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知识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1) 写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社会环境。
(2) 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3) 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4)结合文章主旨。
必要时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处房屋、风俗等)个社会环境描写(景物等)动时间、地点、季节、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环境描写己说出来心理独白:心中想的自心理活动:我想、动作神态描写:表情、情绪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白)独白、对白、群白、旁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人物描写一般描写时代,小至家庭、一社会、整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注意:1.交代的背景可以认为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2.如果环境描写的内容是不好的环境(下大雨,刮大风,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阴沉、泥泞的草地、漫天黄沙、狂风暴雨等等需视具体环境内容而定)那么渲染的气氛及烘托的人物的心情一般也是“不好”的气氛(冷清、凄凉、孤寂等视具体内容而定)或不好的心情;相反环境描写的内容是好的环境描写,知识点2: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的情感。
结合句子) 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
(结合句子)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记叙文知识点整理

(1)概括文章的内容或主要人物或点明时间、地点、背景 等。示例:《藤野先生》、《春》、《孔乙己》《那年冬 天》 (2)点明文章的中心或在一定程度下暗示文章的中心。如 《变色龙》、《白杨礼赞》《热爱生命》《我爱昙花》等 (3)有的标题以提问等方式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和思考。也有的文题求新求异或富有诗意等方式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如:《背影》《山那边》《那年冬天好大雪 等。
内容上:详(泼墨如水)略(惜墨如金)
得当
8、记叙文中常用的修辞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 具体 拟人:生动形象,使物富有人的灵性, 夸张:能够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形象 特征,给人鲜明的印象。 排比:能够使句子结构整齐,语调协调,增 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对偶:语言整齐,节奏鲜明。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 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 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这是《爱处无声》的结尾,你认为这 句话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含义? 议论。那盘碟是父亲对我的“温情与 爱”的见证,我深深地理解了他的爱。 谈感受
议论与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常 常集中在开头和结尾。一般起 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用以揭示 文章的主题,表明作者的观点 态度和思想感情。
6、记叙文的描写方法 第一类: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的性格品 质,生活景况等。 语言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的想 法,反映其性格品质。 动作描写: 作用:揭示人物内心的想 法,反映其性格品质。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性 格品质 神态描写: 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 映思想性
外貌 语言
地的事。
请用一句话概括《变色龙》的全文内容。 请概括《孔乙己》的全文内容。(40字内)
记叙文知识归纳

一.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二. 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三. 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我直接面对读者叙述.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 使用第三人称的好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不受我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使用第二人称的好处:像在和作者或者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1)描写大体上可分: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可以理解为侧面衬托或对比反衬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7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2)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3)议论在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直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受和评价.或者借以抒发胸臆.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2.对比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借物抒情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5.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6.托物言志六。
记叙文的中心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可概括为[四看一原则二分析".一原则: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要读懂原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才能正确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二分析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背景四看: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末段.看重点句①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中心.②从分析材料入手.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通过选取的材料和详略安排分析其蕴含的中心.③从分析文章的首末段入手.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开头就点明文章的中心.所以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结尾往往也提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或启示读者作深一层的思考.研读结尾的语句可捕捉到文章的中心.④从重点句入手.重点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归纳总结.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归纳中心思想.要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有的文章有点题句.抓住了这些语句.并用适当的词语将其连线起来.就是中心思想.多数情况下.文中没有直接点明.就需要自己归纳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大意或各段的关键词连接下来加以综合.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中心思想的形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了--赞美(表现.歌颂.抒发)了--批评(批判.抨击)了--七。
记叙文 基本常识

记叙文基本知识第一部分:1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描写社会状况,交代社会背景,指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2 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作用: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怎么样)的特点。
4 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怎么样)的特点。
5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言,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 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思考,注意,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7 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 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9 中心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 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
12 写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13 记叙文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 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事件)。
15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16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7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18 记叙文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是插叙的一种)。
19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0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21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二部分1 说明顺序(3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记叙文知识点归纳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3、记叙文的线索: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线索的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①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物线):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线):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开。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感情线):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线、地点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见闻线):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
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
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作者的思想情感⑤某一人的见闻感受⑥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4.记叙的顺序:(1)顺叙的作用:(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的作用:(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①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②丰富人物形象或烘托相关人物的品质,突出文章中心或表达作者的美好情感③照应上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1、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2、分类:写人、记事、绘景、状物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情感交流,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6、记叙文的线索:①人线②物线③情线④事线⑤时线⑥地线7、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暂时中断叙事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衬托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做铺垫。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9、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10、记叙文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托物言志、抑扬结合、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起下、首尾(前后)呼应。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1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借代、反语【常考题型】(一)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结构上从以下几点分析a.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辅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

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等,来展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人物的经历。
以下是记叙文的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的基本要素1. 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第二人称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亲切感;第三人称则能更客观地展现事件。
2. 时间:记叙文要明确时间,包括时间period(时代)、时间point(时刻)和时间relation (时间关系)。
正确把握时间,有助于读者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
3. 地点:记叙文中的地点包括空间location(地点)、space relation(空间关系)和atmosphere (氛围)。
地点的描述有助于读者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增强身临其境的感觉。
4. 人物:记叙文要描绘人物形象,包括外貌、性格、动作、语言、心理等。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和情感变化。
5. 事件:记叙文要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
事件的描述要有起伏、波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记叙文的结构1. 导入:引出记叙文的背景、人物、事件等,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2. 主体:详细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包括人物的动作、心理、对话等。
3. 高潮:事件发展到最紧张、最激动人心的阶段,是文章的关键部分。
4. 结局:叙述事件的结果,包括人物的命运、情感变化等。
5. 尾声:总结全文,点明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三、记叙文的写作技巧1. 描述:通过细节描写,使人物、事件、环境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力。
2. 对话: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
3. 心理描写: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4. 象征手法:运用象征手法,暗示文章主题,提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5. 抒情议论:在记叙过程中,适时加入抒情、议论,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记叙文的语言特点1. 生动性: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知识归纳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它属于散文文体中的一类基础文体,应用广泛、教量最多、写作形式灵活多样。
记叙文不同于开情散文和议论收文之处,在于它以叙湾方宝里,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一、记叙文的特点
1.记叙文取材广泛,以小见大地反映现实生活
记叙文取材广泛,立足于现实,可以选取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题材,大到时代的风尚、潮流、社会的动态,小到日常琐事;既可以写景状物,也可以记人记事。
记叙文虽然也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但它不同于小说和戏剧全方位地描写生活。
记叙文限于篇幅的问题,它擅长于写小题材,从生活中一些零散的片断小事来挖掘其深刻的社会内容。
如朱自清的《背影》和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都是通过选取平凡的生活小事来反映现实,表达作家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具体感受。
2.记叙文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叙述本身是要清楚地向读者交代人物的经历和事情的发展过程。
因此无论是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等六要素交代清楚。
否则文章就不完整,没有条理性。
叙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
叙述本身要线索
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和波澜。
3.记叙文在记述事件和反映现实生活时要选择某个观察点和叙述角度
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还是第三人称“他”来记述,人称通篇都要一致。
一般的记叙文大都使用第一人称“我”来记述,这样便于直接叙述“我”的所思、所想、所做、所忆、所见、所闻。
第一人称“我”既是主人公、参与者、目击者,也是叙述者、抒情者和议论者,这多重身份可以给读者创造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
二、根据记述和描写的对象不同,记叙文又可以细分为三类
1.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人为主要记述对象的。
它通过对作者生活中所熟悉和了解的真人真事的记述,通过对人物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性格特点的叙述来表现文章的主题和意旨。
写人的记叙文往着重刻画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和行为,记述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其目的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特点。
因此在写法上,写人的记叙文特点之一是通过写事来写人。
作者可以选择一两件能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日常生活小事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行。
如唐致的(琐忆在写法上脚是通过作者与鲁迅先生生前交往的几件琐事,表现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特点之二是要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
如纪念刘和珍
若)就是通过3个女学生在敌人的物林弹用中英勇斗争、互相权
助来表现人物的。
特点之三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照与映村的方
法来我现人物的个性。
1.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为主要内容的。
这类记叙文不是不写人,而是以叙述事的经过为主要线索。
叙事的
记叙文是以事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所思、所想、所感、
所念的。
中此在写法上,这类记叙文特点之一是叙述的线索要
清楚、交代要明白。
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
等六要素交代清楚。
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不是简单地实录一
件事,而是必须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注意详略安排。
特点之二是叙述要围绕中心线索来写。
叙事的记叙文不可能只
写一件事,有时要写几件事。
叙述的头绪繁多,但叙述者须找到
恰当的中心线索来串联若干个分散的事件,使这些事件之间有
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特点之三是选择合理的记叙顺序。
记叙顺
序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年月顺序来叙述事件的始末,也可以
采取倒叙和插叙的方式。
只不过叙述时间的安排取决于写作的
目的。
合理的记叙顺序既决定文章的基本结构也体现作者的写
作目的。
3.以写最为主的记叙文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是把景物作为主要记叙、描写的对象。
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主角,成为文章的中心。
作者写景的目的往往是借景
抒情。
- -般的游记属于这类记叙文的范畴,它主要以名胜古迹、自
然风光为主要描写对象。
在写法上,这类记叙文的特点之一是要熟悉所描述的景物,要抓住最物的特点。
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对南、北方秋色特征的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特点之二是要善于变换手法,描写要逼真生动,写出景物的魅力。
如李健吾在《雨中登泰山》中运
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泰山的烟雨云雾、飞瀑清泉、山势地貌、古物风
情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