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
cms04-2019《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CMS)是一种国际性的认证体系,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CMS认证标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国际认可的权威标准,为组织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CMS认证标准的意义CMS认证标准的出现,对于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CMS认证标准还可以帮助组织获得国际认可,为其产品和服务打开国际市场,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CMS认证标准的要求1. 管理责任CMS认证要求组织的领导层必须承担管理责任,确保测量管理体系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有效的实施。
领导层需要制定政策和目标,指导和促进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资源管理组织必须合理配置和管理各类资源,包括人员、资金、设备和技术等,以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 测量过程管理组织需要建立科学的测量过程管理体系,包括测量计划编制、测量过程控制、数据分析和处理等环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改进行动组织需要不断开展改进活动,包括问题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提高测量管理体系的效能和可持续性。
5. 绩效评价组织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发现问题、改进措施,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持续符合相关要求。
三、CMS认证标准的适用范围CMS认证标准适用于各类组织,包括企业、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
无论组织规模大小、所属行业,都可以通过遵循CMS认证标准,建立和实施科学的测量管理体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四、CMS认证标准的国际认可目前,CMS认证标准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许多国际性组织和机构均认可CMS认证标准,并给予其高度评价。
对于寻求国际认可和拓展国际市场的组织来说,通过CMS认证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最新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最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业对于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各国制定并不断完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本文将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的最新情况进行介绍。
一、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概念和意义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指的是针对企业的测量活动进行评估和认证,确保其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测量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国际标准与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1. ISO 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ISO 10012是针对测量管理体系的国际认证标准,其最新版本为ISO 10012:xxxx,是全球最广泛实施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ISO 10012标准规定了测量管理的基本原则、需求和指南,包括测量相关的组织结构、人员培训、设备管理、测量过程控制等内容,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
2. 各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各国根据ISO 10012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以确保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这些管理办法主要包括认证机构的审核程序、认证标准的适用范围、认证费用的核算方法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特点不同,各国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也有所差异。
三、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的最新进展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技术要求,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在不断演进和完善中。
以下是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的最新进展:1. 强调风险管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越来越注重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在测量过程中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ISO 10012:xxxx标准要求企业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确保测量活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推动技术创新: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鼓励企业采用新的测量技术和设备,以提升测量精度和效率。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指对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标准,它是指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指导下,对企业测量管理体系进行认证。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是为了保证企业在测量过程中能够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测量管理体系,使企业的测量工作更加有序、高效。
其次,通过认证标准的执行,企业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测量误差,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最后,认证标准的执行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时,企业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步骤和要求。
首先,企业需要了解和熟悉ISO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明确认证的目标和意义。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包括测量程序、作业指导书、记录表等。
然后,企业需要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
最后,企业需要选择合格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申请和评审,通过评审合格后获得认证证书。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
首先,企业需要充分重视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确保各项测量活动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测量技能和意识。
最后,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确保认证标准的持续有效性。
总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的建立和执行,确保其持续有效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条件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条件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条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测量管理手册、操作程序、工作指导书等,必须满足相关认证标准的要求。
2. 管理体系组织:需要明确测量管理体系的责任、权限和沟通渠道,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 关键人员的培训和背景:关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实施和维护测量管理体系。
4. 测量设备和设施:必须有合适的测量设备和设施,以确保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测量方法和过程:必须有明确的测量方法和过程,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记录和追踪。
6.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需要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
7. 不断改进:需要有持续改进的机制,包括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不断提高测量管理体系的效能。
总体来说,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条件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全面的系统,需要满足相关的标准要求,并且能够持续有效地运行和改进。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修订版)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目次ISO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2信息资源页脚内容16.3物质资源6.4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页脚内容2ISO 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ISO10012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目录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2 计量单位3 计量人员4 计量标准5 强制检定6 特定要求二、技术能力要求1 总则2 检测能力3 检测水平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目标5.4 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6.2 信息资源6.3 物资资源6.4 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 计量确认7.2 测量过程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
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1.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测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进行测量活动的所有元素和过程的组合。
它的基本要求包括:组织必须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范围,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量活动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并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检测、校准和测试方法;测量过程必须满足客户需求,并能够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必须进行测量元器件和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运行正常。
2.测量过程的要求2.1测量活动的控制测量活动的控制包括:建立测量活动的策划,制定测量任务和计划;确保所使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包括验证测量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控制,包括对测量数据的追溯性和可溯源性;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
2.2测量方法的要求测量方法的要求包括:必须根据测量目的和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准确的结果;测量方法必须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2.3测量设备的要求测量设备的要求包括:必须明确测量设备的选择、校准和保养的程序和记录;测量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并具有适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测量设备必须具有可追溯性,能够进行有效的测量;测量设备必须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校准和检测的要求校准和检测是测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环节。
校准是确定测量设备或仪器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的过程,检测是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的过程。
校准和检测的要求包括:必须建立校准和检测的计划和程序;校准和检测必须进行记录和控制,包括校准和检测结果的溯源和可追溯性;必须针对特定的测量设备或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测;校准和检测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必须定期评估校准和检测的结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测量数据的处理和管理的要求测量结果的处理和管理是保证测量活动的重要环节。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目录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2 计量单位3 计量人员4 计量标准5 强制检定6 特定要求二、技术能力要求1 总则2 检测能力3 检测水平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 计量职能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 质量目标5.4 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 人力资源6.2 信息资源6.3 物资资源6.4 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 计量确认7.2 测量过程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 总则8.2 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一、计量法制要求1 总则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
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