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造型美学设计与评价

合集下载

桥梁设计美学性能评价初步研究

桥梁设计美学性能评价初步研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桥梁建设以令世人惊叹的规模和速度迅猛 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桥梁的大量建设,桥梁设计的美学问题也 集中暴发出来,如:1) 大型桥梁美学设计重主体结构而忽视附属结构: 2) 景观桥梁重自身美感而忽视与周围环境协调:3)高速公路各跨线桥 美学设计缺乏统一考虑与协调:4) 城市互通立交各匝道桥之间缺乏区 分和呼应;5) 业主把“新、奇、特”的“视觉冲击”作为片面追求的 目标;6) 桥梁设计美学评价中没有量化指标,美学评价感性色彩较浓 等等。因此,为在桥梁设计中客观评价设计方案的美学效果,有必要引 入更 为量化 的美 学指标 。
纳起来就是处理好桥梁与环境的协调、桥梁自身的协调两大类关系。处 理j 办 调问题的 一般方 法,见表 2:
7表2协调方 法
协调类型
协调内容 协调方法
桥 梁自身 与环境协调
形式 体量 功能
自然 环境
城镇环境 邻近建筑物
各部分构造形式不混乱、造型相称 各部 分体 曼相 当 各部分构造形式正确反映实际功能 从形态特征上获得和谐 多 采用自 然 的装饰
1桥梁设计 美学评价 量化
从主观上讲,桥梁设计美学评价表现为人们对桥梁及其周围地域 环境“景观价值”的认识。这包括设计过程中的模拟评价和建成后的使
用评价,内容涉及使用者的体验( 如行人和乘车人对远景、近景以及夜 景的观翱和桥梁对周围地域景观的改善、维护与创造。
美 学评 判测 量有 多种 方法 ,其 中常 用的 两种 方法 是: 评分 法 ( Sc eni c Be a ut yEst i ma t i on) 和 比较评判法( La wof Compar at i ve Judg— me nt ) 。评分法通过逐个评分制定一个反映优美程度的景观度量表。比 较评判法有两种比j 唆盒径,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本文采用评分法 对桥梁设计进行美学评价,该方法易于对评价因子和评价指标进行量 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甚至可以改变权重因子以适应不同桥梁( 或方 案) 的评分要求;对权重因子或评价因子进行合理改变并不会影响评价 本身的合 理性。

斜拉桥的美学赏析

斜拉桥的美学赏析

斜拉桥的美学赏析
斜拉桥是一种特殊的桥梁设计,其特点是主要承重结构由斜拉索来支撑。

斜拉桥的美学赏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线条简洁流畅:斜拉桥的设计注重线条的简洁性和流畅性。

斜拉索在桥梁上呈现出一种优美的曲线,与桥面和桥塔的结构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动感十足的造型。

整个桥梁呈现出线条简单而流畅的美感。

2. 结构稳定坚固:斜拉桥的斜拉索是通过对桥塔的牢固支撑来承载桥面上的荷载。

这种结构使得斜拉桥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能够跨越较长的距离。

这种简洁而坚固的结构造型给人一种宏伟和稳定的美感。

3. 光影效果丰富:由于斜拉桥的结构特点,桥面上会出现复杂的光影效果。

阳光透过斜拉索的空隙,在桥面上形成迷人的光影变化。

这种光影效果给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感觉,增加了桥梁的美学价值。

4. 全景视觉体验:斜拉桥常常位于风景优美的地区,比如河流、湖泊或海洋旁边。

从斜拉桥上眺望,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色。

斜拉桥的设计考虑到了游览者的观景需求,在桥面上设置了观景平台或观景窗,使人们能够全方位地欣赏周围的美景。

总的来说,斜拉桥以其简洁流畅的线条、稳定坚固的结构、丰富多样的光影效果和壮丽的全景视觉体验,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城市景观和艺术品,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桥梁美学

桥梁美学

K.C.Ruck Bridge
城市桥梁表现的桥梁空间美
担负城市交通功能 整合周边地段环境 融合城市文脉结构 标志城市空间定位 延伸城市休闲空间 结合环境生态治理
桥梁建筑的环境美
所谓“环境”就是一种固定、半固定与非固定元素的组合体, 环境美既环境质量。
桥梁环境美主要体现在桥梁与环境的协调。
协调性要求在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 给予稳定的关联性,取得视觉与力的平衡 。 “协调”有表面浅层次形式上的协调和深层次思想信息上的协调, 前者构成表达方面,后者构成内容方面。
3、连续性,就是色相、明度、彩度之间关系的近似性、逻辑关系。
4、主从性,就是色彩的构成中必须有明确的主从关系,不能主从不分。
韩家店一号大桥
在桥梁上使用不同颜色的涂料时,应该力图 均匀自然,过渡平顺,应杜绝颜色的突出或 突然中断。
天津金刚桥
重庆沙溪庙嘉陵江大桥
某中承式拱桥
桥梁造型的韵律美
建筑之所以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就是 在于它们的美的感染力都是通过节奏和韵律 来体现的 。
桥梁的整体美
桥梁装饰
桥梁装饰的作用
保护桥梁结构本身
使桥梁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表现桥梁结构艺术魅力
中国古桥装饰
欧洲桥梁的精美装饰
桥梁装饰(续)
装饰的观念与风格都是在自觉与不自觉, 有意识或无意识之间形成的。
桥梁装饰观念的 形成与改变
它的深化与转移,必是伴随着一定时代, 社会的要求, 是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 发展变化的反映。 简洁朴素,繁华装饰,简洁朴素,……, 总是波浪式地反复前进
“少既是多”——当代桥梁装饰观 Less is more
桥梁附属建筑
最初是为了保护桥梁结构的目的而建

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剖析

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剖析

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剖析近年来,桥梁不再只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成为了艺术品和城市地标。

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桥梁的形式美、结构美和材料美三个方面对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要求进行深入剖析。

一、形式美形式美是桥梁设计中最直观、最容易感知的美学要求。

桥梁的形式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入自然或城市景观中。

首先是桥梁的曲线美。

弯曲的桥梁线条更能吸引人的眼球,给人以柔和、流畅的美感,例如伦敦塔桥的悬臂和拱形结构。

曲线设计还可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优化桥梁的结构性能。

其次是桥梁的比例美。

设计师应根据桥梁跨度、长度和高度等要素合理确定桥梁的比例关系,不宜过度庞大或细小,保持桥梁整体的和谐美感。

最后是桥梁的色彩美。

选用适宜的涂料和颜色,使桥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例如,黄石大桥的金黄色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打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二、结构美结构美是桥梁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美学要求。

桥梁的结构应该合理、稳定,并展示出美感。

首先是桥梁的稳定性。

桥梁作为载重交通工具,其结构设计必须保证足够的稳定性。

合理的桥梁结构设计能够承受预期负载并抵抗外来力,使桥梁长时间保持稳定。

例如,钢拱桥的结构设计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具有优雅的外观。

其次是桥梁的流畅性。

桥梁设计中,流线型结构能够减小空气阻力,降低风压对桥梁的影响,并增加桥梁的美感,例如苏通大桥无锚段斜拉桥结构的非线性外形。

最后是桥梁的透明感。

通过使用透明材料和开放式结构设计,可以营造出桥梁轻盈透明的美感。

例如,水立方钢结构体育馆外立面的通风网络结构给人一种空灵的美感。

三、材料美材料美是桥梁设计中常常被忽视的美学要求。

合适的材料选择能够提升桥梁的美感,并保证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首先是桥梁的材质选择。

桥梁的主要材质通常包括钢、混凝土、木材等。

设计师应根据桥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质,使桥梁的结构性能、外观和寿命得到平衡。

例如,赛尔福大桥的钢结构使其具有高强度和轻盈的外观。

桥的美学与艺术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

桥的美学与艺术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

桥的美学与艺术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在桥梁建筑领域,桥的美学与艺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桥梁不仅是连接两个地点的工程结构,更是城市景观中的艺术品和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设计与欣赏桥梁时,我们需要关注桥的美学特点,以及其所体现的艺术价值。

一、桥梁的美学特点桥梁作为一种工程结构,其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的优美一座优秀的桥梁应该具备流畅而优美的线条。

线条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结构上的要求,还要考虑到桥梁所处环境的审美需求。

有些桥梁的线条柔和曲折,给人以温柔柔美的感觉;而有些桥梁的线条则强烈而刚硬,给人以力量与稳定感。

线条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结构上的需求,更是为了营造出桥梁独特的美感。

2. 材质的选择桥梁的材质选择也对其美学特点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座用石材建造的古桥与一座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现代桥梁给人的感受完全不同。

不同的材质可以带来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从而给人不同的美的享受。

3. 融入周围环境桥梁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一座能够与自然景观、城市街道、建筑物等相协调的桥梁,将给人一种和谐和愉悦的感觉。

设计师们通过精心的规划和布局,使得桥梁不仅是一座实用的交通工具,更是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桥梁建筑的设计与欣赏1. 设计阶段在桥梁建筑的设计阶段,设计师们需要考虑桥梁的功能性、结构性以及美学特点。

设计者首先要确定桥梁的用途和功能需求,例如是承载车辆还是行人,是穿越江河还是跨越高山。

接下来,设计师需要进行结构设计,确保桥梁在承受荷载的同时保持稳定。

最后,设计师需要注重桥梁的美学设计,包括线条、材质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等方面。

2. 桥梁的欣赏与桥梁建筑的设计相对应,桥梁的欣赏需要我们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桥的线条美感、材质质感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来获得美的体验。

此外,在欣赏桥梁时还可以关注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探索背后的故事与人文价值。

三、桥梁的艺术价值桥梁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仅是一种工程结构,更是艺术的产物。

桥梁结构艺术认识、创造与评价

桥梁结构艺术认识、创造与评价

桥梁结构艺术:认识、创造与评价陈艾荣盛勇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上海 200092摘要:桥梁作为公共建筑物,以其实用性、巨大性、固定性、永久性和艺术性极大的影响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本文首先从美学的角度,讨论了如何认识桥梁的美,然后从技术层面阐述了桥梁的造型设计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桥梁造型的评价。

作者认为,桥梁作为结构艺术,其美是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得到的。

1桥梁美的认识爱美是人的天性。

自古以来,人类在为生存而斗争的过程中,追求美,认识美,创造美,展现美。

桥梁作为公共建筑物,是人类根据生活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支配下,通过精心设计而创造出的人工构造物,是人文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桥梁以其实用性、巨大性、固定性、永久性和艺术性极大的影响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桥梁美的认识中,应注意以下美的属性:美的客观性:美作为一个存在是客观的,其客观基础具体是指其形态,材料,结构,技术和功能等;美的主观性:美与丑的判断是与审美主体的主观意识紧密相联系的;美的相对性: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主观、客观因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审美观念的变化。

也正是因为美的相对性,才有桥梁的千姿百态,才能有丰富的美的感受;美的社会性:美具有相对性,并非没有一定标准。

不能引导到绝对的相对主义,认为美没有一定的标准。

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能否认美的社会性,即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里,有较统一的,能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审美标准。

如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桥梁以繁琐的装饰为美,而20世纪末则普遍倾向于简洁明快、纤细流畅。

但无论如何,多样统一、比例和谐、均衡稳定、韵律优美等仍不失为各个时期美的基本原则。

1756年,英国艾萨科·瓦尔在其《建筑的整体》中就曾提出“审美要持全面合理的态度”,要综合考虑材料、结构、经济、功能、美观等因素。

十九世纪建筑师雷诺(Francois Leonce Reynard)主张建筑艺术是功能和美的结合,他所说的功能就包括了实用的含义,并且认为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实用的方面,二者并不矛盾。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考虑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考虑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考虑桥梁,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建筑结构,不仅承载着交通运输的实用功能,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城市和自然景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现代桥梁设计中,美学考虑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仅关乎桥梁的外观,更涉及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文化内涵的体现以及人们心理和情感上的感受。

一座成功的现代桥梁设计,首先要在形式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线条的流畅与简洁是关键之一。

简洁的线条能够展现出桥梁的力度和稳定性,同时又不失优雅。

例如,斜拉桥的拉索与桥身形成的优美弧线,或者悬索桥主缆与吊杆构成的几何图形,都给人一种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视觉效果。

此外,比例的协调也至关重要。

桥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桥塔的高度与桥身的长度、桥面的宽度与桥跨的跨度等,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权衡,以达到整体的和谐与美观。

色彩在桥梁美学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恰当的色彩选择可以增强桥梁的视觉冲击力和识别度。

在城市环境中,一些桥梁会采用明亮而活泼的色彩,与周边的建筑和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存在;而在自然景观中,桥梁的色彩则往往会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色调,如灰色、绿色等,以达到融入自然的效果。

比如,在青山绿水之间的桥梁,若采用与山水相近的色彩,会让桥梁仿佛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而不是突兀的存在。

除了形式和色彩,材质的运用也是现代桥梁美学设计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质感和光泽,能够为桥梁带来独特的外观效果。

钢材的冷峻与坚韧、混凝土的质朴与厚重、玻璃的通透与轻盈等,都可以根据桥梁的设计理念和环境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同时,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也为桥梁美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高强度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其在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创造出更加新颖和独特的造型。

现代桥梁设计中的美学还需要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桥梁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周围的山川、河流、城市建筑等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景观。

在设计时,要尊重和呼应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桥梁美学赏析

桥梁美学赏析

这是在网上搜索的一张图片。

虽然不知道它是哪里的桥,但是当它出现时让我眼前一亮,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我认为吸引我的第一点是这幅图的背景效果。

图片以宜人的自然风景为背景,翠绿中不乏铁锈红等各色植物的点缀。

倾泻而下的瀑布更让人联想到幽静山谷里远离世俗纷争的惬意和洒脱,也许还是一种发泄和放肆。

而桥的颜色接近于瀑布和背后的山石之间,三者的颜色相近却并不同,让桥梁在颜色上融入其中。

从质感上,远观过去桥梁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

将混凝土的本来颜色暴露出来,给人以石质般坚定踏实且朴实的感觉,与其它的材质相比能更好地和山体的岩石相融合。

因此,这座桥与环境的和谐美是毋庸置疑的。

试想这幅图片里没有这座桥,那么我们会觉得它虽然美,但是与其它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相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了这座桥,就等于是溶现代化技术和建设与美丽的自然风光为一体,当然有别于纯粹的自然风景图。

同样,如果这座桥不是建在这里,是以其它地方为背景,它或许就变得很普通,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它们相互存托,相得益彰才生成了眼前这幅美丽的画。

从桥梁本身来看,它的结构很合理。

一个大弓横跨峡谷,是桥梁的主要受力结构,它与桥面之间连接成一个整体。

特别又在于桥身上挖出了大小不同的八个空洞,既达到了结构受力要求,又减轻了自身重量,使桥身变得轻盈,并且不会遮挡视线,不妨碍对后面风景的欣赏和空间上的开阔。

而且,各个拱的尺寸变化体现出了渐变的韵律美。

同时,桥梁工整的对称使它看起来不会那么随意,朴素中带着端庄,削弱了人行走于峡谷之间的危险感,使行人觉得安全。

在挖桥身孔洞时,大小各异,统一中有着变化,避免了其显得呆板的可能。

桥的护栏也挖出了与桥拱相似的弧形,变化中求者统一。

桥梁的线条中有水平线,垂直线以及弧线。

护栏顶以及桥面均是笔直的水平线,给人安全感,且自然地把行人的注意力延伸到桥头。

垂直线与水平线交错成栅栏形式,感觉更加稳定。

各种形式的拱式弧线增加桥梁的线条种类,避免其显得单调,且弧线给人柔和感,使桥梁更易于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桥梁造型美学设计与评价
摘要:桥梁是我们常见的城市结构物,它不仅在跨越障碍方面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在视觉上的抢眼更使很多大型桥梁被视为相应地域的标志性建筑。

笔者就桥梁造型设计原则和趋势作出分析归纳。

关键词:桥梁造型;设计原则;趋势
1、引言
对美的意识和追求,是人类本质活动发生的一种主观意念。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桥梁结构在实现其跨越和承载两个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更要充分发挥其艺术表现张力。

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推动下, 人们对美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需求的驱使下我国桥梁造型与景观设计也在快速前进着。

但是,目前的这种景观设计多是局限于感性小鞥面上的,进行理性的、系统的造型和景观设计,并能与结构设计有机结合,才是最为理想的桥梁设计。

目前我桥梁建设在造型方面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
尽管大型桥梁和一些景观桥梁在美观上受到特别的重视,然而这多局限于感性的层面而缺乏理性的思考。

大量的中小桥存在着美景上的缺陷。

在景观受到强调的桥梁设计中,往往是主体结构标新立异而附属结构草草处理,桥梁各部分之间缺乏统一与协调。

统一高速公路上各跨线桥,或者桥位临近飞多座桥梁,在设计中缺乏统一的考虑和相互协调。

互通立交各匝道桥之间缺乏个性和呼应。

即便有较好的平面线形,在实际布设中也往往会造成墩林密布和匝道错综繁杂的结果,大型立交工程尤为严重。

桥梁景观由于周围小环境的破话和恶化而受损,假如没有良好的环境,造型上无论多优美也谈不上美丽。

2、桥梁美的原则
桥型结构布置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保持不同名胜地区景观风格,掌握好与周围建筑空间组合变化规律等,是桥梁环境美学构思的主要内容。

在客观的美学规律中,以下原则最为重要:
2.1 和谐统一
从本质上讲,多样统一的和谐规律与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发展规律是相一致的,桥梁结构也是如此,从复杂的结构中提出各种可以相互统一的因素,起到衔接、联系和协调的作用,使整体看起来“天衣无缝”,如桥梁中栏杆、灯柱、桥墩、跨度一般采用整齐划一、形态相近的形式,从而起到整体统一协调、简介明快的效果。

当然也要避免单纯的“同一”而产生的单调、刻板,适当的同中求异,才能营造情趣与韵味。

2.2 稳定均衡
桥梁建筑是一种空间实体结构,通过它的外在形态所展示的体量就有一种均衡稳定感。

左右的对比存在着是否均衡的问题,上下
的对比就产生了是否稳定的问题,二者相互关联。

桥梁建筑作为视觉艺术,应注意强调均衡中心,或者说只有容易察觉的均衡,才会令人满意。

人们常使用的手法便是对称形式处理得当的对称美,会表现出令人印象颇深的肃穆、端庄、均衡、稳定感。

此外,国内外也涌现出很多打破对称的尝试,涌现出许多造型新颖别致的佳作,如许多独塔斜拉桥、异形拱桥和人行桥等。

2.3 比例协调
在建筑、桥梁、景观园林、城市规划、雕塑、艺术以及绘画等领域,比例协调这一个基本原则都可以说是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在许多关于建筑方面的著作找到关于比例的论述,现在,“比例协调”已经成为了建筑界公认的一条审美法则。

2.4 韵律优美
工程建筑构图上的节奏与韵律就是通过体量大小的收分,空间虚实的交替,细部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有规律的重复与有秩序的变化来实现的。

韵律结构有规则的变化,能再形式上增加建筑的生动性和情趣性,构件间的联系既自然又明确,有助于取得整体的和谐美。

3、桥梁力学美[2]的呈现
力学是桥梁的基础,脱离桥梁结构的力学原则而去谈桥梁造型没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桥梁的力学美,就是在力学原理的约束下,在有限的空间将桥梁的这种力的“形”通过桥梁的实体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审美感受。

桥梁的提醒是里的“形”的外在表现,体形的高
度最能表现力度,力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力学上的平衡是有严格的理论根据的,而美学意义上的“平衡”是由主观把握的,把握的尺度很难做出一个统一的标准,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

例如,桥梁的主梁采用闭口箱梁时,箱梁的翼缘板在合适的范围的出挑,会达到一种很轻盈的效果;但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尺度范围,不仅保证不了力学上的平衡,也破坏了视觉上的“平衡”,这个“平衡”是要我们去感受它。

当桥梁的局部在满足力学上的平衡而打破了视觉上的“平衡”,这时会出现危险感,随之也有了动感,桥梁也就被赋予了生命。

所以,平衡固然庄重肃穆,但不平衡也不失生动变化。

当前许多城市跨河桥梁都采取了不对称的布置,加上特殊的造型,就表现了这种不平衡的美感,显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

桥梁造型的多变,是桥梁造型发展的一个趋势。

此外,力学中的重心在桥梁反映出来有中心的意思,而我们感受到的桥梁的“重心”,不一定与力学意义上的中心相重合。

重心与中心重合的桥梁,给人以庄重、威严及神圣的感觉。

桥梁主要支撑着自身重力,力的传递是沿着其作用线的,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所以竖向直线尤其能表现桥梁的力度。

桥墩及桥塔就是桥梁力度表现最为直接的部位。

桥梁的力学美最主要表现在桥梁的墩柱及桥塔上,桥塔直指天空的线条竭尽地显示出力学美,有时在塔顶收缩成一个尖顶更透视出神秘与高不可攀的气势
4、现代桥梁造型设计趋势
结合时代特征、地域文化、审美要求等,现代桥梁造型设计的
发展趋势有以下特征:
4.1 科技赋予的结构性造型。

现代大型桥梁的发展得益于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高程度地满足着桥梁造型设计的需要。

现如今创作出了许多以精湛建桥科技为支撑、以凸显桥梁结构骨架形式美的结构性桥梁造型。

如鱼骨式弹性结构、不对称斜拉结构、歪塔斜拉结构、新型传动方式开启结构等桥型。

这类结构性造型设计,势必也会成为桥梁造型的一大亮点和创新趋势。

4.2 承载地域文化的造型
现代桥梁的设计建造大多追求一桥一景。

由于各桥梁所处地域的经济和人文环境皆不相同,在进行现代桥梁造型设计时,应对所在区域的环境进行勘察,应充分了解当地的人文特征、周边气候、地形地物特点、珍稀动植物以及地矿资源、建设规划等情况。

结合这些地段的观景,利用桥墩和桥面组成框景,使它们能最大可能地与周边人文环境相协调、融合。

因此,创作出能承载桥址地域文化特征的桥梁造型,成为当下桥梁造型设计的一大趋势。

4.3 超越功能主义的造型
时至今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各种类型的桥,这些桥在造型上大都让人感觉有些似曾相识、大同小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我国对各种物质、材料的性能有了透彻的了解及运用,拥有越来越精湛的世界级建设桥梁技术。

桥梁造型设计经过千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沉淀,有了不同风格的变化,人们早已对建造和使
用仅仅满足跨越功能牢固的桥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设计出凸显时代特征和超越功能主义的造型,是现代大型桥梁的另一大创新趋势。

参考文献:
[1]陈艾荣,盛勇.桥梁造型设计方法.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04:646-653
[2]梁艳.桥梁造型质量评价:[学位论文],同济大学,2006
[3]莫子娟.浅析现代大型桥梁造型设计趋势.美术教育研究,2010(7):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