做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及时去污,密闭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8.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9.观察室、输液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 10.物品、环境清洁消毒详见相关制度。 11.生活垃圾应放入黑色袋内,医疗废物应置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锐器放入锐器盒内,严禁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室内宽敞明亮,有空气消毒设备及专用的清扫用具。 2.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注射室各项规章制度,衣帽整洁,进行各种治疗前用皂

液、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擦手,严格执行手卫生。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实行一人一针一管。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4.室内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每日坚持湿式打扫,紫外线消毒一次,有记录。 5.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消毒隔离原则执行。 流产室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人流室内须穿工作衣,在指定地点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除相关工作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得入内。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定时通风换气。每晨进行湿式清洁,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分区使用,标记明显,用后及时清洁、消毒,悬挂凉干备用。每周全面大扫除一次。要求达到环境整齐、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空气新鲜。 3.每次手术结束后应进行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手术后及时清洁手术床、器械台、地面等。当物体表面和地面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液等污染时需消毒。消毒方法: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或拖地,作用30分钟,消毒后物体表面和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4.室内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有消毒记录。按规范要求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5.工作人员术前按外科手要求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技术。 6.手术器械、物品一用一灭菌,确保灭菌合格率100%。一般诊疗用品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带。 7.做好消毒灭菌管理工作,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及时去污,密闭送供应室集中处置。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图书馆、会议室、行政办公室、离院外出及其他公共场所。接触传染病人应穿隔离衣、鞋、帽、口罩,禁止穿隔离衣、鞋等进入非隔离区。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2、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擦拭) 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双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质、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合适消毒灭菌方法。凡能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采用低温环氧乙烷灭菌处理。手术器械禁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的范围和方法使用。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用高、中、低效消毒剂和灭菌剂。定期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科室自配消毒药液,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监测、登记配制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期等。 5、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规范洗手,使用符合

要求的洗手设施。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均应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在进行外科手术前、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应进行手的消毒。 6、严格病区管理。卫生工具按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分别固定使用, 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清洁,湿式清扫;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7、病室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依据Ⅰ、Ⅱ、Ⅲ、Ⅳ类环境室内空气的消毒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时间对室内进行净化和消毒。 8、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等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处理不得进入换药室。换药包使用小包装,使用一次性无菌石蜡油棉球及油纱条。开启的药液须注明时间,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封存开启后输液瓶或袋需用“输液瓶口贴”。室内每天通风换气,清洁、消毒,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有合格洗手设施。 9、消毒用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并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并每周灭菌2次。 10、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100%,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等内容。灭菌前注明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

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1.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SOP》。 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2009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感染性疾病科格按照《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SOP》和《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SOP》进行设置管理。 3.按照《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管理制度》和《医院消毒药械购置、验收、使用管理制度》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4.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所有诊疗物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5.抽出的药液放置不得超过2小时,各种溶媒开启后存放均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开启时间。 6.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更换2次,容器每灭菌2次。无菌器械保存液每更换1次,容器每灭菌2次。 7.特殊区域如各科治疗室、换药室、门诊注射室、普通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儿科病房、婴儿室、ICU病房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与地面2次,每日空气消毒l-2次;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及空气定期细菌学监测,洁净手术室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学监测,要有记录。使用的清洁工具(拖布、扫把、抹布等)标识明显,分别清洗,定点放置,定期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8.病床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湿抹(一柜一巾),使用后浸泡消毒。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 9.洗衣房布局符合要求,洁污分开,特殊感染性衣物应分开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3)学习资料

外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必要时戴口罩和必要 的防护措施,保持清洁;禁止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 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注射、穿刺、换药、检查等操作前后均 洗手,必要时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三、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器具不得 重复使用,必须一人一用。 四、换药室、治疗室、病区等有关消毒隔离制度和保洁监控措施。 五、病房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定期开窗通风湿式打扫,严格执行一床 一套一桌一布。病区各室清扫工具要专用,标记明确,用后消毒。 六、换药室、治疗室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 七、无菌容器、敷料要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 1.无菌物品要注明消毒日期、失效日期,有效期不得超过一周,超 过一周应重新灭菌。放置无菌物品时,须按时间顺序排放。 2.无菌操作时必须带治疗盘(车)。肌肉注射药物准备不得提前30 分钟;静脉用药现配现用,溶药时间不得提前2小时,以防污染和失效。 3.无菌持物钳(镊)、各类消毒液容器每周高压灭菌2次。无菌物品 (棉球、棉签、纱布等)一经打开,注明开启时间,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使用中的碘酒、酒精、安尔碘每周更换2次,戊二醛每天更换一 次,并每天监测浓度,含氯消毒液每日更换,使用安尔碘小包装

注明开启时间。 5.科室不得自行清洗器械,用后器械需保湿送供应室集中处理。 八、各种引流瓶、引流袋、引流管、负压器、氧气导管等,应每日更 换。 九、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管路、呼吸机管路必须每日更换、 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备用。 十、听诊器用75%酒精擦拭,一人一消毒。体温计用后浸泡于500mg/L 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内30分钟,清洗后干燥保存。 十一、血压计、病历夹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电话、电脑键盘、鼠标等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有污染随时消毒清洗。 十二、使用后器械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对特殊感染(梅毒、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等)的物品应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消毒或灭菌。 十三、所有一次性用品及检查、治疗、换药等产生的垃圾均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处置。 十四、出院病人按病种做好终末消毒。

消毒隔离制度 (2)

一、消毒隔离制度 1.医院工作人员着装整齐,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及其他公共场所。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诊疗护理处置前后要洗手,执行注射一人一针一管一使用,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干无菌持物镊及缸每或4小时更换一次,注明更换日期、时间。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布包装灭菌有效期一般为二周,梅雨季节性为7天。 5.消毒用碘伏及酒精注明浓度,每日更换,消毒瓶应加盖,每周消毒2次,无菌溶液注明开瓶时间,并签名。 6.冰箱每周消毒保养1次,物品放置有序,无过期物品。 7.治疗室、换药室区分有菌区和无菌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8.病室每天通风换气2次,地面每日湿式除尘二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治疗室、换药室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监测1次;紫外线消毒有登记,灯管有强度监测,不合格及时更换,超过1000小时更换。 9.便器每次用后消毒,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并有标识。 10.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要严密隔离,使用器械、被服、房间严格终末处理,敷料焚烧。 11.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12.医务人员及病人的脏被服应分开存放及清洗消毒;凡出院、转院、死亡病人床单应进行终末处理。 13.口腔科和放射科要求使用一次性漱口杯,口腔科所有诊疗器械必

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高危险性器械必须灭菌。 14.对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呼吸机导管、呼吸器、雾化器等,均应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处理。 15.各种内窥镜的清洗、消毒要彻底,并定期做细菌培养,接触乙肝病人的内窥镜应进行特殊处理。 16.门诊化验单经消毒后才能发出。 17.门诊应设传染病隔离诊室,一旦发现或疑有传染病员应立即就地隔离,按传染病报告程序上报。 监督检查: (1)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下开展工作,协助医院感染科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控制感染和消毒、灭菌、隔离技术培训,要有活动内容记录。(2)各科室应在护士长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领导下完成规定的各项消毒灭菌检测工作,并按要求作好记录。 (3)各科消毒隔离制度上墙,对抽查、监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环节有分析和改进措施,有“医院感染监测质量控制反馈表”。 (4)医院供应室、手术室、化验室每月进行卫生学监测一次,每次监测不少于四种标本,其中必须有空气、手、消毒液、物体表面监测项目。每季度接受区疾控中心进行卫生学监测。 (5)对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或暴发流行要及时报告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协助做好调查、分析、提出有效控制方案,若隐瞒不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目录 一、手卫生制度 (1) 二、一般消毒隔离制度 (3) 三、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5) 四、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7) 五、换药室(处理室)消毒隔离制度 (9) 六、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0) 七、妇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1) 八、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2) 九、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3) 十、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15) 十一、重症监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6) 十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8) 十三、洗衣房的消毒隔离制度 (20)

一、手卫生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支出手卫生规范,必须勤洗手。 2.临床可是必须提供洗手用具和设备。 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洗手: 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前,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②接触病人粘膜、皮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之后。 4.医务人员采用流动水洗手,是双手充分浸湿:应当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5.医务人员洗手时用的肥皂或香皂必须保持干燥。. 6.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是应当进行手消毒: ①检查、治疗、护理兔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②出入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烧伤病房、新生儿重症病房和传染病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③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污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④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⑤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动时。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及《传染病管理法》等法规,并达到以下要求:1.凡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物品按《医 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二)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口腔科、手术室、供应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层流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并达到以下要求: 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有相应的措施。 2.各部门对消毒灭菌效果检测有原始记录。 3.护理人员能正确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标准预防、消毒隔离方法。 (三)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1.制定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

2.消毒隔离制度与相关措施到位,人流、物流有明确的流程标识。3.有手卫生规范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凡接触病人及操作前后均要进行卫生学洗手,接触传染病人按传染病房刷手法。 (四)按照规定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达到以下要求:1.建立有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消毒或灭菌制度、操作常规与合格的标识目录和可使用范围(器械、穿刺包、换药碗、碘酒、酒精瓶、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由供应室统一处理。 2.有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定期与不定期监测的原始资料与记录。 3.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包内有化学指示卡,包外贴3M指示带。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品名、有效期。无菌包一经打开不超过24小时;铺无菌盘不超过4小时;无菌干罐持物钳不超过4小时。 4.对监测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有处理程序和记录。 (五)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各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六)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在班时必须穿工作衣、裤,着装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当接触血液、体液或损伤之皮肤、黏膜或组织时,均应戴手套。 (七)病人安置的原则: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传染病和可疑传染病要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8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1.目的:为医护人员执行护理操作提供消毒隔离规范,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全院各科医护人员。 3.定义:消毒隔离是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是控制医院 感染关键之一。 4.权责: 4.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度的修订、完善,督查。 4.2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监督制度落实。 4.3全体医护人员落实和相互监督。 5.作业内容: 5.1 全体医护人员着装整齐(统一工作服、鞋、护士帽、长发必须戴头花及发不过肩),不 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院外公共场所。 5.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3 诊疗、换药、护理、处置等工作前后,用皂液流水洗手2~3分钟,按“七步洗手法” 搓手15 秒以上。晨间护理、测量体温、治疗、护理间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接触传染患者后应严格消毒清洁手2 分钟;接触或疑有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脱手套后严格清洁双手。 5.4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 须达到消毒要求。换药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晨间护理一床一巾湿式扫床,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湿擦,吸氧湿化瓶及管道每人使用一套,湿化液每天更换,待该病人使用结束浸泡消毒处理,体温表每病人一支,每次测量时护士予75%酒精棉签擦拭消毒,待病人出院后送患者带回。 5.5 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每次静 脉采血均戴手套,一人一更换。治疗车及治疗台面一用一擦拭(75%酒精)。止血带一用一消毒。 5.6 无菌物品必须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根据季节为7-10 天。所有 无菌包存放以左进右出为原则,专人专班次检查无菌包的有效期和质量,无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应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应重新按消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卫生消毒与隔离制度 一环境卫生 1、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三岁以上幼儿要提倡蹲式厕所。 5、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个人卫生 1、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饭后要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定期洗头和洗澡。 5、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指甲一次。 7、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并用日光暴晒。

8、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9、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10、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消毒隔离制度 1、园内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7、幼儿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工作,每周进行大扫除工作。 8、每天进餐前和点心前做好桌面的消毒工作(用1:100的施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三、地面在没有污染的情况下每天湿拖1~2次,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治疗室、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四、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布套扫床,一床一套(巾),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擦拭(一桌、一巾、一消毒)2次,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保持清洁,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五、病人用过的服药杯应浸泡于含氯消毒溶液中,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体温计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500 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专人负责测量消毒液浓度;使用过的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清洗、灭菌;用过和未用过的物品应有明显标记,严格分开放置。 六、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大于30,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七、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再回收,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八、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九、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十、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十一、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玻璃瓶每周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 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的医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并每月做空气培养。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消毒灭菌与隔离是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制定实施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医护人员上岗,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图书馆、会议室、行政办公室、离院外出及其他公共场所。接触传染病人应穿隔离衣、鞋、帽、口罩,禁止穿隔离衣、鞋等进入非隔离区。下班就餐,开会时脱去工作服。 3、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擦拭)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双消毒”。 4、全院各科手术、换药、诊查、穿刺等所用器械皆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处理后发放使用。

5、根据物品的性质、污染后的危害程度、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合适消毒灭菌方法。凡能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受高温高压的物品,采用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 6、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的范围和方法使用。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用高、中、低效消毒剂和灭菌剂。定期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科室自配消毒药液,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准确配制,并按要求监测、登记配制浓度、配置日期、有效期等。 7、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汜》T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上墙,使用符合要求的洗手设施。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或离开隔离病房,接触病人皿股、体将朴被羊染的物品后,脱去手套后,均应进行洗手和或手消毒;在进行外科手术前、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应进行手的消毒。 8、严格病区管理,合理划分三区。卫生工具按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分别固定使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清洁,湿式清扫;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 9、病室每天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依据Ⅰ、Ⅱ、Ⅲ、Ⅳ类环境室内空气的消毒要求,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和时间对室内进行净化和消毒。 10、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等区域划分明确,标识清楚,无菌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 疫点消毒 1.1 消毒原则 发生疫情后,应及时有效地对污染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应该由经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性,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1.1.1 目的疫点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疫点内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1.1.2 消毒装备的要求 (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等。 (2)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罩、N95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装工作衣的布袋等。 (3)消毒剂:储备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碘伏、75%乙醇等。 1.1.3 消毒方法的选择进行疫点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选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消毒药械。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1.1.3.1 物理方法:主要有焚烧、加热、紫外线照射等。 1.1.3.2 化学方法:主要有含氯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碘伏等。 1.1.3.3 消毒方式:可采用煮沸、熏蒸、喷雾、擦拭、浸泡等。 1.2 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 1.2.1 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1.2.2 消毒人员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

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1.2.3 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N95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1.2.4 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1.2.5 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1.2.6 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 1.2.7 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1.2.8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1.2.9 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1.2.10 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1.2.11 疫点消毒工作完毕,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 1.2.12 必要时,到达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后,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 1.2.13 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2.14 离开病家前,叮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1.3 各种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 1.3.1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 ml/m2~300 ml/m2,以湿润不流淌为宜。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