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定价方法
房地产估价三大基本方法

房地产估价三大基本方法一、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呀,就像是给房子找“小伙伴”来对比定价呢。
想象一下,你要给你的房子估价,那就去找找周围差不多的房子呗。
这些房子就像是你房子的小伙伴,它们最近卖了多少钱,那可就很有参考价值啦。
比如说,同小区同户型的房子,装修也差不多,人家上个月卖了100万,那你的房子大概也在这个价位上下波动咯。
不过呢,这当中也有很多小细节要注意。
像房子的朝向呀,如果一个房子朝南阳光充足,另一个朝北有点阴暗,那价格肯定就会有差别啦。
还有楼层,中间楼层可能就比底层或者顶层更受欢迎,价格也会高一些。
这就像是在一群小伙伴里,虽然大家都差不多,但总有一些小特点会让这个比那个更值钱一点。
市场比较法就是这么个有趣的办法,通过比较周围类似房子的成交价格,来给你的房子定个合适的价。
二、成本法。
成本法就像是算一笔关于房子的大账。
你想啊,盖这个房子花了多少钱呢?从买地开始,那可是一大笔钱,就像给房子打基础的第一步。
然后是建筑材料,一砖一瓦都是成本呀,好的材料肯定花费就高。
还有人工成本,那些建筑工人辛辛苦苦把房子盖起来,他们的工钱也都要算进去呢。
就好比你做一个蛋糕,面粉、鸡蛋、糖这些材料都有成本,再加上你花费的时间精力,这就是整个蛋糕的成本价。
房子也是一样,把土地成本、建筑成本、加上一些合理的利润和税费,最后得出来的就是房子的价值啦。
不过成本法也有它的小缺点哦,有时候它可能会高估房子的价值,因为它没有完全考虑到市场的供求关系这些复杂的情况。
但总体来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估价方法呢。
三、收益法。
收益法就像是从房子的赚钱能力来判断它的价值。
如果你的房子是用来出租的,那它能给你带来多少收益就很关键啦。
比如说,一套房子每个月能租3000元,那按照一定的收益率计算,就可以算出这个房子大概值多少钱。
就像你投资一个小生意,你会根据这个生意每年能赚多少钱,然后按照一定的回报率算出这个生意值多少一样。
不过呢,这个方法也有点麻烦,要准确预估房子未来的收益可不容易。
房地产项目定价方法汇总

房地产项目定价方法汇总在房地产项目中,定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合理的定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项目的销售情况和盈利程度。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房地产项目定价方法的汇总。
1.成本法定价:成本法定价是最常见的定价方法之一、它基于项目的建设成本和开发成本来确定售价。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需要对项目的成本有准确的估计。
成本法定价要考虑项目的总成本,包括土地购买、开发建设、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成本。
并且还要考虑到利润和风险等因素。
2.市场比较法定价:市场比较法是通过分析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售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相对稳定,类似项目较多的情况。
通过对市场上类似项目的销售价格、销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售价范围。
市场比较法定价需要对市场进行较为准确的调研和分析。
同时还要考虑到项目与市场上类似项目的差异性,如地段、配套设施等。
3.收益法定价:收益法是基于项目未来的收益能力来确定售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投资回报有较高要求的项目,如商业地产项目。
收益法定价一般需要对项目的运营预期进行分析,包括租金收入、增值收益等。
通过对项目预期收益的折现计算,可以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售价范围。
4.投资回报法定价:投资回报法是基于投资回报率来确定售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率有明确要求的情况。
投资回报法需要对项目的预期投资回报率进行分析,并根据预期回报率和项目风险程度来确定售价。
投资回报法定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项目的投资回报水平,但需要对市场的需求和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5.供需关系定价:供需关系定价是基于市场供需关系来决定售价的方法。
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可以适当降低售价以增加销售量;当市场供不应求时,可以适当提高售价以提高盈利能力。
供需关系定价需要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及对项目的投资成本和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不同的定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项目类型。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会综合考虑多种定价方法,以确定一个合理的售价范围,并根据市场的反应调整定价。
房地产定价策略及定价方法

房地产定价策略及定价方法房地产定价是指开发商或房产买卖双方根据市场情况、物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价格决策。
定价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房地产的销售情况以及开发商的利润水平。
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和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房地产定价策略及定价方法展开讨论。
一、定价策略1.市场导向定价市场导向定价策略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来确定房地产价格的一种策略。
具体操作中,可以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报价、市场调研、收集消费者需求等方式,来了解市场对不同物业类型的需求情况。
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房地产定价策略,以确保定价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2.成本导向定价成本导向定价策略是指以项目的成本为基础,通过确定合理的利润率,来确定房地产的定价。
这种定价策略主要适用于开发商的开发项目,可根据成本进行前期估算,并加上一定的利润率来确定标准定价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成本导向定价策略不能忽视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只有结合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才能达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
3.品牌导向定价品牌导向定价是指根据房地产开发商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来确定房地产的定价。
一些知名的开发商在市场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高品质的形象,从而可以通过高定价来实现更高的利润。
但这种定价策略需要建立在开发商真实的品牌价值和房地产本身的高品质上,否则会造成品牌价值的破坏和市场声誉的损害。
二、定价方法1.比较法比较法是最常见的房地产定价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调查周边类似物业的价格和交易情况,来确定目标物业的定价水平。
比较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的是,选取的比较物业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否则会导致定价的不准确。
2.折现法折现法是一种基于现金流量预测的定价方法,适用于投资物业的定价。
该方法通过对投资物业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来确定投资物业的现值。
折现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考虑投资物业的投资回报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较多的财务数据分析和预测,也需要合理选择折现率。
房地产定价与价格策略

房地产定价与价格策略1.成本加成法:根据房地产开发和建造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来计算房屋价格。
这种方法非常常见,特别是在开发商主导的新房开发项目中。
2.市场比较法:通过对周边类似房屋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类似房屋的市场价值,然后根据房屋的特点和条件对价格进行调整。
3.折旧法:针对老旧房屋,根据房屋的使用年限和状况,逐年减少其价格。
4.收入法:该方法适用于商业房地产,通过预测房产的收入潜力来决定价格。
此方法通常用于出租物业的估值。
除了以上的定价方法外,房地产市场还经常运用其他策略来提高销售量和利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房地产价格策略:1.预售房价:开发商在房屋建设前,通过提前销售方式来衡量市场需求和反应。
一般来说,预售房价格会相对低廉,吸引购房者提前购买。
2.套餐优惠:开发商可以通过附加优惠条件或赠品来吸引购房者,如提供免费停车位、装修或家具等。
3.分期付款:房地产开发商允许购房者分期付款,这种策略可以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提高销售。
4.折扣销售:在市场需求低迷时,开发商可以通过降价来促进销售,吸引更多的购房者。
5.尊享价:开发商为了激励忠实客户或高端购房者,会提供特殊定价或折扣。
6.展示房屋降价:将楼盘中的一些单位用作展示样板房,吸引购房者参观,然后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这些样板房。
7.竞价销售:开放式竞拍销售,购房者可通过竞价购买心仪的房屋或土地。
房地产定价和价格策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市场价格变动、供应压力、消费者心理等多个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定价和灵活多样的价格策略,开发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加销售和利润,并且提高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房地产项目定价方法讲解

房地产项目定价方法讲解1.成本法定价:成本法定价是指以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为基础确定房屋的售价或租金。
开发成本包括土地购置费用、建筑物的施工费用、规划设计与勘测费用、市政设施建设费用、税费等。
在确定成本法定价时,开发商通常会预估项目可售或可租面积,将总成本除以可售或可租面积,得出单平方米的成本。
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加上合理的利润率,计算出最终的售价或租金。
2.市场法定价:市场法定价是指参考区域内相似房地产项目的销售或出租价格,来确定房屋的售价或租金。
开发商通过收集分析市场数据,了解区域内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的价格水平,包括均价、高价、低价等。
然后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以及竞争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确定最终的售价或租金。
3.收益法定价:收益法定价是指将房地产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折现为现值,来确定房屋的售价或租金。
开发商首先需要预测未来的租金收入或销售收入,然后考虑项目的维护成本、管理费用等相关支出。
接下来,开发商会根据预测的现金流和相应的折现率,计算出项目的净现值。
最后,根据这个净现值确定房屋的售价或租金。
4.品牌价值法定价:品牌价值法定价是指根据开发商在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和声誉,来确定房屋的售价或租金。
开发商通过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取得市场的认可和信任。
这使得他们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或出租房屋。
品牌价值法定价通常适用于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开发商。
5.对手定价法:对手定价法是指以竞争对手的售价或租金作为参考,来确定房屋的价格。
开发商会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销售策略、市场份额等信息,从而进行定价。
在此基础上,开发商可以定价高于、相当于或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都只是定价的参考依据,并不是绝对的定价准则。
开发商在进行定价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项目成本、利润率、竞争情况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定价策略。
同时,定价还需要进行市场测试和调整,以确保最终的定价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实现项目的销售或出租目标。
商品房的定价策略方案

商品房的定价策略方案商品房定价策略方案一、市场分析在制定商品房定价策略之前,需要进行市场分析来了解当前市场供需情况、竞争对手定价策略以及目标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和购买能力。
二、成本考虑考虑商品房的建设成本、土地成本、各项手续办理费用以及开发商的利润要求等,确保定价能够覆盖成本,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定价策略1. 市场定位:根据市场分析结果,明确目标消费者和产品定位,例如高端、中高端、中端或经济型商品房等。
2. 竞争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和产品优势,制定自己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3. 综合评估:将市场需求、产品成本、竞争对手定价以及销售预期综合考虑,综合评估确定商品房的基础价格。
4. 不同户型和楼层定价:根据商品房的不同户型、面积和楼层等因素进行差异化定价,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5. 优惠政策: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首付优惠、按揭贷款优惠、家具购置补贴等,吸引消费者购买。
6. 时段定价:根据市场的季节性变化和销售预期,在不同时段制定定价策略,以实现销售的最大化。
7. 营销策略:结合定价策略和营销活动,如广告宣传、推广促销、赠送装修等,增加产品的吸引力,提高销售量。
四、定价调整定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进行定期调整。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评估商品房的竞争力和消费者购买能力,及时进行定价的调整和优化。
总结:制定商品房的定价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产品成本、竞争情况以及销售预期等因素。
同时,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和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并结合营销策略来促进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
定价调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定价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五、市场分析在进行商品房定价策略方案制定之前,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市场的供需情况。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可以确定市场中的潜在购房需求和购买力水平。
其次,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
R3_商品房定价方法

R3_商品房定价方法商品房定价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综合考虑房屋的成本、地段、周边配套设施、房屋质量等因素,确定适当的价格。
商品房定价方法主要有三种: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
成本法是以商品房的生产成本为基础,通过加上预期合理利润来确定商品房的售价。
成本法根据商品房的建设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建筑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计费用等,计算出成本总额。
然后按照一定的利润率,加上预期利润,确定商品房的销售价格。
成本法的优点是明确简单,容易计算,但忽略了市场供需关系和房屋的实际价值,容易使价格偏高或偏低。
市场法是以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为基础,通过市场调研和参考相似商品房的价格来确定商品房的售价。
市场法通过收集市场信息,了解消费者对商品房的需求,分析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反应,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水平。
市场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反映商品房的实际价值。
但市场法的缺点是需要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数据支持,同时价格水平也可能受到市场变动的影响。
收益法是以商品房的收益为基础,通过预测和计算商品房的收益水平,推导出相应的售价。
收益法主要应用于投资型商品房,通过考虑租金收益、增值收益等因素,计算出商品房的总价值和预期收益额,然后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期收益率来确定商品房的售价。
收益法的优点是考虑了商品房的经济效益,更贴合投资者的预期,但缺点是需要较为准确的收益预测和市场信息。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方法外,商品房定价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例如,结合成本法和市场法,以生产成本为基础,通过调整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
另外,还可以考虑一些特殊因素,如政府政策、区位优势、房屋品质等,对商品房定价做出相应调整。
总之,商品房定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主要的定价方法,但各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采用综合方法,结合市场需求和预期收益来确定最终的商品房售价。
商品房定价的技巧

商品房定价的技巧1.市场调研:在定价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市场的行情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
这可以帮助开发商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范围。
2.地理位置:商品房的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定价因素。
地理位置一般分为市中心和郊区,市中心的房价通常较高,而郊区的房价相对较低。
此外,开发商还应考虑到房屋的周边环境、交通便利性等因素。
3.房屋面积:商品房的面积是定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说,面积越大,房价也就越高。
开发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目标客户群体来确定不同面积档次的房屋价格。
4.房屋质量和装修程度:房屋的质量和装修程度也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高质量的建筑结构和精装修的房屋往往会带来更高的价格。
开发商应该根据房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价格。
5.供需关系:供需关系对房价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房价就会下降;而如果供应量小于需求量,房价就会上涨。
开发商需要对当前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准确的判断,以确定一个合理的定价。
6.市场前景:开发商还需要考虑到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以确定房价的长期可持续性。
例如,如果预计市场需求会继续增长,开发商可能会将房价定得稍高一些。
7.成本考虑:开发商还需要考虑到自身的成本压力,包括土地成本、建筑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开发商需要确保销售价格能够覆盖这些成本,并获得一定的利润。
8.售后服务:售后服务也是购房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发商可以考虑提供一定的售后服务,如环境维护、设施维修等,以提高商品房的价值,从而影响定价。
9.市场营销策略:开发商可以通过一些市场营销策略,如打折促销、赠送装修等手段来吸引购房者,从而影响商品房的定价。
这需要开发商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目标来定价。
以上是一些商品房定价的技巧,开发商在确定商品房价格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良好的销售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房定价方法一个完整的房地产销售过程包括产品引导期、公开销售期、强力推广期和销售持续期。
房地产定价策略只有将对应时点的价格有机安排在二维空间才具有可操作性。
开盘定价是策划与市场的最好接洽点,也是日后价格走势的基准。
综观全局走势,除销售期很短的物业采用稳定均价策略外,开发商一般都会选择高开低走的撇脂模式或低开高走的渗透模式。
撇脂模式的高价是相对同种品质物业的均价而言。
其细分市场首先定位于需求弹性最小的高收入人群,以求得最大利润边际。
思路上正如先吸牛奶上层的精华,再逐层深入,故名撇脂。
撇脂模式以阶段性高额利润迅速回收资金,仅适用于实力信誉颇佳的大公司和?quot;新、奇、特"概念的物业。
当销售进入迟滞阶段,则调低价格吸引另一目标消费层次。
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价格正是经济学所说的"价格歧视",也是需求导向中差异需求定价法的具体运用。
渗透模式的内涵目标是获得最大市场占有率,通过有竞争力的价格吸引市场关注,刺激购买欲,以销量促进早期资金回流,一旦树立物美价廉的印象后,再逐渐拉升价位。
低开高走也适用于期房销售,随着施工进度的变化,价格的动态调整与使用价值的状态保持一致。
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看,该模式是对买方趋利心理的纵向挖掘。
撇脂或渗透作为实现长期目标的两种整体定价策略,各有适用范围。
从入市环境着眼,熊市行情只能用撇脂战术,速战速决;而牛市则更适用渗透手法,稳扎稳打。
在聚敛人气方面渗透模式略胜一筹,价格节节攀高就是最好的促销走势,既保证了已购者的经济利益,又符合投资的追涨理念;价格下滑有时会引起人们对物业品质的怀疑,反而影响品牌形象。
即使单从投资角度,也容易让人旁观惜购,以求价格见底。
因为有购买欲望之后,从众心理是选楼决策的最敏感影响因素。
而人气聚敛符合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所以整体定价策略不得不考虑如何激发从众心理,以聚敛至关重要的人气;从实现难度上看,撇脂战术更"深入人心"。
渗透的关键在于量价配合。
每一价位的物业投放量要小于潜在需求量,前一价位被激发起的有效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在价格还会上涨的预期和预购的从速以及人气信号的激励下,促使他们加入后一价位物业的抢购。
再就是涨价的次数要频,幅度要小,每期的投入量要适度;撇脂模式难度是市场细划和目标人群认知价值的调查。
消费层次的分界点要设定在有效需求样本群落明显的分隔带。
这里应注意有效需求不只与收入有关。
消费需求研究到一定深度,需要的素质已远远超越了对物的认知。
因此,科学系统的设计、客观全面的数据和深谙人性的分析,重在秋毫不差?quot;专业"功夫。
1新推楼盘的价格策略开盘定价是计划与市场的首选接洽点,是日后进行价格修正的实践基准,它的拟定总是会得到比较彻底的执行。
投资获利是每一个发展商最为关心的事,价格策略自然便是重中之重。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瞬息万变,整体的书面价格计划或是得不到全面的贯彻,或是完全流于形式,而开盘定价是计划与市场的首选接洽点,是日后进行价格修正的实践基准,它的拟定总是会得到比较彻底的执行。
因此,在整个价格策略中,开盘定价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事实证明,好的开端往往也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1.1低价开盘低价开盘是指楼在第一次面对消费者时,以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公开销售。
若一个楼盘面临的是以下一个或多个情况,低价面世将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1)产品的综合性能不强,没有什么特色。
产品的开价虽然有许多外部因素,但自身的内功依旧是最根本的。
一定的价格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总是对应着一定的产品品质的。
如果一个楼盘的地点,规划,房形,服务等综合性能与其他产品比较,不但没有优势,而且还有明显的劣势,价格定位又不与之相匹配,则其定价的基础就不稳固,降价的趋势是理所当然的。
(2)项目的开发量体相对过大。
房地产是一个区域性产品,而区域性客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喜新厌旧的,因吸纳量的相对减少,销售时间势必拉长,若不进行精心策划,各种危机也便会孕育而生。
譬如,内环线以内五万建筑平方米的项目(按每单元 100平方米计算,约500套单元),房屋价格至少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主力总价则在50万左右。
依类似楼盘的销售情况分析,月销售量能够达到20 套已是不错的行情。
即使这样,整个项目的完成也要二、三年时间,销售周期将会拉得很长。
据此判断,这个项目开发量已经过大,若是一味的高鄱郏词鼓掣鼋锥位岱绻庖耍圩钅虮厮牢抟伞?(3)绝对单价过高,超出当地主流购房价格。
98年上海房地产的主力市场为单价2500-4500元/平方米的房源,如果一个产品的单价超出5000元/平方米,便已偏离当地的主流市场,客户需求自然相对有限,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产品没有特别的优势的时候,开盘面世,尤其应该谨慎。
(4)市场竞争激烈,类似产品多。
在1-2公里以内,如果面对的是类似价格,类似产品有超过四个以上的市场环境,产品定价则应该以增强产品攻击力为主。
否则的话,大量的广告宣传只是替人做嫁衣。
因为虽然客户是为您的广告吸引而来,但在他们决定购买以前,总是会到周围比较一番。
您的楼盘综合品质与别人相差无几,您的价格不吸引人,客户的摇摆就越厉害。
上述情况下的低价开盘,是一个好的策略但不是绝对的保证。
低价开盘的有利点是:(1)便于迅速成交,促进良性循环。
价廉物美是每一个购房者的愿望,以低于行情的价格开盘,肯定能吸引相当一部分客户的注意。
当他们在对产品进行了解,确认事实后,便很容易成交。
而开盘不久的迅速成交,不但是意味着企业创利的开始,而且还能促进士气,提高销售人员乃至全体员工的自信心,以更好精神状态的开展日后的工作。
此外,大量的客户来访,即便不成交,也会营造现场的热络气氛,创造楼盘良好形象。
(2)便于日后的价格调控。
低价开盘,价格的主动权在发展商手里,当市场反映热烈,可以逐步提升价格,形成价升热销的良好局面;当市场反映平平,则可以维持低价优势,在保持一定成交量的情况下,静观市场的反映。
(3)便于内务周转,资金回笼。
有成交便有资金流入,公司运转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
特别是景气不好的时候,小亏总比大亏好,不赢利也是赚,与其守着价位让银行利息来吞噬,不如自己果断断臂寻求生机。
帐面利润高,实际销售不畅的呆滞局面只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低价开盘的不利点是:(1)首期利润不高。
低于市场行情的售价往往首期利润不高,有的甚至没有利润。
但发展商如果因此将主要利润的获取寄希望于后续调价时,也应谨慎从事。
因为低价开盘后,如果价格调控不好。
譬如单价升幅过大(每次升幅超过3%);或者升幅节奏过快(每月调价大于四次),都可能对后续进场的客户造成一种阻挡,从而造成销售呆滞的局面,不但让原先设定的利润期望值落空,而且会抵消已经取得的销售佳绩。
(2)楼盘形象难以很高提升。
高价位不一定代表高品质,但高品质是一定需要高价位来支撑的。
一个楼盘从设计、建设,到最后的物业管理,有多少资金的来润滑,便有多大程度的良性循环。
低价开盘,作为一个局部的促销活动问题不大,但若作为一项长久的策略,则必然会影响楼盘的档次定位和实际运作。
1.2高价开盘高价开盘是指楼盘第一次面对消费者时,以高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公开销售。
若一个楼盘面临的是以下一个或多个的情况,不采取高价面世策略多半是源于一些非销售因素的考虑:(1)具有别人所没有的明显楼盘卖点。
楼盘卖点也称楼盘特色,是指别人没有,您却拥有在产品或服务方面的特异之处,并且它要容易为客户所接受。
譬如有最为先进、最合理,最为经济的房型设计;譬如有别人所没有的轻松付款方式,发展商提供的额度20%房款的三年免息付款……;譬如有其他楼盘所没有的产品配置。
如到户纯水供应系统,社区俱乐部等等;甚至包装精美也是一种特色,在好的企划广告公司配合下,售楼处布置得很有创意,实品屋装修得蛮有艺术格调……。
这样的楼盘领导产品新潮,率先突破市场思维格局,容易给客户以最新的购买享受,即便定价较高,也会受到大家热烈追捧。
(2)产品的综合性能上佳。
高价格多半是对应着高品质,质量与价格相一致,是定价价格策略的根本所在。
当楼盘没有什么特别的优点时,只要地点、规划、房型、服务等产品的综合性能为客户所接受,它所提供的产品品质与客户所能接受的心理价位相符,甚至略高,则也便于高价开盘。
(3)量体适合,公司信誉好,市场需求旺盛。
以上海为例,建筑面积在二万平方米以内的楼盘(以100平方米/套计算,大约200单元左右),房屋价又属于5000元/平方米这个层次的,估计市场销售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则基本上可以认定为量体适合。
这样的楼盘,如果又是知名公司建设的,市场需求也不是很低迷,高价开盘完全有它的市场基础。
高价开盘的利弊主要结果表现为:(1)便于获取最大的利润,但若价位偏离主力市场,则资金周转会相对缓慢。
(2)便于树立楼盘品牌,创造企业无形资产。
(3)日后的价格的直接调控余地少。
总之,无论是低价开盘,还是高价开盘,它们都有各自的实施条件和利弊,但相对平于市场行情的开盘,它们都更具有一层积极进取的意味。
而千变万化的市场正需要企业的这种不断主动适应,才能最终为我们长久的驾驭。
1.3商品房的定价策略商品房的定价方法有成本加利润法、市场价法和差别定价法三种一般来说,商品房的定价方法有成本加利润法、市场价法和差别定价法三种。
其中成本加利润法是在全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而得出的价格;市场价法是根据销售市场上与自己位置、设施、装修等有关因素相似的商品房售价作为参考标准而制定的价格;而差别定价法是根据房屋的朝向、楼层、视野、景观、内外销、付款方式等因素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定价。
至于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定价方法,以及在销售过程中如何调整价格,直接关系到开发商的营销结果与投资效益。
因此,定价策略,作为市场营销的重要策略,已成为诸多开发商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1.3.1.1不同竞争条件下的定价策略经济学上通常把市场类型按其不同的竞争程度分为四类:安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
北京房地产市场从1990年开始形成至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以1994年为界,以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不多,开发项目也不多(原有的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项目并未完全推向市场,故未考虑在内),目标市场尚未形成,近似于寡头垄断市场,由少数几家大企业生产、销售了整个行业的极大部分产品,这种情况下,开发企业采用成本加利润法定价商品房,就可获取最大程度的利润,例如罗马花园、城市广场、万通新世界广场等项目基本上是采用这种定价方法,其销售取得了巨大成功,发展商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1 994年以后,随着大量外资涌入和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的放开,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相对较为容易,各种形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大量出现,有国有独资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还有国内联营的,开发的项目有别墅、公寓、普通住宅等,据统计,到1997年底,北京不同形式的开发企业约1000多家,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米,而市场的需求量随着前期不断消化,已经形成,竞争变得非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