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经济地理学_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合集下载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当代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走向。

本文将从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读者呈现出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当代西方经济学在研究领域上呈现出多元化和跨学科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形成,西方经济学家开始加强对国际经济、全球化以及跨国公司等方面的研究。

新兴的研究领域如行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也日益受到关注。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在政府政策和企业经营中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当代西方经济学家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证分析。

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以及计量经济学等工具的运用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定性研究方法的实践,以期为经济学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方法。

在方法论上,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呈现出了多元化和交叉融合的趋势。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虽然仍然占据一席之地,但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经验经济学等新兴的经济学派别也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新的经济学思潮不仅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而且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灵感。

在实证分析方面,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从宏观经济政策评估到微观经济行为分析,计量经济学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使经济学的研究更加客观和科学。

文化经济学、社会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也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新兴经济学领域将文化、社会因素以及人文价值等纳入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中,使经济学更具包容性和综合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在应对全球性问题上呈现出了更加开放的姿态。

气候变化、全球贸易、金融危机等全球性经济问题的出现,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开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全球性经济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欧美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

欧美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

收稿日期:2006-11-16;修订日期:2007-04-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1049、40535025,40071029)资助。

作者简介:苗长虹(1965-),男,河南鄢陵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地理学与区域发展。

E -mail:chhm iao@henu .edu .cn欧美经济地理学的三个发展方向苗长虹(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经济地理学是在与经济学的交融中创新、发展的。

基于经济学发展中的三个重要流派:新古典主义、制度主义和演化主义,经济地理学在新世纪将进入前所未有的纷争时代———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

在对经济学领域的这三大流派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欧美经济地理学领域这三个发展方向各自的理论出发点及其异同,进而分析了其竞争、合作和创新的基本途径以及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新古典经济地理学;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7)05-0617-07 欧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是在地理学与经济学的交融与冲突中进行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理论和方法转向,是以经济学中的“(老)制度主义”以及“经济社会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称为“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或“制度转向”[1,2]、“文化转向”[3,4]。

“新经济地理学”的地理(空间)经济学“异军突起”[5],对制度转向的经济地理学构成了强大的挑战,有学者警呼“经济地理学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6]。

另一方面,在经济学内部,基于对新古典经济学的长期不满和批判,一种基于“生物学”类比而兴起的“演化经济学”[7]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迅速取得了可以与新古典经济学分庭抗礼的地位;而基于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一种被称为“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学术思潮新近也在经济地理学领域浮现出来[8]。

安虎森+演化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比较

安虎森+演化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比较

3
Alongso(1964)城市经济学:阿隆索把杜能的理论进一步延伸为城市经济学 的理论基础,然而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又十分狭窄,它没有考虑城市和区域之 间的经济联系,因而城市经济学中的城市成了“漂浮的岛屿”。 Hotelling(1929)空间竞争模型:霍特林空间竞争模型是把空间融入到主流经 济学中的另一种尝试,然而遗憾的是与他同时代的经济学们只是把该模型视为解 释市场失灵的寡头垄断模型。 (3)空间不可能定理
空间不可能定理告诉我们,在新古典范式中是无法处理空间维度的。上述尝 试并没有取得成功,这与新古典经济理论无法放弃传统的规模收益不变范式有着 直接关系,因为一旦放弃规模收益不变的范式,则市场将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如 果不存在规模经济,那么经济活动是完全可分的,任何经济活动可以划分为最基 本的生产单元,并存在于任何空间范围内,因此此时任何规模的城市甚至连一个 小村庄也不可能存在,整个经济系统由均匀散布的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家庭农场或 家庭作坊所组成,因为此时只有这种自给自足的家庭农场或家庭作坊的均匀散布 才是最有效的。这种结果,尽管在新古典的一般竞争均衡分析框架内存在均衡解 ,但这种均衡解是无区际贸易和无运输活动的均质世界。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 (1977)为此提供了合理的工具。
演化经济地理学
—演化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比较
1
1、经济学与地理学的对话 2、演化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
3、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应用
—微观、中观与宏观
4、演化经济地理学对我国的启示
2
一、经济学与地理学的对话
1、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尝试
(1)经济学和地理学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联系 在地理学家看来,经济学家把空间及其主要组成要素看成是均质的,或者是 忽略空间要素(库姆斯等,2008)。在许多情况下,空间在经济学家眼里是中性 的。在经济学家看来,地理学家强调的是异质空间,因而地理学家的分析和评论 缺乏严谨的定量分析,只是对经济现象一种描述(约万诺维奇,2009)。 尽管经济学家和经济地理学家的大量的研究工作是相互重叠和相互补充的, 但是在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讲,经济学家在抽象的 和同质的空间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探讨一般规律或机制;经济地理学 家强调的是异质空间,分析的是在经济活动这种异质空间中的不同形式。 (2)空间纳入主流经济学中的尝试: von Thünen (1826)农业区位:冯•杜能(1826)曾尝试性地把空间纳入到经 济学分析中,然而冯•杜能的这一研究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家的足够的重视。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

浅谈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走向当代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大分支,它始于18世纪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以及19世纪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从那时起,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多种研究方法和不同的学派。

本文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走向进行浅谈,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了解。

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说,它以边际主义为核心思想,认为个体在资源分配中会以最大化效用为目标,从而实现经济均衡。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模型和政策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中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挑战,尤其是在面对金融危机和城乡差距等问题时。

一些学者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忽略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非理性行为,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也无法很好地解释城市化和全球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进行修正和完善,以适应当今经济的需求。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行为经济学是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一种重要修正和补充,它强调个体在经济决策中存在着有限理性和非理性行为。

行为经济学尝试使用心理学、神经科学和博弈论等多学科知识,解释和预测个体的经济行为。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行为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中得到了应用。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它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模型提出了挑战,使得经济学家们必须更加关注个体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因素。

行为经济学也促使政策制定者在实施政策时更加注重个体行为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学科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

_新经济地理学_与_地理经济学_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

_新经济地理学_与_地理经济学_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

收稿日期:2001-04-28;修订日期:2001-09-11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0025102,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831030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顾朝林,(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E -mail :G ucl @.文章编号:1000-0690(2002)02-0129-07“新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经济学”———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顾朝林1,石爱华2,王恩儒3(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3;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3;3.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地理系,华盛顿)摘要:经济学家廖士(August L sch )十分重视空间和区位的关系,他在德国传统的区位理论基础上从事经济与空间配置的研究,提出了经济景观学说。

廖士曾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形成一个新的领域———空间经济学,并能引起经济学自身的重构。

但实际上,经济景观学说对经济学并没有多少影响。

相反,在19世纪50~60年代,他的名著《区域经济学》却对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科学孕育产生了巨大贡献。

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对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地理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

主要就其研究内容和发展动向进行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地理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识码:A引 言受廖士区域经济学的影响,战后经济地理学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

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1)20世纪50~80年代末。

廖士的区域经济学在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科学两大领域得到发展。

尽管这两门学科同源,但在理论及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经济地理学领域,区域经济学思想的引入使传统的经济地理研究在研究区的选择上更加自由,理论和方法更趋于模式化与经验化;在区域科学领域,区域经济学被解释成为抽象、均衡的经济景观理论,对德国传统的区位经济学进行了必要的修正。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

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出现了若干新动向——新兴古典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等相继兴起。

这些新动向代表经济学在多个领域的新发展,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传统经济学的新要求。

通过对这些新兴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标签:西方经济学;新发展;新动向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新时代。

其表现是:一方面,原有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面临着众多新学派、新学说的挑战,另一方面,经济学视界内产生了很多新经济学分支,这些新学说或新分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从不同层面展示了新古典经济学在未来的可能进展。

本文试图对此领域的进展进行一个较全面的综述。

一、古典经济学的现代复兴: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经济地理学20世纪80年代先后兴起两个新的学派:一个是试图以现代数学工具——线性规划与非线性规划复兴古典经济学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思想的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另一个是试图用高级数学工具重新解读古典区位和空间理论而与正统经济学相容的新经济地理学(New Eco-nomic Geography)。

(一)新兴古典经济学在新兴古典经济学看来,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因为无论是从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的整个理论体系来看,还是从更早的经济学传统来看,它们均以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理论作为其研究的重要支点。

新兴古典经济学就是这样一股试图用现代分析方法复兴古典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思想的思潮。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背景是20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理论以及交易成本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以杨小凯(x.Yang)、黄有光(Yew-KwangNg)、博兰(Borland)、贝克尔(Berker)和罗森(Rosen)等为主,超边际分析则是其基本分析工具。

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全方位审视_新趋势与新问题

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全方位审视_新趋势与新问题

PREFACE!!!!!!!!!!!!!!!!!!!!!!!!!!!!!!!!!!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全方位审视—新趋势与新问题——●樊杰/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新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地理学真正步入了一个转型时期。

与国际经济地理学的全面和深度接轨,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强力拉动,给经济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活力。

客观地说,在新课程建设过程中,经济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地理》课程在新课程体系的地位确定、课程功能定位、以及在国民素质基础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也正因为此,理解和正确认识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问题,是提高地理教育质量、实现地理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

1.从研究经济地理事象历史过程和现状格局为主,开始越来越注重研究未来格局的塑造和过程的调控。

区域协调和统筹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区域(国土)规划等重大国家需求,使经济地理学正在从研究历史演变过程、现状空间分析为主,开始越来越注重开展前瞻性和预测性的研究,为重塑未来空间格局提供科学依据和具体方案,也拉动了学科的发展。

如经典的区划方法,传统工作更多的是对现状条件的科学识别;未来将地区发展潜力纳入区划指标体系,将区域所具有的发展功能给予科学体现。

这就要求区划方法能够适应这一转变,在对未来发展潜力科学把握的基础上,能够用合理的指标体系刻画未来发展潜力。

这样的区划方案,就不仅仅是对现状格局认识的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可以成为政府确定区域功能、调控区域发展的基本依据。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积累,为社会认同地理学的学科价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之所以能够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得益于老一辈经济地理学家在该领域长期的工作积累和成果影响。

许多经典的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依然是经济地理学者参与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格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基础。

演化经济地理学_21世纪的经济地理学_刘志高

演化经济地理学_21世纪的经济地理学_刘志高

演化经济地理学 :21世纪的经济地理学
演化的视角理解社会经济过程 , 已经成为分析和描述复杂经济现象的重要方法 。
二 、 经济地理学的 “演化主义转向 ”
1.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基本特征 进入 1990年代后 , 国际经济地理学界 , 尤其是欧洲经济地理学界 , 出现了试图将演化主义的思
想全面贯彻到经济地理学中的新动态 , 即经济地理学的 “演化主义转向 ” (EvolutionaryTurn)。 这种 研究趋势是经济地理学界内偏好演化主义的学者和演化经济学里关注空间问题研究的学者共同推进的
基金项目 :国家社课基金 (07BJY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7 年度青年基金项目 (07JC790049);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优 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CUGQNW0703);中国地质 大学 (武汉 )资源环 境经济 研究中 心开放 基金 课题 (2007C05); 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7046)。
关键词 :演化经济地理学 ;主流思想 ;中国演 化经济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 :F1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257 -0246 (2008) 06 -0065 -11
一 、 演化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复兴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人类经济运行法则 , 从而传统的经 济学观点受到极大挑战 。 人类文化 、 社会演化过程与生物基因变化过程的相似性逐步受到重视 , 演化 的思想在经济学界逐渐兴盛 , 在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
① 贾根良 :《演化经济学:经济学革命的策源地 》 ,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 2004 年 。
66
社会科学战线 · 2008年第 6期· 经济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 ,人类经济活动受行为 者心理行为的影响 ,是不完全理性的 ,并按照一定 路径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其演化动力来自新异 。 虽然演化经济地理学仍处于创建阶段 ,尚未形成 统一的框架 ,但不难看出 ,科学的演化思想为经济 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 。
一 、演化经济地理学初现端倪
11 演化经济学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以新古典经济理论
(2) 专注于经济系统的动态过程 。演化经济 地理学吸收了演化经济理论的动态和演化的思 想 ,对经济发展持一种动态的 、非均衡的观点 ,是 研究经济变迁的空间活动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 不仅研究经济发展的结构 ,而且研究结构与结构 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
(3) 认为演化结果非最优化 。演化分析强调 整个经济体系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系统 ,充满了不 确定性 ,经济的最终发展形态很难预测 。虽然个 人行为是有目的的 ,但由于不确定性和变异的存
演化经济地理学 :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演化经济地理学 : 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刘 志 高 尹 贻 梅
提 要 近年来演化思想日益受到经济地理学者的关注 ,演化经济地理已是西方地理学研究的一种新 方向 ,尽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 、明晰的概念和系统的理论 。本文介绍了演化经济地理学在西方研究的基本状 况 ,分析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基本主张 、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方向 ,提出了演化经济地理研究的 4 个基本层面 : 企业/ 组织层面 、产业/ 区域层面 、空间系统层面和制度层面 。本文认为 ,演化经济地理在当前的经济地理领域 可以大有作为 ,但其理论来源 、理论内容和经验研究范围也存在着不足 。 关键词 演化 演化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学 西方国家 中图分类号 F1入刚性专门化的陷阱而 被锁 定 , 这 将 对 其 创 新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 Grabher 1993) 。
51 惯例是演化的轨道 惯例 (Routines) 是“做事的程序和方式”, ③企 业依据惯例行事能节约决策成本 。动态 、复杂的 经济过程会使企业产出具有不确定性 ,企业的重 要性不仅在于它们的生产功能 ,而且在于能够评 价和储存 过 去 选 择 的 结 果 。④组 织 具 有 记 忆 功 能 ,将外部信息内化为组织的技巧 ,成为其遵照执 行的惯例 。 知识是惯例的核心要素 , ⑤惯例储存系统知 识 ,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被复制和发展 ,类似 于生物的基因而被一代代传承 。无论是企业选 址 ,还是区域/ 产业的发展都会受到惯例的影响 。 61 多样性是演化的方向 重视协同演化过程 。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共生 演 进 ”, 而 不 是 传 统 观 念 的“生 存 竞 争 ”。 受这种观念影响 ,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强 调多样性特征 ,重视技术与制度共同演化 、企业发 展与企业环境共同演化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共 同演化 。 同时 ,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 ,经济发展不仅是 路径依赖的 ,而且强烈地受个人/ 企业家决策 、技 术和制度创新 、制度设置安排等方面的影响 。尽 管初始的发展路径相同 ,但是以后会出现不同的 趋势 ,那是因为在惯例起作用的同时 ,也出现了新 的变化 ,改变了其原有的发展路径 。从狭义的演 化观点出发 ,变量或者多样性是选择性演化的重 要前提 。
当代演化经济学的开创人之一 ,荷兰乌德勒 支大学教授博西玛对演化经济地理进行了系统的 研究 。尽管有些学者曾涉及到演化思想和演化概 念 ,但最早将演化思想引入经济地理学界的则是 博西 玛 教 授 和 兰 布 伊 (Lambooy) 教 授 。他 们 于 1999 年 在《 演 化 经 济 学 杂 志 》(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上合作发表的“演化经济学 与经济地理”一文 ,标志了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诞 生 。2005 年博西玛教授又和富兰肯 ( Frenken) 博 士共同分析了最近几十年来新古典经济学 、制度 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 ,并比 较了三者之间的异同点 ,最后指出演化经济地理 学是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③这意味着演化 经济学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之间是可以衔接的 , 也就是说 ,可以用演化经济思想来改造传统的经 济地理学 。
计算主体 ,减少运输成本) ,或者关注宏观层面 (合 理的结构决定组织的绩效) 。而演化经济地理学 则将宏观层面 (结构) 和微观层面 (企业) 相结合 , 分析这两个层面的动态互动 ,打破了长期以来两 个层次不“对话”的局面 。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 , 经济发展是由于企业和个人的组织积累所形成的 结果 ,主张从企业出发研究区域和产业问题 。
① Bathelt ,2003 ;Boggs ,2003. ② Brenner ,2001 ,2003 ,2004. ③ Boschma & Frenken ,2005.
35
演化经济地理学 :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在 ,社会经济演化过程并不必然趋于最优的结果 。 21 系统论是其分析方法 传统的经济地理或者关注微观层面 (理性的 ,
二 、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基本主张
11 研究假设上的主张 (1) 反对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演化经
济地理学家和演化经济学家一样 ,同意西蒙的“有 限理性”学说 ,反对“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演 化经济地理学认为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 、未来的不 确定性和人的计算能力的有限性 ,个体的行为遵 从习惯 、服从规则 ,表现为过程理性而非完全理 性 ;同时由于包括大部分组织行为在内的人类行 为都将逐渐成为惯例 ,因此更加关注决策人在一 定预算和其他约束条件下的主观功能 。
21 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兴起 演化经济地理学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 进入 21 世纪后有了较大的发展 。近年来 ,演化经 济地理学日益成为经济地理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 领域 ,有关“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内容开始越来越 多地出现在德国和一些英语国家的期刊以及经济 地理学书籍中 。国际学术界主流经济杂志中有关 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文章亦日益增多 ,如英国牛津 大学主办的《经济地理杂志》(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美国克拉克大学主办的《经济地理》 ( Economic Geography ) 、皇家荷兰地理学会主办的 《经济和社会地理杂志》(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Geography 或 Tijds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 以及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与社 会 地 理 研 究 所 ( Institut für Wirtschafts- und Sozialgeographie) 主 办 的 德 语《地 理 杂 志 》(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 或 Geographische Zeitschrift) 等都 刊登有这方面的文章 。 在荷兰和德国 ,甚至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演 化经济地理研究的机构 ,如以艾兹玛和博西玛 (Boschma) 教授为首的荷兰乌德勒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 地理学院的经济地理系 。他们在 2003 年 10 月召开了以“经济的空间演化 :走向演化经 济地理”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 ,会议呼吁应尽快从 理论和实践角度廓清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轮廓 。会 上提出 ,演化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为产业 、网络 、集 群 、城市和区域的演化 ,特殊主题包括信息通信技 术 、创新系统 、企业家精神 、创新城市等的演化研 究 。2005 年 8 月 ,以尚普 ( Schamp) 教授为首的德 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与社会地理研究所成立了一 个国际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小组 。主要成员是来 自德国 、荷兰 、英国 、瑞士和中国等国家的学者 。 同时威特 (Witt) 教授领导的德国马普经济研究所 的演化经济学研究小组也开始从事演化经济地理 学的研究 ,尤其是布伦纳 (Brenner) 博士已经在演 化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和演化博弈方面进行了 开创性的工作 。②
31 新奇是演化的根本动力 “新奇”( novelty) 是演化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 并且成为划分演化与非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标 准 。① 威特 (Witt) 教授 ②从认识论角度将新奇界 定为“新的行动可能性的发现 ,是人类创造性的结 果”,并认为“新奇的创生”(即“创新”) ,是经济变 化的原因和动力 。 演化经济地理学将研究置于企业研究之上 , 并强调经济变化 (如技术创新 、全球化等) 对经济 时空结构会产生影响 。因此 ,演化经济地理学主 要用演化的方法来分析既定结构中的变化 (如企 业的空间组织的演化 、一个部门中企业数量的空 间演化 、网络中节点和联系的空间演化 、区域中企 业的演化) 或结构性变化 (如新企业 、部门 、网络和 地域在一定空间上的出现 ,以及旧有的企业 、部 门 、网络和地域的衰落) ,并分析在一定历史和地 理背景中的当前空间形态 (如企业 、部门 、网络或 区域的空间形态) 。 41 历史是演化的基础 演化经济学采取历史的观点 ,强调历史的重 要性 ,认为时间不可逆性是经济社会系统的重要 特征 。演化经济地理学除了接受演化经济学的 “过去是了解现在的基础”外 ,同时还坚持空间特 质性 ,认为企业的行为或空间结构的变化是受一 定条件限制的 ,而不仅仅是由微观 (组织的惯例) 和宏观结构 (制度和地理结构) 决定的 。 “路径依赖”是理解演化思想的重要概念 。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 ,事物一旦进 入某一路径 ,就会不可避免地锁定于这一特定路 径 (如技术或生产模式) ,稳定了选择结果 ,并常常 与收益递增有关 ,因为其他企业通常会有意识或 无意识地模仿成功战略 ;另一方面 ,对于产业/ 企
近年来 ,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 , 尤其是欧洲 ,日益受到重视 ,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 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 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 。有些经济学家分析了 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的演化 ,但却忽视了其空间 特性 ,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 。经济 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 ,分析了这 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并 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 、植根性和区域学习 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 ,用演化思想研究人 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 ,试图在经济地理 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