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知识点(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征。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征。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征。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征。 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 排比:增强语势,强调了 … 反映出人物……的心理 的心理 反映出人物
感悟类小作文 1、简要概括内容。(引) 、简要概括内容。(引 。( 2、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点) 。(点 、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3、阐述两条理由来上述观点。(议) 。(议 、阐述两条理由来上述观点。( 4、联系自己。(联) 。(联 、联系自己。( 5、总结观点。(结)(可略) 。(结 可略) 、总结观点。( )(可略
评价文中人物形象
例1:我欣赏老头。他虽然穷,但他有穷人的 :我欣赏老头。他虽然穷, 风骨,他有尊严,他懂得感恩。 风骨,他有尊严,他懂得感恩。他明知不谙水 却纵身跃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性,却纵身跃入水中。孩子得救了,他却牺牲 这是多么值得尊敬的老人啊。 了,这是多么值得尊敬的老人啊。 答题要点: 答题要点: 1、概述人物的主要事迹。 、概述人物的主要事迹。 2、指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指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示例 补充交代齐瓦特身上的眼角膜的来历。 补充交代齐瓦特身上的眼角膜的来历。 为下文齐瓦特对做人意义的理解作铺垫 铺垫。 为下文齐瓦特对做人意义的理解作铺垫。
倒叙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作用 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 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悬念,更能引人入胜, 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 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答题要点
对老头的动作描写。 例2、缩,对老头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老 、 人见到曾经帮助过他的“ 人见到曾经帮助过他的“我”时,难为情 的样子,这是老人懂得感恩的表现。 的样子,这是老人懂得感恩的表现。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1) 写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社会环境。
(2) 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3) 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4)结合文章主旨。
必要时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处房屋、风俗等)个社会环境描写(景物等)动时间、地点、季节、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环境描写己说出来心理独白:心中想的自心理活动:我想、动作神态描写:表情、情绪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白)独白、对白、群白、旁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人物描写一般描写时代,小至家庭、一社会、整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注意:1.交代的背景可以认为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2.如果环境描写的内容是不好的环境(下大雨,刮大风,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阴沉、泥泞的草地、漫天黄沙、狂风暴雨等等需视具体环境内容而定)那么渲染的气氛及烘托的人物的心情一般也是“不好”的气氛(冷清、凄凉、孤寂等视具体内容而定)或不好的心情;相反环境描写的内容是好的环境描写,知识点2: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的情感。
结合句子) 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
(结合句子)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记叙文基础知识梳理

记叙文基础知识梳理【记叙文基本知识回顾】内容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引用、设问、反问、反语、双关、对比、衬托、通感、回环、顶真五种记叙顺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表达方式的解析】1、记叙: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等视觉和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顺序将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交代出来。
作用:用第一人称叙事使读者感到真实、情切,便于直抒胸臆,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用第二人称使对话亲近,便于直接抒情;用第三人称叙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在一件事情大致情节交代完后,补充事件枝节。
)对事件起补充作用,使事件更加完善。
分叙(即为平叙,用于同时发生的两件或者多件事。
)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2、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另一类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具体描写分为摹状(结合各种修辞手法将事物生动的表现出来)和白描(用朴实、简练、干脆的文字勾勒除食物的特点)。
描写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
作用:具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等作用。
3、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如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其中核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线索的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①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物线〕: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线〕: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开。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感情线〕: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线、地点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见闻线〕: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
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
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作者的思想情感⑤某一人的见闻感受⑥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1〕顺叙的作用:〔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记叙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记叙文写作基础知识大全一、记叙文的概念和特点[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表达、描写人物、大事、景物的文章。
即通过人物的言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肯定的中心思想。
或者说,记叙文是通过记叙人物、大事,来说明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不是狭义的文体概念,它是泛指以表达、描写为主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文章。
写人、记事、摹景、状物均属广义的记叙,以这些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叫记叙文。
[ 记叙文的特点]1、以人、事、物、景为写作对象;2、以表达、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3、通过对事物的描述,用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记叙文的主题,一般是通过对人事物的描述表现出来煌,而不是由作直接讲出来的。
二、记叙文的类型A、一般来说, 记叙文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简洁记叙文':只记一人一事,篇幅比较短小;另一种是"冗杂记叙文':所记的人和大事,不限于一个或一件;写作方法也比较冗杂。
记叙文包括范围很广,童话、故事、散文、游记、参观记、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家史、短篇小说、长篇小说,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B、记叙文本身也较冗杂,它又可公为四种类型: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写人、记事,只是侧重不同,二者密不行分。
写人要叙事;记事要有人。
只是人、事在不同的文章里描述的程度不同:写景、状物有亲密关系,其实质是咏物抒情,"情景作文'是二者合一之表达。
景也是物(是有欣赏价值的物),关键在"情',然"情'之依托物,乃景、物及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谈论等)。
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但它并不排斥谈论、说明和抒情。
冗杂的记叙文,往往是表达、描写、谈论、和抒情互相结合。
为什么会这样来表达呢?1、由于在记叙文中,所写的人、所记的事、所描摹的事物,总要有的看法,总要表达自已的感情。
这种对人或事物发表看法,进行评论这就是"谈论';这种对人或事物,表达自已的爱憎感情这就叫"抒情'。
三大文体——记叙文基础知识及考点答题公式

记叙文考点一.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 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二.基础知识1文学史上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初中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排比、对比、对偶、反复、反问、夸张、拟人、引用、设问。
3.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
4.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5.描写方法按角度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6.描写方法按对象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7.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8.人物描写分为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9.修辞方法本身作用比喻:生动形象。
排比:增强语势。
对比:突出强调。
对偶:有节奏感。
反复:强调。
反问:加强语气。
夸张:突出强调。
拟人:生动形象。
引用:有文采,有说服力,有趣味性。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10.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11.病句的七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多余,不合逻辑,句式杂糅,歧义句。
12.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13.虚词:副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介词。
1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5.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对比,拟人等)、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正侧面相结合、举重若轻。
三.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方法2.标题的含义答题方法:表层含义(字面意思,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解答。
)3.概括人物性格或形象答题方法(1)看分答题(2)看典型事件(3)分析描写方法(4)文本中现成中的评价性的语言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或形象文章内容(或概括事件或描写方法。
一半分)+人物性格(一半分)7.梳理文章内容答题技巧有时仿所给例子。
记叙文基础知识

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得特点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得文章。
2、分类: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得要素与人称记叙得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得起因、经过与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得间接表示事件得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得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得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得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得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E、经过:指事件发展得过程,复杂事件得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得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得表达方式,它就是事件得一部分。
如以抒情议论结尾得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得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得身份叙述。
“我”就是其中得一个人物,文章记叙得人与事都就是“我”得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得感觉。
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就是“我”得,其她人物得心理活动只能就是“我”猜测得,不可直接描写她人得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得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得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得立场上把人物得经历与事件得经过告诉读者。
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得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
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得展开不受时间与空间得限制,有比较广阔得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与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得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得顺序记叙得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得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与事件发展得先后顺序来叙述得方法。
用顺叙写得文章、层次、段落与事件发展得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记叙文含义: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的范围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
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写论说情)狭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广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二、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1.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记叙文含义: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的范围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
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写论说情)狭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广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二、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1.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2.狼群在高草中奔跑,奔向黄羊群。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如:1.在高草中嗖嗖飞奔的狼群,像几十枚破浪高速潜行的鱼雷,运载着最锋利、最刺心刺胆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黄羊群冲去。
2.突然,坡顶上密集的黄羊群,像山崩泥石流一般往反方向崩塌倾泻。
抒情: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作者对人对事物的感情。
例如:1.七月的晌午,简直把人烤焦了啊!2.狼!一种卫士型的生物!议论:就是表达作者的看法、意见、观点。
例如:1.《狼图腾》作者的生活经历真是丰富。
2.草原民族不仅在军事智慧上,刚强勇猛的性格上远远强过农耕民族,而且在许多观念上也远胜于农耕民族。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例如:大自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
在非洲的安哥拉,长着一种四季常绿的梓柯树。
如果你在树下点火抽烟,或者点燃一堆篝火,树上便会喷洒出大量的液汗,把火灭掉。
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灭火树”。
原来,它的枝叶浓密,藏有许多馒头大的节苞,节苞上密布着网眼小孔,一旦有火光照耀,液汗就喷洒出来了。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不相同:叙述:就是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展的经过。
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已的感情。
说明:就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
(二)如“豆子发芽”一句,就有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1.豆子发芽了。
(叙述)2.豆子长出了瘦弱的小芽。
(描写)3.豆子发芽很重要。
(议论)4.啊,豆子发芽了!(抒情)5.豆子发芽需要水分。
(说明)(三)说明的特点是“解说事物,剖释事理”时,进行冷静的静态介绍和解说;它不进行动态的叙述、描绘、论证。
说明 ,它不像记叙那样,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和人物的活动:它不像描写那样,去发挥感情的变化;它不像议论那样,去发表、论证作者的观点。
而说明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
(这是说明的基本特征。
)小结:1.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人称:选用记叙的人称,就是选择立足点、观察点,就是选择叙述的视角。
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我、我们),即“我”称;第二人称(你、你们),即“你”称;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即“他”称,文中直接以某人的名字进行叙事,也是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文章中的第一人称“我”就是作者本人,有的时候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
选用第一人称叙述,作者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者也感到真实、亲切。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
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第三人称,就是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
直接出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因此第三人称写法被称为“全知全能写法”。
这的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2)以一人为线索(3)以一事为线索(4)以一物为线索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
顺叙的优点是:事件有头有尾,结构完整,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
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倒叙的优点是: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优点是: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5.记叙文的划分:按事件和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总结: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1) 以时空变化划分(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在结构上:总分总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补充:童话一般情况下是记叙文,但是也可以用议论的方式来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四、解题思路和技巧: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
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
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略读,细读,重读,1.先大概了解意思 2。
带着问题仔细读3.多读能更好的掌握书的思想感情 4。
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五、写作技巧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1.时间2.地点3.事件与事件背景4.反映的道理(主题)5.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像一个人没有了心,或肝、肺。
六、常用修辞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