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一次二次回风的类比
16 一、二次回风系统

再热量
Q03 qm (i0 iL )
二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4)系统夏季需要的冷量
Q0 qL (iC iL )
小于一次回风系统 的冷量
代替再热器
1)要求冷源的温度也低
二次回风系统缺点
天然冷源的使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机械制冷时,较低的蒸发温度将使制冷机的出 力减少。 2)延长角系数线与=95%曲线有时不能相交,或 交点(即机器露点)温度太低,也无法实现二 次回风
二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回风使用两次,在冷却减湿设备前与新风混 合的为一次回风,在冷却减湿设备后与新 风混合的为二次回风。
夏季可以代替再热器, 冬季可以部分代替再热器。
1、夏季
二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1)确定室内状态点N、角系数ε ,送风状态点O, 送风量qm
2)延长ON线与=95%曲线相交于L点,L点即为 二次回风系统的机器露点。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2)确定混合状态点C的位置。 夏季设计工况下的新风量与总送风量之比为最 小新风比m% qm,w m% NC qm ,W iC iN
qm
NW qm iW iN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夏季需要的冷量
Q0 qm (ic iL )
室内冷负荷
Q01 qm (iN i0 )
iN iC1 m% iN iW 1
ic1 iL '
iw1>iw’,要 预热 保证最小新风比;防止产生冷凝水
也可以采取新、回风先混合后预热
新回风不会产生冷凝水
冬季系统需要的预热量
冬季系统需要的再热量
二、二次回风系统
都存在冷热量抵消问题
建筑节能技术(李德英第2版)第7章空调系统运行调节与管理节能技术

空气处理系统与风系统的运行调节
各工况区最佳运行工况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条件许可时,不同季节尽量采用不同的室内环境设定参数以及充分利用室内被调参数的允 许波动范围,以推迟用冷(或用热)的时间。 2)尽量避免冷热量抵消的现象。 3)在冬、夏季,应充分利用室内回风,保持最小新风量,以节省冷量或热量。
空气处理系统与风系统的运行调节
同理,如果保持(dN-dO)不变,则为保证N状态不变,必然要求一个新的(tN-tO')或(tN-tO″),即要求一 个新的tO'或tO″,而这就须配合以改变再加热量的调节方法才能达到,如图7-6所示。由以上分析可 知,当室内的余热量、余湿量不按比例变化时,企图单用变风量的调节方法同时保证恒温和恒湿 确实是不可能的。换言之,只是在仅有恒温或仅有恒湿要求的场合,才能使用单一的变风量调节 方法。尚需注意,在使用变风量调节方法时,风量不能被调得过小,以免处理设备处理不出所需的 过干的dO和过冷的tO。同时,风量过小还会导致室内气流组织恶化和正压降低,从而影响空调效 果。
图7-1 调节再热量
空气处理系统与风系统的运行调节
2)室内余热量和余湿量均变化。采用变露点调节再热量的方法。如图7-1c所示,当热湿比由 ε变化到ε'后,若仍按原送风状态送风,则室内状态将为N',要想使室内状态仍满足N,则必须使送风 状态点由L变为O',显然hO'>hL、dO'>dL,由此可见,为了处理得到这样的送风状态,不仅需要改变 再热量,而且还须改变露点(L')。变露点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调节余热器加热量;②调节新风、 回风混合比;③调节喷水温度。
空气处理系统与风系统的运行调节
2 调节一、二次回风比 对于带有二次回风的空调系统,可以采用调节一、二次回风比的调节方法。当室内负荷变 化时,可不同程度地利用回风的热量来代替再热量,以达到为满足室内空气状态要求所应有的新 送风状态。 如图7-2a所示,在设计工况时,空气调节过程为
洁净空调系统中不同回风形式的比较与分析

洁净空调系统中不同回风形式的比较与分析比较分析了洁净空调系统中不同新风比时,一次回风不同回风形式的优缺点,为开展空调节能研究、实现洁净厂房节能和广大设计人员如何选择回风形式提供参考。
标签:空调系统;回风形式;空调能耗1 前言净化空调系统的耗电、耗热和冷负荷,冷冻机组的耗电,洁净室的能量消耗是一般写字楼的10-30倍。
各类能量消耗中除生产设备随产品品种、生产工艺不同而不同外,能量消耗总量中比例消耗较大的是冷冻机的电耗,通常要占总量的15-35%,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的冷负荷是一般空调的5-15倍。
2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耗冷量的计算与分析2.1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两种形式(1)洁净空调系统多采用集中式组合式空调系统,按照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可以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和混合式系统三种。
混合式系统又可分为一次回风系统和二次回风系统。
本文未考虑新风预热的问题。
(2)一次回风系统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新回风先混合以后,再经过表冷挡水段冷却至露点,然后经过加热段加热至送风温度,简称先混后冷,其处理过程见图1,在焾湿图上的表示见图2;第二种情况为:先将新风经过表冷挡水段冷却至露点,再跟新风混合,然后再经过表冷挡水段冷却至送风温度,简称先冷后混,其处理过程见图3,在焾湿图上表示见图4。
2.2 不同新风比时两种回风形式空调机组冷量计算2.2.1 计算例子某医药洁净厂房,空调系统送风量为10000m3/h,洁净室温度要求为18~26℃,相对温℃45~65%,室内空气含湿量9.4g/kg。
新风比变从10%--100%,试计算两种回风形式耗冷量。
以下两种回风形式的耗冷量比较都是在空调机组处理风量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
2.2.2 先混后冷时耗冷量计算随着新风比的增加,耗冷量为化情况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新风比的增加,耗冷量的变化呈直线上升,曲线的斜率不变,说明随着新风比的增加,耗冷量的增加速度保持不变。
2.2.3 先冷后混时耗冷量计算随着新风比的增加,耗冷量为化情况见图6。
一次回风系统

1.夏季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吸收余热、余湿 变成N状态后、 一部分排到室外, 另一部分回到空 调箱再和新风混 合。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1)确定室内状态点N、 热湿比ε 、送风状 态点O、送风量qm 及机器露点L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Q02 qm,w (iW iN )
再热量
Q03 qm (i0 iL )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夏季需要的冷量
Q0 qm (ic iL )
Q01 qm (iN i0 )
Q02 qm,w (iW iN )
Q03 qm (i0 iL ) Q0 Q01 Q02 Q03
2.冬季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1)确定室内状态点N、 热湿比ε 、送风状 态点O’ 、送风量 qm及机器露点L’
C’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C’
新风比m’%
qm,w ' qm
iN ic ' m '% iN iW '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新风比m’%
1)若m’%等于或大于系 统应有的最小新风百分 比m%,则就取qm,w’做 系统冬季的新风量, 2)若m’%<m%,则应使m’ %=m%。须设预热器先将 新风预热,然后再与一次 回风混合
2)确定混合状态点C的位置。 夏季设计工况下的新风量与总送风量之比为最 小新风比m% qm,w m% NC qm,W iC iN
qm
NW
qm
iW iN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夏季需要的冷量
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单风管、双风管,你都懂吗?

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单风管、双风管,你都懂吗?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对办公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和分配的空调系统。
系统组成:(1)空调房间;(2)空气处理设备;(3)送/回风管道;(4)冷热源;按送风管的套数不同分类:单风管系统和双风管系统。
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回风与室外新风在喷淋室(或空气冷却器)前混合一次称一次回风式系统。
单风管系统(一次回风):只设置一根风管,处理后的空气通过风管送入末端装置。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结构示意图:一次回风系统分类:一次回风露点送风:露点送风是指空气经冷却处理到接近饱和状态点(称机器露点)不经再加热送入室内。
一次回风再热送风:再热式系统是指处理到机器露点状态的空气经过再加热然后才送入室内的的空调系统。
再热式空调系统与露点送风空调系统的比较:对于空调精度要求不高的系统,如能用最大温差送风,即用机器露点状态作送风状态,则可以免去再热因而也可以减少抵消这部分再热的冷量,使制冷系统负荷降低。
从这一点出发,几乎所有的舒适性空调都无需使用再热。
单风管二次回风空调系统: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的区别:在喷水室或空气冷却器前同新风进行混合的空调房间回风,叫第一次回风。
具有第一次回风的空调系统简称为一次回风式系统。
与经过喷水室或空气冷却器处理之后的空气进行混合的空调房间回风,叫第二次回风,具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回风的空调系统称为一、二次回风系统,简称二次回风式系统。
回风方式选择依据表:双风管系统:有两条送风管,分别送冷风和热风,新风与回风混合,经第一级空调器处理后,一部分经一根风管送到末端装置,另一部分再经第二级空调器处理后才送到末端装置;两种不同状态的空气在末端装置中混合,才送到空调房间。
双风道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双风道系统适用于每个房间都需要分别控制室温,而每个房间冷、热负荷变化情况又不同的多层、多房间建筑。
单风管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单风道集中式系统适用于空调房间较大,各房间负荷变化情况相类似的场合,如办公大楼、剧场、大会堂等。
暖通空调考试题

暖通空调考试题.1.建筑处于自然环境中,室内空气环境必须受到所需的内外综合热效应的影响。
外部热源主要是指太阳和大气;内部热源则可能包括热体,以及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照明、机电设备、器具或其他一些能量消费与传递装置。
2.热源总是有不同于室内环境的能量味道,总是通过热传导、辐射或对流与环境相连进行着热能的交换,进而形成加载与环境的热负荷。
3.建筑处于自然环境中,室内空气环境受内外热源影响存在于外部、内部湿源的综合作用。
湿源表面与环境空气环境间总会存在一定的水分子浓度差或分压差,有此推动水分子的迁移,并借助其蒸发、凝结或渗透、扩散等物理作用实现与室内环境之间的湿交换,形成相应的湿负荷。
在各种内外热源和湿气源的综合作用下,建筑物内产生的热量和湿气不可避免地作用于房间热力系统,形成热(冷)湿负荷,影响其热稳定性。
4、房间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如何计算?通常需要考虑哪些修正?[答:]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修正)耗热量。
基本热量消耗q=kf(tn?tw)a,量按下式计算:k为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f为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TN和TW分别为冬季室内外空气的计算温度,a为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额外热量消耗量要考虑朝向修正、风力修正、高度修正等主要修正,另外如考虑窗墙比修正、具有两面及其以上外墙的修正等。
对于间歇供暖系统还要考虑间歇附加率。
5、什么是得热量?什么是冷负荷?什么是除热量?试简述三者的区别。
[答:]室内热增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室内外热源散入室内的热量之和。
热增量可分为潜热增量和显热增量,显热增量可分为对流热和辐射热;室内冷负荷是指空调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恒定,为消除多余热量而必须向房间提供的制冷量;房间的散热量是指由空调设备提供的房间的实际制冷量。
区别:大多数情况下,冷负荷与得热量有关,但并不等于得热。
得热量中显热得热中的对流成分和潜热得热(不考虑围护结构内装修和家具的吸湿与蓄湿作用情况下)立即构成瞬时冷负荷,而显热得热中的辐射得热在转化成室内冷负荷的过程中,数量上有所衰减,时间上有所延迟,即冷负荷与得热量之间存在相位差和幅度差,这与房间的构造、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和热源的特性有关。
一、二次回风系统[知识研究]
![一、二次回风系统[知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3deda6376baf1ffd4fad8a.png)
Q0 qm (iN i0 ) qm,W (iW iN ) qm (i0 iL ) qm,W (iW iN ) qm (ic iN )
ic iN qm,w iW iN qm
Q0 qm (iN i0专) 业知q识m (ic iN ) qm (i0 iL ) qm (ic13 iL )
yW
专业知识
3
新风量的确定
2)保证空调房间的正压要求
利用一定量的新风来保持房间的正压
渗透空气量的大小决定于房间的正压、窗户结 构形成的缝隙状况(缝隙的面积和阻力系数)
增加的新风量
Lw l
经缝隙渗出空气的速度
2H
专业知识
4
专业知识
5
新风量的确定
3)补充局部排风量要求
不使房间产生负压,至少应补充与局部排风 量相等的新风量。
Lw Lp
专业知识
6
新风量的确定
实际工程设计,新风量可按总送风量的体积分数来设计, 一般规定不小于10%
专业知识
7
专业知识
8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1.夏季
吸收余热、余湿 变成N状态后、 一部分排到室外, 另一部分回到空 调箱再和新风混 合。
专业知识
9
一次回风系统空气调节过程
1)确定室内状态点N、 热湿比ε、送风状 态点O、送风量qm 及机器露点L
2)若m’%<m%,则应使m’
%=m%。须设预热器先将
新风预热,然后再与一次
回风混合
专业知识
16
iN iC1 m% iN iW1
ic1 iL'
iw1>iw’,要 预热
保证最小新风比;防止产生冷凝水
专业知识
空调出风回风比例

空调出风回风比例
空调出风回风比例是空调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了系统对室内空气的处理能力和效果。
合理的出风回风比例有助于提高空调的能效比,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出风回风比例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空调房间的用途、室内人员数量、室外气候条件等。
对于一般办公室、住宅等场所,出风量与回风量的比例通常在1:2到1:3之间。
这意味着在每产生一份新风的同时,系统会回收到2-3份室内空气。
这种比例有助于减少新风的消耗,降低系统的能耗。
在人员密度较高的场所,如商场、餐厅等,需要适当提高出风量,以提供足够的换气次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而对于一些特殊场所,如医院、实验室等,对空气质量有较高要求的场所,则需要更加精确地控制出风回风比例,以确保室内环境的洁净度和舒适度。
在选择出风回风比例时,还需要考虑室外气候条件的影响。
对于湿度较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回风量,以减少室内湿度的波动。
而对于室外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则需要适当增加新风量,以降低室内空气的污染物浓度。
总之,空调出风回风比例的合理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以确保空调系统能够提供优良的空气品质、能效比和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采用相同的送风参数条件下,同一房间采用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比较:
1.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的总送风量相同
2.一次回风空调机组的冷量大于二次回风空调机组的冷量。
一次回风空调机组制冷量=房间冷负荷+新风冷负荷+再热负荷(不允许最大送风温差时的在热量),二次回风空调机组制冷量=房间冷负荷+新风冷负荷,无在热量。
3.二次回风的机器露点比一次回风的机器露点温度低,因为二次回风表冷器的风量小于一次回风表冷器处理的风量,即二次回风系统中一次回风与新风混合的风量小于一次回风表冷器的风量,所以二次回风只得降低表冷器的机器露点,所以二次回风机器露点温度低啦(二次回风需要更低的露点温度才能保证相同除湿量)
4.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空调系统的热湿比线是相同的,不存在二次回风热湿比线比一次回风热湿比线更陡的现象
5.当二次回风系统的二次回风阀关闭时就变为一次回风系统,因此过渡季节二次回风也可以采用全新风
6.一次回风与二次回风都属于定风量空调系统,见教材P380页。
7.在相同的条件下,二次回风比一次回风节能。
此话不对,二次回风与一次回风相比只是节省再热量,通过采用二次回风来减少送风温差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
二次回风往往设回风机,还有水系统能耗及冷水机组能耗,难以定论。
关于通风部分中空气含尘浓度相关的数值:
1、三版教材170页10行、254页倒数10行提到30%
2、三版教材338页23行、310页12行提到25%
3、三版教材256页倒数16行提到50%
关于补水量总结:
1、新民规8.5.15:空调冷水系统的设计补水量(小时流量)可按系统水容量的1%计算
2、新民规8.5.16.2:空调补水泵的总小时流量宜为系统水容量的5%-10%
3、新民规8.11.15:锅炉房、换热机房的设计补水量(小时流量)可按系统水容量的1%计算
4、暖规6.4.10及6.4.11:空气调节水系统的小时泄漏量宜按系统水容量的1%计算
5、锅规10.1.8:热水系统的小时泄漏量应根据系统的规模和供水温度等条件来确定,宜为系统循环水量的1%
6、热网规7.5.3:热水热力网补水装置选择应符合: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不应小于供热系统循环流量的4%
7、热网规10.3.8:间接连接供暖系统补水装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当设计供水温度高于65 oC时,可取系统循环流量的4%-5%;当设计供水温度小于等于65 oC时,可取系统循环流量的1%-2%;补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补水点压力加30-50kpa;补水泵台数不宜小于2台,可不设备用泵;补水箱的有效容积可按15-30min的补水能力考虑
8、新技术措施6.9.1条:换热器产生的被加热水、供暖热水、空调冷热水的循环水系统的小时泄漏量,宜按系统的水容量的1%计算。
系统水容量应经计算确定。
供冷和采用空调器供热的空调水系统可按表6.9.1估算。
室外管线较长时,应取较大值。
9、图集05K210:设有膨胀水箱的系统的系统补水量:系统小时泄漏量可取系统水容量的1%,系统补水量可取系统水容量的2%。
10、三版教材96页:气压罐的选用应以系统补水量为主要参数选取,一般系统的补水量可取总容水量的4%计算,与锅炉的容量配套使用
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区别:
在离心式和螺杆式冷水机组中,蒸发器型式主要是满液式和干式蒸发器2种
1、满液式蒸发器大多为壳管时,载冷剂在管内流动,制冷剂在管外流动,制冷剂液体基本浸满管束,上部留有一定空间。
2、满液式卧式壳管蒸发器在工作时要保持一定的液面高度,液面过低会使蒸发器内产生过多的过热蒸汽而降低蒸发器传热效果,液面过高易使湿蒸汽进入制冷压缩机而引起液击,满液式卧式壳管蒸发器的制冷剂充注量大,由于制冷剂液体静压力影响,使其下部的蒸发温度提高,从而减少了传热器的传热温差,蒸发温度越低,这种影响越大,当蒸发温度过低或载冷剂流速过慢时,可能由于载冷剂结冰而冻裂管子。
因此氟利昂系统中很少使用满液式卧式壳管蒸发器,而使用干式壳管蒸发器。
3、满液式主要用于NH3制冷系统,也可用于氟利昂系统
4、满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无需过热度,从而蒸发温度可大幅度提升。
5、干式壳管蒸发器:制冷剂液体走管程,因而制冷剂充注量小,只有满液式1/2-1/3。
干式壳管蒸发器换热管外径12-16紫铜管,管内制冷剂处于液气共存状态,总传热系数较满液式蒸发器低,回油方便,适用氟利昂系统,制冷剂从U形管(节流阀)或毛细管进入干式蒸发器。
6、三版教材734页表4.9-19及表4.9-19讲到各种蒸发器,要认真看。
7、新措施6.1.17条及表6.1.17讲到各种蒸发器,要认真看。
8、三版教材585页倒数第2行提到降膜式蒸发器,其特点:换热效率高,制冷剂充注量小,回油方便,清除污垢方便,综合了满液式蒸发器和干式蒸发器的优点,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蒸发器。
9、三版教材647页提到蒸发器采用喷淋式换热器,提到发生器采用沉浸式。
要好好看教材这里解释。
10、三版教材748页讲到蒸发器布置原则
11、三版教材634页讲到制冷机蒸发温度的确定,要认真看
12、空气调节用的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蒸发温度比送风温度低6-8oC,至于冷藏库用冷排管的蒸发温度一般比库温低5-10度,库温越低,差值越小。
气候补偿器:
1、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控制三通调节阀来调节供水温度,避免建筑物中因过热而开启窗户的现象
2、通过设定时间控制器,设定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室温要求,可以减少房间夜间或无人时的供暖现象
3、能够使散热器恒温阀更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电气和人体等热源获得的额外热量,以节省房间和系统的供暖量
4、对于未安装散热器恒温阀的建筑,安装一个额外房间探头,可以利用太阳辐射等额外热量,维持室温稳定,节省供暖量
5、三版教材143页最后一行讲了气候补偿器
6、新民规8.11.14条文说明、热计量规4.2.1条文说明、严寒居住建筑节能5.2.20及条文说明提到了气候补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