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联系观案例
高二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一、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含义不同
➢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 看它是一。
➢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 量上看它是多。
(2)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 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在事 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 从和服务于整体。
前 漫画“前功尽
弃”说明了什
么哲理?
功
尽 弃 它说明了:
“关键的部 分对整体起 决定作用。”
“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整体
部分
影响
2、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 (1)两者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2)两者相互作用 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
分功能及变化甚至会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下马 : 中马
下马 : 上马
在以上各方案中,齐王与田忌的赛马结局有以3:0赢的, 也有以2:1赢的,但只有一种情况是田忌以2:1取胜于齐王的, 孙膑正是把这种方案推荐给了田忌,就是上述方案3。
思考:田忌用的是什么思维方法? 说说是怎样运用这一方法的?
田忌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果,而是统筹全 局,注重整体目标。着眼整体性。根据对方 的部署,调整马匹的出场次序。遵循有序性。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 整,注重结构优化趋向。结果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
2、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
(1)两者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O”这是什么?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零,O,氧原子, 休止符,嘴巴……)大家很有想象力,但好象我们并没有达成 共识。如果把它放到一个具体的整体中,就没有问题了。放到 自然数中他就是零;放到英语单词里他就是O;放到化学元素中, 他就是氧;放到音乐里,他就是休止符;放到人体中,他就是 人的嘴……但一旦把它从整体中抽出来,问题就出现了,他好 象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为什么会这样?(离开对应的整 体,部分就不确定,就不知道是哪个整体的部分了。部分是整 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部分离不 开整体,那么整体能离开部分吗?为什么?(整体是由部分构成, 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就像数字里不能没有零,音乐 里不能没有休止符,大自然不能没有氧一样。)部分离不开整 体,整体也离不开部分,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附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主要阐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哲学知识积累,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都在逐渐加强。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会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阅读与归纳能力需提升。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
通过区块链发展案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二)教学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五、教学工具希沃白板、抢答牌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播放视频一. 导入——区块链发展大会视频师:2019年,区块链技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直霸屏。
我们观看视频了解。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火热?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新课讲授观看视频播放视频(一)学习目标展示(二)预习效果反馈(三)新课探究——科技改变生活区块颠覆未来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
1.联系的含义师:区块链能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原因是什么呢?生:···技术强大,连接世界。
2021年高二政治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高二政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东莞市光明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元梓酬)2019-2020年高二政治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一、课本知识整合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之间以及的、、。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P54(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运用范围:凡涉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注意:A、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B、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C、任何事物都和周围的事物联系着D.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有区别的。
【例1】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
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
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
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的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例2】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P55(1)原理内容:P55。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见P55)【例3】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资源缺乏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
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某企业利用当地丰富的小麦资源生产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态循环,构建起粮食加工和养殖产业链,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
7.2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系统的含义与特征,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综合性思维方式;2、树立全局观,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或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学习重难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1)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的和发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的或发展的,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二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地位,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的地位,部分和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
整体是由构成的,离开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也离不开。
部分是的部分,离开了,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2)相互作用: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作用。
3、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关系的重要意义1)我们应当树立观念,立足,统筹,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我们必须重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什么是系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等特征。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案例

道琼工业指数迅速下跌
美国一月失业率升到7.4%。
想一想,什么是联系?联系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美国金融危机之多米诺骨牌
房价 下跌
贷款 无法 偿还
银行 纷纷 破产
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跌
金融 危机 爆发
相互影 响相互 制约相 互作用
(美国内部)
冰岛、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 (整个世界)
一、什么是联系?
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 互作用。
事物与事物之间
联 系
(外部联系)
(内部联系) 事物内部要素之间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
问题探究:
我们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 联系,如衣食住行的联系…… 你可以列举一些事物相互联系 的事例吗?
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
自然界
天空
内部联系①
森林
自然界
河流 动物
人类社会
交通
内部联系②
建材 家 电
家具
建筑 行业 机械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人生观价值观
我能怎样活? 我想怎样活? 我是谁?
是什么?
唯物论
怎样认识?
世界
能否认识?
怎么样?
辩证法
认识论
《生活与哲学》
[全书知识体系] 马 克 思 哲学 主 (第一单元)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第二单 元:第4、5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二单元:第6课)
1. 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 祥的数字. 2.有人说:“彗星的出现意味着国家的兴衰”等 3.人的命运由指纹手相决定 4.左眼跳喜,右眼跳灾
高二政治教案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案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本单元的地位从知识目标来看,本单元是在上一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以怎样的状态存在和发展,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这些问题依然没有跳出“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
如果说第二单元是从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那么,本单元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用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壮丽画面。
这一内容从学科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辩证法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
从能力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辩证否定观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看,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自觉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自觉反对和抵制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之,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全书的终结和归宿,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准备。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发展观点、矛盾观点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回答。
因此,本单元共设计了四课、一个综合探究。
第七课讲联系的观点,第八课讲发展的观点,第九课讲矛盾的观点,第十课讲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
综合探究讲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word教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重点难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导入新课】第一课时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什么是联系?(学生回答)1、联系的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后来才出现)(1)联系的定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分析】联系既包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这种影响、作用、制约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
下面我们通过学习联系的普遍性特征来强化对联系定义的理解。
(2)联系的普遍性特征(见教材54)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宏观天体到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世界上找不到同周围事物毫无联系、孤立存在的事物。
【例】鱼儿离不开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a自然界内部是有联系的【例】蛇和庄稼存在食物链――蛇吃田鼠、田鼠糟踏庄稼、蛇保护庄稼b人类社会内部是有联系的【例】经济生活中,价格与价值和供求关系是有联系的;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c思维领域内部是有联系的【例】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做数理化题目需要运用语文知识审题;做物理、化学题目需要运用数学公式运算。
学习文科知识需要运用理科的逻辑思维方法。
C、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类思维内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之间都联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整个世界是一幅由多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D、联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一切事物。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7课第1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学习联系观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例如,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反思日记,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联系观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2.学生小结:让学生在作业中总结自己对联系观的理解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与反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联系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的运用:本案例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经济全球化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联系观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7课第1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教授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7课第1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堂旨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联系观的教学案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并能够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和理解联系观。
2.采用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联系观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探讨如何通过改善环境来保护人类健康,或者分析科技创新如何推动产业发展等。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案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应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 实 践
特 征
属 性
基础 指导
认 识
真 理
追求真理 是一个过程
反 复 性 无 限 性
上 升 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发现和发展真理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辩证唯物论认为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唯物辩证法:研究世界的状态怎么样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 盾的。
普 遍 性
客 观 性
理解 方法论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 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互联系的 题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 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 转移 系中把握事物,切 (2)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 忌主观随意性 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 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一切以时 间、地点和条件为 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
• • • • • 直接联系 内部联系 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主要联系 间接联系 外部联系 现象联系 偶然联系 次要联系 整体部分联系„„
• 因果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 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种条件;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①原因:事物的多样性
(1)联系的多样性的表现: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 多 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 样 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 性 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归纳 世界观 1.联系的 普遍性 2.联系的 客观性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温馨提示】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同于整 体功能与部分功能的关系。
(1)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 于部分功能之和。 (2)只有当部分以最优化的方式组成整体时, 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请大家列举出1+1>2和1+1<2的事 例、名言
• 1+1>2的事例:大雁排成V形队列飞行 • 整个雁群飞行的路程比单只大雁飞行的距 离长73%。当一只大雁拍击翅膀时,就会 为后面的大雁制造上升的气流。 • 当领头雁疲劳时,就会轮换到V字形队伍的 尾部,让另一只大雁领头。 • 后面的大雁发出的“呷呷”的叫声,给前 面的大雁鼓励。
探究 1.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 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 不于君指上听?”
这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提示】 (1)整体与部分功能不同,整体具 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2)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 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 成的。
•(1)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区别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 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 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 多样性
•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条件、地 点为转移。
课堂巩固:
1、下列符合普遍联系观点的是 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②春江水鸭先知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国之将亡必有妖异,国之将兴必现吉祥 ⑤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唯物论 (第四课、第五课)
自然界 人类社会
静 止
统 一
统一于 物 质
承担者
人的识
决 定 起 源
能 动 作 用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运 动
规 律
生理基础
意
本 质
识
作 用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内
容
客观存在在 人脑中的反映
认识论
(第六课)
含 义
谬 误 客 条 具 观 件 体 性 性 性
含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课堂巩固:
4、一些大学生在招聘中遭遇“姓氏歧视”。一 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 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因为老板说“裴”和“赔” 同音,不吉利。这种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课堂巩固:
5、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 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 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 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课堂巩固:
2、截至2009年12月21日,甲型H1N1流感已造 成了中国442人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说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联系 C、关键部分的性能与状态对整体起着决定作用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 系
课堂巩固:
3、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整个世界 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 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 D、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既不能凭空 创造联系,又不能任意消灭联系
整体 ---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 ---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方法论要求: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 优目标, 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全局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强调部分
请运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建造港珠澳大 桥的认识?
(1)、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答:
广东的发展离不开港澳,粤港澳的发展与三地互利合作密不 可分。港珠澳大桥建成必定促进三地的发展。体现了联系是 普遍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 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考点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部分----局部、各个阶段, 它是多。
①含义不同: •整体 ----全局 、全过程, 它是一;
②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
• 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强调部分重要;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 。整体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强调整体重要。
②形式:直接联系 ———— 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 ———— 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 ———— 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 ———— 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判断:
直接联系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间接联系 唇亡齿寒。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时势造英雄。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无风不起浪。 因果联系 虚心使人进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根据三地经济上的联系,建造港珠澳大桥有利于加强粤港澳 合作,促进三地的发展。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广东的发展离不开港澳,粤港澳的发展与三地互利合作密不 可分,是有条件的。港珠澳大桥的建造为粤港澳的发展创造 了好的条件,更好地促进三地的合作和发展。
㈠联系的含义
联 系 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诸 要素 相 互 影响 制约 作用
思考:有没有一个事物同任何事物 都毫无联系、而绝对孤立存在着?
㈡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
联 事物外部 系 的 事物内部 普 遍 性 整个世界
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 联系着:横向、纵向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 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 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第三单元
唯物辩证法既
是科学的世界 观,又是指导 我们认识和改 造世界的重要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分析法
思想方法。
本质
批判的、革命的 和创新的精神
最新考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那是否 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如:鸡蛋与石头在什么时候有联系?
碰撞
条件
鸡蛋
石头
联系产生
◇补充: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 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 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
。
联系具有条件性
注意:
普遍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没有不与其 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是,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 又都是有条件的。 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 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 当然,条件是可变的,人们可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 动性,改变条件、创造条件。
分析“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与“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表明了联系的普遍性,是正确的。 “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则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和客观性,是 错误的。
2、联系的客观性
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 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 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1+1>2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