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鲜肉”现象的美学思考
小鲜肉调查报告

小鲜肉调查报告小鲜肉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娱乐圈中涌现出了一批备受瞩目的年轻偶像,被称为“小鲜肉”。
他们以年轻、帅气、才华横溢而备受追捧。
然而,他们的崛起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通过调查分析小鲜肉现象,探讨其产生原因、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小鲜肉的定义和特征小鲜肉是指年轻的男性艺人,通常年龄在20-30岁之间。
他们以颜值高、形象青春、气质阳光为特点。
在娱乐圈中,小鲜肉们以其出色的外貌和才华,迅速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和喜爱。
二、小鲜肉现象的原因1. 媒体宣传的推动媒体在小鲜肉的推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电视、电影、综艺节目等渠道,将小鲜肉的形象传播给观众。
同时,媒体还通过报道、专访等手段,让观众更多地了解小鲜肉们的生活和个人魅力。
2. 观众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于娱乐产品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
相比于传统的老牌明星,观众更加追求新鲜感和年轻气息。
小鲜肉们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观众的这一需求,成为了他们的新宠。
三、小鲜肉现象的影响1.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小鲜肉的走红不仅对娱乐圈有着积极的影响,还对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包括服装、化妆品、偶像周边等行业,都因为小鲜肉的影响而蓬勃发展。
2. 形象塑造的变迁小鲜肉们以其青春、阳光的形象,对传统的男性形象进行了一定的颠覆。
他们的出现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男性形象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推动了社会对于男性形象的认知和接受度的提升。
3. 粉丝文化的崛起小鲜肉的崛起也催生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形成了独特的粉丝文化。
粉丝们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共同追逐和支持自己喜爱的小鲜肉。
这种粉丝文化不仅促进了小鲜肉的发展,也为娱乐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四、小鲜肉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鲜肉们逐渐成长为成熟的艺人,他们将会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未来,小鲜肉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拓宽自己的领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2. 形象塑造的突破小鲜肉们需要摆脱单一的形象定位,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展现自己的演技和才华。
为什么有些人对”小鲜肉”这个词持有不同的看法?

为什么有些人对”小鲜肉”这个词持有不同的看法?一、"小鲜肉"这个词的起源和含义"小鲜肉"这个词最早是用于形容年轻男性艺人的称呼,常常指那些年轻貌美、肌肤白嫩的偶像明星。
"小鲜肉"一词中的"小"表明了这些艺人通常相对较年轻,年龄多在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而"鲜肉"则象征着他们的肌肤细嫩、容貌清秀。
随着这个词的不断流行,逐渐扩大了其适用范围,除了男性艺人,女性艺人、模特甚至一些普通年轻人也常被称作"小鲜肉"。
二、看法一:消极观点1. "小鲜肉"是对整个社会审美的扭曲。
一些批评者认为,过分强调外貌和年龄的"小鲜肉"现象,导致了社会对于艺人的评价偏离了实际能力和表演才华。
2. "小鲜肉"现象让人们对于审美标准逐渐趋同。
一些人认为,由于媒体对"小鲜肉"的大肆宣扬,导致了年轻人之间的审美趋同,让年轻人们在审美观念上缺乏多样性。
3. "小鲜肉"镜头过多给年轻人带来误导。
一些人担心,过度追崇"小鲜肉"容易让年轻人误以为只有拥有外貌优势才能取得成功,忽视了个人才华和品德的培养。
三、看法二:积极观点1. "小鲜肉"现象推动了社会对年轻人需求的变化。
一些人认为,随着年轻一代对娱乐和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追求个性与特色的年轻偶像成为了社会的一种需求。
2. "小鲜肉"现象反映了时代审美的变迁。
一些观点认为,"小鲜肉"现象的兴起是时代审美变迁的真实体现,年轻人对于美的不同追求,也让社会更加多元和开放。
3. "小鲜肉"镜头增加了年轻人的消费选择。
一些人认为,"小鲜肉"的兴起不仅提供了观众更多的选择,也推动了娱乐产业的繁荣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小鲜肉:消费文化下的欲望身体

小鲜肉:消费文化下的欲望身体随着消费文化的不断升级,小鲜肉这一消费群体已经成为了影视、音乐和时尚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鲜肉们的外貌与年龄都十分吸引人,他们的粉丝数量众多,成为了众多品牌的代言人,赚取着丰厚的收入。
然而,这个消费群体的出现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消费文化的浪潮下,小鲜肉们的身体成为了欲望的场所。
小鲜肉们的身体常常成为了品牌和粉丝们的关注点,他们的肌肉线条、魅惑的眼神、性感的嘴唇、柔软的皮肤成为了广告和宣传资料的主要素材。
这一消费模式构建了小鲜肉们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塑造的现象,他们不能再仅仅是一个拥有好声音和好画面的明星,而是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才能成为消费文化下的明星。
这种身体化的现象背后,反映着一个深层次的欲望文化。
人们渴望满足视觉上的欲望,从而通过欣赏小鲜肉们的身体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同时,这种身体化的现象也触及到了小鲜肉们个人的身体意识与身体权利,降低了他们的身体自主性。
小鲜肉这一消费群体在消费文化下的身体化现象并不是没有问题的。
首先,这种现象减少了小鲜肉们对自己身体的理解与掌控,让他们逐渐丧失了自我定义身体的能力。
其次,这种身体化现象也会让人们对小鲜肉们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外貌,忽略了他们的个性和内在素质。
再者,这种身体化现象也会让小鲜肉们逐渐成为了身体商品,从而走向了平凡化的轨迹。
在这种消费文化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小鲜肉的身体化现象。
我们需要从个体和社会的层面上思考如何让小鲜肉们在身体上倍感自主,并有机会自我身体化。
相比于对外表追求的过分注重,我们更应该关注小鲜肉们的个性和内在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让小鲜肉们真正成为独立思考、有深度、有灵魂的人。
《美学》带答案的思考题及样题

《美学原理》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部分:美学的基本概念: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1735 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1750 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美学的诞生:1750 年(单选)7、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我对小鲜肉最真实的看法

我对小鲜肉最真实的看法
在当今娱乐圈中,小鲜肉越来越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他们年轻、帅气、富有活力,吸引了众多粉丝的关注。
然而,我对小鲜肉最真实的看法是:虽然他们有着让人羡慕的优点,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
首先,小鲜肉的年轻和活力是他们最大的优点之一。
年轻的身体和充满激情的表现让观众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他们的出现让娱乐圈更加多元化,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小鲜肉的外貌也是他们的一大优势。
他们通常拥有精致的五官和健康的体魄,这对于娱乐圈来说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力。
然而,小鲜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
首先,他们的经验和功力通常不够,这导致他们在演技和表现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
此外,由于他们的年轻和缺乏经验,他们可能会在面对一些不良诱惑时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被人利用。
最后,小鲜肉的过度崇拜和追捧也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困扰。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鲜肉有着他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虽然他们是娱乐圈的新生力量,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的不足之处。
对于小鲜肉来说,要想在娱乐圈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也需要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对于观众们来说,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要盲目崇拜,而是要用更加审慎的眼光去看待小鲜肉的表现和发展。
- 1 -。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主题练习:审美情趣题材(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作文主题练习:审美情趣题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和氏璧和随侯珠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美玉、珍珠,韩非子在他的《解老》中,就用了和氏璧和随侯珠做比喻,来说明内在和外在的关系。
他说:“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随侯之珠,不饰以银黄。
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意思是说,本质美的事物,不需要其他事物来装饰。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向校报《芝山钟声》的“谈美”专栏,投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想念多年的景,文章意境优美,语言自然清新,情感朴质动人;《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笔下流淌的景,浓郁的情思,深刻的哲理,如同那紫藤萝瀑布一般,也在读者心中流淌多年;《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有意寻访的景,篁竹水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有诗意,也有失意;《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独往欣赏的景,大雪三日,小舟炉火,更是痴人感怀不尽的景……这些经典的课文不仅向读者展现了景之美,而且蕴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自然灵动的情感,情景交融。
这些优美的篇章足以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多方面思考。
你曾置身于哪一幅景中?试撷取一片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要求:①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7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学家朱光潜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一文中说:有三个人同时去看一棵参天巨松,他们分别是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
木商想到的是它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植物学家则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比较它和其他松树的异同,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画家只是聚精会神地观赏它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昂然高举的气概。
美人迟暮与小鲜肉老了

美人迟暮与小鲜肉老了作者:王石平来源:《祝你幸福·知心》2017年第07期美人迟暮是件很伤感的事。
早先不美的人,老就老了,心态平和。
早先美过的人,如怀揣珠宝,美是那珠宝,一旦珠宝尽失,不能不令人伤感。
一个人年轻时因了美令人望之难忘,印象深刻,到了不美的时候,那真是触目惊心,皆因反差太大使然。
人生最无奈的一件事就是,美人也会老,而且是必须老,小鲜肉也不例外。
A一个时代太平的日子长了,审美倾向大半会有些病态,又不打仗,也不下田,要孔武有力做什么?战争年代或乱世,人们爱英雄,喜欢好汉。
在乱世,美是危险和负担,小日本闹中华的时候,一听说扫荡了,姑娘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溜烟跑到厨房,抓出把锅灰抹脸上。
小鬼子那么色,那么坏,谁让他们看上谁完蛋。
这些年的影视剧造就了一批小鲜肉,全凭颜值吃饭。
我已经几十年不看电视,偶尔看到个小鲜肉,果然是又美又鲜,惊为天人。
头脑中一道白光闪过,马上明白了,为什么女人追剧,尤其是不那么年轻的女人追,小鲜肉是大妈们用来消费的呀。
后来,与几十年不见拍剧的大虎聊天,说到制作成本大半开给了一线男星。
我问不是女星么?那大虎很宽容地冲我笑上一笑说:“女人是电视观众主力啊。
”我问,男人不看么?人家沉思一笑说:“男人一边看剧一边打游戏。
真正专注看的好观众,是女人啊!”随后他话锋一转:“所以,男主角比女主角重要多了。
女主角是配戏的,你懂吗?”他接着问我:“你知道女人喜欢什么样的男主?”我:……他:“霸道总裁啊。
”“必须是年轻、有颜值的霸道总裁。
”这男主必须有权或有钱,必须是鲜肉一枚,必须毫无缘由地看上一个普通的女子,那女子必须是不惜福的,越宠毛病越大,越不把宠她的人放眼里,那男主显然是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要么就是受虐狂,任那女子虐他千萬遍,他待人家如初恋,必须不能把四海八荒多少好女子放眼里,生生死死地爱上一个莫名其妙的女人。
我的大脑再次闪过一道白光。
为啥那么多女孩看不上现世的男孩,她们完全活到了剧里,真以为会有这样的男人跑来追她、爱她、宠她。
观看《别告诉她》观后感作文4篇

观看《别告诉她》观后感作文4篇《别告诉她》是一部2020上映的美国剧情喜剧电影,小编整理了观看《别告诉她》观后感作文4篇,欢迎参考借鉴。
《别告诉她》观后感作文一自从小鲜肉这种现象出现以来网上就不乏挞伐之声,有人赞美小鲜肉,有人批判小鲜肉。
我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是《军武次位面》的,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原本主旨是科普武器装备的公众号竟也以头版的形式登载了至少两篇批判小鲜肉的文章。
而我个人呢,也是反对小鲜肉的。
一直以来我自认我的反对是有坚实的理由的:我反对的不是小鲜肉本身,是小鲜肉文化。
小鲜肉代表的是一种只重视外在妆扮而忽视内在修为的文化或思想。
这不是很明显吗?我们不是总能看到小鲜肉花心思妆扮自己的图片吗?我们不也总是看到小鲜肉不背台词拒绝对皮肤有潜在伤害的工作的新闻吗?这不都在说明小鲜肉们重视外在而不遵守其码的职业道德吗?如果只以这些来衡量我们对小鲜肉的批判,确实如此,我们的批判理由充足:小鲜肉基本上是一些十六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偶像,他们影响的人群也是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
而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塑造自我,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关键年龄段。
我们认为小鲜肉会对这个关键年龄段的人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让他们以弱为美,缺乏职业道德和担当精神,对国家对社会造成伤害。
《别告诉她》观后感作文二到了2019年,人们对于小鲜肉的厌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而暴发出一个有趣的结果:《上海堡垒》票房大溃,而人们把原因都指向了小鲜肉。
真的是这样吗?人们真的是因为小鲜肉的负面影响的文化或思想而厌恶而批判小鲜肉的吗?这些天时光网上一些新闻下面的跟帖所反应的状况,也许是相反的。
这些新闻都是关于两个华人演员的,她们是两个女性,一个是主演《别告诉她》的演员奥卡菲娜,另一个是参演《星球大战》的凯莉·玛丽·陈。
她们的新闻下方一大堆跟帖,内容至少一半是评判她们的长相的,归纳起来无非两点:1,长得不漂亮,所以没资格代表华人作演员;2,之所以老美会选她们作演员是因为包藏祸心——要让她们来丑化华人,至少,骨子里对华人有偏见,才会选用长相丑陋的她们作演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鲜肉”现象的美学思考
作者:次仁平措
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3期
摘要: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词语——“小鲜肉”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我们常常会在各类媒体报道中看到这个词语。
那么,“小鲜肉”究竟是什么,又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走红网络?本文将对“小鲜肉”现象本身及其美学意义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鲜肉;网络;美学思考
一、什么是小鲜肉
如果查阅网络,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定义;“小鲜肉”用于形容男艺人,指年轻、帅气的新生代男偶像。
一般是指年龄在12-30岁之间的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没有太多的情感经验,并且长相俊俏的男生。
而就我们个人的经验和理解来说,小鲜肉确实就是那些年龄不大,长相十分帅气阳光的男性艺人。
从字面本身来说,“小”:就是指年龄小,长相干净稚嫩;“鲜”:意味着情感经历少,没有太多负面新闻;而肉:即对应的是肉体,通常指的是男性身材完美,肌肉发达。
从性格上,他们也要会卖萌耍帅,与大叔风格不同,走的是完全青春阳光的路线。
符合以上所有要求的,即可称为小鲜肉。
二、“小鲜肉”现象兴起的美学意义
当我们深入研究小鲜肉现象,我们会发现在它走红网络的背后的众多因素中,其美学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1.大众审美的要求
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
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的变化。
恰当的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①因此,商品的包装显得尤为重要,影视明星作为一种为大众视觉所消费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物品。
对他们的包装在对当今消费市场来说也成为了一种需要。
消费者根据影视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貌形象等因素来选择是否接受这一作品,所以负责包装的团队也愈发将侧重点转到这上面来,来以专业的手段炮制一批又一批“小鲜肉”。
因此,迎合市场的审美需求,是“小鲜肉”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2.身体美学对“小鲜肉”审美的肯定
自古希腊以来,在精神和肉体的抉择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选择了精神,甚至认为肉体是精神的负累,是追求精神的极大障碍。
直到 19 世纪,尼采在普遍认同的代表理性的“日神精神”背后发现了充满迷狂的“酒神精神”,被掩藏几千年的肉体终于被重新发现。
当代哲学
家舒斯特曼在先人的基础上提出身体美学的主张,将重新被发现的身体运用美学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确立了身体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因此,作为审美对象的男性艺人,在外形上,也就是所谓的“身体”层面,都要经过经纪人的多重打造,例如厚厚粉底下的白皙皮肤,整齐的刘海,修长的身材,这样才符合当今主流审美对他们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银幕男性的“ 身体”不仅是消费的对象,还是审美的对象。
张法在《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里说:“从现象上讲,身体的塑造,可以来自外在的压力,或来自自身的主动追求,或来自内外之间的合力。
”“小鲜肉”们外形的塑造,是来自于审美诉求的外在压力,但久而久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变为自身的主动追求,男女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随着大众接受度的提高,男性心理中的阴柔、双性部分也渐渐被释放出来,人们不再有固有的歧视和偏见,男性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使他们完成了一种由审美对象到审美主体的转变,也就是说,最开始由于社会审美需要而被打造而成的“小鲜肉”们,渐渐产生了一种自主意识,不再拒绝原本专属于女性的化妆、皮肤护理等活动,而是主动地挖掘出了身体之内潜意识的对美的追求,男女之间所谓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这也许使我们没有注意到,却日渐形成的一种概念和趋势。
3.女性消费者的兴起和审美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地位逐渐升高,因而女性审美成为了当下荧屏审美的主力军,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导向。
由于现代女性可以自主选择消费对象,她们更愿意去选择视觉上温暖纯良,攻击性小的人物形象,这是“小鲜肉”们接受度高的重要原因。
另外,随着网络文化的盛行,人们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也对许多一反常态的现象由抵触变为接受,如前几年的男扮女装,cosplay等等。
在他们最初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时,是为大众所诟病的,但近年来人们对这些文化渐渐产生了一种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一些猎奇的行为经过图像化和影响化,传播范围越来越广,甚至也得到了一些人的肯定。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小鲜肉”现象就有了发展的契机和前景,审美的多元使其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因此才会一夜之间走红网络。
三、结语
在消费文化盛行的今天,人们渴望通过消费来获得一种满足,而“小鲜肉”就契合了接受者们审美上的满足。
而这种审美的背后又同时包含着许多内在的含义,因此“小鲜肉”绝非一个偶然的审美现象,而是社会、历史和经济的发展,发展和重构了人们的审美对象和审美选择,最终以“小鲜肉”这样的形式外化出来,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审美符号。
注释:
①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38.
参考文献:
[1]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38.
[2]黄静:“男色”消费与“小鲜肉”审美——近年银幕男性审美趋势探因[J].
[3]张法.身体美学的四个问题[J].文艺理论研究,2011(4):4.
作者简介:
次仁平措(1995—),男,西藏那曲地区比如人,中央民族大学2013级新闻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