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模式是

合集下载

对农牧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功能的分析研究

对农牧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功能的分析研究

对农牧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教学功能的分析研究2004—2005年度,是全面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关键年,甘南州七县一市的各级各类学校以项目实施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牧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设备缺乏、教学资源短缺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但是,从目前教学实际来看,受师资水平、其它资源等条件的制约,远程教育三种模式设备和教学资源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切实提高设备的实用效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一、农牧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的基本配置标准1、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各年级的教学光盘。

通过播放教学光盘对学生授课和辅导。

配备对象主要是农牧村村级小学和教学点,平均每点投资约3000元。

2、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盘。

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

配备对象为乡镇中心小学和村完全小学,平均每点投资约1.6万元。

3、计算机教室(模式三)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

其特点是除具备模式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配备对象为乡镇初中,每所学校装备一间30台终端的计算机教室,一间多媒体教室,平均约15万元。

二、教学光盘播放点信息传输的流程1.光盘开发者→电视→学生,这种形式是教学光盘播放点应用最广泛、最典型的一种方式。

学生作为受播者,通过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接受由光盘开发者专门开发的以光盘形式储存的教育教学信息。

其功能一是代替教师给学生授课,光盘教学播放点配备的主要对象是农村牧区偏远山区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那里教师的数量短缺,教学能力普遍较低,而且教学任务重,大多采取复式教学的形式,教学质量很难保障。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体流程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体流程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体流程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调查实际 发现问题 以用促学 以评促用 发展性评价关注成长 成果调查实际 发现新问题 自主学习交流研讨 起点 查找不足确定前概念 过程 同伴互助集中研训讨 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新起点 查找不足确定新起点实施研究第一步:调查实际-发现问题。

调查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让实验教师发现自己在远程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认识到自己在理论、操作、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做好准备。

实施研究第二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教师教育能力基础上,因此课题组针对被调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际情况,首先确定个人远程教育研修计划,根据时间安排自己选择内容,采取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同伴互助、集中研训的方式完成自己的远程教育研修任务。

制定培训内容上主要选择一些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与教学息息相关的如课例设计,并通过教师感兴趣的如微博、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同伴互助,根据自学、对学后反馈的信息,定期组织课件制作、软件制作、如何利用互联网查找信息、以及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容。

通过集中研训,缩短实验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的熟悉、认同过程,使广大教师尽快熟练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

具体流程是:自主学习-实习演练-同伴互助,培养教师应用的信心根据个人研修计划,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在网络中查找资料,学习基本理论,通过网上视频学习基本操作,通过聊天室交流学习收获等方式,自己在业余时间按照计划实施初步学习。

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学习心得,并现场演练,通过实际演练,发现其中的问题。

然后通过同伴互助,针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这样可以在互动中互相进步,彼此分享学习成果。

实施研究第三步:以用促学,以评促用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远程教育研修效果,通过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让课堂因为有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实而更高效,定期组织远程教育资源应用课例展示,要求人人成员参与讲课、听课、评课,通过实际第一次授课、课后交流研讨,进行第二次授课。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8 ・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20 年 N . 08 O4
例如 : 我县每学年开展一次农村远程教育资源课 件制作
比赛 ; 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观 摩活动 ;要求教 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远 程教育资源应用
习者积极 、主动地参与其 中 ,并 充当一定 的角色 ,完
成一定 的任务。因此 ,可 以培养学习者人际交往能力 、 协 作能力 ,也可以增 加 团队意识 。计算机 网络 教室教 学 可以利用这一 方式 就学 习中的重 点 、难点 问题 通过
教 师能 熟 练 地利 用 信 息技 术 开 发 和 编 制 学 习 资 源 , 将 并
教学光盘中的资源来丰富教材 ,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 突
破 教 学 的 重点 、 活教 学 双 边 活 动 、 破 教 学难 点 , 激 突 让学
其恰 当地用于实 际教学 ,才能实现学习资源的本 土化 ,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20 年 N . 08 O4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 三种模式 ” 在教学中羽应用
子础教育, 实现城乡优质 教育资源共享, 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步伐, 国家投入了大 量的人力 、 物力和财力实施 了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校园网或通过 It e 与其它学校 的学 生开展网上交流 n nt e 和讨论 。同样也 可以根据 自己的特 长和爱好在 网上寻 找同伴 开展 学习。计 算机 网络教室 提供的信息 技术 环
模式 的优点是将 I P宽带上 的丰富 的信 息资源通过电视
这一视、 音频表现功能极强的媒体赢接传播给学生。使 I P宽带网上 的优质资源得到了广泛 的共享和利用。 教师 自己利用计算机 自主开发或 编制的学 习资 源在课 堂 中

现代远程教育的六大实践形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六大实践形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六大实践形式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工程
背景:针对城乡发展不均衡,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流通不畅、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师数量不足、培训不够、质量不高等问题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
意义: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在2003年继续试点的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采用的三种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
二:中小学网校
中小学网校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它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普及优质的教育资源,使远程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中小学网校”又被简称为“网校”。

中小学网校主要提供的教学服务涉及小学,初中以及高中3个阶段,少数网校不提供小学内容服务。

服务的版面可分为学生版,教师版和家长版,但是与学生版相比,后两者的内容简单。

在教学内容方面,提供试题库的约占6层,提供网上答疑的可达到8成,而设有同步课堂的网校占到9成以上,有的网校还有交流中心和课外活动中心。

中小学网校的本质是面向中小学提供网络教育服务,它已经发展成为学习教育的必要补充,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把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求学的新途径。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装备:电视机、DVD机和成套教学光盘。

配备对象:农村小学教学点。

应用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播放光盘为辅;以播放教学光盘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帮助教师备课;开展面向农民的教育活动。

主要优势:设备操作简单,教学方式易掌握,一次性投入少。

运行要求: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光盘;保证设备完好;稳定的供电。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装备:接收天线、数字卫星接收机、接收卡、接收软件、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打印机、UPS电源、VGA转换器、避雷设施等。

配备对象:农村小学。

应用方式:收看空中课堂节目,进行同步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备课、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模式一的所有应用。

主要优势:获取多种媒体资源,快速更新,大量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提供最基本的数字化环境。

运行要求:通过卫星传送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不断更新的资源,并及时使学校了解资源传送信息;学校要有一名经过培训的教师,及时下载和整理资源,方便师生使用,并具有基本的设备维护能力;稳定的供电条件。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装备:模式一和模式二的设备加上30台学生计算机的PC或NC网络教室设备,和多媒体教室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银幕等。

配备对象:农村初中。

应用方式: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利用网络环境备课,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提供培训服务,为农民获取和发布信息提供服务;实现模式一、二的全部功能。

主要优势:天网、地网两条信息渠道,资源丰富;提供网络环境,交互性强,提供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

运行要求:具有一名以上有一定网络运行和维护能力的技术骨干;教师能够基本掌握系统运行要求;具有一定的资源和工具软件;具有稳定的供电条件和一定的通信条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拥有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农村小学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师,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模式: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简单的说,一个彩色电视机、一个DVD播放机和一套教学光盘。

模式一的关键是光盘,光盘用优秀的教师、优秀的课程设计、优秀的课堂实现,制作成方便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教学光盘。

模式二,源源不断把学校优势教育资源送到学校去。

这里有两条比较重要:一是有好的资源,就是国家要有一个好的资源。

二是免费及时的“下去”。

模式三,我们实际上建立一间计算机教室。

基本特点是信息技术学习,网络环境下学习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的资源来尝试进行网络环境的学习,特别是配备多媒体教室。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还能解决教师技师培训的问题.到了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很多教师是缺乏比较好的培训机会的。

有了远程教育之后,老师们就有了随时更新的著名特级教师的优质备课资源,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

“农远工程”模式一的有效利用

“农远工程”模式一的有效利用

浅谈“农远工程”模式一的有效利用摘要本文就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在模式一环境下综合应用模式二和模式三项目资源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以发掘模式一环境的潜能,发挥三种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而推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远程教育模式一有效应用一、背景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的实施,对中西部地区县以下学校进行硬件设施配备确定了三种硬件的配备标准,称为三种模式,即:模式—,在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dvd影碟机+电视机;模式二,在完全小学配备卫星ip数据接收系统+配备dvd影碟机+电视机;模式三,在初中配备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卫星ip接收系统+一个投影教室(含一台投影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三中技术方案是向下兼容的,dvd+电视机这一设备组合方式不仅配备在教学点,而且也配备在完全小学和初中,也就是说对模式一环境的应用应该有多层次的含义,模式一环境的有效利用直接影响到整个“农远工程”的健康发展。

二、模式一环境对课堂教学发挥的作用1.代替性教学。

“农远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家有目共睹。

在该工程实施以前,由于教学点教师专业水平限制或根本没有专业教师,艺术(美术、音乐等)课程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甚至无法开设。

在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当教师带着一帮农村孩子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时,教师唱走调了,学生也跟着走了调的这种现象是农村艺术教育的一个缩影。

2.辅助教学。

“农远工程”实施后,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利用光盘资源进行部分内容的替代教学,同时应对光盘内容进行相应的筛选,以配合自身的教学活动。

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外观看教学光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媒体资源在“农远工程”的应用现状近年来,许多教师购置了个人计算机并接入互联网,他们在网络中接触到一些优质的多媒体计算机资源。

他们萌发了按照自身教学的需求加工、组织教学资源的愿望,他们期望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计算机资源(例如视频片段、动画等)能走进课堂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效果,但是这些计算机网络资源无法直接在单一的模式一环境下应用。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S I u h iWA G G ay , A G F seg L n j n , A G Ja H n u, N un u HU N uh n , I Y Mig a gHU N un i
( et f o ue c ne i nnN r a C l g rN t n lis u u 5 0 0 C i ) D p.o C mp t S i c ,Qa a om l o eef ai a t ,D y n5 8 0 , hn r e n l o o ie a
摘 要 : 州省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 育工程的 实施是一 个漫长的过程 , 贵 i 通过认真 分析 教育模 式的 实施现状 , 深入
剖析 了贵州农村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深层次问题 , 出了解决 问题 的对策 , 提 以促进 贵州省农 村 中小学现代 远程教 育
工程 的 建设 及 农 村 教 育 信 息 化 进 程 。 关 键 词 : 村 中小 学 , பைடு நூலகம் 教 育 , 学模 式 , 查 分析 , 策 农 远 教 调 对
a ay e t e st ai n o e e u a in l d ,a ao h e p p o l m f h o n r lme tr c o l d h g c o lmo e tme it n l z h i t f h d c t a u o t o mo e n t my t ed e r b e o e c u t e e n a y s h o ih s h o d m t y n a i sd smme e — d u ai n n G Zh u p o i c c to si ui o r v n e,a d f d c u t r a u e t x d t t rc e i g . n n o n e me s r o e pe i i p o e d n s i e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模式是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
式下的媒体选择方法
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普及,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入农村边远学校的课堂。

全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为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但是农村教师在如何应用教学媒体方面,还存在一定误区。

笔者认为,选择教学媒体时需要以教学方法为基础,还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学习者的特征、教学环境以及可能的约束条件。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授导型教学中,媒体的作用非常重要。

在授导型教学中典型的媒体作用方式有三类:(1)讲解:教师主体,媒体为辅;(2)演示:媒体为主,教师为辅;(3)操练/练习:媒体――学生互动,教师为辅。

教学媒体的选择涉及到很多的因素,因而不可能有一个通用的方式,但是参考和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一、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控制教学活动过程运行的基础。

在媒体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如要求学生知道或理解某些具体概念或原理时,可以考虑选择不同的媒体去传送不同的信息。

对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不同目标的培养,更需要考虑媒体的差异。

2.依据教学内容:各学科的内容千差万别,有的需要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去展现,有的需要借助于声音才能让学习者领略其中的奥妙,有的则需要依靠搭建一些模型帮助学习者去感受多维的世界。

因此,需要考虑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媒体。

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媒体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譬如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因此可以多用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能生动形象表达信息的媒体形式。

4.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并考虑有哪些约束条件,如学校的经费保障、设备数量、电力供应状况、学校的管理制度与领导的意识等方面。

二、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
1.问题表:问题表就是列出一系列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情境的媒体。

如在应用中可以通过回答下列问题决定媒体的选择:a.你想通过媒体来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还是练习?你打算在课堂上使用还是课后使用?是用于集体讲授还是用于个别化学习?b.你所选择的媒体形式学生有能力使用或理解吗?c.教学内容需要借助于图形或图像表征吗?d.静止图像还是活动图像更适合于所选内容的学习?e.有现成的活动图像资源吗?f.教室可以播放VCD吗?
问题表列出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可多可少;可按逻辑排序,也可不按逻辑排序,有些问题则需要根据前面的问题的回答结果来确定。

如上例中在回答“有现成的活动图像资源吗”这一问题时,假设回答有VCD 光盘资源,则接下来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教室可以播放VCD吗”。

问题表这种媒体选择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它同时也是其他一些媒体选择方法的基础。

2.矩阵式:矩阵式通常是以两维排列,如以教学方法为一维、媒体的技术水平为另一维,然后以适合使用的典型媒体作为描述两者之间关系的参数。

3.算法型:在确定运用何种教学媒体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对备选媒体的功能与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进行量化比较,从而得到不同媒体的效益指数,并进而确定适用于特定教学情景的媒体,这种媒体选择方法一般称为算法型。

对于代价的计算,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如在比较幻灯片与计算机上展示的图片的代价时,要根据学校的条件状况,如果学校尚不具备计算机或计算机数量有限,则制作一张幻灯片也许代价要小一些,但在计算机或网络已经十分普及以后,则通过网络寻找一张图片所需要的代价则可能会小得多。

4.流程图:在进行教学媒体选择的过程中,将选择的过程分解成一套按序排列的步骤,每一步骤都设有一个问题,并将其以框图的形式呈现,由选择者回答“是”或“否”,然后按逻辑被引入不同的分支。

根据回答的问题确定最适用于特定教学情景的媒体,这种媒体选择方法一般称为流程图。

(xx)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