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黄酮纯化工艺研究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研究引言:银杏树是一种受欢迎的树木,它们因其美丽的叶子和独特的生长模式而备受青睐。
这些树木的叶子含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称为银杏叶黄酮。
银杏叶黄酮在医药和保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因其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益处而备受关注。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取银杏叶黄酮并确保其质量和纯度,科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了各种提取工艺。
本文将探讨银杏叶黄酮的提取工艺,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以及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提取工艺的背景:银杏叶黄酮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因此,开发有效的提取工艺至关重要。
过去,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水煎法、浸泡法和热回流法。
这些方法相对简单,但存在一些缺点,如提取效率低、操作复杂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的提取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和高压萃取等。
这些现代方法在提取效率和提取速度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仪器设备的复杂性和成本的增加。
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对比与评估:传统提取方法相对简单,但提取效率比较低,需要较长的提取时间。
水煎法是最常用的传统方法之一,它可以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化合物。
水煎法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较低,对溶剂需求较多。
浸泡法是另一种传统的提取方法,它需要将银杏叶和溶剂浸泡一段时间,以提取黄酮。
尽管浸泡法提取过程简单,但提取效率依然有限。
热回流法是一种将溶剂与银杏叶混合后加热并循环回流的方法,以达到提取黄酮的目的。
尽管热回流法提供了更高的提取效率,但操作相对复杂。
相比之下,现代的提取方法在提取效率和提取速度方面更具优势。
超声波提取是利用超声波辐照的方式,使溶剂中的黄酮分子释放出来。
通过超声波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破坏细胞壁,提高提取效率。
微波提取是利用微波辐射能量使溶剂中的黄酮分子挥发。
与超声波提取相比,微波提取具有更快的提取速度和更高的提取效率。
高压萃取是利用高压下的溶剂来提取黄酮。
高压萃取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提取黄酮,从而减少了热敏化和氧化的风险。
银杏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和分析

6/21
3.2黄酮的提取(球磨法辅助溶剂提取法)
3.2.1电子显微镜扫描
图3.2原料干粉电镜扫描图
图3.3球磨后残渣电镜扫描图
从图3.2和图3.3可以看出,球磨前原料具有比较完整的细胞结构,球磨 后残渣中细胞破碎情况严重,并且出现粒径较小的细胞碎片。扫描电镜 结果表明球磨辅助溶剂提取法可以达到有效的破除细胞壁的目的。
超声波提取
微波提取 酶解提取法
1.07%~1.2%
0.65%~0.7% 1.78%~2.01%
目前只是处于小规模研究
理论研究不足 酶的活性易被破坏,试验成功 率不及其他方法高。
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黄酮类化合物纯化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19,20]、大 孔树脂法[21,22]、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法[23]和金属络合法[24,25]。欧美国家多 采用有机溶剂法,产品纯度可达28.8% [20]。国内目前主要使用大孔树脂进 行纯化,纯度为24.54%~48.03%[21,22]。
[12]朱菊花.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19(7):88-90. [13]宋国斌,席国萍. 银杏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 [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06:72-73. [14]陈丛瑾,黄克瀛,李德良,等.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概况[J].生物质化学工 程,2007,5(3):42-46. [15]刘晶芝,赵永光,冯玉珠,等.超声法提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14):4105 -4106. [16]陈金娥,匡强民,张海容.正交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银杏叶黄酮[J].光谱实验室,2011,3(2):623-626. [17]庞允,杨建秀,刘子兰. 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J]. 中国药业,2007,03:38-39. [18]刘宁,朱沛沛,李嘉乐.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J]. 饮料工业,2012,07:7-9. [19]崔旭海.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J]. 食品工程,2008,04:7-11. [20]张永恒,潘朗日,杨大中等.医院制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38-238. [21]宋国斌,席国萍.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银杏外种皮黄酮类化合物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2010,21:1-3 [22]麻秀萍,蒋时晖.大孔吸附树脂对银杏黄酮的吸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9):539-542. [23]何扩,李玉锋,张秀媛,等.超临界流体萃取银杏叶黄酮类物质的研究[J].山西食品工业,2005(4):2-5. [24]Barry D D,Jennifer S B. LC-MS Methods for Saccharide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glyeosyl Flavonoids Using Postcolumn Manganese Complexation[J].Anal. Chem.,2005,(77):1883-1890. [25]张静,张晓鸣,佟建明,夏书芹. 金属络合法纯化银杏黄酮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 发,2010,05:751-754+776.
银杏黄酮提取工艺及纯化研究

银杏黄酮提取工艺及纯化研究一、引言银杏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
由于其在保健品和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银杏黄酮的提取工艺及纯化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银杏黄酮的提取工艺以及纯化过程进行探讨。
二、银杏黄酮的提取工艺2.1 原料准备在进行银杏黄酮的提取前,首先需要准备好优质的银杏叶。
选取新鲜的银杏叶,通过去杂、洗净等处理方法,获得干燥均匀的原材料。
2.2 提取方法2.2.1 传统提取方法传统的银杏黄酮提取方法通常采用溶剂提取的方式。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粉碎后的银杏叶与适量的有机溶剂(如乙醇)进行浸提。
2. 在适当的温度下,反复搅拌并浸提一定时间。
3. 过滤提取液,获得含有银杏黄酮的溶液。
4. 通过浓缩、脱色等步骤,得到纯化的银杏黄酮。
2.2.2 新型提取方法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银杏黄酮提取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
这些新型提取方法具有高效、省时等特点,在提取工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银杏黄酮的纯化研究3.1 纯化方法3.1.1 水相反萃取法水相反萃取法是一种常用的纯化方法,其步骤如下: 1. 将含有银杏黄酮的提取液与适量的水进行充分混合。
2. 静置一段时间,使得银杏黄酮被水相萃取。
3. 分离水相和有机相,得到含有高纯度银杏黄酮的水相。
3.1.2 分子筛吸附法分子筛吸附法是一种利用分子筛材料对银杏黄酮进行吸附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含有银杏黄酮的溶液与分子筛进行接触。
2. 利用分子筛对银杏黄酮进行吸附。
3. 通过适当的溶剂洗脱等步骤,得到高纯度的银杏黄酮。
3.2 精制技术3.2.1 重结晶技术重结晶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精制技术,通过溶解和结晶的过程,使得杂质与银杏黄酮分离。
其步骤如下: 1. 将纯化后的银杏黄酮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
2. 加热溶液,使银杏黄酮充分溶解。
3. 慢慢降低温度,促使银杏黄酮结晶。
4. 过滤结晶物,获得重结晶的银杏黄酮。
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

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一、综述银杏树具有观赏、经济、食用、药用等价值,银杏叶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萜类、内酯、聚戍烯醇、生物碱、术酯体等,在药用方面,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苷类和萜类物质,有通过降低血液黏弹性改善微循环系统的功能,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主要有黄酮及其苷、双黄酮、儿茶素这三类物质。
其中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大多数是由槲皮素、山萘醇及其苷组成。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具有C6-C3-C6基本结构骨架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一些助色团,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又因为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来源广泛而且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具有对免疫系统作用、防癌抗癌作用、抗肿瘤作用、抗心血管疾病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
二、实验依据1、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①分光光度法该法是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为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氯化铝、硝酸铝、氢氧化钾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并产生特征吸收光谱,通常采用硝酸铝比色法,黄酮类化合物与Al(NO3)3进行络合显色,测定其含量[33]。
②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有硅胶柱和氨基柱,C18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过程中应用广泛,在检测器的选择中,紫外检测仍是最普遍的检测方法,此外还有电化学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2、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①有机溶剂提取法最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为乙醇和甲醇,高浓度的醇(如90%~95%)有利于于提取苷元,浓度为60%的乙醇或甲醇水溶液适则有利于于提取苷类物质;乙酸乙酯和丙酮也常用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②水浸提法随着黄酮类提取物在市场上销售价格的降低,对于提取剂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成本问题,显然水浸提法对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就环保的角度出发,水浸提法更加环保、安全。
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精品整理
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天然产物,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主要与糖分子结合成苷元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本文重点就银杏黄酮的提取及纯化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筛选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超滤技术是一种利用具有微米级孔径的分离膜,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透过,大分子溶质被截留,使原液中大分子溶质与小分子溶质和溶剂分离,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目的的新型分离技术。
该技术具有操作方便、能耗低和产品品质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纯化中。
银杏黄酮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引起许多学者做其相关研究,尽管提取、纯化银杏叶中黄酮等药用成分的研究较多,且每种纯化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因此后期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提取或纯化,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等目的。
银杏黄酮制备实验

实验四、银杏黄酮的提取与检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黄酮类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检测方法。
2、了解大孔吸附树脂的特性和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溶剂加到原料中进行提取的过程中,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细胞中,溶剂进入细胞后溶解可溶性物质,造成了细胞内外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植物细胞中,可溶性成分不断被提取出来,如此多次反复,直到细胞内外浓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为止。
2、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多孔立体结构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吸附剂,是在离子交换剂和其它吸附剂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树脂,为用于固体萃取而设计。
是依靠它和被吸附的分子(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引力,通过它巨大的比表面进行物理吸附而工作的。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能力高,易解吸,内部微孔即多又大,表面积也大,具有较多的活性中心,使离子、分子扩散速率增大,交换速度加快,在使用上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率,而且大孔吸附树脂可以进行再生重复使用,因此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3、银杏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使用较广泛的是络合—分光光度法,该法的基本原理是,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凡在C 3或C 5位上有羟基,都会与铝盐形成有颜色的配位化合物,见图:O O OAl 2+O OOAl2黄酮和铝盐的络合物芦丁因此,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单黄酮、双黄酮和黄酮苷都能与铝盐形成络合物,比色测定结果是总黄酮含量。
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原理为: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生成螯和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显红橙色,在500波长处有吸收峰且符合定量分析的比尔定律,一般与芦丁标准系列比较定量.如果细说,硝酸铝显色法是先用亚硝酸钠还原黄酮,再加硝酸铝络合,最后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羟基查耳酮而显色.它的显色原理发生在黄酮醇类成分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不具有邻位无取代邻二酚羟基的黄酮醇类成分加入上述试剂时是不显色的.三、仪器:电子天平(0.1mg )、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摇床、电热恒温水浴锅、索氏提取器、电热恒温干燥箱、微波炉、超声波破碎仪、超声波清洗机、旋转蒸发器、循环水式真空泵、布式漏斗、真空抽率瓶、真空泵。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1、实验材料
银杏叶:采集于健康无病虫害的银杏树,清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Hale Waihona Puke 2、提取方法将清洗晾干的银杏叶粉碎成细粉,称取一定量的细粉加入到80%乙醇溶液中, 在60℃下进行回流提取,每次提取时间为1小时,提取3次。将提取液过滤,回 收乙醇,并加入适量水稀释至适当浓度备用。
3、纯化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进行纯化。将备用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至洗 脱液接近无色,再用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并加入适量水稀释 至适当浓度备用。
参考内容
引言
银杏叶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植物,其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 合物,如儿茶素、黄酮醇、黄烷醇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 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因此,研究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性能具有 重要意义。本次演示旨在探讨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抗氧化性能。
材料与方法
4、抗氧化性能测定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抗氧化性能。取适量纯化后的银杏叶总黄酮溶液与 等体积的DPPH溶液混合,室温下放置30分钟,在517nm处测定吸光度A1。同时 以无水乙醇为空白样品的吸光度A0进行对照。以Vc为阳性对照。根据公式:清 除率=(A0-A1)/A0×100%,计算银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
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探索了一种高效提取纯化银杏叶总黄酮的方法,并对抗氧化性能 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和过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可 以得到高纯度的银杏叶总黄酮,并且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这一 发现为开发高效安全的抗氧化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谢谢观看
银杏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01 引言
03 研究目的 05 结果与讨论
银杏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0. O・
宋 0 . 督
Ot
2 12 标 准 曲 线 的 绘 制 分 别 配 制 6种 芦 丁 标 ..
0.
准溶 液 于 5 0 n 波 长 下 测定 吸 光 度 , 1 m 乙醇 的体 积分 数为 6 的试 剂为空 白参 比液 , 验 数据 见 0 试
表 2 。
分 析纯 。
1 2 试 验 方 法 .
大, 而水 又将 降低水 提 液表 面 张力 , 摇 后产 生持 振
久性 泡沫 而影 响 分离 , 们 则 采用 不 同浓 度 的 乙 我
主要有 :
12 1 总黄 酮含 量 的测 定 . .
醇 水 溶 液 提 取 所 测 样 品 中 的 银 杏 叶 黄 酮 。 根 据 银 杏 叶 中 主 要 活 性 成 分 黄 酮 的 特 性 , 照 药 舆 原 有 依 的 提 取 方 法 , 用 加 热 回 流 提 取 , 单 因 素 试 验 的 采 在 基础 上 , 出 影 响 因素 主要 有 : 醇 的体 积 分数 、 得 乙 温 度 、 液 质 量 浓 度 、 取 时 问 。 采 用 I ( 正 料 提 3) 交 表 优 化 提 取 条 件 , 点 考 察 上述 四个 素 , 总 重 以
仪 器 :2 7 1型 分 光 光 度 计 、 氏 提 取 器 、 分 索 万
之 一 电子天 平 。
1 2 2 试验 设计 黄 酮类 化合 物 的提取 、 离通 .. 分
常 以 甲醇 或 水 为 主 要 提 取 剂 , 由 于 甲 醇 其 毒 性 但
芦 丁标 准 品 : 化试剂 , 海试剂 二 厂 ; 生 上 乙醇 :
酮 含量 。
银 杏 叶 : 0 9年 9月 采 于 陕 西 杨 凌 , 龄 为 20 树 l , 0a 每次采 收 的银 杏叶 都及 时放 人 6 一7 O O℃ 的 干 燥箱 中 干燥 2 , 粉 碎 装 人 广 口瓶 , 处 保 4h 经 暗 存, 供提 取 、 测定 黄酮 用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泛用于肾移植、肝移植和心脏移植等患者,使器官移植成功率大幅度提高。
由于Cs A的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强,体内过程个体差异很大,即使患者服用等量的Cs A,其血药浓度也有很大的差异[2]。
同时,Cs A浓度过高会导致严重的肝肾毒性、高血糖和神经损害,还会诱发感染和引发肿瘤等。
本研究病例中62%的中毒反应发生于Cs A血药浓度高于400ng/m l的患者中,因此将血药浓度控制在400mg/m l以下,可以明显降低Cs A毒性反应的发生。
而浓度过低则达不到治疗效果,产生排斥反应[3]。
312 肾移植后采用以Cs A为主的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的优越性已为移植专家广泛认同,但由于各单位Cs A起始剂量及减量方案不同,国内外尚无统一的Cs A 治疗窗浓度。
本研究通过对肾移植术后接受Cs A免疫抑制治疗的59例患者715例次Cs A全血谷浓度测定结果的分析,综合临床上出现中毒反应和排斥反应时患者Cs A谷浓度测定结果,推荐肾移植后在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中,较为理想的治疗浓度范围为:术后<30d:250~450ng/m l;30~90d:250~400ng/m l; 90~180d:180~400ng/m l;180~360d:150~300 ng/m l;1年以上:100~250ng/m l。
结果证明,将Cs A 血药浓度调整到推荐治疗浓度范围的中毒反应发生率为14.5%,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
高于推荐治疗浓度范围的毒性反应发生率为56%,低于这一范围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0.4%。
因此,调整Cs A用药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又能有效降低毒性和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以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
这进一步说明,肾移植后治疗过程中的Cs A血药浓度监测对Cs A中毒和排斥反应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方芸,王欣,裴云萍.环孢素A监测指标及治疗浓度的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06,17(4):3072 石杰,曹勇,张新惠.年龄环孢素浓度肾移植术后疗效之相关性分析.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3):1653 肖艳,李学庆,王成,等.影响环孢霉素A血药浓度的药物研究进展.黑龙江医药,2005,18(4):279银杏黄酮纯化工艺研究3张静泽,曹 波,白淑芳,陈 虹(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天津 300162)摘 要 目的:考查非水体系中ZX-4型配位吸附树脂对银杏总黄酮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方法:根据银杏黄酮的结构特征,考查ZX-4型配位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并采用HP LC法对银杏总黄酮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Z X-4型配位吸附树脂对银杏总黄酮类成分吸附选择性高。
以5%HAc乙醇溶液作为洗脱剂,银杏黄酮纯度提高至53.2%,起到了纯化精制的目的。
结论:以配位吸附树脂ZX-4作为纯化银杏黄酮的吸附剂;吸附容量大,解吸容易,分离纯化方法简便有效。
关键词 配位吸附树脂,非水体系,银杏黄酮中图分类号:R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687(2008)0320003204Pur i f i ca ti on of fl avono i ds fro m H ippohae R ham noides LZhang J ingze1,Cao Bo,Bai Shufang,Chen Hong(1.Depart m ent of Phar macy,Medical College of Chinese Peop le’s A r med Police Forces,Tianjin300162)ABSTRACT OBJECTI V E T o study a method for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the t otal flavonoids in Ginkgo leaf with the coordinate ad2 s or p ti on in the none-aqueous syste m.METHODS Coordinate ads or p ti on resin Z X-4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f or its ads orbing capability.HP LC was used t o measure 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in Ginkgo leaf.RES ULTS Flavonoids in Ginkgo leaf can be highly abs orbed by ZX-4resin.The purity of the flavonoids was54.66%in the dried part of5%HAc ethanolic eluti on.CONCLUSI O N It is a si m p le and efficient method t o separate flavonoids in Ginkgo leaf.The coordinate ads or p ti on ZX-4has higher abs or p ti on content than the other resins and it can be des orbed easily.KE Y WO RD S coordinate ads or p ti on,non-aqueous syste m,Ginkgo flavonoid3收稿日期:2007212221 银杏又名公孙树,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Ginkgo bilobal L)。
我国银杏资源丰富,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0%左右。
银杏叶中含有黄酮类、萜内酯类、多酚类、生物碱、长链醇、酮类及微量元素等主要化学成分。
其中银杏黄酮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抗氧化和调血脂等药理作用[1]。
目前,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主要有溶剂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大孔树脂吸附法等。
溶剂法工艺过程较烦琐,得到的黄酮产品纯度不高;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能够得到黄绿色精提物,黄酮纯度在35%以上,然而设备成本高,而且需高压技术,在设备和过程设计上还缺乏基础数据和系统的方法,目前我国尚未普及;大孔树脂吸附法能耗低,设备简单,是大多数生产厂家所采用的方法,然而普通的吸附树脂选择性较差,产品纯度不高[2,3]。
为此,本实验旨在采用配位吸附树脂在非水体系中对银杏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进行吸附分离,以期能通过简单快捷的方法直接得到较高纯度的银杏黄酮提取物。
1 仪器与试药DSHZ-300多用途水浴恒温振荡器(江苏太仓市实验仪器厂),UV-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吸附柱(定制),恒流泵、自动部分收集器(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高效液相色谱仪(W aters510泵,W aters484检测器),RP-C18键合相色谱柱(250mm×4.6mm,7μm)。
Z X-4型配位吸附树脂自制。
银杏提取物(黄酮含量11%,天津阳辰公司提供),槲皮素对照品(天津市药品检验所药典公司),无水乙醇和环己烷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211 银杏黄酮定量测定方法2.1.1 HP LC分析方法 采用RP-C18键合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5∶45∶0.3),检测波长368n m,流速0.8m l/m in,进样量20μl,测定样品中黄酮含量。
理论塔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不低于2500。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确称取25mg槲皮素对照品置于25m l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后定容。
分别吸取1、2、3、4和5m l对照品溶液于10m l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备用,进样20μl。
在考查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线性回归方程为:S=685707.4+ 85095709C,r=0.99992(n=5)。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银杏提取物,加入乙醇-环己烷混合溶剂使之完全溶解,吸取一定量样品溶液蒸干后依次加入30m l甲醇和5m l,25%盐酸,置50m l锥形瓶中,于水浴68℃水解1h,冷却至室温后转入50m l量瓶,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2.1.4 银杏总黄酮纯度的计算 银杏黄酮中各类苷元的分子在结构上极为相似,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差不多,只是少数非强生色基团不同。
因而其对槲皮素的响应因子都应该接近1,即只用槲皮素作为对照,所产生的误差可以忽略,其转换因子平均为2.51。
计算方程式如下:银杏总黄酮苷纯度=槲皮素含量×2.51。
通过计算得到银杏提取物上柱液中黄酮含量为11.86%[4]。
212 Z X-4型树脂在不同介质中对银杏黄酮的吸附 在实验中考查了负载A l3+的ZX-4型树脂在水、乙醇、乙酸乙酯和环己烷中对银杏黄酮的吸附情况,按(1)式计算树脂的吸附量。
Q=(C0-C e)V/m (1)式中Q为吸附量,C和Ce分别为吸附前初始液浓度和吸附达平衡时的溶液浓度,V为吸附溶液体积, m为树脂质量。
结果见图1和图2,在环己烷体系中树脂的吸附量最大,而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为介质时树脂吸附量均在2mg/g以下。
笔者利用吸附方程对银杏黄酮在环己烷体系中的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
配位吸附方程1/a=1/nKC+1/n,这个方程与Lang muir吸附方程近似,只是各参数的意义不同,a为树脂上每摩尔金属离子所吸附配体数量;n为树脂上负载的每摩尔金属离子的饱和吸附量,由此值可知树脂上每个金属离子用以配位的平均配位数;K为配位吸附在树脂上的稳定常数,其直接反应了配体与树脂上的金属离子间形成配位键的强度[5]。
配位吸附方程关联的ZX-4在环己烷中银杏黄酮的吸附等温线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r=0.99932。
通过计算得到稳定性常数K为1.41(L/mg);每个铝离子的配位吸附数为3.11。
而在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中吸附量很小,且拟合时不能得到线性的方程,可见在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等溶剂中由于-OH、-C=O结构的存在对配位吸附产生抑制。
图1 ZX-4型树脂在环己烷中对银杏黄酮的吸附等温线图2 ZX-4型树脂在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中对银杏黄酮的吸附等温线213 样品溶液中乙醇量对吸附的影响 水和乙醇由于含有氧原子,对吸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最佳介质应选环己烷。
但是槲皮素在环己烷中溶解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在配制银杏黄酮环己烷样品时加入一定量无水乙醇,以起到助溶作用,这需要将乙醇的加入量控制在既能保证银杏黄酮充分溶解,但又不能影响树脂吸附效果。
配制了一系列银杏黄酮环己烷溶液,其中所含无水乙醇的量逐渐递增,Z X-4型树脂的吸附效果见表1。
从结果看,配制样品溶液时应把乙醇的量控制在8%范围内,这样对树脂吸附效果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