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术概述
刀术基本刀法招式之扫刀挑刀按刀藏刀

刀术基本刀法招式之扫刀挑刀按刀藏刀
《刀法》
刀为“百兵之胆”,是中华武术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
自古至今,练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也总结创造了许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许多刀法派别。
现存的刀法派别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梅花刀等。
不同门派的刀法虽各有特点,但总结起来也有共同点:一、“刀招沉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阖,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
二、“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在刀法中持刀手及步法极为重要。
刀中八法
扫、劈、拨、削、掠、奈、斩、突
刀术基本刀法招式之扫刀:右手持刀,使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横砍.与踝关节同高为扫,力达刀刃旋转扫刀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
要点:刀身要平,刀刃向左(或右),与踝关节同高,臂要伸直,动作轻快,力达刀刃。
刀术基本刀法招式之挑刀:刀背由下向上为挑,力达刀尖。
臂与刀成一直线
要点:手握刀柄,虎口朝上,臂伸直与刀成一直线向上挑起,力达刀尖或刀背前段。
刀术基本刀法招式之按刀:右臂外旋,刀向上弧行下按,刀刃朝下,刀尖向左,高与腰平为平按刀;接近地面为低按刀。
要点:左手附于刀背或右腕以助力。
刀术基本刀法招式之藏刀:刀身横平,刀尖朝后,刀刃朝外,藏于左腰后为拦腰藏刀。
刀身竖直藏于左肩外为立藏刀;刀尖斜向下藏于右髋侧为后藏刀。
刀术

刀 术
一、概说 二、技法特点
三、基本动作及方法
四、基础练习 五、教学要点
一、概说
远古时期--夏商时期--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至
东汉时期--汉代--三国时期 --两晋南北朝时代-隋、唐、五代时期 --宋代 --元明时期 --清代 –现代
远古时期
刀,由古代的生产工具演化为古兵器,再由
宋代
宋代,刀的形制有了进一步改进,从狭长的
长条形方刀头,改成刀头前锐后斜的形状, 并有护手,去掉了扁圆大环和鸟兽饰物,出 现了近似现代的刀。宋代长刀有笔刀、棹刀、 屈刀、环耳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偃 月刀、斩马刀等。
元明时期
元明时期,火器的普遍使用,长柄刀在军中
逐渐少用,用于作战的只有钩镰刀、短柄刀 (短刀、腰刀)多见。明代虽有偃月刀,但只是 “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地”,即作 为教练用刀。这一时期,人们对刀术的探索、 研究也进一步加深,出现了程宗猷的《耕余 剩技· 单刀法选》、戚继光的《辛酉刀法》等 刀法专著。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军中标准装备惟有刀制。《唐
六典· 武库条令》中记载,只有刀制,而无剑制。唐 代的刀,有仪刀(皇朝禁卫军使用的武器,有的用木 或金银制成,仅用于仪式)、鄣刀(即鄣身之刀,是 一般官吏佩带的)、横刀(即佩刀,用皮襻带之刀, 横于腋下,一般士兵所佩)、陌刀等。唐代军中所用 刀主要是横刀与陌刀,其中尤以横刀数量为最大。 陌刀、长柄大刀是一类砍杀武器,由一面刃发展为 两面刃,创制于隋而盛于唐。《手臂录》卷三《单 刀图说序》中称:“唐有陌刀,战阵称猛,其法不 传。”刀,不仅是朝廷军队的主要武器,隋、唐起 义的农民在战争中也多用刀。
(二)握刀方法
太极刀的刀法之劈刀和甩刀和撩刀和砍刀

太极刀的刀法之劈刀和甩刀和撩刀和砍刀刀法,就是用刀体攻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方式方法。
练太极刀必须得法,要懂得刀点。
刀术的每一动作,每招每势的技击作用,是攻是防,或攻防兼备,还是单纯性防护,心里必须清楚明白。
要会练会用,还要熟练精巧,能灵活应变,否则就是盲修瞎练。
现将各种刀法分述如下。
劈刀劈也是主要攻击性刀法之一。
谚日:“刀劈剑刺。
”刀由后上向前下直落为劈,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直线。
劈刀时要求松肩伸臂,刀、身一体。
劈刀似以斧劈柴,“势如破竹”。
以刃口由上向下劈击敌之头、肩、手、臂或枪、棍等器械。
双手举刀下砍也是劈法之抡劈刀除沿身体左侧或右侧划圆抡劈外.还有左斜劈刀、右斜劈刀等斜劈法。
劈刀是单刀中的主要刀法之一。
劈刀的意念要先想刀背粗,后想刀刃细,如此可增大刀的杀伤力度。
再就是意想左手虎口大张,尽量往后分张,高与耳平。
甩刀甩刀指向侧后斜劈的动作。
即刀身猛向左后或右后斜劈之势。
撩刀撩刀是主要攻击性刀法之一。
刀刃由后下向前上方或后上方抡弧为撩,力达刀刃前部。
正撩刀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刀由身体右侧贴身弧形撩出;反撩刀前臂内旋.刀由身体左侧贴身弧形撩出。
劈刀与撩刀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
由上向下为劈,为正,为阳;由下向上为撩,为反,为阴。
撩刀之势,如提着篮子往前上或后上甩出去。
撩刀须手腕转变灵活方尽其妙,而手腕灵活转变的关键在于前臂的内旋或外旋。
若前臂不旋,手腕是转不动的。
正撩取弓步.反撩取虚步。
撩腕花属军刀舞花之一。
又名“提撩花”。
刀体低垂,以右腕为轴,沿身体右侧反手向前、再向上撩转,速度快而匀。
当以右腕为轴抡“提撩花”时,须意想右肘里外侧之曲池穴,这样手腕才灵活。
如你想手腕,手腕反而僵滞。
撩刀也要意想刀背粗、刀刃细,以增大刀刃的杀伤力度。
砍刀砍刀是主要的斜向攻击刀法之一。
刀刃向右下方或左下方斜劈为砍。
发力于腰、臂,力达刀刃中部。
砍刀之势如投石砸物状.亦似以斧砍树。
砍有砍头、砍肩、砍臂、砍腿等多种砍法。
正面、侧面、左右、上下大杀大砍.如狂风大作,摧枯拉朽,不拘一格。
刀术·基本技法

刀术·基本技法武宗的愿景是“以武学打开世界”,使命是“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价值观是“爱国、强身、正义、修己、互助、和平”。
真正的中华武学是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之道,包括易学、中医、兵法、儒释道之学等普世的民族文化。
武有大小,大者卫国,小者卫民。
武学不仅是大道、哲学,训练人的智、信、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的身心健康和质量,更是术学,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刀术基本技法来自武宗00:0010:50刀是武术中常用的器械,其种类繁多。
本文所述的是以一手使用为主的单刀。
单刀是武术中主要的短器械之一。
刀的构追包括刀尖、刀身、刀背、刀刃、护手(刀盘)和刀杷。
刀较剑宽刀背较厚,由背至刃渐薄。
刀背是为了增加刀的重量以加强劈砍的威力,和便于防御其它器械。
刀刃和刀尖最锐利,其作用主攻;刀背最牢固,其作用主防。
刀术的技击方法是由刀的构造所决定的,拳家说“至于刀之利,利在砍,枪戟乏利,利在扎,”故说“枪法直而刀法圆”,可见刀虽有尖,可剌、扎、点、崩,但其主要进攻方法仍是用刀刃劈砍。
武术的各拳种流派都习单刀,其演练风格和动作特点因拳种和流派不同而各异,但使用刀的基本方法却是一致的。
一、习刀尚猛单刀为短器械。
和长器械相比,在器械构造上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故凡单刀和长械相对则须“避虚就实。
”所谓“避虚”就是躲过长械的尖锋以避其长,所谓“就实”则是靠近对方,以击其长械乏杆,击其身。
所以习刀须猛进意在靠近对方。
旧时行伍练兵时“试刀,以能冲入叉钯狼筅,不及遮隔为熟”,可见要求用刀者动作迅猛快速,使对方不及防护。
来自“武宗”公众号·这就是所谓“短兵利在速进”,刀乏速进则在快、在猛。
而“刀之利,利在砍”,劈砍是刀的主要进攻方法,劈砍动作福度较大,刀又较重,因为劈砍迅速有力,则须劲力刚猛。
古代军旅中刀常和藤牌同用,《纪效新书》中有“闪马牌歌曰“....砍—刀,复一刀,翻身上小跳,翻身下,又砍一刀,又复一刀…”,足见其刀法急速,动作翻跳灵活,刀法的这种勇猛快速的技术特点,至今仍保留在刀术的演练之中。
[课程]刀术的特点
![[课程]刀术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0646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c.png)
刀术的特点刀是我国古代兵器的一种,现代中国武术短器械之一。
以各种刀法组成的刀术套路是现代武术运动项目之一。
刀术具有健体防身、竞技比赛、娱乐观赏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原始社会的“石刀”、“骨刀”等,是现代刀器的雏形和前身,具有割、刮等功能,是原始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御兽的工具。
“操刀必割”(《贾子新书》)就是黄帝时期的记载。
后来,“造立兵仗、刀、戟、大弩”(《龙鱼河图》),刀器被运用于战争,对推动刀术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战场上刀剑交错,要求人们赴火蹈刀,死不旋踵。
汉代,短兵相搏也使用刀术。
西晋时,挑刀走戟则是流民造反的情景。
历史上,刀术不仅作为技击用于战场,还有娱乐功能。
历史上有关于“饮酒舞刀,以为娱乐”的记载。
三国时,东吴的凌统在酒宴上作刀舞。
唐代还兴“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从军行》)的配乐刀舞。
宋朝即有“七圣刀”的对练形式。
晋以来所授刀盾及单刀双戟“皆有口诀要术,以代取人,乃有秘法,其巧入神”(《抱朴子外篇自序》)。
至明清,刀术论著渐多,程宗猷的《单刀法选》、吴殳《手臂录》中的《藤牌腰刀说》、《双刀歌》,以及《春秋刀残谱》,《十三刀法》等,还有总结吸取外来刀法的戚继光演的“倭寇刀法”、“日本阴流刀法”(《武备志》),对刀术的认识和见解更趋成熟。
于是,发展中的刀术形成了搏杀的技击性,舞练的表演性,授受刀术具有理论性的统一多样性趋势。
刀发展至现代为武术运动中之短器械,钢制。
刀的各部位名称为:刀尖、刀身、刀刃、刀背、刀盘和刀柄,系与刀首的方布称刀彩。
装刀的硬套称为刀鞘。
1996年武术竞赛规则规定将刀分为8个型号,长度,重量均有规定,运动员可以根据本人身高确定使用相应长度、重量的刀器。
现代武术中的刀术是全国武术竞赛项目之一,也是亚运会、世界锦标赛的竞赛项目。
目前,刀术已成为申请进入奥运会的武术短器械项目之一。
刀术的主要方法有:劈、扎、斩、撩、缠头、裹脑、还有云、崩、挑、点、抹等刀法。
武术初级刀教学

武术初级刀教学1. 引言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武器技术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近战武器技术,具备卓越的攻击力和防御能力。
本文将介绍武术初级刀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帮助读者快速入门并提高自己的刀术水平。
2. 刀的种类和基本结构刀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单刀、双刀、方天画戟等。
其中,单刀是初学者入门的理想选择,它具备较小的体积和较简单的结构,便于练习和操作。
单刀的基本结构包括:•刀身:刀的主要部分,通常为直刃的弯形刀片。
•刀柄:用来握持刀的部分,多为木质或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握持感和防滑效果。
•刀锋:刀身的锋利部分,用于攻击和防御。
3. 基本姿势和动作刀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对于掌握刀术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基本姿势和动作:•握刀法:将刀柄握于手中,保持轻松而稳定的握持力度,刀身与地面平行。
•举刀法:将刀举起至头顶的位置,保持身体平衡,双臂自然展开。
•刺刀法:将刀身朝前方伸直,使刀锋对准目标,施力用力。
•斩刀法:将刀身挥动,使刀锋快速劈向目标,同时与身体配合,产生最大力量。
4. 刀术套路刀术套路是武术中的常见术语,它是一种连续的刀法组合,旨在训练武者的攻击、防守和身法。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刀术套路示例:1. 起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刀身握于手中。
2. 开合:刀身由上而下开合,刀锋朝向地面。
同时,向前跨出一步。
3. 刺刀:以个人身体中轴线为基准,向前向上刺刀。
同时,抬腿踢向前方目标。
4. 斩刀:以身体为基准,向前方挥动刀身,并扫向地面。
5. 收势:将刀身收回到身体前方。
重复以上套路练习,不断改善动作流畅度和力量。
5. 注意事项刀术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安全第一:刀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练习时务必戴好防护装备,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均衡发力:刀的使用需要借助身体的力量,注意力量的均衡分布,防止过度用力导致不稳。
•灵活移动:刀术练习中,身体的灵活性和移动能力非常重要,要学会灵活转身、跳跃等动作,以便于应对各种情况。
中国古代10大刀法

中国古代10大刀法(原创版)目录1.中国古代刀法的概述2.10 大刀法的排名及简介3.10 大刀法的特点及影响4.结论正文【中国古代刀法的概述】中国古代刀法是指在中国历史上,武术家们总结出来的关于刀术的技巧和方法。
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刀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刀法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刀法流派和门派,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10 大刀法的排名及简介】1.庖丁解牛刀法:源于《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意为对事物了解透彻,能顺应事物规律而为,是古代刀法中最具哲学意味的一种。
2.关羽刀法:又名“青龙偃月刀法”,源于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以其所持青龙偃月刀而得名,刀法勇猛威武,气势磅礴。
3.岳家刀法:南宋名将岳飞所创,以实战为主,刀法刚猛有力,注重步法和身法,动作舒展大方。
4.杨家刀法:源自北宋杨家将,刀法注重整体配合,强调集体作战,具有很强的实战意义。
5.霸王刀法:源于西楚霸王项羽,刀法勇猛霸道,动作豪迈,充满英武之气。
6.少林刀法:源于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刀法刚猛有力,禅意十足。
7.吴起刀法: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所创,刀法以实战为主,动作简洁实用,强调速度和力量。
8.太极刀法:源于太极拳,刀法柔和绵密,内外兼修,富有太极韵味。
9.苗刀刀法:源于苗族地区,刀法独特,长短结合,攻防兼备,富有变化。
10.双截棍刀法:源于明代,是一种独特的双刀技巧,刀法灵活多变,威猛异常。
【10 大刀法的特点及影响】这些刀法各具特色,有的注重实战,有的强调整体配合,有的富含哲学意味。
这些刀法不仅在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在文学、戏剧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素材。
【结论】中国古代刀法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不仅体现了古代武术家的技艺和智慧,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刀术:刀术组合(一)》课件

动作方法:并步直立。左手持刀,刀背贴靠左臂;右手掌心贴近大腿外侧 动作方法:左手抱刀前举,与肩平,双腿微屈;右手握拳前冲,同时左手 动作方法:左脚前点成虚步。右手头部上方亮掌;同时向左摆头。 动作方法:左腿向左横跨一步,右手接刀;刀随身体右转,以腕关节为轴 。两眼目视前方。 抱刀收至腰间,双腿挺直。 在身后做贴身立圆绕环,后背刀,掌心向外;左手附于右肩侧 。
谢谢观赏!
1.学生集合站队。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课内容,提 出教学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准备活动
1.双子星 动作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分散在场地内,采用“贴膏药”的游 戏方法进行活动。
准备活动
组织队形
2.拉伸运动
(1)颈部拉伸
(2)肩部拉伸
(3)腰腹拉伸
(4)大腿前、后侧拉伸
刀术组合
1 2 3.背花刀 .预备式 .抱刀冲拳 .虚步抱刀见图( 见图( 1) 2 3) 4 4
教学目标
1
2
3
基本学会刀术组 合的预备式、抱刀冲
通过游戏来提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刀 术的兴趣,培养互帮
拳、虚步抱刀、背花
刀、马步扎刀、撤步 扎刀的动作方法,并
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
灵活解注意事项。
教学顺序
准备 部分 基本 部分 结束 部分
上课常规
组织队形
刀术:刀术组合(一)
教材分析
刀术,是武术套路运动短兵 器的一种,是现代武术套路竞技 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风格特点 是勇猛膘悍,快速有力,劈砍威 猛,缠绕紧密,身活步疾,节奏 明快。针对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 特点,编写了本套简易的刀术组 合。本节课学习刀术组合中的预 备式、抱刀冲拳、虚步抱刀、背 花刀、马步扎刀、撤步扎刀六个 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刀的规格标准 刀的长度以直臂下垂抱刀姿势时,刀尖 不低于本人耳上端为准。也可按规则要求 使用适宜型号、尺寸和重量的刀。
刀法的运动规律是: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 刀法的运动规律是:”单刀看手,双刀看走”。 拳语说“刀如猛虎” 拳语说“刀如猛虎”,所以练刀要勇猛、 快速、有力。 刀法“四要” 刀法“四要”:一要刚毅勇猛; 二要快似流星; 三要干净利落; 四要杨柳临风。 运动特点是:勇猛 快速、激烈奔腾、紧密缠身、雄健剽悍。
(9)斩刀: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横砍,高度在 头与肩之间,力达刀刃,臂伸直。 (10)横扫刀: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横砍, 10)横扫刀: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横砍, 与踝关节同高为扫,力达刀刃。旋转扫刀要求旋转一周或 一周以上。 (11)按刀:左手附于刀背或右腕,刀刃朝下,平向 11)按刀:左手附于刀背或右腕,刀刃朝下,平向 下按。高与腰平为平按刀;接近地面为低按刀。 (12)藏刀:刀身横平(刀尖朝后,刀刃朝外)藏于 12)藏刀:刀身横平(刀尖朝后,刀刃朝外)藏于 左腰后为拦腰藏刀;刀身竖直藏于左臂后为立藏刀;刀身 平直(刀尖朝前,刀刃朝下)藏于右够侧为平藏刀。 (13)背刀:右臂上举,刀背贴靠右臂和后背右侧为 13)背刀:右臂上举,刀背贴靠右臂和后背右侧为 背后背刀;右臂侧平举,刀背顺贴于右臂为肩背刀。 (14)架刀:刀刃朝上,由下横向上为架,刀高过头, 14)架刀:刀刃朝上,由下横向上为架,刀高过头, 力达刀身,手心朝里或朝外。 (15)抱刀:刀柄朝前,两手相交,刀背贴于左臂, 15)抱刀:刀柄朝前,两手相交,刀背贴于左臂, 向前平举为平抱刀;左手持刀,左臂下垂,刀尖朝上,刀 背贴于左臂为立抱刀。 (16)剪腕花: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向前下贴身立 16)剪腕花: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向前下贴身立 圆绕环,刃背分明。 (17)撩腕花: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向前上贴身立 17)撩腕花:以腕为轴,刀在臂两侧向前上贴身立 圆绕环,刃背分明。
(三)刀的基本握法 (1)左手抱刀法:臂内旋,拇指和虎口压 住刀盘,食指和中指夹 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 托住刀盘,使刀背靠近 小臂内侧,刀刃朝前, 刀尖朝上,刀身垂于身 体左侧
右手握刀法:右 手虎口靠贴刀盘, 拇指和食指紧握 刀把,其余三指 松握刀把,以刀 平刺时与臂成一 直线为宜
二、刀法的主要内容 (1)缠头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左肩贴背绕过右肩, 头部正直。 (2)裹脑刀:刀尖下垂,刀背沿右肩贴背绕过左肩, 头部正直。 (3)劈刀:刀由上向下为劈,力达刀刃,臂与刀成一 直线。抡劈刀沿身体右侧或左侧抡一立圆;后抡劈要求与 转体协调一致。 (4)砍刀:刀向右下方或左下方斜劈为砍。 (5)撩刀:刀刃由下向前上为撩,力达刀刃前部。正 撩前臂外旋,手心朝上,刀沿身体右侧贴身弧形撩出;反 撩前臂内旋,刀沿身体左侧撩出,余同正撩。 (6)挂刀:刀尖由前向上、向后或向下、向右为挂, 力达刀背前部。上挂向上、向后贴身挂出;下挂向下、向 后贴身挂出;抢挂贴身立圆挂一周。 (7)扎刀:刀刃朝下、朝上或朝左,刀尖向前直刺为 扎,力达刀尖,臂与刀成一直线。平扎刀刀尖高与肩平; 上扎刀刀尖高与头平;下扎刀刀尖高与膝平。 (8)抹刀:刀刃朝左(右),由前向左(右)弧形抽 回为抹,高度在胸腹之间,力达刀刃;旋转抹刀要求旋转 一周或一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