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
内河航道等级

内河航道等级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中国的内河航道的等级划分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规定,粗略如下:航道等级船舶设计载重吨
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吨水深3.5-4.0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70-125米,弯曲半径670-1200米;
二级航道:可通航2000吨水深2.6-3.0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40-100米,弯曲半径550-81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4米,直线段双线底宽60米,弯曲半径540米;
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水深2.0-2.4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55米,弯曲半径480-72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3.2米,直线段双线底宽45米,弯曲半径480米;
四级航道:可通航500吨,水深1.6-1.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45米,弯曲半径330-50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40米,弯曲半径320米;
五级航道:可通航300吨,水深1.3-1.6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22-35米,弯曲半径270-2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35米,弯曲半径250米;
六级航道:可通航100吨,水深1.0-1.2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5米,弯曲半径1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0米,直线段双线底宽20米,弯曲半径110米;
七级航道:可通航50吨,水深0.7-0.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2米,弯曲半径13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1.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16米,弯曲半径100米;。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印发内河航区划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印发内河航区划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印发内河航区划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海事局(船舶检验局),天津、黑龙江、广东、长江海事局,中国船级社:为全面推进内河航区划分工作,现将《内河航区划分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各地区、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13年12月9日内河航区划分工作实施方案航区划分是船检技术法规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水上安全监管特别是船检管理工作的基础。
《海事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初步完成内河航区划分工作。
为全面推进内河航区划分工作,在总结前段航区划分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各省船检机构报送的航区划分需求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一)工作目标。
通过收集、分析各省区重点水域的航道、气象、水文等资料,结合水域船型特点和航行经验,确定其航区等级,为制定船舶安全技术标准、船舶检验及海事监管提供依据。
(二)工作原则。
各参与单位各司其职,沟通协作,密切配合,稳步推进。
二、参与单位中国海事局主管内河航区划分工作,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具体承担内河航区划分研究工作,相关省(区/市)船舶检验机构,天津、广州、武汉船检管理处共同参与研究工作。
三、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一)中国海事局:综合布局,整体协调,出台《内河航区等级划分标准暂行规定(2014)》并组织编制配套文件。
(二)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牵头各航区划分研究工作组的成立和实施方案的细化,负责内河航区划分调查问卷、工作报告模板的编制并向各省(区/市)推进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分析航道、气象、水文资料及水域航行船舶特点,确定航区等级,承担编写研究报告终稿、召开相关研讨会/评审会等工作。
航区分类

航区分为:无限航区、近洋航区、沿海航区和近岸航区,但GMDSS适任证书的航区分为:A1、A2、A3和A4海区。
-“无限航区”系指海上任何通航水域,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开放港口和国际通航运河及河流。
-“近洋航区”系指北纬5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与东经142度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与东经99度以东、东经130度以西所包括的太平洋水域。
-“沿海航区”系指包括中国的近岸航区、黄海、东海、南海和中国各沿海港口的水域。
-“近岸航区”系指距中国海岸不超过50海里或按习惯航线航行在中国沿海各港口间的通航水域。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系指经修正的《无线电规则》和《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规定的全球海上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
-“A1海区”系指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数字选择呼叫(即DSC)报警能力的甚高频(VHF)岸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
-“A2海区”系指除A1海区以外,至少由一个具有连续DSC报警能力的中频(MF)岸台的无线电话所覆盖的区域。
-“A3海区”系指A1和A2海区以外,由具有连续报警能力的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静止卫星覆盖的区域。
-“A4海区”指A1、A2和A3海区以外的海区。
摘自:CCS内河船舶入级规则航区:根据内河水域的水文和气象条件划分的船舶航行区域。
航区划分为A、B、C 三级,由高至低顺序排列;急流航段:系指在峡谷河流中,滩上流速超过3.5m/s的航段。
急流航段按滩上流速大小划分为J1、J2两级。
急流航段从属于所在水域的航区;A级航区:计算波高×计算波长=2.5m ×30m,波高范围1.5m以上至2.5mB级航区:计算波高×计算波长=1.5m ×15m,波高范围0.5m以上至1.5mC级航区:计算波高×计算波长=0.5m ×5.0m,波高范围0.5m及以下J1级急流航段:航区内滩上流速为5m/s以上但不超过6.5m/s的航段J2级急流航段:航区内滩上流速为3.5m/s以上但不超过5m/s的航段。
中国内河航道等级

精心整理
中国的内河航道的等级划分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规定,粗略如下:
航道等级船舶设计载重吨
∙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吨水深3.5-4.0米,单线
∙六级航道:可通航100吨,水深1.0-1.2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5米,弯曲半径1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0米,直线段双线底宽20米,弯曲半径110米;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七级航道:可通航50吨,水深0.7-0.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2米,弯曲半径13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1.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16米,弯曲半径100米;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2010-09-10 10:00:56| 分类:船舶|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Ⅰ类——远海航区:系指超过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Ⅱ类——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0n mile、台湾海峡以及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50n mile)的I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Ⅲ类——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海岸、台湾海峡的东海岸及西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1.海洋运输1)远海航区:系指非国际航行超出近海航区的海域。
2)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不超过200n mile1的海域;台湾海峡;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海距岸不超过50n mile)的海域。
3)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岸、台湾海峡东西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南海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距有避风条件且有施救能力的沿海岛屿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但对距海岸超过20n mile的上述岛屿,船检局将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该岛屿周围海域的距岸范围。
4)遮蔽航区:系指在沿海航区内,由海岸与岛屿、岛屿与岛屿围成的遮蔽条件较好、波浪较小的海域。
在该海域内岛屿之间、岛屿与海岸之间的横跨距离应不超过10nmile。
2.内河运输1)广东省内航线:A级航区——珠江水系自虎门(沙角)至淇澳岛大王角灯标孖洲岛灯标联线以内的水域,以及至香港、澳门距岸不超过5公里的水域;自磨刀门经洪湾水道至澳门航区;B级航区——自梧州至珠江三角洲各口门;自石龙至东江口;新丰江水库;自榕城以下至汕头港航区;C级航区——北江;东江石龙以上;韩江;广东省内河凡未列入的其他水域。
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海法规[2003]489号)规定:内河船舶航行区域划分为A、B、C三级,其中某些水域,依据水流湍急情况,又划分为急流航段,即J级航段。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

航区划分及内河船舶参数航区划分是指根据不同的航行要求和条件,将水域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以便于船舶的安全航行和管理。
常见的航区划分包括国际航区、近海航区、沿海航区、内河航区等。
国际航区是指跨越国界,包括国际海洋和国际内河水域的航区。
该航区通常有国际公约和国际法规来进行管理,航行规则一般由国际海事组织制定。
近海航区是指距离陆地较远,但距离沿岸较近的海域,一般包括水域范围到200海里。
该航区也有一定的管理规定,包括船舶报告、交通分流、航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沿海航区是指以陆地为基准,向海扩展出一定范围的水域,包括沿岸水域和港口水域。
沿岸水域通常受到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和国内法律法规的管理,而港口水域则由港务局等管理部门负责。
内河航区是指位于内陆的河流、湖泊、运河等水域。
内河航道相对较窄,通常船舶交通较为密集,船舶运营和航行管理存在一些特殊需求和规定。
因此,内河船舶参数也有一些特殊要求。
首先,内河船舶的尺寸要适应内河航道的宽度和深度。
内河航道通常较窄,船舶必须具备一定的机动性,能够在狭窄的航道中航行。
另外,内河航道的深度有限,因此船舶的吃水深度也需要符合要求,以保证船舶在内河航道上的通航安全。
其次,内河船舶的结构和设计要符合内河航行的特殊要求。
由于内河航道的障碍物比较多,船舶的抗撞击能力、操纵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要求较高。
同时,内河船舶的排污和噪音控制要求也比较严格,以保护内河水域的环境。
另外,内河船舶的船载设备和通讯设备也需要适应内河航行的特点。
通常内河航道上的航标、维护、救援等设施比较少,因此船舶的导航和通讯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强实用性,以保证船舶在内河航道上的安全航行。
总之,航区划分和内河船舶参数的规定是为了保障船舶在不同水域的安全航行和管理。
船舶的尺寸、结构、设备等方面的参数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并根据航区的特殊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在实际操作中,船舶运营者和船舶设计者都需要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船舶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航区的划分

内河船舶航区的划分为了内河船艇航行的安全,我国的海事法规及规范对内河的水域按风浪等级进行了划分。
分别是内河船舶A级航区,B和C级航区。
一般来说,内河船舶可按A级可航行B级的原则进行行驶。
除ABC三个内河船舶行区外,还划定了二个J级航区,主要是考虑到区域的风浪虽然较小,但水流很急,同样危害到船舶的安全。
内河船舶A级航区相对较少,我国三大水系各有一段,分别是:长江水系的江阴至吴淞口,包括横沙岛,黄河水系的龙羊峡水库,珠江水系的磨刀门到澳门水域,其中典型的B级航区为长江水系的宜昌至江阴一段我国内河船舶的海事法规: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对大部分水域航区进行了区分。
该规范系国家海事局进行编制。
根据水文和气象条件,将渔业船舶的内河航区由高向低划分成A、B、C三级,其中某些水域,依据水流湍急情况,又划分为急流航段,即J级航段。
1.2.1.2 航区级别规定的浪高h的范围为:A级:1.5m<h≤2.5m;B级:0.5m<h≤1.5m;C级:h≤0.5m。
全国内河航道划分为两个层次:包括高等级航道和其它等级航道。
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条件的还可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组成发展为综合运输大通道,主要指现有的和规划建设为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个别地区的航道受条件限制为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
全国内河港口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内河主要港口是指地理位置重要、吞吐量较大、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广的港口。
本次规划的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内河其它等级航道以及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二)布局方案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黑龙江和松辽水系及其他水系,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简称2-1-2-18)和28个主要港口布局。
内河通航标准

内河通航标准内河通航标准1.0.4内河航道、船闸和过河建筑物工程应按批准的航道等级进行规划和设计,通航尺度应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
不易扩建、改建的永久性工程和一次建成比较合理的工程,应按远期航道等级进行规划和设计。
3.0.1内河航道应按可通航内河船舶的吨级划分为7级,见表3.0.1。
表3.0.1航道等级划分注:1船舶吨级按船舶设计载重吨确定;2通航3000吨级以上船舶的航道列入Ⅰ级航道。
3.0.2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图3.0.2):1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3.0.2-1所列数值。
表3.0.2-1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尺度注:1当船队推轮吃水等于、大于驳船吃水时,应按推轮设计吃水确定航道水深;2流速3m/s以上、水势汹乱的航道,直线段航道宽度应在表列宽度的基础上适当加大;3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应结合本标准第3.0.5条的有关规定确定。
2黑龙江水系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3.0.2-2所列数值。
表3.0.2-2黑龙江水系航道尺度注:1通航浅吃水船舶的类似航道,经论证可参照执行;2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应结合本标准第3.0.5条的有关规定确定。
3珠江三角洲至港澳线内河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3.0.2-3所列数值。
注:1仅通航货船的河段,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可按其船型尺度研究确定;2航道最小弯曲半径应结合本标准第3.0.5条的有关规定确定。
图3.0.2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横断面图H—航道水深;B—航道宽度;DLNWL—设计最低通航水位3.0.3限制性航道尺度不得小于表3.0.3所列数值(图3.0.3)。
图3.0.3限制性航道横断面图H—航道水深;Bb—航道底宽;m—边坡系数;DLNWL—设计最低通航水位3.0.5内河航道尺度的确定,除应满足本标准第3.0.2条、第3.0.3条和第3.0.4条的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天然和渠化河流航道水深应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要求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确定。
对枯水期较长或运输繁忙的航道,应采用本标准表3.0.2-1~表3.0.2-3所列航道水深幅度的上限;对整治比较困难的航道,可采用表列航道水深幅度的下限,但在水位接近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船舶应减载航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09-10 10:00:56| 分类:船舶|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Ⅰ类——远海航区:系指超过II类航区以外的海域。
Ⅱ类——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0n mile、台湾海峡以及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50n mile)的III类航区以外
的海域。
Ⅲ类——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海岸、台湾海峡的东海岸及西海岸、海南岛的东海岸及南海岸距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或庇护地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1.海洋运输
1)远海航区:系指非国际航行超出近海航区的海域。
2)近海航区:系指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不超过200n mile1的海
域;台湾海峡;南海距岸不超过120n mile(台湾岛东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海距岸不
超过50n mile)的海域。
3)沿海航区:系指台湾岛东岸、台湾海峡东西海岸、海南岛东岸及南
南海岸不超过10n mile的海域和除上述海域外距岸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距有避风条件且有施救能力的沿海岛屿不超过20n mile的海域。
但对距海岸超过20n mile的上述岛屿,船检局将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该岛屿周围海域的距岸范围。
4)遮蔽航区:系指在沿海航区内,由海岸与岛屿、岛屿与岛屿围成的
遮蔽条件较好、波浪较小的海域。
在该海域内岛屿之间、岛屿与海岸之间的横跨距离应
不超过10n mile。
2.内河运输
1)广东省内航线:
A级航区——珠江水系自虎门(沙角)至淇澳岛大王角灯标孖洲岛灯标联线以内的水域,以及至香港、澳门距岸不超过5公里的水域;自磨刀门经洪湾水道至澳门航区;
B级航区——自梧州至珠江三角洲各口门;自石龙至东江口;新丰江水库;自榕城
以下至汕头港航区;
C级航区——北江;东江石龙以上;韩江;广东省内河凡未列入的其他水域。
根据《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04)》(海法规[2003]489号)规定:内河船舶航行区域划分
为A、B、C三级,其中某些水域,依据水流湍急情况,又划分为急流航段,即J级航段。
航区级别按A级、
B级、C级高低顺序排列,不同的J级航段分别从属于所在水域的航区级别。
船舶航行于A级航区的较航行于B、C级航区为高级航区。
因此,一般A级航区的船舶能够到B、C级航区
航行。
因为,高级航区覆盖低级航区。
但是三峡库区对船舶航行另有特别规定的应按其规定执行。
长江A级航区是指江阴以下至吴淞口,包括横沙岛以内水域;
长江B级航区是指宜昌至江阴段水域;
长江C级航区是指宜昌以上水域;
航区:根据内河水域的水文和气象条件划分的船舶航行区域。
航区划分为A、B、C 三级,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急流航段:系指在峡谷河流中,滩上流速超过3.5m/s的航段。
急流航段按滩上流速大小划分为J1、J2两级。
急流航段从属于所在水域的航区;
A级航区:计算波高× 计算波长=2.5m ×30m,波高范围1.5m以上至2.5m,对应蒲氏风级5级。
B级航区:计算波高× 计算波长=1.5m ×15m,波高范围0.5m以上至1.5m,对应蒲氏风级4级。
C级航区:计算波高× 计算波长=0.5m ×5.0m,波高范围0.5m及以下
J1级急流航段:航区内滩上流速为5m/s以上但不超过6.5m/s的航段
J2级急流航段:航区内滩上流速为3.5m/s以上但不超过5m/s的航段
航区的划分依据是——“风浪的大小”和“船舶的情况”。
载重线公约,将全世界的海域、以及与海相通而可供海船航行的水域划分为热带淡水(TF)、夏季淡水(F)、热带(T)、夏季(S)、冬季(W)、北大西洋冬季(WNA)六个海域。
夏季,是指出现蒲氏8级(34节)或8级以上的风力不超过10%的区域。
热带,是指出现蒲氏8级(34节)或8级以上的风力不超过1%,于10年中任何一单独日历月份内在5°平
方区域内,热带风暴不得多于一次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