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骶神经调节术1-骶骨解剖及定位

骶神经调节术1-骶骨解剖及定位

骶神经调节术(1)——骶骨解剖及手术定位骶神经调节术(sacral neuromodulation, SNM)是利用将低频电脉冲连续施加于特定骶神经的一种介入技术。

通过这种方式兴奋或抑制神经通路,调节异常的骶神经反射弧,进而影响并调节膀胱、尿道/肛门括约肌、盆底等骶神经支配区域的功能。

SNM可应用于各种难治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目前美国FDA批准的适应症为:(1)难治性急迫性尿失禁、顽固性尿频-尿急综合征(难治性OAB);(2)特发性尿潴留;(3)排便功能障碍。

有研究证据表明,SNM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盆底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及慢性便秘均有一定的疗效。

SNM手术首先需要了解骶骨正常的解剖结构,骶骨(sacrum)的形态呈倒三角形,底部向上,尖部向下,可分为骶骨底(base of sacrum)、侧部、骶骨尖(apex of sacrum)、盆面(pelvic surface)和背侧面(dorsal surface)。

骶骨构成盆腔的后上壁,其下端为骶骨尖,与尾骨相关节,上端的骶骨底与第5腰椎相接。

底部:骶骨底前缘突出,称骶骨岬(pronontory)。

骶骨底上面为椭圆形骨面,即第1骶椎体的腰骶关节面(lumbosacral articular surface),与第5腰椎椎体的下面通过椎间盘形成腰骶关节。

骶骨底的两侧平滑,称为骶翼(Ala)。

侧部:骶骨侧部的上部粗糙,为上3个骶椎横突相融合呈耳郭状,称耳状面(auricular surface),与髂骨相应的关节面形成骶髂关节。

骶骨耳状面的形状大致可以分为“C”型和“L”型,男性骶骨多为“L”型,女性多为“C”型。

耳状面的上缘位置相当于第1骶椎的高度,下缘的位置多位于第3骶椎中部及下部,但可高至第2骶椎或低至第4骶椎上部。

骶髂关节的高度与骶骨高度不直接相关,骶骨的侧缘在骶髂关节以下窄薄部分为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附着处。

盆面:骶骨盆面正中线的两侧有两排骶前孔(Anterior sacral foramina),每侧各为4个,由骶管出来的4对骶神经前支由此穿出。

腰骶部脊神经临床解剖学

腰骶部脊神经临床解剖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脊神经根在椎管内的排列 • 后前位:从内向外 • 水平愈高的脊神经根愈位居外侧 • 侧向位:从前向后 • 水平愈高的脊神经根愈位居外侧 • 水平愈高的脊神经根愈位居前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脊神经后根小束数目 •手术显微镜下分离脊神经后根 •分至小束表面无明显微细血管 •每条后根中一般在4-18束左右
研究目的
为临床进行腰骶部选择性脊神经后 根切断术及马尾神经的手术提供解剖学 资料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脊神经前后根形态及位置关系 • 色泽均为乳白色 • 可见微细血管在脊神经表面走行 • 前后两根位置相对固定 • 椎管内:前根在前,后根在后 • 椎间孔内:前根在下,后根在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临床手术应用
终丝的情况
• 了解正常终丝的状态 • 脊髓拴系综合征、脊膜脊神经膨
出,粘连增粗 • 马尾神经损伤,肿瘤等粘连时注
意解剖关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来自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前后根会合至神经出口距离 • 前后根在椎管内行程中先分离,并行 • 在穿出硬膜前已有解剖上的会合点 • 会合点距离椎间孔长度在1-3cm左右 • 会合是蛛网膜和软脊膜包裹的结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
终丝形态
•呈银白色 •居两侧脊神经之间 •漂浮在脑脊液中 •移动性较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疼?你不可不知的腰骶区应用解剖科普知识

腰疼?你不可不知的腰骶区应用解剖科普知识

腰疼?你不可不知的腰骶区应用解剖科普知识腰骶区是指脊柱腰骶段及周围软组织所分布的区域,脊柱腰骶段有五块腰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借韧带、椎间关节和椎间盘连接形成,维持人体腰部正常的活动度及稳定性。

当这些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时,如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就可引起腰痛。

腰椎腰椎骨有五块,腰椎因负重较大,所以椎体体积大。

腰椎横突以腰三最长,其次为腰2腰4,最短的是腰1和腰5。

椎间盘腰椎间盘有五个,相邻腰椎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连接,腰骶椎间盘连接腰五椎体和骶骨。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透明软骨终板组成。

正常成人平均腰椎间盘的厚度约为9mm,腰椎间盘前厚后薄,因而构成了腰椎的生理前突。

椎间盘的厚度影响腰椎间孔的大小,有研究发现椎间盘高度<3mm时,下腰椎的椎间孔狭窄发生率较高。

当腰4-腰5和腰5-骶1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高度丢失和椎间盘突出或膨出会使椎间孔狭窄,从而增大了腰4和腰5神经根被压迫的易感性,产生神经根压迫症状,出现神经根性疼痛。

腰椎间盘与其周围组织如脊神经有密切的联系,椎间盘突出或退行性变可继发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引起腰腿痛。

脊柱腰段运动幅度大,腰椎间盘突出以腰5-骶1和腰4-腰5最为常见。

韧带脊柱与骨盆间的韧带比较复杂,骶骨与髂骨间有前、后和骨间骶髂韧带。

骶骨与坐骨间有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而介于骶骨和尾骨之间的则是骶尾前、后侧韧带和关节间韧带。

位于腰5横突与髂嵴之间有髂腰韧带,这些韧带使得骶髂关节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以适应支持人体重量的功能。

髂腰韧带的主要作用是限制腰骶关节的前屈和侧弯。

当腰椎后伸时,腰骶韧带紧张,防止腰5-骶1间隙过分变宽,从而防止腰椎滑脱。

腰4腰5为人体应力的集中点,腰部的屈伸、侧弯等活动都易使髂腰韧带受到牵拉而损伤,尤其腰部屈曲骶棘肌完全放松,整个脊柱的稳定性由韧带承担,则更易拉伤。

总结成人脊柱从侧面观有四个生理弯曲,分别是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这些弯曲是由于发育和生理需要而形成的。

骶丛神经资料

骶丛神经资料

骶丛神经
骶丛神经是人体中的重要神经结构之一,位于脊柱下端的骶骨处。

它起源于脊
柱的腰丛神经,经过腰椎间隙并沿着腰椎骨和骶骨之间的间隙向下延伸。

骶丛神经主要负责传输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信号,同时也与控制盆腔器官功能有关。

以下将介绍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

解剖结构
骶丛神经由腰丛神经传送而来,经过骶丛区域后分为多条分支,从而向下支配
骶部和骨盆的肌肉、皮肤及黏膜。

主要分为骶前神经干和骶后神经干两部分。

骶前神经干主要经皮下组织向前行进,基本上提供了一个疼痛敏感的部位,同时控制一些局部的感觉。

骶后神经干则向后行进,主要供应下侧臀部的神经分布。

功能作用
骶丛神经是下肢感觉和运动的重要神经之一。

它携带了下肢各部的感觉神经冲动,使人能够感知下肢的形体与功能,同时也控制了下肢的运动动作。

骶丛神经还与盆腔器官的运动、排泄等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旦骶丛神经受损或受压,可能导致下肢感觉丧失、肌肉无力、大小便功能紊乱等问题。

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骶丛神经的功能异常常常导致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和功
能障碍等症状。

例如,坐骨神经痛就是因为骶丛神经或其分支受到损伤或压迫而导致的一种疼痛综合征。

治疗方面,针对骶丛神经的异常,常采取物理康复、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骶丛神经作为连接下肢与盆腔器官的关键神经结构,在人体神经系
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骶丛神经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与之相关的疾病,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

腰骶丛神经及其分支

腰骶丛神经及其分支

腰骶丛神经及其分支
这个图中可以看到腰大肌,腰方肌,从下到上是一缕一缕的。

这就是里脊炁脉,它的炁一直上到头部。

作为医生心里应该有这个概念,不然手术时割坏了就不好了。

神经大多是从骨缝中钻出来的,如果骨头有病就要影响神经,那么怎样才能不让骨头有病?中翳讲:肾主骨,骨主髓,髓主大脑,其华在发,明窍于耳。

要想骨头好就得肾好,肾好骨头才能好,肾脏与什么有关?肾脏与外生殖器有关系,与膀胱有关系!睾丸产生精液,经过输精管到输精壶腹,进入精囊腺,再到前列腺,膀胱炁化可出,其中一部分的炁,通过输尿管壁的传导到肾脏,到下膈肌,润养肾脏和下膈肌,只有下膈肌好,肾脏才能好,因为肾脏长在下膈肌上,一半在上,一半在下,所以肾脏受下膈肌影响最大,也受肚脐功能好坏的影像最大,因为肚脐也长在膈肌上的。

腰神经根与腰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腰神经根与腰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腰神经根与腰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3陈爱芳,孙庆举,李长勤(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关键词:腰神经根;腰神经后支;解剖中图分类号:R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115(2008)022******* 腰腿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和共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常以此主诉就诊。

对于腰腿痛的病因,除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外,近年来腰椎管外的解剖结构对腰神经根和腰神经后支的卡压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126]。

单云官[7]将腰神经走行的全程称为腰神经通道,腰神经通道的任何部分及其内容如发生病变均可产生腰腿痛。

腰神经根和腰神经后支受压后最易产生临床症状,现对其走行、分支及腰神经通道周围的解剖结构进行简要综述。

1 腰神经根与腰神经通道1.1 腰神经根(lum bar nerve r oot)腰神经根自脊髓发出,穿出硬脊膜囊后,前、后根居于固有的根鞘内,至椎间管外口远侧根鞘续为神经外膜,神经根向前下外斜行。

1.2 腰神经通道(lum bar nerve r oot pathway)腰神经根经上关节突旁沟、侧隐窝、盘黄间隙至椎间管外口,这段狭窄的骨纤维性通道即腰神经通道。

Casey[8]将该通道分为三区。

入口区:指神经根离开硬脊膜囊到峡部上缘,前壁为椎体后缘和椎间盘,后壁由上下关节突、关节囊、黄韧带构成。

此区最容易产生压迫。

中区:位于椎板外侧的峡部和椎弓根下部,此区的神经结构为脊神经节,占空间较大,对轻微刺激较敏感。

出口区:指椎间孔(管),上下壁为椎弓根,前壁为椎体上下缘及椎间盘,后方为关节突之外侧。

神经根紧沿上一椎弓根的下缘。

而郭世绂[6]则把通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神经根管,通常将腰神经根穿出硬脊膜囊后,行经侧隐窝、盘黄间隙段称腰神经根管。

它的前界为椎体后缘,外缘为椎弓根的内侧,内侧缘为硬膜外脂肪及马尾神经囊,后方为小关节面的内侧半及关节突。

神经根管内宽外窄、前后略扁,如同小口朝外的漏斗,愈向下愈长,L5神经根管长度几乎为L1神经根管的2倍。

腰神经根的观察及应用解剖学研究

腰神经根的观察及应用解剖学研究
t o n e a r - e nd of ga ng l i o n , r o u g h ne s s o f n e r v e r o o t ,a n gl e be t we e n n e ve r r o o t a xi s a n d mi d c o u r t l i n e o f d ra u l s a c
关键词 :神经根 ;解剖 ;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 :R 3 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4 9 0 X ( 2 0 1 3 ) 0 5 — 0 0 1 3 — 0 3
Obs e r va t i on a nd a p pl i e d a na t omi c a l s t udy o f l um bus ne ve r r o o t
nd a na a l y s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c f nc a e o f n e ve r r o o t s . Me t h o d s I n 1 2 b o d i e s f a s t e n e d b y f o r ma l i n , we t o o k o u t v e r t e b r a l p l a t e i n t h e l u mb a r v e r t e b r a ’ S s u p e r i o r a ti r c u l a r p r o c e s s a n d i n f e r i o r a ti r c u l a r p r o c e s s wi t h s c a l p e l nd a l a mi n a i mp i n g e me n t r o n g e u r , e x p o s e d b i l a t e r a l d ra u l s a c a n d n e r v e r o o t s . I s o l a t e n e r v e r o o t s o f L1 5 , a n d

腰骶部脊神经临床解剖学

腰骶部脊神经临床解剖学
精品课件
腰骶部脊神经根 临床解剖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研究背景
以往对脊神经与脊髓研究报道较多,
但多侧重于脊髓圆锥水平以上脊髓
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的观察.腰骶部
脊神经形成马尾后在腰椎管内行程
中的形态特点,前后根之间关系阐述
较少.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脊神经前后根横径 • 后根粗于前根,比例 3:1 • 腰5后根为最粗,少见 • 骶1后根为最粗,多见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前根和后根鉴别
• 相对位置:前根前内,后根后外 • 相对比例:前根细,后根粗 • 机械刺激:前根有反应,后根无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终丝形态
•呈银白色 •居两侧脊神经之间 •漂浮在脑脊液中 •移动性较大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讨论
腰骶部脊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
• 腰2-骶1脊神经前后根椎管内基本游离 • 在靠近神经出口前某一点成解剖会合点 • 为鞘膜包裹形成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观察结果
腰2—骶1脊神经根在椎管内的排列
• 后前位:从内向外 • 水平愈高的脊神经根愈位居外侧 • 侧向位:从前向后 • 水平愈高的脊神经根愈位居外侧 • 水平愈高的脊神经根愈位居前侧
精品课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神经科
腰骶部脊神经根临床解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摘要】随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骶椎退行性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把腰神经根受到机械性的压迫行为作为引起腰骶及下肢放散痛的首要原因。

继而围绕腰骶神经根的走行、位置、毗邻作了大量实验及观测,本研究侧重腰骶神经根通道的解剖学研究,以其为腰骶神经根痛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腰骶;腰骶神经根;解剖
1 材料与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25具,其中男19具,女6具。

沿脊柱后正中线自T10棘突到S2节段,棘突处切开,逐层分离肌肉至暴露椎板。

用解剖刀和椎板冲击式咬骨钳在腰骶椎上下关节突的内侧咬除椎板,暴露两侧硬膜囊及神经根。

用眼科钳小心分离出L4~5及S1神经根至上下关节突处。

观察:①L1-S1神经根由起点到神经根管内口的长度、直径及毗邻结构;②L1~S1
神经节的大小、位置及毗邻结构;③观察侧隐窝及神经根在椎间管内口的解剖特点。

2 结果
2.1 自腰骶神经根发出点至神经根管内口长度,见表1。

2.2 侧隐窝构成及神经根在椎间管内口的毗邻由L1~3所围成的椎管,
呈椭圆形,称为中央椎管。

L4~5椎骨所围成的椎管,分为中央的椎管及外侧
的侧隐窝。

侧隐窝为下腰椎独特的结构,由椎弓根、椎弓板及椎体后缘围成,呈三角形,主要容纳神经根及神经节,是神经根的通道。

侧隐窝前面为上位椎间盘的纤维环和同序数椎体的后部,后面为上下关节突及黄韧带,外侧为椎间管内口,内侧为朝向中央的椎管。

椎间管内口的上下壁是椎弓根切迹,后壁是椎间关节的关节囊及部分黄韧带。

神经根由硬膜囊发出后,由根袖包绕向下以不同角度及长度走行,在硬膜囊部,神经根相对固定,神经根较为紧张,神经根仅借少量结缔组织与其后壁相连,较为疏松,易于分离,张力较小。

而到椎间管内口处,神经根周围韧带较多,又有软组织充填,神经根较固定,活动性差,张力大。

3 讨论
3.1 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分析陈伯华[1]等对腰神经根的观测结果如下:
①腰骶神经根自上而下和硬膜囊形成的夹角有逐渐变小的趋势;②神经根自出发
点到椎间管内口的长度逐渐增加;③自上而下神经根的直径逐渐变大。

L4~5神经根在进入椎间管内口之前的行程长和椎间盘接触的机会增多,则其受压几率亦增多;侧隐窝为下腰部椎臂所特有的结构,也是L4~5神经根或神经节的通道。

侧隐窝的出现使神经根通道变得相对狭窄。

L4~5及S1
神经根较粗,而侧隐窝又狭小,如果此时有腰间盘突出或腰退变发生,则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及肥厚的黄韧带、增生的上下关节突,可能压迫其间走行的神经根。


于L1~3神经根,由于只有中央的椎管,没有侧隐窝,神经根又相对较细,神经根和椎间盘接触几率低,就不易受压。

所以临床手术时见到的神经根受压主要发生在L4~5及S1。

3.2 椎间管内口的解剖学分析Scheclinger D在1992年研究表明:神经根的不同部位被硬脊膜包绕的方式不同。

在椎间管内口,运动和感觉神经根被坚韧的根袖紧密包绕,不宜活动,这种结构使其形成水肿后更易受损[2]。

笔者观察到神经根由硬膜囊发出后到椎间管内口处,神经根后方仅借少量结缔组织和后壁相连,较为疏松,易于分离;在椎间管内口则纤维连接及较多软组织填充,张力大,比较固定。

神经根的张力增加可诱发神经根痛的发生。

如果椎间突出压迫神经根,使神经根的张力增加,而椎间管内口相对固定。

要解除神经根的压力,一方面应摘除突出的间盘组织;另一方面应松解神经根管内口,才能使神经根的紧张较彻底的解除。

参考文献
[1] 陈伯华,郑洪军,吕振华,等.颈椎间盘蛋白多糖聚合体的分布及其意义.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432):95-96,99.
[2] 段俊峰,龙层花.脊椎相关疾病的解剖学研究.现代康复,2001,5(8):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