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初二下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初二下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第五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德国有着明显差异 。

二、四大地理区域甲:北方地区乙:南方地区 丙:西北地区 丁:青藏地区 各区分界线: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主导因素:气候(气温和降水)。

②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地势因素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主导因素是降水。

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② 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二、南方地区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山和东南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资源:水热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地形以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新疆的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

3、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大的地区。

原因①距海遥远、②且被重重山岭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4、河流: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注意: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外流河。

)5、地貌景观(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农业1、牧区:贺兰山以东为大型优质草场(温带草原草场),贺兰山以西为高山草场。

八下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八下物理期中复习提纲

八下物理期中复习提纲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 ,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电流表 电压表 异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 能 量 程 0.6A 3A 3V 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 0.02A 0.1A 0.1V 0.5V 内阻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很大 相当于开路同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六)、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八下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下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和 对比法3、压强: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八下期中复习纲要(新人教版)

八下期中复习纲要(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1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班级 姓名 座号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显著。

比较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界线及其确定的主导因素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第六章 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与农业 1.黑土地 、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P11(1)发展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4)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八下期中复习提纲

八下期中复习提纲

第十课热爱集体融入社会1.集体的基本特征: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作用)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5.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②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③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6.怎样为集体添光彩?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7.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

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八下期中复习提纲

八下期中复习提纲
11、道德义务,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13、什么是肖像权?(p40)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
14、肖像的表现方式有哪些?(p40)绘画(自画像)、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
15、肖像的地位是什么?(p40)肖像也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
16、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肖像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17、侵害肖像权行为:(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必须取得肖像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
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23、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24、隐私权的内容(1)私人生活安宁权(2)个人信息保密权(3)私人通信保密权
25、应该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课珍爱生命1.为什么要珍惜生命?①生命是神奇的②生命是珍贵的.2.为什么说生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会发出独特的光彩.生命的珍贵,还在于它不可重复.生命的河流不会复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每一个生命,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珍贵的.3.如何珍爱生命?①珍爱生命,需要关注生命安全. ②珍爱生命,让生命变得充实.4.如何让生命变得充实?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我们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对他人有所帮助,让自己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生命就有意义.5.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命权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关怀和珍爱.平等的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会经历很多坎坷和困难,我们要学会感同身受.要尊重他人的健康和生命权利.6.如何关爱他人?①关爱他人,最基本的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利.②当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③在危急生命的重大灾难面前,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和素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自然灾害,有的人能够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他们的行为闪耀着人性的伟大光辉,值得全社会学习.第二课磨砺坚强意志1.为什么需要坚强?①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②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2.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力量源泉.它赋予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毅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这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坚强的意志能够调动我们所有的能量,使我们一步一步迈向成功.3.坚强意志的表现在哪里?①意志坚强的人能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不轻易受外界的影响;(独立性)②能够在生活中不怕困难和失败,在困难、艰苦的条件面前不动摇;(坚定性)③能够果断的处理事情;(果断性)④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自制力)4.如何磨砺坚强意志?①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磨砺意志.②磨砺坚强意志,需要持之以恒.③在不懈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磨砺坚强意志.5.如何应对挫折?①分析挫折的原因。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16.1.1-2 注意
1.分数与分式的区别: 分式是分数的特殊形式。 2.分式������ 有意义的条件: b≠0 分子、分母为整式。 3.分式为 0 的条件: a=0,b≠0。
������
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类比展开——分数的性质
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16.1.2-1 分式的性质
16.1.2-2 分式的约分
约去分子、分母公因式的变形。
16.1.2-3 最简分式
分子、分母无“1”外的公因式。
☆类比展开(16.1.2-4——16.1.2-5)——通分与最简公分母
通分:把分母化成相同数的变形。 最简公分母: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16.1.2-4 分式的通分
把分母化为相同整式的变形。
16.1.2-5 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 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例: =
������ ������ ������ ������ ÷c ������ ac bc
(c≠0)
= ������ ÷c (c≠0)
☆类比展开: (16.1.2-2——16.1.2-3)——约分与最简分数
约分:把分子、分母的公因数约去的变形。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没有除“1”外的公因数的数。
2.找到等量关系; 3.恰当地设出未知数; 4.将未知数代入等量关系,得到方程(组) ; 5.解方程; 6.答。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7.1 反比例函数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概念回顾——函数的意义(17.1.1-1)
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某一法则, 自变量任取一个数, 按这个法则因变量有唯一的值与之对 应。
16.2.2 分式的加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地理差异(图5.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地形差异: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西高东低)
自然差异对农业的影响: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南方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北方地区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耕作制度: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图5.5):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限:400mm等降水量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地地区的分界线:第一级阶梯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1)1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8)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9)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10)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北方地区的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能在图上指出这些地形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能指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位置)。

3、北方地区的气候:北方地区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

*4、北方地区的土壤: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

**5、北方地区气候的气候差异:P10页的图6.5(1)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原因(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降水差异及原因(重点完成P10页的活动题)
6、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有:甜菜、棉花、大豆;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不利条件是: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3)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发展节水农业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有之路。

*7、华北平原春旱发生的原因、影响及采取的措施(P12页活动的1—3题):(1)原因: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水分蒸发快;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的季节,农田需水量大(2)影响:冬小麦收成不好。

(3)措施:南水北调、种植耐旱作物、打机井等。

*8、P12图6.7华北平原的冲积扇:在冲积扇上,越往西土层越厚,所以中高产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在东部。

第二节东北三省
1、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在图6.11上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黑龙江的山河大势。

*3、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4、(P16页的活动题1—3)(1)东北三省的雪期由北往南越来越短,积雪厚度也越来越
薄。

(2)积雪的厚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共同影响,根据活动的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东北三省传统民居坡度大可以有效的避免雨水、雪在屋顶积存;墙体后、窗户小有利于室内保温。

5、农作物: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在春秋季节,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东北三省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6、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7、工业:(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2)东北三省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很丰富。

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衰落。

第三节黄土高原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联内蒙古,南抵长城。

(在图6.25上能指出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高原、长城)。

2、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风成说)。

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水土流失。

第四节北京
1、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背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图6.47古城址变迁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南方地区的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

2、南方地区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在P45页图7.3上指出西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巫山、雪峰山、秦岭、淮河、长江、珠江、南岭、武夷山)
3、南方地区的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落叶林。

土壤类型:贫瘠的酸性红壤。

在南方的山区,人们通常在缓坡上修筑梯田。

4、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种植小麦、油菜和棉花;南方地区盛产茶、竹、甘蔗、橡胶、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

第二节长江三角洲
1、范围: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地形: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处。

**2、能在图P53图7.19上指出上海市、杭州市和南京市的位置;能找出长江、黄浦江、钱塘江、东海、黄海、崇明岛、太湖等。

**3能在图7.22上指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位置。

(1)修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作用:(2)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