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预习提纲

五年级语文组

一、字词预习要求。

1、在书中标出会写字和会认字,结合课文或查找工具书组两个词。

2、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3、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4、找出每一课会认会写字中的多音字或形近字,记录在预习笔记上。

二、词语积累和课文理解感悟。

第6课:

1、重点词:古怪、任凭、尽职、无忧无虑、屏息凝视、生机勃勃

2、猫的性格到底怎样难以捉摸?课文写了猫的什么特点?是怎么写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喜欢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吗?为什么?

4、老舍先生为什么能写得如此逼真?

第7课:

1、重点词: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索性、眸子、天色入暮、流泻

2、珍珠鸟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作者为什么在与珍珠鸟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笔尖流泻下“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一句话?他是怎样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信赖”又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第8课:

1、重点词:狰狞、不可思议、习以为常、见义勇为

2、结合课文说一说:海豚是怎样救人的?海豚为什么能救人?

3、第5自然段在文中中起什么作用?

第9课:

1、重点词:抑扬顿挫、歇落、亲昵、驻足、瞻仰、企盼

2、找出课文中表现老人爱海鸥的句子,细细品读,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从老人的这些似乎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老人去世后,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怎样“意想不到”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第10课:

1、重点词:静谧、熙熙攘攘、斑斓、寒暄、行色匆匆、蕴藏、忽忽悠悠

2、课文中说的“村落”实际上是什么?村中的各种角色又是什么?这些都被作者描绘成了什么?

3、你从哪些描绘中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从作者的这些描绘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查找资料。

(1)了解老舍的生平及作品。

(2)搜集珍珠鸟的资料,了解冯骥才的生平及作品。

(3)查阅有关海豚的资料。搜集有关爱的名言。

(4)搜集有关红嘴鸥的图片和资料,了解海鸥老人吴庆恒的事迹。

(5)查阅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

小语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组

一、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21个,会写生字24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语段。

3、学习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4、引导学生在品味课文语言的过程,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5、积累四副以赞美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楹联。

6、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提高综合能力。

7、按照游览顺序写出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注意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类的伙伴为题材,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仔细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的,又是怎样真实地表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为专题。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猫》《珍珠鸟》《老人与海鸥》是精读课文,《海豚救人》《草虫的村落》是略读课文。

《猫》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珍珠鸟》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海豚救人》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先以海豚救人的三个实例讲述了海豚被人们称为海上救生员,然后介绍了人们经过对海豚的研究,解开了“海豚救人”之谜——“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老人与海鸥》写的是一个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谊的感人故事:有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作者通过对老人与海鸥的细致、生动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老人与海鸥和谐相处及爱鸥护鸥对海鸥的那一片深情;同时也感受到,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更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草虫的村落》写的是在田野里,作者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他看到了茂盛的森林;看到了迷失在森林里的游侠;看到了散布在森林边缘的村子;看到了村子的大街小巷中美丽的南国少女,和经过长途旅行到此来访的庞然大物——蜥蜴;看到了一群奏出灵泉般音乐的演奏者;还看到“村民们”行色匆匆的劳动生活。作者以他丰富的、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草虫世界,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那颗不曾泯灭的童心。

无论是家中饲养的宠物,还是大自然中的生灵,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这五篇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这些伙伴和谐相处的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同时还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把握单元主题、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1.自读单元提示

2.思考以下问题:

(1)本单元主题是什么?

(2)本单元选编了哪五篇文章?

(3)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二、逐篇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朗读课文,检查阅读效果并做评价。

2、指名汇报每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本单元需查找的资料。

1、查找内容:

(1)了解老舍的生平及作品。

(2)搜集珍珠鸟的资料,了解冯骥才的生平及作品。

(3)查阅有关海豚的资料。搜集有关爱的名言。

(4)搜集有关红嘴鸥的图片和资料,了解海鸥老人吴庆恒的事迹。

(5)查阅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

2、查找方法:上网、图书馆、请教他人。

四、学习本单元生字。

1、借助工具书自主认读生字,并在文中标出来。

2、识记生字(区别形近字、形声结合是汉字等)

3、查找课文中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五、你最喜欢本单元的哪篇课文?为什么?哪篇文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你的感

受。

六、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展示汇报生字词及查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五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检测生字词预习效果。

1、同桌互读本单元生字,相互评价。

2、教师用小黑板出示本单元重点词语,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感悟。

3、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查找的多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

4、指名汇报,教师指导。

三、资料展示:

1、说说自己搜集资料的方法。

2、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四、总结。

6、《猫》导学案(研讨课)

主备人:张妙霞

第一课时预习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测课外预习情况

1、汇报读文章

2、生词大展示

A、我会认

古怪、任凭、尽职、无忧无虑、屏息凝视、生机勃勃

B、词意我知道

无忧无虑、屏息凝视、生机勃勃

三、内容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____猫和____猫?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四、理清思路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用“_____”勾画出文中能概括出每部分意思的句子。

五、感悟批注

1.猫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默读1~3 自然段,用“______”勾画出最能体现猫性格特点的句子,和同桌交流。

2.刚满月的小猫可爱在哪里呢?找出句子并在旁边批上体会。

六、写法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剖析“古怪”,赏“猫”悟“情”

(一)整体感知。实在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到底怎样令人难以捉摸呢?

1.、学生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词语之间相互矛盾的特点。

3、让学生根据板书用“既……又……”选择词语说话,再次感受猫性格的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又();既(),又();既(),又()。

(二)细读品悟。

1.猫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

2.全班交流:

句子一: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重点指导:

(1)学生抓住重点字词,感受猫的老实贪玩,相机理解“无忧无虑”。

(2)用上“任凭……也……”说句子。

(3)对比读,读出猫性格的古怪及作者对猫的喜爱。

句子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引导学生抓住“屏息凝视,非……不可”来体会“尽职”。

(2)品味:屏息凝视

A、理解“屏息凝视”的意思。

B、体验“屏息凝视”: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屏息凝视”10 秒钟。(师生体验)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10 秒钟,而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齐读相应的句子)

E、指导朗读。

句子三:它要是高兴,……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1)体会“蹭”。(蹭是什么意思?蹭什么?体现什么?)

(2)体会“梅花”

比较句子: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个脏脚印。....

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句子四: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品味“丰富多腔”:三、感受“可爱”,赏“猫”悟“情

(一)老舍爷爷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请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小猫的可爱。找出句子和同桌交流。

(二)全班交流,重点指导: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1.指名读句子,学生边听边想:你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2.根据学生汇报,理解“枝折花落”。

(1)根据意思选择“折”的读音。

(2)齐读以上词语。

(3)说说“枝折花落”的意思。

3.齐读句子,感受小猫的淘气。

4.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对小猫的喜爱,抽生读出喜爱之情。

5.我们知道老舍先生一生酷爱养花,他在《养花》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一回。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有笑容!

7.学生自由读,通过和《养花》片段的对比再次感受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8.齐读句子。

9.是呀!满月的小猫在老舍的眼里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在太可爱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小结

1、无论是性格古怪的大猫,还是淘气可爱的小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想老舍爷爷为什么会把它写得这样栩栩如生呢?(引导学生在描写动物时要学会认真观察用心感受,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2、小练笔:介绍一种小动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7、《珍珠鸟》导学案(3课时)

主备人:吕娅煜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个新的小伙伴──它谁呢?大家请看图。

2. 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3.想与它交朋友吗?那就让我们走进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与珍珠鸟亲密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句话最能打动你的心?“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学生齐读。

三、品读语言,走进珍珠鸟。

1.过渡: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可我们却一点点地熟悉了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抽生读2—5自然段。

2.作者精心照顾珍珠鸟,才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作者是怎样精心照顾珍珠鸟的?找出相关语句用“______”标出来。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句子一:我便用吊兰长长的垂蔓……也就外轻松自在了。

(1)自由读句子,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出作对大鸟的精心照顾?

(2)品味“垂蔓”

A.指导读准多音字“蔓”。

B.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垂蔓”。

C.想象:胆小的珍珠鸟,在这样的环境是怎样生活的?

(3)过渡:是呀,珍珠鸟在这样的环境生活得多么惬意呀!难怪作者这样写道——学感情朗读句子。

(4)指导背诵。

4.小珍珠鸟长得什么样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在写珍珠鸟的样子?

5.自由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鸟外形的句子,读一读。

6.品味小鸟外形的可爱。

(1)抽生读句子。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你觉得这珍珠鸟长得怎样?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珍珠鸟的可爱的?

(3)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比较句子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它好肥,整个身子圆滚滚的。

(4)朗读指导,读出珍珠鸟的可爱。

7.抓住鸟的活动范围,品味人与鸟的和谐。

(1)默读课文第六至十四自然段,找一找,小珍珠鸟的活动范围有些什么变化?(2)从这些活动范围的变化,你感受到了什么?

(3)再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

8.抓住鸟的动作,品味人与鸟的和谐。

(1)再读课文第六至十四自然段,你还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在找到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做简要批注。

(2)学生汇报,相机指导。

句子一:起先,这个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品味“小家伙”:

A. 自由读句子,“小家伙”指的是谁?

B.把文中的小家伙变成珍珠鸟,再读读句子,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C.读“小家伙”,读出喜爱之情。

品味“神气十足”:

A.“神气十足”是什么意思?

B.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家伙神气十足?引导学生从活动范围和它的动作体会“神气十足”。

C.读句子,读出“神气十足”。

D.这些活动作者用了一个词语将它们联系起来,这是什么词语?从三个“一会儿”看出

什么?

E.读句子,读出人与鸟的和谐之美。

句子二:……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A.齐读句子,想象: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呢?

B.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想些什么呢?

C.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让作者也觉得意外的情形呢?

D.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

E.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美好的意境吧!齐读句子。

(3)此时,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份美好正是来至于作者的细心呵护。再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此时此刻,你明白为什么说“信赖,往创造出美好境界”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配乐朗诵。

这就是《珍珠鸟》给予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信赖是如此美好,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流淌于万物之间!配乐赏读全文。

8、《海豚救人》导学案(2课时)

主备人:姚亚萍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你看过海豚的表演吗?谁来谈谈?

(二)想不想再次亲眼目睹一下海豚的绝技?

(三)大家都被海豚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了,都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

二、检测预习效果:

1.指名读词语:海豚、鲨鱼、狰狞、不可思议、习以为常。

2.同桌互读课文,并相互评价。

3.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三、自主研读,品味语言

(一)研读海豚救人部分

1.生自由读1—4 自然段,想想主要写了海豚救人的哪几件事?

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三件事。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例自主学习,进行圈点勾画,把自己的感受进行简单批注。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海豚救援10名韩国船员。(2自然段)

A.: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一群海豚匆匆赶来,围在他们周围,好像是来营救他们的。抽生读句子,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么?

引导学生抓住“求生无望”体会当时船的危险处境以及绝望的心情;指导读好“求

无望”。抓住“匆匆赶来”体会海豚救人迅速及时,指导读好“匆匆赶来”。齐读句子。B.不料,海豚却把子往下沉……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自由读句子,用“△”画出表示海豚救动作的词语。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海豚救人不仅很有法,还能负责到底,直到人安全为止。齐读句子。

C.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救人,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海豚救助南非姑娘。(3自然段)

这时,一头鲨鱼向她游来……看见鲨鱼狰狞的面目了……呼吸都快停止了。

学生谈感受。

指名读文字资料,了解“狰狞”的字形及意义。引导学生抓住“狰狞”体会鲨鱼的可怕及情况的危急,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研读海豚救人原因部分。

1.自由读5—8 自然段,思考: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2.学生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体会第五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四、拓展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准备的文字资料。

2.口语交际。(就海豚某一方面的特点作些介绍,也可以以“海豚的自述”为题进行交流。)3.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办一期有关海豚救人的小报。

9、《老人与海鸥》导学案(研讨课)

主备人:贾萌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课前准备:

1、课件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第一课时预习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测课外预习情况

1、汇报读文章

2、生词大展示生词

A、我会认

海鸥褪色饼干抑扬顿挫亲昵俯身歇息啧啧称赞驻足瞻仰旋涡

B、词意我知道

有声有色抑扬顿挫意想不到瞻仰肃立

3、内容整体感知

a、文章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b、老人与海鸥之间是什么样的情感?

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感悟批注

1、研读谈鸟段,感悟人鸟情

a、用—划出有关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批注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b、用﹏划出老人喂海鸥时的动作描写,批注出你读到此处时的感受。

c、他的哪些动作、哪些语言、哪些神态让你感受到他对海鸥像“儿女”一样深情地爱?

2、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老人去世后,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用()划出有关语句,批注出你此时的感受。

3、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a.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写出你最想说的两三句话。

b.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试着写出老人最想说的三五句话。

四、课外收集

a、海鸥老人的一些资料;

b、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海鸥老人”资料展示:

三、品读感悟

1、研读谈鸟段,感悟人鸟情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他的哪些动作、哪些语言、哪些神态让你感受到他对海鸥像“儿女”一样深情地爱?

A、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的褪了色。

B、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

有声有色的乐谱。

2、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老人去世后,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由此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C、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3、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A、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

B、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

C、朗诵“永远在一起”。

4、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0、《草虫的村落》导学案(二课时)

主备人:张妙霞

一、导入课题

二、检测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在草虫的村落游历时看到了那些场景?

三、自主研读,品味语言

(一)抓住感叹号,品味“游侠归来”。

1.这节课,同学们需要学习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去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标点符号,比如:!?……

2.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在写游侠归来?

3.小声读2、3 自然段,用“”画出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4.学生汇报,重点指导:句子: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品味“游侠”:

(1)什么叫游侠呢?这种人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2)那种专门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的人,

我们称为“侠”,经常游历四方的大侠,我们就称为“游侠”。我们通过读书去读懂这个词语吧。

(3)默读2、3 自然段,你是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是个游侠的?用“”画出找到的句子。

(4)生汇报,品味“寒暄”。

1.读词语两遍。

2.根据字形猜猜看“暄”字是什么意思?

3.观察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4.还能说说这样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吗?

5.如果你就是这个村的“村民”,你会和“游侠”寒暄些什么呢?老师来扮演“村民”,学生扮演“游侠”,进行对话。

(5)读好“游侠”。

此时,你能肯定这是一个“游侠”了吗?那就肯定地读一读吧!

当你看到这位“游侠”归来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

5.齐读2、3自然段。

(二)抓住感叹号,品味“和谐生活”“音乐演奏会”。

1.默读4、5 自然段,用“”画出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三)抓住问号、省略号,品味“勤勉劳动”。

1.自由读6、7、8自然段,用“”画出带有问号、省略号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指导:

句子一: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勤勉的奔忙呢?是它们对于家庭的责任吗?联系上下文,理解“勤勉”。你觉得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

朗读指导:

句子二:我还看见许多许多……

学生闭眼想象:你还看见些什么?

(四)学习9、10自然段。

1.齐读9、10自然段。

2.作者得意的是什么?

四、小结全文,赏读全文

1.小结:今天,同学们抓住标点符号,不仅读出了作者的感受、疑问,也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与疑问。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么多的!?变成一连串的……,因为对草虫世界,对大自然的探索是永无止尽的。

语文百花园二

五年级语文组

教学目标:

1. 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 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3. 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 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 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我会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我能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学习重难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 二、自主学习 1、欣赏课文第2页的主题图的图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合作交流 1、课文第3页的例1. 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2、课文第4页的例2. (1)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分组讨论) (2)小结: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首先要抓住几个关健的对称点,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 (3)全班汇报交流画的步骤和方法,尤其是窗户的画法。 四、达标检测 1、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常见的有:、、 、、、 、。 2、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梯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 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和圆环有条对称轴。 3、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 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课型:探究课 集体备课成员:贺如春徐诗莲郑金翠主备人:郑金翠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能在方格纸上把筒单图形旋转90度。 2.我会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上设计图案。 3.我能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旋转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 1.课文第5页例题3的钟面。 ⑴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以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3.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最能体现思乡之情的句子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本课的三首古诗词都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泊船瓜洲》侧重于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抒情,《秋思》侧重于叙事抒情,《长相思》侧重于写景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抒情。 5.本课的三首古诗词分别用不同事物寄托作者的相思之情,《泊船瓜洲》这首诗借助春风、明月来表达思乡之情,《秋思》由肃杀的秋风引起思乡之情,《长相思》由风雪引发思乡之情。 6.梅花魂{注意字音} 漂泊(bo po)分外(fen fen)玷污(dian zhan)抹净(ma mo)骨气(gu gu)低头折节(zhe she)秉性(bing bin)凉飕飕(sou shou)衰老(shuai suai)朦胧(meng meng) 眷恋(juan quan ) {注意字形} 慈(祥详)(稀希)罕欺(凌掕)毕(竟竞)(衰衷哀)老 {词语补充} 能(书)善(画)颇(负)(盛)名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改写句子} 反问句: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改为陈述句: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重点句段} 1、外祖父家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有一副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不甚在意”和“分外珍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之情。 2、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画,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拉下脸来”是神态描写:“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画,是玷污得的吗?”是语言描写,,“轻轻刮去”“慢慢抹净”是动作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3、“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话。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画的秉性才好。(1)描写梅花品格的句子是:“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翻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思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一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传家宝》 意思是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高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意思是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5.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意思是不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将和大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思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一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传家宝》 意思是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高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意思是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5.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意思是不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将和大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思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一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传家宝》 意思是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高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意思是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5.路漫漫其休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意思是不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将和大海。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意思是君子处事,就应该像天一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止。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白岁。《传家宝》 意思是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高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意思是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第二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古诗词三首》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1.牧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息图。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2.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夜渔船两小童;收蒿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解:《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3.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调皮、淘气。 ①词意: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内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②词解:《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这首词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4.注意读音 剥(bāo)莲蓬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内容中心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是台湾著名女作家。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几个片段: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打头的骆驼戴铃铛、春天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向。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2.注意读音 咀嚼(jué) 慢慢嚼(jiáo) 3.重点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案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

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⑤“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word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三、过关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自主预习 1、你见过草原吗?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我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 ()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景美人美 归纳反思

第1课草原(课时二)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 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批注自己的感受)

最新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学习评价】 5.1.2 观察物体练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学会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单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一课时)学案 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 3、初步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妙意境,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练习把诗歌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及时做上标记。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读自悟,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合作交流]: 1、小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组员互评。 2、相互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情况。 [展示回报]: 1、每组派同学上黑板板书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并讲解。 2、小组代表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3、理解词语。(方法小贴士:联系上下文理解) 温馨:明媚: 饱览:浩瀚: 胸襟:沃野:

[合作探究] 1、初读诗歌,讨论交流:这首现代诗可分为三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为什么诗歌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怎样才能打开大自然这个“绿色的课本”? [当堂检测] 1、听写生字: 同桌评价:(五☆为最高等级)订正: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片片云锦对()明媚的早晨对()挺拔的翠竹对()果园的丰收对()

[预习作业] 1、记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思考:课后作业第4 题。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课时)学案 班级:学生: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领悟作者对自然的赞美、热爱之情,揣摩诗歌的写作方法。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预习反馈] 1、每组派代表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提示:注意读出感情) 2、试背课文。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一)仔细阅读课文2、3小节, (1)细读第2节,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它们是翠竹的(),松柏的(),()的丰收,()的耕耘。(2)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的语气来读。在重读的词语上做标记。 (3)细读第3节,它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让人感受到“鸣禽”、“野花”的()的特点和对少年朋友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一、拼音写字我最棒。(9分) huòhuàn jǔju?cán kuì fang ài wǔmai pēi tāi suōyītáo zuìjìmò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壳 ? ? ?() () 剥 ? ? ?() () 铺 ? ? ?() () 磨 ? ? ?() () 三、我会辨字组词。(3分) ? ? ?橙() 澄()? ? ?窘() 窖()? ? ?绞() 狡() 四、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进括号里。(6分) 绞尽恼汁()坚强不倔()筋皮力尽() 精涛骇浪()随心所遇()莫名其秒()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w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园子留下回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标点符号我会用。(6分) 1.走走停停加标点。 (1)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2)老师说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 2.选择引号的用法。 A.引用B.特定称谓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老师经常用“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来督促我们学习。() (3)“东方之珠”——香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七、我会默写古诗。(4分) 牧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我会填空。(10分) 1.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_。 3.路曼曼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怪生”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喜小儿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者我会连。(5分)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 版) 编号:№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 草原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要求能准确认读),会写“毯、渲、勒、吟”等14个生字、“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自己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主要方法:朗读、勾画、识记,培养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读三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 2、我来记一记。 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利用编故事、猜谜

语、换偏旁等多种方法牢记生字,特别注意个别字不要多笔少画。如:吟、涩、襟。 3、我来写一写。 方法:把本课的生字和学习目标中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加深印象。 4、我来说一说。 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了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很美:(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民族风情:(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作答) 喜欢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5.1.1 观察物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找次品 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 学习目标: 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 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中、八 课前 复习 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 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 课中 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 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 三、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 第八单元总复习 因数和倍数 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 题。 复习目标: 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 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过程: 、til 、八 课前

知识梳理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既不是,也不是。 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 三、我的小问题: 课中 一、检查课前学习 二、基本练习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87195204630 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下面的数,哪些是合数?说一 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3157657883 判断 ①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 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 前情提要: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在天上悠闲自在,可是有一天,因王母娘娘举办的“蟠桃盛会”没有邀请他,他遂大闹蟠桃会。自知闯祸,孙悟空又返回花果山。玉帝派遣上万天兵,布下天罗地网,居然还是奈何不了他。观音菩萨向玉帝推举二郎神去收服孙悟空…… 大圣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chè)起,高叫 道:“你是何方小将,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 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 甥,敕(chì)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 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可又无冤无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真君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刀!”大圣侧身躲过,举金箍棒劈手相还。只见铁棒赛飞龙,神刀如舞凤。 真君与大圣斗三百余合,不分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

身高万丈,两手举着三尖两刃神刀,好似华山顶上之峰,恶狠狠朝大圣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和二郎身躯一样,举一根如意金箍棒,如昆仑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这边阵上,梅山兄弟向水帘洞外撒开鹰犬。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喊的喊,跑的跑。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收了法相,掣棒抽身就起。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跑近洞口,正撞着梅山六将军率众挡住,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成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正嚷着,真君到了,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 了麻雀儿,就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膀 去扑打。大圣见了,嗖地飞起,变作一只大鹚(cí) 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 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衔。大圣又将身按下,变作一个鱼儿,潜入水中。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游水面上。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yào),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yīnɡ);似老鹳(ɡuàn),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水花走。二郎看见道:“那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ɡuì)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fánɡ)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地啄一嘴。大圣蹿出水中,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没衔着他,急转身,又变成了一只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4第1课时观察物体15第2课时观察物体27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计划9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10第2课时因数和倍数212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14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16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18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20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计划22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23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25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7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练习29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30第6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31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33第8课时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34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5第10课时体积单位之间进率解决问题36第11课时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37第12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练习38第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整理与复习39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计划40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1)41第2课时分数的意义(2)43第3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4第4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45第5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1)47第6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2)49第7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3)51第8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53第9课时分数基本性质(2)54第10课时最大公因数56第11课时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8第12课时约分60第13课

时求最大公因数和约分的练习课62第14课时最小公倍数63第15课时求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64第16课时通分66第17课时通分练习课68第18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70第19课时分数和小数互化练习课72第20课时整理和复习74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 (三)》教学计划76第1课时旋转(1)77第2课时旋转(2)79第3课时旋转(3)81第4课时图形的运动练习课83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85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86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88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90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92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94第6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96第7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98第8课时喝牛奶问题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99第9课时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整理和复习101打电话103第七单元《统计》教学计划104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05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07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计划109第1课时“找次品”问题110第2课时“找次品”问题练习课112第九单元总复习114第1课时复习因数和倍数114第2课时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16第3课时分数的加法与减法118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120第5课时统计122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9分) hu ò hu àn j ǔ ju é c án ku ì fang ài w ǔ m èi p ēi t āi su ō y ī t áo zuì j ì m ò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 壳??? ( ) ( )剥??? ( ) ( )铺??? ( ) ( ) 磨??? ( ) ( ) 三、我会辨字组词。(3分) ???橙( )澄( ) ???窘( )窖( ) ? ??绞( )狡( ) 四、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进括号里。(6分) 绞尽恼汁( ) 坚强不倔( ) 筋皮力尽( )精涛骇浪( ) 随心所遇( ) 莫名其秒( ) 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 w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园子留下回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标点符号我会用。(6分) 1.走走停停加标点。 (1)看它从不着急 慢慢地走 总会到的 慢慢地嚼 总会吃饱的 (2)老师说 岂止是鸟 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 后来是鱼 是青蛙 是猴子 2.选择引号的用法。 A .引用 B .特定称谓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

最新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童年的趣事 童年,是天真的,是充满幻想的,是可爱的。相信大家都有自己令人开怀大笑的童年趣事吧,我也有,那我就向大家说其中一件事吧! 有一次,妈妈还没下班回家,我走进卧室拿一本书,看见了妈妈的化妆品,想:这个东西,一定很好玩。我放下手中的书,去拿口红。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生怕把口红弄坏。我学妈妈的样子,把口红涂在嘴唇上,结果涂偏了,因为没有照镜子,所以把口红涂在了嘴唇外。我还以为涂好了,就上唇和下唇之间磨动,然后我就觉得不够浓,就在下唇那儿多加了几笔,而且力气很大。我还学妈妈的样子涂那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粉,我直接用手伸到粉里,用手拍脸,使得脸变得红一块紫一块的。然后再用妈妈描眉毛的笔在眉毛上画了几笔粗的,可没描到眉毛,画到眉毛上面去了,使得我变成了四条眉毛的丑八怪。妈妈回家了,我心想;怎么办?我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接用纸巾一擦,就一了百了。妈妈看到我非常吃惊,帮我卸了妆。 事隔六年,我已成为一名读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童年的趣事让我其乐无穷! 难忘的童年 那充满幼稚和欢乐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留恋啊!可美好的时光总是跟随着岁月流逝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打预防针。到了那里,看见了一个个小孩号啕大哭。看见护士手上的针:又细又尖。见此情景,我连忙叫爸爸回家,可爸爸却说:“预防针总要打的,不然明天再来打,不过明天再打针头会更粗更尖。”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心想:到底是今天打呢,还是明天打呢?爸爸说明天打针头会更粗更尖,还是今天打吧! 轮到我了,我一屁股坐上椅子,屁股都没坐热护士就拿了针出来。她先叫我左手叉腰,然后帮我抹了些药水在手臂上。要开始了,针头向我的手臂下来了。我壮了壮胆子,告诉自己不要怕,其实一点都不疼。打下去的时候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不用怕的。没等我回过神来,就已经打完了。护士笑了笑,说:“真勇敢!”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回到家,我可高兴了,从此我再也不怕打针了。这件童年的事令我终身难忘。 难忘童年 我那小河流水一样纯洁的童年;我那小鸟一样快乐的童年;我那蓝天一样自由的童年;我那鲜花一样美丽的童年,我能忘记吗? 那时,正是酷夏,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整个世界仿佛都被笼罩在蒸笼里面,我和几个伙伴一起到河边去捉鱼,刚来到这里,我们都信心十足,觉得今天一定能满载而归。我们脸上都挂这灿烂的笑容,第一个下水的上李力,只见他二话不说,脱掉鞋子就往水里冲去,还没等他站稳,“砰”的一下,只听见一声令人胆战心惊的声音,回头一看,一只落汤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原来李力踩滑了,摔在了水里,没办法,无奈的他只好一个人坐在岸边晒衣服,接着几个伙伴依次下去,后果都和他一样。我心头一亮,现在轮到我出场了,看我一定能抓一大箩筐,我看准一只鱼,双脚缓缓的走过去,突然,一个不祥的感觉闪过我的脑海,只听见“扑通”一声,一样的结局重复上演。哎哟,真是“偷鸡不成倒失把米”。没办法,我们只好在草坪上晒衣服,一起谈心。虽然什么也没抓到,但是,却给了我们很深的启发。 啊!童年,这么美的日子我怎能忘却,那里有我最真挚的友谊,美丽的回忆…… 童年的趣事 在童年的岁月里,充满了我的欢声笑语,童年就像一朵朵无比娇艳的小花,在我的心头绽放出诱人的香气,在花海中漫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在我一岁半那年的夏天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几缕阳光透过窗户射入家里。爸爸抱着我带我去剪头发,来到理发店,爸爸小心翼翼的把我放在椅子上,然后就跟老板说:“剪一个清爽的头发。”说完,老板拿起剪刀,一根根头发在“飞舞”,两三下子头就剪完了!爸爸走了过来一看,吃了一惊:“你怎么把我孩子的头剪成光头啦!”爸爸大声说。“当然得剃光头啦!他是个男孩子,你要求清爽点,那还不剪光头啊!”老板愤怒地说。“她是个女孩子呀!”爸爸反驳说。“啊!她居然是个女孩子,长得也太像男孩子!”老板吃惊地说。后来,爸爸也只好把我抱回家。“嘭嘭嘭”妈妈回来了,我爬到妈妈面前,妈妈尖叫:“家里怎么多了一个男孩子啊!”爸爸跑了过来抱起我说:“今天我带女儿去剪头发,理发店老板当成是男孩子剃光头了!”“我的小宝贝!”妈妈说。我长大了,妈妈把这件事告诉我,我笑了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