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咬文嚼字开篇词_曹则贤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也要咬文嚼字

初中物理教学也要咬文嚼字

初中物理教学也要咬文嚼字信宜市镇隆中学张可摘要:初中物理教学里很多知识点如有一字不同,或多一字,或少一字,意思就不相同了,因而如果教师对知识点忽视“咬文嚼字”,将会使学生产生歧义,从而影响到物理后续的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咬文嚼字”主要集中在:一字之差、多字少字,词序颠倒三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咬文嚼字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容许有些许含糊,尤其是在讲授过程中的用词方面,教师讲授时如果对一些知识点不注意用词,就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从而导致学生在考试上的错误而失分。

初中物理教学里很多知识点如有一字不同,或多字,或少字,意思就不相同了。

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上要注意“咬文嚼字”,解释清楚各个知识点,使学生有利于后续的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咬文嚼字”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举例如下:一、一字之差1、竖直向下,垂直向下。

竖直向下指的是重力方向,不论把物体放在水平面、斜面,还是竖直面等,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指向地心,与水平面互相垂直;垂直向下指的是与接触面互相垂直且指向接触面,当物体放在水面上时,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就是垂直向下的重力方向一致,这时两者的区别就是受力物体不同。

2、变大,放大。

这里指的是对凸透镜成像的其中一个特点的描述,像是变大或放大说法不同,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像如果是变大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物体前一个所成的烛焰的像,与这个像比较如果大于这个像的,则后一个所成的像就是变大的;像如果是放大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烛焰,与烛焰比较,如果所成的像大于烛焰的就是放大的。

与之同理的还有减小和缩小。

3、物体和物质。

质量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就叫质量,其中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如铁锤和铁钉这两个不同的物体所含的都是同一种物质铁。

又如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不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因为由ρ=m/v可知(这里的物体指实心的物体),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可能不同,所以质量不同,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比值即密度则反映了这种物质的特征,而与由这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三十三天有病_人知否_曹则贤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三十三天有病_人知否_曹则贤

htt p:P P ww 物理#40卷(2011年)1期物理学咬文嚼字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三十三天有病,人知否?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190)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5道德经6摘 要英文中谈/病0字,有illness,sickness,disease,morbidity,malady,ailment,pathos 等词.Ill,mo rbid,pathetical,mal(作前缀)和patho logical 是学术文献中常见的形容词,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1) 这样的逐字直译很别扭,但为了讨论的方便只好这么做.)))笔者注2) 即c umulative probabili ty distribution function,为对概率分布Q (x)从起始处的积分,可表为P(x )=Q x -]Q (S )d S ,是一个从0连续递增到1的函数.)))笔者注生命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开放的组织体系,因了外来的入侵或者伤害,因了内部构件的老化、衰减、无纪律的疯长或者干脆停止工作,就会给生命带来各种疾病.疾病所带来的苦痛是所有有灵性的生命都难以逃避的,因此有最深切的感受.与/病0有关的词会以各种面目进入我们的日常表达.用/病0字能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中文的/你有病?!0,英文的/You make me sick (你让我恶心)!0和/Pathetic,all of y ou (你们都有病)!0都是非常伤人的表达,这样说话属于不得体的行为(il-l behavior),这样的人是il-l m annered (举止不当的).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英文/病0字的表达是花样繁多的.本着比喻的(as metapho r)习惯,各种/病0字也经常出现在数学和物理学的表达中.常见的英文/病0字为ill,多是以ill+名词或者过去分词的形式出现,如il-l behavior,il-l behaved.Philip Ball 关于达芬奇如何创作他的时运不乖的画作5最后的晚餐6(How Da Vinci w orked on his il-l f ated last supper)是这样描述的:达芬奇经常是一大早就爬上了脚手架,茶饭不思,一刻也不放下手中的画笔.即便他的天才也需要沉思的间隙,而他却常常不能提供1)(And yet his genius demanded space for reflection that he could ill afford).显然,达芬奇对这项工作准备不足(il -l prepared for the task).这里,作者随手就用了il-l fated,il -l prepared 和ill afford [1].实际上,这样的用法在各种文献中俯拾皆是,如il-l defined concept (定义不明的概念),il-l conceived idea (想歪了的主意),il-l famedmolecule (声名不佳的分子),il -l disposed toward sb (对某人怀有恶意)等等,大家不妨借此体会一下ill 的用法.Il-l fated 还曾被用到评介H amilton 的三元数上.复数本质上是实的(real),不过是二元数而已.H amilton 想构造出类似的三元数(triplet)以表述电磁学,但历经艰难终未能成功,所以有il-l fated triplet 的说法.不过,Hamilton 终究还是为电磁学构造出了四元数.电磁学一般表述中的矢量分析是Gibbs 引入的.但是,矢量分析的一套算法不能构成完备的代数,是有欠缺的.笔者认为许多人写不对Maxwell 方程组就跟它们是用矢量表述给出的有关.不知这些问题何时能得到我国物理学工作者的重视,至少该给大学生们提个醒吧?英文ill 在数理文献中的应用是非常严肃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境来理解.例如,在谈论积分的时候,求Riemann 积分Q b a f (x )d x 的过程为把区间[a,b ]分为许多宽度为$x i 的窄条(不要求等宽度),则积分值为E i f (x i )$x i 在$x i y 0时的极限,其中f (x i )为在第i 个窄条上任意点取的函数值.显然,如果尽管$x i y 0,其上所能取的函数值f (x i )仍一直飘忽不定,使得极限不存在的话,这样的函数就是il-l behaved,不是Riemann 可积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出路是引入Riemann -Stieltjes 积分Q ba f (x )d g(x ),对一些具有跳跃不连续性或者微分几乎处处为零但却连续递增的函数g(x ),此积分可以进行.一个例子是,如果g(x )是任意的累积概率分布函数2),则不管它是如何il-l be -haved,Riemann -Stieltjes 积分都能进行.更好地规避#48#Riemann积分的方法是Lebseque积分.Lebseque积分是better behaved的,当然这里的/行为较好0是什么意思,应该参考其具体内容来理解,因涉及测度论,此处不作深入介绍.与ill对应的是良性的、好的,英文用词有nice, good(w ell),proper(appro priate)等等,一般用good和w ell就好,如go od-mannered,w el-l defined.具体地,例如这句/函数x|x|在x=0处是连续的,但没有w el-l defined曲率0.又比如在近代数学里,函数|x|,((x)(H eaviside step function)都是perfectly goo d function(完美的函数),而在Euler的时代,它们就很难被接受为好的函数(prop-er functio n),因为某种意义上像((x)函数的定义:((x)=1,x>01/2,x=0 0,x<0,可被认为不是/nice fo rmula0.当然如今我们认为这就是个好公式.Rog er Penr ose甚至对函数用了decent(正派的、体面的)这个词,见/Yet o ur Euler w o uld certainly have accepted1/x as a decent -function.(但我们的欧拉肯定会接受1/x为品貌端正的函数)[2]0.这段对函数的il-l behavior,go od-behav ior的讨论,有一定的任意性;不过历史上随着对问题的深入认识,观点是经历了变迁的.像函数1/x和如下定义的函数f(x):f(x)=0,x F0e-1/x,x>0,到底谁不是w el-l behaved函数还真不好说)))后者虽然是两块缝补的,可它是处处无穷次可微的.当Fourier证明了锯齿波这样很不光滑的函数,当然应该属于il-l behaved,竟然可以表示成/sine-w ave0的叠加,其对科学界冲击之强烈可想而知.数学家对待数学中的illness是非常认真的,他们会努力消除那些ill的地方,以达到完美、严格的境界,诚所谓/夫唯病病,是以不病0.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黎曼球的概念.黎曼球,即扩展复数C G{]}的几何表示,在复分析中非常有用,因为它使得1/0=]这样的表达w el-l behav ed(The ex tended com plex number s are useful in complex analysis because they allow for division by zero in some circumstances,in a w ay that makes ex pressions such as1/0=]w el-l behaved).这种力求完美的数学精神是非常值得物理学家,特别是理论物理学家,好好学习的.3)还有pas sion一词,被引申为激情、爱好等意思,实际上是一种生病或者护理病人时更易产生的心理(病人容易爱上护士据说是心理学中确立的案例).不过它同path os(suffering)的联系,尤其是在英汉字典里,是很难察觉了.)))笔者注与illness近义的有disease,在数学物理文献中不很常见,但也有.如庞加莱就把Cantor的集合论斥为/侵染数学的重病0(/grave disease0infec-ting the discipline of mathem atics).在群表示论出现并日益显出影响力的时刻,有些量子物理学家把群论侵入他们领地的行为称为/群论传染病0(德语Gruppenpest,英语Group disease).与ill近义的文诌诌点的词是pathetic,patho-log ical,源自希腊语的pathos.当代希腊语中ill就是PÀRV X.如果大家还觉得生份的话,不妨比较一下英文和希腊文的病人一词,即patient3)和PÀRV X T,就能看出它们的血缘,自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pathog en是致病体了.Patholog ical的色彩很强烈,如病态的羞赧(patholog ical shyness),说某人的报告太缺乏强烈的感染力(pathetically lacking the dr am atic appeal),老毛病了(It is his patho logy),等等.Patho logical用于对学术问题的描述同样是传递强烈的色彩,比如说/混沌行为是决定性的,但却病态地对初始条件敏感(Chao tic behavio r is deter-ministic but patholog ically sensitiv e to initial con-ditions,)0.这里,反倒是对科学的理解有助于对字面的理解)))读者欲知何为/病态地对初始条件敏感0,不妨看看Logistic equation的数值解.在数学中,有patholo gical counterex am ple(病态反例)的说法.注意到一个数列如果收敛,则其单项会趋于零.但是一些数列,如调和级数,虽然其单项会趋于零,但却不收敛.这就是典型的病态反例.此外,带前缀ma-l的英文词汇也很多,如maldev elo ped(发育不良),malposition(胎位不正),malfunction(功能失灵)等等.这些词多与不好、错误相联系,实际上m al就是法语的ill,大家不妨知道这一点.另一个与病有关的词morbid更多地是指思想、情趣方面的病态,如a mo rbid fascina-tio n w ith death(对死亡的病态迷恋),morbid nar-cissism(病态的自恋)等,m orbid anatom y(病理解剖)算是m orbid构成不多的科技词汇.除了贴上ill标签的一些概念或者内容,物理学理论中实际上有许多不易觉察的/病态0的东西,这一点物理学家当保持适度的警惕.有个简单的例子,#49#物理学咬文嚼字物理#40卷(2011年)1期http:P P w ww.w htt p:P P ww 物理#40卷(2011年)1期所谓的谐振子模型,它被用来作为研究许多问题的出发点.问题是基于其上的拓展走得太远太远,远得让许多研究者忘了起点在哪里.徐一泓在其著作Quantum f ield theor y in a nutshell 中毫不客气地指出:/量子场论诞生差不多75年后,其整个主题仍是根植于谐振子那套东西(It struck m e as lim iting that even after som e 75years,the w hole subject o f quantum field theory remain r ooted in this harm onic paradig m,to use a dreadfully pretentious w o rd.We hav e not been able to g et aw ay from the basic no tions of oscillations and w ave packets (P5))0.为什么摆脱不了谐振子的标记?笔者以为,所谓的谐振子模型,其本质为x 2+p 2形式的哈密顿量,这实际上是对构型空间和动量空间中各自的一个二次型的加法,是用最简单的方法缝制一个能构造出物理内容的相空间4).或者说,要缝制一个有物理的最简单的相空间,二次型加法的形式几乎是唯一可能的选择(否则,统计就很难往前走.但似乎二次型确实是大自然的选择,注意到能量均分定理就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由此哈密顿量的量子力学解法得到的零点能概念,以及基于零点能得到的一些无穷大量(仔细读读Canto r 关于无穷的处理,可能会让人处理这个问题会小心翼翼以至畏葸不前)和消除这些无穷大的努力,都难免让我们这些未能洞察其奥妙者有深深的迷惑,和些微的担心.后记 刘寄星老师在审阅本文时,在关于patholog -ical 一词的内容后面写下了一则逸闻,兹照录如下:/读苏联理论物理学家的回忆,得知大物理学家朗道最爱用这个词评判他认为不对的工作,因此在他的讨论会上报告人(多数是他的学生)一旦被他斥为patholog ical 或pathetic(Á±ÄÀ½À´ºÉ¶Ã¼º»),则此人一辈子就该倒霉了.被他这样评价过的人,包括德高望重的A.Yo ffe,他早年的老师Ya.Frenkel 和他的学生V.G.Levich,前者是为苏联物理学研究发展奠基的元老,其他两个人都是大有建树的理论物理学家,朗道的这种用词,深深地伤害了他们.不过,他的这种不讲情面和/恶毒0的用词也给自己招来了一次/没体面0,当他在P.Kapitsa 主持的讨论会上,将这个恶谥冠在应邀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的头上时,/拉曼怒不可遏,愤怒地把他赶出了会场0.看来,在用这个词评价人时还真得小心才是.04) 有见到此前有类似论述的读者请告知出处,多谢.)))笔者注参考文献[1] Ball P.Flow.Ox 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2] Penrose R.Th e road to reality.Vintage Book s,2004#物理新闻和动态#拓扑绝缘体可以帮助确定基本常数一种新发现的叫做/拓扑绝缘体0的材料,可以使物理学家能采用一种新技术确定三个基本物理学常数:光速(c )、质子电荷(e )和普朗克常数(h ).美国的几位物理学家建议进行一项新的实验,通过光在这种新材料上的散射来测量精细结构常数(A ),而精细结构常数是h,c 和e 的函数.拓扑绝缘体的不寻常处在于电流可以在它的表面通过,但不能在其内部通过.虽然有许多其他确定A 值的方法,但这种新的技术是唯一能够对A 提供极精确的计量学定义的方法.将A 值与在拓扑绝缘材料中的磁通量量子和电导率量子(两者都与h 和e 有关)的测量值相结合,便可以获得新的确定h 和e 的方法.拓扑绝缘体之所以具有奇异特性,是因为其电子能带的形状使得表面电子不能发生反散射.研究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形状导致材料对外场响应的精确的量子化.物理学家们对于类似的拓扑学响应已很熟悉了,当一个超导体放在磁场中会导致磁通量量子的产生,在量子霍尔效应中,当一个二维导体放在磁场中会产生电导率量子.物理学家认为,可以在某些拓扑材料中发生拓扑电磁效应,依靠这种效应,电场能够引起磁极化,而磁场可以引起电极化.此外,这种效应意味着材料对所施加的电磁场的响应是以A 为单位量子化的.为了测量这种效应,物理学家们建议进行一项实验,将光照射在拓扑绝缘体薄膜上,测量克尔(K err)转动和法拉第(Far aday )转动.克尔转动是反射光的极化方向相对于入射光极化方向的移动.法拉第转动是透射光的极化方向的移动.两者都涉及在磁场存在的情况下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物理学家们导出了一个公式,表明在某些拓扑绝缘体中一定的克尔和法拉第角的组合量子化为精细结构常数的整数倍数.目前有三个独立的实验室在试图测量这种效应.有关论文发表在Phys.Rev.Lett.,2010,105:166803.(树华 编译自Phy sics Wor ld N ews ,25Octo ber 2010)#50#物理学咬文嚼字。

物理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物理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其所 以然。比如 ,导体两端的 电压 ,不 能一时心 急说成“导体 的电压 ”:再如 ,而反射 定律 中的“反 射角 等于入 射角 ”的关 系也不能随意说 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当然 。科学准确 的语 言是 要 以学 生实际知识水平和 接 受 能力为 实际依 据。一些空洞而有深奥 的词汇也 需要我们 用一些通俗 易懂 的语 言来代替 。如课本 上对于 电容器 的定 义是这 样 的“任何两个彼此绝缘 又相 隔很近 的导体 ,组成一 个 电容器”。这个定义虽然也把 电容 器的构造 融入 其 中了,
A.始 终 作 匀速 运 动 B.始终作减速运 动 。最后 静止 · - - D ·
于 杆 上
C.先作加速 运动 ,最 后作 匀速 匕=== == 运 动
D.先作减速运 动 ,最 后作 匀速 . 。 . 。
运 “带负 电的”,让 学生 圈出来 ,并 问 学生 :这个条件有 什么用?学生说 由于是 负 电荷 。判断洛伦 兹力方 向时,四指 要与运动相反 。用 同样 的方法 。我和学 生
N Seor.0 ia5l ,N20o.1380 2
文理 导航
2 (0 总1第8年30025期月)
■理种舛兰/抽理
物理教学 中的“咬文嚼 字”
邵春 霞
(江苏省溧 阳中学 ,江 苏 常州 213300)
【摘 要】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阅读能力是 学生综合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 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 注意语 言表述 的规 范和 准确 ,培养 学生学会 “咬文嚼字”地分析 问题 。
【关键词 】咬文嚼字;辨析概念 ;规 范语言 ;圈点
一 个 好的学 习习惯对于 学习是 非常重要 的。 同样 的课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七 那些物理学家的姓名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七 那些物理学家的姓名
而今的天下处于英语霸权的时代& 联合国里有 个笑话,说会两种语言的人为 H)(),7’)A",会三种语 言的人为 "?)(),7’)A",只会一种语言的是 <@;?)+*,& 这种以一门美国化的英语来对付所有文化对象的现 象在中国恐 怕 也 是 有 的& 昨 日( 011/ I 31 I 32 )夜 读,见有人说‘ 薛定谔’是对 J+!?K>),7;? 这个名字很 差的翻译,中文读起来也拗口,正确的翻译应是‘ 许
物理学咬文嚼字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七
那些物理学家的姓名
曹则贤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311121)
———子曰:“ 必也正乎名& ”
- - 物理学中同概念一样需要细加关注的还有物理 学家的名字,毕竟物理学是和物理学家相联系的& 可 惜的是,除 了 杨 振 宁( 4& 5& 6*,7)、李 政 道( 8& 9& :;;)、丁肇中( 4& 4& 8),7)等少数几个中文名字外, 其他响亮的名字都来自别的国家,于是在中文语境 下的物理学( 实际上,别的学科也一样)就不免遇到 人名翻译的问题& 如何将物理学文献涉及的重要人 名忠实优雅地翻译成中文名,便成了问题& 我个人的 观点是不译( 省心呀!),但依然有如何尽可能忠实 地把人名的音发对的问题& 后一点,在我国物理学界 同世界物理大家庭交流不断加强的今天,显得尤为 重要&
·"!·
物理学咬文嚼字
下,在人头涌动的国际会议上,一个外国同行用你母
另:上述文中出现的许多优雅译名,其始作者谁
语的标准发音喊出您的名字,那该是多么亲切的感 我却不 知& 有 识 者,盼 见 告( 发 送 至 45+*6 7 *#!8&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四十 哈,Critical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四十 哈,Critical

物理·40卷(2011年)8期 http:??www.wuli.ac.cn物理学咬文嚼字物理学咬文嚼字之四十哈,Critical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190)双眼自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清)袁枚《随园诗话》Not every critic is a genius,but every genius is born a critic…———[德]Gotthold Ephraim Lessing摘 要 Critical phenomenon是需要用critical态度对待的现象,汉译临界现象,与crisis的本意倒也相和.Critical还应是面对一切学问的态度.1) 当然,在一些神奇的土地上也有例外.———笔者注2) inflection是某种变化之一阶微分的turning point,这两者好像汉译都用拐点搪塞.———笔者注3) 语见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笔者注4) 语见《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笔者注 德国人康德(Immanuel Kant)据说是哲学史上的丰碑,其著作是学哲学的人绕不过的大山1).康德著作中有名的要数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纯粹理性批判)(图1),Kritik der pracktischenVernunft(实用理性批判)和Kritik der Urteilskraft(判断力之批判),简称三大批判.这个批判,德文为die Kritik,英文为critic,不过意思不能为中文的批判所完全覆盖,它也可以对应温和一些的中文词如批评、评论以及研究(检视).Critic还指一个职业群体,汉译批评家,是一群表达价值判断的人(whoexpresses a value judgment),其日常工作就是就一些领域内的事情作判断性的评论(give criticalcommentary in some specific fields).在文化艺术领域,批评家在塑造社会的品位方面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在科学等领域,良性的同行批评则是制定或者维护成就之优秀水准的重要部分(Good peer-groupcriticis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eveloping ormaintaining excellent standards of achievement).在理解critical相关的意义之前,不妨先看看其名词形式crisis.别人我不清楚,反正笔者本人是没从英汉词典看出critical和crisis的关系.Crisis,希腊语为,本意是to separate,to discern(分开、分辨).Crisis有“a turning point”,即分水岭,的意思,比如疾病到了一定时候就来到一个槛上,要么痊愈,要么就恶化没救了.因此,crisis被引申为任何进程的turning point2),歧路或关键时刻,所以有atcrisis point(σε)的说法.至于报纸图1 康德1781年版《纯粹理性批判》的扉页上常见的political crisis,economic crisis,汉译危机,应属进一步引申出来的意思.此外,危机似乎不能反映“一段危险时期”的意思(a time of greatdanger or trouble).Critical(),本意是able to discern,而discern由dis(apart)+cernere(to separate)组成,都是强调分开、分叉、分辨等意思.Critical首先强调具有分辨力,所谓明察秋毫3)的能力;再则强调挑剔,有一种吹毛求疵4)的精神.吹毛求疵为中国人所诟病,不过英文的critical很多场合应正面理解,强调的是objective judgment so as to determine both merits and·545·http:??www.wuli.ac.cn 物理·40卷(2011年)8期faults,当理解为“细致的分析与判断(careful analysisand judgment)”,比如“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techniques used by various artists”说的就是对艺术家技巧的细致考察,不过不是为了求疵,而是为了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当然,critical作为crisis的形容词形式,自然还有“of or forming a crisis or turningpoint;decisive”的本意,比如“adolescence is a criticaltime for preventing drug addiction(青春期是防止染上毒瘾的关键时刻)”,“climate change is critical toworld peace(气候变化对世界和平有决定性的影响)”;许多时候critical意味着“dangerous or risky”,如“a critical situa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可能就是指的危机时刻.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将critical硬和某个汉语词对应,如“A critical time for stem cellresearch”,把critical time译成“关键时刻”或者“危急时刻”可能都有失偏颇.Critical用到物理上,出现在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语境中,可能和字典中的释意“designating or of apoint at which a change in character,property,orcondition is effected”有关,强调的是物质体系来到了一个特征、性能会引起变化的点上,正合crisis的本意.相关的词有critical point(state),criticalphenomenon,critical exponents and universality,critical opalescence,等等.欲理解critical phenome-non及相关内容,应该从相变谈起.5)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教师和研究人员,我都反对这种扭曲物理图像的公式写法.如果这是为了某种计算的或实验的方便,则应该交代清楚.———笔者注谈论相变最好的例子就是水.在地表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气-液-固三相是生命出现的前提,因此也是物理学出现的前提,从这一点来看,物理学怎么强调相变和critical phenomenon都不为过,欲窥门径的读者可以参阅由C.Domb等主编的phase transitionsand critical phenomena系列丛书.摄氏零度以上的水,根据气压的不同,可以表现出液体和气体(水蒸气)两相,在(T,p)相图上从三相点(triple point)向右有条曲线,给出的是气-液两相之间的边界(图2).描述这条相边界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就是所谓的Clapeyron relation.如何得到这个Clapeyronrelation呢?对于一个给定的、由广延量V,S作为基本参数的热力学系统,dU=TdS-pdV;相应地,其Gibbs自由能由关系式dG=-SdT+Vdp给出,这是一个用强度量T,p作为基本参数的描述.相边界是两相可共存的地区,边界线在其任何一点的斜率为dp/dT,则有dp/dT=ΔS/ΔV,其中Δ表示广延量在相边界上的突变[1].经常有人将此关系写成dp/dT=L/TΔV,其中L=TΔS为相变潜热,这样做掩盖了该方程的内在含义5).类似地,如果考察的是一个单轴的磁体,则dU=TdS+Hd M,dG=-SdT-Md H,则在(T,H)相图中的相边界线,其任何一点的斜率为d H/dT,由d H/dT=-ΔS/ΔM,给出.这个关系将磁相变同磁熵变联系起来,此处不作深入讨论.如果磁体的体积也有明显变化,我们就是在讨论一个三独立变量的体系,相应地有dU=TdS-pdV+Hd M,对应的以强度量为变量的热力学势由dL=-SdT+Vdp-Md H给出,可以在此基础上讨论相变.三维情况比较复杂,但可以照葫芦画瓢.图2 水的相图.(Tc,pc)就是水的critical point注意,水在(T,p)相图上的液-气边界在点(374°C,22.064MPa)上走到了尽头;再往前,没有液气两相的区别了.这一点在图2上不太看得明白,从液-气共存曲线(coexistence curve),即温度-密度曲线,来看则比较直观(图3).我们看到,温度在647K以下时,每个温度对应两个密度值,分别对应相边界两侧蒸气和水的密度;当温度为647K时,相变点(此时p=22.064MPa)只对应一个密度值ρ=0.322g/cm3[2],此时没有液气两相的区别,这一点就被称为criticalpoint.过了这一点,我们就进入了supercritical region.当(T,p)从(T0+c,p0+c)一侧接近(Tc,pc)时,相当于来到了一个液-气两相的turning point(crisis),笔者猜测,这是这个点被命名为critical point的原因.从这个意义来说,汉译临界点也是相当准确的.如果(T,p)从(T0-c,p0-c)一侧接近(Tc,pc),显然是从有相边界的地区进入无边界的地区,临界的说法就有点勉强,但该概念偏偏强调的是这种情形(critical point specifies theconditions at which a phase boundary ceases to exist).对于critical point这个概念我们这么critical(吹毛求疵)·645·物理学咬文嚼字 物理·40卷(2011年)8期 http:??www.wuli.ac.cn是必要的,因为体系从哪一侧接近critical point,其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Critical point is where we shouldlook upon critically,因为体系在临界点附近对环境参数的微小改变都极其敏感.图3 水的共存曲线发生在临界点上的物理,统称为临界现象(critical phenomenon).接近临界点时,体系的相干长度发散;相应地,许多物理量,如比热、2DIsing磁体的磁导率等,表现出发散行为.进入超临界状态的CO2和水的溶解度大增,这一点正可以用于物质合成:在超临界一侧溶解离子,在另一侧将离子析出.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界乳光现象(critical opalescence,图4),为Thomas Andrews于1869年在CO2中首次发现.当将初始时为液体的物质加热(密封条件下,压力也随着加大)接近临界点时,液体和气体区域的大小剧烈涨落.当密度涨落尺度可同光波长相比拟的时候,物质对光有强烈的散射,出现乳光现象.图4 乙烷和甲醇混合物在37°C下表现的临界乳光现象体系的临界行为常用临界指数描述.引入约化温度参数τ=(T-Tc)/Tc,当趋近临界点时,发散的观测量遵循一些power law(幂律),A(τ)∝τx.对于不同的物理量,指数用特殊的字母表示,如比热C,指数用α表示;且对从τ>0一侧接近临界点的行为,临界指数带撇号加以区别.据说,对不同的物理体系,对应的幂指数取相同的值,即表现某种普适性.描述临界现象的理论,有重整化群和共形场理论,笔者不懂,故不作深入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相关领域大家的著作[3].不过,对于τ→0附近的power law,A(τ)∝τx,笔者总是抱着一点点怀疑,总觉得因为参数变化本身太过微小(注意,τ→0),而在这种情形下可能测量是不够精确或者超然于测量体系的物理的(T→Tc对温度测量精度的要求是无止境的,而许多温度计所显示的由某个物理量换算而来的温度值同待研究的物理量所处的温度可能根本就没关系,或者这个换算关系本身是值得怀疑的.甚至有些研究者对温度测量是怎么回事根本就不关心).此外,采用power law也可能与定式思维有关,因为这样的数学简单,关于这点大家只要想想物理学初期有多少线性定律就能明白.据说,目前测量最准确的临界指数是关于液氦相变(λ-相变)比热的指数,α=-0.0127.不过,有必要提醒读者,这个精确值是在微重力环境下得到的,是花了血本的.为什么呢?当我们讨论液气相变时,我们认为(T,p)是控制参量,但实验上仅精确控制(T,p)是不够的.在临界点附近,密度强烈涨落,而密度的不同会使得实验体系受重力影响,则在这种条件下测得的临界指数不是太可靠,至少是不足以用来证明普适性的.文章结尾,聊两句critical thinking的问题.批判性思考,是一种怀疑前提假设的高级思考能力(higher-order thinking that questions assump-tions),是做学问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对物理学家来说尤其重要(critical thinking is critical to thecareer of a physicist).然而,相当数量的国人甚至相信连洞察力都是一种招灾惹祸的本领,《东周列国志》云:“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慝者有殃”,就是这个意思.这话在这块土地上似乎很有道理,是许多人遭殃后的“智慧结晶”.显然,对于欲察宇宙万物之理的物理学家来说,这样的“智慧”是与其事业的性质相抵触的.若是一个物理学家群体对于物理学的人与事缺乏判断力或者批评的勇气,任由谬种流传、骗子横行,则这样的物理学家群体对物理学能有何贡献,恐怕谁也不敢奢望.精神不立,学问何来?没有健康的批评环境的国度,一定是学术的荒漠.Physicists,be critical!参考文献[1] 曹则贤,《热力学、统计与统计物理》系列讲座PPT,2009[2] Brovchenko I,Oleinikova A.Interfacial and Confined Water.Elsevier,2008[3] Kadanoff Leo P,Baym Gordon,Quantum Statistical Mechan-ics.Westview Press,1994·745·物理学咬文嚼字。

物理学咬文嚼字

物理学咬文嚼字
[’] ! I5?=65 Q?(38?3- D)=1365 R51.)@: C.==1@ I5//>C133 13< )(5 S5L?> /.)0?3 03 A,53)05)(>T53).=@ U(@8028,V03)165 R??:8,M5, W?=:, ’XXX- 中译本为 《 奇异之美 J 盖尔曼传》 , 朱允伦等译, 上海科 技教育出版社, $%%$ [$] ! C.==1@ I5//>C133- A(5 N.1=: 13< )(5 Q16.1=:G<L53).=58 03 )(5 《 夸克与 D0E*/5 13< )(5 T?E*/5P,Y,/ R??:8,’XXZ- 中译本为 美洲豹 J 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 , 杨建邺译, 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 ’XX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理
物理学咬文嚼字 名字, 乔伊斯故意把 4033561378 写成 403356138; 而 91:5 来自德语动词 912(53,其名词为 912(5( 哨 兵, 哨所) , 形容词为 912(,都与 ‘ 醒’ 、 ‘ 警醒’ 有关。 它要描写的是这个小城的败落和再生 ( ;1// 13< =58> .==52)0?3) , 败落后的崛起 ( 1=085 1;)5= ;1//036) , 而两者 背后的原因都是威士忌 ( 908:5@,爱尔兰语 ‘ 生命之 水’ ) ,所以, ‘ 91:5 ’ 有宿酒后将醒未醒之乏力, 败 落后欲起未起之艰难的寓意, 含义相当丰富。 至于 对 “ A(=55 B.1=:8 ;?= C.8)5= C1=: ” 的翻译, 更是千奇 百怪,有趣的有“ 给穆萨・马克 " 个夸克” , “ 向麦 克老大三呼夸克” , “ 给穆斯特马克的三声夸克” , 以及比较文绉绉的、 富于想象力的 “ 为马克检阅者 王, 三声夸克” 。 此处我想提醒读者好好体会一下何 以翻译不能简化为查字典这样的体力活的道理。 至 于这句到底该如何翻译, 笔者未读过这本书, 不敢造 次。 现把那一段原文和翻译之一种誊录于此, 请读 者自己斟酌。 原文是 “ A(=55 B.1=:8 ;?= C.8)5= C1=: ! D.=5 (5 (1837) 6?) E.2( ?; 1 F1=:- G3< 8.=5 13@ (5 (18,0)78 1// F580<5 )(5 E1=:“, 有译文为 “— — —冲马 克王叫三声夸克!他一定没有从一声吼叫得到什 么, 他所有的东西肯定是在这个痕迹之外。 ” 这一段关于夸克来自最难懂的文学作品所点燃 的灵感 的 描 述,有 编 故 事 美 化 名 人 的 嫌 疑。 实 际 上, 盖尔曼自己对他的传记作者说过,B.1=:,英文 是他自己创造的词!笔者以为这话处 发音 H,?=: , 于可信与不可信的量子叠加态。 首先说可信。 盖尔 曼有给别人造名字的习惯, 他自己的姓氏就让传记 作 者 花 了 相 当 的 功 夫。 盖 尔 曼 的 西 文 拼 法 有 I5/E13,I5//E13,I5/E133 等, C.==1@ I5// J C133 的传记作者发现把它拼成 I5// J C133 的只此一家, 最后认定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老爸 G=)(.= K80<?=5 I5// J C133 开始这么干的。 为了尊重这家人的独树 一帜, 我建议应将 I5// J C133 中文译名写成盖尔 J ((((((((((((((((((((((((((((((((((((((((((((((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高三上册语文第八课《咬文嚼字》课文原文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

根本不成一句话。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三十五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三十五

物理学咬文嚼字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三十五E ph e m e r a l a n dE v a n e s c e n t 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19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宋]苏轼‘前赤壁赋“摘 要 时空是描述物理事件的关键参数.E p h e m e r a l 和e v a n e s c e n t 分别描述短寿命的和小范围内就急速衰减了的现象,但也有含混的时候,且很难找到合适的中文翻译.1) 人生寄世,不足百年,何尝又不是朝生暮死?哈雷彗星上次来访(周期为86年),我都是物理系大四的学生了,竟不能理解其光临之含义.下次再来,我一定当面跟它说道歉笔者注2) 这首诗太美,十九世纪就有J a m e sL e g g e 的英译:T h ew i n gs o f t h e e p h e m e r a ,A r e r o b e s ,b r i g h t a n d s p l e n d i d ,M y h e a r t i s gr i e v e d ;W o u l d t h e y b u t c o m e a n da b i d ew i t hm e !T h ew i n g s o f t h e e p h e m e r a ,A r e r o b e s ,v a r i o u s l y a d o r n e d .M y h e a r t i s g r i e v e d ;W o u l d t h e y b u t c o m e a n d r e s t w i t hm e !T h e e p h e m e r a b u r s t s f r o m i t s h o l e ,W i t h a r o b e s o f h e m p l i k e s n o w .M y h e a r t i s g r i e v e d ;W o u l d t h e y b u t c o m e a n d l o d g e w i t hm e! 笔者注 据说时空是存在的基本特征(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牛顿的世界观中,时空是绝对的㊁无结构的㊁无限的存在,其中发生着各式各样的事件,物理学的任务就是理解事件和事件的参与者,描绘事件的花样(p a t t e r n )和其所遵循的规律(t h e l a w ).到了爱因斯坦那里,时空和物质-能量不再是不相关的,而是耦合在一起的了,时空因而可以被扭曲(d i s t o r t ,w a r p ),还有皱褶(w r i n k l e ),显得有趣的多.物理学的主要任务甚至变成了描述时空.爱因斯坦的时空观相较牛顿的时空观,有人说是革命,倒也没有那么邪乎.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牛顿的物理是乡间的大戏,台上的演员多是乡民临时客串的,因此谁演戏,演什么戏,戏台不会改变(a b s o l u t e s p a c e ),琴师也依然是自顾自地拉着(a b -s o l u t e t i m e ).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强调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是同物质本身相关联的(m o t i o no fm a t t e r i n a s p a c e t i m e c o u pl e d t o t h e p r e s e n c eo fm a t t e r ),这是京城里的大舞台上名角演大戏.谁演戏,演什么戏,舞台都是要相应地特别设计的,琴师是要精挑细选的.大腕演员走在舞台上,因为份量的关系,台面是扭曲的,配角的动作与表情是扭曲的,琴师也紧张万分地根据大腕的表演调适自己的节奏,大腕的戏也就成了一个物体在被物体扭曲了的时空中的运动.换一个更大的腕,别说舞台,连观众带观点一并地扭曲.依此理解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虽不中,亦不远矣.人是宇宙的过客.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庄子㊃知北游“).因此,人也就对时间特敏感,常感叹生命之短暂.人们祈求长寿命,并因为这种渴望导致了化学的产生,还真的就延长了寿命.人们渴望长寿命,则 短寿命”就为大家所厌恶, 短命鬼”就成了骂人的话.不过,中国人是特别哲学的,一句话可以有极端矛盾的意思.大约在苏州一带, 短寿(音s o u )命”还是充满暧昧的情话,被骂短寿命是相当亲昵的待遇.古人的大钟表是太阳,时间单位是一天,短于一天的应归于短寿命的范畴.更短的时间单位,似是由印度传过来的.印度‘僧只律“载: 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这里提到的刹那㊁瞬㊁须臾,现在还是我们用以指称短时间间隔的常用单位,对应时间分别约为0.018秒㊁0.36秒和48分钟.瞬㊁弹指这些物理事件(其它词指的是什么事件我不清楚),因为明显重复性差,没有固定的结构可以作为钟表,所以一日仍是个广泛采用的时间单位.以人对生命的预期为标准,短于一日应该是严重的短寿命了.古人早就注意到了一类朝生暮死的昆虫,名蜉蝣(图1),并由蜉蝣联想到生命之短促而感叹不已.晋傅咸‘蜉蝣赋“云: 有生之薄,是曰蜉蝣. 不识晦朔,无意春秋.取足一日,尚又何求?”1)又,‘诗经“有‘蜉蝣“诗云: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2).”把对生命短促的感叹转化为对 无所归依”的忧虑.死在眼前是时间问题,身归何处是空间问题,时间太紧迫了,逼它想到空间.”[1]李敖好意思称呼自己为大师,果然有些道理,他用时空的概念阐述对‘蜉蝣“一诗的理解,就满有深意.3) 为阿桑奇所著,免费的网络书 笔者注4) 严格地说,这个所谓的时间-能量不确定性关系并不存在.注意到其中的ΔE 可以是v a r i a n c e ,Δt 却不可能是v a r i a n c e .其实,这个关系式最早出现于1922年,比1927年的H e i s e n b e r g 关于u n c e r t a i n t yp r i n c i pl e 的论文要早.利用这个关系式得到的结果,缺少物理基础,很少有可靠的笔者注图1 蜉蝣,蜉蝣目(E p h e m e r o p t e r a )通称蜉蝣,一类最原始的有翅昆虫,约2500种.古人以为蜉蝣朝生暮死,其实际寿命各不相同,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西洋人也早就发现了蜉蝣夭寿,它的昆虫学学名叫做e p h e m e r o n ,据说是希腊哲人亚理士多德给起的.E p h e m e r o n ,形容词形式为e ph e m e r a l ,来自希腊语εφη'μεροζ,意思是 l a s t i n g o n l y o n ed a y ”,朝生暮死.E p h e m e r o n 的寿命短,指的是其成虫的寿命短(r e f e r r i n g t o t h e b r i e f l i f e s p a n o f a d u l t s ).这一点像知了,地面上的寿命不过是夏季的两个月,却已在泥土的黑暗中蛰伏了好几年,两相比较也该算是e p h e m e r a l 的了.许多植物也采用蜉蝣的生存方式(e p h e m e r a l l i f e s t y l e ),在地下蛰伏很久,只当条件合适时,才迅速发芽㊁开花㊁结果.蜉蝣,法语为éph ém èr e ,意大利语为e f f i m e r a ,西班牙语为e f ím e r a ,还都是e ph e m e r o n 的变形;而在日尔曼语系的语言中,如德语的E i n t a g s f l i e g e ,荷兰语的e e n d a g s v l i e g ,瑞典语的d a gs l än d a ,丹麦及挪威语的d øg n f l u e ,其字面上就是 一日昆虫”的意思.英语来源较杂,蜉蝣的日常称呼为m a y f l y,看不出寿命的长短.为了强调事物的短暂㊁短促,英语中常用的㊁文诌诌的形容词就是e p h e m e r a l .一些具有时限(t e m -p o r a r y na t u r e )的艺术形式,如沙雕㊁冰雕,可以描述为e p h e m e r a l 的,乃为e p h e m e r a l a r t .一些在生命中某一定时刻才出现的器官,如胎盘,可称为e p h e m e r a l o r ga n .像幸福㊁荣耀,都是转瞬即逝的,都可用e p h e m e r a l 来形容.在 U n d e r gr o u n d ’b e l o n g so nt h eN e t ,i nt h e i re p h e m e r a l l a n d s c a pe (‘地下“3)一书属于网络,存在于网络的e ph e m e r a l 景象中)”一句中,e p h e m e r a l 也是转瞬即逝的意思.注意,e p h e m e r a l 许多时候形容蜉蝣那样的露面时间短的事物,并非说其整个的存在时间短,如e p h e m e r a l pr i n t 指的是剧院节目单㊁招贴之类的印刷品,可能就有一天的使用价值,但收藏爱好者会将之保存很久.这种e ph e m e r a l 的东西,和蜉蝣或者e p h e m e r a l p l a n t s 相反,前者短暂露面后即落入无边的黑暗,而后者在长长的黑暗中迎来短暂的露面.E ph e m e r a l 也出现在物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中.比方说, H e i s e n b e r g u n c e r t a i n t yp r i n c i p l ea l -l o w s f o r s p o n t a n e o u s a l b e i t e p h e m e r a l p a r t i c l e c r e -a t i o n (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允许粒子的自发但e ph e m e r a l 的产生)”一句中,所谓 自发的㊁e ph e m e r a l 的产生”,是指粒子自发产生了,但却只能短暂存在.多短暂呢,据说用不确定性关系式ΔE Δt~ћ可以算出4),差不多是10-22s 的量级.在Q u a n -t u mF i e l d T h e o r y ina N u t s h e l l 一书中,徐一泓(A n t h o n y Ze e )写到: 量子场论是因了我们描述生命的e ph e m e r a l 本性需要才产生的(Q u a n t u mf i e l d t h e o r y a r o s e o u t o f o u r n e e d t o d e s c r i b e t h e e p h e m -e r a l n a t u r e of l i f e ).”为什么这么说呢?徐一泓接着写到 基于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合流产生了一组新现象:粒子可以产生,可以湮灭;就是这产生与湮灭需要发展出一门新的物理学,即量子场论(I t i s i n t h e p e c u l i a r c o n f l u e n c e o f s p e c i a l r e l a t i v i t y a n d q u a n t u m m e c h a n i c s t h a t an e ws e t o f p h e n o m -e n a a r i s e s :P a r t i c l e sc a nb eb o r na n d p a r t i c l e sc a n d i e .I t i s t h i sm a t t e r of b i r t h l i f e a n d d e a t h t h a t r e -q u i r e s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n e ws u b j e c t i n p h y s -i c s ,t h a t o f q u a n t u mf i e l d t h e o r y .)”类似e p h e m e r a l 描写短寿命的(s h o r t -l i v e d )词汇很多.比如刚才提到的e p h e m e r a l p a r t i c l e s 的产生,短暂出现的荷电粒子-反粒子对就表现出瞬间的偶极矩,英语为t r a n s i e n td i p o l e .T r a n s i e n t 也可作为名词用,指临时工㊁过客等.振荡体系中经常会出现短暂的能量爆发(b u r s t ),即被称为t r a n s i e n t ,如e l e c t r i c a lf a s t t r a n s i e n t (快速瞬变电脉冲).T r a n s i e n t 的一个同源词为t r a n s i t o r y,也表示短暂的,如暂态日冕洞的产物理学咬文嚼字生与消失(c r e a t i o na n dd e s t r u c t i o no f t r a n s i t o r y c o r o-n a l h o l e s).这些词所指的短暂都是相对的,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尺度,像t r a n s i t o r y的日冕洞,可是持续几十天的.此外,像i n s t a n t,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等词也指短暂时刻,不过是指未来所需时刻之短暂,有迅速㊁马上的意思,见i n s t a n t c o f f e e(速溶咖啡).物理学中的例子有i n s t a n t o n,汉译瞬子,指量子场论运动方程之时空局域的经典解;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 i n t e r a c t i o n指无需时间的相互作用(实际是未考虑或未认识到相互作用需要时间),两个质点间的牛顿引力和两个电荷间的库仑力,就是典型的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 a c t i o n,即a c t i o n-a t-a-d i s t a n c e(超距作用).有关表述的理解和翻译正确与否,容另处讨论.当然,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也有 存在于某个短暂时刻”的意思,如i n s t a n t a n e o u s c a t h o d e就是指交变电场中某个瞬间处于低电位的电极.谈及e p h e m e r a l,隐隐觉得应该和e v a n e s c e n t放在一起讨论.拉丁语动词e v a n e s c e r e=o u t+t o v a n i s h,本意是指像烟㊁雾(变稀薄)一样从视野中消失,英语近义词有f a d e o u t,d i s a p p e a r.V a n i s h在数学和物理中常出现的形式是v a n i s h i n g,如t h ev a n i s h i n g o f a p a r a m e t e r(参数变为零),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s v a n i s h i n g l y s m a l l(无穷小的差别,如你所希望的那样小,亦即接近零),等等.ε-δ式的微积分证明中,这两个小量就是v a n i s h i n g l y s m a l l.但是,请注意,在 b e a u t y t h a t i s a s e v a n e s c e n t a s a r a i n b o w”一句中,显然e v a n e s c e n t也是强调美貌如彩虹,转瞬即逝.E v a n e s c e n t已被用来描述许多物理现象.其一是E v a n e s c e n tw a v e,发生在光波的传播当中.当一束光波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o p t i c a l l y l e s s d e n s em e d i u m),若入射角大于某个临界值时,会发生全发射.其实,全反射并不是说光完全没有进入光疏介质,而是不能在其中长距离传播.进入光疏介质的光,其法向波矢是复数,因此这个方向的光场是按照e-k z的形式衰减.E v a n e s c e n tw a v e怎么翻译?翻译成倏逝波当然有不妥的地方(见后记),因为只要有入射光束,这个波就一直在界面附近存在着,只是其沿法向的P o y n t i n g矢量的时间平均为零,所以没有净能流而已.隐失波的译法,易造成e v a n e s c e n t w a v e与消失有关的错觉,这种想法可能是来自经典光学中认为折射光束消失的说法!其实发生光全反射时,若紧挨着光疏介质再加一个光密介质的话,这个e v a n e s c e n tw a v e就能被看见了,好像光束发生了对光疏介质的隧穿(t u n n e l i n g).这个现象被称为阻错内全反射(f r u s t r a t e d t o t a l i n t e r n a l r e f l e c t i o n).其二是固体物理中E v a n e s c e n t s t a t e s的概念[2],指能量落在能隙之间的非布洛赫(n o n-B l o c h)态,它是局域的.假设晶体中电子的势能只包含唯一的F o u-r i e r分量(对应于单位倒格矢)U,则出现在第一B r i l l o u i n区边界上的e v a n e s c e n t s t a t e s,其波矢虚部满足ћ2[i m(k)]22mћ2G22m=U25).对于杂质深能级的量子力学描述,其物理实质是在缺陷处的缺陷波函数与周围体材料中等能量的e v a n e s c e n t波函数的匹配问题[3].图2 杂质深能级的量子力学描述,即将缺陷的波函数同体材料的e v a n e s c e n t波函数匹配起来(取自文献[3])其它场合e v a n e s c e n t概念也经常出现,像光电子能谱中的e v a n e s c e n t f i n a l s t a t e,描述低于等离激元频率(p l a s m o n f r e q u e n c y)的电磁波照到等离子体(包括金属)上时提到的e v a n e s c e n t f i e l d等等.E v a n e s c e n t w a v e曾被翻译成衰减波,也会造成同a t t e n u a t i o n(仅要求强度减弱,但不要求v a n i s h i n g)之翻译的混淆,不是很理想.既然e v a n e s c e n t强调的是短距离内的急促的衰减,理想的翻译最好能表现出其是空间的概念,绘出e-k z的形象,不知译成骤逝波或者剧逝波可否,或把逝字换成消字?抛之以为砖.5) 这个公式似乎有哪点不对.它不允许i m[k]=0,而显然在带边应有i m[k]=0 笔者注6) e p h e m e r a l g l o r y可以译成 荣耀不过是过眼云烟” 笔者注7) 我总有一种感觉,时间是一种d e r i v a t i v e的存在.其在物理学中出现的代数形式早就暗含了这一点 笔者注读者可能注意到,我试图将e p h e m e r a l解释成时间上短暂的,e v a n e s c e n t是空间上急促衰减的,但这种分别对于反过来理解英文原文可能会在许多地方引起误解.E v a n e s c e n t也有短暂的意思,如上文提及的e v a n e s c e n t a s a r a i n b o w.在解释时间短暂的时候,我们一直是使用空间的概念,如瞬间㊁白驹过隙,过眼云烟6).那个i n s t a n t的本意则是在近旁,类似中文的马-上,表示时间短促,不得不使用小空间尺度上的运动;这个无奈道出的恰是时间的本质7),读者有暇,不妨思考一下.物理学咬文嚼字后记 一直想写e p h e m e r a l这个词,现在急着把它同e v a n e s c e n t一起讨论,源于年前北京大学秦克诚教授的一封e m a i l,内容照录如下: 还记得1978年前后,物理所的詹达三邀请我和他一起译H e c h t和Z a j a c的 光学’,遇到e v a n e s c e n tw a v e一词,当时的物理学名词中没有现成的词条,我就把它译成 倏逝波’,以前没人用过,不落日常用语,比较 雅’,我自以为译得还好.但是后来王竹溪先生看到了,对我说,不能这么译.我问为什么,他说 倏’是随时间的迅速变化,而这个波是随空间急剧衰减.他令我心服口服.这个波一度定名为衰减波,但衰减二字太普通,最后定名为隐失波.我也知道了自己不是这块料,再也不敢自定译名了.”秦老师谦称 自己不是这块料”,正是因为其多年来不断勉力而为才有这样的感叹.倘若我们为物理学立标准时都能怀有少许这样的谦逊,或许中文物理学就不会如今天这样充斥那么多连 似是而非”都算不上的词汇. 再说物理学词汇翻译问题,既然有时我们很难为一个概念找到非常贴切的对应词汇,是否在不妨碍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对其权威性质疑,并在该词汇出现的一些场合加上西文原文?其实,西文原文同样不足以精确地表达物理,那些真实的物理图像与数学公式才是我们要把握的.本文收尾时,笔者读到雷立柏先生(一位奥地利人)用中文写就的‘拉丁语在中国“,其文字之优美让俺汗颜.雷先生写到: 这些知识体系的术语和研究方法都和拉丁语有关.如果不能阅读这些体系的原文著作,就无法在研究和理解上 更上一层楼’,并且还会错过很多重要的因素.”就物理学来说,我们到底错过了什么呢?参考文献[1] 李敖.虚拟的十七岁,李敖出版社,2008[2] K i t t e l C.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s o l i ds t a t e p h y s i c s,7t he d i t i o n,J o h nW i l e y&S o n s,1996,196[3] I n k s o n JC.J.P h y s.C:S o l i dS t.P h y s.,1980,13:369 381物理学咬文嚼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咬文嚼字
编者按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物理学名词层出不穷,物理学名词的渊源与使用为大家所关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研究员对物理学名词颇有研究,故5物理6杂志特开辟此/物理学咬文嚼字0专栏,邀请曹则贤研究员定期发表见解,以活跃5物理6的版面并引起读者对物理学名词讨论的兴趣。

开篇词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0
物理学,实际上所有的自然科学,是全人类的普适的精神财富,它不应该因为语言载体的不同而产生任何差别。

数学是物理学思想的可靠载体,但一种叙述性的语言作为物理学的载体仍然是必要的。

这一现实,决定了因为载体语言,以及该语言所表达的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对物理学理解上的差异。

不同的语言可能呈现给学习者不同的物理图像,而不同的文化塑造了研究者不同的风格从而将物理学导入不同的方向。

比较一下德语物理学教科书之有板有眼注重现实细节和法语教科书之轻灵飘逸注重数学理性,你会恍惚觉得这是来自两个世界的物理学,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德国收获的更多是产品而法国收获的是de Gennes的诺贝尔奖。

就科学的传播来说,虽然科学的发展让专业词汇变得精致脱俗,但略微仔细考察其起源就会发现它们大多依然是世俗世界中土得掉渣的交流单元。

在向公众(包括未来的专业科学家)传播科学的过程中,专业词汇依然是作为其本来世俗面目为公众所理解的,而那些远远脱离实际生活的新词汇在当前的专业人士中间并没有共识。

就科学的严谨性而言,真理和谬误有时就像实数轴上的有理数和无理数,比邻而居;稍许的理解偏差就会造成是非颠倒的局面。

而语言的灵活性与科学严谨性的不协调正是歧义产生的地方,是科学理解与科学传播的敌人。

因此,对于研习物理学的人来说,从语言的角度理解一个物理概念的演化多少是有些助益的。

人类社会的主导性语言是随着文明变迁而改变的。

中文、希腊文、埃及文与拉丁文都曾作为不同时期人类文明顶峰的载体而成为科学的载体。

物理学初现于古希腊。

所谓经典物理,其中经典的意思就是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艺术标准、原则和方法的或以其为特征的的意思。

希腊语和拉丁语就是西欧文化艺术的根基。

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开普勒、牛顿时代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用拉丁语写成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至今天,拉丁语对欧洲人来说都意味着品味和学养,法国小说5红与黑6中的男主角木匠之子Julien Sore l就是因为会流利的拉丁语而得以混迹上流社会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德语是科学语言,至少是数学和物理的语言;德国的哥廷根、海德堡和柏林都曾是世界科学的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学的中心转移到美洲的美利坚合众国,英语也随之成为科学的语言。

当今世界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不会英语,不能说严格的不可能,至少是非常稀罕的例外。

当然,英语的前身为古德语(Proger m an ic),是德语的条顿化。

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不过是德国北部两处向英伦三岛移民的发源地。

而英伦三岛上各岛的方言则属于凯尔特语(C eltic),演化的路线为自瑞士(Con fÊderati o H e lvetica,语言为C eltic H e lvetica)经法国西部北上而至英伦三岛的。

因为英语和德语、法语的血缘关系,因为历史上法德两国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今日英语物理文献中时常闪现法语和德语词汇的身影就容易理解了。

基于以上事实,对于我们中国的物理学习者来说,一个物理学词汇的大致演化路径就清楚了,即自希腊语和拉丁语,途经德语、法语(并不总是如此)到英语,再被翻译成中文(早期的部分中文翻译来自日文译法)呈现到我们的书本上。

学习者若能略知上述外语,于物理学概念理解上或许能少入歧途。

笔者自少年起修习物理,虽经二十余载孜孜以求,于物理一道仍不得其门而入。

自责之余,常感叹未能究物理学概念之微言大义于初学时。

物理学发祥于西方,其开山立派、自成一家者多为西洋人士却鲜我族类,与他们是使用自家语言大有关系。

我们以中华文字为修习物理之载体,讹错误解之处难免。

传道者含糊其辞,修习者望文生义,不知毫厘之差,谬误之根早种。

无数中华热血聪颖少年投身物理学之研习,虽穷经皓首而得以登顶览景如李翁杨翁者几稀,诚可惜哉!笔者已过不惑之年而对于物理学基本问题是迷惑重重,近年来总想将诸般迷惑说出
#
565
#
36卷(2007年)7期http:P P www.w ul.i
http :P P www .w ul.i ac .cn 物理
来,一来略舒胸中块垒,二来或有益于同辈及后进学子。

遂决意付诸笔端,撰几篇断续文字,且就咬文嚼字始。

然一个人内禀的学问,恰如外套的衣服,刻意抖落就难免有出乖露丑的时候。

物理学词语之计较,平常三五知己者饭后闲谈尚可;白纸黑字印出来,于方家眼里固然不成体统,若是出现常识性错误那笑话可就大了。

然既已承蒙5物理6杂志编委刘寄星老师抬爱,5物理6杂志编委会又这般大度,将
宝贵的页面匀出一角来让俺开专栏咬文嚼字,则贤敢不殚精竭虑,全力以赴?怕只怕能力所限,到头来终不免真知灼见鲜有,错误纰漏不断。

所以事先恳请宅心仁厚的读者,只将这豆腐块大小的文章当成引玉之砖。

是为序。

Quod Scri p t,i Scr i p ti(那些我写的,也就写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曹则贤)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一
关于物理学
曹则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0)
何谓物理学?按字典上的解释,物理学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

详细一点说,物理学是关于物质和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参阅free on li n e d ictionary )。

当我们谈论关于某事物(比如飞行)的物理时,它包括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相互作用、其中的过程以及定律等。

物理学的定义还可以参考对物理学家工作的定义来理解。

Car -ro ll 写到:/物理学家的工作就是构造世界的数学模型,然后用观测和实验验证模型的预言.0(原文为/Our j o b as physicists is to construct m at h e m atical m odels of the w orl d ,and then test the predictions o f such m ode ls agai n st observations and experi m ents .0参阅S .M.C arro l.l Spaceti m e and G eo m etry .Add ison W esley ,San Franc isco ,2004,p .51)按照这个说法,物理学就是(达成)关于世界的数学意义上的理解。

那么物理学的字面本意是什么呢?英文phys -ics(physis)来自希腊语<T RIJ G ,意思是/关于自然存在的事物0。

亚里斯多德把科学理论分为phys -ics ,数学和神学三部分。

他所谓的physics ,又被称为自然哲学,实际上不仅包括我们今天称为物理学的东西,还包括生物学、化学(我总以为今天的化学仍然是原子、分子层次上的物理学之一部分。

W alter Kohn 教授作为理论物理学家曾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郁闷过。

他对我此说法略感欣慰。

)、地质学、心理学甚至气象学等学科。

相应地,形容词physical(=<T RIJ O N )则有自然的、事物的、形体的等多重意思。

当我们读到/physical reality 0时,这所谓的物理现实还有自然的这层意思。

为了区分/phys -ical 0之形体的意思(生理学physiology 保留了这层
意思),英语中特指形体(so m ati c confor m ati o n)时会用physique 这个词。

但是,这个字却是法语里物理学一词的正确拼法。

物理作为一门学问的名称在中文中出现,最早大约见于明末清初方以智著的5物理小识6一书。

真正与/physics 0对应的中文/物理学0一词的正式使用,现在一般接受的说法是始自1900年,那一年由王季烈先生重编、日本人藤田丰八翻译的饭盛挺造著5物理学6中文本在上海刊行。

但汉语里的物理,就字面直接理解应为关于一切自然存在之道理,则正如5物理小识6一书所表现的那样(该书12章涉及物理学、化学、历算、医学、水利、火器、仪表等多门自然科学知识和工艺技术),是自然科学之统称。

若要翻译成英文,我想应是the la w s and pri n ciples of m atters and the w orl d t h ey m ake .这一层意思,诗圣杜甫在其作品中多有阐明,如/我何良叹嗟,物理固自然0,/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0,/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难齐0,/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0等。

/高怀见物理0一句被后人敷演成对联/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0,是赠送物理学家的高雅礼品。

而含有物理一词的最佳诗句当属5曲江二首6中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0。

读物理的人,从名满天下的李翁杨翁到藉籍无名之众都愿意用此句自勉或自我安慰。

此外,唐时张说为上官婉儿诗集作序,誉其/敏识聆听,探微镜理,,0,其中探微镜理一词可为当前实验物理的绝佳写照。

汉语里另一个与物理有关的词叫格(二声)物
#
566#物理学咬文嚼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