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案
中国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了解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分析我国位置优越的好处。
重点难点: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导入:我们怎样描述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呢?(二)导学部分:读课本及图1.1找出答案并在书中划出1、位置:⑴半球位置:我国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从南北半球看,位于;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是东部,西岸的国家。
⑵海陆位置: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部,东临世界最大的洋——,是一个的国家。
⑶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高、中、低纬度),属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以南的带,没有带。
二、合作、探究、展示:承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讨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完成课后活动题(p4表格):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四、当堂测试:五、课后反思: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二)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领土面积、海域面积。
2.了解我国领土四端、东西与南北距离。
3.了解我国的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名称、位置。
重点难点:我国的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名称、位置。
【学习过程】一、认知目标,师生共同认知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陆上国界线长千米,相邻国,大陆海岸线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2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和。
其中为内海。
三、交流展示,小组内相互交流自主学习并矫正。
读课本P4中国疆域示意图:①明确指出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国家②指出我国两个省级岛屿:海南岛和台湾岛③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学案一、导入你知道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吗?这种划分是基于中国辽阔的地理特征和多样的自然环境而来的。
通过了解这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二、目标1.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标准和特点。
2. 掌握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3. 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三、导入活动1. 观看地图:观看中国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并标注出来。
2. 地理特征讨论:讨论每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貌、水文等。
3. 资源分布分析:分析每个地理区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农业、矿产、水资源等。
四、知识讲解1. 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2. 西部内陆地区:包括西北、西南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较低。
3. 中部地区:包括华中、华南地区,地势复杂,气候湿润,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4. 西北边疆地区:包括新疆、青海、西藏地区,地势高原山地多,气候干旱,资源丰富但交通条件较差。
五、案例分析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为例,分析两者在资源利用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别。
为什么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内陆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六、拓展活动1. 请结合实地考察或网络查询,了解你所在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情况。
2. 设计一个项目,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地理资源,增进当地经济发展。
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中国被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奇特的地理特征和资源分布。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增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地理知识,不息拓展自己的视野。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学案.doc

从世界看中<国辽阔的搬域位置优越国土辽阔<海陆位置:疆域辽阔:缰界绵长、亚欧大陆东部,濒临居世界第三位临国广袤的海洋国土、内海有中国地理专题复习学案一、解读新考纲1.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2.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3.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4.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6. 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7. 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8.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9.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10.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限,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的影响。
11. 北京、香港、澳门、台湾、新疆、珠三角、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岸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须得自然特征,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不足)与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31个省级行政区二、考点扫描高考清单纬度位置: 大部分属—带,少数地区属热带,没有寒带从世界看中国地形: 地形地势iL地势:(南北气温差异: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自然环境刍;候显著 < 夏季形成锋面雨带I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众多的河湖大江巨川源远流长L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黑普境带来巨大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多的人口 <l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分布不均汉族92%,少数民族8%£ 多民族的大家庭Y文化: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体育活动、语言文字民族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 1东部多平原、丘陵西部高、东部低,面积广大r降水分布总趋势:东西干湿差异1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候多样\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气候I湖泊分布广泛(上游:_______自(然环境河流湖泊土地资源{长江的开发:水能、航运C利用: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r耕地、林地分布在<分布不均I西以八十七I草地分布在_______________<基本国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J空间:南多北少解决措施:逐步完美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网密J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中国的经济发展单一交通枢纽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综合交通枢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r东部:、渔业、林业为主农业分布x<L西部:为主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r问题: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I面临挑战与对策<L对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作用工业分布Y\与发展r国民经济的主导<财政收支的来源L国防现代化的根本黄河的治理r问题:水资源不足,用水紧张c时间:多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C方式:铁路、公路、航空空间分布V 工业分布J 与发展,I积极发展新、支术产业V 京广、京沪、哈大铁路沿线黄河流域沿海地区r从业人员中比例大特点 < 销售收入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大L产品更新换代—分布:依附于大城市,大分散,小集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的比较。
中国地理学案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专题一、位置和范围1、注意地理位置:100、105、110,25和30和35。
注意:横断山、丽江、玉龙雪山、虎跳峡、西双版纳;成都、六盘水、贵阳、昆明、滇池、;都江堰、贡嘎山、峨眉山、二郎山2、范围: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滇南谷地二、地形区分析(一)横断山区:(1)自然特征分析:形成:外力作用的类型:地形特征:水汽的来源:主要印度洋(西南季风),其次太平洋(东南季风)水文特征:突出:流速快,多峡谷,水能丰富;汛期时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夏秋洪水期,冬春是枯水期生物多样性原因、作用、破坏原因(垂直地域差异分析,从热带到高山寒温带)丰富原因回忆:作用:生态作用;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美学价值带来旅游;科学价值破坏:(1)大面积森林砍伐、火烧、过牧等(2)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有土地,使野生动物破坏和大量丧失等打破生态系统(3)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4)外来物种的入侵保护: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大力开展宣传和教育等等。
造成生态问题是:自然地理特征:(注意山区特点)(2)三江并流:省份:成因:流入的海洋:水电开发的思考:(自己思考)(关注国际性河流的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水能、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3)立体农业的依据:(另思考:为什么我国很多农作物都可以在这里栽培)三江地区山坡种粮,“灾难”严重,如何坚持可持续发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发展流域观光、生态旅游等。
(二)云贵高原:(1)看图分析其形成:①云贵高原地区原是海洋环境,经过化学沉积形成了以石灰岩为主的岩层结构②伴随着地壳运动,地壳抬升,石灰岩层露出地表,形成高原。
中国地理小学数学教案

中国地理小学数学教案
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信息和地图位置。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1. 中国地理的位置和大小
2. 中国地图的主要地理特征和地区划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简单了解中国地理位置以及大小。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中国地理的位置和大小,包括东西南北等方位。
2. 介绍中国地图的主要地理特征,如山川河流等。
3. 介绍中国地区划分,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和西部边远地区等。
三、小组讨论(10分钟)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国地理的特征和划分,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意见。
四、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完成地图标注或填空。
2.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
五、总结(5分钟)
请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提问并讲述中国地理的基本信息。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地图标注或写一篇关于中国地理的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地理的位置和特征,地区划分。
难点:让学生理解中国地理的整体概念和背景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和多思考,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地理学案一二三讲答案

中国地理学案答案第一讲[能力训练答案]1-5 CDDBA6-10 CBDCA11-16BBCCD第二讲[能力训练答案]1~5BCBC C 6~10 BBDC D11、(1)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2)B I ;A C D H J K ;E F G(3)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12、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第三讲[能力训练答案]1~5 ADCDC 6~10 ADCCB 11~16 BADC BB中国地理学案答案第一讲[能力训练答案]1-5 CDDBA6-10 CBDCA11-16BBCCD第二讲[能力训练答案]1~5BCBC C 6~10 BBDC D12、(1)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2)B I ;A C D H J K ;E F G(3)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12、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第三讲[能力训练答案]1~5 ADCDC 6~10 ADCCB 11~16 BADC BB中国地理学案答案第一讲[能力训练答案]1-5 CDDBA6-10 CBDCA11-16BBCCD第二讲[能力训练答案]1~5BCBC C 6~10 BBDC D13、(1)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2)B I ;A C D H J K ;E F G(3)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12、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第三讲[能力训练答案]1~5 ADCDC 6~10 ADCCB 11~16 BADC BB。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学案 湘教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1课时)一、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牢记中国版图的轮廓。
2.会运用地图分析比较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3.通过认识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学法点拨】自主学习,读图辨图,形象记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巩固提高。
二、自主学习(要求:认真学习教材的大字内容后,1~3题闭卷完成,其它内容开卷。
)1.阅读教材P2,联系已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即0度纬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东经160°和西经20°组成的经线圈。
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③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请用铅笔在下图中勾勒一下祖国版图的轮廓,说说她像什么?用五角星标注出(40°N、116°E ),注意不要漏掉某某岛、某某岛等岛屿。
2.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图1)和图2,回答问题。
①在图1中用笔描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请说出我国所在的半球位置。
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②在图2中描出北回归线,我国的纬度位置怎样?这样的纬度位置对气候、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提示:所跨的纬度广,气候类型和农业的类型多样)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因而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在图2填写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某某岛、某某岛、某某海峡、琼州海峡、。
【知识】领海与专属经济区:依据《中华人民某某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某某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依据《中华人民某某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海里。
初中中国地理教案模板

初中中国地理教案模板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分区的基本概念,了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
2. 中国地理分区及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教学难点:1. 中国地理分区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2. 各地区的人文景观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位于哪个大陆吗?我国的首都是哪里?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面积和人口。
2. 提问: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吗?为什么?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 讲解中国地理分区的概念,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吗?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中国地理分区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地理分区,你们知道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吗?2.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地区的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各地区特色。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各地区的人文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吗?三、课堂讲解1. 讲解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人文景观。
2. 分析各地区人文景观的形成原因。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我国各地区的一两个著名景点吗?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各地区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中国地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系统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的落脚点、高考地理的重要考察背景。
请同学们在记忆的基础上完成后面的训练,体会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的疆域,记忆几条重要的经纬线,识记中国各个省区名称及相对位置。
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内容1、中国的经纬度位置是、,由此可知中国位于半球和半球。
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国是位于洲部、洋部的海陆兼备的国家。
2、中国的陆地面积约为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居第位。
3、中国领土的四端: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约为千米。
陆上疆界长约为5、千米。
5、我国陆地上的邻国:东为,北为,西北为,西为,西南为,南为。
6、我国的行政区划为三级:、、二、读图填图练习1、中国的疆域(1)练习:画出以下经线与纬线并写出这些经纬线经过的三个你认为比较重要或特殊的地物。
东经120°经线,经过了、、东经100°经线,经过了、、东经80°经线,经过了、、北回归线,经过了、、北纬35°经过了、、北纬40°经过了、、(2)简述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优越性及不足之处纬度位置的特点:优越性:不足之处:(3)中国与美国的位置相当,但分列太平洋东西两岸,两者的主要气候类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4)我国濒临的海洋①在上图中相应位置填写我国四大内海名称。
台湾岛东西两侧各毗邻什么海洋?②找出沿海省份名称。
2、中国的行政区划(1)读图,填出图中省级行政区简称及其省会中心城市的名称,并将下列称谓与相应省市区对应起来: 祖国心脏华北门户燕赵沃野乌金之乡草原毡乡辽海重地雪原林海北国粮仓东方明珠富饶水乡钱塘江畔江淮之滨东南侨乡物华天宝齐鲁大地中原之洲九省通衢芙蓉国度岭南热土锦秀壮乡天涯海角西南山城天府之国壮美高原彩云南国雪域高原古朴秦川丝路咽喉江河之源塞上江南海上花园三山两盆繁华都会祖国宝岛其中:省_______个自治区___个直辖市___个特别行政区___个(2)、下图图中填出各省的名称(3)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排列:从北到南位于沿海的省区:自东向西按逆时针方向延边的省区:沿黄河干流自上游到下游的省区:沿长江干流自上游到下游的省区:沿珠江干流自上游到下游的省区(4)安徽周边省份有哪些?三、延伸与拓展1、与我国新疆接壤的邻国分别属于A.西亚、中亚地区B.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地区C.西亚、东亚、北亚地区D.西亚、中亚、东亚、南亚、北亚地区2、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
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
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B.贵州、西藏、新疆 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3、在与江西省相邻的所有省份中,除了粤、湘、鄂三省外还有A.皖、浙、闽B.浙、闽、桂C.闽、桂、黔D.黔、豫、皖4、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A.北仑河口B.图们江口C.鸭绿江口D.乌苏里江口5、图12表示1997—2005年中国彩电产量增长率的省际差异状况。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四川的增长率大于广东B .上海的增长率大于天津C .江西的增长率小于山西D .辽宁的增长率小于甘肃6、右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两地距海远近不同B .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C .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D .两地纬度差异大 读下图,回答7~8题:7、图中“西气东输”线路穿越的省区中,涉及黄河流域的有A.宁、陕、晋、川、鲁B.甘、宁、陕、晋、豫C.青、甘、宁、内蒙古、豫D.新、青、陕、晋、豫 8、黄河在开封市附近E 河段的补给来源除上游来水外,还有 A.地下水 B.支流汇水 C.降水 D.湖泊水9、下列各组省区中,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A.桂、滇、黔B.粤、闽、浙C.赣、鄂、湘D.冀、晋、豫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 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 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A .上海、天津B .广东、福建C .海南、贵州D .辽宁、山东11、山西、内蒙古人均GDP 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
其主要原因是A .自然资源贫乏B .交通设施落后C .煤炭消耗量大D .第三产业发达无数据 增长率(%)-9 -4 0 4 10南海诸岛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学习目标:中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内容1、中国的人口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4亿人,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下表为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年龄(岁)人数(人)占比与2000年相比0-14 222459737 16.60% -6.29%15-59 939616410 70.14% 3.36%60-64 58816996 4.39% 5.05%65以上118831709 8.87% 1.91%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10430万人)、山东省(9579万人)、河南省(9402万人)、四川省(8042万人)和江苏省(7866万人)。
(在中国政区图中指出这五个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
我国四个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北京1961万人、天津1293万人、上海2301万人、重庆2884万人。
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
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我国人口(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⑪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城乡分布:。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藉以、两省最多。
⑫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其具体要求是:。
⑬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
③人口迁移问题:④人口老龄化。
2、中国的民族中国共有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彝、土家、蒙古族等。
民族分布特点: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等边疆地区。
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民族政策: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
二、读图填图练习根据下图,结合必修二教材说出1949年建国之后我国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迁移时间、迁出地与迁移方向与规模迁入地、造成人口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三、延伸与拓展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1~2题。
(双选)1、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A.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A.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B.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C.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三节 中国的地形学习目标: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一、阅读课本结合地图册完成下列内容⒈ 我国的地势: 高 低,呈三级阶梯状三级阶梯的情况:在下图中勾出三大阶梯的范围标出界线名称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界线:第二级阶梯1000~2000米界线: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⒉地势意义:、、(即“三水”)例1.读“沿东经89度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1)在图下用符号“”标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范围并加注名称。
(2)图中A是盆地,B是盆地,C是盆地。
(3)我国的江经缅甸流入E,即湾。
(4)D是山脉,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它是由板块和板块相撞而形成。
(5)F是山脉,在气候上它是我国区和区的分界线。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
②不利影响:。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1)填写并画出中国主要山脉①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 ;中间列 ;最东列是 ,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②东西走向:最北列是 ;中间列是 ;最南列是 。
[注意] 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③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④弧形山系:是世界 ,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 交界处。
⑤南北走向:主要有 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请同学们在上面空白地图中,画上述五种走向的山脉[注意]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天然界线,请你填出下图中各数码表示山脉的名称A 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山 西 A 河 北 江 西 B 福 建 新疆 C 西藏 甘 青 D 肃 海(2)观看中国地形图完成下面的空格1.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2.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 (山西、河北)、 (内蒙古、宁夏)、_________(江西、福建)、_____________(湖南、广东)、____________(四川、陕西)、_________(重庆、湖北)、___________(甘肃、青海)3.流域界线:______________(黄河、长江)、____________(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_______________(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4)山脉构成地形骨架:填出表格中的地形区(5)将东经80度、90度、100度、110度、120度130度经线绘在上图中,观察经过的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