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化学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电导性、热导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金属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建筑、电子、冶金、汽车等。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铁(Fe)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化合物主要有氧化铁、硫化铁、碳酸铁等。
氧化铁是一种红棕色的固体物质,在建筑和石材制作中常用作颜料。
硫化铁是一种黑色的矿石,常用于制备铁和钢。
碳酸铁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物质,常见于自然界中的石灰岩和大理石。
铜(Cu)是另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化合物主要有氧化铜、硫化铜、碳酸铜等。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的固体物质,在电子和电器制造中常用作导电材料。
硫化铜是一种蓝色的矿石,常用于制备铜和铜合金。
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的结晶物质,常见于自然界中的矿石和矿山。
铝(Al)是一种轻便耐腐蚀的金属元素,其化合物主要有氧化铝、氯化铝、硫酸铝等。
氧化铝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在建筑和电子制造中常用作绝缘材料和搅拌器。
氯化铝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用于制备有机化合物。
硫酸铝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用于制备矾石和其他铝盐。
锌(Zn)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其化合物主要有氧化锌、硫化锌、氯化锌等。
氧化锌是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常见于生活用品和化妆品中。
硫化锌是一种白色的矿石,常用于制备锌和锌合金。
氯化锌是一种无色的固体,常用作催化剂和腐蚀抑制剂。
钠(Na)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其化合物主要有氯化钠、碳酸钠、亚硝酸钠等。
氯化钠是一种无色的晶体,是普通食盐的主要成分。
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的晶体,常用于制备碱性溶液和中和酸性物质。
亚硝酸钠是一种无色的晶体,常用于食品加工和防腐剂。
钢是一种由铁和碳组成的合金,常用于建筑和制造业。
除了碳,钢中还可以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如锰、铬、钼等。
这些金属元素能够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
总结起来,常见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铁(氧化铁、硫化铁、碳酸铁)、铜(氧化铜、硫化铜、碳酸铜)、铝(氧化铝、氯化铝、硫酸铝)、锌(氧化锌、硫化锌、氯化锌)、钠(氯化钠、碳酸钠、亚硝酸钠)等。
专题一高考常考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用途

高考常考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及用途(含有机)专题一F: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HF可腐蚀玻璃Cl:是黄绿色气体是最重要的“成盐元素”NaClO具有漂白性,是漂白液的有效的成份,“84”消毒液的有效成份ClO2是医学上常用的水消毒剂,漂白剂Ca(ClO)2是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漂粉精的主要成份S: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强的脱水性S2O32-+H+=SO2+S+H2OS淡黄色固体,易溶于CS2H2S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N:NH3可作制冷剂N2经常作保护气NO2是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气体NH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a: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金属元素Na2O2淡黄色固体,具有漂白性,可作供氧剂NaHCO3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O3 H2O2 用作漂白剂,消毒剂Al: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单质Al2O3耐火材料 Al(OH)3医用中和胃酸剂的一种KAl(SO4)2明矾作净水剂,水解生成Al(OH)3也可以吸附色素Cu:铜盐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 CuSO4易溶于水,常用来配制电解液和农药Si:SiO2是酸性氧化物,实验室盛NaOH试剂瓶用胶塞H2SiO3凝胶经干燥脱水,可制“硅胶”干燥剂,也可作催化剂载体人工制造分子筛(铝硅酸盐)主要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Na2SiO3(泡花碱)可用作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等原料SiC俗称金刚砂,用作砂纸、砂轮磨料石英砂主要成份SiO2有机物性质及用途(一)常见有机物的俗名聚2甲基1,3丁二烯(聚天然橡胶异戊二烯)电石气乙炔CH≡CH天然气、沼气、坑甲烷CH4道气甘油丙三醇C3H5(OH)3三硝酸硝化甘油C3H5(ONO2)3甘油酯蚁酸甲酸HCOOH35~40%的甲HCHO福尔马林醛水溶液醋酸(冰醋酸) 无水乙酸CH3COOH硬脂酸十八酸CH3(CH2)16COOH或C17H35COOH软脂酸十六酸CH3(CH2)14COOH或C15H31COOH聚甲基丙有机玻璃烯酸甲酯*甘氨酸氨基乙酸H2N—CH2—COOH*丙氨酸α氨基丙酸(二)常考有机物的用途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2.乙二醇用于内燃机抗冻3.甘油用于制硝化甘油,溶剂,润滑油4.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5.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6.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7.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毒);甲醛(福尔马林用于环境消毒)等;ClO2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初三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解析

初三化学常见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解析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存在着众多的化学元素。
每种元素都有着独特的性质和各自的用途。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初三化学课程中常见的一些化学元素进行性质和用途的解析。
1. 氧气(O):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化学符号为O。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空气中的一部分。
氧气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在许多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支持燃烧的特性,氧气被广泛用于焊接、氧化反应和火箭燃料。
此外,氧气也是生物体呼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 氢气(H):氢气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化学符号为H。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氢气具有极高的可燃性,常被用作燃料和能源。
氢气还可用于金属焊接、氢化反应和氢气燃料电池等领域。
此外,氢气还被用作导弹、气球和宇航器的推进剂。
3. 氮气(N):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符号为N。
氮气在空气中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作为一种稳定的化学元素,氮气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和金属加工等领域。
此外,氮气还可用于气体灭火系统和保护气体。
4. 碳(C):碳是地球上存在最为丰富的元素之一,化学符号为C。
碳具有很高的化学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作为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碳在生物体的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碳还可用于制造石墨、活性炭、钢铁和制备电池等。
5. 金(Au):金是一种具有珍贵价值的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Au。
金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由于其稀缺性和饰品的价值,金被广泛用于珠宝、硬币和饰品制造。
此外,金还在电子器件和医疗器械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
以上仅列举了一小部分常见的化学元素,每种元素都有着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了解和理解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用途,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领域,进而提高我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结起来,化学元素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化学反应和应用中的作用,而使用合适的化学元素可以有效地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们是理解和研究物质及其性质、变化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原子结构和性质。
元素通常以符号表示,如氢元素的符号是H,氧元素的符号是O。
元素的主要特征包括:1. 原子结构:元素的所有原子都具有相同的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也是元素的标识符。
2. 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
元素可以通过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来形成化合物。
3. 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
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可以用于元素的鉴别和分离。
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构成了地壳、大气、生物体等各种物质。
元素的丰度以及元素的性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具有新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合物的特征包括:1. 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数比例是固定的。
2. 化学性质:化合物具有与原子不同的化学性质。
它们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元素或与其他化合物形成新的化合物。
3. 物理性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可以与组成它的元素的物理性质不同。
例如,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如沸点和密度。
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水、盐、糖等。
化合物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如药物、塑料、合成纤维等。
三、元素和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应用元素和化合物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基础科学研究:元素和化合物的研究是化学科学的基础。
通过对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结构和反应机理,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
2. 材料科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制备各种材料的基础。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中两个基本概念。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本文将对元素和化合物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元素是指由同一种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纯物质。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并由一系列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碳元素的符号为C。
每个元素都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量、原子半径、密度等。
原子量是指一个元素中原子质量的平均值,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例如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原子半径则是指元素的原子中心与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有差异。
元素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物质质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元素的活性、化合价等。
元素的活性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可以用元素在反应中的易失去或获得电子来衡量。
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所能提供或接受的电子数目,可以通过元素在化合物中所处的氧化态来表示。
二、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的组成比例是固定的,它们的性质通常与组成它们的元素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了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包含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化学式还可以表示化合物的结构,例如甲烷的化学式为CH4,表示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溶解性等,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化学性质包括化合物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例如酸碱性、氧化性等。
三、元素和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和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例子:1. 元素的应用:金属元素如铁、铜、铝等被广泛用于制造建筑材料、汽车、电器等。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总结一、概述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在化学中,元素化合物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从元素化合物的特点、分类到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二、元素化合物的特点1. 化学成分稳定:元素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经过化学反应,通过共价键和离子键等键结合成分子或离子。
这种结合使化合物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2. 物理性质多样:各种元素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溶解度、密度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元素化合物的用途和特点。
3. 化学性质活泼:元素化合物根据其成分和结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这使得元素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元素化合物的分类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结合方式,元素化合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无机化合物:由无机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氧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
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冶金、建筑、电子等各个领域。
2. 有机化合物:由碳元素和其他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烃、醇、酮等。
有机化合物是生命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日用品等领域。
3. 金属化合物: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
金属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等领域。
4. 有机金属化合物:由有机基团和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铜化合物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和催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四、元素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1. 医药领域:许多药物是由元素化合物构成的,如硫酸镁、偏钙软骨素等。
这些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疾病、促进人体健康。
2. 日用品领域:元素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类产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洁精等。
这些化合物提供了清洁、消毒和美化等功能。
3. 农业领域:农业中的肥料、杀虫剂和除草剂等产品往往含有元素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4. 环境保护领域:元素化合物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金属元素是化学元素中的一类,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金属元素的一般性质、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一、金属元素的一般性质1. 密度大:金属元素的原子通常比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大,因此金属元素的密度较大。
2. 导电性好:金属元素的电子排列松散,因此电子容易自由移动,并在外界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流。
3. 导热性好:金属元素的电子容易自由移动,在受热后能迅速传递热量。
4. 可塑性高:金属元素由于具有金属键,使得金属元素之间的结构松散,因此可以轻松改变形状。
5. 有延展性:金属元素的原子间有较强的金属键,因此可以拉成线、锻成薄片或制成其它形状。
二、常见金属元素和其性质1. 铁(Fe):是最常见的金属之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常见的铁化合物有氧化铁(Fe2O3)、碳酸铁(FeCO3)等。
2. 铜(Cu):是一种优良的导电金属,广泛用于电缆、电器等。
常见的铜化合物有氧化铜(CuO)、硫酸铜(CuSO4)等。
3. 铝(Al):具有较轻的质量和良好的导电性,被广泛用于制造包装材料、航空器件等。
常见的铝化合物有氧化铝(Al2O3)、硫酸铝(Al2(SO4)3)等。
4. 锌(Zn):是一种常见的防腐金属,广泛用于防腐涂层和电池。
常见的锌化合物有氧化锌(ZnO)、硫酸锌(ZnSO4)等。
5. 镍(Ni):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广泛用于不锈钢和电池。
常见的镍化合物有氧化镍(NiO)、硫酸镍(NiSO4)等。
三、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应用1. 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广泛应用于陶瓷、建筑材料、磁性材料等。
例如,氧化铁(Fe2O3)被用于制造磁铁。
2. 金属盐类:金属盐类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和农业等领域。
例如,硫酸铜(CuSO4)被用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水处理剂。
3. 金属合金:金属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例如,不锈钢中加入了镍(Ni),提高了抗腐蚀能力。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经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常见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贵金属元素。
它们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以及用途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金属元素是指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如铁、铜、铝、钠等。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良好的电子和热能传导介质。
金属元素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可以通过加工制造成各种形状。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为阳离子,形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例如,氯化铜(CuCl2)和硫酸铁(FeSO4)都是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金属元素常用于制造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电子产品等。
非金属元素是指不具有金属性质的元素,如氧、氮、硫、炭等。
非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不良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非金属元素常出现在化合物中的阴离子形式,如氧化钠(Na2O)和二氧化碳(CO2)。
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物化性质,有些具有毒性(如氰化物),有些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如纯硫)。
贵金属元素是指具有珍贵和稀缺性的金属元素,如金、银、铂等。
贵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抗腐蚀性,不易被氧化和腐蚀。
贵金属元素常用于珠宝制造、电子产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例如,金(Au)常用于珠宝制造,银(Ag)常用于制作餐具和漆器。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性质由组成元素的种类、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决定。
例如,水(H2O)是由氢和氧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合物。
水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的沸点和熔点、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另一个例子是二氧化碳(CO2),它是由碳和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二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无毒的特点,是大气中的重要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
除了水和二氧化碳,还有许多常见的化合物,如盐(氯化钠、硝酸钠等)、酸(硫酸、盐酸等)、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以及有机化合物(乙醇、乙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专练11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2011·天津理综,1)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应用正确的是( ) A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B .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 C .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D .天然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2.(2010·北京理综,9)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 2的量
B .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 2的生成
C .③中选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SO 2
D .为确认CuSO 4生成,向①加水,观察颜色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氯水通入SO 2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B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会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 .Na 、Mg 、Fe 等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 2和对应的碱
D .浓硫酸、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将木炭氧化为二氧化碳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CO 2通入BaCl 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 2,产生沉淀
B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 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 .向AlCl 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NaHSO 4溶液,沉淀消失
D .除去FeCl 2中少量的FeBr 2,加入适量氯水;再加四氯化碳萃取分液 5.下列变化(现象)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存放浓度均变小
B .将单质铁和铜分别与单质硫加热反应均生成低价硫化物(FeS 和Cu 2S)
C .在过氧化氢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在盛有锌粒和稀硫酸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气体的速率均加快
D .将氯化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蒸干,然后灼烧,最后均得到白色固体 6
A.B .①②③
7.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事实8.X 能互换)不可能是( )
A .C 和O 2
B .SO 2和NaOH 溶液
C .Cl 2和Fe
D .AlCl 3溶液和NaOH 溶液
9.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等(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从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框图中的氯碱工业是一个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量的过程
B .过程②中结晶出的MgCl 2·6H 2O 要在HCl 氛围中加热脱水制得无水MgCl 2
C .在过程③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 .过程①中除去粗盐中的SO 2-4、Ca 2+、Mg 2+、Fe 3+
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BaCl 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10.标准状况下,往100 mL 0.1 mol·L -
1的FeBr 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 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
50%的Br -
被氧化。
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
A .0.224 L
B .0.336 L
C .0.448 L
D .0.672 L 1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节约能源,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C .棉、麻、丝、毛的燃烧产物都只有CO 2和H 2O
D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12.一定量的Fe 和Fe 2O 3混合物投入2 mol·L -
1 250 mL 的HNO 3溶液中,反应完全后,无固体剩余,
生成1.12 L NO 气体(标准状况),再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1 mol·L -
1的NaOH 溶液,要使铁元素全部沉淀下来,所加NaOH 溶液的体积最少是( )
A .450 mL
B .500 mL
C .400 mL
D .无法确定
13.在Ag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少量金属析出,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析出的金属是( )
A .Cu 和Ag
B .Ag
C .Cu
D .Cu 和Fe
14.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
(MFe 2O x 3<x <4,M =Mn 、Co 、Zn 或Ni ,在该盐中均显+2价)由铁酸盐(MFe 2O 4)经高温与氢气反应制得,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SO 2、NO
2
等
)转化为其单质除去,转化流程如图。
关于此转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MFe 2O 4在与H 2的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
B .MFe 2O 4与MFe 2O x 的相互转化反应均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
C .MFe 2O x 与SO 2反应中MFe 2O x 被还原
D .若4 mol MFe 2O x 与1 mol SO 2恰好完全反应,则MFe 2O x 中x 的值为3.5
15):
A .根据表中数据能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 3的质量分数
B .加入混合物9.2 g 时盐酸过量
C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 mol·L -
1 D .15.7 g 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答案
1.A2.D3.D4.C5.B6.A7.C8.C9.D10.A11.B12.A13.B14.C 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