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类文言重点实词集解

史传类文言重点实词集解
史传类文言重点实词集解

史传类文言重点实词集解

1.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

(1)辟:征召。

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2)迁:升官。

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后汉书·陈王列传》

(3)拜:任命,授给官职。例:同上。

(4)举:举荐。

例: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

(5)擢:提拔、选拔。例:同上。

(6)调:调迁。例:同上。

(7)累迁:多次提升。

例:累迁吏部侍郎。(2003年高考卷)

(8)徙:改任。

例:(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辽史·列传第二十七》

(9)拔:提拔。

例:朕拔卿于仇虏之中。《贞观政要》

(10)除:任命、授职。

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宋史·列传七十五》

(11)转:改任。

例: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三国志·毛玠传》

(12)摄:代理。

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一)

(13)署:委任、代理。

例:署为府长流参军。(1999年高考卷)

(14)典:主管。

例: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三国志·毛玠传》(15)知:作某地的知县。

例:(郭永)寻知大谷县。(1996年高考卷)

(16)相:作某国的丞相。

例:且臣闻管仲相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

例: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例:黜仁约为清水令(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2.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

(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三国志·毛玠传》

(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3)异:认为才能奇特。

例: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三国志·魏书·恒二陈徐卫卢传》

(4)见知:被人所知。

例:(田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2001年高考卷)

3.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类的词语。

(1)害:嫉妒。

例:冯敬之属尽害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短:说某人的坏话。

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新唐书·郭子仪列传》

(3)隙:与某人有隔阂。

例:融与郗虑有隙。《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4)刺:①指责。

例:刺诸县短长。(1996年高考卷)

②名片。

例:刺入即出见之

(5)衔:恨。

例: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6)疾:憎恨、嫉忌。

例: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7)劾:弹劾,揭发罪状。

例: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资治通鉴·宋纪十五》

(8)贾祸:招来祸患。4.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

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例:滂坐系黄门北寺狱。《后汉书·党锢列传》

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2)案(按):考察、审问。

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同上)

(3)论:判罪。

例: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4)当:定罪。

例:顺等罪当死,勿论。《明史·于谦传》

(5)狱:案件。

例: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续资治通鉴》

(6)牒:文书。

例: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5.表示要求辞官回家的词语。

(1)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

例:莽上疏乞骸骨。《汉书·王莽列传第六十九上》

(2)致仕:请辞官回家。

例:乾统初,(杨绩)乞致仕,不许。《辽史·列传第二十七》

(3)归养:回去奉养父母。

例:独子无兄弟,归养。《信陵君窃符救赵》

6.常见的古今异义:

(1)特征:特别征召。

例: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后汉书·党锢列传》

(2)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例: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3)故事:按旧例。

例: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1998年高考卷)

(4)下车:官吏初到位。

例: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5)中外:朝廷内外。

例: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风采。《明史·列传第一百一》(6)横行:纵横驰骋。

例: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7)首领:脑袋,性命。

例: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1998年高考卷)

17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缪整理)讲解

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汇编(缪整理) 一、史传类文言文常见官职变动词语集释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襄公三年》 征拜郎中。《张衡传》 东曹掾。” 《<指南录>后序》 嗣同》 宴》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贡禹传〉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赵充国传》 白《与韩荆州书》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袁盎传》 辄积年不徙。”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7.常见官职归类 ①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②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林待诏(侍从)。 ③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二、史传类文言文常见生活词语归类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4.表主管的:知、典、主 5.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6.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7.表人物地位:贵、贱、卑、官绅、豪 8.表人物个性的:埂、鲠、耿、(仁)厚、(仁)矜、耿介、静悫、刚毅、周密、宽厚、骨鲠、正直、恺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诈、狡猾、危坐(俨然)、阿谀、献媚、谄谗、谲 9.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10.跟科举考试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11.表受到诬陷的:中、谮、诬 12.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高考语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举例详解2

31.泊 ①听船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 ②淡泊,恬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32.博 ①副词,广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形容词,宽广,广博 思九州之博大兮(《离骚》) 仲尼语之以为博(《秋水》) ③换取,去得 不如拼搏一笑(《促织》) 33.步 ①脚步,步伐 纤纤作细步(《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②名词,走路时迈两次脚的距离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夹岸数百步(《桃花源记》)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促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③行走 四人持剑盾步走(《鸿门宴》) ④步兵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赤壁之战》) 34.裁 ①通“才”,刚刚 手裁举(《促织》) ②裁衣服 十四学裁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③裁剪,删减 不知细叶谁裁出(贺知章《咏柳》) ④自裁,自杀 不能引决自裁(《报任安书》) 35.苍 ①灰白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②深蓝色或深绿色 郁乎苍苍(《前赤壁赋》)

36.操 ①握,拿着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从事……行业 操童子业(《促织》) ③掌握,控制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④品德,操守 穷不易操(《淮南子·主术》) 37.草 ①初稿,底稿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左忠毅公逸事》) ②草本植物的总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触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③乡野,荒野 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 38.策 ①竹制的鞭子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传记类文言文知识常见实词释义 (独自一一查实)

高考大纲要求掌握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 召:动>召见。《张衡传》:“大将军邓陟奇其才,累~不应 进: <动>举荐;推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于是忌~孙子于威王。” 称: 举荐;赞扬。《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高素小贱,陛下幸~,令在上位,管中事。”作: ⑦<动>充任。《滕王阁序》:“家君~宰,路出名区。” 为: <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就: <动>就任;就职。《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职不~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仕:做官。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进:进身为官。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 授: 授:授给、给予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2)表提升的: 擢: <动>提拔;选拔。《谭嗣同》:“皇上超~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陟: <动>提升;提拔。《出师表》:“~罚臧否,不宜异同。” 3)表调动的: 徙: <动>调动官职。《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 转: <动>调任。《张衡传》:“再~复为太史令。” 改: 动>改变;变化。《周亚夫军细柳》:“天子为动,~容式车。” 放: <动>驱逐;流放。?项羽本纪赞》:“~逐义帝而自立 出: 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为河间相。” 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表降职的: 左迁: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唐苏颋《晓发兴州入陈平路》诗:“旧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

高中常见120个文言实词详细解释[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 作者:周向阳收集来源:河北省柴沟堡第一中学官方网站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08-10-7 23:21:00 点击数:1040 【字体:】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翻译解析

(封皮)高中 文言文必备知识集锦 河北冀州中学高三语文组编审 2012-8 (封二) 目录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 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三、文言固定句式 四、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集释 (正文) 一、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 ①给人恩惠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 ⑤通“薆”,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 (1)形容词 ①安全,平安 谢庄遂安。(《冯婉贞》) ——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 ①安身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 ——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

史传类最常见文言实词

按_______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_________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1)__________赵郡农民德之(感激) (2)__________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________文度深衔之(怀恨) 乘________李侃率之以乘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 论________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1)_______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 (2)________帝可其奏(准许) (3)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方(1)__________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2)___________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 少(1)__________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 (2)__________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_________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_________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_________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1)_________劝课农桑。(督促) (2)_________课敛赋税(征收) (3)_________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_________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_________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_____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克(1)_________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2)_________ 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_________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1)__________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 (2)__________攻城略地(夺取) 亟(1)__________子亟去,勿污我。(赶快) (2)__________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1)__________干青云而直上。(冲上) (2)__________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 (3)__________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__________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__________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1)__________收摄按问(拘捕) (2)_________摄敝衣冠(整理) 恤(1)__________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 (2)__________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

个文言实词详解(下)

少 1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数量小,不多。这里为少数人。)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不足,缺少) 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少年,青年;年轻) 5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通"小"少子:小儿子) 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减、减少) 7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 8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少数人) 9少间、少顷、少时、少焉、少刻等词语都表示“一会儿”,“不一会儿”、“不久”) 涉 1楚人有涉江者(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进入,到) 译文: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进入江南的多水地带 3今少卿抱不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 译文:现在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 4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5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译文: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闭关 6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东(经历,经过)《报任安书》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识 1不识有诸?(知道,懂得shí)《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2识众寡之用者胜。(知道,懂得shí)《孙子》

译文:懂得根据兵力多寡而恰当配备使用的胜 3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shí)《琵琶行》 4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识别,辨识shí)《孔雀东南飞》 译文:兰芝熟悉府吏的马叫声,轻步快跑去迎接他 5素为李裕德识拔。(赏识shí)《旧唐书》 译文:一向被李裕德赏识提拔。 6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知识,见识shí)《问说》 译文: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 7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标记,记号zhì)《记王忠肃公翱事》译文:王翱拆开上衣,拿出大珠子交给他们,(只见)原来封好的记号依然是那样。 8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zhì)《石钟山记》 译文:我因而笑着对迈儿说:“你记住了吗?” 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记住zhì)《论语》译文: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疲倦,这三个优点中,哪一样我能有呢!” 10鄙夫寡识(知识,见识) 使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派遣,命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使,让) 3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出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使者)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 是 1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 2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 3自信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表示肯定判断)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是以:因此)

(极品)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极品)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极品)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 1.爱,ài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安,ān 谢庄遂安。(《冯婉贞》)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 3.被,读音一:bèi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 读音二:pī,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4.倍,bèi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原文及译文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 _______按诛五人//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 _________表奏皆当死//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 (1)__________赵郡农民德之(感激) (2)__________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 ________文度深衔之(怀恨) 乘 ________李侃率之以乘城//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 论 ________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 (1)_______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 (2)________帝可其奏(准许) (3)_________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方 (1)__________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

(2)___________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 少 (1)__________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 (2)__________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 _________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 _________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 _________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 (1)_________劝课农桑。(督促) (2)_________课敛赋税(征收) (3)_________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 _________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 _________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 _____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

请) 克 (1)_________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 (2)_________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 _________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 (1)__________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 (2)__________攻城略地(夺取) 亟 (1)__________子亟去,勿污我。(赶快) (2)__________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 (1)__________干青云而直上。(冲上) (2)__________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 (3)__________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 __________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 __________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

18个文言虚词及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新高考新教法 2011-05-19 2122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写作上的特点 (1)文段一般介绍的顺序是:姓名→籍贯→管职→经历→事件。如2003年的“裴矩传”依此介绍了“裴矩的字(弘大)、籍贯(河东闻喜人)、家境(早孤)、学识(博学)、官职(吏部侍郎)”等。事实上,我们学生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文段,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明确这个特点后,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 (2)文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 (3)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1999年通过写苏琼为官所做的六件事:“应对曹芝、公正断案、妙题道研、清慎拒瓜、冒死请命、革除旧弊”来表现苏琼“清正廉洁、心系百姓”的品质。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文度深衔之(怀恨) 乘李侃率之以乘城 /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 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收)⑶昼课赋,夜课书。

重点文言实词

重点文言实词 示例: 1、⑥羡慕,欣赏(文言实词“爱”,一共有八个义项解释,这是第六个,所以是⑥,这个义项比较少见,是要求重点掌握的) 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加点的是重点文言实词)(《赠孟浩然》) 第一部分 1、⑥羡慕,欣赏 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2、④蒙受,遭受 例: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3、⑤推究,推原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伶官传序》) 4、②浅陋,庸俗 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③看不起,轻视 例: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6、③担心,忧虑 例: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孔子世家》) 7、c.竟然 例: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魏公子列传》) 8、d.从来,一直 例: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 9、e.顺应 例:若夫乘.天地之正。(《逍遥游》) 10、②实在,的确 例: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11、③表假设,果真,如果 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12、①授予官职 例: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13、③推辞,辞去,辞谢 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14、⑤习惯,满足 例:安于现状、随遇而安. 15、④战争 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部分 1、①危险 例: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指南录后序》) 2、②接近,几乎,差不多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③大概,恐怕 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4、e.主持、执掌 例:北邀当.国者相见。(《指南录后序》) 5、f.判决,判罪 例: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李将军列传》) 6. ⑥风尚 例: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7. ③对,正确 例:此言得.之。(《六国论》) 8. ⑦应该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9. e.常态 例: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刺客列传》) 10. ②动词a.讥评,责难,认为不对 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11. ⑦再,又 例:明年,复.攻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12. ③凭借,依仗 例: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13. b.超过,压倒 例: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本纪》) 14. ③大概,因为,大概因为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15. ④表示轻微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 例:顾.计不知所出耳。(《刺客列传》) 16. ⑤表反问,反而,难道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17. ③坚持,坚决 例: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0)主簿:秘书。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学生练例句有翻译)

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重点文言 实词例析 ★爱 ①爱护②喜欢,爱好 ③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④爱慕,欣赏⑤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 ⑥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②安抚,抚慰 ③安置、安放④使……安 ⑤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 ⑥ 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 ★被读音一:bèi ①被子(名词)②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 ④加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 读音二:pī,通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 ★倍 ①通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②一倍,加倍③ 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 ④越发、更加、倍加 ★鄙 ①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②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③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④复合词: 鄙人 a.自称的谦词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史记?冯唐列传》b.鄙俗,不开化的人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c.乡下人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鄙贱: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兵 ①兵器,武器②用兵器杀人 ③战争,军事④士兵,军队 ⑤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孙★病 ①疾病②生病③使成病态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病态)《病④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捕蛇者说》 ⑤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⑥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⑦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⑧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史记⑨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察 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 ②看清楚③考察,审察 ④明察,了解,弄清楚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 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大⑦察察,洁净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乘 读音一:chéng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分类归纳整理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乘文度深衔之(怀恨)李侃率之以乘 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 (登上) 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片神鸦社 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 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 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 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 稍积功稍迁(渐渐) 次⑴非次拔擢(次序)⑵次北固山下/ 师次彭模(停

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

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 本文是关于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感谢您的阅读! TAG:文言实词要用法文言实词“要”用法详解 读音一:yoà ①形容词,重要 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失街亭》 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重要,简要)《狱中杂记》 译文:增加或删节那些重要的语句,奉命执行的人没有谁能分辨真假。 ②形容词,险要 筑石寨土堡于要隘(险要) 译文:村民们在险要的地方筑起石墙、土堡垒等防御工事 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译文:向北收取了险要的城池和地区。 ③形容词,简要,切要 可谓要言不烦也。《三国志》 译文:可以说是(说话行文)简明扼要。 ④动词,希望 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希望) ⑤动词,符合,适合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符合,适合)《察今》 译文: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

⑥动词,总结,概括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总括、概括)《治平篇》译文:总之,社会长治久安,天地不能不增加人口 ⑦名词,要点、关键 要在安国家,利人民(要点、关键)《盐铁论》 译文:关键在于安定国家,利于人民 读音二:yāo ①名词,腰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实。《战国策齐人有冯谖》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楚国的人便少吃饭 ②动词,同“邀”,邀请 张良出,要项伯(同“邀”,邀请)《鸿门宴》 译文: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译文: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③相约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相约,誓约)《孔雀东南飞》 译文: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机会见面了。 ④缔结 以要晋国之成(和)。《国语晋语三》 译文:来缔结晋国的和好(和晋国讲和) ⑤求,取

史传类文言重点实词集解

史传类文言重点实词集解 1.表示官位升迁、任免类的词语 (1)辟:征召。 例: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2)迁:升官。 例: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后汉书·陈王列传》 (3)拜:任命,授给官职。例:同上。 (4)举:举荐。 例: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 (5)擢:提拔、选拔。例:同上。 (6)调:调迁。例:同上。 (7)累迁:多次提升。 例:累迁吏部侍郎。(2003年高考卷) (8)徙:改任。 例:(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辽史·列传第二十七》 (9)拔:提拔。 例:朕拔卿于仇虏之中。《贞观政要》 (10)除:任命、授职。 例: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宋史·列传七十五》 (11)转:改任。 例: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三国志·毛玠传》 (12)摄:代理。 例: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一) (13)署:委任、代理。 例:署为府长流参军。(1999年高考卷) (14)典:主管。 例: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三国志·毛玠传》(15)知:作某地的知县。 例:(郭永)寻知大谷县。(1996年高考卷) (16)相:作某国的丞相。 例:且臣闻管仲相齐。《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7)出:由京城改地方官。 例: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18)黜、谪、左迁、贬:罢官、降官。 例:黜仁约为清水令(2000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2.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 (1)以……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三国志·毛玠传》 (2)以……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 (3)异:认为才能奇特。 例: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三国志·魏书·恒二陈徐卫卢传》 (4)见知:被人所知。

文言文重点实词

文言文重点实词 1.爱: ①吝惜; ②爱护、疼爱; ③爱惜; ④器重; 2.安: ①怎么; ②哪里; ③何、什么; ④安全; ⑤安逸; 3.被: ①介词,表被动; ②蒙受、遭受; ③覆盖; ④通“披”,穿在或披在身上; ⑤通“披”,披散; 4.倍: ①更加、越发; ②倍数; ③通“背”,背叛、违背; 5.本: ①本来、原来; ②推究本源、考察; 6.鄙: ①庸俗、浅陋; ②边界; ③粗鄙; ④轻视; 7.兵: ①兵器、军械; ②士兵、军队; 8.病: ①病情; ②疾病; ③担心; ④困苦、困乏; 9.察: ①细看、观察; ②体谅; ③考察; 10.朝: ①上朝; ②朝拜、朝见; ③朝廷; ④朝代; ⑤早晨; 11.曾: ①副词,曾经; ②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 译为“连……都……”; ③副词,竟然; ④通“增”,增加; 12.乘: ①顺应;②趁着、凭借; ③一车四马的总称; ④车兵、侍从; 13.诚: ①实在、的确; ②如果、果真; ③真诚; 14.除: ①消除; ②殿阶; ③授予官职; 15.辞: ①告辞、辞别; ②推辞; ③计较; ④审讯、责备; ⑤辞谢,婉言道歉; ⑥言辞、言语; ⑦古代的一种文体; 16.从: ①跟随、随从; ②跟随的; ③听从、顺从; ④挨着、依傍; ⑤由、自; ⑥通“纵”,合纵的盟约; 17.殆: ①危险; ②近于、几乎; ③副词,大概、恐怕; ④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8.当: ①对着、面对; ②在、正在; ③应当、应该; ④抵、相抵; ⑤占据、把守; ⑥恰当、适合、合宜; ⑦判处、判罪; 19.道: ①道路; ②取道; ③道理、规律; ④主张、思想; ⑤说、谈论; ⑥道义; 20.得: ①心得、收获; ②能够; ③应该; ④得意、满足; ⑤对、合适; ⑥通“德”,德行;名词作动 词,感激; 21.度: ①尺寸、尺码; ②量、计算; ③量词,次、回; ④常态; ⑤推测、估计; ⑥制度、法度; ⑦过、度过; ⑧考虑; ⑨通“渡”,渡过、越过; 22.非: ①不、不是; ②没有; ③不对的、错误的; ④责难; 23.复: ①回复、回答; ②恢复、还原; ③再、又; ④双层、夹层; 24.负: ①背东西,以背载物; ②担负,使……承担; ③依仗、凭借; ④违背、背弃; ⑤辜负; ⑥覆盖; 25.盖: ①名词,车盖或草织覆盖物; ②动词,遮盖、掩盖; ③动词,胜过、超过; ④副词,用在句首表推测,译 为“大概”、“推想”; ⑤连词,表示解说原由,译为 “本来”、“原来”; ⑥助词,用于句首,表议论; ⑦副词,通“盍”,何不; 26.故: ①原因、缘故; ②本来、原来; ③旧的、以前的; ④衰老的; ⑤特意、故意; ⑥名词,旧交情; ⑦所以,因此; ⑧仍然; 27.顾: ①回头、回头看; ②顾念、关心; ③考虑; ④拜访; ⑤但是、只是; 28.固: ①险要的地势; ②坚持、坚决; ③顽固、固执; ④本来、原来; ⑤巩固,使……坚固; 29.归: ①回来,回去; ②归还; ③归宁(女子回家省亲);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史传类文言文重要实词汇编 按按诛五人/ 收摄按问(追究、查办) 当表奏皆当死/ 蒙毅当赵高法应死(判罪) 德⑴赵郡农民德之(感激)⑵周顺昌好为德于乡(恩惠) 衔文度深衔之(怀恨) 乘李侃率之以乘城/ 乘彼诡垣,以望复关。(登上)论于是论高辇死(判决) 可⑴后进文章无可意者(适合)⑵帝可其奏(准许)⑶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岂,哪) 方⑴蜀虽险固,方胡为弱。将欲除之,先从易者。(比较)⑵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比方) 少⑴时论颇以此少之(轻视)⑵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稍微) 多时亦以此多之(赞扬) 视陶安事帝十余岁,视儒最旧。/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雅赵高雅得幸于胡亥。(平素) 课⑴劝课农桑。(督促)⑵课敛赋税(征收)⑶昼课赋,夜课书。(学习)

简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选拔) 狱平法断狱,多所全宥。(案件) 聘梁王虚上位,遣使者,黄金千金,车百乘,往聘孟尝君。(招请) 克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能够)⑵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约定) 坐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因犯 ………罪) 略⑴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丝毫)⑵攻城略地(夺取) 亟⑴子亟去,勿污我。(赶快)⑵亟请武公,公弗许。(屡次) 干⑴干青云而直上。(冲上)⑵后每欲参干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干预)⑶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求取) 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督察) 构王圣与吕丰共构太子(陷害) 摄⑴收摄按问(拘捕)⑵摄敝衣冠(整理) 恤⑴内省不疚,何恤人言(顾虑)⑵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顾念)⑶振贫穷而恤孤寡(救济)稍积功稍迁(渐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