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其化合物地性质归纳整

合集下载

专题一高考常考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用途

专题一高考常考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用途

高考常考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用途(含有机)专题一F: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HF可腐蚀玻璃Cl:是黄绿色气体是最重要的“成盐元素”NaClO具有漂白性,是漂白液的有效的成份,“84”消毒液的有效成份ClO2是医学上常用的水消毒剂,漂白剂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漂粉精的主要成份S: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强的脱水性S2O32-+H+=SO2+S+H2OS淡黄色固体,易溶于CS2H2S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N:NH3可作制冷剂N2经常作保护气NO2是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气体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a: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金属元素Na2O2淡黄色固体,具有漂白性,可作供氧剂NaHCO3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3 H2O2 用作漂白剂,消毒剂Al: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单质Al2O3耐火材料 Al(OH)3医用中和胃酸剂的一种KAl(SO4)2明矾作净水剂,水解生成Al(OH)3也可以吸附色素Cu:铜盐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 CuSO4易溶于水,常用来配制电解液和农药Si:SiO2是酸性氧化物,实验室盛NaOH试剂瓶用胶塞H2SiO3凝胶经干燥脱水,可制“硅胶”干燥剂,也可作催化剂载体人工制造分子筛(铝硅酸盐)主要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Na2SiO3(泡花碱)可用作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等原料SiC俗称金刚砂,用作砂纸、砂轮磨料石英砂主要成份SiO2有机物性质及用途(一)常见有机物的俗名聚2­甲基­1,3­丁二烯(聚天然橡胶异戊二烯)电石气乙炔CH≡CH天然气、沼气、坑甲烷CH4道气甘油丙三醇C3H5(OH)3三硝酸硝化甘油C3H5(ONO2)3甘油酯蚁酸甲酸HCOOH35~40%的甲HCHO福尔马林醛水溶液醋酸(冰醋酸) 无水乙酸CH3COOH硬脂酸十八酸CH3(CH2)16COOH或C17H35COOH软脂酸十六酸CH3(CH2)14COOH或C15H31COOH聚甲基丙有机玻璃烯酸甲酯*甘氨酸氨基乙酸H2N—CH2—COOH*丙氨酸α­氨基丙酸(二)常考有机物的用途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2.乙二醇用于内燃机抗冻3.甘油用于制硝化甘油,溶剂,润滑油4.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5.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6.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7.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毒);甲醛(福尔马林用于环境消毒)等;ClO2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元素化合物性质整理

元素化合物性质整理

一、钠及其化合物 1、钠得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常温:4Na +O 2===2Na 2O 白色点燃:2Na +O 2=====点燃Na 2O 2淡黄色(2)与H 2O 反应:2Na +2H 2O===2NaOH +H 2↑(3)与酸溶液反应(如HCl):2Na +2HCl===2NaCl +H 2↑ (4)与盐反应 ①与熔融盐反应如:4Na +TiCl 4=====高温4NaCl +TiNa +KCl=====高温NaCl +K↑(制取金属钾,因为钾得沸点比钠得低,使钾成为蒸气而逸出) ②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得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反应)如:2Na +2NH 4Cl===2NaCl +H 2↑+2NH 3↑ 2Na +CuSO 4+2H 2O===Na 2SO 4+H 2↑+Cu(OH)2↓ (5)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2Na +2CH 3CH 2OH ―→2CH 3CH 2ONa +H 2↑ 2Na +2CH 3COOH ―→2CH 3COONa +H 2↑2.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Na 2CO 3①CO 2+H 2O ②少量盐酸 固加热/液NaOH NaHCO 31.镁与铝单质得性质 (1)镁得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N 2、Cl 2)2Mg +O 2=====点燃2MgO(产生耀眼得白光)3Mg +N 2=====点燃Mg 3N 2 Mg +Cl 2=====点燃MgCl 2②与水(反应): Mg +2H 2O=====△Mg(OH)2+H 2↑ ③与酸反应:Mg +2H +===Mg 2++H 2↑ ④与盐反应:Mg +Cu 2+===Mg 2++Cu⑤与CO 2反应:2Mg +CO 2=====点燃2MgO +C⑥工业炼镁:MgCl 2=====通电熔融Mg +Cl 2↑(2)铝得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Cl 2、S)2Al +3Cl 2=====△2AlCl 32Al +3S=====△Al 2S 3(水溶液不存在) ②与酸反应③与碱反应:2Al +2OH -+2H 2O===2AlO -2+3H 2↑ ④与盐反应:Al +3Ag +===Al 3++3Ag ⑤与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Fe 2O 3=====高温2Fe +Al 2O 3 4Al +3MnO 2=====高温3Mn +2Al 2O 3Cr 2O 3+2Al=====高温2Cr +Al 2O 3 ⑥工业炼铝:2Al 2O 3=====通电熔融4Al +3O 2↑3、铝得主要化合物4、“铝三角”间得转化关系(1)Al3++3OH-===Al(OH)3↓或Al3++3NH3·H2O===Al(OH)3↓+3NH+4(2)Al(OH)3+OH-===AlO-2+2H2O(3)Al3++4OH-===AlO-2+2H2O(4)AlO-2+H++H2O===Al(OH)3↓或AlO-2+CO2+2H2O===Al(OH)3↓+HCO-3(5)Al(OH)3+3H+===Al3++3H2O(6)AlO-2+4H+===Al3++2H2O三、铁与铜1.铁得氧化物得比较化学式FeO Fe2O3Fe3O4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价态+2 +3 1/3正2价,2/3正3价水溶性不溶不溶不溶与酸得反应FeO+2H+===Fe2++H2O遇氧化性酸生成Fe3+盐Fe2O3+6H+===2Fe3++3H2OFe3O4+8H+===Fe2++2Fe3++4H2O与CO得反应高温FexOy+yCO===xFe+yCO22.Fe2+与Fe3+ 得比较Fe2+Fe3+水合离子颜色浅绿色棕黄色氧化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只有氧化性水解性Fe2+ +2H2O←→Fe(OH)2+2H+Fe3+ +3H2O←→Fe(OH)3+3H+与碱得反应Fe2+ +2OH—=== Fe(OH)2↓Fe3+ +3OH—=== Fe(OH)3↓3.Fe(OH)2与Fe(OH)3得比较Fe(OH)2Fe(O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不溶不溶稳定性易氧化为Fe(OH)3,空气中加热得不到FeO 较稳定:∆Fe(OH)3== Fe2O3+3H2O与酸得反应Fe(OH)2+2H+=== Fe2+ +3H2O Fe(OH)3+3H+=== Fe3+ +3H2O 制法在隔绝O2得条件下Fe2+与碱反应Fe3+与碱反应4、铁三角:点燃注:(1)一般就是指Zn 、Al 、CO 、 H 2、 等还原剂。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

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实用一、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构成等;2.元素的化学活性:元素的化合价、化合能力等;3.元素的氧化还原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和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原理等;4.元素的电性和金属性: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原子半径等;5.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存在形式: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存在的化合物等。

二、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1.金属元素:铁、铜、锌、锡、铝等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2.非金属元素:氢、氧、氮、碳、硫、磷等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等;3.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规律、周期表的各种分类和用途等;4.难溶于水的元素:炭、硫、硅、铝等元素的溶解性和存在形式等;5.稀有元素:稀有气体、稀土元素、过渡金属等的特性、应用等。

三、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1.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2.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3.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醇、醚、酮、酸、酯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性质和应用等;4.聚合物: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定义及示例;2.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等;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焓变、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计算1.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平衡方程式的给定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位置的调节等;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试错法、代数法等;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摩尔计算等。

六、化学分析方法1.酸碱中和滴定: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的概念、滴定反应方程式、滴定的终点判定等;3.光度法:光度法的原理、操作和应用等;4.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等。

化学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

化学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件
物质的量计算
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中微观粒子数目的物理量,常用单位为摩尔 (mol),通过物质的量计算可以推算出物质的质量、体积、数目 等。
密度计算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通过密度计算可以推算出物 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
基于化学式的化学计算
1 2 3
分子式计算
通过已知的物质分子式,可以推算出物质的分 子量、原子个数、元素比例等。
02
氦元素
氦元素是周期表中第二轻的元素,它的原子序数为2,原子量为4.003

03
锂元素
锂元素是周期表中第三轻的元素,它的原子序数为3,原子量为6.94

元素周期律
原子序数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其核外电子排布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可以用一个通式来 表示这种关系。
原子半径与主族元素的关系
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生物分 析
按照分析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 析、性能分析
按照分析方法分类
干法分析、湿法分析、在线分 析
化学分析的方法学
样品采集与制备
选择合适的样品采集方法和制备流程,确保样品 具有代表性
样品分离与富集
采用合适的分离和富集技术,如萃取、沉淀、色 谱等
化学反应与检测
选择适当的试剂和反应条件,实现待测组分的化 学转化和定量检测
环保意识培养
培养环保意识,了解实 验室废液、废气、废渣 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以及如何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应急处理能力
掌握实验室常见事故的 应急处理方法,如火警 、化学灼伤、中毒等事 故的处理方法和自救技 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化学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 的性质课件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金属元素是化学元素中的一类,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金属元素的一般性质、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一、金属元素的一般性质1. 密度大:金属元素的原子通常比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大,因此金属元素的密度较大。

2. 导电性好: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列松散,因此电子容易自由移动,并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

3. 导热性好:金属元素的电子容易自由移动,在受热后能迅速传递热量。

4. 可塑性高:金属元素由于具有金属键,使得金属元素之间的结构松散,因此可以轻松改变形状。

5. 有延展性:金属元素的原子间有较强的金属键,因此可以拉成线、锻成薄片或制成其它形状。

二、常见金属元素和其性质1. 铁(Fe):是最常见的金属之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常见的铁化合物有氧化铁(Fe2O3)、碳酸铁(FeCO3)等。

2. 铜(Cu):是一种优良的导电金属,广泛用于电缆、电器等。

常见的铜化合物有氧化铜(CuO)、硫酸铜(CuSO4)等。

3. 铝(Al):具有较轻的质量和良好的导电性,被广泛用于制造包装材料、航空器件等。

常见的铝化合物有氧化铝(Al2O3)、硫酸铝(Al2(SO4)3)等。

4. 锌(Zn):是一种常见的防腐金属,广泛用于防腐涂层和电池。

常见的锌化合物有氧化锌(ZnO)、硫酸锌(ZnSO4)等。

5. 镍(Ni):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广泛用于不锈钢和电池。

常见的镍化合物有氧化镍(NiO)、硫酸镍(NiSO4)等。

三、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应用1.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广泛应用于陶瓷、建筑材料、磁性材料等。

例如,氧化铁(Fe2O3)被用于制造磁铁。

2. 金属盐类:金属盐类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和农业等领域。

例如,硫酸铜(CuSO4)被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处理剂。

3. 金属合金:金属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例如,不锈钢中加入了镍(Ni),提高了抗腐蚀能力。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经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常见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贵金属元素。

它们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用途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如铁、铜、铝、钠等。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良好的电子和热能传导介质。

金属元素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加工制造成各种形状。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为阳离子,形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例如,氯化铜(CuCl2)和硫酸铁(FeSO4)都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金属元素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电子产品等。

非金属元素是指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如氧、氮、硫、炭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不良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非金属元素常出现在化合物中的阴离子形式,如氧化钠(Na2O)和二氧化碳(CO2)。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物化性质,有些具有毒性(如氰化物),有些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如纯硫)。

贵金属元素是指具有珍贵和稀缺性的金属元素,如金、银、铂等。

贵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不易被氧化和腐蚀。

贵金属元素常用于珠宝制造、电子产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例如,金(Au)常用于珠宝制造,银(Ag)常用于制作餐具和漆器。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由组成元素的种类、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决定。

例如,水(H2O)是由氢和氧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水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的沸点和熔点、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另一个例子是二氧化碳(CO2),它是由碳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二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点,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除了水和二氧化碳,还有许多常见的化合物,如盐(氯化钠、硝酸钠等)、酸(硫酸、盐酸等)、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以及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等)。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高考化学基础复习知识点总结:元素及其化合物

元素及其化合物1、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

2、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必须先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部关系,方法是:“抓重点,理关系,用规律,全考虑”。

①抓重点: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②理关系:依据知识内在联系,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的顺序,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做到滴水不漏③用规律:用好化学反应特有的规律,如以强置弱等规律,弄清物质间相互反应。

④全考虑:将元素化合物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理解,从而达到解综合试题时能将所需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是处理好元素化合物知识与本学科理论、计算或跨学科知识间的外部关系,采取的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

①分析:将综合试题拆分思考。

②综合:将分散的“点”衔接到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块”中。

③抽象:在分析综合基础上,提取相关信息。

④具体:将提取出的信息具体化,衔接到综合试题中,从而完整解题。

(一)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⑴常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如下:F、O、Cl、N、Br、I、S、P、C、Si、H。

⑵元素非金属性与非金属单质活泼性的区别: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影响其强弱的结构因素有:①原子半径:原子半径越小,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吸引电子能力越强;③最外层电子数:同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越多,吸引电子能力越强。

但由于某些非金属单质是双原子分子,原子是以强列的共价键相结合(如N N等),当参加化学反应时,必须消耗很大的能量才能形成原子,表现为单质的稳定性。

这种现象不一定说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⑶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及其应用元素的非金属性的本质是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氧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氧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氧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用途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气体,广泛用于焊接、切割、医疗等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中,液态 氧是一种常用的燃料推进剂。在环保领域中,液态氧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臭氧 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用于杀菌消毒、漂白等领域。在工业上,臭氧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废 气等污染物 总之,氧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工业、环保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与许多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氧化物。此 外,氧气还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水,与碳、硫、磷等可燃物反应生成其氧化物。氧气在标准 状况下的氧化能力不如氯气和氟气,但在常温下即可与氢气反应,这是其重要特性之一 氧气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是与可燃物反应。在燃烧反应中,氧气充当氧化剂,提供氧原子与 可燃物中的碳、硫、磷等元素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或磷酸等产物。这些燃烧反应 在焊接、燃烧、火柴点燃等过程中广泛应用
氧元素及其化合物性 质
-
氧化态 化合物 臭氧的化学性质
目录
物理性质 制备方法 氧和臭氧的关系
化学性质 用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氧元素是周期表中的第 六主族元素,具有非金 属的性质。以下是氧元 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氧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氧化态
氧元素有多种氧化态,常见的有-2、-1和0 。在化合物中,氧通常呈-2和-1价,如水、 过氧化氢和氟氧化物等。此外,还有一些含 氧酸和含氧酸盐等化合物中,氧呈-2价。在 过氧化物中,氧呈-1价,如过氧化钠和过氧 化钾。此外,还有一些氧的氟化物、氯化和 溴化物等化合物中,氧也呈-1价。在氧气、 臭氧和二氧化氮等化合物中,氧呈0价
氧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与多种元素直接 化合,生成氧化物。氧气还可以与氢气反应 生成水,与碳、硫、磷等可燃物反应生成其 氧化物。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 和漂白。氧气和臭氧之间的转化是可逆的, 可以通过放电或加热等方法使它们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归纳整理第一部分金属元素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二、镁的性质1. 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2. 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2 Mg+Q点燃2 MgO 3 Mg+N 点燃MgN②与酸反应Mg+2 HCI=H T +2 MgCb③与CO反应2 Mg+CQ点燃2 MgQ+C三、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铝的性质①与非金属反应4 AI+3Q点燃2 AI 20 3②铝热反应2AI+Fe 203高温Al 2Q+2Fe (焊接铁轨)③与酸反应2AI+6HCI == 2AICI 3+3H T④与碱反应2AI+2NaOH+2H 2O == 2NaAIO2+3H T2、AI2O3 (两性氧化物)①与酸反应AI 2Q+6HCI == 2AICI 3 + 3H 2OAI 2Q + 6H+ ==2AI 3+ + 3H2O②与碱溶液反应AI 2Q + 2NaOH === 2NaAIO + H2OAI2Q+ 2OH === 2AIO2- + H2O3、AI(OH)3 (两性氢氧化物)①与酸反应AI(OH) 3 +3HCI ==AICI 3 + 3H2O②与碱反应AI(OH) 3 + NaOH ===NaAIO+ 2H2O③受热分解2AI(OH) 3基Al 2O+ 3H2O④电离方程式H + AIO 2_+ H2O 「AlfOH) 3 | + 3 OH-4、AI(OH)3 制备AICI3 +3NH HO=AI(OH) J +3NHCINaAIQ + CO+ 2H2O =AI(OH)a J + NaHCO5、从铝土矿提取铝(优化32页)酸溶法碱溶法四、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铁的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密度大,熔沸点高,有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化学性质:①与氧化性不太强的氧化剂反应,生成+2价化合物如S. 12. H+. Fe3 +. CfFe +CuSO = Cu + FeSO 4 Fe +S 点燃FeS3+ 2+Fe +2Fe ===3 FeFe +2HCI == FeCI 2 + H2T②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3价化合物如CI2. Br2. HNO浓F b S^( △)等氧化为Fe3 +0 溶液中反应,(若在若铁过量还有可能生成Fe2+)2Fe +3CI2 点燃2FeCI 32、Fe3+、Fe2+相互转化3、Fe3+、Fe2+的检验方法五、铜的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丨 a 42Cu+0 2CuO Cu+Cl 2—CuCb 2Cu + S — Cu?S②与强氧化性酸反应3Cu+8HNO 稀)=3Cu(N0 3) 2+2NOT +4H0 Cu+4HN0浓)=Cu(NO 3) 2+2NOT +2H04Cu + 2H2SO(浓)[=CuSOSOT +2H0③与非氧化性酸不反应,如盐酸、稀硫酸第二部分非金属元素—、C、H、0 兀素氧气的性质1. 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2. 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3 Fe + 2 02 点燃FesQ3. 制法①用双氧水制氧气:2 H2Q Mn0 2 H20+ QT△ |T②加热高锰酸钾2 KMn04= KMn0 + Mn触Q T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 KCI0 3* 2 KCI + 3 02 T④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 Q Q +2H20=4Na0H+02氢气的性质1. 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2. 氢气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2 H 2 + 02= 2 H2Oa②还原性:H2 + CuO—Cu+ H^O碳的性质点堆①可燃性:充分燃烧C + 02 -一CO-一FL 斂燼氧气不足2 C + 02 2 CO②还原性:C + 2 CuO 2 Cu + C02 T 高温C + C02 2 CO二氧化碳的性质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加压降温易变为固体“干冰”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跟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CO2 + H2O —H CO②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Q + Ca (OH 2 = CaCO J + HO③通常情况下,CO不支持燃烧,也不可以燃烧。

④ 2 Mg+CO点燃2 MgO+C氧化碳的性质1.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2.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2 CO + Q‘ 2COA②还原性:CO + CuO— Cu + CO23 CO + Fe 2Q 2 Fe + 3 CO③毒性:一氧化碳吸入肺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破坏了血红蛋白的输氧能力二、氯、溴、碘1、氯气的性质物理性质:黄绿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化学性质:独丨①与金属反应2Na+Cb=2NaCI Cu+Cl 2= CuC b 2Fe +3Cl 2 == 2FeCI 3②与氢气反应H+CI2点燃2HCI③与水反应Cl 2 + HO HCI + HCIO④与碱反应2NaOH+CI 2=NaCI+NaCIO+2O2Ca(OH) + 2Cl2= CaC b+ Ca(CIO)2 + 2HO (漂白粉生产原理)Ca(CIO)2+ HO+ CQ= CaCO J + 2HCIO (漂白粉漂白原理)2、HCIO的性质①弱酸性②漂白性③氧化性3、氯、溴、碘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氯、溴、碘等元素在原子结构和性质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具有氧化性。

单质的氧化能力:CI2 >Br 2 > I 2,能发生以下反应CI2 + 2 Br —= 2 Cl — + Br2 Cl 2+ 2 I —= 2 CI — + I 2Br 2 + 2 I = 2 Br + I 2溴、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酒精等有机溶剂。

单质溴有毒,具有腐蚀性,易挥发, 常用水封保存。

碘易升华,应密闭保存三、氮及其重要化合物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物理性质比较化学性质2N0+0 2===2 NQ3 NQ+ 出0==== 2HNQ NQ2、硝酸物理性质:无色、具有挥发性的液体化学性质:硝酸具有酸性、强氧化性,能和大多数金属及部分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①强氧化性3Cu+8HNQ 稀)=3Cu(N0 3)2+2NOT +4H0Cu+4HNQ脓)=Cu(N0 3) 2+2N0T +2H0△C+4HNQ 浓)=C0 T +4N0T +2H0②不稳定4HN0受热或见光4N02T +2H0 + 02T③浓硝酸使Fe、Al金属发生钝化3、氨NH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水反应NH 3+ H0 = NH3H0 N^;+0H与酸反应NH 3+ HCI = NH4CI与氧气反应4 NH+ 502催化剂4N0 + 6HO (氨的催化氧化)★氨气的制备1、实验室制法⑴加热固态铵盐和碱的混合物:一般加热NHCI和Ca(OH)的混合物①实验装置:“固体+固体一亠气体”②反应原理:2NHCI + Ca(OH》=====NHT + CaCb+ 2HQ(2)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如固体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2、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3、干燥方法:用碱石灰(NaOH和CaO固体的混合物)。

4、检验方法: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b.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⑤尾气处理:一般在管口塞一团用水或稀H2SO4浸湿的棉花球,可避免污染空气。

4、铵盐物理性质: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化学性质:①热稳定性& 1NHHCO — NH3 T + HO+ COTANHCI — NH3? +HCI T②与碱反应放出氨气△2 NH T +CaCb+2HO (实验室制氨气)2NHCI +Ca(OH)25、铵根离子检验:加碱共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

四、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SO 2+ HO I 2SO SO+ 2 KOH==KSO+HO②氧化性SO 2+ 2HHS =3S J + 2H2O③还原性,能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使之褪色。

△2SO 2 + 02 ----------------- 2SQ SQ+ Cl 2+2HO==HSO +HCI④漂白性: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检验: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红色3、硫酸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强腐蚀性,密度较大化学性质:硫酸是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和多数金属、部分非金属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反应①Cu + 2H2SQ(浓)—CuSO+SO T +2HO△②C+ 2fSO(浓)—CO T +2SO T +2HO、硅及其重要化合物SiO2+ 2NaOH =NaSiO3+ H2OSiO2+ CaO 高温CaSiQSiO2+ 2C 高温Si+2COTNs b SiO3+ H2O+CQ =H2SiO3 J + Na z CO第三部分实验(1)常见气体的检验MnOi3实用标准文档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2KC1O1、Q2H2Q 严口22H2Q+QT 2KMnQ 4于& MnQ+Mn Q+Q T2、NH 2NH 4Cl+Ca(QH)^_CaCl2+2Nl3^t +2HQNH 3 • HQ+CaQ==NH + Ca(QH)23、H2 Zn+H 2SQ(稀)=ZnSQ+H T4、CO CaCQ 3+2HCI=CaC2+CQT +HQ5、SQ Na 2SQ+HSQ(浓)=Na2SQ+SQ T +HQ6、NQ Cu+4HNQ(浓)=Cu(NQ)2+2NQT +2HQ7、NQ 3Cu+8HNQ(稀)=3Cu(NQ)2+2NQ +4HQ& CI2 MnQ 2+4HCI(浓)^MnC2+CI2T +2HQ几种重要离子的检验(1)N6、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钻玻片) 。

(2)Al3+:能与适量的NaQ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I(Q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QH§液。

(3)NH+:铵盐(或浓溶液)与NaQ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气体。

(4)Fe2+:能与少量NaQ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Q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QH》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I2 = 2Fe3++2C「(5)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Q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QH)3沉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