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管瘤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进展-综述

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进展-综述

文献综述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进展伍玲玲张士发一、概述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最常见的婴儿期良性肿瘤,其起源于皮肤血管,由血管瘤干细胞(HemSC)产生[1],在儿童中发病率高达10%,男女比约1:3[2]。

传统分类法依据形态学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统称为血管瘤,并分为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

1982年,Mulliken等按血管内皮生物学特性分类法将传统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

1996年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制订了更详细的分类系统,并于2015年及2018年再次进行了修订,其将婴幼儿血管瘤依据形态分为单发型、多发型、节段型、中间型等,依据侵袭深度分为浅表型、深在型、混合型等。

IH以头面颈及躯干部好发,约占43.8%和31.0%[3],肌、粘膜、深部组织器官中也有少数发生。

IH多于出生后1周内出现,在2个月后迅速变大,3个月大概达到峰值,4~6个月时,肿瘤表现出萎缩趋势[4],具有明确增生、稳定、消退的自然病程。

迅速增长的病变不仅影响生理功能,还可能因其产生的损伤、出血、溃疡、毁容甚至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负担。

目前多认为在血管瘤增殖期前进行干预治疗是最佳时机[5]。

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近年关于IH治疗方法的研究,将其治疗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IH的发病机制报道不统一,其临床表现复杂程度不一,有显著个体差异,目前国内外也无统一的治疗方法。

部分皮肤IH简单,不需要特殊治疗。

对于危害较大的病变则应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措施,应优先紧急治疗可能会危及身体功能或生命的并发症[6]。

有治疗决定的家庭和临床医生应考虑诸如病灶位置、大小、数量、类型以及患者和家庭偏好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7],目前主要接受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等。

二、治疗(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便简单、疗效肯定,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药、局部瘤体内注射药、口服药、肌注或皮下注射药、静脉注射药。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适应症:体积小的草莓状、海绵状血管瘤、复合 型血管瘤
缺点:剂量不易掌握,易引起溃疡坏死
四、放射性核素治疗
方法: 90Sr放射性核素敷帖器 32P敷贴器
作用机制:元素衰变过程中释放β射线,产生电离辐射效 应,抑制或 缺点:治疗时间长,瘢痕、色素沉着,放射性皮炎、偶
有变皮肤鳞癌
五、系统激素治疗
口服强的松
赵平萍等用激素治疗253例婴幼儿血管瘤 用药方法:隔日清晨起口服强的松,4mg/kg.d(总量不 超过50mg)共服8周,以后每天减量1/2,一直减到每天 总量5mg为止。 有效率80%。 缺点:不良反应多
激素治疗的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
实验研究表明激素能导致小动脉收缩和前毛细 血管括约肌变窄——肿瘤萎缩
江西省儿童医院 皮肤科
周顺龙 2011年10月
背景 在儿科门诊……
患儿,女,5月,左颜面、左 胸部、左上臂红色包块5月
假如你是接诊医生,该如何处理?预后?
婴幼儿血管瘤
指先天性血管瘤 分类: 鲜红斑痣 草莓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 混合型血管瘤(两种类型混合存在)
诊断:①病史:生后即有或生后不久即有 ②皮疹形态: ③必要时行彩超、CT、血管造影:海绵状血管瘤
一、激光治疗
作用机制:选择性光热作用 (靶细胞:血管瘤含氧血红蛋白)
当激光作用时间(脉宽)小于靶组织的热弛豫时间,在损伤 血管瘤时,又不损伤或较少损伤血管瘤周周的正常组织。
常用激光
脉冲染料激光 波长585nm或595nm (接近含氧血红蛋白
第一个吸收峰值477-588nm)
最适用于鲜红斑痣,需要多次反复治疗, 一般不留痕迹 适应症:表浅、体积小的鲜红斑痣
国外动物实验②研究表明激素抑制VEGF因子表 达,从而抑制血管瘤来源的干细胞——肿瘤萎缩

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进展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GSF201033);青岛市产业培育计划科技惠民专项(18-6-1-73-nsh )[作者简介]刘超(1987-10~),男,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儿外科疾病诊治。

E-mail:*******************[通讯作者]李燕(1970-05~),女,山东菏泽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常见疾病的研究及科研。

E-mail:*****************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 ,IHs )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常在出生时或生后6个月内出现,发病后半年内生长较为迅速[1],部分婴幼儿血管瘤3~7年内可自然消退[2]。

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部和颈部,四肢及躯干部次之,部分瘤体可影响容貌或影响正常器官的功能,部分瘤体可出现出血、感染、瘢痕等并发症,极少数发生恶变,甚至危及生命[3-4]。

虽然近几年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有了重大的进展,但由于血管瘤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瘤体大小等的不同,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

笔者总结了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现综述如下。

1保守观察由于部分血管瘤可自然消退,部分学者认为对于无重大器官功能影响的病例可以给予保守随访观察,避免过度治疗[5]。

保守观察的适应症以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和混合型血管瘤为主,国外学者曾报道这两种类型血管瘤的自然消退率在80%左右[6],但笔者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真正自然消退者并不多见,自然消退率约15%~25%,且瘤体消退后会残留病变区域的瘢痕、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依然会对患儿带来相应的影响。

因此,医生应向患儿家属详细解释血管瘤具有自然消退的特征及消退后可能并发症、疾病的可能进展,并在首次就诊时进行瘤体超声检查[7],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8]。

Tollefson等[9]提出发生后第4周是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最佳推荐年龄”,因为这一时期的瘤体增长迅速。

小儿血管瘤诊治进展论文

小儿血管瘤诊治进展论文

小儿血管瘤诊治进展【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26-01【摘要】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小儿血管瘤诊治过程中的医学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小儿;血管瘤;进展小儿血管瘤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为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一般于出生时或者出生后三至六个月内出现,发病率2.5%~12%。

多发于患儿颈部以上皮肤,最为常见的是顶枕部的鲜红斑痣,亦少见于肝脏、肌肉和粘膜等处。

小儿血管瘤分类复杂,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繁多,尤其特殊部位和特殊类型的血管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血管瘤的诊治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一、分类1982年mulliken等人根据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分类标准,将传统上的血管瘤分为两大类:血管畸形与血管瘤,在临床已经被普遍接受。

1、血管瘤在病理上表现为病变处血管的内皮细胞增殖异常。

为胚胎性良性增生,具有内皮细胞异常增生表现,相当部分在增生后可自行消退,小儿外科临床上草莓状血管瘤以及大多数海绵状、混合型血管瘤属于此类。

2、血管畸形为血管的形态异常,不伴有血管内皮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异常。

表现为异常的血管扩张和沟通,主要为静脉源性,少部分为动脉、毛细血管、淋巴管混合而成,可有动静脉瘘。

常见分类为小儿外科临床上的葡萄酒色斑和蔓状血管瘤、淋巴血管瘤。

二、临床表现1、毛细血管瘤:又名草莓状痣,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柔软、分叶状肿瘤,压之不褪色。

好发于头颈部,通常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数月内增大,生长迅速,有时甚至可达数厘米。

2、海绵状血管瘤:常在原来毛细血管瘤的基础上发生,边界不清,深度位于皮下,较浅,质软,呈结节状,表面可呈特征性的紫蓝色,按压后缩小。

3、鲜红斑痣:边缘不齐的红色斑片,单发或多发,与皮肤持平,按压后可褪色,有一定几率自行消退。

4、蔓状血管瘤:由动脉、静脉相互沟通形成的血管瘤,又称为动静脉瘘,触之有搏动及局部皮温升高。

婴幼儿眼部血管瘤治疗进展

婴幼儿眼部血管瘤治疗进展

t h r e a t e n i n g p o t e n t i a 1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p e r i o c u l a r h e ma n g i o ma s a n d t h e r a p e u t i c mo d a l i t i e s a r e r e v i e w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v a s cu l ar t u mo r s . Ac c u r a t e e v a l ua t i o n a n d e me r g e nc y t r e a t me n t a r e n e c e s s a r y d ue t o i t s s e ve r e v i s i o n —
时近 5 0 % 的眼 部 I H可完全消退 , 9岁 时 则 9 0 %完 全 消 退 。据
( 3 . 5 6 %) 、眼球 移 位 ( 0 . 8 9 %) 、屈 光 参 差 ( 0 . 4 4 %) 、突 眼
( 0 . 4 4 %) 、 上睑下垂 ( 0 . 4 4 %) 、 肿 块 生 长 致 睑 缘 不 规 则 而 产 生
H o s p i t a l A f i f l i a t e d S h ng a h i a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Me d i c i n e ,S h ng a h a i 2 0 0 0 1 1 ,C h i n a
XU S h i — q i o n g ,J I A R e n — b i n g ,F A N Xi a n — q u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p h t h lm a o l o g y ,S h a n g h a i N i n t h P e o p l e S

儿童血管瘤治疗进展

儿童血管瘤治疗进展

1 . 1 皮 质 类 固醇 激 素 以泼 尼 松 口服 为 多 , 在口
在 新生 儿 的发 病率 达 1 %~ 2 %, 在 婴 幼 儿 中的 患病
率可达 5 % ~1 0 %Ⅲ 1 j 。I H 可生 长 在 身体 任 何 部 位 , 以头 、 面、 颈部 为 多 见 , 约占6 0 % 以上 , 对 容 貌 影 响
较 大 J 。I H多 于 出生 后 一周 内 出 现 , 多表现为 “ 蚊 叮样 ” 病损 , 之 后 迅 速 生长 , 为增 殖 期 。半 年 后 进 入 稳 定期 , 1年后 进 入 消 退 期 。 由 于增 殖 期 病 变 迅 速 生长 , 可 出现 一 系列 并 发 症 , 包括 : 溃疡 形 成 、 出血 、
中国小儿血液 与肿瘤 杂志 2 0 1 5年 1 0月第 2 0卷第 5期
J C h i n a P e d i a t r B l o o d C a n c e r ,O c t o b e r 2 0 1 5 , V o l 2 0, N o . 5
‘2 29 ・
I H治疗 方法繁多 , 以往治疗 因其疗效不确切 、 局部毒 副作用大 的特点 , 现 已不再推荐使用 。 目前临床 常用 的治疗 方法概括 起
来可分 为药物治疗 、 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三大类 。
病变范围持续变小。共治疗 1 1 例, 除个别病例出现
顿服 , 维持治 疗一 段时 间后逐 步减量 并停 药 。其
作 用 机制 目前 认 为 主 要 是 通 过 减 低 或 沉 默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长 因子 ( V E G F — A) 的表 达 , 进 而 抑 制 瘤 体 血 管 的生 成 。R o s s l e r 等 应 用 泼 尼 松 初 始 剂 量 为 2 m g / ( k g・ d ) , 每 日 1次 , 2~4周 后 剂 量 为 改 为 1 m g / ( k g・ d ) , 维持 4~5个 月 停 药 , 9 3 % 的病 例瘤 体 缩小 2 0 % 以上 。S a d a n等 报 道 6 2例 I H患 儿接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新进展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新进展

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新进展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新生儿的发生率为1.1%~2.6%[1]。

常见于早产儿,尤其是女性早产儿,有2/3的血管瘤患者累及头颈部。

其起源的确切机制不清楚,原因可能有多种[2]:①起源于胎盘组织;②起源于突变的血管内皮祖细胞;③血管瘤内皮细胞因为低氧环境而大量增殖。

血管瘤有明显自发的周期性生理过程:①增生期;②退化期;③退化后期。

大多数婴幼儿血管瘤随着患儿年龄增大,可能发生自发性退化,因此不需要特殊治疗。

但是,一旦血管瘤影响外观或导致视力障碍,呼吸道阻塞时,就需要考虑治疗。

治疗上尚无针对性强的措施,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干扰素α、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上述治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3]。

自2008年Léauté-Labrèze等[4]报道用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成功治疗小儿血管瘤患者后,因普萘洛尔耐受性良好,相比系统性类固醇有较少的副作用,而成为药物治疗血管瘤的新选择。

但是普萘洛尔能否成为治疗血管瘤的用药选择是目前许多临床医生关注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

1历史回顾普萘洛尔是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临床用途较为广泛,主要用于治疗婴幼儿高血压,室上性心动过速,长QT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甲状腺机能亢进[5]。

2008年,法国Bordeaux儿童医院Léauté-Labrèze等[4]医生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通信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应用普萘洛尔(propranolol)治疗婴儿血管瘤的重大发现。

Léauté-Labrèze等医生第1例采用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是因为患儿患有严重鼻腔毛细血管瘤导致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尽管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管瘤病变稳定,但阻塞性、肥厚性心肌病的发展,作者顺理成章地用到了心内科常用的降血压药β-受体阻滞剂(beta receptor blockader)-普萘洛尔进行治疗(2mg/kg/d)。

儿童肝血管瘤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儿童肝血管瘤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精准医学杂志2024年2月第39卷第1期 JP r e c i sM e d ,F e b r u a r y 2024,V o l .39,N o .1d o i :10.13362/j .j pm e d .202401023 文章编号:2096-529X (2024)01-0088-04[收稿日期]2023-08-29; [修订日期]2023-11-05[基金项目]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项目(17-3-3-8-n s h );皖南医学院校重点基金(WK 2022Z F 08)[通讯作者]董蒨,E m a i l :186********@163.c o m儿童肝血管瘤的诊治现状与进展修文丽1,2崔凤静3 张警丽1,2 刘洁4 郝希伟1 夏楠2 董蒨1,2(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山东青岛 266003; 2 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医学临床治疗与营养健康协同创新中心; 3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4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小儿外科)[摘要] 儿童肝血管瘤是儿童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血管源性肿瘤,部分儿童肝血管瘤与肝脏恶性肿瘤鉴别困难,且少数有恶性转化或出现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可能㊂本文综述了儿童肝血管瘤的分型㊁临床特征㊁诊断㊁治疗及预后等,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血管瘤;肝肿瘤;诊断,鉴别;治疗学;预后;婴儿;综述[中图分类号] R 732.2;R 735.7 [文献标志码] A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a d v a n c e s i n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h e p a t i c h e m a n gi o m a i n c h i l d r e n X I U W e n -l i ,C U IF e n g j i n g ,Z HA N GJ i n g l i ,L I UJ i e ,HA O X i w e i ,X I A N a n ,D O N GQ i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P e d i a t r i cS u r g e r y ,T h e A f f i l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o f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 ,Q i n gd a o 26600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He p a t i c h e m a n g i o m a i n c h i l d r e n i s t h em o s t c o mm o n b e n i g n a n g i o g e n i c t u m o r of t h e l i v e r i n i n f a n c y.I t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h e p a t i c h e m a n g i o m a f r o m m a l i g n a n t l i v e r t u m o r s i n s o m e c h i l d r e n ,a n d t h e r e i s a l s o t h e p o s s i b i l i t y o fm a l i gn a n t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n d l i f e -t h r e a t e n i n g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T h i sa r t i c l er e v i e w s 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d i a g n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h e p a t i c h e m a n g i o m a ,i no r d e r t o p r o v i d e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K E Y W O R D S ] H e m a n g i o m a ;L i v e r n e o p l a s m s ;D i a g n o s i s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T h e r a p e u t i c s ;P r o gn o s i s ;I n f a n t ;R e v i e w 儿童肝血管瘤是儿童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血管源性肿瘤[1],尽管其属于良性肿瘤,但是部分儿童肝血管瘤与肝脏恶性肿瘤鉴别困难,且少数具有恶性转化或者出现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可能[2],因此早期鉴别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㊂虽然目前已有关于儿童肝血管瘤的专家共识以及指南[3-4],但该病的治疗时机㊁鉴别诊断㊁疗效评价标准及停药时机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㊂另外,普萘洛尔作为治疗儿童肝血管瘤的一线用药[2-5],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仍不完全明确㊂本文拟从儿童肝血管瘤的分型㊁临床特征㊁诊断㊁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㊂1 分型及临床特征根据国际血管异常研究学会2015年关于血管异常分类的建议[6],血管异常分为血管畸形和血管肿瘤两大类,血管肿瘤又被分为良性㊁交界性或局部侵袭性㊁恶性三类㊂不同于卡波西肉瘤等交界性血管肿瘤㊁血管肉瘤等恶性血管肿瘤及肝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畸形,儿童肝血管瘤具有自发消退的生物学特性,被归类为良性血管肿瘤㊂1.1 临床分型儿童肝血管瘤根据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特点可以分为先天性肝血管瘤(C HH )和婴幼儿肝血管瘤(I HH )两种[1]㊂C HH 通常在胎儿期增殖,在出生前或出生时达到峰值,出生后不会继续快速增长,大多数会自发快速消退,称为快速消退型,少部分根据临床病程发展,称为部分消退型或者不消退型㊂由于C HH 属于高流量血管肿瘤,患儿出生时脐血流的瞬时改变可能导致瘤内出血和血栓形成,出生后可能立即出现严重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㊁轻度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高输出量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但不会出现获得性消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㊁K a s a b a c h -M e r r i t t 综合征等并发症[7]㊂I HH 则是婴幼儿血管瘤(I H )累及内脏最常见的类型,具有与I H 相似的自然病程,即生后不久出现,随后经历增殖期(约6~12个月)㊁静止期(约1~3年)以及消退期(约3~5年)㊂而增殖期随着血管瘤增大㊁血液分流增加,也可能会出现贫血㊁血小板减少㊁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心力衰竭等相关并发症㊂I HH 患儿还可能因为瘤体内碘甲腺原氨酸脱碘酶Ⅲ的高表达而出现获得性消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8]㊂1.2 影像学分型儿童肝血管瘤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B 型超声以类圆形高回声或低回声肿物为主,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增强C T 以动脉期边缘环形或条索状强化的典型外周强化表现为主,门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或强化范围扩大,延迟期表现为全瘤均匀强化㊁强化程度下降等,部分较小瘤体延迟期呈大致均匀强化;M R I 以T 1低信号或等信号,T 2呈边界清晰的典型高信号为主[3,9]㊂儿童肝血管瘤根据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分为局灶型㊁多发型和弥漫型[10]㊂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局灶型病变即为C HH ,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极少合并婴幼儿皮肤血管瘤[11-12]㊂该型影像学表现为单一类圆形病灶,病灶内可有出血㊁坏死㊁血栓等㊂另外,病变内钙化几乎仅见于C HH [1]㊂多发型和弥漫型病变则见于I HH [13],其中多发型I HH影像学表现为多个独立㊁同质㊁类圆形肝脏病变,病变之间边界较清,存在正常的肝实质㊂多发型大多数没有明显临床症㊃88㊃精准医学杂志2024年2月第39卷第1期JP r e c i sM e d,F e b r u a r y2024,V o l.39,N o.1状,仅仅在多发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筛查肝脏病变时被发现[14],少数可因腹胀㊁贫血或健康查体发现㊂部分未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的多发型I HH,可能演变为中间型I HH,进而转化为弥漫型I HH[15]㊂弥漫型I HH的肝实质则几乎完全被病变替代,病灶之间相互融合,患儿肝大㊁腹胀㊁贫血㊁皮肤血管瘤等临床症状更为明显,消耗性甲状腺功能减退㊁心力衰竭㊁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死亡风险明显升高[16]㊂1.3病理分型由于儿童肝血管瘤长久以来命名和分类混乱,以往多以婴幼儿肝血管内皮瘤(I HH E)进行描述㊂I HH E属于组织病理学诊断名称,分为Ⅰ~Ⅲ型,儿童肝血管瘤病理分型为Ⅰ型,光学显微镜下肿瘤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大量过度增生,血管管腔大小不一㊁形态不规则[17],Ⅱ型和Ⅲ型均非良性肿瘤,因此在缺乏组织病理学活检时应避免使用I HH E 的诊断[1]㊂另外,应用免疫组化G l u t-1染色法也可以区分C HH和I HH,C HH(即局灶型)呈G l u t-1阴性,组织病理常为伴中央坏死㊁出血㊁钙化等单一大病灶;I HH(即多发型和弥漫型)呈G l u t-1阳性,组织病理常为多个或弥漫性病灶㊂2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前儿童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大多基于患儿病史㊁影像学表现(B超㊁C T㊁M R I等)以及甲胎蛋白(A F P)水平,或直接通过组织病理活检诊断㊂若患儿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且A F P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可临床疑诊为肝血管瘤,若通过连续的随访资料(临床特征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再次证实,即可临床诊断为儿童肝血管瘤㊂部分肝血管瘤患儿初始伴有A F P水平升高,考虑可能与患儿年龄小㊁瘤样病变周围再生肝细胞生成A F P等因素有关[18];若在治疗随访过程中A F P水平持续下降或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仍可作为临床诊断儿童肝血管瘤的依据㊂由于肝血管瘤为富血供肿瘤,组织活检出血风险较高,因此患儿在影像学表现上较为典型㊁病史支持临床诊断时,应尽量避免通过侵入性操作进行诊断及治疗[19]㊂儿童肝血管瘤常与肝母细胞瘤(H B L)㊁肝间叶性错构瘤㊁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及其他肝脏肿瘤鉴别困难,需连续的随访资料(临床特征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来帮助临床鉴别[7,20]㊂影像学检查中,B超以其无创㊁无辐射㊁简便经济等优点,常作为检查的首选㊂但由于B超检查受医师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仅可作为首选筛查方法或随访参考资料㊂增强C T和M R I检查对儿童肝血管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㊂增强C T的典型外周强化模式以及肿瘤血管成像等可作为影像学诊断依据,但存在造影剂过敏㊁放射线损伤等风险; M R I检查虽无辐射,但检查过程中因其噪音大㊁成像时间长等,用于儿童检查时具有一定局限性㊂L I等[21]对13例I HH和36例H B L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I HH组患儿年龄小㊁女童多㊁A F P水平低,且在增强C T检查当中I HH和H B L有不同的增强模式,从而可有效鉴别I HH与H B L㊂P A N等[22]比较了13例I HH与38例H B L患儿的临床及超声特征,其结果与L I 等[21]相似,即与H B L组相比,I HH组年龄较小㊁A F P水平升高的发生率低,频谱多普勒显示I HH病灶更多表现为阻力指数(R I)<0.7的动脉型;该研究还发现结合年龄<6个月及A F P水平正常的临床特征,可有效鉴别I HH与H B L,上述两个因素再结合频谱多普勒成像,鉴别诊断I HH以及H B L的灵敏度㊁特异度㊁准确性和约登指数分别可达88%㊁95%㊁89%和0.83㊂X U等[23]则比较了45例I HH患儿和随机选择的45例其他肝局灶型病变(包括39例肝母细胞瘤与4例肝细胞癌和2例肝淋巴瘤)患儿的临床特征,也得出了I HH患儿发病年龄小㊁A F P水平低㊁病变范围小,以及R I<0.7病灶所占比例高的结论㊂该研究还发现,年龄㊁病变范围㊁A F P水平和R I均为预测I HH的独立因素,上述4个因素相结合鉴别I HH与其他肝局灶型病变,可以达到与增强C T或M R I检查相同的效果㊂因此,将超声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并参考R I测量值,可能在提高儿童肝血管瘤诊断效率方面有所帮助,并可实现无痛化㊁无创化诊断㊂然而,当肝血管瘤在婴幼儿期之后发现,或病史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以及A F P水平远高于正常上限时,仍应怀疑恶性肿瘤可能,应考虑通过组织病理活检进行确诊㊂3治疗时机及方案选择儿童肝血管瘤治疗的时机往往需经综合评估,根据患儿的病史㊁临床症状㊁瘤体影像学分型㊁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选择随访观察㊁药物治疗㊁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㊂初次就诊时,患儿有无临床症状和瘤体影像学分型可作为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参考因素㊂临床上,大多数肝血管瘤患儿无明显症状,A F P水平㊁肝功能㊁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亦无明显异常㊂若影像学检查示瘤体为局灶型且直径ɤ3c m,B超与增强C T影像表现较为典型时,则无需特殊干预措施,仅随访观察即可㊂此类患儿大多可观察到瘤体缩小或消失,其余未观察到瘤体变化的患儿,可能与评估方式不准确㊁随访时间较短等有关㊂儿童症状性肝血管瘤则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㊁贫血㊁心力衰竭等,少数患儿存在A F P水平升高㊁肝功能异常㊁血小板减少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㊂瘤体呈多发型㊁弥漫型,或者局灶型且直径>3c m,以及出现临床症状或并发症均为此类患儿的治疗指征㊂治疗方案应首选药物治疗,一线用药为普萘洛尔,若疗效不佳,联用激素㊁化疗药物等㊂若患儿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仍需采取外科治疗手段[3]㊂可依据患儿病情进行个体化评估,合理选择肝动脉栓塞或结扎㊁手术切除㊁肝移植等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㊂4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目前对于儿童肝血管瘤治疗效果的评价并无明确标准㊂大多数临床医生基于症状是否好转㊁影像学中瘤体是否缩小㊃98㊃精准医学杂志2024年2月第39卷第1期JP r e c i sM e d,F e b r u a r y2024,V o l.39,N o.1或消失等判断疗效,但并未对疗效评估中 缩小 有效 等词语进行明确定义,对瘤体体积的影像学测算方式也非完全一致㊂MA C D O N A L D等[24]将临床症状加重和(或)瘤体增大,或者患儿死亡定义为 增加 ;将临床持续无症状且影像学表现为瘤体缩小定义为 减少 ;将病变完全退化(即影像学表现无瘤体)定义为 消失 ,以此来评估I HH转归㊂杨开颖等[15]在评估普萘洛尔治疗I HH的疗效时,根据瘤体体积变化将评价标准分为6级㊂T I A N等[25]则采用了目前临床上实体瘤常用的WHO疗效评价标准,即肿瘤分为完全缓解㊁部分缓解㊁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4种程度㊂X I U等[26]则首次使用三维整体体积评估进行疗效评价㊂目前临床普遍认为,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式,若能随访到患儿症状消失㊁瘤体缩小或消失,且后续未发生恶化或复发,均可考虑儿童肝血管瘤治疗有效㊂但疗效评价标准的不明确及不统一,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研究的质量和临床参考价值,因此建立合理㊁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是儿童肝血管瘤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㊂5普萘洛尔的应用自2008年起,普萘洛尔开始临床用于治疗I H及症状性儿童肝血管瘤,并逐渐成为此类疾病的一线用药㊂目前,临床上普萘洛尔的用法大多为1~2m g/(k g㊃d),分2~3次服用㊂部分医生采取阶梯治疗方案,逐步增加或者减少药量,以减少不良反应[2-5,15]㊂韩立玲等[27]对单中心145例肝血管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34例普萘洛尔治疗的患儿中27例症状得到控制,瘤体明显缩小或消失,其余无效5例加用激素及长春新碱治疗后有2例治愈㊂MA C D O N A L D 等[24]对单中心30年间124例肝血管瘤患儿的回顾性分析发现,22例口服普萘洛尔的患儿中20例症状减轻㊁瘤体缩小或者消失㊂T I A N等[25]则对单中心20例服用普萘洛尔的肝血管瘤患儿进行了观察性研究,发现17例患儿治疗有效,治疗无效的患儿中,2例联用西罗莫司后病变减轻㊂杨开颖等[15]对15例口服普萘洛尔的I HH患儿行疗效分析,发现治疗有效者14例,治疗12月后达Ⅴ级或Ⅵ级疗效者10例㊂由于C HH本身即具有自发快速消退(瘤体体积缩小ȡ50%)的性质,普萘洛尔在治疗中是否能加速其消退或减少其并发症等尚未明确,但普萘洛尔治疗I HH的疗效已得到证实㊂另外,目前治疗I H的随机对照研究及荟萃分析也证实,普萘洛尔的疗效优于其他疗法[28-29],尽管少数患儿在普萘洛尔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低血压㊁低血糖㊁睡眠紊乱㊁喘息㊁四肢发冷㊁腹泻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低并且程度轻微,通常不会影响其安全性[30]㊂在关于儿童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中,绝大多数患儿未表现出应用普萘洛尔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孙磊等[31]描述了应用普萘洛尔的过程中2例患儿出现轻度腹泻㊂上述结果也与普萘洛尔在儿童肝血管瘤治疗中应用较少㊁临床医生采取阶梯治疗方案等密切相关㊂MA C D O N A L D等[24]还发现,自2008年普萘洛尔应用于儿童肝血管瘤治疗以来,相同适应证的肝血管瘤患儿应用泼尼松龙治疗的有效率低于普萘洛尔,且普萘洛尔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患儿手术率㊂S A R I A L I OĜL U等[32]同样也发现普萘洛尔能够降低需肝移植手术的弥漫型I HH患儿的手术率㊂虽然普萘洛尔治疗儿童肝血管瘤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药物治疗有效率㊁降低手术治疗率,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外科治疗,且该疗法应用于儿童的安全性仍是下一步临床应用需关注的重点㊂总之,目前儿童肝血管瘤的临床诊断一直存在命名和分类混乱㊁缺乏系统标准诊治方案㊁治疗适应证选择不一致,以及无统一疗效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33-35]㊂另外,有关儿童肝血管瘤普萘洛尔疗法的研究多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缺乏随机对照研究[36-38]㊂未来国内外需逐步制定相关专家共识及诊治方案,并依据方案进行多中心㊁前瞻性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或可使儿童肝血管瘤的治疗更加合理和规范㊂作者声明:修文丽㊁崔凤静㊁董蒨参与了研究设计;修文丽㊁张警丽㊁刘洁㊁郝希伟㊁夏楠参与了论文的写作和修改㊂所有作者均阅读并同意发表该论文,且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㊂[参考文献][1]I A C O B A S I,P HU N G T L,A D AM S D M,e ta l.G u i d a n c ed o c u me n tf o rh e p a t i ch e m a ng i o m a(i n f a n t i l ea n dc o n g e n i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a n d m o n i t o r i n g[J].JP e d i a t r,2018,203:294-300.e2.[2]詹江华,王焕民.小儿肝血管瘤诊疗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0,41(11):961-962.[3]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肝胆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小儿肝血管瘤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0,41(11):963-970.[4]Z A V R A SN,D I MO P O U L O U A,MA C H A I R A SN,e t a l.I n-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g i o m a:C u r r e n t s t a t eo f th ea r t,c o n t r o-v e r s i e s,a n d p e r s p e c t i v e s[J].E u r J P e d i a t r,2020,179(1):1-8.[5]V A R R A S S O G,S C H I A V E T T I A,L A N C I O T T IS,e ta l.P r o p r a n o l o l a sf i r s t-l i n et r e a t m e n t f o r l i f e-t h r e a t e n i n g d i f f u s e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m a:Ac a s e r e p o r t[J].H e p a t o l o g y,2017,66(1):283-285.[6]WA S S E F M,B L E IF,A D AM SD,e t a l.V a s c u l a r a n o m a l i e s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R e c o mm e nd a t i o n s f r o mt h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e t yf o r t h es t u d y o fv a s c u l a ra n o m a l i e s[J].P e d i a t r i c s,2015,136(1):e203-e214.[7]L E W I S D,V A I D Y A R.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m a[M].T r e a s u r eI s l a n d(F L):S t a t P e a r l sP u b l i s h i n g,2022:1-13.[8]K U L U N G OW S K IA M,A L OMA R IAI,C H AW L AA,e t a l.L e s s o n s f r o ma l i v e r h e m a n g i o m a r e g i s t r y:S u b t y p e c l a s s i f i c a-t i o n[J].JP e d i a t r S u r g,2012,47(1):165-170.[9]F E N GST,C H A N T,C H I N G AS,e t a l.C Ta n d M Ri m a-g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e n d o t h e l i o m a[J].E u r JR a d i o l,2010,76(2):e24-e29.[10]C H R I S T I S O N-L A G A Y E R,B U R R OW SP E,A L OMA R IA,e t a l.H e p a t i c h e m a n g i o m a s:S u b t y p 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a n d d e-㊃09㊃精准医学杂志2024年2月第39卷第1期JP r e c i sM e d,F e b r u a r y2024,V o l.39,N o.1v e l o p m e n to fa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a l g o r i t h m a n dr e g i s t r y[J].J P e d i a t r S u r g,2007,42(1):62-68.[11]J IY,C H E NSY,X I A N GB,e t a l.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m a-n a g e m e n to f m u l t i f o c a l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m a si nc h i l d r e n: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J].S c i R e p,2016,6:31744. [12]R U T T E NC,L A D A R R ED,A C K E R MA N N O,e t a l.S p o n-t a n e o u s e v o l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so f f o c a l c o n g e n i t a lh e p a t i ch e m a n-g i o m a s:Ac a s e s e r i e s o f25p a t i e n t s[J].P e d i a t rR a d i o l,2022,52(6):1048-1060.[13]D I C K I EB,D A S G U P T A R,N A I R R,e t a l.S p e c t r u mo f h e-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m a s:M a n a g e m e n ta n do u t c o m e[J].JP e d i a t r S u r g,2009,44(1):125-133.[14]J IY,C H E NSY,Y A N G K Y,e t a l.S c r e e n i n g f o r 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m a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u t a n e o u si n f a n t i l eh e-m a n g i o m a:A m u l t i c e n t e r p r o s p e c t i v es t u d y[J].JA m A c a dD e r m a t o l,2021,84(5):1378-1384.[15]杨开颖,彭素华,邱桐,等.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0,19(2):145-149.[16]R I A L O N K L,MU R I L L O R,F E V U R L Y R D,e ta l.R i s kf a c t o r s f o rm o r t a l i t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m u l t i f o c a l a n d d i f f u s e h e-p a t i c h e m a n g i o m a s[J].JP e d i a t r S u r g,2015,50(5):837-841.[17]胡美香,户燕姣,林东亮,等.肝婴儿型血管瘤7例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26(11):731-734,756.[18]K U R O D A T,K UMA G A IM,N O S A K AS,e t a l.C r i t i c a l i n-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 h e m a ng i o m a:R e s u l t s o f a n a t i o n w i d e s u r v e y b yt h e J a p a n e s e 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m as t u d yg r o u p[J].J P e d i a t r S u r g,2011,46(12):2239-2243.[19]E R N S T L,G R A B H O R N E,B R I N K E R T F,e ta l.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m a:A v o i d i n g u n n e c e s s a r y i n v a s i v e p r o c e-d u re s[J].P e d i a t r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N u t r,2020,23(1):72-78.[20]G N A R R A M,B E H R G,K I T A J E W S K IA,e t a l.H i s t o r y o ft h e i n f a n t i l e h e p a t i c h e m a n g i o m a:F r o mi m a g i n g t o g e n e r a t i n ga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J].W o r l dJC l i nP e d i a t r,2016,5(3):273-280.[21]L I J,WA N GJ,D U A N Y H,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 i n-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g i o e n d o th e li o m aa n d h e p a t o b l a s t o m ai np e d i a t r i c p a t i e n t s: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a n d c o n t r a s t-e n-h a n c e d c o m p u t e dt o m o g r a p h y f e a t u r e s[J].M i n e r v aP e d i a t r,2018,70(5):497-498.[22]P A NFS,X U M,WA N G W,e t a l.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g i o e n d o t h e l i o m a i n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 h e p a t o b l a s t o m ai nc h i l-d re n:C l i n i c a l a n du l t r a s o u n df e a t u r e s[J].H e p a tM o n,2013,13(8):e11103.[23]X U M,P A NFS,WA N G W,e t a l.T h e v a l u eo f c l i n i c a l a n du l t r a s o u n d f e a t u r e sf o rt h ed i a g n o s i so f 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m a n g i o m a:C o m p a r i s o n w i t hc o n t r a s t-e n h a n c e dC T/M R I[J].C l i n I m a g i n g,2018,51:311-317.[24]MA C D O N A L DA,D U R K I NN,D E G A N E L L OA,e t a l.H i s-t o r i c a l 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 m a n a g e m e n to f 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m a n g i o m a:A30-y e a r s i n g l e-c e n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e[J].A n nS u r g, 2022,275(1):e250-e255.[25]T I A N RC,L I A N GY,WA N GJ,e t a l.P r o p r a n o l o l f o r i n f a n-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e n d o t h e l i o m a:C l i n i c a l e v a l u a t i o no f d r u g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u s i n g a s i n g l e-c e n t e r p a t i e n t c o h o r t[J].A n nH e p a t o l,2020,19(5):530-534.[26]X I U W L,L I UJ,L IT,e t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v e o f c o m p u t e r-a s s i s t e d s u r g e r y s y s t e mi n p e d i a t r i c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m a[J].P e d i a t r S u r g I n t,2021,37(11):1575-1583.[27]韩立玲,章均,朱进,等.单中心儿童肝血管瘤诊治经验的回顾性分析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0,41(11):982-988.[28]K I M K H,C HO IT H,C HO IY,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e f f i c a-c y a nd s a fe t y b e t w e e n p r o p r a n o l o l a n d s t e r o i df o r i n f a n t i l eh e-m a n g i o m a:Ar a n d o m i z e d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J AMA D e r m a t o l, 2017,153(6):529-536.[29]L O U Y,P E N G WJ,C A O Y,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o f p r o-p r a n o l o l i nt r e a t i n g i n f a n t i l eh a e m a n g i o m a s:A m e t a-a n a l y s i si n c l u d i n g35s t u d i e s[J].B r JC l i nP h a r m a c o l,2014,78(1):44-57.[30]LÉA U T E-L A B RÈZ E C,B O C C A R A O,D E G R U G I L L I E R-C H O P I N E TC,e t a l.S a f e t y o f o r a l p r o p r a n o l o l f o r t h e t r e a t-m e n t o f i n f a n t i l eh e m a n g i o m a:A 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J].P e-d i a t r i c s,2016,138(4):e20160353.[31]孙磊,汤建萍,张力,等.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肝脏血管瘤疗效初探[J].儿科药学杂志,2014,20(9):6-8.[32]S A R I A L I OĜL U F,Y A Z I C IN,E R B A Y A,e t a l.An e w p e r-s p e c t i v e f o r 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m a i nt h ea g eo f p r o p-r a n o l o l:E x p e r i e n c e a t b a s k e n t u n i v e r s i t y[J].E x p C l i nT r a n s-p l a n t,2017,15(S u p p l2):74-78.[33]E MA D A,F A D E LS,E L-WA K E E L M,e ta l.O u t c o m eo fc h i ld re nt r e a t e df o ri n f a n t i l e h e p a t i c h e m a ng i o e n d o th e li o m a[J].JP e d i a t rH e m a t o lO n c o l,2020,42(2):126-130.[34]K I M EH,K O H K N,P A R K M,e t a l.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i n-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g i o e n d o th e li o m a[J].K o r e a nJP e d i a t r,2011,54(6):260-266.[35]MO O NSB,KWO N HJ,P A R K K W,e t a l.C l i n i c a l e x p e-r i e n c ew i t h 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e n d o t h e l i o m a[J].W o r l d JS u r g,2009,33(3):597-602.[36]Z H A N GZ,C H E N HJ,Y A N G W J,e t a l.I n f a n t i l eh e p a t i ch e m a n g i o e n d o t h e l i o m a:A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s t u d y i naC h i n e s ep o p u l a t i o n[J].W o r l d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0,16(36):4549-4557.[37]Q U R E S H I SS,B HA G A T M,K E M B H A V IS,e t a l.B e n i g nl i v e r t u m o r s i n c h i l d r e n:O u t c o m e s a f t e r r e s e c t i o n[J].P e d i a t r S u r g I n t,2015,31(12):1145-1149.[38]R U G G I E R O A,MA U R I Z I P,T R I A R I C OS,e t a l.M u l t i f o c a li n f a n t i l e h a e m a n g i o m a t o s i sw i t hh e p a t i c i n v o l v e m e n t:T w o c a-s e s a n dt r e a t m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J].D r u g sC o n t e x t,2020,9: 2019-2011.(本文编辑范睿心耿波厉建强)㊃19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血管瘤诊治进展1刘文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 (610041)E-mail:wenyingl@摘要:本文综述了目前目前小儿血管瘤的分类、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血管瘤病理诊断治疗1.引言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2.5%~12%。

临床病理观察到血管瘤的生长可分增殖期、静止期和消退期三个阶段,相当一部分可以自然消退。

但血管瘤的病因、病理、生长机制和生物学特性均尚不完全清楚。

血管瘤种类繁多,治疗方法亦多样,但特殊部位和特殊类型的血管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病理学等学科的发展,血管瘤的研究亦取得了一些进展。

2.血管瘤的分类和发病机制传统上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

但由于这种分类难以反映血管瘤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特点,意义有限。

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点、病理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将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目前逐渐被广泛接受。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定义是:血管瘤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增殖期的血管瘤常伴有肥大细胞数量增加。

而血管畸形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周期及肥大细胞数量正常的血管形态异常。

两者在起源、生物学特性和转归方面以及治疗方法都不相同。

所指的血管瘤一般是指儿童最常见的,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增生和退化的表现。

而广义的血管瘤还包括Sturge-Weber 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病等综合征中的器官血管瘤病变,以及血管内皮瘤、血管内皮肉瘤、Kaposi肉瘤等恶性肿瘤。

下面分别介绍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① 血管瘤:为胚胎性良性肿瘤性病变,具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增生后自然消退的生物学特性,常在新生儿期出现,2~3个月后即进入增生期,瘤体迅速增大,8个月至1岁左右停止生长并逐渐退化,消退率可达98%,半数在5岁内完全消退。

临床上的草莓状血管瘤,多数海绵状和混合型血管均属此类,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80%。

② 血管畸形:以异常血管扩张及沟通,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组织表现为特征。

主要由静脉起源,偶有毛细血管、动脉、淋巴管组合而成,可伴有动静脉瘘。

临床上的葡萄酒色斑、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编号:200220610068)-1-蔓状血管瘤、极少部分的海绵状血管瘤以及所谓的淋巴血管瘤、血管淋巴管瘤等均属此类。

约占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的20%,多于出生时发现,不会自然消退。

血管瘤与其它肿瘤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很高的自然消退率。

一般在出生后到2岁左右,血管瘤呈一个快速增殖阶段,2-8岁处于一个生长缓慢的相对静止期,其后即进入消退期,约80%毛细血管瘤可自行消退。

但其病理机制一直不清楚。

作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血管瘤种类多样,治疗方法也繁多,但部分血管瘤可以不经任何治疗而自行消退,其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给临床处理带来了挑战。

另外,特殊部位和特殊类型的血管瘤处理一直是临床工作面临的难题。

围绕上述问题,对血管瘤开展了许多研究。

过去的研究中,已证明血管瘤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并且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

但雌激素在血管瘤生长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一直不明,有的学者认为雌二醇在有细胞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共同存在的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繁殖有促进作用,但作用过程尚不清楚。

最近的研究表明,人体血管瘤的内皮细胞呈单克隆系的表现,血管瘤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某种基因变异导致内皮细胞的胞壁结构改变,某些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发生功能和数量的改变,在外界高水平的生长因子刺激下,过度和异常增殖而形成。

故目前认为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而不是遗传性疾病。

2.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① 草莓状血管瘤:有被称为毛细血管瘤。

出生时或新生儿期出现淡红色边界清、不高出皮肤的先驱斑,迅速增生,变成鲜红色、高出皮肤的草莓状肿块,柔软、压之褪色。

粘膜和内脏的毛细血管瘤常以出血为主要症状。

② 海绵状血管瘤:肿瘤体位于皮下,质软而呈囊性感,皮肤隐现蓝色。

③ 橙色斑:又称新生儿斑。

橙红或淡红色,不突出皮肤,轻压退色,常在数月内自然消退。

上述均属真性血管瘤。

④ 葡萄酒斑:深红不规则片色斑,不高出皮肤,指压不退色。

病变范围随患儿生长按比例增大,不会消退。

⑤ 蔓状血管瘤:又称为动静脉瘘。

肿瘤位于皮下,呈迂曲多索状,有博动、震颤和皮肤温度增高,受累肢体可有增粗、增长。

后两种均为血管畸形。

3.目前的研究对血管瘤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对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标本的研究,以及用低等动物的血窦样器官模仿血管瘤结构,进行治疗方面的研究,如用鸡冠模拟的毛细血管模型,研究激光的治-2-疗作用,用鼠脾模拟海绵状血管瘤的模型,研究硬化剂的治疗作用。

此外,还有作血管瘤离体细胞培养等方法来研究其特性。

但上述研究均难以真正地反映在活体内血管瘤生长发育的真实情况和规律。

近年来,开始探索制作血管瘤动物模型的方法。

目前作者用裸小鼠为载体,将人体血管瘤种植于裸小鼠皮下,已成功建立了毛细血管瘤的动物模型。

该模型中血管瘤生长特点与人体血管瘤的自然生长过程相似,肿瘤表达稳定,载瘤裸小鼠生长良好,并用其血管瘤的生物学特点及其生长转归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还在分子水平上初步阐明了激素治疗血管瘤的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已相继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

4.治疗血管瘤种类繁多,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由于半数以上的血管瘤可能自行消退,故有人在血管瘤早期持观望和姑息态度。

近年来随着对血管瘤研究的深入,认为只有血管瘤存在自行消退的可能。

而对血管畸形,均主张早期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有①手术切除;②冷冻治疗;③放射与同位素治疗;④注射治疗;⑤激光治疗;⑥介入治疗;⑦血管瘤铜针疗法。

4.1 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血管瘤和所有恶性血管瘤(如VHL病、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等)而言,手术切除仍是最主要的方法,对于独立且较小病灶效果良好。

血管瘤的治疗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治疗的选择和手术指征的判断,以及特殊部位(如面部)的血管瘤的处理上。

一般情况下,病损区血管丰富,血量大,手术时出血量大,术中需要输入全血,面部皮肤毛细血管瘤可结合整容皮肤移植术修复病损区。

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权衡手术价值,然后方可确定是否选择手术治疗。

4.2 冷冻治疗方法用于血管瘤治疗源于60年代(小范围表浅病损可酌情采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挥发造成的强低温(-96℃),通常状态下低于-20℃,将病损区皮肤、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围组织冷凝,使其细胞内形成冰晶,并导致细胞破裂、解体、死亡,再经过机体修复过程使血管瘤消失。

但此法会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疗后常留下严重缺损性畸形及功能障碍。

由于冷冻操作难控制强度和深度,同时组织对低温的抵御能力不同,出现治疗不彻底。

复发较高,而直接影响疗效评价。

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损性畸形功能障碍也不是受术者所期待的结果,但如果不出现此类状况,往往治疗无效。

4.3 放射与同位素治疗其治疗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产生的r射线对病损区组织细胞核进行轰击到使其中的DNA链、RNA链断裂,终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细胞死亡和解体,再通过组织修复过程达到治疗目的。

临床上常用的有:浅层X光照射,钴60局部照射,锶40胶片外贴,磷32胶体局部注射等。

治疗后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损伤后萎缩性疤痕,表皮有脱屑现象。

对于这种由-3-放射线照射所致的萎缩组织和萎缩性疤痕,专家建议施行手术切除,否则将不能排除其癌变可能。

有人认为在血管瘤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放射疗法。

4.4 注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①鱼肝油酸钠;②枯痔灵注射;③明矾注射液;④枯矾黄莲注射液;⑤碳酸氢钠注射液;⑥平阳霉素、搏来霉素类;⑦沸水注射疗法;⑧尿素注射液。

早期人们使用鱼肝油酸钠等硬化剂注入血管瘤体内,造成局部血管腔栓塞,内皮细胞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这种方法局部刺激和创伤大,治疗后由于局部瘤体坏死,故有感染、组织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危险,现在已应用较少。

硬化剂注射治疗:此法源于50年代,枯痔注射疗法衍化而来。

其原理是:将硬化注入到血管瘤瘤体组织中(不能注入血管中),引起无菌性炎症,肿胀消失后出现局部纤维化反应,使血管瘤、血管腔缩小或闭塞。

有人用平阳霉素替代硬化剂进行治疗,可选择性破坏血管瘤内皮细胞,且对组织的创伤较小,但临床应用中病人常有发热等反应,且有发生肺纤维化的危险,使它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激素治疗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注射治疗方法,其仅对真性血管瘤有效。

常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地塞米松、倍它米松等,但它的原理目前尚不清楚。

最近有研究认为,激素的治疗作用机制与刺激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B及白介素-6等因子的表达有关。

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与血管瘤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密切关系,二者并且还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

激素治疗的一个常见副作用是长期用药可能出现肾上腺功能抑制和Cushing氏综合征,但停药后多可逐渐好转。

目前激素治疗主要选用地塞米松和倍它米松,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血管瘤,使用三苯氧胺治疗,可有一定疗效。

干扰素作为一种潜在的血管生长抑制剂,也逐渐应用到血管瘤的治疗上,Ezckowitz曾对部分激素治疗无效的血管瘤患儿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随着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生长抑制剂研究的发展,许多抗肿瘤血管生长的药物被应用到治疗血管瘤的研究中。

Liekens等用TNP-470(夫马菌素类似物)注射到血管瘤鼠体内,结果发现鼠的血管瘤组织体积明显缩小,数量减少,产生了治疗作用,并且提示TNP-470对血管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与减少bFGF和VEGF的表达有关。

有人将VEGF165与DT385(白喉毒素分子)结合物应用到体外培养的Py-4-1(鼠的毛细血管瘤内皮细胞株)上,发现其对Py-4-1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b-FGF诱导的鸡绒毛膜尿基膜上的血管增生也有明显抑制作用。

肿瘤血管生长抑制剂作用的研究,将是今后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4.5 激光治疗利用专业激光治疗设备对血管瘤组织进行凝固,并达到治疗血管瘤目的。

但激光治疗深度一般控制在表层皮肤0.2~0.4mm以内,超过0.4mm即产生明显疤痕,对深层血管瘤易引发出血及疤痕畸形。

实验表明,CO2激光能够对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产生高度选择性的破-4-坏活动,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变性坏死,管壁破坏,但不损伤上皮组织,故用于治疗浅表毛细血管瘤和鲜红斑痣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目前已形成规划性方案和广泛应用。

另有光敏激光疗法(又称光动力激光疗法),是先将光敏剂注入患者血管中,然后用黑光灯或长波段激光照射血管瘤区域。

光敏剂激活后产生光化学反应并导致血管瘤部血管内膜及间质出现光性过程,使血管管腔闭塞,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