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迟《黄山记》

合集下载

《黄山记》 知识清单

《黄山记》 知识清单

《黄山记》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徐迟(1914—1996),原名徐商寿,浙江吴兴(今湖州)人。

诗人、散文家。

他的报告文学作品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62 年。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伟大的时代。

三、生字词1、煞费心机(shà fèi xīn jī):形容费尽心思。

2、倏来倏去(shū lái shū qù):忽来忽去。

3、扑朔迷离(pū shuò mí lí):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绮丽多彩(qǐ lì duō cǎi):形容色彩鲜艳美丽。

5、悭吝(qiān lìn):吝啬;小气。

四、词语解释1、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2、逸兴横飞:超逸豪放的意兴四处飞扬。

3、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4、大手笔:指有名的文章家或作品。

5、高风峻骨:高尚的品格和刚正的气概。

五、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 3 段):总写黄山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变迁,突出黄山的“险”和“奇”。

第二部分(4 17 段):分写黄山的各种景观,如温泉、云谷寺、鲫鱼背、莲花峰等,展现黄山的雄伟壮丽。

第三部分(18 段):总结黄山的特点,赞美黄山是“大手笔”的杰作。

六、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对黄山雄奇壮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新时代建设者的敬意。

七、艺术特色1、大开大合的结构文章开篇从宏观角度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然后逐步展开对黄山具体景观的描绘,最后又归结到对黄山的整体赞美,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将黄山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如写黄山的云海,“它们盘入岩缝,觅石孔,呼风唤雨,行踪不定”,赋予云海以生命和灵性。

3、引用传说和典故文中引用了一些传说和典故,如黄帝炼丹、李白游黄山等,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徐迟《黄山记》赏析

徐迟《黄山记》赏析

徐迟《黄山记》赏析2篇徐迟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文风而闻名。

其中,《黄山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下面将为大家分析和赏析徐迟的《黄山记》。

《黄山记》是一篇以黄山为背景的散文之旅。

这篇文章以徐迟的笔触描绘出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自然奇观,同时也融入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徐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黄山的美丽之中。

文章中首先描述了登山的过程,徐迟用了很多形容词和比喻来形容山峰的高耸和云雾的缭绕,给人一种悬崖峭壁的感觉。

他还用色彩的描绘,将山的颜色和气氛真实地传达给读者。

徐迟写道:“黄山的山石给人以剧烈的冲击,一条条凿出的石级像攀爬向天空的巨龙,而你就在它的脚下,脚步微微颤抖,目不忍视。

”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登山过程中无所适从的压力和紧张。

其次,徐迟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他认为人类和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联系,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徐迟写道:“世界上的一切都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只有在这种风景中,你无法简单地区分对错。

”这样的表述说明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他认为我们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够真正融入自然的美妙之中。

最后,徐迟通过对登山的描写和思考,传递了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

他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登山者之间的互助和友谊,他们共同面对山峰的挑战,相互鼓励和帮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羁绊和情谊。

徐迟写道:“所谓古道,就是人们在这里修整的。

你还记得那位年过四十的摄影记者吗?他告诉我认他的摄影有现代气息。

那个穿着农民服装的人,身上的土味比收费的道观还要重。

”这种对登山者之间小事情的呼应,表达着作者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总而言之,《黄山记》是徐迟的一篇优秀作品,通过对黄山景色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

无论是对自然的景色的描写,还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篇文章无疑都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文学才华。

《黄山记》课件解析

《黄山记》课件解析
位置) D.综合所见,分类描述(便于描写一种景物的千姿百态)
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掌握词语 2、弄懂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大意。 3、黄山美在哪里?
读准字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利用工具书、熟记)
悭吝( ) 凝眸 ( 蹑( )
) 褶皱( )
绯红 ( ) ()
倏 ( ) 叱咤 (
)糗
菡萏( ) 喑( ) 氤氲( ) 虔( )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为峰林状花岗岩高山构 成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 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黄山雨量充沛,林木繁茂,云蒸雾涌,自然 景色变幻莫测。黄山兼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 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之清凉,号称 “天下第一奇山”,赢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 看岳”的美誉。1990年12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记知识
游记:将在游览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用优美的 笔调记录下来的散文。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一切景语皆情语。”
游记知识
写景须把握观察角度,通常有四种方法: A.移步换景(便于记游) B.定景换点(便于从不同侧面描写重点景观) C.定点变向(便于描写全景,表现局部景物在全景中的
6、作者常常通过联想,运用比喻,形象地描摹事物, 表达情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请结合文章第三部分
对“黄山日出”的描写,简要赏析这种写法。
如作者在写第一道光芒的“红”“鲜”时, 联想到火球腾空时的“彩霞掩映”;写日出时的 “光影”变化时,联想到琉璃宝灯高悬时的“奇 光异彩”,如“大放”的“焰火”……作者由此 及彼,联想丰富,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作 者刹那的心境,语势激越奔放,气势磅礴,读者 充分发挥想象,耐心咀嚼,便:“从峰顶俯视······翩然起舞” 3.日出:“从未见过这鲜红······又汇聚起来” 4.摄身光:“这时彩虹一道······摄身光!摄身光”

黄山记_徐迟_(上课用)

黄山记_徐迟_(上课用)

以“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 两句感叹作结,有何作用?抒发作者什 么感情?
• 1.照应篇首大自然“封了山”。 • 2.暗含“奇妙人间”之意,,深
化赞美黄山的主题。
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热爱祖国大好 河山,热爱美好生活的感情。
概括本文的主题
• 文章叙写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 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表达对祖国的壮丽河山的热爱。
黄山云豹
5.格外赏赐:
• 摄身光
以上内容,从五方面表现了黄山之— —
山峰之奇 云海之奇 树木之奇 温泉之奇 鸟之奇 摄身光之奇
• 本部分,作者把大自然说成是一个大艺术 家,说黄山是它煞费心机的杰作,这是什 么修辞?起什么作用?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 更能突出黄山之奇,是人间仙境。
•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灵性,聪慧和创造力 的敬佩与赞美.
• 同时,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写出了登山之 容易,表现了人类的力量,能够化险为夷, 能够将绝境变为公园。
• 语言特色1:
• (1)文章不少段落,采用类似骈体文的排偶 句式,读来有一种奔腾直泻,不可阻遏的磅礴 气势。
• 例1、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 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 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指黄山. 用比喻句将黄山比喻为艺术品,形象生动,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精读第二部分
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用一个字概括天都峰的特点. 我们一行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 五百级罗汉级表现 黄山什么特点?
•险
精读第二部分
• 一段公路,栏杆,又 说明什么?
• 强调今天的登山道路 “化险为夷”。



《黄山记》ppt

《黄山记》ppt

糗 qiǔ
踵 zhǒng 其险
战栗 lì 氤氲yīn yūn
甫fǔ(刚刚)
喑yīn 呜变色 逸兴横飞
翩 piān 然起舞
褶zhě 皱 化险为夷
凝眸móu
铁骨冰肌 瞬息万变 琉璃
一、总体把握: ①研读课文,给课文各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
• ①第一部分:大自然煞费心机创造了人间胜境── 黄山。 天赐佳境
• 第二部分:几千年来人们难登黄山。
登临难
• 第三部分:我们终于登上了天都峰。 胜境变公园
• 第四部分:尽览美不胜收的黄山奇景。 亲临奇景
二、课文思路分析: ※第一部分:写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创造安排 了黄山胜境。──文意总起
①第一部分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各突出了黄 山的什么特点?找出表现这些特点的关键词语。
• 第1层 : 介绍黄山的地理位置、成因、范围,着重介绍 黄山七十二峰的高风峻骨 。 •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风峻骨”—— “险” • 第2层 : 介绍黄山的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 奇异景物。
• “打开它的云库”、“特意委托风神…….树种”、 “天下罕见”、“组成无穷无尽幻异的景”、“稀世”、 “格外赏赐”、“极罕见” ——“奇” • 第3层 : 写大自然把黄山“封了山”,再次强调黄山的 突出特点——“险”。
黄 山 记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迟,现代 诗人,著名 报告文学作 家。代表作 为报告文学 集《哥德巴 赫猜想》。
字音:
煞shà 费心机 倏shū来倏去 蹑 niè 凿 záo 狭仄zè 前拥后簇 cù 悭吝 qiān lì n 汪瓘 guàn 龙蟠pán 坡 参差 cēn cī 菡萏hàn dàn 琢 zhuó

徐迟《黄山记》赏析

徐迟《黄山记》赏析

徐迟《黄山记》赏析《黄山记》是明代文学家徐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篇小说以徐迟的亲身经历为蓝本,描述了他在黄山游览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展示了他对黄山壮丽景色的深深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黄山记》的赏析,一同感受徐迟的登山之旅给他带来的心灵震撼。

《黄山记》是一部描写黄山的游记,全文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黄山山川篇》、《黄山亭观篇》、《黄山人文篇》和《归来感慨篇》。

这四个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黄山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以及对这些景物的感悟。

首先,《黄山山川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示了徐迟对黄山山川之美的赞叹。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山的高耸峻峭、峰回路转的山峦,清澈见底的山泉和奇特的奇松怪石。

他通过欣赏山川之美,表达了自然景色对他的内心的触动和启示。

徐迟写道:“脚前走出寻常几十步,又有万里终南、丹穴休宁之感。

”这句话表达了他站在黄山之巅时,感受到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妙感觉。

其次,《黄山亭观篇》则是通过描写黄山上的亭观建筑物,展示了徐迟对亭观的独特理解和品味。

徐迟赞扬亭观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他认为亭观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对自然的顺应和利用。

他写道:“秀丽之山穷年宴客,或许知天命,此信物也。

”徐迟通过亭观建筑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向往。

再次,《黄山人文篇》从徐迟和他的同伴的交谈与互动展开,展示了黄山背后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

他们在山巅畅谈人生,对历史传说和名人故事进行探讨,相互启发和激励。

这一篇章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人文景观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徐迟在这一部分写道:“闲愈久而废,自合正事何哉。

”他通过对人文景观的描述,呼吁读者珍惜时间,追求真理和实践。

最后,《归来感慨篇》是徐迟离开黄山后的反思和感慨。

他回顾了整个登山之旅,总结了游览黄山所带给他的收获和感受。

他通过回忆和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徐迟写道:“平生之间未得之秘,寄之在斯。

课文《黄山记》教案设计

课文《黄山记》教案设计

课文《黄山记》教案设计课文《黄山记》教案设计「篇一」精选黄山记教案精选黄山记教案【三维目标】1、品味本文用独特的手法勾勒的黄山美景,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及运用,黄山记教案。

2、领略本文华美如诗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探讨对于大自然应有的态度。

【教学重点】1、分析作者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黄山“奇”“美”“险”“峻”的特点。

2、结合多种表达方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准确提炼文章主旨,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赏析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PPT展示黄山图片以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引入对黄山的介绍:黄山,古称黟(yī)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

在今安徽省歙县、太平、休宁、黟县之间,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刚毅挺拔;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臭,可饮可浴。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兼具“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无怪明代徐宏祖赞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二、作者简介:徐迟(1914~1996)浙江省天兴人。

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

原名徐高寿。

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1978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

三、通读全文,把握生字词,并概括各部分写作的主要内容,找到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读一读。

1.生字(见《世纪金榜》)2.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大自然精心安排黄山胜景(介绍黄山的概况);第二部分:回顾古人攀登黄山的历史;第三部分:记叙攀登天都峰的'历程;第四部分:天都峰顶所见奇观。

【散文随笔】徐迟:黄山记

【散文随笔】徐迟:黄山记

【散文随笔】徐迟:黄山记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

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

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

它选中皖南山区。

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

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采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

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

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

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

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

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

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

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

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

一道温泉,能治百病。

名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

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

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

作为最高的奖励,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

这种光最神奇不过。

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

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步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

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

它封了山。

二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

以后又多少年,人才来到这里。

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

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

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拨一八四○公尺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

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迟《黄山记》——“一路撰联览胜”导读课例
【课案创意】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一次假设的“师生同游黄山,揽胜撰联对对子”的文学旅游。

【个性课案】
一、泰山奇,华山险,黄山绝,峨眉秀,玫瑰芬芳,百合秀丽,你一定文采飞扬!请你为黄山写一则导游词:(黄山雄踞于皖南山区,南北约40公里,东西约30公里,周围方圆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

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恒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于一体,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动天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以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奇观,已成为中华民族壮丽山河的象征。


二、为四个部分各加一个标题,合成一首绝句:自然造化出奇山,古来少人能登攀。

我今乘兴揽胜景,云松光日扑眼帘。

三、师生同游黄山,览胜撰联对对子:
1、师:同学们,我们俯瞰整个黄山,出现在视野中的是奇峰、幽潭、云海、松石、霞雾,请大家拟联——
生:①三十六峰生白云,几千百涧流苍玉
②丹崖夹石柱高风峻骨,奇松生险峰铁骨冰肌
③松从岩上出,峰向雾中消
④云倏来倏去雪浪滚滚成云海,雾扑朔迷离绮丽多彩生紫烟
⑤天女散异花草奇杜鹃艳,造化钟神秀鸟鸣瀑潭幽
2、师:黄山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难以攀登,古来有多少人涉足呢?用联回答——生:①猿猴攀援黄帝来命名,飞鸟难逾神仙去升天
②李白怀逸兴乘桥蹑彩虹,龙翰飞壮思揽风宿莲花
③汪瓘持斧携众只能临峰翘望铩羽而归,僧师乘勇蹑顶也可掀髯睥睨方霞后跟
3、师:天都险峰古人只有寥寥五者登临,我们现在逶迤而上,大家对比写一联——
生:①昔者近踵其险乃止,我今涉足云梯直上
②岌岌可危堕险几毙,无可战栗天堑坦途
③一峰天都望而兴叹,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4、师:站在黄山之巅,绮丽风光俱收眼底,大家觅词摘句比赛撰联——
生:①弥天雾飘来浮去群峰忽隐忽现,倾盆雨急奔骤停万松或舞或立
②阳光普照丹崖贴金,大风起兮舞松张盖
③凝眸处彩霞掩映莲花沐阳含水,蹙眉时风云叱咤我辈纵苇踏浪
④虹脚升起直上青天至极至远,云海氤氲忽见宝光美轮美奂
四、黄山归来,心神俱醉,意犹未尽,用一首绝句表达心中感慨:自然造化钟神秀,无限风光在险奇。

何等公园落人间,绝处逢生化为夷。

五、抄写你喜爱的句段,注意排偶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