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初步设计含外文翻译

合集下载

xxx煤矿初步设计屝页(审定稿)

xxx煤矿初步设计屝页(审定稿)

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 县xxx 乡xxx 煤矿一号井(兼并重组)初步设计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二〇二〇年一月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 县xxx 乡xxx 煤矿一号井(兼并重组)初步设计工程编号:MSYSJC201904工程规模:45万t/a院长:审定:项目负责: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研究院二〇二〇年一月附件:1.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县xxx乡xxx煤矿一号井(45万t/a升级改造)初步设计委托书;2.2017年6月5日xxx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县xxx 乡xxx煤矿一号井采矿许可证;3.2017年6月13日x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 县xxx乡xxx煤矿一号井营业执照;4.2017年11月,xxx省能源局、x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关于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第四批)的批复》(黔煤兼并重组办﹝2017﹞60号);5.2019年12月,xxx省自然资源厅《关于xxxxxx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县xxx 乡xxx煤矿一号井(兼并重组)资源储量核实及勘探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的函(黔自然资储备字〔2019〕175号);6.2017年6月27日与xxx县供电局签订的《供电合同(高压)》复印件;7.2017年6月15日与xxx县矿山救护大队签订的《矿山救援技术服务协议书》复印件;8.2011年1月17日由xxx省能源局下发的《关于对xxx省xxx县xxx煤矿一号井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批复》(黔能源煤炭〔2011〕761号);9.2011年5月19日由xxx煤矿安全监察局毕节监察分局下发的《关于对xxx省xxx 县xxx煤矿一号井安全设施设计(变更)的批复》(黔煤安监毕〔2011〕080号);10.2011年8月11日由xxx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关于xxx省xxx县xxx煤矿一号井30万t/a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黔环审〔2011〕130号);11.2010年10月21日由xxx省水利厅文件下发的《关于xxx省xxx县xxx煤矿一号井(技改)水土保持方案的复函》(黔水保函〔2010〕187号);12.2008年5月有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编制的《xxx省xxx县xxx煤矿一号井M15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及2009年7月8日由xxx省能源局文件下发的《关于对<关于请求审批xxx县xxx煤矿一号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黔能源发〔2009〕55号);13.由xxx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2年10月29日提交的4号、5号煤层,2012年12月21日提交的9号煤层,以及2006年5月22日提交的15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及《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复印件;14.2010年瓦斯等级鉴定批文复印件、2014年瓦斯等级鉴定批文复印件;15.2017年7月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4号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坚固性系数测试报告复印件。

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_外文翻译 英译汉 中英文

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_外文翻译 英译汉 中英文

ROOM-AND-PILLAR METHOD OF OPEN-STOPE MINING空场采矿法中的房柱采矿法Chapter 1.A Classification of the Room-and-Pillar Method of Open-Stope Mining第一部分,空场采矿的房柱法的分类OPEN STOPING空场采矿法An open stope is an underground cavity from which the initial ore has been mined. Caving of the opening is prevented (at least temporarily) by support from the unmined ore or waste left in the stope,in the form of pillars,and the stope walls (also called ribs or abutments). In addition to this primary may also be required using rockbolts , reinforcing rods, split pipes ,or shotcrete to stabilize the rock surface immediately adjacent to the opening. The secondary reinforcement procedure does not preclude the method classified as open stoping.露天采场台阶是开采了地下矿石后形成的地下洞室。

通过块矿或采场的支柱和(也称为肋或肩)采场墙形式的废料的支持来(至少是暂时的)预防放顶煤的开幕。

除了这个,可能还需要使用锚杆,钢筋棒,分流管,或喷浆,以稳定紧邻开幕的岩石表面。

斌郎煤矿年产6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附件B:开题报告

斌郎煤矿年产6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附件B:开题报告

附件B: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煤炭是工业的粮食。

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机构中,煤炭占75%以上。

煤炭工业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影响直接关系国计民生。

煤炭不仅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而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从煤中可以提取二百多种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必须的,而且钢材的冶炼也需要消耗大量煤炭资源,钢材又是基建的基础,工业发展的脊梁,另一方面人民的生活对煤炭的依赖也非常大,比如我国北方取暖需要消耗大量煤炭资源。

因此,为使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须加快煤炭工业的现代化步伐。

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左右,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仍占76%以上,而且未来煤炭的需求仍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虽然将来的发展新能源的比重将逐步上升,但在可预见的若干年内,煤炭仍然占据中国能源消耗的主要地位。

据(武承厚)测算,到2020年,我国能源每年仍将需求约50亿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大约需要45.3亿吨,这相当于目前全球消耗的煤炭总量。

国内煤炭资源不足,必须从国际市场加以补充。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石油占2.4%,天然气占1.2%),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

根据国土资源部《二○○六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截至2006年底全国煤炭保有储量为:资源储量11597.79亿吨,资源量8262.99亿吨,基础储量3334.8亿吨,储量1825.39亿吨。

全国32个省(区、市)中除上海市外,都有煤炭资源,但区域分布不均衡。

总体特征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西和西北地区最富集。

根据煤层的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煤矿可采用地下(矿井)开采和露天开采。

露天开采适用于煤层厚度大、埋藏较浅的条件。

其产量比重,目前,在我国仅占有国有煤矿总产量的7%~8%。

矿井开采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在我国广泛采用。

大学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矿井通风,设计任务书(含翻译)

大学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矿井通风,设计任务书(含翻译)

任务书某煤矿井田东西走向长约3 Km,南北倾向宽约1.7Km,井田面积约4.5519Km2,井田总体呈单斜构造,煤层倾角大部分小于15°,属缓倾斜煤层。

顶板为黑色泥岩,致密而均一,底板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煤层厚度0.84~6.69米,平均5.9米,以镜煤、亮煤为主,含黄铁矿,煤层夹矸0~3层,倾角10°~14°。

矿井煤层自燃发火期为1个月,自燃趋势较突出的是2月~3月。

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40.3%。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年。

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采用斜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矿井的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工艺为综采放顶煤。

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方式。

风井设在采区的边界。

主、副井进风,风井回风。

矿井通风难易时期的系统示意图见后。

采区采用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进风,专用回风巷回风。

工作面采用U型后退式开采,采煤工作面风流流动形式是上行通风。

综放面平均控顶距为3.96m,实际采高4.1 m,工作面面长150米,工作面温度20℃,回采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最多90人。

矿井掘进工作面平均瓦斯涌出量为3.2 m3/min,掘进工作面一次炸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7.2kg,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40人。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课程设计的性质与目的 (1)1.2课程设计内容 (1)1.2.1 设计概述 (1)1.2.2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矿井通风系统 (1)1.2.3 矿井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1)1.2.4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1.2.5 风机选型 (1)1.2.6 通风费用的比较 (1)第二章题目选择 (2)第三章设计正文 (3)3.1 局部通风设计 (3)3.1.1 设计原则、步骤及掘进通风方法的选择 (3)3.1.2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计算及设计 (4)3.1.3 掘进通风设备选择 (6)3.2 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 (11)3.2.1 矿井需风量计算 (11)3.2.2 风量分配与风速验算 (16)3.3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19)3.3.1 计算原则 (19)3.3.2 计算方法 (20)3.4 主要通风机选型 (22)3.4.1 自然风压的计算 (22)3.4.2 选择主要通风机 (24)3.4.3 选择电动机 (27)3.5 概算矿井通风费用及评价 (29)3.5.1 吨煤的通风电费 (29)3.5.2.矿井等积孔、总风阻 (30)第四章通风设计图及其参数 (30)第五章结束语 (34)5.1 参考文献 (34)5.2 致谢 (35)矿井通风设计中文摘要:矿井通风的目的是向矿井工作地点供给新鲜空气、以供给人员呼吸,并稀释和排除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矿尘,创造良好的矿内工作环境,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劳动安全。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煤矿2#煤90万吨/a矿井初步设计目录前言 (8)摘要 (9)Abstract (10)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11)1.1 矿区概述 (11)1.1.1矿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11)1.1.2 矿区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概况 (11)1.1.3 矿区电力供应基本情况 (12)1.1.4 矿区的水文简况 (12)1.1.5 矿区的地形与气象 (12)1.2 井田地质特征 (13)1.2.1井田的位置与地层 (13)1.2.2 井田勘探程度 (16)1.2.3构造 (20)1.2.4 地层的移动角 (20)1.2.5 井田水纹地质概况 (21)1.3 煤层的埋藏特征 (25)1.3.1 煤层赋存特征 (25)1.3.2煤层的性质及品种 (28)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32)2.1 井田境界 (32)2.1.1井田边界的描述 (32)2.1 储量的计算 (33)2.2.1工业储量的计算 (33)2.2.2 设计储量的计算 (34)2.2.3 可采储量的计算 (34)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35)3.1 矿井工作制度 (35)3.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5)3.2.1 矿井生产能力 (35)3.2.2 矿井服务年限 (35)第四章井田开拓 (36)4.1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36)4.1.1 井筒的位置、形式、数目及矿井通风方式 (36)4.1.2 阶段垂高及开采水平的规划、位置与数目,以及各开采水平的服务年限 (39)4.1.3 运输大巷、主要石门及暗井的位置、形状及数目 (39)4.1.4 采(盘)区划分及开采程序 (40)4.1.5 方案比较 (41)4.2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44)4.2.1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4)4.2.2 采煤机 (45)4.2.3 液压支架 (47)4.2.4 工作面输送机 (47)4.2.5 转载机 (48)4.2.6 胶带输送机 (48)4.2 上号煤层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汇总 (48)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49)5.1 井筒、石门与大巷 (49)5.2 井底车场 (50)5.3 建井工作计划 (50)第六章采煤方法 (53)6.1 采煤方法的选择 (53)6.1.1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53)6.1.2 回采工作面的个数、产量及装备 (53)6.1.3 回采工作面回采方向与接替 (53)6.1.4 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53)6.2确定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54)6.2.1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一 (54)6.3 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55)6.3.1 回采工艺 (55)6.3.2 劳动组织形式 (56)6.4盘区的准备和工作面接替 (57)第七章井下运输 (58)7.1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58)7.2 输运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59)7.2.1 矿车、材料车和人车 (59)7.2.2 大巷内运输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60)第八章矿井提升 (60)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0)9.1 风量的计算 (61)9.2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66)9.2.1 矿井通风系统 (66)9.2.2 风量分配 (70)9.3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一、计算原则 (72)9.4 选取扇风机 (75)9.5 矿井通风网络的风量调节 (79)9.6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81)9.6.1瓦斯与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 (81)9.6.2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 (82)9.6.3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83)9.6.4 火灾预防措施 (84)9.6.5 预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85)9.6.6 井下避灾线路 (85)9.6.7 矿山救护大队的设置 (86)第十章经济部分 (92)10.1 矿井设计概算 (92)10.1.1 投资范围及划分 (92)10.1.2 井巷工程概算编制依据 (92)10.2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93)10.2.1 生产作业班次 (93)10.2.2 劳动定员数量与技能素质要求 (93)10.2.3 全员效率 (94)10.3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4)致谢 (98)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船窝煤矿120Mt矿井初步设计文档

船窝煤矿120Mt矿井初步设计文档

前言一、山西曙光船窝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的核准文件,参与兼并重组整合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名称及隶属关系,兼并重组整合后煤业有限公司矿名及隶属关系。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6号文《关于运城市市直(部分)和河津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原山西曙光煤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4个井(2号煤井、1号井、3号井、船窝煤矿)兼并重组整合,重组整合后企业名称为山西曙光船窝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2、10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2.8439km2,生产能力1.20Mt/a,隶属山西曙光煤焦集团有限公司。

二、编制矿井兼并重组整合设计的依据1.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7]35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8]23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3.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晋国资产权[2008]70文文“关于印发《关于省属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地方煤矿矿业权评估核准(备案)工作意见》的通知”;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8]83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地资源厅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和通知》;5.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函[2008]168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流程图》的通知”;6.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9]1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7.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办基发[2009]83号文“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8.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6号文《关于运城市市直(部分)和河津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9.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规发[2010]10号文“关于《山西曙光船窝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制定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1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12. 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30042947);13. 现场调研资料;14. 设计委托书;15. 其它设计的依据。

康城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

康城煤矿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

摘要这次毕业设计我们所做的是康城煤矿矿井初步设计。

在这次毕业设计之前,我们在杨本生老师的带领下到康城矿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实习。

在这次生产实习中,我们收集了大量的设计资料并结合生产中现场工作的经验,完成了对康城矿矿井的初步设计。

并且在这次生产实习中,更加深了我们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了解;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先进的设计思想及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现场工作经验,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毕业设计是我们毕业设计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是小组成员经过共同的研讨,反复计算并比较后共同确定的,是我在四年大学学习的结晶。

康城矿矿井设计共包括以下几部分:1.矿井的水文、地质等基本情况的概述。

2.矿井井田内的可采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的确定。

3.矿井井田的总体开拓的设计,包括水平的划分,井筒位置的确定,经济比较部分,矿井延深方案的确定,采区的划分,井底车场线路计算,硐室布置及井底车场的通过能力计算等部分。

4.工作面生产机械的参数,工作面生产程序的确定以及采区车场的设计计算等部分。

5.矿井生产中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方式的确定及其所用设备额选型计算与相关的硐室布置等。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又没有长时间的生产和工作经验,所以在设计中必定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与同学多多指教,本人感激不尽。

关键词:地质、井田储量、开拓、采煤方法、生产系统。

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about the new mine planning for Majiahe coal mine, which is a coal mine belonging to Xingtai CMA. It involves the geology, development, operation, transportation, haulage, ventilation and drainage, among other respects, in special terms;1. Summary of the mine, this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osition,geology and conditions of the coal seam.2. Mine development. This chapter extrapolates among other areas, reserve, serving limits, working system, spot of the draft, selection of level, further drift of mine, panel division and underground station.3.Design of mining districts and retreating technology. This chapter explain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mining district, technology and techniques of the working face, roadway layout and operation system in the mining district, the design of the mining district station, cave layout and the schedule for drainage and mining in the main mining district.4.Operational system of the mine, this chapter states transportation, haulage, ventil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s of the mine and the selection of equipment used in the system mentioned above.In order to practice and reinforce the wealth of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e past four years, I try my best to introduce various state-of-the-arts when respecting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Majiahe coal mine. For instance, long wall mine on the inclination, long wall mining on the strike with top coal drawing, and among others, drifting and retaining gateways along goaf are preferred in the design. In addition, the design connects operational situation of a mine with a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elementary scientific research. What’s more, it has been completed with the aid of AutoCAD2004, which streamlined the design process dramatically and lessened the hardness of drawing significantly.Main words:geology、coal reserves、mine development、mining method、production system.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 (5)第一节矿区概述 (5)第三节煤层特征 (18)第二章井田境界和储量 (24)第一节井田境界 (24)第二节井田工业储量 (24)第三节井田可采储量 (26)第三章矿井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及工作制度 (27)第一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7)第二节矿井工作制度 (28)第四章井田开拓 (28)第一节概述 (28)第二节井筒位置的确定 (33)第三节开采水平的确定 (37)第四节:采区划分 (37)第五节:井底车场 (38)第六节开拓系统的综述 (45)第五章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45)第一节煤层的地质特征 (45)第二节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46)第三节采区巷道和生产系统 (60)第四节采区车场设计及硐室 (61)第五节采区采掘计划 (62)第六章矿井提升与运输 (65)第一节概述 (65)第二节采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65)第三节主要巷道运输设备的选择 (66)第四节主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 (71)第五节副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 (80)第七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83)第一节矿井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选择 (83)第二节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85)第三节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89)第四节扇风机选型 (90)第五节防止特殊灾害的安全措施 (92)第八章矿井排水系统 (95)第一节概述 (95)第二节排水设备选型 (95)第三节水泵房及水仓 (96)第四节技术经济指标 (97)第九章技术经济指标 (98)附录 (100)参考文献 (100)感谢 (101)第一章矿井概况及井田特征第一节矿区概述1.1.1 矿井位置.交通及行政隶属关系:康城煤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约15km处,武安市康城镇康东村村东,中心地理座标:东经114°18′19″,北纬36°39′10″。

煤矿初步设计版

煤矿初步设计版

煤矿初步设计版煤矿的初步设计版是指在煤矿建设前期确定的施工方案和规划图纸。

它是整个煤矿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整个煤矿建设过程中,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效益。

煤矿初步设计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煤矿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

煤矿建设需要利用地质勘探结果,确定煤层厚度、质量等煤炭资源信息,有利于了解煤炭储量和煤层条件,为煤矿的设计和规划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煤矿建设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采煤工艺、选煤工艺、末期处理设施等。

这需要对采煤方案以及煤炭选煤过程中的处理程序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

煤矿初步设计版应包括以下内容:煤矿井工程建设、煤炭运输系统、煤炭加工设备、环境治理和生产安全方案。

在煤矿建设前期,需要精确计算各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规划好煤炭的选矿工作和运输设施,以确保煤炭的完好性和准时供应,以及减少不必要的外部污染。

煤矿初步设计版应该是一份完整的工程报告,其中必须详细介绍各种技术性方案以及各种施工要求,以确保对每项工程都有足够的掌握,以便减少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

煤矿初步设计版也应该包括必要的资本预算,这对于获取建设资金至关重要。

对煤矿建设投资的合理估算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必要的信心,以引导资金流向。

煤矿初步设计版的主题应该是“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意愿和期望作为建设的最终目标。

这将使建设者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都可以注重客户的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对用户的需求。

通过客户的反馈和建议,可以不断完善初步设计版,这不仅可以为煤矿建设成功铺平道路,同时也可以确保煤矿建设过程中的成功。

总之,煤矿初步设计版是整个煤矿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实际效益和生产安全,必须在煤矿建设的早期阶段得到不断的完善。

在完成了煤矿初步设计版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在其基础上完善建设方案和规划图纸。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煤炭生产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前言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前身霍州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2000年底改制为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0月同西山煤电、汾西矿业等联合组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为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的子公司。

公司现有霍州(生产区)、离柳(基建区)、霍东(准备区)、乡宁(后备区)四个矿区,涉及临汾、吕梁、长治三市所辖霍州、洪洞、方山、临县、安泽、沁源、蒲县、乡宁八县市,矿区总面积845KM2,拥有肥煤、1/3焦煤、主焦煤、瘦煤四个煤种,是全国少有的低硫焦煤基地之一。

公司拥有较完备的煤炭开采、洗选、发电、焦煤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下属11座煤矿(原煤生产能力14MT/A)、8座洗煤厂(洗选能力8.65 MT/A)、2座坑口电厂(发电装机48MW)、1座焦化厂(焦炭生产能力0.6MT/A),主导产品为冶炼精煤、电煤、焦炭共二十多个质级,产品以低灰、低硫、低磷、热稳定性好和粘结性强为主要特征,享有“冶金工业细粮”之美称,市场涵盖国内18个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德国、巴西等国家。

目录前言 (5)摘要 (8)ABSTRACT (9)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矿区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井田境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工业储量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矿井服务年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井田开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井底车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采煤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回采工艺与劳动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采区准备及工作面接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井下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矿井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选取扇风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经济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矿井设计概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文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翻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74)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本次设计是开采晋北煤业煤矿、和6号煤层,煤层厚度分别为4.62m、4.5m和4.88m,煤层间平均距为5.5m和7.3m。

据井田外围资料调查该井田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0.51m3/t。

煤层均有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然倾向等级为自燃。

本井田位于。

本矿井附近有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副斜井及回风立井的断面分别为18.82m2、22.31m2、19.63 m2。

开拓方案一从工业广场向北开掘主、副斜井,然后向西北方向开拓运输、轨道、回风大巷至井田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