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博物馆粤山秀水丰物岭南_广东自然资源展荣获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
广东省博物馆观后感

姓名:xx班级:xx学号:xx广东省博物馆观后感一直对省博物馆充满着向往,于是我们宿舍三个娃准备11月8号出发去参观省博物馆,我们在网上仔细查询了去那的公交车和地铁路线,心中对于找对地方还算踏实。
这是我们宿舍三个第一次一起去广州,心里还蛮高兴的!当然对于这次的参观我们还带着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在欣赏博物馆时为我们的美术鉴赏课的作业——“参观心得”做准备。
经过几番波折,我们终于出了APM线,这算是到了目的地吧。
映入眼球的是各种唯美的建筑,这都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著名的小蛮腰就在我的身后,不自觉的就给她照了一张照片,这还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观察小蛮腰呢!她很清晰,原来不是实体的,里面很大一部分是中空,看到这些心中很是新奇。
我们三一直往小蛮腰那个方向走,旁边是省立中山图书馆,环绕在我们四周的都是一些具有现代艺术感的建筑,它们高矮不一,参差不齐,但是每个建筑都很具有特色,看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很突兀,倒像是建筑学家特意这样安排的,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
走了好一会还是没有看到博物馆的影子,才发现我们早就被这美丽的建筑物吸引都忘了看路标。
看到路标后似乎又发现了新大陆,往前几步然后左转省博物馆就在我们眼前了,与我想象中的样子完全不同它像是很多个的长方体盒子镶嵌而成,看似杂乱其实又被设计得很独特,回来查资料才知道这整个建筑运用“宝盒”了的设计理念,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载巨型钢桁架悬吊结构体系,它的巨型屋面钢桁架整体滑移总重量达8700吨,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钢结构高空滑移工程。
由于展馆是由巨型钢桁架悬吊出来的,中间没有一根结构柱,为陈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给了我们参观者一场美得视觉盛宴。
拿到免费门票后我们就进入了目的地,馆内既庄严大气,又显得艺术典雅。
馆内参观的人很多但是每个人都安安静静的生怕打扰到别人破坏了这肃穆的氛围。
我先是被踩在我们脚底的的瓷器所吸引,于是拉着她们两去看地上的这些青瓷,“躺在”地上的瓷器虽然有的破破烂烂有的残缺不齐,但是上面的花纹却极其清晰,花的每一个纹路都被细致描绘而且颜色娇艳欲滴,不得不让我感叹古人制作瓷器精湛的技艺。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Guangdong Province museum)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是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
博物馆新馆展馆分为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和临历史沿革及概况截止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套),其中,一级文物404件,二级文物7284件,三级文物12639件,自然标本、化石4万余件(套)。
馆藏中的古字画、古陶瓷两类传世文物,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博物馆中,均名列前茅,尤以“岭南画派”书画藏品丰富而闻名;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是极具特色的广东传统工艺收藏品;广东出土文物、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外销画等极富地方特色;自然标本中的“须鲸骨骼”、“巨型孔雀石”和五吨多重的“信宜玉石”等亦极其珍贵。
此外,广东省博物馆还收藏有图书资料10余万册。
2010年建成的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新馆以广东历史民俗、艺术、自然为三大主要陈列方向,其中包括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三大部分,另外配置有陈列展览系统、藏品管理系统、教育和综合服务系统、业务科研系统、安全保卫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等。
这些基础设施和先进的管理系统将使省博物馆新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作为广东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广东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对于增添广州市的文化色彩和氛围、体现广州华南文化中心地位、加强国际文化交流、把广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馆舍介绍广东省博物馆于1957年开始筹备,馆址定在文明路6号(今215号)中山大学旧址(即旧贡院)。
陈列大楼设计原是“U”形的建筑物,主楼向东,右为南副楼,左为北副楼,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
南副楼于1959年上半年落成,楼高三层,面积3500平方米。
广东省博物馆(恐龙与海洋馆)

悬挂在中庭上空的海洋鱼类标本
七、《探寻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馆》以各地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化石和以恐 龙为代表的大型古脊椎动物骨架标本为载体,提供了一个了解古生物发生、进化和 消亡的知识平台。
雄风犹在
从后侧角度看恐龙伟岸的身躯
俯瞰展厅 布局和灯光运用极佳
恐龙化石
完整的恐龙化石
五、《陆生的动物居民们——陆生野生动物馆》介绍地处热带、亚热带,具有 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广东所拥有的丰富而独具岭南特色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展览 分为山地森林生态景观,灌丛、田间、草地景观和湿地景观三个大部分,每个部分 采用大量的剥制和模制标本,与相应的生态环境相结合,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六、《海洋动物世界——海洋 馆》利用新馆特有的大空间, 营造出辽阔深邃的海洋环境, 展示了拥有全国最长海岸线的 广东所具有的丰富海洋动物资 源。展览特别选取了几种大型 海洋哺乳动物、30多种海洋硬 骨鱼类和20多种海洋软骨鱼类、 大量的海洋爬行动物和海洋无 脊椎动物等几大类最具代表性 的海洋动物,采用剥制标本、 骨骼标本、漫画、图片和多媒 体等多种展示形式,将观众带 入一个生动的海洋动物世界, 穿插其中的趣味园和知识窗等 寓教于乐,使观众快乐收获知 识。
广东博物馆的介绍

广东博物馆的介绍
广东博物馆是广东省的一座重要文化场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
博物馆于1959年建成,是广东省内最早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广东博物馆以收藏、保护和展示广东地区的文物和艺术品为主要任务,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广东的历史文化。
广东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外观庄重大气,内部设施先进完备。
博物馆的展览面积达到了3万平方米,分为七个主题展厅,展示了广东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最为著名的展览是广东历史文化展览,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展板,生动地展示了广东自古以来的发展历程,让人们更加了解广东的历史。
广东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包括陶瓷、绘画、书法、雕塑、古代文物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广东的陶瓷艺术品,广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陶瓷的重要产地,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精美的瓷器作品,展示了广东陶瓷艺术的独特风采。
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珍贵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示了广东地区的艺术成就。
除了展览和藏品,广东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博物馆还设有教育活动中心,为学生和公众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培训课程。
通过举办讲座、讲解和互动活动,博物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广东的历史和文化。
广东博物馆作为广东省内最早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扮
演着传承和弘扬广东历史文化的重要角色。
博物馆的建筑和藏品都体现了广东的独特魅力,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广东博物馆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广东的文化生活,也为广东的文化交流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广东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展示和保护广东的历史文化,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心得体会 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心得体会_观广东省博物馆有感

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心得体会_观广东省博物馆有感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心得体会1玉不琢,不成器。
木愿雕,便成品。
繁华的都市里,在高楼大厦、小蛮腰前,博物馆显如一个矮冬瓜,十分普通,但平凡中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那灰色的庄容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韵味。
一入馆,引入眼帘的是三面直泻而落的白纱帷幕,一条衬着红扇的黑色天桥横架在大厅中央的上空。
走进潮州木雕展厅。
厅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木雕。
我曾听舅舅提及:潮州木雕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流光溢彩的漆金技术更让人赞不绝口。
昔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每一件木雕都是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当你全神贯注看着木雕时,如身临其境,木雕中的人物仿佛在向你娓娓讲述着、表演着那一段段潮州历史故事。
那些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让我不得不为之惊叹!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来到木雕制作部分展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先要设计起稿,再到选材、粘贴稿样,还要打坯、修光、打磨、贴金等复杂程序才完成。
我心不禁被这小小木雕竟要经如此多程序才完成而震惊!我望一望雕木前的石块,又看一下雕琢后的木雕,呀!简直是天壤之别啊!时间紧迫,容不得我多花半点时间去欣赏,又得急急忙忙走进另一个展厅。
先是历史文化展厅,再是自然资源展厅,后是陶瓷展厅匆匆而去,亦匆匆而别。
珍品虽琳琅满目,但也无暇顾及,所有美丽也仅是随眼而过,唯有那木雕。
出馆到海心沙公园吃午餐后,漫步于公园中的我仍无法忘记那潮州木雕的制作过程。
渐渐领悟出了古人所云玉不琢,不成器之意,是无数次雕琢成就了这近乎奇迹的成功。
没有一件器物不由雕琢便能成品的,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
自以为是玉,不愿去雕琢,持有傲慢态度的人,终究不能成器。
即使是块宝玉、宝石,不通过挖掘、雕刻,也只能是一块烂石头;即使你是个人才,不愿付出汗水,也绝不能成功。
相反,你付出努力,即使是烂泥,也能成为价值连城的陶瓷;即使是木头,也可成为精美绝伦的木雕;即使是白纸,也能成为闻名世界的名画。
游广东省博物馆有感

游广东省博物馆有感作为广东省的一名游客,我前往广东省博物馆参观,体验到了非常令人难忘的文化之旅。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的珠江新城核心区,是一座集历史、文化、艺术、科技、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博物馆。
这里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让观众从多个角度了解广东的历史和文化。
走进广东省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壮观的建筑和广阔的花园。
建筑的设计风格融合了东方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手法,展现出浓厚独特的文化氛围。
在花园里漫步,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景观,还能看到许多石雕和雕塑,并体验到东方园林的魅力。
游览馆内,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广东的悠久历史。
博物馆内展厅的格局和装饰采用精美的中式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到过去。
在陶瓷馆里,了解了瓷器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并饱览了各种精美的瓷器展品,感受了广东作为瓷器之都的氛围。
在民俗馆里,我们可以了解广东的传统美食、民间工艺和日常生活。
其中,民间工艺品特别吸引人,由手工精细制作而成的纸扇、木偶、织物和壁画都展现出广东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除了历史文化展览,广东省博物馆还开展了多种主题展览和艺术展。
这些展览展示了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摄影和影像等,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现代广东艺术的风采和特色。
此外,博物馆的科技互动展示也非常有趣,让我们了解了科技的发展历程,体验到最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的藏品非常珍贵,展示了广东的各个历史阶段和文化形态,如文物、艺术品、经典书籍和文献资料等,其中以玉器、金器、银器、铜器和陶器尤为精美。
在这里学习和领略了广东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游览广东省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旅程,值得每一个对广东文化有兴趣的人去参观。
这里不仅让我们了解广东的过去和现在,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广东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和多元民族的地方,其历史和文化的独特价值和贡献。
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心得体会_观广东省博物馆有感

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心得体会_观广东省博物馆有感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心得体会1玉不琢,不成器。
木愿雕,便成品。
繁华的都市里,在高楼大厦、“小蛮腰”前,博物馆显如一个矮冬瓜,十分普通,但平凡中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那灰色的庄容中显示出与众不同的韵味。
一入馆,引入眼帘的是三面直泻而落的白纱帷幕,一条衬着红“扇”的黑色“天桥”横架在大厅中央的上空。
走进潮州木雕展厅。
厅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木雕。
我曾听舅舅提及:潮州木雕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流光溢彩的漆金技术更让人赞不绝口。
昔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每一件木雕都是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当你全神贯注看着木雕时,如身临其境,木雕中的人物仿佛在向你娓娓讲述着、表演着那一段段潮州历史故事。
那些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让我不得不为之惊叹!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来到木雕制作部分展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先要设计起稿,再到选材、粘贴稿样,还要打坯、修光、打磨、贴金等复杂程序才完成。
我心不禁被这小小木雕竟要经如此多程序才完成而震惊!我望一望雕木前的石块,又看一下雕琢后的木雕,呀!简直是天壤之别啊!……时间紧迫,容不得我多花半点时间去欣赏,又得急急忙忙走进另一个展厅。
先是历史文化展厅,再是自然资源展厅,后是陶瓷展厅……匆匆而去,亦匆匆而别。
珍品虽琳琅满目,但也无暇顾及,所有美丽也仅是随眼而过,唯有那木雕。
出馆到海心沙公园吃午餐后,漫步于公园中的我仍无法忘记那潮州木雕的制作过程。
渐渐领悟出了古人所云“玉不琢,不成器”之意,是无数次雕琢成就了这近乎奇迹的成功。
没有一件“器物”不由雕琢便能成品的,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
自以为是“玉”,不愿去“雕琢”,持有傲慢态度的人,终究不能成“器”。
即使是块宝玉、宝石,不通过挖掘、雕刻,也只能是一块烂石头;即使你是个人才,不愿付出汗水,也绝不能成功。
相反,你付出努力,即使是烂泥,也能成为价值连城的陶瓷;即使是木头,也可成为精美绝伦的木雕;即使是白纸,也能成为闻名世界的名画。
广东省博物馆

公交车 广州市内乘坐18、886、669、293路公交车在冼村路南站下;或乘坐40、407路公交车在广州歌剧院西门站下。 地铁 广州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B1出口,向前行至广州歌剧院,再沿临江大道向东行200米;或地铁5号线猎德站D 出口,向前行至冼村路,再向左沿冼村路南方向行约200米。APM大剧院站B出口,乘扶梯至花城广场,右行到博 物馆西门。 广东省博物馆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临时展览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一千五百多件/套,照片三百 多张。作为广东省博物馆三大基本陈列之一,该展览通过文物、图片、油画、雕塑、模型、多媒体、复原场景等 丰富的展陈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广东从马坝人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文化变迁。 “广东历史文化陈 列”共四篇,以时间顺序为主线,分别是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
所获荣誉
1994年10月,广东省博物馆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12月,馆保卫科在广东省公安厅“关于表彰1996-1997年底省直机关、文化单位安全保卫工作进集体 和个人的决定”中获奖。 2007年9月,获“广东省文化厅系统首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 2009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一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 2011年,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一等奖。 2020年5月,在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活动中,获得“优胜奖”。 2020年12月,被授予“2019-2020年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 2022年,广东省博物馆的出境展“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 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2022年9月,广东省博物馆的“异趣同辉——馆藏清代外销艺术精品展”、“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 传奇”展、2014年度的“岭南印记——粤港澳考古成果展”入选“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名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馆《粤山秀水丰物岭南——省自然资源展》荣获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
5月16日至18日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举行了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协会承办的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列展览精品评选终评会暨颁奖仪式。
大会评选出3个特别奖、10个精品奖和12个单项奖。
省博物馆参评的《粤山秀水丰物岭南——省自然资源展》,在此次评选活动中荣获了最佳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奖。
省博物馆《粤山秀水丰物岭南——省自然资源展览》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1、永葆青春的绿色
如何突破传统呆板的腊叶标本展示,在博物馆中展示五彩斑斓、鲜绿翠滴的中草药植物呢?我们大胆探索,最终采用了植物塑化和大体积树脂包埋的先进技术处理标本。
生物塑化技术被应用于植物标本制作,用树脂对标本进行渗透和细胞水替换,在国际博物馆界尚属首例。
使植物标本得以“永葆青春”,同时被保存住的还有植物原有的质感和柔韧。
另外还有一批置身于大型的“人造琥珀”中的植物标本也同样美丽动人,这批标本通过树脂包埋技术,被包裹在一种晶莹剔透的不饱和树脂之中,保存了鲜活时的颜色和姿态,标本栩栩如生。
再加上灯带的环绕漫反射,让观众眼前一亮,这不再仅仅是植物标本,而是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生物塑化植物标本(中间玻璃柜)
树脂包埋植物标本(中间展柜)
2、旧貌焕新颜
对传统方法制作的中草药标本,也就是我们称之为腊叶标本。
我们将原用于无线电元器件的真空精密涂敷薄膜技术,对腊叶标本进行再处理,在其表面形成了防霉、防尘和防酸耐碱的超薄镀膜,既保护了标本,又使其更加美观,达到展示与预防同步。
使传统方法制作的标本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3、特殊的山间小路
在地质地貌馆中蜿蜒的山间小路,为追求与高大山体相协调的艺术效果,也采取了现场翻模的手段。
但要应付大量观众的每天踩踏,则不能使用树脂制作,于是地面就用高强度水泥进行分片塑型,然后再进行表面玻化,既保持了逼真的质感,又防滑耐磨。
满足了博物馆的特殊展示需求。
4、神奇的挂片
对贯穿展览始终的元素挂片,时而象征浪花,时而充当天花,时而又是海洋,忽而成为天空。
为了满足各种复杂的展示要求,我们选取了十多种材料,以及研究各种制作方法,最终选择了A级防火巴力布包裹铝合金框的方法,既轻质坚固耐用、易于悬挂,又安全防火。
也堪称新材料的巧妙应用。
资料:盛满珍宝的“月光宝盒”
1、省博物馆新馆于2010年5月18日正式开馆,是省政府投资近9亿元人民币建立的省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在文化事业基础设施上投资最大的项目。
也是省“十五”期间“十项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省建设文化大省三大标志性文化设施之一。
新馆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气势恢宏,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典。
毗邻珠江,与2010年亚运会开幕式会场遥遥相望。
成为市市民休闲文化广场和新城市中轴线的地标性建筑,是省一闪亮的文化名片。
新馆建筑荣获的国际级奖项:2009年度建筑师协会境外设计大奖(境设计大奖空缺)。
同时,新馆建筑共荣获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且是世界最大的悬吊结构建筑,在钢桁架的重量(8700吨)、钢桁架滑移施工距离(117米)、钢桁架安装胎架高度(37米)等三项指标也均为世界第一。
2、新馆在部结构设计前,经国际招投标的建筑方案充分接受了我馆容设计专业人员的展需求,故在高低错落的各大空间看不到柱体,为展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环境。
空间结构的分配与博物馆的使用功能实现完全的吻合和对
接,在世界博物馆界实属罕见和难能可贵。
3、省自然资源展览是最重要的固定列之一,在近4000平方米、高度由8米到22米的高大空间,将地质地貌、矿产资源、宝玉石、中草药、陆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古生物共7个主题展览纳入其中,对空间的合理分割利用,形成了既有在逻辑关系,又符合观众人体工学要求的流畅而富有节奏感的参观线路,展线总长度达到1221米。
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省的自然资源及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承担起了自然博物馆的功能。
(供稿:丁宁摄影:区智荣,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