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合集下载

课件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件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阿拉伯半岛 东

高丽.日本 临明安州 广州 泉州 印 度
苏门答腊岛
农业

、 南 方
手工业
商业 都市 1.商业城市繁荣开封.临安

济 发 展
商业
对外 2.海外贸易发达市舶司 贸易



货币 3.北宋四川的出现交子南宋纸币和铜钱并行
北 宋 最 早 的 纸 币 交 子
四川
南宋纸币会子
讨论:
1.隋唐时期,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从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的科举放宽要求,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 明了什么?

商业 都市
1.商业城市繁荣 开封.临安



对外 2.海外贸易发达 市舶司
展 的
商业
贸易


货币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有何表现?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3)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从而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表现:海外贸易超过前代;范围广;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设置市舶司;宋朝的外贸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业
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 济
经济
棉花推广到长江流域

作物
茶树的种植栽培得到推广
展 的
手工业


商业
太湖圩(围)田
宋代耕获图
粮食作物景 德占镇城白稻的瓷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
南 方
农业
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哥经窑济瓷作碗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结束

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结束

经济重心南移的开始和结束一、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加插问题,使学生在思索中学可以探究,在答疑中掌控知识点,学会认知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学,重新认识宋代经济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的救赎中,为建立和谐社会赢得体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存有很关键的地位。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认为南方商业的经济繁荣。

通过鼓励学生描写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体会商业经济繁荣。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环境: 相对稳定 南方经济发展 的原因 劳力: 大量增加 技术: 不断进步 自然: 条件优越 水稻 农业发展 南方经济繁荣 的表现 手工业进步 棉花 茶叶 纺织 城市 商业繁荣 贸易 货币
制瓷 造船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牛刀小试 1.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在江南地区推广 的弄作物是( C) A. 棉花 B.胡萝卜 C.占城稻 D.马铃薯 2.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 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 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 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 B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3.下列语句中,反映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C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阅读材料: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 之饶,覆衣天下。 (宋朝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 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 展,逐渐赶上北方。 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 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 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 已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一、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原因:
1.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2.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 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3. 自然条件优越 4.引进新品种
这既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北 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白如玉,穿黄袍, 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 桃子里面长白毛,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冀教版复习特训第五十四篇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冀教版复习特训第五十四篇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冀教版复习特训第五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最终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这一过程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完成于(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C、唐朝时期D、隋朝时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A、人口大量南迁B、宋朝社会生活C、经济中心南移D、苏杭生活富足【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被誉为“东方热启动者”的是( )A、穆罕默德B、亚历山大C、马可?波罗D、屋大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全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重大的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赞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纸币最早出现于( )A、北宋前期安徽地区B、南宋后期山两地区C、北来后期河南地区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B、邢窑C、哥窑D、越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

经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丛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初一历史下第十课预习案

初一历史下第十课预习案
初一下册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预习案
姓名
学习目标:掌握唐中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 自主学习: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 ! )
从 至 、 。 1、南方 较少 条件 2、许多中原人 ,带去了 ,增加了 。 3、自然条件的变化 结果 江南地区的农业 , 。 1.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 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2. 成为重要的粮仓,谚语: 。 表现 3.水稻在宋朝居粮食产量_______。 4.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5. 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开辟了许多茶园。 1、丝织业:蜀地丝织品“ ” 。 丝绸产量高。 2、棉织业:从 兴起,南宋时已发展到 地区。 1、 是中国瓷器史上的 时代。 2、南宋时: 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烧制的 ,别致精美。 3、北宋时: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1、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 。 2、东南沿海的 、 等地,造船业发达。 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_和_______。 1、____和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政府 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1、北宋前期, 出现_____。地位: 古代货币 2、南宋时, 与铜钱并行。 。 。 。 时间
农业 的 发展经 ຫໍສະໝຸດ 重 心 的 南 移 ( 表 现 )
纺 织 业
手工业 的 兴旺
制 瓷 业 造 船 业
都市的发展
商业 的 繁荣
海外贸易
3、影响:纸币的产生,有利于
完成
时间:从 开始,到 标志: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最后完成。 ,特别是
地区。
二、小组学习: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三、展示反馈: (人人讲解、我最棒)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天下足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之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水 稻
白如玉,穿黄袍,只有 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生在山上,卖到山下, 一到水里,就会开花。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 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熟 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茶 叶 棉 花
获胜同学的礼品
二、成绩斐然的经济重心南移----看表现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苏湖”指今天的哪里? 苏州、湖州 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史实?这种局面形成 了何时?
经济重心的南移
南宋
邀你继续
学习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你想不 想到宋朝的大街小巷去转转,感受1000 多年前宋代人的社会风貌? 课下预习: 第11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风貌
A.战乱较少,相对安定
1.原因
B.北人南迁,增加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 进的劳动技术
C.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D.统治者的重视
农业:
水稻 棉花 茶树
手工业: 制磁 纺织 造船
2.表现
商业:
城市
贸易
纸币
3.过程:魏晋——唐中后期——五代十国—— 南宋
4.启示
1
2
3
4
5
6
能力提升
材料分析: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呢?
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2.最早的纸币叫什么?产生的时间?地点? 3今天的商品交易又有哪些新的方式?
三、时间漫长的经济重心南移-----理过程
“国家根本,仰 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苏 湖 粮 仓
北方诸路
纺织中心
南方诸路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导学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七下历史编写人:张瑞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采用列表教学法与图片阅读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历史图册、经济重心南移相关多媒体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二、自学1.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 开封B. 临安C. 广州D. 泉州2. 北宋时兴起,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的是()A. 哥窑B. 定窑C. 初窑D. 景德镇3. 南宋时,都城临安人口达到()A. 100万B. 50万C. 20万D. 80万4.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哪个朝代?()A. 秦朝B.西汉C. 唐朝D. 北宋三、点拨(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思考: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峻芳 新华中学
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 是经济和技术较为 发达, 发达,对整个国家产生 较强影响的地区, 较强影响的地区,区域 内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经 济中心。 济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以自然分水岭秦岭-淮河为界 经历了 以自然分水岭秦岭 淮河为界,经历了 淮河为界 一个由北向南移的过程 1三国时 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三国时,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三国时 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2南朝时 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推 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南朝时 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 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广牛耕 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3南宋时 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南宋时
手工业 的发展
制瓷业 造船业 商业都市
商业的 繁荣
对外贸易 货 币
课外作业
完成练习册本节 课内容, 课内容,并在本周五 交上来检查。 交上来检查。
小结
类 别 农业的 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 量居粮食首位。 量居粮食首位。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纺织业 南方丝织也胜过北方, 南方丝织也胜过北方,棉织也发展到东南沿海 地区。 地区。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重心, 瓷器,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瓷器,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开封和杭州(临安),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 开封和杭州(临安),临安是南宋时最大的商 ), 业都市。 业都市。 在当时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 在当时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广州、 政府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港,政府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蜀锦
宋壮锦
宋夹衣
宋锦口袍
2、制瓷业: 、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已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江西景德镇:著名的瓷都 江西景德镇:著名的瓷都
六方贯耳尊(哥窑) 六盘(哥窑)
2、南方农业的发展概况: 、南方农业的发展概况:
①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苏州、湖州 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并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苏州、 占城稻 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产地在 南方; 南方; 棉花的种植 的种植, 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扩展到长江流域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③茶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
北宋纸币
南宋纸币
5、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 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 南宋最后 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 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以自然分水岭秦岭-淮河为界 经历了 以自然分水岭秦岭 淮河为界,经历了 淮河为界 一个由北向南移的过程 1三国时 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三国时,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三国时 南方经济开始得到发展; 2南朝时 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推 南朝时,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南朝时 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推 广牛耕,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广牛耕 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3南宋时 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南宋时,南方生产水平超过北方 南宋时
2、临安商业的繁荣: 、临安商业的繁荣:
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早市、夜市“ 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早市、夜市“买卖昼夜 不绝” 不绝”。
3、繁荣的海外贸易: 繁荣的海外贸易:
概况: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概况: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 国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 国商船的足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 洲东海岸。 洲东海岸。 著名的商港:广州、 著名的商港:广州、泉州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市舶司,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 管理。 管理。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书》中的江南: 宋书》中的江南:
物产丰盛,非常富饶:丰收的年头, 物产丰盛,非常富饶:丰收的年头,一年 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 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生 产出来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使用。 产出来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使用。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 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0课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南方农业的发展: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的繁荣:
大寿图(景德镇瓷器) 大寿图(景德镇瓷器) 三果图(景德镇瓷器) 三果图(景德镇瓷器)
石榴(景德镇瓷器) 石榴(景德镇瓷器)
童趣(景德镇瓷器) 童趣(景德镇瓷器)
玉荷图(景德镇瓷器) 玉荷图(景德镇瓷器)
小武生(景德镇瓷器) 小武生(景德镇瓷器)
笑口常开(景德镇瓷器) 笑口常开(景德镇瓷器)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南方农业的发展:
1、农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农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①经济因素:自唐朝中晚期以来,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 经济因素:自唐朝中晚期以来,南方战乱较少, 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保护较好, 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保护较好,加上气候条件 的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的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政治因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③政治因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 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1 社会的相对安定; 社会的相对安定; 2 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 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 北方农民南迁,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先进的生产 工具和技术; 工具和技术; 3 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政府注意农业生产,
活学活用
材料分析: 材料分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国家根本 ——《宋史》 《宋史》 思考:结合课文知识, 思考:结合课文知识,说说上述材料说 明了什么问题? 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 说明了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 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4、纸币的出现: 、纸币的出现:
交子的出现: ① 交子的出现: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 交子 早的纸币。 早的纸币。 ② 作用: 作用: 由于纸币便于携带,有利于大宗交易的实现, 由于纸币便于携带,有利于大宗交易的实现,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阅读
体验

材料一: 材料一:
大约北宋初年或更早些, 大约北宋初年或更早些,福建就引进了 占城稻。这种稻,耐旱涝,生长期短, 占城稻。这种稻,耐旱涝,生长期短,生长 力强,稻穗长。 力强,稻穗长。宋真宗曾派人从福建运了三 万斛占城稻种,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万斛占城稻种,分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受 到农民欢迎。真宗又令人在宫内种植, 到农民欢迎。真宗又令人在宫内种植,将稻 穗在朝堂上展览,让百姓都来观看。 穗在朝堂上展览,让百姓都来观看。
玉荷瓶(景德镇瓷器) 玉荷瓶(景德镇瓷器)
宋玉蟠龙樽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
玉壶春瓶 三彩硫璃舍利瓶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
3、造船业: 、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世界首位
特点: 特点: 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 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抗风力强。
思考: 思考: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宋朝政府重视农业发展, 说明了宋朝政府重视农业发展, 重视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占城稻。 重视引进优良品种 占城稻
阅读
体验

耕 获 图
材料二: 材料二: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纺织业: 、纺织业:
丝织业: ① 丝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很大发展。 蜀地丝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很大发展。 蜀地丝 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的丝绸产量高, 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 用的丝绸,绝大部分来自江浙。 用的丝绸,绝大部分来自江浙。 棉织业: ② 棉织业: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 南沿海地区。 南沿海地区。
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 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的繁荣:
1、发展概况: 、发展概况: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商业都市——开封、杭州(后改名为临安)。 商业都市 开封、杭州(后改名为临安)。 开封 临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