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煤炭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本质安全本质安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成为安全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全新的安全理念,将会从根上改变人类在事故治理和预防上的被动局面。
但是,我们知道任何新技术新思想都不是凭空创造的,都需要以已经存在的部分作为基石,本质安全思想也毫不例外,它的出现反映出人类在事故预防技术及思想上的脆弱性以及对安全性的渴求。
面对着频繁发生的空难、海难、矿难以及大量难以预测和预防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山体滑坡、泥石流及雪崩等,人们期盼着找到一种有效途径,从此可以一劳永逸的预防甚至是杜绝事故,于是人们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大量事故成因理论,如人为失误论、骨牌论、综合论等等,试图从源头入手,对事故进行预防和治理。
似乎每一种理论都很美好,但现实世界的事故及灾难仍然漫不经心的发生,对人类的种种美好愿望和殷切期盼显得如此漠不关心。
究竟是现有的理论存在欠缺?还是事故本身就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预防性?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出现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吗?面对种种疑惑,本文将从本质安全概念的诠释入手,对本质安全管理理论体系进行必要的梳理。
1 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及本质安全的诠释1.1 本质安全管理思想的由来本质安全概念的提出距今已过半个世纪,最初该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界,主要是指电气系统具备防止可能导致可燃物质燃烧所需能量释放的安全性(Thesafety of electrical systems in preventing energy release which might cause flammable substances to ignite)。
在本质安全概念明确提出之前,就有与此概念非常接近的概念,也就是所谓“可靠性”。
如美国航空委员会在1939年提出飞机事故率的概念和要求,这有可能是最早的可靠性概念;1944年纳粹德国试制V-2火箭时提出了最早有关系统可靠性概念,即火箭可靠度是所有元器件可靠度的乘积。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修改版]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1f6c6a329ec3d5bbfc0a745b.png)
第一篇: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介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神华集团于2005年立项,组织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6家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在百余个煤矿试点运行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一套现代科学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这套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通过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标准和措施,达到“人、机、环、管”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其核心是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煤矿安全管理的对象和重点;通过保障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风险管控标准与措施的执行;通过危险源监测监控和风险预警,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经过神华集团等煤炭企业3年多的试点证明,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理念先进、行之有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体系总结构AQ/T1093-2011《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2011年7月12日发布,2011年12月1日实施。
包含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
1、总体要求2、安全预控管理总体方针3、风险预控管理4、保障管理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6、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7、综合管理8、检查、审核与评审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1、通用性:《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给出的一套煤矿安全管理的流程与规范,具有通用性,不仅适应于地质条件好的的煤矿,也适应于地质条件差的煤矿。
当然地质条件好、装备优良、人员素质高等有利因素更有利于满足《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但面临安全诸多不利条件的煤矿,通过《规范》的实施,同样可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可以规范其管理流程,可以在既定的条件下提高其安全管理绩效。
2、针对性、特殊性:《规范》提出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百万吨死亡率、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水平,因此《规范》的条款是针对煤矿的,不适应于其它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9煤炭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9煤炭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此部分内容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课题小组完成)9.1煤矿本质安全治理系统设计目标煤矿本质安全治理系统是信息系统在本质安全治理方面的应用, 它是应用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 以运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差不多的信息处理手段和信息传输工具, 为本质安全治理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的人机系统。
该系统通过读取各类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如通防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监控系统等)的实时监测数据和猎取煤矿人-机-环境的其它有关信息, 从系统工程观点动身, 对煤矿本质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推测、评判等, 以便及时发觉事故及潜在危险, 并为采取系统有效的风险操纵和安全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开发的具体目标:(1)对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治理体系的有关标准进行治理(包括体系标准的修改、更新和完善等)。
(2)对与煤矿本质安全治理有关的监测、监控等系统提供的信息和煤矿人-机-环境的其它有关信息进行实时分析, 对煤矿本质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推测、评判等。
(3)按照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治理体系标准, 从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治理要素动身, 对煤矿的本质安全进行综合评判。
9.2煤矿本质安全治理系统功能结构9.2.1 系统结构从系统结构上来看, 将本质安全治理系统分为数据处理层、治理层和决策层。
系统数据处理层要紧进行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所提供的作业层信息, 例如安全知识查询、安全检查表的填写、事故及三违统计、读取矿井安全险源的实时监测数据等, 是本质安全治理系统的工作基础;而系统治理层则以按照数据处理层形成的数据, 对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进行分析, 推测以后变化趋势, 形成治理操纵信息, 例如基于险源实时监测的安全预警、事故树分析库、事故统计分析、安全风险操纵工作指派及实施信息反馈等,为治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和治理方法;系统决策层则在处理层和治理层基础之上, 形成安全状态的推测、评判信息以及本质安全治理的实施成效评判信息, 从而为高层决策提供决策的依据。
2024年本质安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三篇)

2024年本质安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机率较高,安全工作历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珍惜生命,追求企业的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
因此,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崭新理念和九九归一的必然选择,创建本质安全企业势在必行。
什么是本质安全不论对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对广大职工而言,"本质安全"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
其来源是从《煤矿安全规程》对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解释演绎扩展而来,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崭新理念,属安全管理上高层次的文化范畴。
美国学者的一部理论专著《可靠性工程》,说的就是系统的可靠性,它指的就是从大系统到子系统到元件的可靠性。
而我们所说的"本质安全",其实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煤矿企业属于高危险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甚至实现零事故,从而得出结论:煤矿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这就是"本质安全"。
其基本特征: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
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
不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三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四是制度规范、管理科学。
杜绝管理失误,煤矿生产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从而基本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格局,在人们心中打印出煤矿企业就是安全型企业的全社会共识,进而改变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职工家属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焦虑和关注。
因此,煤矿实现本质安全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根据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相关业务保安职能部门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单位(以下简称本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网络包含服务器及软件;基础数据包括考核评分标准、危险源及管控标准、不安全行为认定标准、承包商信息;应用数据指系统运行中录入的业务数据。
第二章系统管理第四条 网络管理及维护网络管理及维护由公司信息中心负责,负责部门必须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并严格履行下列职责:(一)负责服务器、网络故障检测排除和服务器运行管理工作。
(二)负责服务器定期检查、数据库备份工作。
(三)负责服务器及网络系统的性能维护及优化工作。
(四)负责系统接口功能的维护。
(五)负责网络系统、网上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
(六)对服务器数据库维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形成问题日志。
(七)对应用单位反馈的相关问题和系统故障予以答复和排除。
第五条 基础数据管理及维护基础数据管理及维护由公司安监局负责,负责部门必须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并严格履行下列职责:(一)负责组织各单位上报基础数据修改意见的审核工作。
(二)负责数据库基础数据的监视和优化,并定期组织评估。
(三)负责对数据库中基础数据的变更操作。
(四)负责对新增数据的导入。
(五)对应用单位反馈的相关问题和数据错误予以答复和更正。
第六条 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系统运行管理采取公司统一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方式,公司在安监局设高级系统管理员,所有职能部门均必须设部门系统管理员,各本安体系实施单位必须至少设一名单位系统管理员。
高级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运行总体协调,在业务上具有领导和督导其他系统管理员的权利。
第七条 系统管理员岗位及任职条件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岗位要列入本单位岗位设置,职员配备由各部门、单位自行确定,可兼职、兼岗,但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熟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及本安信息系统。
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生产服务中心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有效运行,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对本安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的日常监管、统计汇总、基础数据维护等,根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管理人员包括中心领导、机关科室全体管理人员、岗网员、区队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生产服务中心全体员工。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四条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由安全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安管办)负责,下设专职系统管理员,各区队设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
第五条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各部门职责(一)中心主任对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整体部署,全面负责。
(二)管理者代表对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具体负责,存在问题及时向中心主任汇报,持续改进。
(三)安管办负责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的日常监管、统计汇总、基础数据维护等。
(四)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人检查问题和复查结果的录入。
(五)各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本队本安信息系统运行、人员信息变更、新增危险源及合理化建议和限期整改问题的上报。
(五)调度室负责信息系统内领导值班信息的录入和更新。
第六条专职系统管理员职责(一)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系统应用培训。
(二)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账户及密码管理。
(三)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权限分配。
(四)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
(五)负责将系统问题和故障及时反馈高级系统管理员。
(六)接受高级系统管理员的业务指导。
(七)负责本单位应用数据真实性、规范性的监督管理。
(八)系统管理员变更时,负责对本单位接任系统管理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三章系统应用第七条中心各本安体系实施单位都有浏览系统的权利,具有安全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均有录入信息的义务。
管理人员要熟练应用本安信息系统,掌握信息录入、综合查询、消息管理、密码管理等系统内容。
安全管理系统简介

新版本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简介按照公司要求,由信息中心负责、安监局配合对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升级。
现已完成新系统基本功能设计与开发工作,具备上线试运行条件。
根据公司工作部署,8月份进行系统上线试运行(正式运行时间未定)。
系统进入:神东内网主页→→神东业务协同平台→→安全管理现无协同平台账号的可根据员工编号暨饭卡编号进入系统,密码6个0(正式工和劳务工都可按照编号进入系统)。
系统模块分类:共13大类,根据权限不同则具体内容不同。
系统权限设置:以前的系统进入页面分为高级管理层子系统、职能部门子系统、生产单位子系统。
新系统登录时将不再进行上述区分。
系统单位内部权限设置:本单位系统管理员、单位领导、业务科室人员、区队管理人员、区队系统管理员、区队员工等(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增加其它级别);新系统将不能对个人的单独权限进行调整,如区队管理人员无业务科室人员的个别权限。
考核标准:新系统考核标准将采用神东集团最新考核标准。
定期考核标准1355条;动态考核标准约2101条(动态考核标准各单位可自行添加)。
公司计划利用1个月时间进行数据测试,待矿内组织培训后请各单位尽快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培训。
所有参与信息系统运行人员不要有顾虑,测试期间的数据不作为任何考核依据,测试完毕后将全部进行清空。
模块分类简绍:一、基础数据:1、基本类型管理:1.1单位系数设置:用来对各机关科室和基础区队的考核难度系数设置、动态定期的比例设置(各区队的难度系数设置)。
2、考核标准管理:建设中3、考核标准配置3.1单位定期考核标准配置:各单位定期考核标准的配置情况(神华标准)。
3.2单位动态考核标准配置:各单位动态考核标准的配置情况(神东标准)。
3.3单位承包商动态考核标准设置:承包商的考核标准配置情况。
4、危险源管理4.1单位危险源:与录入隐患有关的4590条现有危险源,可修改、删除。
5、承包商管理5.1施工队施工信息管理:各单位的承包商基本情况5.2施工人员信息管理:各承包商施工单位人员情况查询5.3承包商施工情况统计表:建设中二、安全监察信息录入1、高级管理层检查:公司领导检查问题(等同于旧系统的高级监察)2、业务部门动态检查:公司机关业务部门检查问题(等同于旧系统的部门监管)2.1部门检查不符合项整改信息反馈:用来上报公司业务部门检查出的限时整改问题反馈、上报。
本质安全型煤炭企业如何打造

本质安全型煤炭企业如何打造作为传统能源行业的重要一员,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安全生产。
本质安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如何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炭企业。
一、认识本质安全1.1 本质安全的定义本质安全是指企业在产品、设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本质安全性,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
本质安全的实现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危险和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1.2 本质安全的特征本质安全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源头上控制危险和风险,实现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涉及产品、设施、管理等环节的安全性,实现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将本质安全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学习型、开放型和创新型发展。
二、本质安全型煤炭企业的建设2.1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和保障。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全面、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起职责明确、决策科学、操作规范、监督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2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煤炭企业需要让员工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企业可以制定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企业还应该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
2.3 加强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煤炭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标准,对生产设备和设施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首先,企业应加强设备的选型和采购,保证设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
其次,企业应按照要求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4 强化危险源管控危险源是煤炭生产中的主要安全隐患,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管控。
首先,企业应当清楚危险源的类型和数量,建立危险源库,及时调查排除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此部分内容由中国矿业大学校区课题小组完成)9.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设计目标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是信息系统在本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它是应用信息系统的原理和方法,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的信息处理手段和信息传输工具,为本质安全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和决策的人机系统。
该系统通过读取各类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如通防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监控系统等)的实时监测数据和获取煤矿人-机-环境的其它相关信息,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对煤矿本质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预测、评价等,以便及时发现事故及潜在危险,并为采取系统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安全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开发的具体目标:(1)对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进行管理(包括体系标准的修改、更新和完善等)。
(2)对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相关的监测、监控等系统提供的信息和煤矿人-机-环境的其它相关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对煤矿本质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预测、评价等。
(3)根据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从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要素出发,对煤矿的本质安全进行综合评价。
9.2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功能结构9.2.1 系统结构从系统结构上来看,将本质安全管理系统分为数据处理层、管理层和决策层。
系统数据处理层主要进行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所提供的作业层信息,例如安全知识查询、安全检查表的填写、事故及三违统计、读取矿井安全险源的实时监测数据等,是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的工作基础;而系统管理层则以根据数据处理层形成的数据,对过去和现在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形成管理控制信息,例如基于险源实时监测的安全预警、事故树分析库、事故统计分析、安全风险控制工作指派及实施信息反馈等,为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和管理方法;系统决策层则在处理层和管理层基础之上,形成安全状态的预测、评价信息以及本质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评价信息,从而为高层决策提供决策的依据。
9.2.2 系统功能根据本质安全管理需要,系统的主菜单由九个功能模块来构成:系统维护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安全知识库模块、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标准管理模块、本质安全险源识别及预警模块、本质安全性评价模块、本质安全风险控制模块、信息查询及报表输出模块以及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模块。
系统功能结构如图9-1所示,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关系如图9-2所示。
(1)系统维护模块:实现各主体单位名称信息的维护、数据接口的初始化与维护、预警参数设置、系统数据库配置、备份、恢复以及清理等维护工作;(2)用户管理模块:增加、修改和删除用户信息,并为不同的用户设置相应的权限;(3)安全知识库模块:为用户提供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法律法规、煤矿安全技术- 297 - / 20图9-1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299 / 20图9-2 本质安全管理系统系统流程图以及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等安全信息与知识;(4)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标准管理模块:对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要素和相关管理的体系标准进行管理(包括要素和体系标准的修改、更新和完善等);(5)本质安全险源识别及预警模块:通过读取矿井安全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结合获取的煤矿人-机-环境的相关信息,对煤矿顶板、瓦斯、突水、煤尘、火灾及人员活动情况等险源所处状态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用预测模型库中的模型对未来的安全状态进行预测;(6)本质安全性评价模块:根据建立的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标准执行,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并实现自动打分,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用本质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库,对矿井所处的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价;(7)本质安全管理控制模块:根据本质安全标准化检查结果,通过事故树分析库,制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来落实各项工作,并将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反馈至系统;(8)信息查询及报表输出模块:提供安全措施整改信息、三违事件信息、事故信息以及相关人员等信息的查询、预测和评价结果的输出等;(9)本质安全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根据本质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后的矿井本质安全性评价和事故统计分析结果,来对本质安全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级鉴定。
9.3风险及管理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选择(1)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法是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 ESC,Elect ronicSystems Center) 的采办工程小组于1995 年4 月提出的。
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识别风险(风险集)重要性的一种结构性方法,并且还是对项目风险(风险集)潜在影响进行评估的一套方法论。
自1996 年以来,ESC 的大量项目都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
为了改进风险矩阵方法的应用,美国MITRE 公司还开发了一套以Excel 5.0 为工具的风险矩阵应用软件,增添了新的风险分析功能。
风险矩阵法将决定危险事件的风险的两种因素——危险的影响(I)和危险的可能性(P)划分为相对的等级,形成一种风险评价矩阵。
通常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定义为0-100%,分为五级;将风险发生的影响也分为五级:忽略、微小、一般、严重和关键。
那么所形成的风险评价等级对照表就是:表9-1风险等级对照表为了进一步确定关键风险,ESC 研究人员将投票理论应用到风险矩阵软件中,提出了Borda 序值方法。
使用风险矩阵进行分析时,采用Borda 方法根据下面提到的多个评价准则,将风险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
设N 为风险总个数,设i为某一个特定风险,k表示某一准则。
原始风险矩阵只有两个准则:用k = 1表示风险影响I,k = 2 表示风险概率P0。
如果r ik表示风险i在准则k 下的风险等级,则风险i 的Borda 数可由下式给出:b i = ∑( N - r ik)301 / 20在风险矩阵方法应用过程中,也可将风险概率和风险影响的级别以不同分值来表示,例如用1,2,3,4,5分别表示前文中的划分结果,形成通常所运用的风险评价指数,实现对风险级别的直观量化。
(2)模糊风险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复杂系统层级化,对不易定量因素定量化,以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应用模糊集理论方法对系统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对于较复杂的系统,由于存在着许多诱发系统事故、影响事故后果的模糊因素,采用模糊集方法来描述和处理这些模糊因素,能使得评价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
它既减了获取风险评价的输入数据的难度,又能结合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判断构造模糊数的隶属函数,并在一定程度上容忍描述的误差,因此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灰色评价模型灰色评价模型是基于灰色理论建立起来的描述灰色系统XX息变化的数学模型。
灰色系统是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通常采用三角白化函数或梯形白化函数来对系统进行描述。
安全管理中的各要素诸如安全管理手段、制度、组织机构、安全信息反馈和处理、安全管理系统协调性等要素,均呈现出不确定性,且具有小样本、贫信息的特征,属于灰色系统的研究X畴,运用灰色理论进行风险评价,能够对问题的本质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4)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缩写ANN)是由多个非常简单的处理单元彼此按某种方式相互连接而形成的计算系统,该系统是靠其状态对外部信息的动态响应来处理信息的。
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的结构特征,自学习、自组织与自适应性的能力构成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特征。
它是对生物神经的简化、抽象与模拟,目前已提出上百种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它们在模式识别、系统辨识、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组织优化、预测估计、故障诊断、医学与经济学等领域己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现代计算机难以解决的许多问题。
9.4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9.4.1数据库环境说明所采用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及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2005;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9.5;编程工具:Powerbuilder8.04.303 / 209.4.2 数据库的命名规则(1)数据库涉及字符规则采用26个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和0 -9这十个自然数,加上下划线_组成,共63个字符。
不能出现其他字符(注释除外)。
(2)数据库对象命名规则数据库对象包括表、视图(查询)、存储过程(参数查询)、函数、约束。
对象名字由前缀和实际名字组成,长度不超过30。
前缀:使用小写字母。
例如:表9-2数据库对象命名规则(3)实际名字实际名字尽量描述实体的内容,由单词或单词组合,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小写,不以数字和_开头。
例如:表9-3实际名字因此,合法的对象名字类似如下表9-4合法的对象名(4)数据库表命名规则字段由前缀和实际名字组成。
实际名字中首单词一个系统尽量采取同一单词。
前缀:使用小写字母tb ,表示表。
例如:tbMember tbMember_Info tbForum_BoardtbForum_Thread1(5)字段命名规则数字、字符、日期/时间、lob(大对象)、杂项,字段由表的简称、下划线,实际名字加后缀组成。
后缀:使用小写字母,代表该字段的属性。
例如: User_IdintUser_NamestrUser_RegDatedtm(6)视图命名规则字段由前缀和实际名字组成,中间用下划线连接。
前缀:使用小写字母vi,表示视图。
例如:vi_Uservi_UserInfo(7)存储过程命名规则字段由前缀和实际名字组成,中间用下划线连接。
前缀:使用小写字母sp,表示存储过程。
例如:sp_User9.4.3逻辑设计根据需求文档,用Powerdesigner9.5创建相关实体关系图(ERD):(1)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用户关系概念模型图9-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用户管理ER图(2)煤矿本质安全知识文档概念模型305 /20图9-4 煤矿安全知识文档ER 图(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体系数据库概念模型图9-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标准指体系ER 图(4)煤矿本质安全风险评价数据库概念模型图9-6煤矿本质安全风险评价体系ER 图(5)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数据库概念模型图9-7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体系ER图9.4.4物理设计物理设计阶段主要是设计表结构。
一般地,实体对应于表,实体的属性对应于表的列,实体之间的关系成为表的约束。
逻辑设计中的实体大部分可以转换成物理设计中的表,但是它们并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
表9-5 煤矿本质安全数据结构表汇总表名功能说明用户信息(tbuser_info)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用户信息表。
提供用户XX、注册时间等户基本信息。
部门信息(tbdep_info)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部门信息表。
提供安全管理相关部门信息。
用户权限(tbdser_qx)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用户权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