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育》课程考试大纲
《语文学科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语文学科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本科)课程编号:041221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师范专业本科开设学期:第六学期【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语文学科教育》是高等师范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科目。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研究和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训练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与各课程的联系】中文系开设的各门必修课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对培养一个合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必须学好中文专业课程。
同时,作为分科教学法。
也应与《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学科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教学时数及分配】总时数:72 (其中讲授66 看录象2 实践训练4)【学时分配表】参考朱绍禹著《中学语文教学法》张鸿苓、张锐著《中学语文教学》余应源主编《语文教育学》绪论【本章教学主要目的、要求】1、了解本学科的开设目的、任务2、掌握本学科的学习、研究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二、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三、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和学习方法第一章中学语文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本章教学主要目的、要求】1、掌握中学语文科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内容。
2、了解语文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理解“语文”的含义3、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极其意义。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学语文科的性质一、“语文”的含义二、语文学科的性质三、正确认识中学语文科性质的重要意义第二节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任务一、中学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二、中学语文科的教学任务第三节中学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一、语文基本素材(字、词、句、语感)二、语文基础知识三、语文基本能力四、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课文第二章中学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本章教学主要目的、要求】1、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内容。
2024教学考试大纲

2024教学考试大纲2024年教学考试大纲参考内容: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等方面。
例如,学生要掌握某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2. 教学内容:列举教学所涉及的知识点、概念和技能等。
例如,语文课程可以包括课文分析、作文写作等;数学课程可以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3. 教学方法:介绍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
可以强调学生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
4. 教学策略:提供一些教学策略的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
例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任务,采用个别辅导、差异化教学等策略。
5. 教学评价:介绍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可以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6. 教学资源:列举一些教学资源的参考,包括书籍、教学软件、实验设备等。
可以提供一些建议的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如图书馆、互联网等。
7. 教学安排:对教学时间、进度和任务进行合理安排。
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确定每周的教学课时和内容安排;可以将教学活动分为不同的阶段,如导入、讲解、练习、巩固等。
8. 教学环境:提供一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建议,如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管理等。
可以强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9. 教学改进:提供一些改进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如教学反思、教学研讨等。
可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实践研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10. 教学以人为本:强调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可以提供一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良好人格的建议,如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发现兴趣爱好等。
通过以上参考内容,教师可以对教学考试大纲进行全面理解和准备,更好地指导和组织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共)(二)2024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共)(二)引言概述: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是为指导初中语文教学而制定的指南,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目标设定、核心内容和评估标准。
正文:一、课程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能力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文化修养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二、核心内容1. 修辞与修辞手法a. 比喻的理解与运用b. 夸张与夸张手法的运用c. 排比与排比手法的运用d. 反问与反问手法的理解与运用e. 对偶与对偶手法的运用2. 文学常识与作品阅读a. 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解读b.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c. 文学流派与文学题材的了解与辨析d.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3. 语言规范与修辞技巧a. 词语的准确运用与拓展b. 语法的基本规范与应用技巧c. 表达清晰与语言流畅的技巧d. 修辞技巧的灵活运用与创新4. 写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a. 文章结构与段落的组织b. 多样化的写作思路与表达方式c. 议论文、记叙文与说明文的写作技巧d. 病句改正与写作错误的修正5. 评估标准a. 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的考查方式b. 评分标准与评价指标的制定c. 示范作品与评语的编写d. 个性化评价与学生反馈的实施总结: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提出核心内容和制定评估标准,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纲的指导要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_11939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按照通行的课程分类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艺课程。
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是核心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文”与“道”的争论,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育两者都重要。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于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一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
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第三节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
学生语文素养包含的具体内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一、人文素养方面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德。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大纲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大纲篇一:2016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考试大纲2016年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符合招聘条件的考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
考试结果将作为福建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
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1.考查考生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考查考生对应于小学语文课程的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
3.考查考生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
(考核的能力要求分六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分析、E评鉴、F创新。
见附录1)三、考试范围与内容(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汉语拼音、字、词、句1.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能力层级:A、C)2.正确读写《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汉字3500个,辨别和纠正错别字。
(能力层级:A、C)3.掌握汉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构字方法等。
(能力层级:A、C)4.正确使用常用工具书。
(能力层级: C)5.积累丰富的词汇,正确理解、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俗语等),评鉴其表达效果。
(能力层级:B、C、D、E)6.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C)7.掌握常见的修辞格,评鉴其表达效果。
(能力层级:B、D、E)(常见修辞格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衬托、对比等。
)8.正确修改常见病句并作分析。
(能力层级:C、D)(常见病句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颠倒、表意不明、重复罗嗦、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等。
)9.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C)(常用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间隔号、书名号等。
语文教学大纲新版(最新)

语文教学大纲新版(最新)语文教学大纲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该文件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更新。
该文件规定了学生需要具备的语文素养,以及需要通过哪些学习目标来达成这些素养。
其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创造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此外,该文件还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跨学科的学习;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序、有文有质、有利有序的教学机制。
该文件还规定了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部分。
必修课程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唐诗宋词选读”、“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四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唐宋散文选读”、“唐宋小说选读”和“中外戏剧选读”四个模块;选修课程包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中国现代诗歌与散文”、“外国诗歌与散文”、“戏剧名作选读”、“新闻阅读与实践”和“写作”六个模块。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影视语文教学大纲影视语文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影视语文2.授课人:张老师3.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4.课程时长:30分钟/周5.课程目标:通过观看经典电影和电视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1.电影赏析:介绍经典电影和电视剧,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影和电视剧的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分析电影和电视剧的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
2.电影创作:介绍电影和电视剧的创作过程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一部成功的电影和电视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电影和电视剧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电影表演:介绍电影和电视剧的表演技巧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表演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引导学生尝试表演并分享自己的表演经验。
东北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东北师范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语文教师必须准确系统地掌握的语文专业知识包括:()A.语言学知识B.文字学知识C.文章学知识D.文学知识E.美学知识F.语法知识参考答案:ABCDE2.评课既是评价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活动。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口语交际的特征是()。
A.交互性B.延时性C.即时性参考答案:AC4.语文学科教学论研究的对象是整个语文教育现象。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等特征。
A.科学准确性B.启发性C.针对性D.教育性E.生动性F.条理性参考答案:ABCDEF6.口语比书面语具有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口耳相传仍然是人们交际的主要渠道。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借以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语文教材D.教学计划参考答案:C8.观察具有()三个特点。
A.主动性B.研究性C.理解性D.系统性参考答案:ACD9.语文独立设科是在()。
A.1840年B.1897年C.1903年D.1949年参考答案:C10.语文教育科研的方法:()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经验总结法E.个案法F.文献法G.积累法参考答案:ABCDEF11.“教师中心论”是德国教育家()为代表的一种教学主张。
A.赫尔巴特B.苛勒C.夸美纽斯D.泰勒参考答案:A12.()大力提倡新文学,并积极主张变法。
他在《变法通义》中所论述的学校、科举、师范、文字等内容都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陶行知参考答案:B13.剧本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A.引导学生认识剧本的体裁特征B.引导学生阅读剧本C.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D.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参考答案:ACD14.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小学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五年级】一、命题指导思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义务教育新课程的理念,反映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考查学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注重能力与素养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充分考虑南海区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实际情况。
二、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探究五种能力。
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附:“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二)考试范围与要求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高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规定目标内容确定考试内容,根据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八组课文教学内容组成考试内容,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
全卷满分为100分;另设附加题,10分,该题得分计入总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由四大题块构成,各题块内容与赋分具体如下:(一)基础(40分)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正确使用词语;正确辨识语句和按要求组合语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默写古诗词语句。
(二)阅读(30分)1.文言文阅读(7分)2.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3.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作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和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是语文教育专业(专科)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动态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要求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提高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学整体素质的提高。
学习本课程,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要结合语文新课程的实践,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本课程在考试方面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以理解为主。
1、识记:主要考核学生对重要的名次术语、时间、人名、著作、事件、法规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了解、识记的能力。
主要以“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题型出现。
2、理解: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把握、领悟能力。
依不同要求分为三种类型:
(1)能概括要点或辨别正误,不展开论述;
(2)能作简要的阐述、分析;
(3)能作综合性分析或论述。
其中(1)(2)主要以“判断”“简答”“分析”题型呈现,(3)主要一“论述”题型呈现。
3、应用:主要考核学生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策略、简要的方案设计等。
主要以“综述”“应用”或“案例分析”等题型呈现。
以上三个方面的要求将在考试内容中标明,其中了“理解”部分只以字母标注,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是,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还要把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教材的学习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要点,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考试内容
绪论
一、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
二、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三、中学语文教学法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第一章中学语文科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节中学语文科的性质(1课时)
一、“语文”的含义
二、语文学科的性质
三、正确认识中学语文科性质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任务(1课时)
一、语文基本素材(字、词、句、语感)
二、语文基础知识
三、语文基本能力
四、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课文
第二章中学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大纲的地位二、大纲的作用三、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大纲简介四、现行语文教学大纲简介
第二节中学语文教材
一、中学语文课本的地位和作用二、中学语文教材的类型三、选文标准四、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五、现行语文课本简介六、语文教材的使用要求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特点和类型
一、语文教学过程的概念
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教学过程的异同点
三、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类别
四、语文教学过程的特点
五、组成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单篇课文的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二、预习阶段三、教读阶段
(一)指导理解标题(二)介绍作家和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三)文字教学(四)词汇教学(五)句子教学(六)段落教学(七)求旨教学(八)篇章教学
四、练习、巩固阶段
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基本原则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原则的特性
一、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
二、语文教学原则的特性(客观性、主观性、整体性、发展性)
三、语文教学原则与一般教学原则的联系与区别
四、语文教学基本原则体系
第二节贯彻语文教学原则的途径和方法(3课时)
1、语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原则
2、言语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3、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原则
4、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互相促进的原则
第五章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概说
一、教学方法的内涵二、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三、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1、依存性2、多样性和统一性3、局限性和发展性4、可补偿性
第二节中学语文基本教法
一、讲述法:二、问答法三、电化教学法
第三节中学语文基本学法
一、朗读法二、默读法三、讨论法四、练习法
第六章阅读教学设计
第一节阅读能力的构成及其发展
一、阅读能力的构成
二、影响阅读能力发展的其他因素
三、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教学方法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阅读教学设计的含义
二、阅读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单篇教读课文的教学设计
一、教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读课文设计要点
三、讲读课文的几种设计模式
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模式、提问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
第四节单篇自读课文的教学设计(2课时)
一、单篇自读文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单篇自读课文的教学设计要点(2课时)
三、单篇自读文的几种设计模式
魏书生“六步自学”模式、潘凤湘“八步教读”模式、上海育才中学“八字”教学模式第五节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
一、单元教学的特点
二、单元教学的意义
三、单元教学设计的常见模式演绎式、归纳式、比较式
四、单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中学语文教师的备课
第一节备课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备课的意义
二、备课的内容
第二节教案的编写和使用
一、教案的格式二、编写教案的要求三、教案的使用
第三节练习设计
一、语文练习的类型二、练习设计的要求三、练习的批改和讲评
第四节板书设计
板书的作用二、板书的要求三、板书的内容
四、板书的类型五、板书的方法
范文教学研究
第一节语文教师对范文的钻研
一、文章阅读的类型二、语文教师钻研范文的特点
第二节实用文体的教学研究
一、记叙文教学的特点、作用、教学要点
二、说明文教学的特点、作用、教学要点
三、议论文教学的特点、作用、教学要点;
四、应用文教学的特点、作用、教学要点
第三节文学作品教学
一、文学作品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二、小说教学的特点、教学要点
三、诗歌教学的特点、教学要点
四、散文教学的特点、教学要点
五、剧本教学的特点、教学要点
第四节文言文教学
一、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和特点
二、文言文教学要点
三、文言文教学的常用方法试读、试讲、试译、串讲、评点、比较和归纳
四、文言文练习方法回讲、诵读与默写、翻译与标点
第五节语文知识教学
一、语文知识的内容
二、语文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精要、好懂、有用
三、语文知识教学的方法
第九章作文教学
第一节作文教学的意义、性质和目标
一、作文教学的意义
二,作文教学的性质习作性、操作性、阶段性、创造性
三,作文教学的目标
第二节作文教学过程及其改革
一、作文教学过程的含义
二、我国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命题——指导——批改——讲评”
三、作文教学过程的探索和改革
第三节作文训练的方式
一、口头作文连词说话、看图说话、介绍见闻、实物介绍和描述、现场观察描述、专题讲演
二、书面作文命题作文、限条件作文、话题作文自由拟题
第四节作文指导的内容和方法
写作前指导观察、搜集材料的指导、审题能力的培养、构思的指导
二、作文中指导开拓思路的指导、锤炼言语的指导、修改文章的指导
三、作文后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
第十章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节口语交际的特点及其教学意义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说话能力的培养(2课时)
一、说话训练的内容
二、说话训练的方式方法
三、说话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听话能力的培养(1课时)
一、听话训练的内容
二、听话训练的方式方法
三、听话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书目
朱绍禹著《中学语文教学法》
张鸿苓、张锐著《中学语文教学》
余应源主编《语文教育学》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