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详略安排
10记叙文之故事详略得当(知识+题目)

故事详略得当一、知识结构一、为什么要详略得当?一篇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有主次安排。
这就需要注意详略。
详略得当才能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分主次,详略不当,那么写出的文章就像流水账,啰啰嗦嗦,不能很好地表达主题。
二、详略三病(1)面面俱到(平均使用笔墨,没有详写、略写、不写的区别)(2)主次颠倒(略写的写详了,详写的写略了)(3)毫无节制(详写也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啰嗦了)详写是指对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充分。
三、什么是叙事中的详写和略写略写是指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进行概括式的简略叙述。
四、怎样安排详略详略安排的关键:是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
就是说,与中心关系密切的就是重点,要详写;反之就略写。
五、经典回顾之一:《阿长与山海经》1、阿长称呼的来历;2、元旦吃福橘说恭喜;3、教我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4、“切切察察”的毛病5、“谋杀”我的隐鼠6、摆成“大”字的睡相7、“长毛”的往事8、给我买心仪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所以详写。
其它事情是对主要内容的铺垫、映衬和补充,所以略写。
依据下列中心,判断上述事情哪件该详哪件该略?(1)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2)批评旧社会农村劳动妇女的愚昧无知和封建迷信;(3)表现农村妇女生活虽苦,但仍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4)表现农村劳动妇女淳朴、善良、和关心爱护孩子的美德。
鲁迅是如何详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的?你从中获得什么写作启示?写起因:一个远房叔祖引起了我对《山海经》的强烈渴慕;写经过:当没有人理会一个孩子的渴慕时,阿长主动过问《山海经》;写高潮:当大字不识一个的阿长把《山海经》给我买回来时,我霹雳般的全体震悚起来;写结局:我得到了我最心爱的宝书,也重新认识了我的长妈妈。
经典回顾之二:《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记叙文详略安排方法指导

记叙文详略安排方法指导在日常写作过程中,不少同学很少考虑材料详略与文章中心的关系。
往往是了解多的、熟悉的素材就多写,掌握少的陌生的素材就少写;自己喜欢的、能激起情感共鸣的素材就多写,不喜欢的、找不到情感共鸣的就少写。
随性而写、信马由缰,最终冲淡甚至模糊了文章的中心。
如:过几天就是春节了。
但是今年不太巧,因为今年要中考。
我和爸爸妈妈不能回老家和外公、外婆团聚了。
今年也见不到弟弟和我小姨、小姨夫了。
三年前的除夕,在我印象中是最美好的一次团聚。
我们一家,我的舅舅、舅妈还有我的外公、外婆、七姑八姨从全国四座城市汇聚到一起。
当时说不出心里有多幸福。
大家分成了几个小部落聊着喜欢的话题。
最后在新年钟声敲响时点燃了爆竹,拍了张全家福。
而这美好的时光已定格下来了,似流水一去永不复返。
今年,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传达新年祝福。
我登了QQ,和我远在北京的外公、外婆、舅舅他们问了好。
并且和他们聊了很久,察觉外婆似乎比以前又老了。
岁月不饶人啊!过年最希望能和亲朋好友团聚,但特殊情况下,能和他们通通话,聊聊天,我已经相当满足了。
能在新的一年里听到这样“美”的通话声,就是我新年里最伟大的礼物。
——《天下最“美”通话声》点评:上面这篇习作,如果我们将文章标题拿开,将结尾的点题句删去,你能判断出文章的中心内容是“最美通话声”吗?因为写作中的平均用墨,毫无详略之分,导致文章中心内容模糊,主题不鲜明。
那么,下面这篇文章又如何呢?陪伴了我三年的索索今天早上死了!索索是我初一时从夫子庙买回来的一只仓鼠,我给它起名叫索索。
从那时起,它就一直陪伴着我,给我带无穷的快乐。
记得那次,它偷吃了豆子,藏在腮帮子里,然后眨巴着两只大眼睛无辜地瞧着我,见我佯怒的神色,它不惊不怖,最后竟然伸出前爪搭在我的手上,嘴巴在我的手指上摩挲着,妄图从我这里再次讨得美味的食物,那乖巧的样子,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心软了的我忍不住抓起一把豆子,任由它从我手掌中汲取美食,暖暖的、湿湿的嘴巴弄得我掌心发痒,咯咯笑个不止。
作文5——记叙文详略得当

升格之作
为了心中的“青铜菊花” 我们的老班姓张,是个约摸40岁的男子。他头发很少,几绺紧贴在脑门上佯作团结状,几绺又 很不羁地翘起。他个子虽高,却很瘦,肤色呈青铜色,显得很精神。 最难忘是老班的笑容,那笑就像青铜铸就的花朵。 他轻易不笑,一小,班上准有喜事:或者是数学比赛夺得可团体冠军,或者是歌咏会压倒了其他 班级,或者是篮球赛大胜兄弟球队,或者是那些后进生有了新的进步……(补充事例,使人物的 “笑”更有内涵。)他笑得是那样粲然,那样开怀,额上少得可怜的皮肤皱在一起,顺着脸颊形 成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线条,那线条延展着,颤动着,绽放着,宛如一朵青铜铸成的菊花,动人, 而且刚毅。(详写肖像,既点题。又凸显人物形象。) 老班为我付出的心血最多。是他帮我戒掉了网瘾,让我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时光;是他帮我补上 了丢掉的功课,让我迷上了这难学的数学;是他帮我找回了自信,让我重新抬起头看清了前面的 路……(补充略写两件事,使文章更丰满。) 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临别的时候,我看到那青铜般僵硬的笑靥,还是笑靥下面极淡薄的身 躯在宽大的T恤衫里荡悠,犹如长满虬枝的树,有像将要吹倒的旗杆,(详写外貌,既呼应前文, 又深化主题。)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泪也要流下来了。 曾经以为那样高大的人,似乎只在一瞬间就变得佝偻而且矮小了。也就在那时,我忽然发觉, 老班真的老了。他的生命已融化成血汗浇灌了我们! 为了心中的“青铜菊花”,我们一定会加油。我希望老班知道,他的辛苦,他的付出,会有回 报。我希望老班知道,虽然你与我们都是不善表达的人,但为了你的笑,我们可以尽心尽力做到 最好。 老班,愿你的生命中“菊花”常开! 在他的笑声中,我长大了。
么大的火。 一天只顾玩手机,没吃饭的我看着街上的各种小吃直流口水 ,肚子也很应景的“咕咕”叫了几声,看了下四周,没有人听见 ,便想掏掏口袋拿钱。不过,不光手机未带,钱也只带了一个硬 币。心想着去打个电话,谁知闺蜜说正在和家人吃饭,怎敢又厚 着脸皮的去找人家呢? 拿着剩下的五角买了个棒棒糖,坐在街边看过往的人群,消 消心中的火气。渐渐地,人越来越少,最后街道上只有汽车的鸣 笛声,凛冽的寒风和我。 被风吹得我的怒火变成了不安与愧疚。缓缓移动到家门口, 再三犹豫的敲敲门,眼里不知为何蒙上了一层雾气,我强硬的朝 天花板看。妈妈过来开了门,一股暖气袭来,我的冰冷消失了。 本以为晚饭已经撤去,但桌上却还有丰盛的菜肴。 妈妈带着哭红的双眼问我是否有吃饭,我一言不发的和她走 到饭桌前,她拿着碗端去了厨房,自己默默吃起来。我坐在椅子 上,看着她的背影。拿起了筷子,饭还是热的,嚼了一口,眼泪 便决堤了,我的心如五味杂陈,我后悔了,愧疚了。 看着妈妈转身进去厨房的那一刻,我感动了,也后悔了,所 有心情都落在那一滴滴眼泪中。 感动在哪里?在一个细节,一个眼神,一滴泪水中。
谈记叙文的详略处理

忧 ;鹤胫虽 长 ,断之则 悲” 。 : 者相 辅相成 ,选择什么手法来完成人物形 象 的塑造 ,用 什么手段 来深化 主 旨, 是 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 ,并没有一定
一
的精神状态 ,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及他 们 两人之间 “ 可悲的厚障壁”全表现
H ; 米
之规 ,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处理。 0
驾驭语 言 的才能。以下选取三例稍 加
记叙文的详略处理
鲁迅川 “ 眼 睛”的手 法,传 神
地发掘生活的本质 , 揭示 了生活 深处 的 奥秘 ,捕写 了人物 形象 的精 神 世 界 。他有 时惜 墨 如金 ,甚 至不 著 一 字 ,便尽得 风流 ,如大家熟 悉的 《 故 E 》 这篇散文诗似的小说 ,不仅 给我 们描写丁神奇的大 自然景色 ,而且刻
本质 , 揭示生 活的奥秘 ,短短几个 字 就光彩四溢 。使读者不得不惊 叹作 者 说 。 明。 惜墨如金 “ 画眼睛”
洒 ,数万 言之多 ,渚葛亮时 隐时现 , 藏头露尾 ,欲 出又隐 ,设层层 关卡 , 埋道道悬念。徐庶 出场是诸 葛亮 场 的第一步铺 垫,从他 身上 _ 【 1 I 以窥见 孔 明能知千古 ,胸怀韬 略,腹有 良谋 的 贤相背景 、接下去 . 作者 又以大 量的 笔墨泼洒到刘玄德三顾茅庐 之上。第
们散茴香豆的时候 ,作者写道 : “ 孩
“ 运用脑髓 ,放 H { 眼光”的智慧 ,也
要有大局观 ,要有罗丹砍手的气 魄
分 明 的叫道 : ‘ 老 爷 !…… ” ’
子们吃完豆 ,仍然不散 ,眼睛都望着 碟子 。孔乙 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 子罩 住 ,弯腰 下 去说道 : ‘ 不 多了 , 我 已经不多 了,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 , 自己摇头说 , ‘ 多不 多 !多 乎哉? 不多 也。 ’于 是这一群 孩子便都 在笑 声里 走散 了。 ”这里 “ 不多 ”一 语共 用 了五次 。但是 ,这种重复不仅不显 累赘 ,反而令人觉得恰如其分。因为
浓淡相宜,疏密有致—记叙文的详略

环节2:如何恰当安排详略
小结:
要围绕文章中心安排详略
同一篇文章,中心立意的角度不同, 文章详略安排也会不同。
环节3:牛刀小试—运用详略巧剪裁
小组交流讨论:
①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②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
详略安排是否恰当? ③提建议:如何恰当安排详略呢?
环节3:牛刀小试—运用详略巧剪裁
巴尔扎克
合阳中学作文指导系列
浓淡相宜,疏密有致
——记叙文的详略
合阳中学语文组 李林霞
学习目标
①收获一点知识:什么是文章的详略 ②学得一点方法:如何恰当安排详略 ③增强一种意识:写文章必须详略得当
环节1:什么是文章的详略
观察,在详略安排上,《背影》的第3段和 第6段有什么区别?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
要脱口大骂之时,她却深深地吸了口 的,不是吗?”
气,对我说道:“你知道我为什么没
有骂你吗?”我摇摇头。“刚刚我看
了一本如何与孩子相处,控制情绪的 书,书上说作为家长不能老是打骂,
应该心平气和。你看读书对我们是很
有帮助的,不是吗?”妈妈的眼神不
容置疑,“圣旨”也不能违抗。
环节3:牛刀小试—运用详略巧剪裁
原文:
修改展示:
将了的可双原么的牢翻来一渐眼的富牢桌(着书叠 变 多 有 地渐面5)书中书地得姿趣吸上“,的重有多味引,,啪如世重焦彩其索我,!同界地距中呆,它然”嚼是拍了滞那将。无蜡那在我的,么我转味。味得的段辟瞧那我那的有手的!圆么段 才“翻焦变词那滚富优深啪着距得语小滚有美切!书了不;巧的趣的的”,,安那的句味段明我如分一逗号,背落白将同了对号,它不;,一嚼。对,不将由那原叠蜡那可不就我得一来书。一爱就是牢挺句书重可篇的是一牢直句中重渐篇符一个地,生的地渐富号条乱吸本动世拍地有,顽蹦引来的界在,趣慢皮的住无语是了我味慢的小,聊言那桌呆的的小皮让的;么面滞文把蝌球我敲那多上的章我蚪。的打一姿,双;吸;那心着个多索眼那引看一灵桌个彩然变一。!刻感面精,无 眼间便已夕阳西下, 到清朗愉悦。我的心情也渐渐随着主人公的遭遇时而 我却还是意犹未尽。 兴高采烈,时而伤心难过,时而拍手叫好。时间悄悄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

记叙文中的详略安排作者:牟维和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21年第46期技法导入园艺工人修剪盆景时,会根据美感修剪掉旁逸斜出、无关紧要的枝桠,保留最具美感的部分。
写作同理,我们要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保留那些最能凸显主题、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而与主题联系不紧密、叙述不精彩的同类素材应适当删减,以收到详略得当、中心分明的表达效果。
换言之,详写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完整地描写出来,但注意不是如流水账一般事无巨细地全部交代,而是只突出重要或中心内容;略写是对次要内容用较少的文字简单叙述,不需要展开来详细叙写。
在写人的文章里,对主要人物的外貌、行为事迹以及要表现的思想品质等要详写,对次要人物的描述则略写;在叙事的文章里,事情的经过、发展、变化等要详写,事件的背景等铺垫的内容要略写;在写景的文章里,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要详写。
安排详略时应注意:1.叙述同一件事情,可以根据事情发展的节奏(开端—发展—高潮—结尾)来组织,将其中的重点环节,如发展或高潮部分加以详写,而对开头或结尾进行略写,这样能凸显事件的精彩部分。
2.叙述多件事情时,要对素材进行筛选,将其中最能彰显主题思想的部分进行详写,而将同类题材或者与主题关联不大的事件一笔带过,切记不要占据太多的笔墨。
我写我秀藏在心中的回忆◎耿涵哲小时候的老家,天高、云淡、风轻,一切皆好。
风停水静,青山浮在水中,几朵路过的云悠闲地躺在水上打着盹儿,太阳慵懒地挂在枝头,望着人间烟火袅袅升起。
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
老家门前有一片药地,里面是姥爷自己种的药材,地方虽然不大,却总能找到很多常用药材的身影。
大部分药材都能开出极美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药地俨然成了一片花圃。
药地旁的池塘中,出水的荷花像一把把奥运火炬,含苞待放。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走在青石板铺成的羊肠小路上,准备找姥爷玩,一声“姥爷”还没喊出口,他便从药地中钻了出来。
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

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记叙文是语文阅读题的一种类型,记叙文的雅俗、顺序、线索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好这些,才能更好的做记叙文阅读题。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语文记叙文的要素顺序及线索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语文记叙文的要素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记叙文,对这六个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非写出来。
也就是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文章中也已经具备了。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那么,怎样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呢?1、连续的时间和地点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这些时地间的内在联系。
2、注意背景知识,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怎样把握人物要素呢?一般的记叙文,内容比较单一,人物要素容易把握。
但在复杂的记叙文中,作者着墨较多的往往不止一个。
分析人物要素就显得比较困难。
其方法是:1、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2、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特意去写这一人物,为什么要安排另外的人物等。
怎样把握事件要素呢?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
但是,仅仅了解了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并不能说是把握住了事件这个基本要素。
真正地把握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
也就是,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
对于这类文章可采用:光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那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

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布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决定整篇文章的清晰度和连贯性。
一个合理的布局策略可以使得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更深入地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和意义。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详略得当”的布局,既不使文章冗长杂乱,又不使信息匮乏呢?引言引言部分通常是记叙文的开端,它可以用来引入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引言中,作者可以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或事件,让读者对整个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事件的呈现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需要注意把握故事的起承转合,适时揭示关键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虽然详略得当的原则要求在叙述事件时避免冗长,但也要保证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通过适当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高潮的呈现在故事的高潮部分,作者可以适当加大笔墨的力度,提升故事的紧张感和情绪冲击力。
高潮部分往往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对话,突显故事的主题和冲突,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结局结局是整个记叙文的收尾部分,它给读者留下的最后印象,也是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时刻。
在结局部分,作者可以对故事进行总结,强调主题,也可以展望未来,为故事留下一些悬念和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总结记叙文的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需要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把握好节奏和节制,避免冗长而不必要的描写,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张力。
通过引言、事件的呈现、高潮部分和结局的设计,使记叙文既不显得空洞乏味,又不让读者感到信息过于碎片化和重叠。
只有在精心设计的布局策略下,记叙文才能真正打动读者,引起共鸣,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以上是关于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布局策略的一些探讨,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愿您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记叙文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
不少同学的作文,分不清文章内容的详略,经常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
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
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详写: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详写必须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
略写: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较简单的一段话,简明地叙述一下。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
二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三、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1、要根据中心定详略。
总的原则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详略。
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 增强表达效果。
2、选用详略有“三爱”:
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
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
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不写。
四、在落实详写、略写时,有“四看”。
一看“文体”: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五大描写”(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要详写。
〖记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
(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部分,要写具体。
)
〖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动物特点,要详写。
(要用恰当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景物之特点。
)
二看“结构”:
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
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
三看“内容的性质”:
主要内容,要详写。
次要内容,要略写:
1、为主要内容做准备、做铺垫的地方,要略写;
2、和主要内容作对比的地方,要略写;
3、为主要内容作陪衬的地方,要略写。
四看“表达方法”:描写、叙述,要详写。
抒情、议论,要略写。
五、哪些地方要详写, 哪些地方要略写?
哪些地方要详写?
1、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详写(要敢于放手去写,要细致的刻画,充分地发挥);
2、在写事的文章里,事情的主要片段(能突出事件的意义),要详写
3、在写人的文章里,主要人物要详写;
4、在写景的文章里,
哪些地方要略写?
1、次要材料,要略写;
2、一般情节,要略写;
3、次要人物,要略写;
4、议论、抒情部分,要略写;
5、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要略写;
6、铺垫、陪衬部分,要略写;
7、孤立的、点滴材料,要略写;
8、无重大意义的材料,要略写。
六、运用详略时,应注意的事项。
详略不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均不细写;
二是写人时,主要人物不详;次要人物不略。
记事时,主要情节不详;次要情节不略。
写景、状物时,主要方面的主内容不详;次要方面的次要内容不略。
三是该突出中心的地方,不详;与中心不密切的地方,不略。
四是采用点面结合方法的,“点”上的材料不详写;“面”上的材料不略写。
【例文欣赏】
中学生的一天
“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
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
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
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
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
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
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
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
我同情地看了看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
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
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灯火通明。
在灯光下,你会找到一个苦读的身影。
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例文简评】: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中学生的一天”。
以中学生活的紧张忙碌为中心,精心选取了最能体现这一中心的典型材料(如早晨那急骤的闹钟声,听成绩时的紧张,一面听课,一面复习化学等),真实地反映了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某些扭曲的心理。
本文语言生动,擅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刻画
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
如“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这个动作,表现了“我”在不情愿中的一种反抗心理;对王锋的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了这个优等生的可笑而又可怜,让人们不由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病文修改】归途
上完这节课,我就可以回家了。
唉,怎么还不下课呢?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
我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三步两步跑下楼来,驾上单车,飞也似地冲出校门。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突然一下子撞了前面的老太太一下。
老太太回头望着我,说:“孩子啊,你骑车可一定要注意点啊!撞着了人可不是好玩儿的呀!”我抱歉地一笑,赶紧向前骑去。
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地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
“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
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可半天也没弄好。
“怎么啦?我来帮帮
你!”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同学戴文强。
他三下两下就把我的车子弄好了。
我跳上车,又向前冲去。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
啊,快了,快了!村口站着的是妈妈。
“娟儿,回来了!”妈妈向我挥着手。
回到家里,我放下自行车和书包,直奔饭桌。
哇,这么多可口的菜!
“娟儿,快吃。
在学校总是吃冷菜,在家可得多吃点,身体是学习的本钱。
”妈妈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抚摸我的头,“看,又瘦了。
”
“知道,妈,您也吃呀!”我看着妈妈日益消瘦的脸庞,深陷的眼窝,霜染的白发,心里一阵酸楚。
“现在学习抓得挺紧吧?可不能松劲儿。
要注意身体,离期中考试不远了。
”爸爸的话很平静,却饱含着无限深情,很深沉。
多好的父母,多好的家啊!我想。
【老师点评】:这篇文章选材有生活气息,笔端流露着真情实感。
但作者在写作中过于讲究叙事的完整,结果导致详略失当,湮没了文章的重点。
以时间、地点等为标题的作文,对文章的写作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是在相应的时间或地点发生的事。
“归途”二字作为标题,要求我们应该将归途中的所为所见所思所感作为叙写的重点。
详写了发生在家中的“餐桌关爱”一事,即使在生活中确有其事,但它显然不是“归途”上发生的事,与题目要求相左,因此必须大胆舍去。
本文的修改,应该将选材和详写锁定在“归途”中。
宜用“‘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线索,选好典型细节,调动多种描写手段,强化心理活动描写,以收到
切合文题、突出重点、感染读者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