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每章重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形式.

一、总量指标即绝对数指标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总水平,是总体单位数相加或总体单位标志值相加得到的.种类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二、相对指标:反映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求得的反应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它以名数与无名数表现出来,大多数相对指标采用无名数,种类:结构相对指标(同一总体各组与总体对比)、比例相对指标(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比较相对指标(同一时间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对比)、强度相对指标(两个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以名数表示)、动态相对指标(即发展速度,是不同时间的数值对比)、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某一时期完成/计划指标数值.包括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和提高率或降低率相对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

三、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达到的一般水平.它分为静态平均数和动态平均数两种.本章论述的是静态平均数。

平均指标方法:1、算术平均数权数: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因素:各组标志值和出现次数)2、调和平均数: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3、几何平均数:适用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4、众数:总体总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5、中位数: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

◆标志变异指标是为了补充平均数的不足,从另一方面说明总体的特征,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差异程度,又称标志变动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常用的指标:1、全距2、平均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同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绝对值的算术平均数。平均差越大各标志值分布越分散,变动程度越大。3、标准差(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结果大于平均差。组距分组数列计算标准差:总方差是整个总体的总离差,是各单位标志值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间方差:各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计算的标准差组内方差:各组内各单位标准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标志变动系数(离散系数)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1)平均差系数:平均差与总体算术平均数对比的相对数,反映离散相对程度,不便于反映不同水平的同类现象。(2)标准差系数:放映不同水平同类现象或不同类型现象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系数越大总体单位离散程度越大,代表性越差.

第四章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量,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分为总量(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动态数列.编制原则:时期长短应相等、经济内容统一、空间范围一致、计量单位统一、计算方法相同、缺失资料弥补。

一、平均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化在不同时间上所达到的状态、规模和水平。它包括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1、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1)时期数列=∑a/n(2)时点数列:★连续数列(逐日登记=∑a/n:不逐日登记=∑af/∑f ★不连续(间隔相等/间隔不相等)2、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增长量(增长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逐期与累计增长量(1)逐期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2)相邻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逐期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各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二、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两种,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发展速度一1,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一1.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水平法(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即几何法,实质是从最初水平出发,每期用平均发展速度发展经过n期后达到的最末水平)和方程式法(从最初水平出发,各期按平均速度发展,经过n期后计算出各期水平之和,反映各年累计发展水平的变化程度)。

三、动态数列的变动分析主要是研究现象发展长期趋势测定和现象季节变动的分析。测定方法:时距扩大法、移动平均法、方程法(1、分段平均法2、最小平方法a、b)而现象季节变动的分析的目的在于消除由于季节变动的影响,最常用方法是按月(季)平均法。季节比率=同季平均数/总季度平均数

第五章指数

指数是反映复杂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分广义和狭义.种类:按反映对象范围分个体指数与总指数、按指标性质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按对比场合不同分动态指数(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和静态指数。总指数两种基本形式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一、综合指数:编制引进同度量因素、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影响、两个总量指标对比。

1、数量综合指数编制: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即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公式为:Kq=∑q1p0/∑q0P0

2、质量综合指数的编制: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即将同度量因素定在报告期,公式为:KP=∑q1p1/∑q1p0。

3、拉氏指数都采用基期同度量:价格Kl=∑(p1/p0)q0p0/∑q0P0 物量Kl=∑(q1/q0)q0p0/∑q0P0

派氏指数采用报告期同度量因素Kp=∑q1p1/∑q1P1 (p0/p1)Kp=∑q1p1/∑(q0/q1)q1P1

二、平均指数是在个体指数基础上计算的总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指数的主要问题是对个体指数进行平均的形式和确定权数。平均的形式有综合指数变形的平均指数(计算数量指数采用基期的总量指标p0q0为权数计算算术平均指数,计算质量指数采用报告期总量指标p1q1为权数的加权

调和平均指数形式)固定权数的平均数。二者关系: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需要全面资料,可进行因素分析;而平均指数是先对比和综合,可采用全面资料也可采用非全面资料,不能用于因素分析.但在一定条件下有变形关系.三、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法:是利用指数体系对现象的综合变动,从数量上分析其受各因素影响的一种分析方法。步骤:定性分析确定对象和影响因素、列出关系式、建立指数体系及相应的绝对增减量关系式、依次分析每一因素变动影响的相对程度和数量并建立相应的关系式。四、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相互关系是: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固定构成指数。

第六章抽样推断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方法。基本概念:总体和样本、总体参数和统计量、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抽样误差:样本指标与被它估计的总体相应指标之间数量上的差数,即随机误差.分登记性和代表性误差(系统性和随机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平均水平,即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标准差或所用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影响平均误差因素: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2、样本容量的大小3、抽样方法4、抽样组织方式.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允许误差):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之间可能的误差范围,是T倍的平均误差.对总体参数的把握程度称为概率保证程度,▲=tu 抽样估计:就是根据样本指标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分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根据样本指标、u、t去推断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抽样组织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机械或系统抽样,分无关和有关标志排队的等距抽样,无关用简单抽样法,有关用类型抽样)、类型抽样(分层抽样,组内方差影响。分为等比例和不等比例抽样)、整群抽样(总体群间方差影响,采用不重置抽样)。抽样方案设计:编制抽样框、设计参数、选择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影响容量因素:1、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正比2、允许极限误差的大小,反比3、抽样方法4、抽样方式5、可靠程度的大小.正比

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内容:确定想象间有无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测定关系的密切程度和方向。相关分析旨在测定变量间的密切程度.相关关系可以通过表格法、图示法、相关系数法加以判断。相关系数:是在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想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R≤1,r&gt;0正相关,r<;0负相关,r=+-1直线相关。计算有积差法和简捷法。回归分析就是研究现象之间的一般关系,求出关系方程式,由此对自变量的一个值推断出因变量的可能值。相关和回归分析关系:回归分析研究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对两个变量来说可分别建立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且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就是简单直线回归模型,根据两个变量的成对数据,配合直线方程式,在根据自变量的变动值,来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的统计分析方法。其模型为y=a+bX。即说明x每变化一个单位影响y各平均变动数量。条件:两个变量显著相关且是直线相关,根据最小平均法原理.

第八章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基本核算表(GDP表、投入投产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帐户和附属表(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国民经济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系:统计包括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核算体系包括核算标准和规范及数据体系,二者共同性:研究客体、目的、内容、方法相同.联系:范围、常住单位、指标体系、分类标准、资料来源统计、科学资料.

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

人口统计包括人口数量统计和人口构成统计.人口数量是计算其他各项人口统计指标的基础,因此要明确人口数量统计的标准时间、地理范围、人口范围等.人口构成通常按人口分布、自然构成、社会构成、经济构成等进行统计。人口数量和构成是经常要发生变化的,一般有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自然变动指标有人口出生率、育龄妇女生育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人口迁移变动,机械变动指标有人口迁人率、人口迁出率、人口总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等。人口增长可用人口增长量和人口增长率来衡量.

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或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劳动力资源指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经济活动人口(就业+失业)和非经济活动人口.

人口统计分析:1、反映劳动力资源利用的指标: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就业+失业)/劳动力总数]、实际利用率、就业率(就业/经济活动人口)、失业率、可能潜力程度;2、反映劳动力资源负担情况的指标:就业人口负担系数、丧失劳动能力系数。劳动力资源预测:1、直接推算法:算术推算法和几何级数法。2、市场需求测算:目标测算、动态测算。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1、与生产增长关系:人均指标=产量/平均人数生产超前系数=GDP增长/人口增长速度2、与消费增长关系:人均消费支出额、消费发展超前系数。

第十章国民财富统计

与资产负债表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主要是自然资源统计和国民财产统计。规定性:1、物质和精神财富2、人类创造发现3、实物金融的融合体4、是经济存量.自然资源指自然形成、可利用、稀缺性的实物性资源总称。国民财产不包括自然资源,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历年积累的社会产品的总和,包括物质财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固定资产统计指标: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折旧率、固定资产完全重置价值。固定资产残存重置价值、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有用率、固定资产动态指标、固定资产利用指标等.流动资产统计指标主要有周转速度(周转次数和周转日数)、构成比例变动情况及投人产出(资产产值率)分析等。资产负债表反映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存量价值及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平衡表。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来源=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