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批评-ppt
合集下载
《论读书》 翻译批评

• 原文:“had need have”、“doth”都属于古 英语,要求译文也必须保留文雅的风格
• • • •
东旭:白话文 王楫:不够简练文雅 王佐良:浓淡相宜 王佐良—— 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深 浅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 • 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英文功底。
第四步:评价译文的质量
a. 从译者的角度 b. 从评者的角度 (Peter Newmark, 2001; 王宏印, 2006)
• 培根:善用对偶句和排比句 ——要求结构上的对称和层次上的交叉 • 东旭:措辞直白,距句式松散拖沓 • 王楫:虚词锤炼不够,缺乏工整 • 王佐良:层次分明,排比工整,读之紧凑
文体风格上的一致性
例3: 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 东旭译文: 所以,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东西,那么他就必 须有很好的记忆力;如果他很少与人谈话,那么他必须有 很灵敏的头脑;如果他很少看书,那么他必须非常狡猾, 才可以不懂装懂。 • 王楫译文:不常做笔记的人须有很强的记忆力,不常讨论 的人须有急智,不常读书的人则须十分乖巧,方能不知而 佯作知之。 • 王佐良译文: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 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冯丽芬,2010)
个人总结与心得
• • 没有翻译,文化将会怎样? 对翻译作品要有相对的“宽容度”,翻译 损失不可避免 • 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 “翻译活动伴随了王佐良一生的文学研究 生涯,他一边翻译,一边思考,不断总结 自己的翻译经验”(《王佐良先生纪念文 集》2001:248)
第九章翻译批评

笫一节 翻译批评的学科地位
由此看来,翻译批评研究的理论层面实际上有三个: 其一是对于翻译评论的对象作出一定的理论分析。这里 的理论是作为分析工具的概念,分析只是具有一定理论深 度的分析。其二是关于翻泽批评的理论探讨,即从理论角 度探讨关于翻译批评的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这里的理论 是实质性的,与翻译批评的实践相对应的,并且具有指导 批评实践的髙一层意思。其三是对于翻译批评理论和学科 性的反思性认识,也就是关于翻译批评理论本身的理论性 研究,是针对翻译批评的理论层面所做的反思性的活动。
第二节 翻译批评的回顾与展望
许钧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 几条意见,以供参考: 1)文学翻译批评不仅要对于翻译的结果进行正误 性的判別.更应重视翻译过程的深刻剖析; 2 )文学翻译批评要突破感觉的体味 . 注重理性的 检验; 3)文学翻译批应该将局部的、微观的批评与整体 的、宏观的评价有机 地结合起来; 4)文学翻译枇评应该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建立 起新型的批评者与被 批评者之间的关系。(《文 学翻译批评研究》,许钧著,译林出版社, 1991 年)
笫一节 翻译批评的学科地位
3 理论层面 实践的目的是生产作品(带有功利性的、个別性的、风格 化的劳作 性质),评论的目的是作出评价(带有分类的、 鉴別的、半抽象的审美性质),理论的目的却是寻求普遍 规律(普遍的、必然的、系统的知识) 理论的较低层面正是直接来源于翻译评论活动。可以说这 一方面的关系是双向的:一则是翻译批评的实践活动本身 会提出来一些理论性问题,呼唤理论性的观照和比较理智 的解决;一则是翻译理论为翻译批评活动提供评价标准和 价值判断系统,保证其操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第二节 翻译批评的回顾与展望
2.无原文译文参照 许多序跋一类评述文字,在评论一部翻译典籍的时候,往 往不提供原文的参照,只是引述当时有些人的评价件文字, 甚至连译文也没有。由于原文和译文阙如,无从考证翻译 的质量,仅凭评论人的言论,也就无从判断评论的正确与 否、公平与否。当然.在今天读这些序跋.因为早已脱离开 正文,只能就理论讲理论,要深入理解它就更难了。 3.鉴赏与批评不分 以美文写作倾向和作品鉴赏替代分析的习惯,影响了相当 一批翻译批评的质量。加之缺乏一致的翻译评论标准和科 学的评价程序,致使不少批评屡屡重复,难以深入,难以 细化。也是由于多数凭借有限的文论术语来陈述翻译的评 论意见,许多说法似曾相识而又 语焉不详,几乎可以说 对于翻译批评的发展很难有实质性的贡献和推进。
FirstSnow翻译批评与鉴赏 ppt课件

Their first. And the memory would stay, cold and hard, fresh in his thoughts, long
after the snowman melted.
• 意蕴是作品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内在意义和情感,它深隐在作品的内容和
形式中,在读者阅读欣赏时,层层释放出绵延的认识和艺术感染力。散文 的的意蕴可以表现作者的情绪,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寓情于景。体现了 笔者晶莹的心境和多小女儿浓浓的爱意和绵绵的情愫。
(拟人)(Para 6)
• 偶尔,有一片雪花粘在窗玻璃上,似乎是不甘心于命运,不愿就这么落到
地上去。
• 比喻+拟人 • From the distance came the endless echo of the stoplight, flashing its ruby
message(比喻), teasing like a dawn that would not come.(比喻+拟人)
•公共汽车则像停在浅滩的海军陆战队一样,随时准备夺取前面的小山。 •文章短短520字,6处运用修辞手法,其中2处比喻、2处拟人、2处既运用了
比喻又运用了拟人,2处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拟人,使具体事物具有人格化,语言形象生动。
节奏美
• A porch light came on. A car door slammed. A television flickered.(Para 8) • They rolled in it, they tasted it, they packed it into balls and tossed it at one
after the snowman melted.
• 意蕴是作品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内在意义和情感,它深隐在作品的内容和
形式中,在读者阅读欣赏时,层层释放出绵延的认识和艺术感染力。散文 的的意蕴可以表现作者的情绪,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寓情于景。体现了 笔者晶莹的心境和多小女儿浓浓的爱意和绵绵的情愫。
(拟人)(Para 6)
• 偶尔,有一片雪花粘在窗玻璃上,似乎是不甘心于命运,不愿就这么落到
地上去。
• 比喻+拟人 • From the distance came the endless echo of the stoplight, flashing its ruby
message(比喻), teasing like a dawn that would not come.(比喻+拟人)
•公共汽车则像停在浅滩的海军陆战队一样,随时准备夺取前面的小山。 •文章短短520字,6处运用修辞手法,其中2处比喻、2处拟人、2处既运用了
比喻又运用了拟人,2处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拟人,使具体事物具有人格化,语言形象生动。
节奏美
• A porch light came on. A car door slammed. A television flickered.(Para 8) • They rolled in it, they tasted it, they packed it into balls and tossed it at one
翻译批评教学课件

(d) Translation criticism is possible only by persons who are familiar with both the target and source languages, and is accordingly in a position to compare the translation directly with its original. In brief, translation criticism requires a comparison of the target and source texts. (Reiss, 2004:2-3)
On the one hand, the differences cited conventionally between the two forms of evaluation hold true for translations as well: the reviewer alerts a reader to new books, describing them and passing judgment as to whether they are worth reading and buying; the critic addresses books that may or may not be new, considering them in detail and usually assuming a reader’s familiarity with them. On the other hand, neither the reviewing nor the criticism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has developed fully as an art ---- unlike the reviewing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This can be explained only in part by the multiple difficulties presented by any attempt to analyze and pass judgment fairly on creative activity. The general lack of value associated with translation in the West has undoubtedly been an additional factor and an equally determinant one. (Maier, 1998:205)
《荷塘月色》英译文-翻译批评与赏析PPT优秀课件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 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 些流水的影子。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 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 有1,2 妻已睡熟好久了。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著名翻译家。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 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产生了广泛影响。
李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代表性著作有:《2014年9月;《商务英语翻译( 英译汉)》第二版(部级项目: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商务英汉翻译教程》(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14
3.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朱译: A brilliant description can be found in Lotus Gathering written by the Yuan Emperor of the Liang Dynasty:
❖杨,戴译: We have a good account of it in a poem by Emperor Yuan of the Liang dynasty called Lotus Gatherers:
In autumn I pluck lotus seeds in the South Pond With lotus flowers high above my head. Lowering my head, I pluck lotus seeds Which are as green as the water underneath.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 些流水的影子。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 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 有1,2 妻已睡熟好久了。
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著名翻译家。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全本《儒林外史》 等多部中国历史名著,在国外皆获得好评,产生了广泛影响。
李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财经 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代表性著作有:《2014年9月;《商务英语翻译( 英译汉)》第二版(部级项目: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商务英汉翻译教程》(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14
3.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朱译: A brilliant description can be found in Lotus Gathering written by the Yuan Emperor of the Liang Dynasty:
❖杨,戴译: We have a good account of it in a poem by Emperor Yuan of the Liang dynasty called Lotus Gatherers:
In autumn I pluck lotus seeds in the South Pond With lotus flowers high above my head. Lowering my head, I pluck lotus seeds Which are as green as the water underneath.
Translation-Criticism(ppt文档)

方梦之
翻译批评的任务是以一定的翻译标准为准绳, 以科学的方法对译本和译论的艺术价值或科 学价值进行评判,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理论上 的鉴别,特别要检视翻译实践的跨文化交际 效果,从中探索译者的审美境界、科学视野 和艺术技巧,以提高译者和读者的鉴别能力。
翻译批评的原则
各家之说
许钧4条(1992):1)对结果的正误判断;对过程 的深刻剖析;2)突破感觉的体味;3)局部微观的 批评与整体宏观的评价;4)积极向导作用,建立批 评者与被批评者间的良好关系。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C? What can
TC do to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heory? What is the task of a translation critic? What are the basic differences btw TC
评论要做到宏观上评价得当,微观上论据充分,说服力强。
翻译批评的三要素 一、主体:谁来批评? 1、双语专家式--全面分析、理论探讨 2、读者反应式--效果检验,接受状况 3、译者互评式--经验总结,过程分析 哪一种是翻译批评默认状态?
Peter Newmark: 1) reviser employed by the firm and
喻云根5条(1996):1)同上;2)文学欣赏的感觉 体味与语言分析的理性检验;3)同上;4)多视角 多学科地对译本全面透视;5)实事求是,与人为善
杨晓荣之概括:
1)翻译批评的态度:善意地、建设性地;平等待 人,与人为善;
2)翻译批评的视角:全面、整体、本质、历史地, 不以偏概全;
翻译批评-ppt

傅 雷:“神似”说
• “愚对译事看法实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
形与神的关系
• “形似”alike in form/ formal similarity, 指译文与原文在形态、结构、排 列、辞格等方面的相似。
“神似”alike in spirit/ spiritual similarity:就是传达原作的精神,透过字
•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 1. 一个孩子是个孩子, 两个孩子半个孩子,三个孩子不算孩子。 • 2.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 3.一个孩子好调教,两个孩子瞎胡闹,三个孩子乱了套。
• 句子层次上的相似 • 段落章节层次上的相似
对译者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译者的翻译思想 • 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策略 • 译者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对译作的批评
1· 宏观的批评
2· 微观批评
文学性语言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1 修辞问题
2 创造性误译问题 3 语言的意趣问题 4 特化表现问题
•
• • • •
· "哎......"他说,遂用肩膀撞开夜,走了。(何立伟《一夕 三逝"· 空船》
• 霍姆斯James Holmes
《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的研究学派
• 佐哈尔(Even-Zohar)
多元翻译理论( Polysystem Theory)
西方翻译理论小结
• 当代西方翻译理史和理论流派纷呈,带有多元化,多学科 相互渗透、不同翻译思想相互补充、不同翻译思想和实践 各有侧重的鲜明特点; 翻译历史划分和流派的界定本身就反映了翻译研究角度的 差异、重心的转移和跨学科研究成果的交互影响;
翻译鉴赏与批评 严复译天演论.ppt

鲁迅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天演论》的翻译开启了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启蒙
运动,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译介外国思想的先河,中国由此而逐渐进入了图 存救亡的革命时期。
2. 百年不衰的译学价值
严复在《天演论》的《译例言》里感叹“译事三难,信、达、雅”,此三
字真言从此成为中国数代翻译家遵从的翻译标准,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现当代 翻译理论的先河。就翻译理论而言,信达雅中的“雅”字在翻译学术界所引
中华大地上随后爆发的维新运动乃至五四运动,都与严复用他
的译著所开启的启蒙运动有关,闭关自守数千年的中华帝国从此开始 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康有为称《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胡适也称严复为 “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可见,《天演论》并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的
译著,而是一部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无与伦比作用的奇书。
严复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兴趣自然不在进化论本身,而在于生物进化
的原理与社会进化的规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共通性和相似性。
《天演论》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生物是通过不断的竞争才得以不断进 化的,即所谓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一般人看进化论
,视野往往都局限在生物学范畴,但作为思想家的严复却看到了进化论的社会
“天能”之意,而严复却从原文中提炼出了“自存种族”的忧患意识,并借译文
指出,即便是小草(离离者)尚能“尽”此“天能”,何况人乎? 再看“疆者后亡,弱者先绝”一语,几乎也是严复无中生有的借题发挥 ,“疆者”即“强者”。严复的用心,可谓良苦。严复从《天演论》的生物进化 理念中所提炼出来的“自强保种”和“救亡图存”的意识激励了从梁启超到
译文“憔悴孤虚,旋生旋灭,菀枯顷刻”一语基本上是严复从原文语境资
源中“牵强附会”引申出来的,用心何在?正是风雨飘摇的清政府的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姆斯James
Holmes
Name
《翻译研究的名与实》th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翻译的研究学派
佐哈尔(Even-Zohar)
多元翻译理论( Polysystem Theory)
西方翻译理论小结
当代西方翻译理史和理论流派纷呈,带有多元化,多学科 相互渗透、不同翻译思想相互补充、不同翻译思想和实践 各有侧重的鲜明特点; 翻译历史划分和流派的界定本身就反映了翻译研究角度的 差异、重心的转移和跨学科研究成果的交互影响;
门“科学”,
并没有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心甘情
愿地让翻译研究成为别的学科的附庸,具体 来说就是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语言学派的代表研究者
雅可布逊
奈达
卡特福德 威尔斯 纽马克 赖斯 弗米尔 费导罗夫 巴尔胡达罗夫等人
翻译的语言学派
奈达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之才,随地多有;而任取一书,责其能与于斯二者,
则已寡矣。其故在浅尝,一也;偏至,二也;辨之
者少,三也。
严复”信达雅”的意义
第一:信(不倍原文,切合源语言文章的内容,是力求在形式上和 内容上都忠实于原文)严复的“信”其实就是“达旨”,也就是传 达大意,重视原文说了什么,而不在乎原文是怎么说的。 第二:达(通达,晓畅,就是把原文的内容(意义、信息精神、风 格等)在译文中很好地表达出来,使译文的读者能够充分地理解原 意。 第三:雅:是要求译文必须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实际上严复指的是要 用纯正的汉语进行写作和翻译。 信、达、雅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三者之间关系实质上是“你 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关系,不可肢解。以“信”为本, 以“雅”为表,以“达”为其间纽带,三位一体。
雅(风貌要求):简约、匀称、统一;音美、形美、意美
2、关于“神似、形似”二维模式: 形似(有标记特征):词汇标记、句法标记、篇章标记、风格标记
神似(无标记特征):形象、意境、风格、韵味
3、关于“化境”的一维模式: 化境(视阈融合): 语言因素融合(如语音、句法、篇章)
文学因素融合(如意象、韵律、文类)
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 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就算不得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面当
然力求其易解, 一则保存着原作的风姿。但这保存又常常和易懂相
矛盾,看不惯了。不过他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 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 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 剜掉他的眼
Leabharlann 批评的参照系指描述事物时用于比较的另一事物,即判断是相对 于什么而言。翻译的参照系有原作、读者反映、理
论依据等。
中国翻译标准
严复:信、达、雅 傅雷:形似、神似 钱钟书:化境
严复的信达雅说
《天演论 译例言》原文: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
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海通以来,象寄
文化因素融合(如器物、习俗、价值)
许钧教授在《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几条意见: 文学翻译批评不仅要对于翻译的结果进行正误性判 别,更应重视翻译过程的深刻剖析;
文学翻译批评要突破感觉的体味,注重理性的检验;
文学翻译批评应该将局部的、微观的批评与整体的、 宏观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西方翻译理论概览
---I can lick you ! ---well, I can do it. ---No, you can’t, either. ---Yes, I can. ---No, you can’t. ---I can. ---You can’t. ---Can. ---Can’t.
---我有本事揍你一顿! ---哼,我还敢动手。 ---谅你也不敢动手。 ---我敢。 ---你不敢。 ---我就敢。
过字面,把字里行间的意韵曲达以出。 重神似不重形似:大胆地摆脱原文形式,着意追求译文与原文的“神似”。
例如:
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她出生时嘴里衔着一个银勺子。
她出生在富贵之家。
形似的层次
音素词素层次上的相似 字词层次上的相似 成语习语的相似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翻 译 批 评
翻译批评的概念界定
翻译批评指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
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
翻译批评的三个要素
批评主体 批评客体 批评的参照系
批评主体
翻译批评者应具有:
1思想道德修养(实事求是、与人为善、严谨。) 2
语言文学修养
3理论修养(哲学、相关学科、翻译理论) 4
鲁迅翻译思想
动笔之前, 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 竭力使它归化, 还是尽量保存洋
气呢?”……我的意见却两样的,只求易懂, 不如创作, 或者改作,
将事改为中国事, 人也化为中国人。如果还是翻译, 那么, 首先的 目的, 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 不但移情, 也要益智, 至少是知道何
地何时, 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 就
知识储备(杂家)
批评客体(译作、译者)
全面的翻译批评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原作,着重了解作者的意图和原作具有的功
能;
2)分析译者翻译原作的目的、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及
其译作针对或可能吸引的读者对象;
3)从原作与译作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字进行详细的
对比性研究;
4)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评价译作,包括译者采用的
中国翻译理论小结
一元论模式,以“化境”为标本; 二元论模式,以“形似”、“神似”为标准;
三元论模式,以严复的“信、达、雅”为标准。
对以上三种模式的现代阐释和理论推延的尝试
1、关于“信、达、雅”三维模式:
信(事理要求):客观、完整、缜密;真实、充实、适度 达(语言要求):准确、流畅、鲜明;形象、得体、新颖
2 创造性误译问题 3 语言的意趣问题 4 特化表现问题 · "哎......"他说,遂用肩膀撞开夜,走了。(何立伟《一夕 三逝"· 空船》 "麦乳精冲得稀稀的六碗,喝得满屋喉咙响。(阿城《棋王》 5 语言格式塔质问题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6 风格问题 李逵笑道:"量这个鸟庄,何须哥哥费力,只兄弟自带二三百个孩儿杀将去,把这个鸟庄上的人都砍了, 何须要人先去打听。宋江喝道:"你这厮休胡说! 且一壁厢去,叫你便来。" (《水许传》第四十七回) 译文一Li Kui laughed at this. “There is no need to send spies. If you let me have two hundred men I could enter the village and settle this matter quite easily.” Don’t talk nonsense!’ shouted Song Jiang, “You can wait outside until I call for you· "(J. H. Jackson) 译文2: Li Kui laughed. "That frigging manor. Why trouble yourself? I'll take two or three hundred of the lads, and we’ll carve our way in and cut all the wretches done. Why do you need scouts for? You’re talking rot. Get out of here and don’t come till I call you!” you!"(Sidney Shapiro)
技巧与译作的质量等方面的内容;
5)评价译作在译语文化或科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对译者的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译者的翻译思想 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策略 译者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对译作的批评
1·宏观的批评 2·微观批评
文学性语言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1 修辞问题
翻译的语言学派
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贡献: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
翻译的研究学派
“翻译研究学派”的基本观点
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发展于70年代 于80年代才广为人知 90年代后则为巩固、扩展与更新期
翻译研究学派代表人物
霍姆斯
埃文-佐哈尔 图里 韦努蒂等。
主要流派
翻译的语言学派 (交际学派、功能学派、结构学派等) 翻译的研究学派 (多元系统学派、文化学派、描写学 派等)
翻译的语言学派
从历史发展来看 从发展趋势来看 语言学翻译理论的缺陷 西方译论的一个突出特点
翻译的语言学派的特点
有朦胧的学科意识 认为需要加强翻译的理论研究,使之成为一
首先把信息论引进了翻译理论 把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翻译理论中 来 重视读者反映
例:
只听一路靴子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段苗条,美 服华冠,轻裘宝带,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站不是,藏没处藏,躲没处躲。
A man’s footstep sounded outside and a fresh-faced willowy youth of seventeen or eighteen in elegant and expensive-looking winter dress came into the room. Granny Liu,acutely embarrassed in this male presence, did not know whether to sit or stand,and looked round her in vain for somewhere to hide he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