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doc

合集下载

340 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

340 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

340 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一、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简介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是农业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领域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农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生产知识1. 农业生产基本概念:农业生产是指利用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和渔业等生产活动的过程。

2. 农作物种植:包括种子选择、土地准备、耕作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技术和管理措施。

3. 畜牧养殖:包括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配制、养殖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 渔业生产:包括水产养殖、捕捞技术、水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农业管理知识1. 农业企业管理:包括农业企业组织架构、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2. 农业资源管理: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 农产品质量管理: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质量控制、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知识。

4. 农业项目管理:包括农业投资项目策划、实施、监控和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四、农业技术知识1. 农业机械技术:包括农机选型、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2. 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农产品的采摘、贮藏、加工和包装等方面的知识。

3. 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农业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4. 农业节能技术:包括农业用能的优化和节约、新能源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五、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的学习方法1. 多角度学习:通过多种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期刊论文等,从不同角度了解农业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和农业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开展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4. 学习总结:及时总结学习内容,复习巩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综合知识

农业综合知识

农业综合知识农业是人们依靠自然资源开展的一种生产活动,它包括农作物的种植、畜牧业、渔业等多个方面。

农业综合知识是指对于农业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将介绍一些农业综合知识。

首先,农业种植是农业的核心部分。

农作物的种植包括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良好的耕作和管理措施等。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各有差异,因此在选择种植农作物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同时,适当的施肥和灌溉措施也是农作物种植中的重要环节。

其次,畜牧业也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畜牧业是指人类对于家禽、家畜的饲养和管理活动。

在畜牧业中,饲料的选择和合理的喂养管理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动物的生理和生态特性,充分调查和分析现有饲料资源,是农民在畜牧业中取得高产的关键。

另外,渔业是指人类对于水域动植物的捕捞和养殖活动。

渔业在农业综合知识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

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是提高渔业生产能力的基本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增加,渔业养殖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此外,农业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农民可以通过使用新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提高劳动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同时,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化学物质,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防控病虫害。

最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综合知识中必须重视的方面。

农民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农业生态化发展的原则,尽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农渣,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农业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方式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新的增收途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业综合知识涉及农业种植、畜牧业、渔业等多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农业综合知识,有助于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这些介绍能够对大家对农业综合知识有所了解。

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知识综合三农业知识综合三随着人类对农业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农业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农业知识综合三这一主题,介绍其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等方面。

首先,农业知识综合三是指运用土壤学、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研究农业系统中土壤、植物、动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这一学科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土壤肥力、作物生长规律、畜禽营养需求、农业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其次,农业知识综合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的规律,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业知识综合三还为制定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应用方面,农业知识综合三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

例如,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类型的肥力特点,选择适合的作物种植,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过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饲料,提高畜禽的生产效率;通过掌握作物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此外,农业知识综合三还与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密切相关。

在古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经验和实践。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注重农业理论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以土壤学、植物学、动物学等为基础的农业学科体系。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农业知识综合三在这一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制定科学的农业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综合三的概念和应用,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例如,在某一地区的水稻种植中,农民可以运用农业知识综合三的方法,了解当地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制定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措施。

同时,考虑到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农民还可以采取适应性种植策略,提高水稻的抗灾能力。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农业经济学

农业知识综合四342-农业经济学
2、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3、农业现代Βιβλιοθήκη 目标和指标体系;4、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5、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
(四)农业生产要素
1、农业生产要素的构成;
2、农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及功能;
3、农业生产要素的组合;
4、农业科学技术。
(五)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
1、农业生产结构;
2、农村产业结构;
(六)农业社会化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经济学科目
考试大纲
学院名称(盖章):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2011年9月20日
《农业知识综合四》农业经济学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类型
课程类别
专业学位型
科目代码
342
科目三

科目四
考查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以真实反映考生对农业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实践能力与水平,可以作为我校选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3、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十)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
1、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2、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
3、农业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运用。
(十一)农业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基本理论;
2、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与模式;
3、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制度。
装订要求:A4纸(左边距2.6、右边距2.2、上边距2.5、下边距2.0),单倍行距。
考试要求
农业经济学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农业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在考察考生理论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将农业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33623

农业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综合基础知识农业是人类最早开展的生产活动之一,关系到人类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农业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从农业的定义、历史起源、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农业机械化、农业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农业的定义农业是指人类以农牧业为基础,通过种植农作物和畜牧养殖,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一种生产方式。

农业主要分为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两大类,是人类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业的历史起源农业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类从当时的采集、打猎阶段逐渐过渡到农耕、养殖阶段,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生存和繁衍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

传统农业依靠人力、畜力、手工农具等进行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而现代农业则依赖于先进的农业科技和机械设备,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作物农作物是指人类种植和收获的植物,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水果等。

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等,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等,用于工业生产;蔬菜水果则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重要补充。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生产中运用各种农业机械设备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率和生产力。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种植、施肥、灌溉、收割等环节,为农民减轻了体力劳动负担。

农业环境保护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环境保护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农业生产对土壤、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均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应注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保护土壤质量和水质安全;同时,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总结农业综合基础知识是研究和理解农业的基石。

本文从农业的定义、历史起源、农业生产方式、农作物、农业机械化、农业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doc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doc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2018年)《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共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和管理学三部分,各部分考试大纲分述如下:一、农村社会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村社会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涨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农村社会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农民的社会化3、农村社会资本4、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5、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及阶层结构变迁6、失地农民问题7、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三)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四)试卷结构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试卷内容的1/3,按照试卷总分150分计,农村社会学按50分设计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10分)2、简答题(15分)3、论述题(25分)(五)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部分的考试时间合计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其中,本部分占50分)。

(六)主要参考书《农村社会学》,钟涨宝,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一)大纲综述《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甫宁的《农业政策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1、导论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农业政策与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3、农业政策的制定农业政策问题内涵和特征;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特点和确定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思路与要求;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农业综合4知识点总结

农业综合4知识点总结

农业综合4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综合概述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综合是指利用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综合调度,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综合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科学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二、农业综合知识点1. 农业生产规划农业生产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策,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对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进行全面规划和调度。

农业生产规划包括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养殖业的发展规划、全年农业生产的安排等内容。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有序、高效。

2. 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等。

种植技术是指如何合理选择农作物的种植地点、时间、种类以及施肥、灌溉等管理技术。

养殖技术是指如何科学饲养动物,保障牲畜的健康和生长。

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则是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

3. 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管理是指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业生产计划的制定、资源的配置、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指导、质量的控制等内容。

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4. 农业发展政策农业发展政策是国家对农业发展所做的宏观部署和政策措施。

农业发展政策包括粮食安全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科技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等内容。

通过明确政策,可以有力推动农业的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综合的意义农业综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可以不断推进农业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转型。

农学考研农业综合知识四复习农业经济学第八章背诵要点

农学考研农业综合知识四复习农业经济学第八章背诵要点

第八章第一节(了解)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农业技术进步是指不断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来代替落后的农业技术,以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了解)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1)渐进性(2)系统性(3)外生性(4)复杂性(5)周期性(背)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1、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的进步2、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技术进步3、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4、农业生产劳动者与管理者的技术进步(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1、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各类农具,农用器械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的,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规模效益化成本降低,提高投入产出比率。

2、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农业技术进步可谓农业不断开发和提高高质量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为农业培育和提供动植物新品种,提高投入产出比,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投入产出比率,改善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3、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可扩大农业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农业资源的质量和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有限的农业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经济作用,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4、可以改善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高效健康的进行。

5、可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可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第二节(背)农业技术进步的内部动力1、产量目标的追求需要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只有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对农产品的需要,来决定生产活动,才能保证农产品的畅销和收入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知识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2014年三支一扶考试即将开始,华图教育网三支一扶频道(/a/szyf)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提供三支一扶综合知识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备考指导与问题辅导,对三支一扶考试中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综合知识的各个详细问题作出详细解答,祝各位在今年的三支一扶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理想的职位!更多2014三支一扶备考资料,请关注华图教育网!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一)含义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

(二)类型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依法管理集体资产,为其成员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组织合理开发、利用集体资源的经济组织。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此类组织应当坚持为成员服务的宗旨,依法在其章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

3.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愿加入按照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兴办各类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