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辞赋研究
神腴骨秀 情远辞丽——江淹诗赋修辞艺术浅述

作者: 郑虹霓
作者机构: 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阜阳236041
出版物刊名: 修辞学习
页码: 78-80页
主题词: 修辞艺术 江淹 诗赋 《杂体诗三十首》 “江郎才尽” 神 艺术成就 《别赋》 辞赋创作 《恨赋》
摘要: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诗人、文学家,诗赋俱工,辞赋创作以《别赋》、《恨赋》垂名千古。
诗歌创作上以拟古著称,《杂体诗三十首》成功地模拟了自炎汉至刘宋五百年间三十家五言诗人的代表作,拟诗从遣词造句到题材意境基本准确地传达了各家不同的风格特征和主要艺术成就。
“江郎才尽”的故事正反映了人们对其前期诗赋成就的肯定和对其后期创作的较高期待。
唐皎然以“情远辞丽”许之,清施补华则说:“江文通一代清才,神腴骨秀”,皆可谓对江淹文学成就的精当评价。
江淹上承宋齐对山水之刻镂,下开梁陈对情态之描摹,在修辞艺术上有不少值得推介之处,试撮其大端,述之如下:。
江淹《别赋》赏析

江淹《别赋》赏析江淹《别赋》赏析《别赋》此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艺术方法,通过对戍人、富豪、游宦、侠客、道士、情人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侧影。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江淹的辞赋——《别赋》,希望大家喜欢!《别赋》朝代:南北朝作者: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居人愁卧,怳若有亡。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
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
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
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辽水无极,雁山参云。
闺中风暖,陌上草薰。
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
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珮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
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
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
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
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暂游万里,少别千年。
论江淹三篇赋中女性形象的继承与创新

首》 、 《 遂古篇 》 及《 刘 仆射东 山集学骚 》 也算 在赋作 里 , 其 总篇 数 多达4 O 篇, 成 为南北 朝 时期存 赋最 多 的一位 作家 , 其影 响
力 只有鲍 照 、 庾 信可 与其 比肩…。钟 嵘《 诗品》 云: “ 文通诗 体 总杂 , 善 于摹拟 。” 这话 虽是评 价江淹 的诗歌 , 但也适合用 来 评价其 辞赋创作 。江 淹擅长学 习借鉴前代 赋家 的创作经验 ,
羌 中道 而 回 畔 兮 . 反 既有此 他志 ” 。这 种 明 显 地 以 女 子 口 吻
辞赋创作在 继承 的基础 上有 了创新 , 成 为六朝 文坛上一 流的 大家 。江淹在辞赋创作方面善于拟古 , 却又不泥古 , 且具有 趋 新倾 向 , 因此其作 品集 拟古 和创新 于一 体 。因此 , 他 的作 品 在赋体 文学走 向衰落 中继续 发 出了奇异 的文学 光彩 ( 王琳 《 六朝 辞赋史》 ) 。 赋体 文学 的传 统 内容 向来 离 不 开女 性题 材 . 自宋 玉 的 《 登 徒 子好 色 赋》 、 《 神 女 赋》 、 《 高唐 赋》 开始 , 这 类 创作 一 直 绵延 不绝 。江 淹对 于女 性 题材 的偏爱 , 与其 对 女性 的欣赏
此 而 已 矣 。” _ 5 _ 对江淹 而言 , 人 生 的一 大 乐 事 是 有 美 女 随 侍 左 右, 添兴佐 欢 。
十秋 以分 居 。 伤营魂 之 已尽 , 畏 松柏之无余 。 归故乡之 未光 ,
实 夫 君 之 晚 滋 。去 柏 梁 以 掩 袂 , 出桂 苑 而 敛 眉 。视 朱 殿 以 再 暮, 抚殡 华而一 疑 。”
有 联 系 。江 淹 在 作 品 中 多 次 表 露 过 对 女 性 的 爱 悦 之 情 。在
江淹的诗文辞赋论

之 论 , 有 曲 直 ; 仁 、 衡 之 评 , 立 矫 抗 。 况 复殊 于 此 家 安 士 人
者 乎 ? 又 贵 远 贱 近 , 之 常 情 ; 耳 轻 目 , 之 恒 弊 。 是 人 重 俗
以 邯郸 托 曲 于 李 奇 , 季 假 论 于 嗣 宗 , 其 效 也 。 然 五 言 士 此
中图 分 类号 :2 6 2 I0 .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0 8—2 6 2 0 ) 4—0 1 10 6 2( 0 2 0 0 8—0 3
诗 卷 “ 善 江 淹 ( 4 — 5 5 , 文 通 , 朝 著 名 文 学 家 。 他 是 济 阳 考 田园 牧 歌 式 的 情 调 。 钟 嵘 < 品 > 中 云 : 文 通 诗 体 总 杂 , 4 4 0 )字 南
之 兴. 非囊 古。 但关 西邺 下, 已罕 同; 外江 南 , 为 谅 既 河 颇
异 法 。 故 玄 黄 经 纬 之 辨 , 碧 沉 浮 之 殊 , 以 为 亦 各 具 美 金 仆
兼 善 而 已。 今 作 三 十 首 诗 , 其 文 体 , 不 足 品 藻 渊 流 , 救 虽
城 ( 河 南 兰 考 与 民 权 交 界 处 ) , 故 里 在 今 河 南 民 权 县 程 于 模 拟 。 严 羽 < 浪 诗 话 > : 拟 古 诗 惟 江 文 通 最 长 , 渊 明 今 人 其 ” 沧 云 “ 拟
庄 乡江 集 村 。
似 渊 明 , 康 乐 似 康 乐 , 左 思 似 左 思 , 郭 璞 似 郭 璞 , 李 都 拟 拟 拟 独
江 淹 的 诗 文 辞 赋 论
王 增 斌
( 丘师 范学 院 成 教院 , 南 商 丘 4 60 ) 商 河 7 0 0
摘
江淹抒情小赋的形式美——以《别赋》为例

了 冷 隽 苍 凉 的 情 调 ; “ 高 台 之 流 黄 ”则 色 调 阴暗 晦滞 ; 晦 “ 驾鹤 上 汉 , 骏莺 腾 天 ”,景 象 神 奇瑰 丽 而 迷恍 ,有 “ 采 错
四
陈娥 。 春草 碧 色 ,春 水 渌 波 ,送 君 南 浦 ,伤 如 之 何 !至 乃 秋 镂 金 之美 ” 。
台 之 群 英 ” ; 异 类 对 , 如 “ 春 苔 பைடு நூலகம் 始 生 , 乍 秋 风 兮 暂 或
句 式 。 《 赋 》全 篇 舍 去 连 接 词 、转 折 词 , 有 五 言 八 起 ”; 叠 字对 ,如 “ 别 风萧 萧 而 异 响 , 云漫 漫 而 奇 色 ” 。 句 ,七 言 十六 句 ,四 言五 十 四 句 ,六 言 五 十 四句 等 句式 ,句
修 辞 技 巧 。江 淹 的 辞赋 综 合运 用 了多 种 修辞 技 巧 。主 要
定 ,别 理千 名 ,有 别必 怨 ,有怨 必 盈 。使人 意 夺 神 骇 ,心 折 有 对 偶 与用 典 两 种 : 对 偶 。 当句 对 ,如 “ 慈 忍 爱 ,离 邦 去 里 ” ;单句 对 , 割 如 “ 驾鹤 上 汉 ,骖 鸾 腾 天 ”; 同类 对 ,如 “ 闺之 诸 彦 ,兰 金
式参 差 变 化 。
用典。 《 别赋 》用 了 二十 多 个 典故 。写 剑 客侠 十之 别 ,
作 者 连用 聂 政 刺 韩 相侠 累 、 豫让 刺 智 伯 、专 诸 刺 吴王 僚 、荆
《 别赋 》 既有 整 齐 的对 称 美 , 又 显示 出 自 由活 泼 的 散 文 柯 刺 秦 王政 四个 典 故 ,渲 染 了剑 客 侠 士 “ 慈忍 爱 ,离邦 去 割 美 。 从 整 齐 上 看 , 赋 作 采 用 偶 句 行 义 , 以 四 六 句 式 排 比交 里 ”的 悲壮 气 氛 。 写到 夫 妻 之 别 ,江 淹 引用 苏 蕙 织 回文 诗这
南朝辞赋大家江淹,晚年被称“江郎才尽”,却在仕途游刃有余

南朝辞赋大家江淹,晚年被称“江郎才尽”,却在仕途游刃有余南北朝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文化交汇、民族融合的特殊时期,其中南朝更是一个辞赋兴盛的年代。
然而南朝文风大多辞藻华丽、内容空泛,形同一张漂亮的画皮却毫无气血温度。
然而在诸多南朝辞赋大家之中,江淹堪称独占鳌头。
据传刘宋时期的国子博士檀超才高八斗、目中无人,自视天下才气被他独自占尽,浑然不将他人放在眼里。
时人将檀超与东晋名士郗超,这两位同为高平的乡里,并称为“高平二超”后,檀超还颇为不服,不屑与郗超齐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眼高于顶的任务,在某日偶然拜读了江淹的文作之后,竟也心悦诚服的甘拜下风,并为其引荐。
不过,正是这样一位写下了《恨赋》、《别赋》等千古奇文的文学家,到了晚年却极少动笔写作了。
即便偶有文章,也远远比不上年轻时候的才气了。
故而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将江淹的才气变化解释为“五色笔”之故,并因此引申出江郎才尽的典故。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其实当我们将视野放入南朝那段政权更迭频繁的动荡岁月,或许就能洞悉一二。
江淹生于宋末,逝于梁初,活了六十多岁。
他前半生仕途坎坷,但却文坛得意;后半生官场畅顺无比,却再难有闲暇提笔文章了。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形,或许源于他前半生保守生活沧桑疾苦,后半生便不愿重蹈覆辙,最终将更多的精力和智慧放在了仕途之上,而懈怠了文学造诣的练习。
在世家豪族把持权力中枢的东晋南朝时期,江淹堪称是一个异数。
他少时贫苦,13岁时父亲就已逝去。
但他聪慧好学,6岁即可作诗,到了20岁时已经开始步入仕途。
只是他的仕途之路起初并不平坦,并且大多凭借才学名气跻身于高层贵族圈。
江淹最先在刘宋末年担任建平王刘景素的幕僚,然而没过多久就遭人诬告贪污受贿,被关进了牢狱之中。
愤恨难平的江淹在大狱之中酣畅淋漓的写下了长长的申冤信,让看到新建的刘景素心潮澎湃、颇受感动。
最终刘景素决定释放了江淹。
只是,当时在宋废帝刘昱治下,刘宋朝局混乱,刘景素因此蠢蠢欲动,与几个心腹密谋起兵造反。
【辞赋精选】南朝江淹《恨赋》

【辞赋精选】南朝江淹《恨赋》南朝江淹《恨赋》来源:天下心《恨赋》,南朝梁文学家中的名篇。
全赋排章选句、哀恨绵绵,刻画了从得志皇帝到失意士人的诸多哀伤怨恨,概括了人世间各种人生幽怨与遗恨,不愧为通贯古今之天下第一“恨赋”。
全赋语言清新、用词考究,艺术价值较高。
文章原文: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
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平原,蔓草萦①骨,拱木敛魂试望。
人生到此,送日。
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
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
雄图既溢,武力未毕。
方架鼋②鼍③以为梁,巡海右以。
赵王既虏,迁于房陵。
薄暮心动,昧旦神兴。
别艳姬与美女,丧,为怨难胜。
若乃金舆及玉乘。
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千秋万岁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朝露溘④至,握手何言?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
拔剑击柱,吊影惭魂。
情往上郡,心留雁门。
摇风忽起,白日西匿。
陇雁少飞,代云寡色。
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明妃,仰天太息。
紫台稍远,关山去时若夫无极。
兮异域。
长怀无已。
脱略公卿,跌宕⑤文史。
赍⑥志没地通见抵,罢归田里。
闭关却扫至乃敬,塞门不仕。
左对孺人,顾弄稚子。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
浊醪⑦夕引,素琴晨张。
秋日萧索,浮云无光。
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⑧ 。
流戍,此人但闻悲风汩⑨起,血下沾衿⑩。
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陇阴孤臣危涕,孽子或有坠心。
迁客海上,烟断火绝,闭骨叠迹,车屯轨,黄尘若乃骑匝地,歌吹四起。
无不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
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
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词义解释①萦(yíng):缠绕。
②鼋(yuán):鳖。
③鼍(tuó):一种鳄。
④溘(kè):忽然。
⑤跌宕(dàng):沉湎。
⑥赍(jī):怀抱,带。
⑦醪(láo):酒。
⑧?(yáng):光明。
⑨汩(yù):迅疾。
⑩衿(jīn):同“襟”,衣襟。
江淹

江淹是我国南朝诗人,辞赋家。
其代表作品,《恨赋》、《别赋》、《杂体诗》三十首、《效阮公诗》十五首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和文学价值,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江淹历仕宋齐梁三朝,其主要创作活动在宋末齐初,正处于以颜、鲍、谢为代表的元嘉体诗歌向以沈、谢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过渡时期,其创作正反映出这种过渡的特点。
江淹现存诗歌144首,拟古诗46首,计《杂体诗三十首》、《效阮公诗十五首》、《学魏文帝一首》,占总数三分之一。
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纠正评论界偏见的拟古诗:鉴于评论界出现的“各滞所迷”、“贵远贱近’、“重耳轻目”的倾向,江淹创作了《杂体诗三十首》,选取了自汉至刘宋三十家诗人的诗体作为模拟对象,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文学观点。
2、以文讽谏的拟古诗:这类诗歌的代表作是《效阮公诗十五首》。
刘宋建平王景素意欲谋反,作为僚属的江淹知其意图不能明言,所以采用阮籍的笔法隐微含蓄地加以劝谏。
3、自抒不平的拟古诗《学魏文帝》一诗模拟曹巫的笔法写出了自己客居异乡,感叹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
其他题材的诗歌: 1、行旅诗:这类诗是江淹仕宦经历的产物,多作于追随刘宋诸王期间。
江淹的行旅诗情深景真,继承了元嘉诗歌的古拙质朴,同时又走向清新密丽。
2、赠答诗:江淹的赠答诗基本上属于离别赠酬之类,或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或表达怀念友人之情,或慨叹离别相思之意,诗作往往情景交融。
其抒情技巧的精深化以及注重运用连绵词、重叠字和对仗手法又体现出元嘉诗风向永明诗风转变的过渡倾向。
3、哀伤诗和游仙诗:哀伤诗是江淹情感的真实流露。
爱妻、幼子以及内弟的先后去世给江淹心灵上造成了巨大创伤,诗作情感深沉真挚,格调凄婉苍凉。
失妻丧子的不幸遭遇加上仕途经历的坎坷不平成就了江淹的游仙诗,诗歌表达出其愤世嫉俗和归隐求仙的思想。
《梁书》本传云;“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
”《南史》本传云:“凡所著述,自撰为前后集。
”可见江淹的文集是他生前亲自编定的。
江淹的作品集在宋代以前完整无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淹辞赋研究
江淹是南朝辞赋史上的名家,他现存辞赋二十八篇,全部为抒情咏物赋。
江淹在辞赋中将自己的仕途失意之痛和人生失意之悲描摹得淋漓尽致,无论摹情还是状物,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思和哲思。
从整体上看,江淹的辞赋呈现出“悲情”的风貌,但在伤感中又透着一股刚劲之气。
同时,江淹是南朝时期著名的模拟大家,一直以来,人们对他拟诗的关注程度很高,但对其辞赋中的模拟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本文基于这一现象,从模拟的角度入手,研究江淹的辞赋。
第一章结合江淹的生平经历,阐释江淹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
侧重分析他在儒道释合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圆通的处世哲学和人生哲学。
并具体展示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江淹的创作所呈现的独特的面貌:辞赋中用“抒情”的方式“叙事”,借模拟躲避政治上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论述江淹关于模拟的文学思想。
江淹是继扬雄、陆机之后的又一个模拟大家。
他从文学和地域的关系、温软甜媚的文风对文坛的负作用以及“贵古贱今”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模拟的文学理论。
这一理论不仅指导了他诗歌的创作,对其辞赋创作也有着指导意义。
第二章主要从江淹辞赋模拟的对象以及模拟的形式两个方面分析江淹辞赋中的模拟现象,并从外在的形式切入,具体分析江淹是如何模拟前人辞赋的。
江淹善于吸取众家之长,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的层面上看,都能巧妙借鉴,化为己用。
从模拟的形式上看,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他最擅长的方法是巧妙化用他人的语句和意象,为自己所用,并且不着痕迹,可称之为“化句化意法”;或者直接对前代赋进行同题的整篇模拟,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可称之为“拟篇
法”;或者传承楚辞、汉大赋中“反复致意”、对事物铺排“类化”的描摹、用对话结构全篇的形式,可称之为“拟式法”。
第三章剖析江淹辞赋的思想内涵,并从内在的层面透视江淹的一系列作品和前代作品的联系。
江淹的辞赋传承了汉赋中“贤人失志”和“咏物”两大主题,并进一步将它们发展成以描摹内在感情为主的抒情小赋和以情思见长的体物小赋。
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作者自身的人生遭际之悲,使辞赋从整体上呈现出“悲情”的风貌。
江淹特别善于摹写这些“悲”情,并有一系列的“悲情”作品。
第四章从《恨赋》、《别赋》对辞赋领域的开创入手,重点论述江淹如何在模拟的基础上跳出前人的桎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
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江淹在吸取前人对生命做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将恨、别二情提炼出来,对它们进行了类型化的定型。
《恨》、《别》二赋中融入了诸多人生哲学的命题,江淹用回忆的方式对这两种感情进行了系统性的建构,在外在的层面上创造出了“赋中有画”的意境,并通过内在的层次感和对比度使辞赋从内到外都蕴含着一股深厚的感发力量,呈现出巨大的张力,千百年来震撼人心。
江淹的辞赋在艺术风貌上还呈现出悲慨劲健之气,又在古意中流出一股清丽之韵,一扫当时赋坛上流行的靡靡之音,代表了当时辞赋的极高水平。
结语从文学史的角度对江淹辞赋进行价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