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3)

合集下载

精品文档-数字通信原理(李白萍)-第5章

精品文档-数字通信原理(李白萍)-第5章

其中
sn
(t
)
g0 (t g1(t
nTB ) 以概率p出现 nTB ) 以概率1 p出现
(5-2) (5-3)
18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为了使频谱分析的物理概念清楚, 推导过程简化, 我们可 以把s(t)分解成稳态项v(t)和交变项u(t), 即
s(t)=v(t)+u(t) (5-4)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5.1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5.2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5.3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的差错率 5.4 眼图 5.5 改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措施
1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5.1 5.1.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方框图如图5-1所示。 它主要 由码型变换器、 发送滤波器、 信道、 接收滤波器、 抽样判决 器和码元再生电路等组成。 为了保证系统能可靠、 有序的工作, 还在其中加入了同步系统。
14
第 5 章 基带传输理论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波形和码型, 数字基带信号都可以用
统一的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设构成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波形为
g(t), 若令g0(t)代表“0”, g1(t)代表“1”, 码元间隔为 TB, 则数字基带信号可表示成
s(t) bn g(t nTB ) n
(5-1)
式中, bng(t-nTB)表示第n个码元波形; bn是第n个码元的 相对幅度,其电平值(0、 1或-1、 1等)是随机的。
由题意分析,g1(t)是幅度为A、宽度为TB的矩形脉冲,故 G1(f)=ATB Sa(πfTB)
该频谱的第一个零点为f=1/TB=fB, 所以G1(f)的带宽为fB, 则 随机序列的带宽仅由g1(t)的带宽决定, 即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第五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利用部分响应波形进行传送的基带传输系 统称为部分响应系统。

25
例 两个时间间隔为一个码元时间Ts的 sinx/x波形相加。
cos t / Ts g (t ) [ ] 2 2 1 4t / Ts 4
2T cos Ts s 2 G ( ) 0


9
4)尽可能提高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 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
AMI码 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0→0 , 1交替变换为+1,-1的归零码,通常脉冲宽度为码 元周期之半. 消息 1 0 0 1 1 0 0 0 1 1 1 AMI码 +1 0 0 -1 +1 0 0 0 -1 +1 -1 特点: 基带信号正、负脉冲交替,0电位保持不 变 — 无直流成分 二进制符号序列 — 三进制符号序列 (一位)二进制符号 — (一位)三进制符号(1B/1T码 型)
第五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 5.2 5.3 5.4 5.5 5.6 5.7
1
数字基带信号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部分响应系统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眼图
5.1 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波形 在传输距离不远的有线信道, 数字基带信号可 直接传送. 任何数字传输系统均可等效为基带传输系统 组成基带信号的单个码元可以是矩形、升余 弦脉冲、高斯形脉冲、半余弦脉冲等。

Ts

Ts
g ( 0)
26
4

Ts g ( ) 1 2
kTs g( )0 2
k 3,5,
a0
a1
a2
27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s(t)的短截。即
N
sT (t) sn (t)
n N
为了使频谱分析的物理概念清楚,推导过程简 化,将sT(t)分解成稳态波vT(t)和交变波uT(t)。
24
稳态波:是随机序列s(t)的统计平均分量,
取决于每个码元内出现g1(t)、 g2(t)的概率加 权平均,且每个码元统计平均波形相同,因
此可表示成:
13
2. 双极性不归零码波形(BNRZ)
脉冲的正、负电平分别对应于二进制代码1、0。
特点:当0、 1符号等概出现时无直流分量(幅度相 等、极性相反的双极性波形) 。 接收端判决电平为 0,不受信道特性变化的影响,抗干扰能力较强。双 极性波形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
E
10
-E
14
3. 单极性归零波形(RZ)
f
s
Pg1(t) (1 P)g2 (t) e jms d
f s PG1(m s ) (1 P)G2 (ms )
28
式中
G1(ms ) g1(t)e jmstdt
G2 (ms ) g2 (t)e jmstdt
29
把得到的Cm代回v(t)表达式得
v(t) f s PG1(m s ) (1 P)G2 (m s )e jmst
代码
10
0
Ts
12
此波型不宜传输。因为:
1)有直流分量,一般信道难于传输零频附近的 频率分量。 2)收端判决门限电平与信号功率有关,受信道特 性变化影响,不方便。 3)不能直接用来提取位同步信号,因NRZ连0序 列中不含有位同步信号频率成分。 4)要求传输线路有直流传输能力,即有一根需要 接地。
此波形只适用于计算机内部或极近传输。
信道匹配, 便于传输,减小码间串扰,利于同步提取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五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五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基带传输系统频带传输系统(调制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信号:没有经过调制的原始数字信号。

(如各种二进制码PCM 码,M ∆码等)数字调制信号: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形成的带通信号。

5.1、基带信号的码型一、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设计原则:1. 对传输频带低端受限的信道,线路传输的码型的频谱中应该不含有直流分量;2.信号的抗噪声能力强;3.便于从信号中提取位定时信息;4.尽量减少基带信号频谱中的高频分量,节省传输频带、减小串扰; 5.编译码设备应尽量简单。

二、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码型。

1、单极性不归零码NRZ (Non Return Zero )脉冲宽度τ等于码元宽度T特点:(1)有直流,零频附近的低频分量一般信道难传输。

(2)收端判决门限与信号功率有关,不方便。

(3)要求传输线一端接地。

(4)不能用滤波法直接提取位定时信号。

2、双极性非归零码(BNRZ )T =τ,有正负电平特点:不能用滤波直接提取位定时信号。

⎩⎨⎧数字通信系统3、单极性归零码(RZ)τ<T特点:(1)可用滤波法提取位同步信号(2)NRZ的缺点都存在4、双极性归零码(BRZ)特点:(1)整流后可用滤波提取位同步信号(2)NRZ的缺点都不存在5、差分码电平跳变表1,电平不变表0 称传号差分码电平跳变表0,电平不变表1 称空号差分码特点:反映相邻代码的码元变化。

6、传号交替反转码(AMI)τ)归零码表0用零电平表示,1交替地用+1和-1半占空(T5.0=示。

优点:(1)“0”、“1”不等概时也无直流(2)零频附近低频分量小(3)整流后即为RZ码。

缺点:连0码多时,AMI整流后的RZ码连零也多,不利于提取高质量的位同步信号(位同频道抖动大)应用:μ律一、二、三次群接口码型:AMI加随机化。

7、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3HDBHDB3码编码步骤如下。

①取代变换:将信码中4个连0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的V码中间有奇数个1码时用000V代替4个连0码,有偶数个1码时用B00V代替4个连0码。

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3

通信原理——数字基带传输系统3
-T O (a )

s s
系统带宽:
1 B 2Ts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信息工程系 王玲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冲激响应波形:
h(t)
-4T s
-3Ts -2Ts
-Ts
0
Ts
2Ts 3Ts
4T s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信息工程系 王玲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因而,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对于理想低通系统,若Tb=mTs,m∈N,则可实 现无码间干扰传输,则传码率RB=1/Tb=1/(mTs) ; (2)理想低通系统最大频带利用率为: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二进制双极性基带系统 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是一混合波形,即 x(t)=s(t)+nR(t) s(t):数字基带信号; nR(t) :接收滤波器输出端噪声。 为了得到第k个码元,选取抽样时刻t=kTs,则抽样值:
1 ’ 时 A nR ( kTs ) 发 送 ‘ x( kTs ) 0’ 时 A nR ( kTs ) 发 送 ‘
s
0 (b)
1s 2T 4W1
t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信息工程系 王玲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滚降系统无码间串扰的传码率=与之等效的理想低 通系统的无码间串扰的传码率;理想低通系统的截止 频率为滚降系统传输函数衰减到其最大值一半时对应 的频率点。
码元传输速率:RBMAX=1/Ts 频带利用率:ηmax=RBmax/B=2/(1+α) 当 α = 0 ,为理想低通特性,此时频带利用率最大, 2Bd/Hz; 当 α = 1 ,称为升余弦特性,此时频带利用率最小, 1Bd/Hz。
t0 + 2Ts
t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第5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第5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双极性RZ码的优点:发送端不必按固定频率发送信号,而接 收端也不必提取同步信息。因为双极性RZ码在传输线上分别用正 脉冲和负脉冲表示,且相邻脉冲间必有零电平区域存在,因此, 在接收端根据接收波形归于零电平便可知道1比特信息已接收完毕, 从而为下一比特信息的接收做了准备,所以在发送端不必按固定 频率发送信号。相当于正负脉冲前沿起启动信号的作用,后沿起 终止信号的作用,故能够经常保持正确的比特同步,
HDB3码: -1000 -V +1000 +V -1 +1 -B00 -V +1 —1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比较简单。从上述 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
B符号在内),故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
从而断定V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符号,然后恢复4个
一、单极性不归0二进制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密度数字 基带信号单个波形的频谱:
(设“1”、“0”码等概率出现,码元宽度)。
19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二、单极性归零二进制码序列的功率谱密度:
g1(t)
g2 (t )
A
Ts 2 Ts
2Ts 3Ts t
(a) 单极性归0二进制序列
6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占空比指的是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Tb之比τ/Tb。单极性RZ码 的占空比为50%。
4.双极性归零(RZ)码 双极性归零码的构成原理与单极性归零码相同,如图5-1d)。 每一个码元被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1”码是在前一个间隔为正 电平而后一个间隔回到零电平,而“0”码则是在前一个间隔内为 负电平而后一个间隔回到零电平。
1
1…
AMI码: +100 —1 +1000 -1 +1 -1 …

数字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传输

数字通信原理第5章  数字信号传输

这一信号传输速率与理想低通截止 频率的关系就是数字信号传输的一个重 要准则——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简称奈 氏第一准则。
3.滚降低通传输网络
具有奇对称滚降特性的低通滤波器作 为图5-7所示的传输网络。 图5-12定性画出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
图5-12 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
1 / 2) 只要滚降低通的幅频特性以 C( f c, 点呈奇对称滚降,则可满足无码间干扰的 条件(此时仍需满足符号速率= 2 f c )。
图5-1 二进制数字信号信号序列的基本波形
图5-3是几种随机二进制数字信号序 列的功率谱曲线(设“0”码和“1”码 出现的概率均为1/2)。
图5-3 二进制数字信号序列的功率谱
经分析得出,随机二进制数字信号 序列的功率谱包括连续谱和离散谱两个 部分(图中箭头表示离散谱分量,连续 曲线表示连续谱分量)。
图5-15
AMI码及功率谱
例如: 二进码序列:1 1 0 1 0 0 1 0 0 0 1 1 AMI码序列:+l-10 +1 0 0-1 0 0 0+1-1 AMI码符合要求,是CCITT建议采 用的传输码型之一。
但AMI码的缺点是二进码序列中的“0” 码变换后仍然是“0”码,如果原二进码序列 中连“0”码过多,AMI码中便会出现长连 “0”,这就不利于定时钟信息的提取。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引出了HDB3码。
信道是各种电缆,其传递函数是L(), n(t)为噪声干扰。
接收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E( ), 其作用是限制带外噪声进入接收系统以 提高判决点的信噪比,另外还参与信号 的波形形成(形成判决点的波形)。
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称为抽样判决 点或简称判决点)波形用R(t)表示,其 频谱为R( )。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通信原理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和带宽利用率。
影响因素
带宽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信号的频谱特性、传输通道
的带宽限制、多径干扰等。
提高方法
为了提高带宽效率,可以采用高 阶调制技术、多载波调制技术、 高效编码技术等措施,以提高数 字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带宽利用率。
05 基带传输的未来发展与挑 战
高频谱效率的基带传输技术
高级编码调制技术
简化的信号处理算法
研究和发展简化的信号处理算法,降低基带传输的复杂度,提高 实时性和能效。
低复杂度调制解调技术
采用低复杂度的调制解调技术,如QPSK、16-QAM等,降低实现 难度和功耗。
硬件加速技术
利用硬件加速技术,如FPGA和ASIC,实现高速数字信号处理,降 低计算复杂度。
基带传输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挑战
基带传输的应用场景
有线局域网
基带传输在有线局域网中广泛应用, 如以太网(Ethernet)。
光纤通信
在光纤通信中,基带传输常用于短距 离、高速率的信号传输。
无线局域网(WLAN)
WLAN中的信号传输通常采用基带传 输方式。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
数字电视信号通常采用基带传输方式, 通过同轴电缆或光纤进行传输。
04 基带传输的性能指标
误码率
01
02
03
误码率
是指在传输过程中,错误 接收的码元与总传输码元 的比值,是衡量数字通信 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影响因素
误码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包括信噪比、信号的 频谱特性、传输通道的畸 变、多径干扰等。
降低方法
为了降低误码率,可以采 用差分编码、信道编码、 均衡技术等措施,以提高 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信噪比
信噪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 n(t )
接收 滤波器
r (t)
识别 电路
示波器
26
5.6 眼图:二进制信号
连‘1’
无ISI
连‘0’
有ISI
27
5.6 眼图:三进制信号
28
5.6 眼图照片
二进制升余弦谱信号
三电平部分响应信号
29
5.6 眼图模型
最佳抽样时刻 对定时误 差灵敏度 过零点畸变 判决门限 噪声容限 幅度畸变
2
=
1 X 升余弦 ( f ) Ts
-2 -1.5 -1
f ( KHz )
1 1.5 2 25
作业:P188 5.15, 5.16
5.6 眼图
由于实际应用环境非常复杂,理论结果很难得到,有时 就是近似的理论结果也很难得到,于是考虑用实验的方 法来定性地估计系统的差错性能。 具体做法:用示波器观察接收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然后 调整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使其与接收符号周期同 步。这时就可以从示波器显示的图形上,观察出ISI和 噪声的影响,从而进行性能评估。在传输二进制信号波 形时,示波器显示的图形很像人的眼睛,故称之为眼 图。
眼图张开的大小反映ISI的强弱 最佳抽样时刻:“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斜边之斜率 信号幅度畸变范围:阴影区的垂直高度 过零点畸变:阴影区的水平宽度 判决门限电平:中央横轴 噪声容限:抽样时刻眼睛张开高度之半
∑a
n
n
δ ( t − n Ts )
X
(f)
y (t ) =
∑a
n
n
x ( t − n Ts
)
1 Rs = Ts
输入信号
识别 电路
{a }
n
a−1
a0
a1
a2
a3
...
a−1
a0 a1 a2
抽 脉 样 冲
...
4
5.4.2 理想低通型无ISI波形
如果按Rs=1/Ts 的速率发送符号,接收到的波形峰值上 不会发生ISI,因此可以将对每个符号的抽样判决时刻 确定在这一点。
+
滚降系数:α = W2 W1
X(f)
其中W1 =
1 , 0≤α ≤1 2Ts
带宽与速率的关系: Rs W = W1 + W2 = (1 + α ) 2 Rs 2 = 频带利用率:η = 1+α W
1−α
1
1+α
2
f W1
( Baud
Hz )
8
5.4.2升余弦滚降特性的无ISI波形
1−α ⎧ Ts , 0 ≤ f ≤ ⎪ 2Ts ⎪ ⎪ π Ts ⎛ 1−α ⎪ Ts ⎡ X ( f ) = ⎨ ⎢1 + cos f − ⎜ α ⎝ 2 ⎢ 2Ts ⎪ ⎣ ⎪ 1+α f > ⎪ 0, 2Ts ⎪ ⎩ ⎞⎤ ⎟⎥ , ⎠⎥ ⎦
2W α= − 1 = 0.33 Rs
24

∑ b δ ( t − nT ) 码型 ∑ a δ ( t − nT ) 发滤 s ( t )
n b
n
s
n
n
Rb = 6000b/s
编码
Rs = 3000B
Ts = 2Tb
GT ( f ) C ( f )
波器
信道
n(t )
GR ( f )
收滤 波器
r (t)
x (t )
α =1
⎛ π t ⎞ cos ( π tf s ) x ( t ) = Sa ⎜ ⎟⋅ 2 2 ⎝ Ts ⎠ 1 − 4 t f s
t Ts
α 的存在,使得传输频带增加,降低了频谱利用率。α 愈 小,波形振荡起伏愈大,传输频带扩展小;反之, α 愈
大,波形振荡起伏愈小,频带扩展增大。实际中一般选 取α 不小于0.2。
最小Nyquist带宽: W =
τ
采用NRZ码的主瓣带宽: τ = Ts
W =
1
Ts 1 = 采用半占空的RZ码的主瓣带宽:τ = 2 2 Rs 1 W = = 20 MHz τ
τ
= Rs = 10 MHz
1 = Rs
20
5.5理想限带信道下的最佳基带传输(1)
{a n } d (t)
发滤 波器
s(t)
π Ts
ω
...
6
5.4.2 无ISI基带传输的奈奎斯特准则
滚降型的频谱
X(f)频谱平滑下降,时域X(t)会快速衰减 代价:多占用带宽(考虑无ISI)
rolling off滚降
频谱直线滚降,则X(t)按1/t2衰减
7
5.4.2升余弦滚降特性的无ISI波形

1 频域:具有以 ± 为中心的升余弦奇对称过渡带 2Ts
10
5.4.2 无ISI基带传输的奈奎斯特准则
实际中常用的滚降:升余弦滚降
X(t)按1/t3衰减 α=1 α=0.5
α= 0
可见,α越大衰减越快。因为频谱占用的带宽更大, 滚降更缓慢平滑
11
5.4.2 升余弦滚降特性的无ISI波形
结论:
理 想 低 通 系 统 的 频 带 利 用 率 高 , 但 物理 不可 实 现,且系统时域响应衰减慢(以t 衰减),对定时信 号(抽样信号)相位抖动敏感. 余弦滚降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低,但物理可实现, 对抽样信号相位抖动的要求不严格.
n≠ m
无ISI
⎧ 1, n = 0 x ( nTs ) = ⎨ ⎩ 0, n ≠ 0
无ISI的时域条件
⎛ m⎞ ∑ X ⎜ f + T ⎟ = Ts , m =−∞ s ⎠ ⎝

1 f ≤ 2Ts
无ISI的频域条件
2
5.4.2理想低通型无ISI波形
H (ω ) Ts

π
Ts
0
π
Ts
ω
π ⎧ Ts , ω ≤ ⎪ H (ω ) = ⎨ Ts ⎪ 0, 其他 ⎩
(a)写出抽样时刻产生的码间干扰的各种可能取值,以及它 们的出现概率。 (b)若发送“+1”,写出抽样值y的表示式。 (c)写出该系统的最佳判决门限值; (d)写出该系统的平均误比特率计算式。
19

拟用二进制方式在基带信道中传送10Mbps信号,给出以下带宽
Rs = 5 MHz 2 Rs 采用α=0.25升余弦滚降的带宽: W = ( 1 + α ) = 6.25 MHz 2 T 1 采用manchester码的主瓣带宽: τ = s = 2 2 Rs 1 = 2 Rs = 20 MHz W =
分段区间间隔:2π × 10 3
a ) : 系统带宽 W = 4π × 10 3
(
)
2π = 2 × 10 3 Hz
b ) : 物理不可实现

c ) : 系统带宽 W = 2π × 10 3
(
)
2π = 10 3 Hz
18
数字基带二进制双极性序列经过一个如图示的非理想基带 传输系统传输,抽样时刻存在码间干扰。已知以独立等概 的方式取值于(-1,1),抽样时刻的噪声是均值为零、方差为 σ 2n 的高斯随机变量。
分段区间间隔: Rs ⋅ 2π = 4π Ts

2π Ts
2π Ts

16
例:系统最大无ISI传输速率
Rs = 1 Ts
Rs = 3 Ts
η = 2Baud/Hz
η = 2Baud/Hz
2 Ts η = 1Baud/Hz Rs =
1 Ts η = 1Baud/Hz Rs =
17
习题5-13
Rs = 10 3 Baud
抽样 判决 位同 步器
' an
cp ( t )
' 码型 bn 译码
GT ( f ) = GR ( f ) =
X 升余弦 ( f ) , α = 0.33
Ps ( f )
1.0
0.5
* G R ( f ) = GT ( f ) e − j 2π ft0

Ps ( f ) =
σ
2 a
Ts
GT ( f )
请给出这个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的设计,画出系统框图 (包括发送、接收滤波器)。要求:①进制数尽量 低;②滚降系数不低于0.25且尽量大 画出发送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W=2000Hz,最大可实现的符号速率为4000Baud. 取M=4, Rs = 6000 ÷ 2 = 3000Baud

Rs 2 = W 1+α

GT ( f ) ⋅ C ( f ) ⋅ GR ( f ) = X 升余 ( f )
θT ( f ) + θ C ( f ) + θ R ( f ) = −2π ft0 或 tT + tC + t R = t0
21
5.5理想限带信道下的最佳基带传输(2)
无ISI条件下,最佳接收机为匹配滤波器
设限带信道满足理想低通特性,且tC=0,
' n
X 升余 ( f )
n(t )
X 升余 ( f )
cp ( t )
AWGN和理想限带信道条件下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的 性能与AWGN条件下的匹配滤波最佳接收的性能相同 例2PAM双极性不归零码
⎛ Eb ⎞ 1 Pb = erfc ⎜ ⎜ N ⎟ ⎟ 2 0 ⎠ ⎝
23

某基带系统的信道是理想信道,带宽为 2000Hz,今欲以M进制PAM方式传输速率为 6000bit/s的数据。
基带 信道
+
r (t)
收滤 波器
y(Hale Waihona Puke )抽样 判决{a }
' n
GT ( f )
gT ( t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