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世界上一项令人头痛的科学难关

合集下载

胰腺癌为何称“癌中之王”

胰腺癌为何称“癌中之王”

胰腺癌为何称“癌中之王”*导读:胰腺癌的预后性很差,被称为癌中之王,年龄在45岁以上,尤其是有慢性胰腺炎的人;初发糖尿病,一段时间内血糖持续升高;;有家族史的病人;还有胃大部分切除后的病;一些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以及长期接触化学毒物的人都要小心。

众所周知,有些癌症是可以治愈,就算不能治愈,及时治疗也能大大的提高存活率,但是有一种癌症,几乎少有人能逃脱它的魔掌,它就是被称为癌王的胰腺癌。

*有*慢性胰腺炎*的人要小心专家介绍,在过去,胰腺癌在西方的发病率较高,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饮食、生活压力大等原因,我国目前的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高危人群主要有:年龄在45岁以上,尤其是有慢性胰腺炎的人,应高度小心;初发糖尿病,一段时间内血糖持续升高,这种情况下也要高度警惕胰腺癌;有家族史的病人,如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这方面病史,也要高度怀疑;还有胃大部分切除后的病人,一般20年以后出现这种情况;一些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以及长期接触化学毒物的人,也要小心。

此外,胰腺癌和高脂肪的饮食关系也非常密切。

进食大量的脂肪食物会增加胰腺的负担,超过了它能棘手的负荷量,且还在持续食用过多脂肪是形成胰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胰腺癌为何不能及早发现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现在医学有这么多检查手段,为什么胰腺癌就不能早期及时被发现?专家表示,大多数胰腺癌都是中晚期才被发现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胰腺的解剖位置所决定胰腺位于腹部左上方,前面有胃、周围有肠子等器官掩盖;再是早期症状不会很明显,没什么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还有就是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可查。

胰腺癌症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消化不良、厌食、消瘦,二是左上腹隐痛或腰背部疼痛,三是黄疸,病人出现角膜及皮肤的发黄。

这些症状都是没有特异性的,其他一些消化系统疾病都有,所以很容易跟胆囊炎、肝炎等相混淆。

专家提醒,当出现上述这些情况,且年龄比较大,就要警惕有没有可能是胰腺癌。

而检查方面可分三步走,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胆石症,早期可作腹部的超声检查再加上抽血查肿瘤标记物(如CA19-9等);如果发现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或者B超检查有异常,就要进一步做MR或CT检查,或作超声内镜检查;当难鉴别的时候,可做一些PET-CT或者腹腔镜的检查。

如何防治癌中之王胰腺癌

如何防治癌中之王胰腺癌

如何防治癌中之王胰腺癌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我们基本上都有所耳闻,或者是用过他设计的产品,同时根据新闻的报道我们也了解到,乔布斯在2011年的时候,因为患有胰腺癌的原因以及病发严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去世,乔布斯的去世,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人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对胰腺癌有了更加深度的关注,根据临床的表现,胰腺癌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而且胰腺癌近些年在全球的发病率在逐渐的上升,并且由于这种病症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非常的高,也被人们称之为癌中之王,既然对于胰腺癌目前还没有较为有效的治疗办法,那么我们可以提前去对胰腺癌进行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本文就具体来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对有癌中之王之称的胰腺癌进行预防。

首先我们要对胰腺癌的诱发因素进行了解,从而能有方向和办法对胰腺癌进行预防,一般可以诱发胰腺癌的一些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1.个人饮食习惯不健康如果是日常喜欢吃高热量以及高脂肪食物的人群,并且长期都有吃一些高热量以及高脂肪、还有一些高盐和油炸、腌制类食物的人,这类人群不但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也非常容易患上胰腺癌。

另外对于喜欢喝咖啡的人群来说,有相关的调查显示,经常喝咖啡的人群相对于不喝咖啡的人群来说,其患胰腺癌的风险高出4倍,因此,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出现胰腺癌的一个重要原因。

2、经常接触化学药物经过对胰腺癌的长期临床试验表明,长期接触化学药物的人群或者是服用化学药物的人群,其患胰腺癌的风险也是较常人明显的偏高。

3、吸烟的习惯香烟的成分中有大量的尼古丁,其通过烟雾进入人体肺部,会对人体的胰腺分泌造成干扰,长期以往,就会增加吸烟人群的胰管上皮出现癌变的风险。

吸烟的时候会使得致癌的物质特异性N-亚硝酸盐进入到体内的胆管,并进一步反流到胰管内,从而诱发胰腺癌。

在香烟燃烧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到达人体内部之后,会使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情况更加的活跃,而这些情况都有诱发胰腺癌的风险。

胰腺癌——癌中之王

胰腺癌——癌中之王

胰腺癌——癌中之王作者:孙艳来源:《家庭医学·新健康》2008年第03期让我们回顾一下张先生的病史,看看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胰腺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反复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病”而疏忽大意,当出现典型症状时,癌肿往往已发展到中晚期。

人们喜爱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患胰腺癌去世了,一时间很多人对胰腺癌感到恐惧。

其实,胰腺癌是发生在内脏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但病死率很高。

胰腺癌的发病率约为每年0.9/10000~1/10000,发病年龄多大于40岁,男性多于女性。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增加趋势,上海近20年来发病率增加了4倍左右,成为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胰腺位于腹腔深部,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及时发现。

因此,临床上明确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人大部分是中晚期。

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仅为10%~20%。

手术切除后约20%可长期生存,不能切除的病人平均生存期为6~10个月,有癌细胞转移的病人生存期只有3~6个月。

胰腺癌曾被国际外科界列为“21世纪的顽固堡垒”,由此,胰腺癌也有了“癌中之王”之称。

胰腺位于上腹部,是兼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的器官,在消化和内分泌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生在胰腺的肿瘤也分两部分,通常所说的胰腺癌是指胰腺外分泌部癌,90%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

按照发生部位将胰腺癌分为胰头癌、胰体癌和胰尾癌,胰头癌最多见,占60%~70%。

胰头癌与胰体、胰尾癌的转移途径不完全一致,在临床表现上也有区别。

病例张先生是某公司的经理,42岁,工作繁忙,生活饮食不规律,有烟酒史。

慢性胃炎5年,吃饭不规律,时常有胃痛。

近两个月出现上腹不适症状,与吃饭无关,伴腹胀和背部放射痛,服用胃药无好转。

做胃镜检查诊断“浅表型胃炎”。

近两周来疼痛加重影响睡眠。

两个月以来体重下降约7~8公斤。

医生为张先生做体检时发现他上腹部有深压痛,剑突下方明显,平躺时疼痛加重。

癌中之王——胰腺癌

癌中之王——胰腺癌

癌中之王——胰腺癌2011年10月5日,苹果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而病逝,享年56岁。

有些果粉可能要问,胰腺癌究竟是个什么病?能让拥有世界顶级财富和人脉的乔布斯都束手无策。

1.胰腺癌,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癌中之王。

据2014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主要是北美和欧洲地区),胰腺癌的新发估计病例数只能占到第11位,然而胰腺癌的死亡率却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胰腺癌的恶性程度之高,可见一斑。

据调查,全球范围内,胰腺癌的三年存活率竟然不到10%,而乳腺癌的十年存活率已经达到了80%。

也就是说,一旦确诊胰腺癌,只有不到10%的人可以存活超过三年,而超过80%的乳腺癌患者都可以活十年之上。

病死率如此之高,怪不得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

2.胰腺癌为什么会具有如此之高的病死率呢?原因主要是两点。

一是胰腺癌的疾病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特异症状,仅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或消化不良等。

患者不会对这些症状的敏感度较低,很容易和胃肠疾病以及肝胆疾病相混淆。

一旦患者出现黄疸(全身皮肤粘膜变黄)、腹部肿块和极度消瘦无力等,疾病已经进展到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因此,胰腺癌的早期疾病确诊率不高,而中晚期胰腺癌只有少数病人才能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不高,预后很差。

第二点原因和胰腺癌本身的病理特点有关。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肿瘤,胰腺癌极易扩散和转移。

在病程的早期,胰腺癌即可直接浸润门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腹腔动脉、肝动脉、脾动静脉和下腔静脉等腹腔的重要血管,形成癌栓,以及胃窦部(胃的下部结构,和胰腺毗邻)、十二指肠、胆总管、横结肠及周围腹膜组织和神经丛,也可以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肾、肺、脑等器官。

3.那么,有哪些人容易罹患胰腺癌呢?胰腺癌多发生于45岁之后的中老年人。

据WHO的数据统计,男女发病率约为1.3:1。

一般认为,吸烟、高脂饮食和BMI过高(超重或肥胖)是胰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具有长期的糖尿病病史、慢性胰腺炎病史、以及过量饮酒(特别是酗酒者)、和长期反复接触β-萘胺(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和有机合成)的人群,其胰腺癌的发生率也会明显高于其他一般人群。

最难治的癌症排名

最难治的癌症排名

最难治的癌症排名引言:癌症是当代医学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而最难治疗的癌症类型更是医学研究者们所面临的最艰巨任务。

尽管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癌症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仍有些特定类型的癌症难以根治,给患者以及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最难治疗的癌症,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1. 肺癌作为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肺癌的治疗难度极高。

肺癌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患者通常在癌细胞扩散到其他器官时才开始发觉。

此时,肺癌已经处于晚期,手术切除等传统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奏效。

而且,肺癌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力也很强,使得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2. 胰腺癌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

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达到晚期,使得手术切除的可能性非常低。

而且,胰腺癌对放疗和化疗的反应不佳,这使得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胰腺癌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多样,这也使得研究人员在寻找治疗方法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 脑干胶质母细胞瘤脑干胶质母细胞瘤是儿童中最常见且最危险的神经胶质病变之一。

该病常常发生在脑干的多个区域,且具有高度侵袭性。

由于脑干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切除的困难度极高。

目前,放疗和化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病情容易复发。

4. 肝癌肝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的癌症类型之一。

肝癌的治疗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

大多数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并且肝癌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力很强。

虽然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对于那些已经扩散到其他器官的患者来说,手术可能并不适用。

结论:以上提到的癌症类型在治疗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晚期和复发性癌症。

这些癌症类型的难治性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肿瘤细胞的高度侵袭性、抗药性的形成、晚期诊断以及对传统治疗方法的抵抗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如免疫疗法和靶向治疗。

希望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能够有更多的突破和治愈这些最难治疗癌症类型的新方法的出现。

所有的癌症这3种最凶险最痛苦排在第一竞是它

所有的癌症这3种最凶险最痛苦排在第一竞是它

所有的癌症这3种最凶险最痛苦排在第一竞是它所有的癌症,这3种最凶险最痛苦的排在第一竞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胰腺组织,其特点是生长迅速并且常常被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由于胰腺位于腹腔深处,很难早期被察觉到,导致胰腺癌的治疗难度非常高。

首先,胰腺癌的症状很不明显。

早期的胰腺癌往往没有特定的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很容易被忽视。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部不适、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和其他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因此,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大大降低了治疗的成功率。

其次,胰腺癌的治疗难度极高。

一旦胰腺癌被诊断出来,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

然而,胰腺位于深处,且周围器官众多,使得手术切除的难度非常大。

即便进行手术切除,也存在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化疗和放疗虽然可以杀死一部分癌细胞,但对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有限。

因此,胰腺癌的治疗相比其他癌症更加困难。

最后,胰腺癌的预后极差。

由于胰腺癌往往被发现时已经晚期,加之治疗难度大,胰腺癌的预后非常不乐观。

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大部分患者也很难存活超过5年。

其中,晚期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更是低得可怕。

这使得胰腺癌成为所有癌症中最凶险最痛苦的一种。

综上所述,以胰腺癌为代表的癌症,其凶险性和痛苦程度超过了其他癌症。

胰腺癌的症状不明显,治疗难度大,且预后极差,这些因素导致胰腺癌成为癌症中最令人恐惧的一种。

因此,预防和早期筛查胰腺癌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提早发现和治疗,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癌中之王”—胰腺癌

“癌中之王”—胰腺癌

“癌中之王”—胰腺癌
佚名
【期刊名称】《科学生活》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2011年10月6日苹果公司创办人之一、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病逝,终年56岁。

这个夺走天才性命的胰腺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疾病,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总页数】2页(P38-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1
【相关文献】
1.“癌中之王”:胰腺癌 [J], 王捷
2.认识癌中之王:胰腺癌 [J], 乔江春;
3.认识癌中之王:胰腺癌 [J], 乔江春
4.远离“癌中之王”胰腺癌 [J], 董海涛;
5.浅释“癌中之王——胰腺癌”——专家阐析胰腺癌防治策略及治疗新进展 [J], 本刊编辑部;王子雷;冯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癌

胰腺癌

胰腺癌来源:日期:2011-06-02一、概述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主要指胰外分泌腺癌,是胰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身各种癌肿的1%~4%。

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8%~10%。

发病年龄为40~7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原发性胰腺癌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以胰头癌最常见,约占70%左右,胰体次之,胰尾部更次之,有的头体尾部均有,属于弥漫性病变或多中心性病变。

胰腺癌多来自胰腺管上皮,少数发生于腺泡细胞。

由于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故其生长迅速,浸润性强,早期可发生转移。

在我国,胰腺癌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年轻的胰腺癌病人也较10年前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且恶性度更高,预后更差。

胰腺癌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吸烟、饮酒、饮食、环境、内分泌以及遗传有关。

①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成正比。

对戒烟10年到15年的人,其危险性与终生不吸烟者相近。

吸雪茄、卷烟、烟斗和咀嚼烟草者在危险性方面无差异。

②有人认为,胰腺癌的发生与大量饮葡萄酒或啤酒有关,但无定论。

③有研究认为,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

其他如肉类和高热卡饮食,特别是高碳水化合物,奶制品和海洋食物也是有关因素。

而饮食结构中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较少。

虽然饮用咖啡因酒精类饮料被认为是正在增长的危险因素,但是也有很多研究不支持这种观点。

④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有研究者认为,在与β-萘胺和苯有关的工厂中工作的男性有患胰腺癌的高危险性。

⑤有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人高4倍。

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胰腺癌确认前数月往往有糖尿病发作,这一发现可能提醒医生们对无糖尿病家庭史的中年病人要考虑早期胰腺癌的可能性。

⑥胰腺癌的遗传因素尚未被明确证实,但也有家庭发病的报告。

近期的研究认为近亲中有恶性胰腺肿瘤者的患病危险性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的研究进展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姓名:陈龙学号:201411122311461摘要胰腺癌是世界上一项令人头痛的科学难关,由于复杂的解剖和病理特点以及早期症状不显著,患者往往就诊时已到晚期导致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就目前而言尚无有效措施将其根治,虽然经过了很多年的研究,可是其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却是逐年的提升。

胰腺癌已然成为了全球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从当前的治疗手段看来早期的手术切除仍然最有效的措施,但是随着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抗胰腺癌新药的开发应用和多学科联合治疗,胰腺癌的研究治疗相比于以往已取得了很大进步,胰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本文就从胰腺癌最新的的研究进展角度作一篇综述。

关键词:胰腺癌;治疗现状据美国癌症协会报道,2013美国约有45220人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其中38460人死亡,5年存活率低于5%[1],在我国近十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 ~7 位,基本上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到了胰腺癌晚期,治疗效果极差,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 ~5个月,1年生存率<10%[2]。

危险因素(1)吸烟: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危险性与其吸烟程度成正比。

(2)饮食结构:高蛋白饮食如肉类、高热卡饮食如高碳水化合物都是与胰腺癌发病有关因素。

动物实验证明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的发展有关。

饮食结构中高纤维、水果和新鲜蔬菜的人群患胰腺癌较少。

(3)环境因素:与胰腺癌有关的职业是与化学物质和金属接触的工作。

如β-萘胺和苯。

(4)遗传因素:近亲中有恶性胰腺肿瘤者的患病危险性较高[3]。

(5)糖尿病:糖尿病人患胰腺癌的危险性比其他人高4倍,但也有许多研究不支持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的相关性[4]。

临床医师发现在胰腺癌确认前数月往往有糖尿病发作,提醒对无糖尿病家庭史的中年病人要考虑早期胰腺癌的可能性。

(6)慢性胰腺炎:也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尤其是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需要注意的是,胰腺炎发作可能是胰腺癌的首发症状。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最根本方式,也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

胰腺肿瘤多位于胰头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仍是标准术式。

扩大淋巴结清扫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由于手术范围扩大,术后并发症有增加趋势,且不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在日本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可达36. 1%[2]。

在我国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处于胰腺癌晚期,手术切除率一般在10%左右,手术治疗的首选地位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学术界就手术切除范围仍然有争议。

1. 1 根治性术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胰腺肿瘤浸润周围血管已不完全是手术禁忌,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被细分为可能切除与不可切除两类。

对于可能切除的胰腺癌,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5]。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Version 2.2014)对于可能切除的标准包括:①没有远处转移。

②受累的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变形或狭窄,或静脉闭塞,但近侧和远侧静脉通畅,允许行血管切除和重建。

③胃十二指肠动脉包绕,邻近或包绕肝动脉,但并未累及腹腔干。

④未超过180°包绕肠系膜上动脉。

由此根治性手术治疗依据胰腺癌可切除标准及其分型又主要分为标准根治术以及扩大根治术。

两种术式均立足于传统Whipple术的基础之上。

根据2007年7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提出的胰腺癌诊治指南,根治性手术的基本切除组织如下: 肿瘤完全切除,胰头切除,肝门以下胆管切除,十二指肠切除,部分空肠切除,部分胃切除。

扩大根治术与标准根治术的主要差异在于淋巴结的清扫,即扩大根治术除外常规的淋巴结清扫外,在进行淋巴结清扫时,采取经后腹膜途径扩大进行广泛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部分学者提出扩大根治术可以提高切除率,同时扩大淋巴结的清除范围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期,然而目前没有太多证据来支持该类关点,因而广泛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对于作为根治术的常规部分仍未能达成共识。

1. 2姑息性手术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例,经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道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患者可以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约在半年左右。

姑息减黄手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胆囊空肠襻式吻合术:胆囊空肠襻式吻合术是将胆囊与空肠吻合后,为预防胆管上行感染,在Treitz韧带下方15cm常规行空肠两侧间侧侧吻合(Braun吻合)。

②胆囊空肠Roux-en-Y 吻合术:胆囊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距Treitz韧带下方15cm切断空肠,将远端空肠经结肠前或结肠后拉到胆囊附近空肠与胆囊间的吻合方法为将空肠断端缝合闭锁行胆囊空肠端侧吻合,亦可采用端端吻合。

③总胆管空肠吻合术:胆囊空肠吻合虽然简单,但疗效不及总胆管空肠吻合术。

④肠胃胆肠双重吻合术:胰头癌常致十二指肠第二段梗阻,体部癌则易致第四段梗阻。

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及十二指肠梗阻时,适合行肠胃、胆肠双重吻合术。

2靶向治疗2.1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即通过放射性粒子植入于瘤内,通过其的组织间照射作用,治疗恶性肿瘤而不杀伤或者轻微损伤正常的组织。

2.2光动力学疗法主要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光敏剂选择性的聚集于肿瘤组织,进而发生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的主要产物为ROS以及自由基等可以杀伤肿瘤组织的物质。

在动物实验中,光动力学疗法的生存率明显优于化疗、放疗以及支架植入术[6]。

2.3 分子靶向治疗主要利用尼妥珠单抗特异性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从而可以阻碍了下游信号传导,最终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继续增殖,促进其凋亡,进而增强了化疗效果。

实验表明,尼妥珠单抗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命时间,且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7]。

2.4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新一代靶向紫杉醇制剂,主要是利用纳米技术使紫杉醇与人血白蛋白结合成平均直径约130nm的胶状悬浮颗粒[8]。

剂型上的改进使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彻底避免了传统溶剂型紫杉醇使用助溶剂( 聚氧乙烯蓖麻油) 而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在治疗晚期胰腺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成为新的优选药物3化学治疗目前针对于胰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仍存在较大的异议,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化疗药物对于胰腺癌患者的敏感性不高,因而术前或者术后化疗是否能够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仍有待探索[9]。

3. 1单剂化疗胰腺癌的化疗,最初以5-氟尿嘧啶(5-FU)为主,然而该类药物对于胰腺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有效率为15% ~24%[10]。

氟尿嘧啶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从而达到抗癌作用。

异环磷酰胺也是胰腺癌的化疗药物之一[11],其有效率可达20%,然而该药的药理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可应用于胰腺癌的药物还有丝裂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等。

3. 2 联合化疗相对于单剂化疗而言,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有效率[12]。

GEM联合厄洛替尼:厄洛替尼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小分子物质。

最初用于非小细胞肺癌。

一项Ⅲ期临床试验[13]研究了厄洛替尼加GEM对于晚期胰腺癌的疗效.569例患者来自l7个国家的176个中心。

其中285例患者接受联合方案:GEM 1 000 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7周,休1周,此后连用3周,休1周:同时El服厄洛替尼150 mg/d。

另284例患者采用GEM 单药治疗。

联合组中位生存期较单药组延长(6.24个月和5.91个月,P=O.038),1年生存率联合组为23%高于单药组的17%(P=-0.023)。

GEM联合贝伐单抗:贝伐单抗是VEGF 单克隆抗体,2004年被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

有文献[14]试验证实,贝伐单抗加GEM治疗晚期胰腺癌,有效且安全。

GEM联合西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由人的IgG1重链和K轻链的恒定区和鼠抗EFGR抗体可变区组成。

Ⅱ期的临床试验显示,GEM联合西妥昔单抗用于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有效[15]。

4 放射疗法放疗分为术前放疗、术中放疗和术后放疗。

术前的放化疗可使部分相对敏感的肿瘤细胞死亡,肿瘤体积减小,从而达到改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的作用。

术中放疗又分为术中电子束放射治疗和术中放射性粒子植入等[16]。

以术中放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已成为日本及欧美国家比较成熟的胰腺癌治疗方案。

胰腺癌术后放疗的作用,多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多数认为术后联合放化疗可能有益。

此外适形放射治疗(conformal radiotherapy, CRT)和调强放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

主要是采用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将放射线剂量最大限度地集中于病变区域,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提高局部控制率。

但目前尚无报道明确该方法对提高远期存活率的作用5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许多肿瘤均有一定的效果,国内部分单位或实验室已开展如冷冻、光动力治疗、射频、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微波固化等物理疗法,取得了一定疗效。

但由于其可能导致出血、胰腺炎、肠瘘等并发症,并未广泛应用,仍需继续加强此方面基础与临床研究[16]。

6 生物治疗基因治疗是最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反义核酸技术和小干扰RNA技术抑制已激活的原癌基因(如K⁃ras、LSM1基因)、基因替代疗法替代已失活的抑癌基因(如p53、CDKN2A、CDKN1A基因)、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基因介导的前体药物激活治疗以及溶瘤病毒的应用等[17]。

从1999 年开始,德国、英国和美国陆续批准了26 个胰腺癌基因治疗项目进入I/ II期临床试验[18]。

目前已经明确胰腺癌与4 种基因有密切的关联,包括K⁃ras、p53、p16和SMAD4[19]。

但胰腺癌是一种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发生的疾病,单一基因治疗的疗效无法令人满意。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联合p16和p53 基因转移疗法,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发生了凋亡,或许这一发现将会成为未来胰腺癌生物疗法的重要策略。

还有学者指出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 TNF)注入胰腺癌患者的肿瘤内,可明显的限制肿瘤生长,白细胞介素2( IL-2) 基因修饰的胰腺癌细胞瘤苗,可诱导领胰腺癌患者体内产生特异性主动免疫反应,即IL-2基因和C-干扰素基因具有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疗效。

shRNAs也成为目前治疗胰腺癌的潜力性药物,其可以选择性的沉默某些基因的表达,主要结果抑制肿瘤组织内血管的形成,从而治疗胰腺癌。

腹腔积液细胞miRNA-221是诊断胰腺癌的独立敏感因素,单项指标检测即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将其联用能够显著增大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是当前胰腺癌诊断体系的良好补充[20]6 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胰腺癌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期望,尤其在中晚期患者的术后治疗方面为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根据过往的研究报道及相关文献查阅,已经被证实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和方剂主要包含大黄素[21]、姜黄素[22]、藤黄酸[23]、三氧化二砷[24]、蝙蝠葛酚性碱( PAMD)[25]、槐耳[26]、雷公藤甲素[27]、黄芪[28]、党参[29][30]、和厚朴酚[31]蟾酥[32]、苦参碱[33]、清胰化积方[34][35]、大黄蛰虫丸[36]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