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不是伪科学

合集下载

中医是否是伪科学_ppt课件

中医是否是伪科学_ppt课件

什么是伪科学
伪科学的特征
某些拥护伪科学的人纯粹是因为他们对科学或
科学方法的本质有所误解;但亦有人会蓄意去杜撰、
散布虚假的知识去欺骗大众,以得到金钱上或其它
的利益。有些人觉得所有伪科学都只是无害的娱乐;
相反也有些人(如理查德 道金斯)则认为所有伪科
学都是有害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则有一句名言: “科学经常是错的,而伪科学倒有时是对的”。
所以,既然中医最核心的理论都不能被证实,按照逻辑经验主义 的划界标准,中医不能被称为科学。但是中医的的医学效果是能够 接受检验的。
中医是非科学的
2.证伪主义的划界
按照证伪主义的划界标准,中医学也是非科
学,因为中医学不能被证伪。由上文的讨论可 以知道,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是无法证实的。基
于同样的分析,这些基本理论同样是无法被证
中医是否是伪 科学
主要内容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伪科学 什么是中医 中医不是科学的


中医不是伪科学
中医是不能取消的
什么是科学
科学一词来源于古拉丁语scientia,最初的 含义是“知识”或“学问”,与我国古代“格 物致知”一词的意义相近,即穷究事物的原理 而获得知识。
什么是科学
科学以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反映客观事物 的本质及其规律,其内容必须具有客观真理性、 逻辑性、系统性,其结论和结果必须具有可检 验性和可重复性。科学必须具有探索真理的 实证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共进 的协作精神以及宽宏大量的宽容精神。
伪的。
中医是非科学的
3.历史主义的划界 按照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中医学同样不能称 为科学。因为按照拉卡托斯的观点,在现阶段, 中医学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其统 治地位已经完全被西医学所替代。那么中医 学理论就不能称为科学理论。总的来看,按照 现行的科学划界标准,中医学不能称为科学。 但是,从上文的分析中又可以看到,虽然中医学 理论不符合科学的划界标准,但是在一些其它 方面,比如中药的疗效,养生的方法等理论现在 已经证明是科学理论。

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中医不是科学。

首先,中医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等非科学思维,这些事物没有实体意义,通俗来说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像“长度”、“重量”等具有实际评判标准的科学性概念。

另外,中医是以经验来诊断疾病的。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针灸”对人体进行治疗,“望闻问切”并没有经过完整严密的科学检验。

包括中医中的草药,草药是通过“神农尝百草”检验的,只凭身体的味觉和知觉来定义一种植物或动物的功能是片面的,是整体化的。

如果要想探索一种生物体的功能,必须科学检验其各个局部的结构功能,经过严密的评价标准才能将其归类为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还有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会设立对照试验从而判断一个药物是否发挥作用,而中医没有这么严谨。

中医中的“穴位”,至今为止也没有经过解剖学家的验证,只是一个模糊空洞的基于经验的概念。

对于中西医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存在即合理,没有必要非得否定一个体系的价值,毕竟中国有句老话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于病人而言,谁能治病,谁就是“好医”!特别是对于人体这种及其复杂、不断变化的研究对象,严密的科学与经验主义都不可或缺。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流传了这么久,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作用,毕竟在西医还没诞生的年代,人类是有通过这本著作维持人体健康的。

而且现在也有很多人通过刮痧达到了驱寒、保暖的作用。

而西医的作用也很明显,国际上有很多公认的攻克重大疾病的西药,目前科学家也在不断钻研新的药品。

总体来说,中医作为一门替代医学,对西医有了很大的补充作用,保留中医的精华,结合西医的精准,共同治疗,才是最有助于人体疾病的治疗的!。

中医是不是科学

中医是不是科学

中医是不是科学"是个伪命题中医是不是科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有点基本逻辑思维的人都能理解。

某些人举着“打伪科学”的旗号拿来说事,自己热闹就算了,非要到处煽风点火,制造热点,吸引眼球,而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起哄,孰可忍,孰不可忍!“中医是经验积累”不等于“中医不科学”;“中医目前不属于科学范畴”不等于“中医不是科学”,更不等于“中医是伪科学”。

这些概念难道不好理解吗?始作俑者的方先生,对此善不罢休,还暗地里看了一下《本草》,指出《本草》把麻绳、头发、指甲等物列为药物,进而说象《本草》这样的中医经典,都存在这么多“不科学”的东西,因此,得出“中医糟粕非常多”的结论。

那么我要问,你以科学的办法证明过这些东西没有药用价值吗?这种思维完全就是从个人的经验出发否定另一种经验。

就算他证明过,那他所指的东西的代表性有多高、可靠性有多强呢?我现在一口“四环素牙”是托谁的福?举个例子,麻绳有没有药物价值?你说没有,那么你有什么科学依据,证明过程怎样? 科学的态度应是:目前我们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它属于未知领域,只不过直觉或经验告诉我们,似乎研究的价值很小。

中医是采用天然动植物治病的,这种药物来源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韩国人在深入研究人参,美国人在芦荟、鱼油、大蒜等方面已取得成果,澳洲人从鳄鱼身人已提取出目前药性最强的抗生素。

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呢?起因也是经验。

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的经验积累,我们不好好开发,反而以“非科学”、“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抨击,于情何在!于理何在!有人会还会辩驳,说“中医不科学”是说其“阴阳五行”理论不科学,那我还是要问,你用什么科学的方式证明过它们“不科学”呢?相反,西医当中所没有的“经络”现象已为西方科学家证明人体的确存在。

“阴阳五行”相对于现代科学来说,仍然是未知领域,也就是说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证明,它是人类经验的积累。

今天,我们说“中医科不科学”,明天我们是否要来讨论“运动科不科学”、“历史科不科学”、“农谚科不科学”、“宗教科不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影响我们活动的只占一部分,相当一部分是生理自然反应与经验在左右。

中医不是伪科学

中医不是伪科学

中医不是伪科学作者,某。

摘要:本文要讨论中医是否伪科学的问题,需要讨论中医的定义,即中医是什么,什么样的理论形式的东西叫作中医,中医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来源是哪里,根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中医有什么有代表性的学科结论。

然后,再讨论科学划界的问题,科学是什么,什么样的学科或者理论形式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科学加伪科学是不是可以结成世界所有理论的全集。

最后得出结论:中医不是伪科学。

关键词:中医科学伪科学科学划界中医是不是伪科学的问题,是一个很热的话题,许多人对此都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是这样想的,首先应该从中医的定义的角度,认识一下中医是什么样的定义,然后再从什么是科学的角度,一条一条地看一下中医与科学的相关程度。

最后,根据科学划界的相关知识,分析出结论。

中医的定义范围:“中医是指在中国传统医学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1]。

从上面的定义来分析,中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医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第一个关键词是实践,也就是说,中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既便中医不是真理,也是可能存在错误的,但同时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向往着把病人的病治好,也可以理解为,是朝着真理的方向发展的一门学科。

医学是建立在经验知识基础上的一门学科,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以经验为基础,即使是其它门类的学科,大多数也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搞研究也都是以经验为基础,提出一种理论假设,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

所以,中医的定义把中医定义在实践的基础上,没有定义在以神或上帝的旨意基础上。

这是一个由定义分析的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2.中医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是什么,从广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2]。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否是伪科学”讨论稿近几年,在中国学术界,科学界,甚至是文化圈都出现了一批在相应范围有代表力的人物提出了中医是“伪科学”的观点,如科学院的何祚庥,文化界的罗永浩、司马南等等。

虽然他们人数并不多,但由于他们批着院士、专家、学者、权威的外衣,影响很大,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的观点一经媒体批露便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反响,各种媒体也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辩论会,其社会影响远远超越了学术争鸣的本身。

而成为一场反“伪”斗士们争名夺利的个人秀,为了其个人的某种目的,使中医的科学讨论越来越偏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精神,如果这种争论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必然会在蒙蔽一部分人的眼睛。

这不仅是我们发展科学,提倡科技兴国的悲哀,也将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失去起码的尊重。

中医是否是伪科学?——我的观点自从西医成为现代医学的主流,人们对“中医是否是伪科学”的论战就没有停止过。

其中反对方的矛头直指“五行理论”。

然而我认为中医学主要包含两部分:中医经验与中医理论。

中医经验是一种发现,而中医理论则是一种解释。

发现是客观的,而解释则带有主观性。

比如,有一种什么植物人吃了会中毒死亡,人们领教了之后就不敢再吃了,这就是中医经验。

而饱受反对方诟病的“五行理论”则是用来解释这种经验的中医理论。

在这里,我无法考证“五行理论”的正确与否,但我认为单纯因为一些人对“中医理论”的否定便将中医学归为“伪科学”的范畴,实在有失科学精神。

我认为在目前的氛围下再来讨论“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已经失去了对待科学地公正、客观地态度。

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目前的见解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言论地影响,甚至是这个时代认识的局限性影响,而这种影响对应到不用的人群个体上又是决定性的,比如说有的人不是搞科研的但是他很爱看司马南的节目那么他就不加辩证的“肯定”中医就是伪科学。

在目前我们对自然界认知程度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要允许不同的科学模式存在,绝不能只独尊西方现代科学。

中医不是伪科学

中医不是伪科学

中医不是伪科学近年来发生了很多跟中医药有关的事件,比如中药材掺假、各种“民间大师”借中医行骗等。

为何如今争议总是伴随着中医?对中医的认识,需要从更深、更广、更远的视野来看待。

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要把中医从医疗体系中剔除出去。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捍卫中医。

我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潜力巨大,前几年的张悟本事件说明,中医市场需求很大,但一些人借中医行骗,伤害了中医。

其实,近年来,群众对中医的关注度是增加的。

据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90%的民众表示会关注中医药信息的传播,53%的民众生病后愿意首选中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更多老百姓希望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

这种健康观念的转变,是强调健康养生的中医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中医药的发展要顺势而为,更多地服务老百姓的健康需求。

中医药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

近百年来,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得少了,对中医药的历史和作用缺乏认识。

殊不知,伴随着药源性、医源性疾病大量出现,对于生活方式疾病,现代医学也面临挑战。

而中医作为整体医学,不仅治疾病,也治未病,拥有独特优势。

要让年轻人信任中医药,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将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进入教育体系。

让年轻人从文化的角度自小正确认识中医药,培养对中医的感情,并亲身感受中医药的疗效,逐步增强信任感。

提高中医药接受度,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使中医药的疗效更明显、使用更便捷,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断研发、推出满足老百姓需求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各类中医药产品,推动中医健康服务进入家庭。

例如,已有人尝试利用中医理论研制的仪器,类似高清摄像头,很方便地采集舌苔数据,结合中医理论经计算机分析后给予健康提示。

这对于提高中医的接受度非常有益。

中医临床治病有疗效,要靠人才培养——对中医有深邃理解、对中医药文化有深厚感情、对诊疗有精湛技艺的中医医生。

中医与科学的关系

中医与科学的关系

中医与科学的关系中医与科学的关系作者:张年保关于方舟子“中医是伪科学”的论调,大的反感的人在,我认为有些人并不是很了解“科学”这个东西,否则这样简单的问题也不会一直争论不休。

方老师“中医是伪科学”这一论调,是有前提的。

首先是明确了“中医不属于科学”,再者“有人一定要把中医说成属于科学” 。

这“伪”字,便是“不是而自以为是”的意思。

如果中医不自称为科学,那这句话大可改得不那么刺眼,“中医不是科学”即可。

所以核心还是“中医属不属于科学”的问题。

一,科学只是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不是一种“正确”、“先进” 的代名词,不是一个形容词,甚至都不是带有一丝褒义的东西,而是一个大家公认的体系,大家都按照这个公认的体系进行研究活动,就形成了科学体系。

这个体系主要体现为各种学科的集合体,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等很多学科。

所以说“中医科学”“中医不科学”只不过是对中医是否在这个体系里的一个评价罢了。

在不在这个体系里,和正不正确、有用没用没有必然的联系。

说中医不科学,也不是对中医的否定。

现代科学的源头来自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诞生、发展起来,然后向全世界传播的。

大约是在公元1300 年之后。

而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四本中医著作的基础之上,即《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神农本草经》。

除了《伤寒杂病论》可确定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其他三本书的作者都不详,但成书时间都在两汉时期。

此后中医核心理论变化不大。

大约在公元前 100 年左右。

显而易见,中医是在科学这个体系出现之前很早就出现了。

按照这一点来看,先出现并且少有变化的中医不大可能是科学体系的一员。

如果打算勉强也让“中医是科学”起来,只能让中医加入到这个比自己晚出现的知识体系中来。

但要让中医进入科学这一个体系,可不是大喊一声就可以的。

科学系统里有许许多多的学科: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卫生学之类,各个学科是相关的,要加入科学,中医绝不能和这些学科证明的事实有矛盾,一旦出现矛盾,要么是中医对,要那是那个学科对,一定要得出个结论才行。

论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

论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期末考试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摘要:本文对中医学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

如果按照西方对科学的划界标准,中医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

但不可否认,中医学中存在着科学性。

这表明应该用历史和实践的标准来判断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同时,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划界标准。

关键词:中医学;科学;划界标准引言中医学,以其独有的济世活人之术,道法天人之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并且近年来世界各地的中医热在不断升温,少数发达国家承认了中医的合法性。

但是目前中医药学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尚未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属于非正规医学范畴。

而且,在国内,一些术士或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招摇过市。

逐渐在不少人心目中,中医学和非科学、伪科学划上了等号。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从医学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功能上来认识和把握中医的学科性质和特质精神。

这对于我们正确评价中医学的地位和价值,提高中医学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1](一)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1.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科学和非科学就是科学的划界问题。

在科学哲学的发展中,对科学分界主要分为有以下三种标准: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证伪主义的划界标准;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

下面就其每种标准中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哲学家的分界进行一些讨论。

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的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

他们信奉科学存在可证实原则:即在原则上可被经验证实或证伪。

他们认为,可被经验证实的命题和分析命题是有意义的,才是科学的。

而其它都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

证伪主义的划界标准的代表人物是波普尔。

他的结论是: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错误而且都包涵着潜在的错误,并且总有一天会经不起检验而被证明是错误的。

他提出“证伪”是科学划界的标准。

以可证伪性程度作为评估科学理论的标准。

库恩是历史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

他认为历史上每个研究领域在成为一门真正学科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前范式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否为科学,是近年来争论的焦点。

其中,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在医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断言:中医就是伪科学。

不过,也有很多这样的声音:中医博大精深,讲究标本兼治,从源头治疗疾病,并且没有西药的毒副作用,更胜西医一筹。

对于中医的‘真’‘伪’之说,还要先来说一下“科学和伪科学”。

科学是暂时可被知而还没有被推翻的知识;是揭示事物真相的学说;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的特点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

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那么该如何辨别科学和伪科学呢?一般来说,伪科学经不住科学常识(及科学方法)的检验,可以经过以下的特征进行判断:1)没有实验证据就进行断言;2)在存在矛盾实例的情形下进行断言;3)不能进行重复性实验;4)断言不合逻辑;5)在存在多种可能解释的情况下仅取其一。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断定为的生活中的伪科学的有:脑白金的宣传中将药理作用仍有争议的褪黑素进行无限制的吹捧,并将其命名为脑白金,将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命名为脑白金体,以达到误导公众推销产品的目的。

那么,中医是不是也是伪科学呢?有人说:中医是最大伪科学。

因为中医不符合科学的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等的这些特点。

具体表现在:同样的病人不同的中医来看会有不同的方子开出来,同样的方子不同的中医会有不同的解释,同样的病情不同的中医也会有不同的诊断。

中医科学说的反对者正是抓住了科学的理性客观、可证伪、存在一个适用范围和普遍必然性这四个基本特性,认为中医并不具有科学的这些特性。

但是我想说的是,科学究竟是什么,也许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绝对正确的定义。

我不想说的那么抽象,通俗一些,我认为科学并不能代表一定正确,不是只要带上了科学的帽子就是绝对的真理,也不是说不科学的东西就是错误的,应该被公众批判的。

西方医学被大家认为是科学的,只是因为在当今世界,它以一种可验证的系统知识存在着,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系统之外的因素,这些因素是现阶段人们没有能力看到的。

所以西方医学也不是绝对真理。

而中医诊断之所以有这样的多样性,那可以解释为世界万物本本来就是在不停的运动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不同的中医会有不同诊断等这些东西正是因为中医讲究整体性,而且中医在其积累经验的方面也是不同的,难道只有一成不变才可以说是科学吗?再者说很多中药材的功效是可以替换和互补,这在西医里不是也有这种情况么?同样是炎症,也可以用不同的消炎药来治疗。

不管中医是否是科学的,它绝对不是伪科学。

在我看来,如果一定要用以上的科学伪科学定义说中医不科学,那么好,中医没有被现代科学所认可,没有像现代医学一样的固定指标。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说中医是伪科学呢?中医本无所谓科学,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和科学关联的到一起呢?这就好像甲醇本身不是假酒,但你非把甲醇当成酒卖,甲醇就成了假酒了。

中医本不是这样的科学,但是有人非要把中医说成是科学,中医也就成了伪科学了。

科学是一种方法,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合乎这个方法的就是科学,不合乎这个方法的就不是科学,很简单的事。

科学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逻辑+实证。

而中医是没有逻辑学的,用的是玄学(阴阳五行)做指导,“医者,意也”讲究的是牵强附会。

比如以实践著称的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说春雨治不孕,取“春主生发之意也”,还说“验之如神”。

这就是中医的“意也”,还有大量的什么孕妇吃兔子生子会豁唇之类的,都是同样的意也出来的。

这种方法不可能是科学的方法。

有人可能觉得现在中医已经不用这些方法了,其实不然,央视《中华医药》栏目一个中医嘉宾说:鸽乃合鸟,吃鸽子蛋可治性冷淡,鸽子在天上飞,吸收的天之气多,吃鸽子肉能补人的天元志气。

这中说法和春雨治不孕是一样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中医到现在还在用,怎么可能成为科学?但是能因为他在某些问题上不科学就能说它是伪科学吗?就能把它全盘否定吗?当然不能。

中医作为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解除了众多人的疾苦,而时至今日,中医遭到很多人的歧视,认为是伪科学。

随着现代微观科学,比较科学的发展,很多人开始不相信中医,包括一些西医甚至中医工作者,这无疑是中医的悲哀,国人的悲哀。

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属于中国哲学范畴的。

对于中西医学的科学碰撞,可以说是中西方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东方的思维是系统整体思维,而西方则正好相反。

学术界和社会上所谓的中医存废之争并不是第一次,而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争论了好几十年。

应该说本来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成问题的问题,可为什么几十年来争论不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方克立说:“我想关键是在哲学理论上出了问题,在思维方式上出了问题,就是把西方重分析、重实证的思维方式,看作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把东方的系统整体思维、阴阳平衡理论看成是非科学的,甚至是伪科学。

”那么,什么是东方的整体思维?讲到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老先生打了一个有意思的比方。

他说,比如,中国人写通信地址通常是从大到小,先写国,再写省,再写什么市、什么县、什么村,最后是什么人收;而西方人写通信地址,则习惯从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

再比如,买东西找零钱,国外的商店习惯先找给你分,然后是元。

而我们喜欢先找整钱,从百元到十元最后是几角几分。

中医的思维方式,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和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一样,强调一个整体的观察。

国家社科基金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首席科学家罗希文指出,中医学整体相关的理论是用非常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看待人体,这种观点不被西方所谓的正统医学承认。

所以,我们中国人有责任向全世界说明真相,如果不这样的话,人类的科学发展真的要进入一个非常不科学的状态。

近一百年来,中国医学为什么会遭到如此重大的打击,实际我们想起来也并不奇怪,历史上中国战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心没有了,认为中国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但是以医学为代表的情况正好相反。

现在我们保留下来的不能被西方医学彻底压倒的中医学,是因为它科学,所以它才不能被伪科学打倒,这是真理。

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属于无知,过去一般人常常认为,中医就是个医学问题,中国哲学家为什么要把中医归类在中国哲学里?对此,方克立分析认为,中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黄帝内经》是中医哲学的原点,也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过去有一种认识是很片面的,就是认为中国哲学主要是社会政治学、道德伦理学,中国哲学疏于对自然界的认识,没有很高的自然科学要素。

其实中国古代的农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等,都归属于中国哲学的认识理念。

中国哲学特有的究天人之际、看阴阳之责的自然哲学和生命哲学;就中国的医学对人体的研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对人体身心内外关系的研究,几千年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医病延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我们过去对这一块的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就是没有把老祖宗这些好东西继承下去。

所以我认为中国哲学研究的领域还要扩展,不能把中医哲学这重要的一块疏忽了。

罗希文说:中国哲学主要分为儒、释、道,但这三个方面并不代表全部,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天人相关的生命观和相关医学,这些道理也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现在认识到这么一个情况之后,就应该马上做一些挽救的工作。

中国哲学史应该是包罗万象的,如果不把“医”这个最重要的问题包括进去,怎么能称为哲学史?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要重新认识一下中国哲学整体的情况。

现在有人反对中医学,我把这个问题的现象归结到一点,就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尤其在认识人自身的方面应该说是很不成熟的;一些人提出反对中医的观点,基本是处于无知状态,反对中医就意味着反对五千年文化的历史,这是毫无道理的。

如果从哲学角度来定义科学,那么我认为科学可以定义为科学是正确解释和反映自然本质与规律的一种人类思维和逻辑,或者是人类对某种可以探求到自然真谛的方法的评价。

中国古代哲学就是一种宏观的科学。

古人们用其高超的智慧,参悟自然大道,发现自然规律,演算出农历,二十四节气等至今沿用且十分准确;现代人太多的强调微观,强调眼见为实,认为这才是科学,其实自然界是很复杂的,人类的感官也是有限的,很多东西其本质是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不等于不科学,如经络。

另外,物质到底是什么?分子?原子?中子?电子?是不是还能分下去?分到底究竟是什么?还能看得见摸得着么?还是物质么?很多现代科学真的是他们所谓的科学吗?我举个例子:万有引力可以推出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从而进行发明创造,而万有引力又是怎么来的?就是物体和物体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存在,没有为什么,就是这么回事!怎么样?科学是不是不讲道理了,强加于人了?所以说,自然界就有它的客观规律存在,没有为什么,人类的思维总要问个为什么,其实是永远得不到完美答案的。

无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现代科学,都一样,都应符合自然规律,都无法最终用人类‘为什么’来解释。

哲学是高于自然科学的科学,哲学是探讨宇宙中最基本的问题,是一切科学的统帅,很多人认为哲学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它才是与你最息息相关的。

人活着的最大目的应该是如何获得幸福和快乐,而这些是自然科学所创造的物质享受所不能真正给予的,正确的处世哲学才是带给人快乐的根本。

没有正确的哲学指导,科学研究就会失去方向,甚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如最近网上沸沸扬扬的"敬畏自然与否的问题",本身就是哲学问题,方周子、何祚庥等人没有很好的哲学观念,只知道大谈科学,实际已经走入误区,他们认识不到,其实和别人辩论了半天,辩论的就是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解决不了,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

中医理论根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总的来说是一种人生观、自然观,其理论直指事物的本来面目,即本质,从而使我们对自然对自我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与自然相合,与道合真,达到极乐境界。

按宗教大致分为佛教、道教、儒教,正所谓三教归一,殊路同归。

古人倡导"天人合一",为何?人乃自然造化,从精卵结合到分裂成人,无不是接受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也是自然规律运化使然。

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天有四时寒暑,人有湿寒燥热,地有山川河流,人有五官百脉,古人讲人与自然相合,以保其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