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这一节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特色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城市的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香港和澳门有一定的了解,但知识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特色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感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文特色。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以及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城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我国的位置。
3.案例分析:分析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特点,使学生了解这两个城市的经济实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香港和澳门的人文特色,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香港和澳门有更全面的了解。
6.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的特殊地位,以及“一国两制”的意义。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德育目标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方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讲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
这两颗明珠就是——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
(音乐停)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讲授新课]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
(板书:一、概况)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的含义。
3.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学生读书读图、填表、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1或请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所填表格内容,教师展示表格内回归以后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特别”之处在于祖国内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 说课稿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 《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特别行政区》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教材通过介绍两地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两个特别行政区。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一国两制”的原则,让学生理解中央政府对香港和澳门的政策和立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香港和澳门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的印象,对其背后的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和理解这两个特别行政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理解“一国两制”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原则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香港和澳门的风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基本知识。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香港和澳门的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香港和澳门在“一国两制”原则下的发展情况。
地理说课稿香港和澳门

地理说课稿香港和澳门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八年级下册地理说课教案:第六章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的第二节。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大陆其他省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是中国地理中至关重要的一节。
二、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2、理解香港和澳门人口特点和与之相对应的城市建设规划。
(二)、能力目标:1、通过香港和澳门图的分析,得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2、通过香港和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和材料分析,理解香港和祖国内地是如何进行优势互补的。
(三)、情感目标:理解我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香港和澳门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教法分析:“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采取情景读图分析、比较分析等教学方法。
(二)、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区获取必须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根据本节课内容,教师将知识点归纳,先学后教,小组探究是本节课的核心。
四、教学准备:教师一方面制作本节课教学课件,同时指导学生提前上网查询关于香港经济发展与在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典型事例,以利于课堂交流,丰富课程资源。
五、教学流程:根据已对教材的分析和学习目标的确立,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一)、导入(2分钟):播放多媒体课件——《七子之歌》视频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八年级地理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说课稿八年级地理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说课稿一、解读课标本节课对应《地理课程标准》有以下要求:1、位置与分布1)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其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地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地形特征。
3)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的产业结构,描述其人口特点。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实际港澳是当今的热点地区,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而且已经具备了信息技术素养。
从学生的心理发育来看,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背景仔细分析后,采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式授课。
三、设计依据依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说出港澳的历史背景。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通过地形图说出香港的地形特征。
2、通过材料分析,说出“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
并从特点入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地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网络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重点: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难点: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四、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1、播放“七子之歌”视频。
2、上网查找“七子之歌”中的“七子”。
通过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引起学生兴趣,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二、材料查询学生上网查找并说出港澳地区的区旗、区徽及历史发展背景。
通过上网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说课稿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两个地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特点,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材内容教材首先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接着,教材阐述了香港和澳门的人口特点和城市建设,重点介绍了香港的“上天”“下海”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
在经济方面,教材详细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支柱产业,突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以及澳门的博彩旅游业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教材强调了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密切经济联系,阐述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以及目前的经济合作新趋势。
二、说学情(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的地理概况、区域地理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
(二)学习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对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特点和城市建设。
3、掌握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支柱产业。
4、理解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香港、澳门》说课稿3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香港、澳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香港、澳门》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以及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以及回归祖国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认识它们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省区的地理位置、名称、轮廓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香港、澳门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等多角度认识香港、澳门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认识香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认识澳门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以及它们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香港、澳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介绍香港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阐述香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介绍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阐述澳门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分析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强调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说课稿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中的第四节内容。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香港和澳门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
教材首先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对其在我国版图中的位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教材详细阐述了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突出了这两个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的具体情况可能了解得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来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等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城市建设等人文地理特征。
(3)掌握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及其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与祖国内地的支持密不可分,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组成和经济特点。
(2)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密切经济联系。
2、教学难点(1)理解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说课稿
肥城市仪阳中学李霞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十二、三节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本教材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组成范围、地形等方面介绍了本区的自然特征。
后从国际经济贸易,发达的交通运输业、旅游等方面分析港澳的人文地理特征。
针对本节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出示幻灯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港、澳的概况能利用香港和澳门的相关地图,准确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范围,总结香港和澳门地理特点。
2、利用相关的地理信息资料学会分析港、澳的经济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合作探究的方法。
对比较港、澳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港澳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我这样设置是突出“三维”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让学生以清晰的思路去学习。
三重难点:
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及地形特点。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记图,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而港澳的地理位置和范围需要让学生在地图中获取知识,总结知识。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把它作为重点。
难点:港澳的经济特点及经济发展。
之所以列为难点,是因为这部分比较抽象与学生生活实际离的较远,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我设置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科学设置问题,突出问题的层次性,学生的主体,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当中,层层推进逐步加深对问题认识。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采用自主学习为主,分组讨论为辅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地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然后,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先在小组内研讨解决。
小组仍不能解决的,提交全班共同研讨,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科学设计问题。
(二)、注意点拨的时机,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其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做到少讲、精讲。
为学生的自主思维提供更大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采用模块式教学,层层推进的方式,分为“历史回眸”、“港澳纵览”、“走进港澳”、“我当导游”、“明天更美好”。
设计的目的主题鲜明,体现了内容的计划性、课改性和人文性,使知识化繁为简,增加了知识的思维特点。
第一板块:历史回眸:
请同学们观看〈〈港澳回归〉〉视频短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视频短片,了解港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强烈的爱国气氛为后面的正文部分作铺垫。
第二板块:港澳纵览:(出示幻灯片)
1、《香港、澳门地形图》,你能从图中总结出香港和澳门的领土范围及地理位置?请试一试?
2、你知道香港、澳门的“身世”吗?请试着说一说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含义?
3、你能总结说出香港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有哪些吗?请试着说一说原因?
这样设计是因为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以学生自学为主,讨论为辅。
通过学生的读图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对图的识记能力。
并与实际相结合分析、归纳来总结知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第二板块之前,请同学们看几幅港澳的景观图片,目的是让学生观看图片来领悟感受港澳的繁华与优美。
第三板块:走进港澳:(出示幻灯片)
(一)“东方之珠”
[得天独厚]
讨论:香港在百年的时间里,由一个香料集散地发展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你认为香港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优越条件?
[繁华都会]
结合下面展示的图片,你能举例说明香港的繁华景色吗?
[唇齿相依]
请根据上图说一说香港外贸进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为什么说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密切?
在板块中设置了两个环节,“东方之珠”和“海上花园”。
在“东方之珠”中我设置了“得天独厚”、“繁华都会”、“唇齿相依”三个环节,这样设置的环节体现知识趣味性、层次性、逻辑性,由整体到局部、由直观到微观环环相扣,使知识层次清晰。
“得天独厚”主要体现香港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繁华都会”环节中针对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通过让学生搜集材料和观看图片,来领略香港的繁华都会,在“唇齿相依”环节中重点让学生知道大陆与香港的密切联系,了解内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而香港有着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的这种“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
通过读图的形式来体会大陆与香港的紧密相连,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华作贡献的决心。
(二)“海上花园”
学习要求:
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澳门(温馨提示:可从澳门历史地理位置、范围组成、经济特征等方面探究)
“海上花园”这个环节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澳门,把知识点以网络的形式展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四板块:我当导游:(出示幻灯片)
2008年的奥运会将全球的目光吸引到了北京,他们来到中国游览了北京后想再领略香港和澳门的优美的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带领游客游览港澳的哪些旅游景点呢?(友情提示:可介绍港澳的地理位置、交通、景点等。
)
设计这个板块,目的是让学生以导游的形式,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趣味性、生动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旅游中完成这部分的教学。
这样教学设计体现学生
的参与性、能动性,更能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个环节不光是探究的过程也是总结的过程。
第五板块: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出示幻灯片)
让我们展望香港和澳门的未来,共同期盼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
环节中设置的音乐是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港澳特别行政区美好的憧憬。
使学生知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盼望台湾早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勤奋学习为祖国繁荣做出贡献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