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神经根射频技术

合集下载

腰椎射频消融3d演示

腰椎射频消融3d演示

腰椎射频消融3D演示
腰椎射频消融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腰痛的方法,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价值。

本文将介绍腰椎射频消融的原理、手术过程以及效果展示,并结合3D技术
进行生动演示。

射频消融原理
腰椎射频消融是通过将射频电能引入到神经组织中,使组织产生热损伤,从而
破坏疼痛传导通路,缓解疼痛。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使用X射线或超声引导下的
射频探头准确定位,精确定位到神经结构,然后释放射频能量进行热损伤。

手术过程
1.患者准备:患者躺在手术床上,医生消毒局部皮肤,并进行局部麻醉。

2.定位导航:医生使用X射线或超声设备进行定位导航,确定射频探
头的位置,确保准确定位。

3.射频消融:在确认准确的位置后,医生启动射频设备,将射频能量传
入神经组织,进行热损伤治疗。

4.恢复:手术完成后,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提供相关的术后
护理指导。

3D演示效果
通过3D技术,我们可以将腰椎射频消融手术的每一个步骤进行逼真展示,包
括定位导航、射频探头定位、射频消融过程以及神经组织的热损伤效果。

患者和医生可以通过3D演示更直观地了解手术流程,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腰椎射频消融是一种有效缓解慢性腰痛的治疗方法,结合3D技术
进行演示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以上就是关于腰椎射频消融的3D演示文档,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射频消融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

射频消融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什么是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继化学溶核术、经皮腰椎间盘切割抽吸术后兴起的又一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

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介入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轻易接受等优点,已成为腰椎颈椎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优点微创:创口只有0.7毫米左右,手术过程中几乎不出血。

无痛:只需做皮下局麻,手术过程几乎无痛。

手术安全,手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极低。

恢复快:3天后即可下地活动和开始腰背肌功能锻炼,一周左右出院。

腰腿痛是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第三大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

而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便是腰椎间盘突出。

不仅老年人因为脊柱退行性变,在脊柱老化过程中易患腰椎间盘突出,在中青年人中,由于过度运动、搬运重物、肥胖等原因患腰椎间盘者也不在少数。

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多从保守疗法开始,但这些方法多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短则几天,长则数月后疼痛往往再次出现。

此时患者往往会最终选择手术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方法对于老年人又难以接受。

所谓的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与传统手术不同,其创伤之微小,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手术”。

这中间的原因在于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巧妙的原理:将射频针穿刺至靠近椎间盘的位置,并使用射频仪消融,使突出的椎间盘受热后回缩,从而远离神经根,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整个过程只需十几分钟,射频针的直径也只有2毫米,一般穿刺深度只有5-6厘米,比传统手术的切口都短得多,可见微创真是微乎其微。

所以,即使平素身体状况不佳的老年人,也能接受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的治疗。

除了微创这一特点,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还可以在一次住院期间在不同节段进行。

由于许多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往往有多个节段的突出。

有时症状并非某一节段引起,而是由两个或更多节段的突出压迫共同产生。

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可重复这一特点对此类患者也可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彻底的疗效。

射频治疗仪技术参数

射频治疗仪技术参数

射频治疗仪技术参数※一、适应症:适用于三叉神经经痛和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原性疼痛。

(国内独家应用于椎间盘疼痛治疗的射频仪)二、临床用途:1、外周神经系统:神经源性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痛、星状神经节性偏头痛、交感神经疾患2、脊柱因性疼痛:椎间盘膨出、突出症、脊神经后支痛、强直性脊柱炎3、软织组疼痛:各类软组织疼痛、肌筋膜炎、肩周炎、网球肘炎、跟腱痛等4、中枢神经系统:帕金森氏病、癫痫、舞蹈病、扭转痉挛、肿瘤、戒毒等(配合脑立体定向仪)三、产品技术参数1、射频频率:440KHZ±40KHZ正弦波工作电压:220±10% 50Hz±1Hz。

2、治疗输出功率≤20W(可调),能实时显示状态信息,具备极板脱落文字提示报警功能。

3、标准射频损毁模式:具备自动及手动控制模式,毁损温度及时间可调。

温度设定范围:50°C—95°C 温度测量范围:25°C—95°C时间设定范围:10s—5min。

4、脉冲射频温度:42°C±2°C脉冲射频脉宽可调:10—50 ms 脉冲射频频率可调:1—8 Hz与连续射频可自由切换。

※5、阻抗监测:实时监测射频针头和负极板之间的阻抗,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治疗部位组织温度和热凝变化情况,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

阻抗测量范围:50Ω—1000Ω。

(因为阻抗监测是个范围值,所以阻抗值宽度越窄精确度就越高)6、刺激模式:通过刺激进行感觉和运动神经鉴别辅助穿刺定位。

7、频率和电压可调:刺激脉冲宽度:1ms刺激脉冲幅度:0.1-5.0V连续可调刺激脉冲频率:1Hz-90Hz8、射频椎间盘热凝模式:具备椎间盘内测温功能,精确控制毁损灶的范围。

9、系统自检功能,能自动检测系统各单元工作是否正常,并给予显示或报警。

(确保手术顺利安全进行)※10、工作电极针及穿刺针有四种长度规格(50#、90#、120#、160#)可供客户选择,满足不同病症需求。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痛症状,它通常发生在带状疱疹发作之后,患者会感到持续的疼痛或灼热感,这种疼痛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为了缓解这种疼痛,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以及手术疗法。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也成为了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差异。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是一种通过在患者的脊髓上植入电极并通过脉冲电流来刺激神经,从而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

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Pulsed Radiofrequency of Dorsal Root Ganglion,PRDRG)则是通过使用无线射频电磁场来对背根神经节进行脉冲射频刺激,从而减轻疼痛。

这两种方法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优劣差异。

就治疗原理来看,SCS是通过刺激脊髓上的神经来减轻疼痛,而PRDRG则是通过刺激背根神经节来缓解疼痛。

这两种方法的治疗机制不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疼痛产生不同的影响。

SCS通过影响脊髓传入神经的途径,从而减少疼痛信号的传导,而PRDRG则是直接作用于背根神经节,通过调节神经节的电活动来减轻疼痛。

因此就治疗原理而言,两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治疗效果方面,两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SCS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PRDRG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但在一些研究中其治疗效果不及SCS。

因此就治疗效果而言,SCS在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可能更为优越。

在治疗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SCS和PRDRG也存在一些差异。

SCS需要进行植入手术,并且需要患者使用外部的电刺激装置,这些都增加了治疗的风险和不便。

而PRDRG则是通过无线射频刺激,无需进行植入手术,对患者来说更为方便和安全。

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步骤

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步骤

背根神经节射频治疗步骤出现了背根神经节疾病以后,就会对自己的背部的健康构成伤害,所以这是很多人不愿接受的,因此,对于很多患者,当出现了这种疾病以后,想通过射频治疗,让自己尽快的康复,射频治疗这种疾病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就来看看下面详细的介绍吧。

射频治疗方法常规心电监测,开放静脉通路,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2U苏灵,预防出血。

患者俯卧于CT床上,双手抱于头上,胸廓下垫薄枕,在CT快速定位标尺下选择定位拟施手术的椎体节段1.25mm薄层CT扫描,选择椎间孔上缘、避开横突设定穿刺路径,体表标记激光投射平面及进针点,消毒、敷无菌巾,局麻后,使用Bayl?isPMF21-100-5射频穿刺针,严格按照进针平面路径,向椎间孔方向穿刺,遵循进针、扫描、再进针、再扫描规则,避免穿刺针偏离设定路径发生气胸的风险,针尖到达预定椎间孔处,连接射频电极,进行感觉及运动觉测试50Hz、0.3V 的电刺激诱发出支配区疼痛反应2Hz、1V的电刺激未出现肋间肌肉收缩,证实针尖到达DRG。

若脊神经后支支配的多裂肌纤维收缩引起单纯背部节律性肌肉跳动感,证实位置正确若测试不理想则设定刺激电极参数50Hz、0.3V,轻柔的向前或向后寻找,或将穿刺针尖进一步偏向头侧,即椎间孔上缘位置,一般均会顺利寻找到DRG。

1%利多卡因1mL局麻后,开始连续射频,温度从60℃开始,逐渐升温至70、80、85℃,每温度点持续时间75s,注入倍他米松1mg后退针。

若有多节段或对侧神经痛,则按照同样方法操作,术毕,返回病房,平卧12h。

1.2.2观察指标在术前、术后1、7、30d分别随访观察镇痛效果、术前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镇痛效果采用NRS患者用010共11个点来描述疼痛强度。

0为无疼痛疼痛较强时增加点数10为最剧烈的疼痛。

2疼痛程度缓解评定与术前比较0级为疼痛无缓解Ⅰ级为疼痛缓解幅度2550Ⅱ级为疼痛中度缓解5175Ⅲ级为疼痛缓解幅度为76以上Ⅳ级为术后完全无痛。

射频针治疗原理

射频针治疗原理

射频针治疗原理
射频针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专用设备和穿刺针精确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作用于局部组织,起到热凝固、切割或神经调节作用,从而治疗疼痛疾病。

其基本原理是射频治疗仪产生射频电流,此电流通过组织产生不断变化的电场形成作用力,与组织摩擦和撞击产生磁场/热量,可较长时间地减轻疼痛,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神经中的应用包括脊神经根射频治疗、神经干射频治疗、末梢神经射频治疗等,对腰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痛患者有明显疗效。

在神经节中的应用包括脊神经节射频治疗、颅神经节射频治疗等,对颈源性头痛、癌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等有持久缓解作用。

在椎间盘中的应用中,椎间盘的射频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微创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易、术中损伤小、可多次重复治疗、脊柱稳定结构不受损坏等优势,已经比较成熟。

在关节中的应用包括肩关节射频治疗、膝骨关节射频治疗等。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优劣差异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疱疹和神经痛。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主要症状之一,通常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常规的药物治疗外,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被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但它们之间的优劣差异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方面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以便患者在求治时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从治疗原理来看,脊髓电刺激是通过植入导管和电极在脊髓上产生电场,以干扰传送至脑部的疼痛信号,从而达到减轻神经痛的目的。

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是通过在脊神经根节附近送入高频脉冲电流产生的热效应,破坏传送疼痛信号的神经纤维,从而达到缓解神经痛的作用。

可以看出,两种方法的治疗原理有所不同,脊髓电刺激主要是通过干扰疼痛信号的传输,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则是通过破坏神经纤维来缓解疼痛,因此在治疗效果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我们来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

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脊髓电刺激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减轻疼痛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在治疗效果上也是有一定优势的,特别适用于那些顽固性神经痛的患者。

从治疗效果上来看,两种治疗方法都能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但在具体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两种治疗方法在并发症和安全性上也有所不同。

脊髓电刺激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导管移位、感染等并发症,同时也存在带电极或脉冲发生器附近的疼痛和感觉异常等风险。

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虽然在操作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但相对而言风险较小,且术后痛苦不太明显。

在治疗安全性上,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可能相对更加安全可靠。

脊髓电刺激和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各有其优劣之处。

腰交感神经阻滞及射频镇痛治疗 PPT精品课件

腰交感神经阻滞及射频镇痛治疗 PPT精品课件

造影:固定针头,回抽无血或液体 后注入0.3~0.5ml造影剂,在前后 位和侧位片上,造影剂应沿椎体的 前外侧缘上下弥散呈气状影,不出 现血管内造影剂冲洗或其它管状样 影像。
测试:置入射频电极,先用2Hz-2V的电压刺激,无下肢肌肉抽动, 再50Hz-1V的电压刺激,患者无腹股沟区或下肢放射痛;
B超、X线下或CT下操作,俯卧位,头和腹下加枕。 穿刺点可选L2-4棘突上缘外侧,距中线5-8cm处。
B超、X线透视或CT引导下,用23号14cm长穿刺针与皮肤矢状面呈 45°角,向内侧缓慢进针约3-4cm到达横突,针体上标记后,越过横 突上缘再进针2-2.5cm,可刺到腰椎体侧面,退针约2-3mm,并将针 头斜面对准椎体侧面,针尖略偏向外侧少许,再次进针滑过椎体,
Choi EJ, et al., Korean J Pain. 2016
解剖(Anatomy)
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 分。由中枢部、交感干、神 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 髓T1-12及 L1-3的侧角内, 节前纤维起自侧角细胞,其 周围部分包括交感神经节、 椎旁神经节、椎前神经节和 神经丛等。
给予NSAIDs、弱阿片类等止痛,并分别给予腰肌筋膜、膝关节周围 软组织温针松解, 臭氧注射等,部分缓解外部关节、肌肉组织所致 疼痛; 或者给予疏通微血管的治疗措施:前列地尔、臭氧大自血等;
术前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及局部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正 常 、肝肾功能正常、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确、精神情绪稳定、血压血糖控制正常 ,能充分理解医生即将进行微创手术的治疗目的和风险;
签署微创治疗知情同意书。
手术物品准备
(1)北琪射频仪、射频套针,射频针2条(15cm,1cm裸露端) (2)电极板、定位网、无菌保护套 (3)治疗车(内含麻醉用药、抢救药品和急救物品)。 (4)枕头2个 (5)手术包,手术衣 (6)造影剂(欧乃派克10ml*1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术前准备 1.术前签署治疗同意书; 2.术前用药:镇痛药、止呕药; 3.仪器、设备:射频仪、射频套针。
a
操作方法 基本同选择性骶神经根
阻滞
a
操作方法
基本同选择性骶神经根阻滞。常规消 毒铺巾后,用1%利多卡因0.5~1ml作骨面以 上局麻,不要进针过深或注射过多局麻药, 以免药液弥散影响到电刺激测试。然后用 5~10cm的射频穿刺针顺球管方向进行穿刺。 针尖进入骶管后,会有明显的阻力感,用 50Hz,1V电刺激寻找异感
方法:患者俯卧位,在C形臂或DSA 引导下,用10cm射频穿刺针于L4/5或 L5/S1小关节间隙最宽处之患侧小关节 内侧缘穿刺。
a
到硬膜外腔后,拔出针芯,插入射频电 极,先用50Hz、0.3~0.5V的电压进行刺激, 如患者病变部位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时时, 变换成2Hz的运动刺激时,其域值应是感觉刺 激的2倍才证实电极尖端靠近脊神经后根。
a
禁忌证 ★ 全身感染或穿刺点局部感染; ★ 凝血功能障碍; ★ 诊断不明确或局麻药试验性阻滞无效者; ★ 患者有顾虑或拒绝治疗者。
a
术前准备 1.术前签署治疗同意书; 2.术前用药:镇痛药、止呕药; 3.仪器、设备:射频仪、射频套针。
a
三、操作方法 病人俯卧在X检查台上。行腰1到腰4的
脊神经根射频时,C臂的图像增强器向患侧 旋转为斜角,直至能看到“苏格兰狗”影 像,神经根正常在椎弓根下方数毫米和椎 体表面1-2mm处通过,椎体作为穿刺深度 的界限。
针尖到位后, 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插入 射频电极,同上法予以脉冲射频。
a
四、术后处理
1. 穿刺点护理,避免污染; 2. 口服抗生素3天以防治感染; 3. 如果使用镇静药物,则需卧床休息; 4. 术后给2-3天镇痛药或肌肉松弛剂; 5. 对行脉冲射频的病人人,应告诉其治疗
效果可能在几天甚至几周后才出现;1 月内应随访。
a
☆ 正位片上显示穿刺针在横突下和下终板 之间,椎体外边界
☆ 侧位片显示穿刺针在椎弓根下方,刚过 椎板深度
a
2、L5脊神经根阻滞
倒三角结构: L5横突下缘 S1上关节突 髂嵴
a
a
选择性骶神经根阻滞
骶脊神经节位于相应骶 孔附近。S1脊神经节位于骶 骨上缘和S1孔之间,S2脊神 经节位于S1和S2孔之间,S3 ~S5神经节则位于S2孔的尾 端部分。骶神经向腹侧下方 弯曲前进,下降至相应骶孔 水平出骶前孔。
a
★ 穿刺要点: 1. 穿刺方向与球管一致 2. 穿刺针进入骶后孔时
病人有放射痛 3. 推注少量造影剂判断
针尖是否在根袖内或 血管内 4. 注射镇痛药物
a
腰脊神经根射频治疗
适应证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盘突出症、腰
椎管狭窄症、背部手术后失败综合症 (FBSS)未伴明显神经功能缺失、脊髓 损伤后疼痛、选择性神经根阻滞阳性者
• 已知疼痛原因但需暂时镇痛者;
• 手术或治疗后根性痛复发者。
a
禁忌证
• 凝血功能异常 • 妊娠 • 全身感染或穿刺部位感染 • 对注射药物有严重的过敏反应 • 病人接受大剂量的激素治疗 • 病人不合作
a
操作
1. L1-L4神经根穿刺方法 ★ 体位:俯卧位 ★ 把球管转至斜位约45度,
显示出“苏格兰狗”, 在“狗眼睛”下方,上关 节突前上方为穿刺进针点。
腰、骶脊神经射频技术
黄乔东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
a
腰脊神经根射频镇痛技术
一、有关解剖 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而
成,每条脊神经根在椎管内走行的方向和长 短均不同。腰、骶、尾神经根则较长,在椎 管内行程近乎垂直,它们在通过相应的椎间 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较 长距离,共同形成马尾。
a
针尖到位后,前后位X线透视观察,针 尖位于小关节连线的外侧;侧位时位于椎体 后缘椎间孔内后外1/4。注入0.5ml造影剂, 前后位观察神经根走向。
a
行腰5脊神经根射频时,倒出倒三角 影像。针尖位于由L5横突的下缘,S1的 上关节突和髂嵴形成的倒三角中心。
a
a
针尖穿刺到位,插入射频电极,用50Hz、 0.5V以下的电压刺激,复制出相应区域根性 疼痛。如果根性疼痛未诱发,向外侧调整针 尖几毫米,再次进行刺激以使病人出现根性 痛;如果仍然没有出现根性疼痛,应重新放 置穿刺针,或者必要时将C臂球管向各种方向 移动几毫米,重新为穿刺进路定位。
a
骶脊神经节射频镇痛技术
适应证 1. 根性痛未伴明显神经功能缺失; 2. 骶1~5神经根支配区的恶性疼痛且经保守治
疗无效者; 3. S1节段神经根性跛行; 4. S2神经诊断性阻滞阳性的骶髂关节痛患者; 5. S3神经诊断性阻滞阳性的骨盆深部疼痛患者。
aHale Waihona Puke 禁忌证1. 全身感染或穿刺点局部感染; 2. 凝血功能异常; 3. 诊断不明确或局麻药试验性阻滞无效者; 4. 病人有顾虑或拒绝治疗者。
a
操作方法
患者者俯卧于治疗床上, 调节球管显露骶孔,若因严重 的骨质疏松或肠气较多致骶孔 难以看清。应先找到骶前孔, 其上缘呈椭圆形,很容易辨认。 骶后孔则位于其正上方或往上、 往下一点。找到骶孔后,于相 应体表作好标记。
a
行S1、S2脊神经根阻滞时,应缓慢、 小心地向S1、S2孔内上方进针;行S3-5脊 神经根阻滞时,应向S2孔内下方进针。必 要时用骨钻在骶骨板上钻孔,将穿刺针从 钻孔中穿进骶管中。侧位透视了解针尖的 深度,不要超出骶前孔。
必须注意的是,不论在那一节行脊神经 根射频,都应该定时用侧位X线透视了解针尖 的深度。
a
射频治疗: 一旦确认针尖位置准确无误, 回抽无
血及脑脊液,置入射频电极进行脉冲射频。 射频参数为2Hz、42℃ 、120s。如针尖温 度超过43℃,则应降低电压直至针尖温度 为42℃,作用时间120s。
a
对L4、L5神经根,我们还可以采取 小关节侧缘入路。
a
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a
• 定义: 在影像学引导下选择性地对病变
神经根进行阻滞的方法。最适合于有 根性疼痛的病人。
• 作用: 治疗及诊断双重作用
a
适应证
• 影像学检查不明确或仅有轻微异常者;

影像学检查有多节段异常,神经系统检查不确 定,需更精确决定治疗节段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