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备考文言文:满分“断句”法
备战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周考向05文言断句(含解析)

考向05文言断句【重要指数】☆☆☆☆☆【考点点睛】文言断句主要考核文句的理解能力,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均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考生必须弄懂断句的文言文段的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结构、话语标志、虚词等断句。
文言断句题是近几年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必考点。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第一步找到常用语句首的副词“遂、俄而”,前面断开;第二步找到主语“芝、宣帝”,前面断开;第三部,根据结构,转折关系“而”前面断开,根据对仗句式“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中间断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等到宣帝起兵要杀曹爽的时候,鲁芝又率领他的手下攻打城门,竭力保护曹爽,并劝曹爽说:“先生您处在伊周的高位,一旦获罪被罢免,即使想拉一条狗都不可以了(更不要说统领人),如果挟天子保住许昌,依仗帝王的威仪,号令天下征讨天下,谁敢不听从您呢!如果放弃这个决策而束手待毙,那不是想去东市被杀头,难道不令人痛心吗?”曹爽懦弱又被人迷惑,因而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2019年高考语文高分技巧 文言文断句 含答案

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突破点一三步法断句[典例](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第2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4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3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意思,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
“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志”:。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⑵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201909届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上课用

☆当堂断句练习: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 /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 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 哉 师旷说:“我盲臣哪敢戏弄国君您啊!臣下听说:少年时爱
11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 的动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 “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 作为标志进行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 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2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言诸
/ / / / 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
8
一、查找名(代)词断句法
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在它 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 特别是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 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 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怎 么样,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
5
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赖汉,由于
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
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这样一个
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赖汉很高兴,
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
子的淑女形象。赖汉急于想见到这位姑娘,便
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等媒人把人带到赖汉
眼前时,他才傻了眼:眼前那里是他想象中的
19
子 曰 /十 室 之 邑/必 有 /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不 如 / 丘 之 好 学 也 夫 以 孔 子 之 圣/犹 须 好 学/今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阅读断句

突破瓶颈
-15-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典例(2017全国Ⅲ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给文中画波浪 线的部分断句。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 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 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节选自《宋史· 许将传》) 答案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 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 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 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 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 诉的人,结果士人没有人留下来责难。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3.充分利用语言标志辅助断句。 (1)找名代: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2)看虚词:句首“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 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句中“以、而、则”等 连词;句尾“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 (3)据排偶: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如:不患寡 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4)依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固定搭配,可据此断句。如:“奚以…… 为?”“不亦(得无)……乎?”“何……之有?” (5)理对引: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道”为标志。 (6)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
突破瓶颈
-9-
突破攻略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语文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及技巧1.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大全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分析讲解: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这样会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备考满分“断句”技法
断句的妙趣
清明杜牧
原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式1: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断式2:传说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
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
苏轼欣然答应,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断式3: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时间:清明节。
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断式4:戏曲小品——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式5:电影剧本镜头: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考纲解读
二、高考探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23分)(2016天津卷)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 .愿霁.怒 霁:停止 C .除.
知台州 除:罢免 D .终身饮.恨 饮:含着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3分)
① 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 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A .焉 乃 于 者 B .乎 其 以 者 C .乎 乃 以 也 D .焉 其 于 也
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3分)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 .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2分)
(2)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3分)
(3)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部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3分)
三、满分技法
四、预测训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
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
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
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略;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
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D.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
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5分
(2)诿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