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说明书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说明书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说明书

安定的正确使用方法

地西泮又叫做安定。 地西泮在水中微溶,注射液中含有丙二醇、乙醇、苯甲酸钠,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氟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后,因溶媒系统的改变使地西泮析出,产生浑浊,应禁忌稀释使用。所以临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时应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因本药属于长效药,不应作连续静脉滴注。 地西泮原药液可不经稀释,直接静脉推注,使用时可用1毫升的注射器缓慢静推,速度以不超过每分钟1~2毫克为宜,以10mg为例,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在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变化,若惊厥已停止或患儿已入睡,可停止推注,弃去剩余药液。如果因药量较小,不宜保证缓慢注射,也可将原药液用注射用水、0.9%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等溶液稀释后注射,稀释后可产生浑浊,但不影响疗效。静脉推注时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尤其是对于曾用过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药物的患者,更要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 另外,地西泮水溶性较差,静脉注射时可能有沉淀,甚至发生静脉血栓或静脉炎,所以在注入药后最好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 地西泮(安定)注射液的正确使用 地西泮(安定)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中枢性肌肉松弛、抗惊厥、抗癫痫等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肌内注射缓慢而不规则,静脉注射后能迅速进入中枢,临床多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其中静脉注射地西泮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正确静脉给药方法 1、缓慢静脉注射:成人每分钟不超过5mg,30天~5岁小儿每分钟不超过0.1 mg,5岁以上儿童每分钟不超过0.5mg。 2、静脉微量泵入:可调节流速,不可稀释。 因此,临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时应采用缓慢静脉注射、静脉微量泵入,以提高地西泮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错误给药方法: 1、静脉滴注:不推荐此种给药途径,本品为极难溶性药物,水中的溶解度为1:400,地西泮注射液溶媒中含40%丙二醇、10%乙醇助溶并加热至60℃使之完全溶解。地西泮注射液与其他任何输液配伍,由于溶媒组成改变,使地西泮溶解度降低而易析出地西泮结晶,静脉滴注过程中不溶性微粒易引起输液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寒颤、高热、子痫、惊厥等。若确需静脉滴注,应将地西泮注射液2mL稀释于至少大于60倍输液中方可静脉滴注。 2、禁止从莫菲管中加入:地西泮注射液是水溶性制剂,由于助溶剂的存在,其处于完全溶解状态,地西泮注射液从莫菲管加入到其他输液,均因溶媒系统的改变使地西泮析出,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及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严重影响用药安全。 安定可以和糖或者盐都可以配,出现液体发白不影响疗效(儿科临床处方)吴忠匡主编在高热惊厥中有相关介绍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8-03-07T11:48:13.3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高春华 [导读] 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齐齐哈尔民康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至12周末,过程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紊乱、体质量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但观察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关键词: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精神分裂症;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jection and 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80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at the end of the 2 weekend,the PAN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O.05).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mainly insomnia,extrapyramidal reaction,menstrual disorder,body mass gain and pain at injection site,but the incidence of body weight in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palmitic acid Paley piperido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atient's continuous and effective drug treat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life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Keywords:Paley piperidone palmitate;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致残率高和疾病负担重的精神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微球,虽然两种药物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但棕榈酸帕利哌酮的不良反应更为少一些,而且其在维持期28天内只要注射一次就可以,这无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本研究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两种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及对照组(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2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3.85±4.72)岁;病程8~20年,平均病程(11.43±3.01)年。观察组中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20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8.11±1.23)岁;病程9~21年,平均病程(12.56±2.43)年。均获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者存在除精神分裂症外的其他疾病诊断;有其他明显躯体疾病,或生化、血液、尿液检查结果存在研究者认为具明显临床意义的异常;既往对任何药物曾产生严重过敏反应;有迟发性运动障碍或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病史;怀孕、哺乳期的女性或有自杀、暴力行为危险的患者。 1.2方法 入组前若正在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停用该药物,进入2周药物清洗期。观察组于治疗第1天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 150mg,第8天予100mg肌内注射(前二次注射部位为三角肌),第38天、第68天予75,100或150mg,肌内注射(三角肌或臀肌,左右侧轮流注射),本组末次肌内注射平均剂量为(97.44±21.30)mg。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在开始治疗期前28天口服利培酮每天1~6mg,直至第8天时注射利培酮25mg,以后每2周注射利培酮25、37.5或50mg,直到第78天。两组患者治疗剂量由主管医师控制,患者的临床情况由研究者负责进行评定。总观察时间为92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x2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2周末开始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各时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12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失眠、锥体外系反应、月经紊乱、体质量增加、注射部位疼痛等,但观察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指在思维、情感、行为方面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和经济都有影响。治疗目的在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棕榈酸帕利哌酮在体内水解为帕利哌酮,是利培酮的主要代谢产物。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但观察组不良反映更低,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持续有效的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 参考文献: [1]赵黎明.对比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和安全性[J].黑龙江医药,2016,29(1):11475-11476. [2]唐伟,杨馥银,温娜,等.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喹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3-03-26T09:35:34.7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刚李宁 [导读] 帕利哌酮缓释片对女性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李刚李宁(湖北省武汉市优抚医院湖北武汉 430023)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4-0055-02 【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缓释片组(30例)和喹硫平组(30例),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未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临床疗效和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6、8周末两组的PANSS总分均有显著下降(P<0.01)。帕利哌酮缓释片的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月经紊乱、失眠及便秘等;喹硫平的主要副作用为嗜睡、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及便秘等。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同喹硫平相当,主要副作用为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月经紊乱、失眠及便秘。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帕利哌酮缓释片喹硫平 本研究的目的是综合对照分析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201 2.02-2012.10在我院住院的女性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38岁;入组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和药物滥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入组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帕利哌酮缓释片组30例,平均年龄(27.2±5.8)岁,平均疗程(8.0±8.1)年,PANSS总分 (87.6±10.7);喹硫平组30例,平均年龄(25.8±6.5)岁,平均疗程(5.6±6.2)年,PANSS总分(85.8±11.9)。两组在年龄、病程及入组时病情严重程度几个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帕利哌酮缓释片组:服用“芮达”(西安杨森公司),起始剂量为3mg/d,2周内根据病人情况,增加到6-9mg/d;喹硫平组,服用启维(湖南洞庭药业),起始剂量100mg/d,2周内根据病人情况,增加至600-800mg/d,最大剂量1200mg/d。观察疗程均为8周。如两组患者出现运动障碍或静坐不能,可以加用苯海索片或普荼洛尔片。如伴有失眠者,可辅以苯二氮卓类药物或佐匹克隆治疗,除此之外再不合并使用其他药物。 1.3评定方法分别在入组治疗前和入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研究开始之前对所有参加研究人员进行量表一致性测试。 1.4疗效评定用PANSS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PANSS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30)×100%。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好转,<25%为无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在入组治疗后第2、4、6、8周末各测评1次,同时进行血液分析、心电图、肝功能等化验室检查。 1.5统计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4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和喹硫平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比较,两组间各个时点PANS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4、6、8周末较入组治疗前PAN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见表1) 表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2.2有效率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疗效为痊愈、显进、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4、8、4、4例,喹硫平组分别为14、7、4、5例,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 3.33%(X2=0.138,P>0.05),无显著性差异。 2.3不良反应帕利哌酮缓释片组 30例中发生18例(60%),喹硫平组30例中发生20例(66.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帕利哌酮缓释片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失眠、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便秘、月经紊乱和泌乳;喹硫平组主要有嗜睡、便秘、体重增加、肝功能异常。(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商品名:芮达)因采用了渗透性控释口服给药系统技术,使其在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及临床疗效等方面,与其

芮达(帕利哌酮缓释片)说明书

芮达(帕利哌酮缓释片)说明书 【芮达商品名】 芮达 【芮达通用名】 帕利哌酮缓释片 【芮达英文名】 pailperidoneextended-releasetablets 【芮达汉语拼音】 PaiLiPaiTongHuanShiPian 【芮达成份】 帕利哌酮 【芮达分子式】 C23H27FN4O3 【芮达分子量】 426.49 【芮达性状】 帕利哌酮为白色薄膜衣片,或浅褐色薄膜衣片,或粉红色薄膜衣片 【芮达适应症】 帕利哌酮缓解释片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 【芮达用法用量】 帕利哌酮推荐剂量为6mg,一日一次,早上服用,超始剂量不需要进行滴定。虽然没有系统性地确立6mg以上剂量是否具有其他益处,但一般的趋势是较高剂量具有较大的疗效。但必须权衡,因为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也会相应增多。因此,某些患者可能从12mg/天的较高剂量中获益,而某些患者服用3mg/天的较低剂量已经足够。仅在经过临床评价后方可将剂量增加到6mg/天以上,而且间隔时间通常应大于5天。当提示需要增加剂量时,推荐采用每次3mg/天的增量增加,推荐的剂量是12mg/天。 【芮达药理毒理】 帕利哌酮是利醅酮的主要代谢产物。与其他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一样,帕利哌酮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是通过对中枢多巴胺2(D2)受体和5-羟色胺2(5HT2A)受体拮抗联合介导的。帕利哌酮也是α1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以及H1组胺受体的拮抗剂,这可能是该药物某些其他作用的原因。帕利哌酮与胆碱能毒蕈碱受体或β1-和β2-肾上腺受体无亲和力。在体外,(+)-和(-)-帕利哌酮对映体的药理学作用是相似的。

【芮达遗传毒理】 帕利哌酮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试验、大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芮达生殖毒性】 1.在一项生育力试验中,经口给予帕利哌酮,剂量高达 2.5mg/kg/天时,雌性大鼠生殖力未见影响。但是在该剂量下,着床前与着床后丢失率增加,活胎数轻微降低,也可见轻微的母体毒性。在剂量为0.63mg/kg时这些剂量未受影响,该剂量按mg/平方米推算,相当于人推荐剂量的一半。 2.雄性大鼠经口给予帕利哌酮,剂量高达2.5mg/kg/天时生育力未受影响,但未进行精子计数和精子活力研究。利醅酮在犬和人体中或广泛转换为帕利哌酮。在Beagle犬长期毒性试验中,所有测试剂量下均可见血清睾酮减少,精子活力或浓度下降。停药后2个月后,血清睾酮和精子相关指标部分回复,但仍处于降低水平。 3.妊娠大鼠和家庭于主要器官形成期经口给药帕利哌酮,测试剂量(大鼠10mg/kg/天,家兔5mg/kg/天,按mg/平方米推算,相当于人推荐剂量的8倍)下未见胎仔畸形发生率增加。利醅酮在大鼠和人体内广泛转化为帕利哌酮。大鼠利醅酮生殖毒性试验中,在给药剂量按mg/平方米推算低于人推荐剂量时,可见幼仔死亡率增加。 【芮达致癌性】 尚未进行帕利哌酮致癌性研究。 【芮达药代动力学】 1.单剂量服用帕利哌酮后,血浆中帕利哌酮浓度稳定升高,大约在服药后24小时到达峰浓度。在推荐剂量范围内(3mg-12mg),给药后的帕利哌酮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剂量成正比。帕利哌酮的终末半衰期大约是23小时。 2.给予帕利哌酮后,多数受试者大约在4-5天内达稳态浓度。在9mg的帕利哌酮剂量下,平均稳态峰:谷比率是1.7,范围在1.2- 3.1之间。 3.与利醅酮的速释剂相比,帕利哌酮的释放特点使得其波动度极小。一项研究比较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帕利哌酮12mg,每日一次(作为缓释片给药)和利醅酮速释片4mg的稳态药代动力学,结果帕利哌酮缓释制剂的波动指数为38,而利醅酮速释制剂为125。 4.服用帕利哌酮后帕利哌酮的(XxX)和(-)对映异构体会相互转化,稳态时两者AUC的比例大约为1:6。 【芮达吸收和分布】 1.服用帕利哌酮后帕利哌酮口服生物利用度是28。 2.根据人群分析,帕利哌酮的表观分布容积是487L,外消旋帕利哌酮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是74。 3.代谢和清除.尽管体外研究提示,CYP2D6和CYP3A4参与了帕利哌酮的代谢,体内结果提示这些同功酶在帕利哌酮的总体清除中只起了有限的作用。 4.5位健康自愿者口服单剂1mg碳14标记的帕利哌酮速释制剂一周后,给药量的59(范围:51-67)以原形从尿中排出,32(26-41)的剂量为代谢产物被收回,6-12的剂量没有被收回。尿中大约有80的放射活性物质,粪便中大约11。已经在体内研究中证实有4种代谢途径,没有一种超过给药量的10;脱羟基作用,羟化作用、脱氢作用和苯并异唑裂解。 5.人群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发现帕利哌酮在CYP2D6底物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之间无暴露量

甲钴胺注射液说明书.

甲钴胺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钴胺注射液 英文名称:Mecobalamin Injectiion 汉语拼音:jiaguanzhusheye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甲钴胺 其化学名称为:Coα-[α-(5, 6-二甲基苯并咪唑基 ]- Coβ-甲钴酰胺辅料名称:D-甘露醇、注射用水 【性状】 本品为红色澄明液体,填充于一点切割式褐色安瓿。 pH 值:5.3-7.3 渗透压比:约 1(对 0.9%生理盐水的比 【适应症】 用于周围神经病 因缺乏维生素 B12引起的巨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 【规格】 1ml :0.5mg 【用法和用量】

1. 周围神经病: 通常,成人一次 1安瓿 (含甲钴胺 0.5mg ,一日 1次,一周 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按年龄、症状酌情增减。 2. 巨红细胞性贫血: 通常,成人一次 1安瓿 (含甲钴胺 0.5mg ,一日 1次,一周 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约两个月后,作为维持治疗每隔 1~3个月可给与一次 1安瓿。 【不良反应】 在总病例 2872例中, 13例(0.45%出现副作用。 (到再审查结束时 1. 严重副作用(频度不明 过敏症反应:会引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过敏症反应。应密切观察患者, 如果出现这种副作用,应立即中止用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 其它副作用 (1过敏注 :皮疹(<0.1%﹚,如果出现这些副作用,应停止用药。 (2其他:头痛、发烧感﹙<0.1%﹚;出汗、肌内注射部位疼痛、硬结(频度不明。【禁忌】 对本品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如果使用一个月后仍不见效,则不必继续无目的地使用。 2.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给药时

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

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09T16:37:17.92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8期作者:韩振洋 [导读]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齐齐哈尔民康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微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7%)共3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共22例,且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75.76%)共25例,明显高于观察组(30.43%)共10例,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不良反应少,社会生活功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注射用利培酮微球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social function and safety of palmipione palmitate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 Methods:Sixty - six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and risperidone microsphe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6.97%)a total of 32 case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66.67%)a total of 22 cases,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75.76%)a total of 25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30.43%)a total of 10 case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Theory:schizophren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effect of 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jection is better than 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 treatment,effectively improve symptoms,less adverse reaction,social function improved. Key words:Schizophrenia;Paliperidone Palmitate Injection;Risperidone for Depot Suspension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慢性迁延的精神疾病,由于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案主要以重视社会功能的恢复为主,然而传统药物依从性差、停药率高,导致患者复发风险增加,病情恶化。因此,临床中亟待需要疗效明确、安全性高的药物。近年来,棕榈酸帕利哌酮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新药,有研究报道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后能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并且不良反应和停药率低。然而,国内关于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对恢复社会功能和不良反应的研究相对甚少;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棕榈酸帕利哌酮的临床治疗特点为了进一步分析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微球两种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情况,特采用这两种药物对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17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3.85±4.72)岁;病程8~20年,平均病程 (11.43±3.01)年。观察组中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18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8.11±1.23)岁;病程 9~21 年,平均病程(12.56±2.43)年。 1.2治疗方法 所以患者在入组后14d内逐步停用其他的精神类药物。观察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注射部位可选择三角肌或臀肌,两者交替注射。注射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肌内注射法操作,垂直进针并缓慢将药物注入肌肉深部。每剂药物都应一次性注射完毕,不能分次注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口服,在开始治疗期前 28天口服利培酮每天1~6mg,直至第8天时注射利培酮25mg,以后每2周注射利培酮25、37.5或50mg,直到第78天。两组患者治疗剂量由主管医师控制,患者的临床情况由研究者负责进行评定。总观察时间为92天。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来了统计学软件SPSS15.0,并进行了通过统计学软件的分析结果χ2检验。通过统计学软件的检验我们发P<0.05,本研究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97%)共3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共22例,且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75.76%)共25例,明显高于观察组(30.43%)共10例,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是指在思维、情感、行为方面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对患者的生理、社会和经济都有影响。治疗目的在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药物疗效不佳、不良反应难以忍受、服药频繁等因素严重影响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社会功能的提高。因此,对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作为一种长效的肌内注射液用水性混悬液,其活性成分为帕里哌酮。帕利哌酮又可以和棕榈酸通过酯化作用,形成帕利哌酮棕榈酸酯,但是由于水溶性极低,颗粒比较大,因此采用了纳米晶体湿磨技术,将棕榈酸帕利哌酮制成细微颗粒,制成细微颗粒的优势在于可接触的表面积增加,水溶性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增加了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其次就是它与传统的油性解媒不同,不会产生注射部位疼痛,大大提高了患者用药满意度。而利培酮,即苯并异唑衍生物具有强烈的中枢抗5-羟色胺和抗儿茶酚胺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易被机体完全吸收,但与双丙戊酸钠并用可能引起体重增加,与酒精同用时,会导致过度嗜睡。 综上所述,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明显,尤其是其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和安全性,每月一次,方便且不需口服补充,延缓了症状的复发;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提高了患者的社会功能。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名称及作用

甲钴胺: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脑意外事件的后遗症、脑外伤、血管硬化引起的神经障碍;失眠、多梦、烦躁、易怒;酒精性神经炎;自律神经障碍 血栓通: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前房出血、青光眼、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 血塞通: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路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冠心宁: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奥扎格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 临床上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后血管痉挛及其并发脑缺血症状的改善。 银杏达莫:本品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依达拉奉:用于改善急性脑梗塞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 奥美拉唑粉针:是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 脑蛋白水解物:用于改善失眠、头痛、记忆力下降、头昏及烦躁等症状,可促进脑外伤后遗症、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脑炎后遗症、急性脑梗塞和急性脑外伤的康复。 倍他司丁注射液:主要用于梅尼埃综合征、血管性头痛及脑动脉硬化,并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脑栓塞、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等;高血压所致 直立性眩晕、耳鸣等亦有效。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麻醉性镇痛药的急性中毒及酒精急性中毒,首选用于已知或疑为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和昏迷等,也可用于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鉴别 诊断。 神经节苷脂注射液:,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氏病。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适用于脑卒中、脑外伤。周围血管病及腿部溃疡。可用于皮移植、烧 伤、烫伤、糜烂、创伤、褥疮的伤口愈合,放射所引起的皮肤、黏膜 损伤。

安定注射液临床使用方法

安定注射液临床使用方法 地西泮在水中微溶,注射液中含有丙二醇、乙醇、苯甲酸钠,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氟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后,因溶媒系统的改变使地西泮析出,产生浑浊,应禁忌稀释使用。所以临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时应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因本药属于长效药,不应作连续静脉滴注。 地西泮原药液可不经稀释,直接静脉推注,使用时可用1毫升的注射器缓慢静推,速度以不超过每分钟1~2毫克为宜。在注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儿的变化,若惊厥已停止或患儿已入睡,可停止推注,弃去剩余药液。如果因药量较小,不宜保证缓慢注射,也可将原药液用注射用水、0.9%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等溶液稀释后注射,稀释后可产生浑浊,但不影响疗效。静脉推注时要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尤其是对于曾用过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药物的患者,更要注意呼吸抑制的发生。另外,地西泮水溶性较差,静脉注射时可能有沉淀,甚至发生静脉血栓或静脉炎,所以在注入药后最好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地西泮(安定)注射液的正确使用地西泮(安定)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中枢性肌肉松弛、抗惊厥、抗癫痫等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肌内注射缓慢而不规则,静脉注射后能迅速进入中枢,临床多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其中静脉注射地西泮是治疗癫痫

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正确静脉给药方法1、缓慢 静脉注射:成人每分钟不超过5mg,30天~5岁小儿每分钟不超过0.1 mg,5岁以上儿童每分钟不超过0.5mg。2、静脉微量泵入:可调节流速,不可稀释。因此,临床在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时应采用缓慢静脉注射、静脉微量泵入,以提高地西泮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错误给药方法:1、静脉滴注:不推荐此种给药途径, 本品为极难溶性药物,水中的溶解度为1:400,地西泮注射 液溶媒中含40%丙二醇、10%乙醇助溶并加热至60℃使之 完全溶解。地西泮注射液与其他任何输液配伍,由于溶媒组成改变,使地西泮溶解度降低而易析出地西泮结晶,静脉滴注过程中不溶性微粒易引起输液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寒颤、高热、子痫、惊厥等。若确需静脉滴注,应将地西泮注射液2mL稀释于至少大于60倍输液中方可静脉滴注。 2、禁止从莫菲管中加入:地西泮注射液是水溶性制剂,由于助溶剂的存在,其处于完全溶解状态,地西泮注射液从莫菲管 加入到其他输液,均因溶媒系统的改变使地西泮析出,产生白 色浑浊或沉淀及肉眼看不到的微粒,严重影响用药安全。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研究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 研究 摘要: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的 影响。方法:78例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39)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mg口服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肌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照组(n=39)予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24周末分别进行PANSS、TESS、PSP及MARS量表评估。结果:最终研究组n=36、对照组n=37完 成研究,4 周、8 周、12 周、24 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PSP、MARS评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P评 分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S在第4周及第8周 较基线水平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及第24周较基线水 平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剂对照组TESS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酮注射液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关键词:棕榈酸帕利哌酮;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病程迁延的常见精神疾病。天津市精神障碍流 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病性障碍的总患病率为6.6‰[1],如何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 活质量值得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是批准用于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典型长效注射液,独 特的起始给药模式确保药物起效迅速,具有急性期起效快、维持持续疗效、预防复发、恢复 社会功能等特点[2-3]。本研究探讨其疗效、副反应,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依从 性进行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5年1月~2017 年1月天津市安定医院首次住院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简称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首次发病者;(2)年 龄18-55岁,男女不限;(3)自愿参与本研究,征得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躯体疾病病史:如脑外伤、癫痫、心脑血管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等;(2)患 有其他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 1.2方法 给药方法:研究组口服6mg帕利哌酮片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棕榈酸帕利哌酮 150mg三 角肌注射,第八天注射100mg;后每4周左右75mg-150mg肌注。对照组口服利培酮4- 6mg/d抗精神病治疗。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监护人撤消知情同意书、不能耐受药物、 疗效不佳退出治疗者,不纳入统计分析。 疗效评估:在入组时(基线)、第4周、8周、12周及24周,分别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来评估疗效、安全性,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依 从性评定量表(MARS)来评估社会功能及依从性。 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 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根据数据性质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7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年龄32.72±7.792,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2.64±6.397,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0.049,P=0.961),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2例因 病情波动、1例经济原因脱落;对照组1例病情波动、1例明显不良反应脱落。 2.2治疗前后PANSS、PSP及MARS 评分见表1

纳洛酮

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说明书 【通用名】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英文名】Nalox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17-烯丙基-4,5 -环氧基-3,14—二羟基吗啡喃-6-酮盐酸盐二水合物。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本品为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药,本身无内在活性。但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盐酸纳洛酮生效迅速,拮抗作用强。盐酸纳洛酮同时逆转阿 片激动剂所有作用,包括镇痛。另外其还具有与拮抗阿片受体不相关的回苏作用。可 迅速逆转阿片镇痛药引起的呼吸抑制,可引起高度兴奋,使心血管功能亢进。本品尚 有抗休克作用。不产生吗啡样的依赖性、戒断症状和呼吸抑制。 急性毒性LD50(mg/kg):小鼠,口服565。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无效,均须注射给药。静注后1~3分钟即产生最大效应,持续45分钟;肌注后5~10分钟产生最大效应,持续2.5~3小时。本品吸收迅速,易透过血脑屏障,代 谢很快,人血浆T1/2为30~78分钟,主要在肝内生物转化,产物随尿排出。 【适应症】吗啡拮抗药,用于吗啡类复合麻醉药术后,解除呼吸抑制、催醒及急性酒精中毒。【用法用量】肌注或静脉注射。成人常用量一次0.4~0.8mg(1~2支),儿童酌减,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给药。重度酒精中毒0.8~1.2mg(2~3支)。一小时后重复给药0.4~0.8mg(1~2支)。【不良反应】1.本品不良反应少见,偶可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和烦躁不安。 2.用于复合麻醉催醒时,少数病人有轻微躁动,可能因拮抗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所致。【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应用盐酸纳洛酮拮抗大剂量麻醉镇痛药后,由于痛觉恢复,可产生高度兴奋,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 2.由于此药作用持续时间短,用药起作用后,一旦其作用消失,可使患者再度陷入昏 睡和呼吸抑制。用药需注意维持药效。 3.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患者慎用。 4.本品应严格遵医嘱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属于妊娠危险C级的药物,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应特别谨慎。 【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规格】1ml:0.4mg 【贮藏】密闭,在凉暗处保存。 【包装】安瓿装,1ml/支,5支/盒。 【有效期】四年

安定说明书

安定 一. 概述: 本品为中枢神经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镇静催眠甚至昏迷、抗焦虑和抗惊厥药,用于焦虑恐惧失眠。肌肉痉挛 【注意事项】 可致依赖性、青光眼和重症肌无力患者慎用。 其他名称:苯甲二氮卓地西泮 性状:片剂、注射液。 规格:片剂:每片2.5mg。注射液:每支10mg。 是否医保用药:非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婴儿、有青光眼病史及重症肌无力病人禁用。 二. 功能主治: 焦虑症及各种神经官能症。失眠。抗癫痫:与其他抗癫痫药合用,治疗癫痫小发作和大发作。静注安定是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痉挛现象。曾试用于室性心律失常(静注10-20mg),约2分钟后即使室性异位搏动和颤动恢复为窦性心律。 用法及用量: 儿童量:0.1-0.3mg/kg, 每日可以用3次或4次口服, 针剂0.1-0.5mg/kg/次 成人量:口服:1次2.5-5mg,1日3次,1日总量不得超过25mg。 肌注或静注:1次10-20mg。

三. 不良反应 服用量不当或长期服用安定,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改变人的反应能力,所以,驾驶员及其他从事危险作业的患者,服药后宜谨慎作业或停止工作。安定对人体的生殖和性功能也有不良影响。男性长期大量地使用安定,常常会降低性欲,并出现性功能障碍。女性长期使用安定,会引起月经不调,并影响排卵,怀孕的初期服用安定,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产妇临分娩时服用安定,会影响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延长其生理黄疸期,甚至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患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不宜服用安定。因肺气肿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呼吸功能不全。而安定具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可促使呼吸变浅、次数减少,从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患有青光眼、重症肌无力的病人也应忌服安定。 (一)、一般反应 一般剂量或较大剂量,常有嗜睡、疲乏、头昏及共济失调、头痛、语言不清、震颤、心动过缓、低血压、视物模糊及复视等。 (二)、过敏反应 皮肤瘙痒,荨麻疹,红斑疹,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支气管痉挛,高热,晕厥,甚至红斑狼疮样综合症,过敏性休克等。 (三)、血液系统反应 可有血小板、白细胞、粒细胞减少、红细胞发育不全、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急性中毒 表现为动作失调、肌无力、语言不清、精神混乱、嗜睡、严重者还将出现昏迷,反射减弱和呼吸停顿。 (五)、呼吸、心血管系统反应 由于大剂量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可发生昏迷、反射消失、血压降低、呼吸停顿,亦可发生血压降低、心率失常、心脏及周围循环衰竭。 (六)、成瘾性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3-07-29T09:21:39.5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刘文庭徐开营刘秋英赵洁沈利刘溪琨[导读]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均优于舒必利。服用简单。 刘文庭徐开营刘秋英赵洁沈利刘溪琨(河南省驻马店精神病医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及6周末,2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且2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后2组催乳素较治疗前以及2组间比较差异均极有显著性。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均优于舒必利。服用简单。主要有催乳素升高和轻度的锥外系副反应。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帕利哌酮缓释片舒必利 帕利哌酮缓释片(芮达)不仅保留了母体化合物利培酮的特性,而且采用控释口服递药系统(OROS?),使药品实现最小的峰-谷浓度波动,减少了速释剂型常见的血药浓度波动现象,更有利于药物浓度的稳定。而且无需滴定直接到有效剂量,起效更快。已有少数报道证明了该药品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选其与舒必利做对比,旨在进一步了解该药物的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全部病例来自2011年2月—2012年9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PANSS≥60分。(3)年龄18—60岁。(4)所有病例入组均征得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有器质性疾病及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2)使用酒精或精神活性物质者。(3)入组前1个月使用长效制剂者。(4)妊娠、哺乳期者。随机分2组,共入组80例。帕利哌酮缓释片组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8—58岁,平均(30±10)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3.4+2.5)年。舒必利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18—55岁,平均(29.6±9.8)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3.2+2.7)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帕利哌酮缓释片初始剂量3mg/日,1周内根据情况加至3-12mg/日。舒必利组:初始剂量200-400mg/日,2周内根据情况加至1000-1200mg/日。观察6周。观察期间必要时可短期应用苯海索,苯二氮类药物,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2.2评定方法 2组均在治疗前、2、4、6周末分别以PANSS评定疗效、以TESS评定不良反应。 1.2.3统计学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疗效(PANSS)比较 2组治疗前PNA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2周及6周末时2组PAN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且2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表明治疗中帕利哌酮缓释片起效更快,效果更好。 2.2 2组治疗前后及之间催乳素比较 治疗后2组催乳素较治疗前以及2组间比较差异均极有显著性(P<0.01)。 2.3其他不良反应 帕利哌酮缓释片出现锥外系副反应6例,兴奋或激越1例,失眠1例,月经减少2例,体重增加2例。舒必利组出现锥外系副反应5例,兴奋或激越1例,失眠1例,月经减少4例,体重增加3例。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的活性成分是利培酮在肝内的活性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作用机制为阻断5-羟色胺2A受体、多巴胺D2受体而发挥作用,因此,其与利培酮相似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本研究显示:从治疗的第2周末起阳性、阴性症状量表分以及PANSS总分均与治疗前和舒必利组差异有显著性,表明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起效较快,这与余翔、林文报道一致。该药采用先进的渗透性控释口服递药系统(OROS?),使药品实现最小的峰-谷浓度波动,更有利于药物浓度的稳定。而且无需滴定直接到有效剂量,起效更快,每日一次服药更方便。本研究显示帕利哌酮缓释片和舒必利的副反应主要为升高催乳素和锥体外系副反应,这与徐莉萍报道一致。但帕利哌酮缓释片升高催乳素程度明显低于舒必利。催乳素升高可导致患者少经或停经。在女性患者选择这2种药物时应该注意。2者均有的锥体外系副反应较轻,容易消除。 参考文献 [1]余翔,廖节风,许佳燕.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4):270-271. [2]林文.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阿立派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67-68. [3]徐莉萍,谢永标,李佑辉.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3): 174-1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