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编号12黄山记_徐迟_北师大删节版适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北师大版)黄山记

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黄山的概况 第二部分:登山的经过及感受; 第三部分:在天都峰顶所见的奇观。
概括第一部分各段内容
第一段: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成因、范围、 山峰,以示其“妙”。 第二段:介绍黄山的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 摄身光等几种景物,以见其“奇”。 第三段:写黄山处处悬崖绝壁,强调黄山的 “险”。
第二部分与第一、三部分有什么联系 ?
承接第一部分黄山风光的“险”而来。开启第 三部分胜境的描写。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1、这一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奇观的“奇”,“奇”在何处 ? 如:奇在“变化无定”的云海;奇在“矫健多姿”的松树, 奇在“光影万千”的彩霞;奇在“晶莹富丽”的摄身光 2、“琉璃宝灯一盏”比喻什么?“散花坞如大放焰火”中的“大 放焰火”又是比喻什么?各写出了它们怎样的特点? (1)升到空中的太阳。(2)霞光四射。 3、作者写“一位药农”“气象工作者”,不是闲笔。联系全文, 说说作者的目的何在? 他们是黄山的真正主人,从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人类征服改造大自 然的精神。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如何写光影的千变万化的,请找出相关词语。 文中日出的描写突出光影的千变万化。写霞光的“紫蓝青绿”; 写第一道光芒的“红”“鲜’;写火球腾空时的“彩霞掩映”; 写百道光柱的“豪光四射”;写琉璃宝灯高悬时的“奇异光彩” 如“大放”的“焰火”。
飞有 翔风 之修 翼剪 翅的 。波 如浪 苔形 藓的 ,华 如盖 天, 女因 风 展 开 了 似
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 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
三十六大、小峰 天女花
杜 鹃 花
翡翠池
百丈泉
天池碧波
摄身光
云海之间,忽生宝光。松影之阴, 琉璃一片,闪闪在垂虹下,它光 彩异常,它中间晶莹,它的比彩 虹尤其富丽的镜内有面镜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黄山记》同步训练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某某记》同步训练一、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喧腾(xuān) 深邃(suì) 踟蹰(zhí chú)舸争流(kě) 寥廓(liáo) 峥嵘(zhēgɡróng)遏飞舟(è) 佝偻(ɡōu lóu) 叫嚣(xiāo)羹(ɡēng) 长篙(hāo) 憩息(qì)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读音。
A中“踟”应读“chí”;B中“舸”应读“ɡě”;D中“篙”应读“ɡāo”。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A.通谍弊病不卑不抗墨守成规B.真缔气慨手屈一指别出新裁C.锻练崛起世外桃源东施效颦D.演绎坦护乔妆打扮肆无忌殚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识别。
A中“谍”应为“牒”,“抗”应为“亢”;B中“缔”应为“谛”,“慨”应为“概”,“手”应为“首”,“新”应为“心”;C中“练”应为“炼”;D中“坦”应为“袒”,“妆”应为“装”,“殚”应为“惮”。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形辨析。
对汉字的拼写,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写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方框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我国大型深水港——某某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②为了迅速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精通业务,有决策能力的退休科技人员。
③一连好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却很冷淡。
A.截止启用反应B.截至起用反应C.截止起用反映D.截至启用反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同音近义词的辨析。
“截止”指“(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起用”是指“重新任用已退职与免职的人员”;“反应”是指“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是名词,“反映”是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是动词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阅读短文,注意汉字这个特点,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201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一、积累与应用(22分)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习题(3分)(1)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
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的骄健多姿。
(徐迟《黄山记》),找出并改正句子中的一个错字,改为。
(2)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头,寻找着彩霞。
(余秋雨《三峡》),给句子中划线词语注音。
(3)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jiān()其命者哉。
(李渔《芙蕖》),看拼音写出汉字。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国有资财。
②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革命文物。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风景觉得更好。
A. 侵吞搜集徘徊B. 鲸吞收集徘徊C. 鲸吞收集徜徉D. 侵吞搜集徜徉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2分)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A.③④①②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处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4分)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
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
④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
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⑵第④处,修改意见:。
5.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2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冈;,;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八年级语文《三峡》《黄山记》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三峡》《某某记》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三峡》《某某记》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根底知识目标1. 生字阙.qu ē曦.x ī襄.xi āng 溯.s ù御.y ù湍.tu āny ǎn 漱.sh ù涧.ji àn 猿.yu án 啸.xi ào 属.zh ǔ煞.sh à霭.ǎi 绮.丽q ǐ悭吝..qi ān l ìn飘渺.mi ǎo 给.予j ǐ氤氲..y īny ūn凝眸.m óu 叱咤..ch ìzh à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li ǎng 两岸连山f ēn 亭午夜分 两分 li àng 车四千余两f èn 分外 3. 词语朝.发白帝:早晨。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良.多趣味:真,实在。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肃,寂静。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
绮丽:鲜艳美丽。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飘渺:形容隐隐约约,假如有假如无。
氤氲:形容烟雾或云气浓郁。
漂泊:随波浮动或停泊。
泛滥:溢出矫健:强壮有力。
华盖:古代帝王所乘车子上伞形的遮蔽物。
翩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
4. 作者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郦道元好学,历览奇书,著述严谨,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又为《七聘》与诸文皆行于世。
以《水经注》最著名。
《水经》是一部记载我国水道的地理书,旧传为汉代桑钦,所著经清代考证,可能是三国时的著作。
原书非常简单,鄙道元即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说明和补充,它表示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的秀丽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大大丰富了原著内容。
徐迟〔1914~1996〕,当代作家、诗人、报告文学家。
1914年生,某某省天兴人。
语文:1.1《黄山记》课文精讲

语文:1.1《黄山记》课文精讲1.黄山记·课文精讲1 .文本全解。
(1) 作者简介徐迟(1914 — 1996) ,原名商寿,浙江吴兴人。
1934 年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2 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6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二十岁人》。
抗战爆发后,徐迟辗转于上海、香港、重庆。
这期间,他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英文版《中国作家》,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创作和翻译了不少作品。
抗战胜利后,由重庆抵上海,曾一度回故乡教书。
全国解放后,徐迟先后任《人民中国》( 英文版) 编辑、· ( 诗刊) 副主编。
1960 年调湖北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创作了大量的诗、散文和特写。
粉碎“四人帮”以后,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告文学。
如描写科学家生活的《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 等,受到广泛好评。
曾获1981 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
(2) 基本解读。
《黄山记》用独特的手法勾勒黄山美景,表达了“只有勇于攀登、探索的人才能征服自然、创造自然”的主旨。
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增加本文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透的思想意义。
全文分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看似各自独立,其实有一条脉络暗中勾连。
这就是表现黄山胜境的“险”和“奇”。
第一部分,关于黄山胜境概貌的概述,一方面介绍黄山的“幻异之景”:倏采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雪浪滚滚的云海,还写“神奇之光”,都是突出一个“奇”字;另一方面,又写“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人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透出了一个“险”字。
作者虽然是在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峰峦布局、清泉数目等,但让人感到生动、有趣。
文章开头用“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一句发端,语言简洁明快,起总领全段的作用;接着,把“大自然”人格化,叙述大自然如何“创造”和“安排”黄山胜境:它用“大手笔”好“手法”分布黄山山峰,它为胜境“打开”云库,“委托风神”带来名贵树种,‘‘赏赐”给人们罕见的“摄身光”,这些比拟的艺术手法,使读者读来一点也不会觉得平板、枯燥。
黄山记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黄山记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黄山记》用特殊的手法勾画黄山美景,文章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增加本文大气磅礴的特点和深透的思想意义。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黄山记北师大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黄山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的手法;2.了解本文简练奇妙、热情奔放的语言特点;3.领略黄山峰峦奇险而精妙的壮美风景,并了解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对社会主义的酷爱、赞美之情。
教学进程一导入我相信同学们肯定都有登山的经历。
我曾经去过泰山、雁荡山、天台山和其他一些小山。
(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谈谈自己登山的经历)。
我们曾经读过很多关于登山的文章,如《雨中登泰山》、《登泰山记》等等。
自己也可能写过关于登山的文章。
大家想想看,一样登山的游记是怎么写的,从什么地方写起?明确:都是依照登山的进程来写的。
从山下写起一直写到登上山顶为止。
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让读者明确自己的游踪,理清游玩的线路。
一样风景优美的名山,风景最美的地方应当在哪里?明确:应当是在最险峻的地方。
毛泽东曾说过“天生一个神仙洞,无穷风光在险峰”(举自己登山的例子。
)最险峻的地方常常风景最美。
那么一样作者是如何来表现山的险峻的呢?明确:写山势峻峭,写山路艰险。
这样描写山的艰险,是什么目的呢?明确:写攀登山的时候很艰苦。
还可以表现不怕困难的精神。
表现人对山的克服。
表现人对山的克服。
具体地说,是表现个人,即登山者对山的克服。
这种克服就通过我们登山的进程体现出来。
人总是有一种克服欲的。
而最好的克服,莫过于克服山峰。
而要表现这种克服欲,最好是挑选最险峻的山峰。
(举例为何有那么多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去登山)我曾经一个人登过泰山,它虽然说不是很险峻,但要登上顶峰也非易事。
(举例我登山的经过,及有些人舍弃的故事)可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与以往所学的这类文章有些不同。
那么,都有哪些不同呢?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呢?下面就翻开课本来学习这篇文章。
201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一、积累与运用(2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3分)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翩.()然起舞。
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百态,令人眼花liáo( )乱。
(徐迟:《黄山记》)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对于是否应该援助受灾的日本这一问题,大多数网民主张赞成,也有网民主张反对。
B.“六一”期间隆重上映的动漫电影《功夫熊猫2》,使无数小朋友带来了欢乐。
C.本届深圳大运会安保人员的心理素质是过硬的,不会发生面临突发事件而无所适从。
D.美国的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3.下列选项排序正确的是(2分)()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①只要热爱生命②既然目标是地平线③既然钟情于玫瑰④既然选择了远方A.④③②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①②③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生要学会选择。
在心存忧惧的时候,你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还是、愈挫愈勇?在怒不可遏的时候,你是一触即跳、以牙还牙,还是、从容应对?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还是、淡定超然?A.冷静运筹振作精神谦虚谨慎B.振作精神冷静运筹谦虚谨慎C.谦虚谨慎振作精神冷静运筹D.振作精神谦虚谨慎冷静运筹5.下列搭配不当的一组(2分)()A.《爱莲说》——周敦颐——宋朝理学家。
B.《芙蕖》——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
C.《三峡》——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D.《与朱元思书》——吴均——北朝作家。
6.请把下面名著选段所写的人物填在括号内。
(4分)⑴我在海边上跑了差不多一整天,希望找到一个地方作为我的住处,我最关心的是不让野兽或野人来袭击我。
北师大版八下《黄山记》说课稿

黄山记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黄山记》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这是一片写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徐迟用大手笔描写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对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热爱。
《黄山记》虽是本单元的课内自读教材,但文章语言优美,构思谋篇独具匠心,体现了游记散文的又一特色:大手笔绘景,突出景物特点。
2、教学要求: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理论,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要求:⑴、欣赏课文所描写的黄山奇景、理解作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伟大时代的情感,以唤起学生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激情。
⑵、欣赏本文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大手笔的写法。
⑶、通过和叶圣陶的《黄山三日》对比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⑷、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⑴、教学重点是思想内容的理解和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
⑵、难点是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结构和表现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对比阅读时对比点的确定上。
二、说教法:“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本文感情色彩鲜明,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深情、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并且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就一定要体现课内自读课文的特点,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习内容上一整体理解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
为此我采用“点拨法”。
所谓“点拨法”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科学思想理论指导下,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综合运用各种具体教学方法的一种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职能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点拨教学分五步:1、导入2、研究3、鉴赏4、反馈5、迁移。
其目的让学生学会然后达到会学。
同时,为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课堂效率,适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三、说学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运用“自读讨论法”,掌握“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达到所思,有所得,认真思考,划分重点词句,议出问题的关键,总结各部分特点,帮助学生把握训练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云豹
格外赏赐:
• 摄身光
以上内容,从五方面表现了黄山之— —
想一想
• 在本部分,作者把大自然说成是一个大艺 术家,说黄山是它煞费心机的杰作,这是 什么修辞?起什么作用? • 更能突出黄山之奇,是人间仙境。 • 、“封山”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封山? 它是谁? 这表现黄山什么待点?
•就是封住进出的要道,不让任何人进入。‘不肯 把胜境轻易给予人类’,它是大自然
•一个“封”字,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出黄山的 险峻程度——人迹罕至。
精读第二部分
• 五百级罗汉级表现 黄山什么特点? • 险
精读第二部分
• 一段公路,栏杆, 又说明什么? • 强调今天的登山道 路“化险为夷”。 • “直上,直上,直 上”用了什么修辞? • 反复
条 旁 鲫 狭 削 鱼 仄 壁 背 石 千 那 梁 仞 是 , 。 一 两
语言特色2:
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提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以山峰 来衬托云海,使云海变幻莫测、令人 神往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 语言特色3:
•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 例1、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 机,创造世界。 (拟人) • 例2、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露出 的身段翩然起舞。 (比喻、拟人)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增加了文章 • 的内容,使所描写的景物更生动形象, 例3、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 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 (比喻)
概括本文的主题
•。 • 文章叙写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 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表达对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热爱。 • 同时,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写出了登山之 容易,表现了人类的力量,能够化险为夷, 能够将绝境变为公园。
• 语言特色1:
• (1)文章不少段落,采用类似骈体文的排偶 句式,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 气势。 • 例1、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 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 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 例2、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 例3、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 虚无飘渺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 尽的幻异的景。
认 识 这 棵 树 吗
?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黄山记
徐迟
授课:王维
了 • 徐迟(1914——1996) 浙江吴兴 解 人,当代作家。 •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 作 光》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他的作 品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者
徐迟与数学家陈景润
黄山简介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峰林状花 岗岩高山构成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山体伟特, 玲珑巧石,万姿千态。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 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 绝”。黄山雨量充沛,林木繁茂,云蒸雾涌, 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兼泰山之雄伟、华 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 看岳”的美誉。 1990年12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日出图
• 彩虹图 • 摄身光
神奇美妙、光彩异常
以“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 两句感叹作结,有何作用?
• 1.照应篇首大自然“封了山”。 • 2.暗含“奇妙人间”之意,, 深化赞美黄山的主题。
记叙顺序:
第一、二部分有一个宏观的时间顺序:从 混沌初开、宇宙形成,到人类出现,从史 前时期直至元明清。 三、四部分又有一个微观的时间顺序:从 早晨出发去登山,到登上天都,在黄山顶 上过夜;又到第二天凌晨,在黄山之巅观 日出,直至第二天白天,见到摄身光奇景。
天都峰 在黄山景区东南部,海拔1810米,为黄 山三大峰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 上都会。天都峰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角锋,峰顶 平如掌,有“登峰造级”石刻,中有天然石室, 可容百人。峰头远眺云山相连,江河一线,俯瞰 群山,千峰竞秀,美不胜收。 • 黄山风景区群山耸立,号称“七十二峰”。莲 花峰、天都峰、光明顶是黄山的三大主峰,黄 山地区自然条件良好,是动植物生长、繁衍的 好地方。
•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 四绝”。
学习目标:
• 学会观察自然,欣赏自然 • 通过对黄山奇景的欣赏,增加对祖 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 掌握多种描写技巧
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完成问题: • 1.掌握生字 • 掌握 成语,词语 • 3概括三个部分的写作内容
正音: 煞 shà 费心机 前拥后簇 cù 龙蟠 pán坡 参差cēn cī 倏 shū来倏去 悭吝 qiān lìn 琢 zhuó凿 záo 氤氲 yīn yūn 甫 fǔ 翩 piān 然起舞 凝眸 móu 喑 yīn 呜 变色 褶 zhě 皱
整 体 感 第二分:记作者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知 第三部分:写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
• 1、请概括课文每一个部分所讲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 了黄山胜境。
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精读第一部分
• 从哪几方面写黄山? •
峰
水 云 植物
•飞禽走兽
• 三十六大、小峰。
:
精读第三部分
• 主要写了哪四幅图? • 云海图
• 古松图
• 日出图 • 摄身光 • 能用四字短语分别表现这四幅图吗?
变化无定、千姿百态
矫健多姿、亭亭玉立
彩霞掩映、 无比绚丽
摄身光
神奇美妙、光彩异常
第三部分
• 云海图
• 古松图
变化无定、千姿百态
矫健多姿、亭亭玉立 彩霞掩映、无比绚丽 七彩鲜艳
光 明 顶
天 都 峰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莲 花 峰
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
• 绮丽多彩的霞光
•
雪浪滚滚的云海
名贵的松树
珍稀植物
天女花 国家三级保 护植物
杜 鹃 花
黄山灵芝
水
翡翠池
百丈泉
天池碧波
飞禽走兽
三宝鸟
黄山短尾 猴国家二 类保护动 物
云豹 国家 一类保护动 物
• 琢凿:zá o挖掘、开通道路。 • 氤氲:yīnyūn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 混合动荡的样子。 • 瞬息万变:shùnxī一瞬眼一呼之间。喻极短的 时间。指在瞬息之间就会发生快而复杂的变化。 • 喑呜:yīn悲咽。 • 叱咤:chì zhà 怒斥,呼喝。 • 甫定:fǔ刚刚,才。 • 拾级而登:shè jí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