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血液循环-心脏病运动治疗
运动对心脏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运动对心脏病患者的影响研究心脏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运动常常被视为一种需要谨慎对待的活动。
然而,科学合理的运动实际上对心脏病患者有着诸多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首先,运动对于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从而增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
这有助于改善心脏的供血和供氧情况,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程度。
此外,运动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通过长期的规律运动,心脏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也会得到改善,血管的弹性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心肺功能方面,运动是一种有效的锻炼方式。
它可以提高患者的肺活量和肺通气功能,增强肺部的气体交换能力。
这使得氧气能够更充分地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能够更有效地排出体外,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
同时,运动还能提高心脏病患者的耐力和体能,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轻松地应对各种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对于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患有心脏病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
而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这些物质能够带来愉悦感和放松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疾病的勇气。
然而,运动对于心脏病患者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或方式不当,可能会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因此,心脏病患者在进行运动前,必须经过医生的详细评估和指导,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医生在评估心脏病患者的运动可行性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包括患者的心脏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年龄、身体状况等。
例如,对于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一些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而对于刚经历过心肌梗死或心脏手术的患者,则需要在病情恢复一段时间后,从极轻度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生理学-血液循环解读

肾脏
肾动脉为肾脏提供血液,参与 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盐平衡 等功能。
XX
PART 02
心脏结构与功能解析
REPORTING
心脏位置、形态及内部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正中线左侧 ,1/3位于右侧。
心脏呈倒置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尖指向左前 下方,心底朝向右后上方。
心脏内部被纵走的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左心房 、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四个腔,同侧心房 与心室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口相通。
。
白细胞
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 识别和消灭病原体,如细菌、病 毒等,以及清除体内衰老、损伤
的细胞。
血小板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当血管受损 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伤口处 ,形成血小板栓子,促进血液凝
固,防止出血。
血浆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水
血浆的主要成分,占 血浆总量的90%以上 ,为细胞提供液态环 境。
PART 06
常见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介 绍
REPORTING
高血压病
定义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 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脑、肾、血管等损害。
症状
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乏力等。
治疗
药物治疗(如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生活方式 干预(如限盐、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
动脉
管壁较厚,富含弹性纤维 和平滑肌,可随着心脏的 收缩和舒张而相应扩张和 回缩。
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较小,通 常具有较多的瓣膜以防止 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
管壁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 成,通透性较高,是血液 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 场所。
血管壁组成及功能
心脏病康复指南

心脏病康复指南心脏病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心血管系统发生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心脏病康复是指对心脏病患者采取综合性治疗和康复干预,促进其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为您介绍心脏病康复的指南,希望能为患者的康复之路提供帮助。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心脏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药物既可以缓解病情,减轻症状,又可以预防并发症。
根据不同的心脏病类型,药物治疗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对于心脏病患者,需要服用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用药时药物种类、用药量、用药时间等均符合医生的建议。
同时,患者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头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及时向医生反映,就诊并咨询调整用药方案。
二、运动治疗心脏病康复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运动治疗。
临床研究表明,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肌功能、改善心肺适应能力和免疫功能,从而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生会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
一般来说,心脏病患者运动时需要选择较为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步行、骑行、游泳等,避免激烈运动。
同时,需要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适度运动不仅有益无害,过度运动反而会对心脏产生不利影响。
三、饮食调整饮食是心脏病康复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恰当的饮食调整有利于控制血脂、降低血压、控制体重并预防合并症。
对于心脏病患者,应该坚持低脂、低盐、低能量的饮食原则,控制热量摄入,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如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等。
此外,心脏病患者需要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等有害习惯,加强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活压力过大。
四、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心脏病康复过程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心脏病患者常常因疾病的不确定性、治疗的复杂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引起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等。
而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这些困扰,改变不良心理习惯,增强心理素质,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宠物血液循环疾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宠物血液循环疾病症状及治疗方法宠物是我们的忠实伙伴,但在它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健康问题。
其中,血液循环疾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们影响了宠物的正常生活和幸福。
本文将探讨宠物血液循环疾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宠物主人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宠物血液循环疾病的症状1.乏力和活动能力下降:当宠物的心脏或血管系统出现问题时,它们的活动能力会明显下降。
宠物可能表现出无精打采、走路慢懒散或者乏力的症状。
2.呼吸困难: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问题时,宠物的呼吸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它们可能出现气喘或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或兴奋时更为明显。
3.心率异常: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当存在疾病时,宠物的心率可能变得异常。
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是血液循环疾病的表现。
4.水肿: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宠物水肿,尤其是在腹部、四肢和眼睛周围。
观察宠物是否有异常的肿胀现象,可以作为识别血液循环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宠物血液循环疾病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在宠物血液循环疾病的治疗中,药物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利尿药可帮助宠物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水肿症状。
同时,心脏强心药物可以增强心脏收缩力,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
2.合理饮食与运动:宠物饮食的营养平衡对血液循环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宠物提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其健康的心脏和血管系统。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宠物的心血管功能。
3.手术治疗:在一些严重的血液循环疾病中,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例如,对于某些心脏病或血管疾病,手术可以修复受损的组织或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功能。
4.定期复诊与预防:对于已经患有血液循环疾病的宠物,定期复诊是必不可少的。
宠物主人应带着宠物定期到兽医诊所进行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调整。
此外,定期接种预防疫苗,定期驱虫也是预防血液循环疾病的重要措施。
三、宠物血液循环疾病的预防措施1.合理饮食:提供适量的高质量宠物食品,确保宠物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血液循环异常

血液循环异常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的重要过程之一。
然而,有时候血液循环可能会出现异常,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血液循环异常的原因、症状以及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血液循环异常的原因血液循环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 心脏病:心脏病是引起血液循环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脏的不正常收缩、瓣膜疾病或支配血流的冠状动脉狭窄等问题都可能干扰血液正常循环。
2. 血栓形成:血栓是血液中形成的血块,可以阻塞血液流向器官和组织的通道。
这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3.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由于动脉内壁的脂肪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狭窄和刚性增加。
血液在狭窄的动脉中难以流动,从而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4. 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壁,导致动脉硬化,限制血液流动。
高血压也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脏病的发生风险。
5. 缺氧:缺氧是指机体组织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血液循环异常可能导致氧气在体内的输送减少,引起缺氧情况,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二、血液循环异常的症状血液循环异常可能引起以下症状:1. 疲劳和无力:血液无法有效地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身体感到疲劳和乏力。
2. 心慌和呼吸困难:心脏的血液循环不正常会导致心慌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运动或体力活动时更为明显。
3. 肿胀和水肿: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液体在组织中积聚,引起肿胀和水肿的症状,尤其是在腿部和脚踝处更常见。
4. 冷感和发麻:血液循环异常可能导致中枢和末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损,引起肢体冷感和发麻。
5. 心脏病发作:血液循环异常增加了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可能导致胸痛、心慌、头晕等严重症状。
三、预防和治疗血液循环异常的方法预防和治疗血液循环异常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具体情况,以下是一些建议: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摄入量。
2. 定期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
心脏康复治疗方法学习

视力障碍:合并白内障、青光眼及视网膜病变时视力减低,严重者失明。
肾功能障碍:慢性肾功能衰竭
心血管功能障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导致心血管功能减退
步行障碍:合并外周血管病变、截肢、和糖尿病坏疽足。
03
04
05
01
02
主要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和外周神经障碍:体位性低血压、排尿障碍、感觉障碍
01
心理障碍
02
连做2~3次,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再重新开始。
如深吸气诱发咳嗽,可试断续分次吸气。
有效的咳嗽步骤:
3、咳嗽训练
严重并发症少见
肺部出血
血管内导管、气管套管移位、骨折移位等
颅内压升高
气道反应高者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低氧化血症的发生
01
02
03
04
05
06
(三)预防(康复疗法的)并发症
08
痉挛的病理和病生理基础
下运动神经元系统: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胞体、脊神经以及3-10颅神经的神经核和轴索。其功能表现为软瘫和深肌腱反射下降或缺如。
上运动神经元系统:包括对运动功能具有影响的大脑白质与灰质内的脑细胞(不包括小脑)及下行性神经束。影响累及脊髓内除前角细胞胞体或神经纤维以及所有神经细胞胞体或神经纤维及其所有上位结构的病变通称。表现:肌张力增高、深腱反射活跃或亢进,此系缺乏上位中枢的抑制所致。
避免在运动前将胰岛素注射到运动肌群,以免运动肌肉胰岛素吸收加快,诱发低血糖
3
2
1
4
5
6
注意事项
1型糖尿病患者先实施胰岛素治疗和饮食控制,之后再实施运动疗法
把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病情稳定的1型糖尿病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血液循环(2) 同步练习

9.2血液循环(2)练习一、基础练习1.心输出量是指()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2.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A.动脉→心室→心房B.心房→动脉→心室C.心房→心室→动脉D.心室→动脉→心房3.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A.左心室→右心房B.左心房→左心室C.右心室→右心房D.右心室→左心房4.几位同学在讨论下图所示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1是肺动脉,与左心室相连②2是动脉瓣,可防止血液流向心室③3是左心室的壁,在心脏四腔的壁中最厚④4是右心室,与左心室相通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5.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结构,“瓣膜”的作用是()A.加快血液流动B.减缓血液流动C.防止血液倒流D.没有太大的作用6.(青岛)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的管壁厚,弹性大,内流动脉血B.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能力最强C.⑦左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向⑨D.⑨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②7.观察猪的心脏并进行相关实验,请结合心脏解剖模式图(腔室标注a~d,血管标示①~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的壁最厚,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B.a、b内都是静脉血,c、d内都是动脉血C.b与②、d与①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D.如果扎紧⑤,从④内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①流出8.心脏的心肌发达,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人的心脏由______个腔构成,其中心壁最厚的是______;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______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______瓣。
这些瓣膜保证了血液的流向只能是:静脉→心房→______→动脉。
二、提升练习9.如图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B.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C.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D.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10.以下示意图不能正确表示健康人的心脏收缩、舒张状态的是()11.观察猪心并进行灌流实验。
“老寒腿”运动治疗十法

“老寒腿”运动治疗十法老寒腿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通常表现为下肢冰冷、麻木、疼痛等症状。
针对老寒腿的治疗,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运动疗法却具有较好的效果。
以下是十种常见的运动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老寒腿病状。
一、慢跑慢跑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运动,对改善老寒腿具有明显的疗效。
慢跑可以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提高肌肉温度,缓解下肢冰冷、麻木的症状。
建议每天坚持慢跑30分钟,效果会更好。
三、踏步运动踏步运动是一种针对下肢的特殊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老寒腿。
踏步运动可以拉伸背部、臀部和下肢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下肢的寒冷感。
建议每天坚持踏步运动30分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运动强度。
四、健腿操健腿操是一种专门针对下肢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老寒腿的症状。
健腿操可以增强下肢的力量,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缓解下肢冰冷、麻木的感觉。
建议每天坚持健腿操20-30分钟,可以选择合适的健腿操视频进行锻炼。
五、拉伸运动拉伸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柔韧性,缓解下肢的紧张感,提高下肢的血液流动。
拉伸大腿前侧的肌群和小腿的肌肉,可以明显改善老寒腿的症状。
建议每天坚持进行下肢的拉伸运动,每次持续30秒至1分钟。
六、静脉回流操静脉回流操是一种针对下肢静脉回流的运动,可以促进下肢血液的循环,减轻下肢冰冷、麻木的感觉。
静脉回流操可以通过屈伸脚踝、提踵、做踝关节活动等动作来锻炼下肢的肌肉。
建议每天坚持静脉回流操,每次持续10-15分钟。
七、足底按摩足底按摩可以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老寒腿的症状。
可以使用按摩球、按摩棒等工具进行足底按摩,按摩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
可以选择在晚上睡觉前进行足底按摩,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八、瑜伽瑜伽可以通过呼吸控制和体位练习来改善老寒腿的症状。
瑜伽可以放松身心,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下肢的冰冷感。
建议每天坚持瑜伽练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瑜伽动作进行练习。
十、少穿紧身裤紧身裤会束缚下肢的血液循环,加重老寒腿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心肌氧耗量
3. 其他效应
改善脂代谢 改善糖的代谢,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酶活性(预 防血栓形成) 减轻肥胖,从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增 强
另外,运动可消除情绪紧张和抑郁,增加 病人生活的信心和兴趣。
冠心病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都具 有很高的相关性。通过运动可预防和治疗 其他疾病。
总之,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 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实验
1. 改良Bruce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跑台)
级别 时间(min) 速度(km/h) 坡度(%)
1
3
2.7
0
2
3 4 5 6 7 8
3
3 3 3 3 3 3
2.7
2.7 4 5.5 6.8 8 8.9
5
10 12 14 16 18 20
⑶ 增进心肌的功能:
运动可致生理性心肌肥大,从而增加休息和运 动时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增加心肌的收缩 力,其原因是由于后负荷(动脉血压)减少和 生理性心肌肥大所致。
⑷ 增加心肌电稳定性:
运动训练可减轻运动时心肌的局部缺血 减少安静和运动时血浆儿茶酚胺的水平,从而 增加室颤阈值。
post-rehab A
pre-rahabAR
post-rehab AR
BL(mmol/l)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RPP随运动强度的变化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静 安
pre-rahabA
post-rehab A
pre-rahabAR
post-rehab AR
9
3
9.7
22
12导心电监测ST段的变化作为判定心肌缺 血程度的依据。 测定实验前及实验中每一级负荷最后1分钟 血压、RPE、血乳酸;每30秒记录一次HR。 由整合代谢分析中提取每30秒时的VO2、每 分钟静息通气量VE、呼吸商RQ;
测定运动前、运动负荷完成即刻心脏泵功 能指标。
2.运动试验时监测的指标
具体形式应该多样化
(三)运动频率和时间
每周3~5次。
每次≦60分钟,其中包括前后分别10分钟的 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四)注意事项及微调
密切关注病人状况; 嘱其做好运动或劳动日记; 及时汇报自我感觉的不适状态
………
据实际状况随时调整运动处方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形式对冠心病患者心肺机能和运动能 力的影响. 方法:将44名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有氧练习组(A 组)和有氧加力量练习组(AR组);按处方进行12周的康复锻 炼.实验前、后改良Bruce递增负荷,采集HR、血压、VO2、 VE、SV、CO、EF,进行RPE及15 RM力量测试. 结果:康复后AR组安静时SV增加显著优于A组;Bruce递增 负荷运动持续时间延长,同等运动强度下RPE降低,AR组由 于肌肉力量的显著增长(P<0.01),其提高幅度更为明显. 结论:有氧加力量练习比单纯有氧练习能更明显地提高冠 心病患者的心肺机能;力量练习强度主要以%RM值及RPE 来控制,50%~60%15 RM强度的力量练习不会加重冠心病 患者心肌缺血现象,并可以提高其康复效果.
RPE
主观体力感觉、 自觉劳累分级
——瑞典生理 学家冈奈尔· 鲍格 (Borg,1973)
RPE与工作负 荷高度相关
工作强度和自我 感觉的关系
具体评价方法
在运动场,放一块RPE木板,锻炼者在运 动过程中指出自我感觉的等级,以此来判断 疲劳程度。锻炼者在运动过程中,指出自我 感觉是第几号,以此来判断疲劳程度。
⑵ 血管贮备力增强:
运动训练可致肌肉内毛细血管数增加; 运动训练后血管舒张功能增强
血管内皮可产生内皮舒张因子(EDRF),参与心血 管功能的调节
运动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 造成心脏负荷降低,心功能改善。
(3)肌肉泵功能
运动时肌肉对血管的挤压起到“肌肉泵”,回 心血量增加,每搏量增加
四.效果观察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RPE随运动强度的变化
17 16 15 14 13
RPE
pre-rahabA
post-rehab A
pre-rahabAR
post-rehab AR
12 11 10 9 8 7
) 止 (终 末 六 级 末 (终 末 中 末 中 末 中 静 末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安 级 止 )
RPE12、13级相当于60%VO2max左右 RPE16相当于90%VO2max左右 大部分参加锻炼者的运动强度应在12--16之间。 在开始训练阶段,锻炼者可掌握运动中心率和RPE 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运动中可用RPE来调节运动 强度。 15级计分表的计分乘以10约等于该用力水平的 心率。如;13级的心率约等于130次/分。
RPP(beats.mmHg/min/kg)
末
末
末
末
)
级
级
级
级
止
一
二
三
四
终(末级五六级末
(
终
止
)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运动时间和恢复时间的比较 运动持续时间 恢复时间
800 700
时间(s )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pre-rehabA post-rehabA pre-rehabAR post-rehabAR
一
二
二
三
三
四
四 五
级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HR随运动强度的变化 pre-rahabA 140 130
HR(beats/min)
post-rehab A
pre-rahabAR
post-rehab AR
120 110 100 90 80 70
一 级 末 二 级 中 二 级 末 三 级 中 三 级 末 四 级 中 五 级 末 (终 止 ) 六 级 末 (终 止 ) 四 级 末 安 静
据上述指标,当出现心肌缺血加重到一定 标准时(参考:美国运动医学会提供的运 动实验停止标准),应该立即停止试验。 寻找运动终止时的心率(症状限制性心 率),作为运动过程的极限心率,运动终 止时的RPE、血压、血乳酸等指标作为运动 锻炼的最大强度指标。 (注:受试者为恢复Ⅲ期冠心病患者)
终止试验的标准 1.吸氧量 在最大强度运动试验时已达到最大吸氧量。 2.心率 15岁以上受试者,进行最大强度运动试验时, 心率达到100%最大心率,即220-年龄。最多不超过 210-年龄/2。进行次大强度运动试验时,心率达到 85%最大心率,或195-年龄。 虽未达到上述吸氧量 或心率,如出现以下症状,也必须立即终止试验。 3.症状 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紫绀、头晕、耳鸣、 恶心、胸闷、绞痛、极度疲劳、严重跛行、身体摇 晃、步态不稳、意识不清、面部有痛苦表情、面色 苍白、出冷汗等。 4.运动中心率 运动负荷不变或增加时,心率下降超 过10次/分。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BL随运动强度的变化 pre-rahabA 4.2 4 3.8 3.6 3.4 3.2 3 2.8 2.6 2.4 2.2 2 1.8 1.6 1.4
一 级 末 二 级 中 二 级 末 三 级 中 三 级 末 四 级 中 五 级 末 (终 止 ) 六 级 末 (终 止 ) 四 级 末 安 静
心血管疾病的运动疗法
一.运动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及机制
运动对心血管疾病防治作用的机制可归纳 为三方面,即中心效应,周围效应,及其 他效应。
1.中心效应
⑴ 维持或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延缓冠脉粥样硬化 增加冠脉侧枝循环,增加冠脉直径 改善心肌的血液灌注和分布。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将导管经大腿股动脉或其 它周围动脉插入,送至升主动脉,然后探寻左或右冠状动脉口插入,注 入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能较明确地揭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畸形及其 阻塞性病变的位置、程度与范围。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观察 冠状动脉形态的论断方法,医学界号称其为“金标准”。
三. 运动处方设计
(一)强度设计 取最大心率储备的60-85%为运动适宜 心率。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在健康人,最大心率=220-年龄 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大心率=峰值心率 HRpk :峰值心率(极限或症状限制性运动)
160 HRpk 140
HR(beats/m in)
85%HRpk 70%HRpk Optimal aerobic training zone
RM值
1RM:肌肉尽最大努力收缩,某动作只能完成1次就
达到力竭。 n RM:肌肉尽最大努力收缩,某动作完成n次达到 力竭。 n值越大,力量练习的强度越小。
练习者不同或练习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强度范围 不同
冠心病患者采用:15-20RM强度,60-80%n的模式
(二)运动形式
有氧运动+低强度力量练习
课堂作业
年龄65岁的恢复Ⅲ期冠心病患者,安静心率 为85次/分,在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当心 电图任意导联出现ST下降>2mm时心率为 128次/分,请计算其进行康复锻炼时靶心率 的控制范围。
心率(HR) 血压(BP) 血乳酸(BL) RPE 气体代谢指标
通气量(VE) 摄氧量(VO2) 二氧化碳呼出量(VCO2) 呼吸商(RQ)
心脏泵功能指标(SV、CO、CI、EF、每搏功)
RPE (Ratings of Perceived Exer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