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学》行为矫正技术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特殊教育导论课程学分与学时:3 分/48 学时(课堂讲授36 学时,实验实践12 学时,自主学习0 学时)先修课程:《特殊教育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等合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 课程性质《儿童异常行为矫正》是特殊教育学专业学生自主选修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行为矫正的概念、理论基础和行为矫正方法。
综合了学生所习得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对特殊教育儿童的认识,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科学,对特殊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 课程目的通过《儿童异常行为矫正》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特殊儿童异常行为特点;通过理论、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评估并分析问题行为,并能够根据异常行为的特点科学的设计行为矫正的程序,为学生从事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与矫正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 三 ) 课程任务1. 掌握行为及行为矫正的普通概念;2. 了解行为矫正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应用领域;3. 掌握行为矫正学的理论依据和基础;4. 了解特殊儿童常见的异常行为及其理论;5. 掌握各类行为矫正技术在特殊儿童行为矫正中的应用策略和普通原则;6. 学会各类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的方法研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讲授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 3 学时)1 .行为的特征2. 行为及问题行为1. 行为矫正的定义2. 行为矫正基本特点3. 行为矫正与行为治疗的关系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3 学时)1. 巴普洛夫的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3. 认知行为学习理论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三章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6 学时)第四章强化( 3 学时)1. 强化的含义与分类2. 强化物的含义与分类1. 强化的程式及其特点2. 强化原理的原则1. 强化的正例2. 强化的误用第五章惩罚( 3 学时)1. 惩罚与惩罚物的含义2. 惩罚与惩罚物的分类1. 惩罚过程的特点2. 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1. 惩罚的正例2. 惩罚的误用第六章消退( 6 学时)1. 消退的含义2. 消退的基本类型1. 消退过程的特点2. 影响消退效果的因素1. 消退的正例2. 消退的误用第七章差别强化与刺激控制( 3 学时)1. 行为分化与差别强化2. 刺激辨别与刺激控制1. 差别强化的四种类型2. 差别强化的正用与误用第八章塑造、渐隐与连锁( 6 学时)1. 塑造的含义2. 塑造的使用原则1 .渐隐的含义2.渐隐的使用原则1. 连锁的含义2. 连锁的使用原则第九章代币系统与行为契约( 6 学时)1. 代币系统的含义及特点2. 行为契约的含义及特点1. 代币系统的构成及其使用2. 行为契约的构成及其使用第十章行为维持与自我控制( 3 学时)第十一章临床行为治疗( 2 学时)第十二章认知行为疗法( 2 学时)1. 原理和基本技术2. 基本过程3. 应用程序1. 基本原理2. 基本过程3. 应用技术和程序第十三章示范摹仿疗法( 2 学时)( - )实践教学[实验类型] :验证性[开设类别]:必修[实验目的] :发现问题行描述问题行为。
心理咨询各种疗法汇总

心理咨询各种疗法汇总第一大类行为疗法汇总(行为矫正疗法)(行为治疗)名称工作原理适用范围治疗特点操作程序注意事项备注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松弛训练)⑴训练有意识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降低唤醒、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⑵行为疗法,实验基础⑴紧焦情绪困扰⑵躯体症状的方法⑴可观察外在行为改变⑵理论假设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改变⑴介绍原理⑵示范指导⑶强化练习①呼吸放松:鼻腔呼吸、腹式呼吸、控制呼吸。
②肌肉放松③想象放松⑷指导求助者掌握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⑴首次放松,示范减轻求助者焦虑并提供模仿信息。
⑵放松方法可单独也或联合,但不宜多。
⑶关键是放松,身体肌肉的更精神心理⑷集中精力全心投入,避干扰,达到真正放松效果。
⑸引导语口头录音,口头更易接受和掌握⑹对想像力强易受暗示效果好,独立强想象差不好。
⑺最重要目的随时随意放松运用自如。
每日练习 1-2 次,每次 5 分钟阳性强化法(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⑴原理,操作条件反射:⑵行为后天得被强化结果。
⑶建立保持行为可进行阳性刺激(奖励)强化,促进行为产生频率,行为以产生或改变。
①神经性厌食、偏食②降焦虑③治疗性变态④儿童多动、遗尿、孤独和学习困难⑤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产生。
⑴明确目标行为(目标是客观可测可分析反复强化)⑵监控目标行为⑶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⑷实施强化⑸追踪评估⑴目标行为单一具体⑵阳性强化适时适当,强化与行为同时强度适当⑶随时间强化物可由物质变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撤销强化物。
建立训练良好行为的技术方法。
系统脱敏法⑴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
(沃尔普)被治愈是交互抑制的作用。
⑵基本思想:让微弱的焦虑刺激重复暴露,同时以放松对抗,使刺激失去作用。
猫实验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用放松代替焦虑。
分:①掌握放松技巧②焦虑情境等级③想象引起焦虑情境,同时放松练习。
最后实景中重复练习,逐渐从焦虑情境中脱敏㈠学习放松技巧。
行为矫正的基础理论

惩罚系统
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是一种基于观察和模仿的行为矫正方法,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来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
总结词
模仿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在行为矫正中,模仿学习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正确行为表现,促使个体学习和模仿正确的行为方式。此外,模仿学习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示范等方式进行,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未来发展
跨学科合作:为了克服行为矫正的挑战,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领域。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行为,并开发更有效的行为矫正技术。
案例分析
06
总结词
行为矫正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详细描述
行为矫正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课堂管理、学生行为干预、特殊教育等方面。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教师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和良好习惯。
详细描述
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
04
课堂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行为矫正原理,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特殊教育
针对有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等问题的学生,行为矫正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正向行为支持体系,帮助学生克服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领域
心理咨询师运用行为矫正原理,通过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等手段,帮助来访者克服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总结词
奖励系统
惩罚系统是一种负向的行为矫正方法,通过给予个体不愉快的刺激或惩罚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总结词
惩罚系统通常包括体罚、谴责、剥夺等手段。体罚是指对个体施加身体上的痛苦或不适,以减少其不良行为的发生;谴责是指对个体进行口头上的责备或批评,以促使其认识到错误并改正;剥夺是指消除个体所获得的某种利益或权利,以减少其不良行为的发生。惩罚系统在行为矫正中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谨慎使用,避免对个体造成心理创伤。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发展历史认知疗法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上,意图通过改呈现的心理问题。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
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
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
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因此,“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
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
第三节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三、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
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 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 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 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求治者的文化 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 状况等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 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 以防发生意外。
25
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
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学习得来 的,因此,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 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 ,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 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 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 化的作用。 由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 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 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 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 不断 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 一定的型态。
14
四、行为疗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靶行为” 2、“靶行为”量化与标定 3、矫正目标的制定 4、确定强化物和干预计划 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27
四、强化疗法
1、行为塑造法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 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 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 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 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有人认为最有效的强 化因子(即奖励方法)之一是行为记录表,即要 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时所取得的进展正确记录下 来,并画成图表。这样做本身就是对行为改善 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9种疗法(背诵版)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9种疗法(背诵版)实验基础与原理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备注1.合理情绪疗法通过理性逻辑分析,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帮助解决其情绪和行为问题。
ABC理论1.心理诊断阶段:找ABC;制定目标(情绪和行为)。
2.领悟阶段:深入分析不合理信念;领悟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3.修通阶段.:运用技术,放弃原有非理性信念。
4.再教育阶段: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重建新的反应模式。
1.对严重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求助者,不会永远不再有不合理信念。
2.对过分偏执、领悟有困难、拒绝改变、自闭症、急性精神分裂症的人作用有限。
3.是否有效果,与咨询师有关。
修通技术:(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家庭作业。
此外,还有完全的接受和容忍、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
2.阳性强化法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淡化异常行为,求助者慢慢接近目标,不良行为会得到矫正。
1.确定目标:靶目标越具体越好2.监控靶行为:注意靶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强化作用。
3.设计新行为:设计新行为代替旧行为4.实施强化:出现新行为给予奖励(强化),按渐近强化时间表,促使新行为不断巩固。
适用治疗症状:成人及儿童种种行为障碍3.冲击疗法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焦虑或恐怖的情境中,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或恐怖的措施,让焦虑或恐怖情绪自行降低。
(1)筛选治疗对象:体检(2)鉴定治疗协议:家属(3)治疗准备工作A、确定刺激物(求助者最害怕的)B、确定治疗地(根据刺激物的性质、确定室内外)C、防止意外,准备些急救药品。
(4)实施冲击疗法1、签定协议。
2、反复要求或家属提出退出,劝说无效后终止。
3、治疗中出现通气过度综合症、晕厥或休克,应立即停止。
4、未出现逆转,强度不够,不适合。
5、任何其他方法都失败才考虑。
适合内容:单纯恐怖、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广场恐惧。
实验基础与原理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备注4.厌恶疗法经典条件反射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良行为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从而放弃不良行为。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汇总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通化市靖宇中学:张杰心理咨询包括建立关系、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等基本内容。
在实施咨询中需要采用一些具体的疗法,今天,我谈几种常用的疗法。
一、正强化法(一)、关于正强化法正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
它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简单地说,当学生某一问题行为不出现(也即正常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奖赏”,以建立正常行为。
正强化法在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干预矫正中运用比较多,常用于儿童神经性厌食症、偏食、遗尿、多动、沉默、孤独、学习困难等问题行为。
案例:有个6岁儿童,习惯睡到半夜起床,挤到父母床上睡。
开始父母觉得很可爱,但是后来,她就养成了习惯,每天晚上都要睡到父母床上,怎么讲道理也不听。
后来她的父母就用正强化法纠正了这个问题。
他们画了一个简易图表,告诉女儿说,我们帮你画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会告诉我们,你哪几天是整晚睡在自己的房间里的,爸爸妈妈希望你在自己床上睡觉,如果没有过来,我们一早起来就送你一颗闪亮的星星,贴在表上。
一周如果得到6个星星以上,周末就带你出去郊游,不能为是否得到星星而讨价还价,否则就扣回一个星星当作惩罚。
经过一个月,她基本上已经把半夜到父母床上睡的毛病改掉了。
(二)、在实施正强化法时要注意的问题1、选择适宜的正强化物在行为矫正中,咨询员要用好强化物(即“奖赏品”)。
强化物一般分为五类:(1)消费性强化物: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2)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过生日、郊游等活动(3)操作性强化物:涂颜色、跳绳、游戏等(4)拥有性强化物:指在异端时间内儿童可拥有享受的东西如穿自己型号的出衣服(5)社会性强化物:属于精神层面的奖赏,比如儿童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赞扬、点头、微笑)或是奖状、讲故事等奖赏方式。
在对上述强化物的选择上,要注意选那些儿童喜欢、需求的强化物。
咨询心理学5-心理咨询技能2

建立好咨询关系
制定好治疗方案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 第一单元 实施咨询方案的策略与框架(新) • 第二单元 参与性技术 • 第三单元 影响性技术* • 第四单元 放松训练(新) • 第五单元 简易行为矫正-阳性强化法 • 第六单元 合理(理性)情绪疗法 • 第七单元 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 第八单元 咨询效果评估
响疗效。)
(3)轻视来访者的问题(缺乏共情) (4)干扰、转移来访者的话题(不能寻找问题的根源.) (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 询问过多 – 概述过多 – 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倾听要把握的原则:可问可不问时,少问或不问; 可说可不说时,少说或不说。
3. 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
• 简单的词(嗯)和动作(点头)。
4.支持和鼓励本身就是助人的过程。 5.使求助者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使咨询得以顺利的进行。
(三)克服阻碍咨询的因素 (具体方法见后面单元)
• 第二单元 参与性技术 • 第三单元 影响性技术
心理咨询的技术(技巧)有:
两大类: 参与性技术(用于澄清问题和启发、引
导求助者自我探索。)
影响性技术(用于对求助者的心理问 题实施干预。)
(二)对求助者启发、引导、支持、鼓励
• (1)启发引导求助者什么?
1.启发引导建立良好的的人际关系。 2.深化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内部、外部世界。 3.认识、领悟、解决内部冲突。 4.矫正错误认识。 5.学会接纳现实。 6.增加心理自由度。 7.构建新的行为、新的行为模式。 8.塑造良好的个性特征。 9.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技巧。
• (2)过分概括:即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以偏概全的思维方 式、管中窥豹、一叶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呼吸放松训练
•呼吸放松训练常采用的是腹式呼吸,也称深呼吸或放松呼吸。
(叹气)•应激的最重要症状之一就是过度换气。
(浅、焦虑)
•禁忌:肌肉受伤、心脏病、低血压、孕妇、吸烟者
(2)音乐放松训练
•可选的音乐有:
《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雨打芭蕉》、《兰色的多瑙河》、《少女的祈祷》、《田园
交响曲》、《水上音乐》等。
•特别提醒:“纯粹音乐”、音量要低
(3)意念放松训练
又叫注意集中训练、想象放松训练等。
主要是通过让来访者直接注意一个中性的或愉快的刺激,而转移他对产生焦虑刺激的注意。
例:天上下着毛毛雨,我漫步在雨中,毛毛细雨淋湿了自己的头——胸——背——腿——脚心,自己感到无比地舒适。
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清醒,原来的紧张和疲惫一点点地被冲刷掉,真是舒适极了,无比舒适,无比舒适……我的身心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放松……
•有许多方法可以放松:
想象你重重跌在一堆棉花上
想象你坐在或躺在一朵白云上,四
处飘荡,身边白云朵朵……
案例2
•20多岁的童童有个怪毛病:怕别人都觉得可爱的小动物,比如小猫小狗什么的。
一看到这些小动物他就远远躲到一旁。
心理学家如何能帮助他摆脱这种恐惧呢?
代币制
理论依据:沃尔夫的猩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