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复习课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唐宋词第九课问世间情是何物——两情相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68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一、导入:1、复习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2、在你心目中苏轼是一个什么形象?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
我们着迷他的“我欲乘风归去”我们欣赏他的“扣舷长啸”我们追随他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是我们能够接受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今天来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苏轼简历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
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熙宁二年(1069)反对变法卷入党争。
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
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凌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
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轼贬到黄州。
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生活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住的地方,只好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地,耕种,造屋。
元祐元年(1086)重获启用官至礼部。
旧党执政。
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被调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
后自请外任杭州太守。
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绍圣元年(1094)又遭贬职惠州儋州。
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元符三年(1100)渡海北返次年病逝。
第九课《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第二课时《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联合国的性质、产生和主要机构,知道联合国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人道主义援助等发面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知道其成立的意义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通过课前搜集与调查资料,课上自学、互学、展学的学习方式体会两大组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学习重点:知道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学习难点: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资料。
学生:搜集和整理课前导学单中设计的问题,完成调查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国际组织”,你能说出哪些国际组织的名称呢?(学生自由回答)2. 师:同学们记住了这么多国际组织的名字,真厉害。
下面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的眼力,我们来一个“看图标,说国际组织名称”的游戏,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ppt出示图标,学生说出国际组织名称)二、活动过程:第一学程:认识“联合国”。
主问题1.联合国是怎么来的?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要求自主阅读课本68页阅读角《联合国的来历》,圈画出你获得的主要信息。
准备展学交流。
第二步:展学要求把你圈画出的重要信息和大家交流,分享时要声音洪亮,其他同学做好补充交流的准备。
(个体接力展示)(设计意图:尊重教材,依托教材,利用阅读角,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联合国是怎么来的)小结:在众多的国际组织中,有一个是当代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你们猜是哪一个?(联合国)还有一个被称为“经济联合国”,你们猜这又是哪一个?(世界贸易组织)。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板书课题)1.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联合国是怎么来的?那就打开课本68页,自主学习,请看自学要求。
(生自学)2.师:同学们学得很仔细,我看有的同学一边认真读,一边圈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信主问题 2.联合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哪些具体贡献?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资料袋,组内交流联合国为世界所做的贡献。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九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九课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九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听到并分辨不同音高的声音;2. 了解音符的基本形状和音高的表示方法;3. 能够正确唱出简单的音符。
二、教学内容1. 音高概念的引入和讲解2. 音符形状和音高表示方法的介绍3. 唱一唱:学生跟唱给定的音符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不同音高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指表示声音的高低。
2.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感受到了不同音高的差异吗?高的声音和低的声音有什么区别?”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音高的概念,并解释音高是指音的高低程度。
步骤二:音符形状和音高表示方法的介绍1. 教师向学生出示不同形状的音符图片,并解释不同形状代表不同音高。
2. 教师用简单的图示方法向学生介绍高音和低音的表示方法。
步骤三:唱一唱:学生跟唱给定的音符1. 教师通过钢琴等乐器演奏出一个简单的旋律。
2. 教师把乐谱逐步展示给学生,并要求他们模仿教师的演奏唱出乐谱上的音符。
3. 在学生逐渐熟悉音符的基础上,教师加快演奏速度,提高难度。
四、教学总结1. 教师展示音高和音符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用儿歌、童谣等进行练习,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收听音乐、演唱儿歌,加深对音高的理解和感知。
2. 学生可以用乐器模拟不同的音符,加深对音符形状和音高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程度,教师进行个别评价和记录。
可以通过听力测试、集体演唱等方式进行评价。
以上为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九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入音高概念,介绍音符形状和音高表示方法,并进行唱一唱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高的概念和音符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9《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册书前三单元的知识点,即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以及几何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对本册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经过前三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加减乘除运算等基本知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仍然容易出现错误,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千以内数的认识,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加减乘除运算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回顾和巩固本册书前三单元的知识点;2.难点: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预防和纠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学素材;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3个苹果,2个香蕉,请问一共有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复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万以内数、千以内数的认识,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加减乘除运算等。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如:“1千克等于多少克?”让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1)请写出5个不同的万以内数;(2)将0.5转换为分数;(3)计算2345+1234;(4)判断下列运算是否正确:356×4=1424。
初中历史刘清华教学设计案例第9课改革开放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单位:沂南县蒲汪镇大王庄初级中学姓名:刘清华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课教学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从教材内容角度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4、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复习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文复习内容预览: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
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
鲁迅的杂文有“投枪”、“匕首”之称,由此也可窥见鲁迅杂文风格之一斑。
通过阅读分析,我们将--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学习写作驳论文的方法。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等。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多舛,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
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再则,它以问句的形式出现,悬而不论,这是很巧妙的。
若用陈述句或反问句,则太直白,没有张力;而现在的标题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或也包含投向大众的关切和询问……而这几方面内容又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就使标题内涵非常丰富。
三、相关知识1.本文收入《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
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就发烧,“自觉肋痛”,肺病已相当严重。
第九课《社会、集体中的我》 复习导学案

第九课《社会、集体中的我》复习导学案编者:韩萍备课组长:唐超审核:第一环节:熟读、熟记知识点1、为什么个人离不开集体?①集体是社会的一部分。
像自然界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集体。
集体为个人生存和发展提供各种条件。
②没有小溪的涓流,就没有大海的壮阔,没有小草的翠绿,就没有原野的芬芳;没有个人的努力,就没有集体的发展。
③人的一生始终在集体中生活、学习和工作。
个人的许多基本需要,必须通过集体才能得到满足,集体的发展壮大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个人与集体互相促进,才能和谐发展。
2、怎样才能把你所在的班级体建设成一个优秀班级体?①主动为班级建设献计献策。
②自觉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
③与班上同学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④自觉为班级体服务。
⑤刻苦学习,遵守纪律,为班级体争光。
3.大雁编队飞行给我们什么启迪?①团队精神能帮助个人更好的实现目标。
②在团队中要善于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帮助。
③在团队中要主动承担重任。
④要与团队同舟共济、同甘共苦4.赛艇比赛受高校青睐的原因是?①赛艇比赛展示的是集体的风采,团结的力量。
②在比赛中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并享受战胜困难和创造奇迹所带来的喜悦。
③有利于锻炼选手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素质。
5.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①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如果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就能够产生比个人大得多的力量,就能够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创造个人无法创造的奇迹。
②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6.什么是集体?集体的人数不等的一群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起来的整体。
7、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是?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个人只有融入到集体中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集体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②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就没有集体,个人的努力又会促进集体的发展③个人和集体互相促进,才能和谐发展。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展示交流1、.解读童谣,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童谣:“一只妈蚁来擞来,搬来搬去极不起;两只妈蚁来搬米,身体芜来又尧去;三只蚂蚁来徽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第九课的复习课

由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新词:蒜你狠、 由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新词:蒜你狠、 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 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苹什么、棉花 油你去、 煤超疯等。 掌、油你去、“煤超疯等。这些都是我们 普通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调侃。 普通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调侃。 调侃归调侃,抱怨归抱怨, 调侃归调侃,抱怨归抱怨,生活就是 这样,抱怨之后还要继续生活, 这样,抱怨之后还要继续生活,于是在这 股涨价潮之下又催生了囤货抗涨的“ 股涨价潮之下又催生了囤货抗涨的“海囤 族”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更有对抗 和节省开支的“抠抠族” CPI的终极秘笈“八戒”:戒驾、戒烟、戒 的终极秘笈“ 的终极秘笈 八戒” 戒驾、戒烟、 戒零食、戒逛街、戒在外吃饭、 酒、戒零食、戒逛街、戒在外吃饭、戒娱 换城消费、 赴港打酱油” 乐……换城消费、“赴港打酱油”也成为 换城消费 一种购物“新体验” 一种购物“新体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2010年 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审议通过了《 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误区点拨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 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注意: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注意: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3、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注意:促进经济增长) 注意:促进经济增长) 4、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 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 动后富,最终达到同步富裕。 动后富,最终达到同步富裕。 注意: 共同富裕”不能说“同步富裕” (注意:“共同富裕”不能说“同步富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生处于人生当中最宝贵的发展阶段,个性张扬,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增强,有一种摆脱束缚的强烈愿望。所以相对而言缺少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做事喜欢独来独往。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这种不同的个性差异,才需要宽容、需要尊重彼此的个性,并从中寻找扬长补短的切入口,找出共同点,保留自己的个性部分,最终实现学生的宽容合作。
重
点Hale Waihona Puke 为什么需要宽容?难
点
如何做到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宽容的小故事,教师准备及个宽容他人的实例。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1课时
5分钟
第一步
3、宽容使心灵安宁和满足
4、宽容是有原则的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五、理解之上,善待他人
△突出重点直观
□学生积极参与,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标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设计
题目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复习课)
总课时
1
学校
红星一中
教者
李海涛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政治
设计来源
自行设计
教学时间
2011年月日—月日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由古到今,从生活中实际情景中,尤其是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寻找突破口,渗透一种以和为贵,宽容待人的优良品质。从宽容的意义、宽容的表现以及宽容的升华拓展展开分析,让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过程中不断提生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而在宽容的基础之上形成人生而平等思想,并逐渐养成与人与物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质。
总结:教师总结第一课学习过的内容,并阐述本课在教材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的性
15分钟
第二步
教师提问:
一、金无足赤人个有别
1、宽容的内涵
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3、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
二、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1、宽容是一种美德
2、宽容是一种境界
3、宽容使心灵安宁和满足
4、宽容是有原则的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宽容的意义,让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
德育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
15分钟
第四步
学生巩固知识
利用剩余时间,学生对教材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熟记教材知识。
学生认真复习本课知识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好。
板书设计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复习课)
一、金无足赤人个有别
1、宽容的内涵
2、求同存异是宽容合作的基础
3、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
二、宽容他人悦纳自己
1、宽容是一种美德
2、宽容是一种境界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五、理解之上,善待他人
学生通过学习过的内容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提问,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况
5分钟
第三步
总结:根据教师课前总结,学生对本课知识进一步的总结分析
学生认真分析本课内容,并且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通过学生的总结,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感知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