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指标(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综合指标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综合指标.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的数值大小A.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B.随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减少C.随总体范围的减少而增加D.与总体范围的大小无关2.总量指标按其说明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标志总量和总体总量C.实物指标和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值B.劳动生产率C.计划完成程度D.单位产品成本5.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在校学生数B.毕业生人数C.人口总数D.黄金储备量7.某工业企业的全年产品产量为100万台,年末库存量为5万台,则它们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8.对不同类产品或商品不能直接加总的总量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时期指标.9.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的统计指标是A.实物量指标B.价值量指标C.劳动量指标D.综合指标10.如果我们要研究工业企业职工的情况时,则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这两个指标A.都是标志总量B.前者是标志总量,后者是总体总量C.都是总体总量D.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1.以10为对比基础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称为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2.两个数值相比,如果分母的数值比分子的数值大很多时,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A.成数B.百分数C.系数D.倍数13.既采用有名数,又采用无名数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4.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部分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5.总体内部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之比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6.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状态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7.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对比关系的相对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结构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8.反映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是.A.平均指标B.总量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19.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可加性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0.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具有平均性质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21.若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总体单位总量是A.职工人数B.工资总额C.工业企业数D.平均工资2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积累消费比例B.产品合格率C.人均国民收入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3.下列指标中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A.成本利润率B.劳动生产率C.轻重工业比例 D.中国与日本的钢产量之比24.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A.只能是绝对指标B.只能是相对指标C.只能是平均指标D.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均可25.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150%B.5%C.4.56%D.104.55%26.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8%,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A.96.84%B.3%C.3.16%D.160%27.凡长期计划指标是按计划期内各年的总和规定任务时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应按.A.直接法B.推算法C.累计法D.水平法28.在五年计划中,用水平法检查计划完成程度适用于计划任务是A.按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规定B.按计划期内某一时期应达到的水平规定C.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规定D.按计划期累计应达到的水平规定29.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是A.数量指标B.平均指标C.相对指标D.变异指标30.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是A.总体部分总量与部分总量之比B.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数之比C.总体标志总量与另一总体总量之比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31.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则算术平均数为A.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B.不受权数影响C.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D.仅受标志值影响32.在下列哪一情况下,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与次数无关A.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小B.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大C.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小D.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相同33.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众数和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34.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次数都增加10个单位,而组中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5.在组距数列中,如果每组的组中值都增加10个单位,而各组次数不变,则算术平均数A.不变B.上升C.增加10个单位D.无法判断3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A.权数本身数值大小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权数数值之和的大小D.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总数的比重大小37.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8.各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等于A.各标志值的平均数B.零C.最小值D.最大值39.简单算术平均数可以说是A.简单调和平均数的特例B.几何平均数的特例C.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D.加权调和平均数的特例40.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母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1.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若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子项资料,则应用A.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B.加权调和平均数法计算C.简单算术平均数法计算D.几何平均数法计算42.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3.下列平均数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和中位数44.众数是由变量数列中的A.标志值大小决定的B.极端数值决定的C.标志值平均水平决定的D.标志值出现次数多少决定的45.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众数和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46.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A.大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社会性4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只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的影响C.与各组标志值和次数无关D.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48.假如组距数列各组的标志值不变,而每组的次数都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A.增加20%B.减少20%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49.如果将标志值所对应的权数都缩小为原来的1/10,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扩大1/10倍C.缩小1/10倍D.无法判断50.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增加10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增加10个单位C.减少10个单位D.无法判断51.如果将每一标志值都扩大5倍,则算术平均数A.保持不变B.也扩大5倍C.缩小5倍D.无法判断52.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算术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G)和调和平均数(H)之间的关系为.A.G≤H≤EB.H≥E≥GC.E≥G≥HD.H≥G≥E53.设有六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5、6、7、8、9、10,则这个数列中A.7是众数B.8是众数C.7.5是众数D.没有众数54.如果单项数列各项变量值所对应的权数相等时,则A.众数就是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B.众数不存在C.众数就是最小的那个变量值D.众数就是最大的那个变量值55.设有八个工人的日产量(件)分别为4、6、6、8、9、12、14、15,则这个数列的中位数是A.4.5B.8和9C.8.5D.没有中位数56.在变量分配数列中,中位数是A.处于中间位置的标志值B.处于中间位置的频数C.最大频数的标志值D.与众数同值57.由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为零58.由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组中值能取整数C.各组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59.调查某地区1010户农民家庭,按儿童数分配的资料如下:.则其中位数为:A.380B.2C.2.5D.50560.当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相等时其总体内部的次数分布表现为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正态分布D.J型分布61.当变量分布呈右偏时,有A.众数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D.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62.反映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3.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或变动范围的统计指标称为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64.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着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互余关系D.倒数关系65.受极端数值影响最大的变异指标是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66.由组距数列计算全距指标的近似方法是A.全距=最高组下限-最低组上限B.全距=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C.全距=最大组中值-最小组中值D.全距=最高组上限-最低组下限67.平均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平均离差B.离差的平均数C.离差绝对数D.离差平方的平均数68.标准差是指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方的平均数B.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C.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D.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69.计算标准差一般所依据的中心指标是A.众数B.中位数C.几何平均数D.算术平均数70.平均差和标准差就其实质而言属于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计划指标71.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说明意义不同B.计算前提不同C.计算结果不同D.数学处理方法不同72.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小C.无法进行判断D.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等73.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如果甲数列的标准差大于乙数列,则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甲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乙数列C.乙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高于甲数列D.无法确定哪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好74.标准差系数抽象了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D.平均水平高低的影响75.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水平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应用.A.全距B.标准差C.平均差D.标准差系数76.若把现象分为具有某种标志或不具有某种标志,则所采用的标志是A.不变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标志D.是非标志77.设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300吨,其中合格产品270吨,不合格品30吨,则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A.90B.0.3C.0.09D.0.978.是非标志的方差的最大值是A.0.5B.0.25C.1D.没有最大值79.是非标志标准差取值最大的条件是A.成数最大B.成数最小C.成数等于1D.成数等于0.580.交替标志的平均数是A.pB.qC.p+qD.1-p81.交替标志的标准差是A. B. C.D.82.P 的取值范围是A.P=0B.P ≤0C.P ≥0D.0≤P ≤183.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百分点”是指A. 两个百分数相加的结果B.两个百分数相减的结果C.两个百分数相乘的结果D.两个百分数相除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综合指标的有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E.样本指标 pq q p +p -1q.2.常用的总量指标的推算方法有A.插值估算法B.比例关系推算法C.抽样推算法D.平衡关系推算法E.因素关系推算法3.一个国家(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属于A.数量指标B.质量指标C.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E.时点指标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A.随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变化B.可以是总体单位总量转化为总体标志总量C.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也会变化D.可以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E.只能是总体标志总量转化为总体单位总量5.时期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可以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期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国民生产总额B.人均收入C.工资总额D.人口总数E.商品库存量7.时点指标的特点有A.可以连续计数B.只能间断计数C.数值不能直接相加D.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E.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有直接关系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商品销售量B.商品库存量C.在校学生数D.毕业生人数E.外汇储备额9.逐年扩大的耕地面积与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A.都是时期指标B.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E.前者是总体总量,后者是标志总量10.计算总量指标应该注意的问题是A.现象必须具有同质性B.计量单位必须统一C.指标必须有明确的统计含义D.指标必须有科学的计算方法E.指标必须具有可比性11.相对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A.绝对数B.有名数C.系数和倍数D.百分数E.千分数12.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3.分子和分母可以属于不同总体的相对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14.分子和分母属于同类现象的相对指标有B.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5.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同一时期数值对比的指标有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E.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6.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于A.不同国家、地区、单位之间的比较B.先进水平与落后水平的比较C.不同时期的比较D.实际水平与计划水平的比较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比较17.强度相对指标应用广泛,它可以反映。
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①)。
①总体标志总量指标和总体单位总量指标②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③实物总量指标和价值总量指标④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2、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②)。
① 85.7% ② 99.5% ③ 100.5% ④ 116.7%3、某公司第一季度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为5公斤,第二季度计划降低5%,第二季度实际单耗为4.5公斤,计划完成程度为(④)。
① 90%,差10%没有完成单耗降低计划② 90%,超额10%完成单耗降低计划③ 95%,差5%没有完成单耗降低计划④ 95%,超额5%完成单耗降低计划4、分配数列各组变量值不变,每组次数均增加2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③)。
①增加25% ②减少25% ③不变化④无法判断5、某服装厂2008年三季度共加工了三批服装,第一批产品废品率为1%,第二批产品废品率为1.5%,第三批产品废品率为2%,第一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25%,第二批产品数量占总数的30%,则平均废品率为(④)。
① 1.5% ② 4% ③ 4.5% ④ 1.6%6、某企业在基期老职工占60%,在报告期准备招收一批青年工人,估计新职工所占比重将比基期增加20%,假定老职工和新职工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职工总平均工资将如何变化(①)。
①降低②不变③提高④无法判断7、一班和二班《统计学》平均考试成绩分别为78.6分和83.3分,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9.5分和11.9分,可以判断(①)。
①一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②二班的平均成绩有较大的代表性③两个班的平均成绩有相同代表性④无法判断8、天津地区每百人手机拥有量为109部,这个指标是 ( ④)①、比例相对指标②、比较相对指标③、结构相对指标④、强度相对指标9、某组数据呈正态分布,计算出算术平均数为5,中位数为7,则该数据分布为( ① )①、左偏分布②、右偏分布③、对称分布④、无法判断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④ )①主要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②主要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③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无关,也与各组次数多少无关;④既与各组标志值大小有关,也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11、已知一分配数列,最小组限为30元,最大组限为200元,不可能是平均数的为( ④ )①、50元②、80元③、120元④、210元12、比较两个单位的资料,甲的标准差小于乙的标准差,则 ( ④ )①两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②甲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乙单位③乙单位平均数代表性大于甲单位④不能确定哪个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大13、若单项数列的所有标志值都增加常数9,而次数都减少三分之一,则其算术平均数 ( ① )①、增加9 ②、增加6③、减少三分之一④、增加三分之二14、某数据集服从对称的正态分布,算术平均数为100,现分别增加2个极端值1和199,此数据集的分布将(① )①保持对称的正态分布②左偏③右偏④无法判断二、多项选择题:1、某地区有零售商业网点200个,总人口数为10万人,则下列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
04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1、以最低限度为任务提出的计划指标,计划完成程度以不超过100%为好.( )2、 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强度相对数。
( )3、 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 )4、 在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唯一只有强度相对数。
( )5、 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104.76%。
( )1、 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额是().时期指标和实物指标ﻫ时点指标和实物指标ﻫ时期指标和价值指标ﻫ时点指标和价值指标2、 绝对指标的基本特点是计量单位都是( )无名数ﻫ有名数复名数ﻫ无名数和有名数3、 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无名数ﻫ有名数ﻫ复名数无名数和有名数4、 相对指标数值的大小( )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ﻫ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减小ﻫ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5、 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结构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ﻫ强度相对数比例相对数1、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年末职工人数年初职工人数ﻫ月末设备台数年国民生产总值ﻫ月销售额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ﻫ人均粮食产量人均粮食消费量ﻫ人口自然增长率3、时点指标的数值( )可以连续计量ﻫ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状况的总量ﻫ只能间断计数其大小与时间长短成正比直接相加没有独立的实际意义4、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连续计量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状况的总量相邻两时期指标有可加性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ﻫ有时可以间断计量,一般是连续计量5、计算相对数指标的可比性原则大致可以归纳为( )时间、空间可比计量单位可比价格可比ﻫ计划和统计的口径可比计算过程可比6、在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是( )计划完成相对数动态相对数比例相对数强度相对数总体单位与标志结构相对数7、相对数的表现形式可以是( )小数百分数千分数倍数ﻫ学名数 8、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关系,表现为( )相对指标是计算总量指标的基础ﻫ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ﻫ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ﻫ相对指标能补充总量指标的不足相对指标能表明总量间的对比关系1、 按总量指标的总体内容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 按总量指标所反映时间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免费下载】第三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练习及答案

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
A 66.7% B 95.1% C 105.1% D 99.0%
14.总量指标是用(
)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15.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
第三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一、填空题 1.综合指标的具体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相对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相 对指标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计算方法。 4.总量指标是说明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标。 5.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指标。 6.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都是在________基础上计算的。 7.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______而计算的相对数。 8.实物指标能够直接反映总体的________总量,价值指标反映总体的________ 总量。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 )。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计算结构相对数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
A.小于 100% B.大于 100% C.等于 100% D.小于或大于 100% 3. 分子与分母属于不同总体的指标是(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4.某地区有 10 万人口,共有 20 个医院,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 5000 人,这个指 标是( )。 A.平均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5. 2002 年上海市 GDP 的年增长率为 10.9%,该指标是( )。 A.绝对指标 B.动态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6.2005 年上海市 GDP 是北京市的 134.18%,该指标是( )。 A.强度相对指标 B.动态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比例相对指标 7. 劳动生产率属于( )指标。 A.动态 B.平均 C.强度 D.绝对 8.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 103%,本年实际比上年实际增长 5%,则计划规定比上年 实际增长的项选择题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数指标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数指标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或总成果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又称绝对数指标,是一种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是指一个统计总体中所包含的总体单位个数的总量指标,表示总体本身规模的大小。
对于一个确定的统计总体,其总体单位总量是唯一确定的。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是指一个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某—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对于一个确定的总体,可以根据标志的不同计算不同的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
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时点上的数量状况的总量指标。
相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是用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比值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相对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指标是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某类指标的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进行对比,以反映计划完成的程度,是用来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数指标,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
结构相对数指标:结构相对数指标就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或部分)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总数进行对比,或以各组(或部分)的标志总量与总体的标志总量进行对比,以比值反映总体内部结构的一种相对数指标。
比例相对数指标:比例相对数指标是通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与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进行静态对比的比值反映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均衡状况的综合指标。
比较相对数指标:比较相对数指标是将不同地区、部门或单位之间的同类指标数值作静态对比而得出的综合指标,表明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差异程度或相对状态的相对数指标。
强度相对数指标:强度相对数指标是指在同一地区或单位内,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关联的总量指标数值进行对比,以反映事物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表明现象之间的相对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相对数指标。
统计学练习题(第1章 总量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练习题(第1章中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3、常用的反映国民经济实力的强度相对指标一般是用人均国民总产值,它反映经济与人口的比例关系。
4、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不能以实际降低率除以计划降低率,而应包括__原有基数100%____在内。
5、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3(1),即积累额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25%(2)。
这资料中:(1)为比例相对数;(2)为结构相对数。
二、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反映总体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A )。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数C、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D、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2、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计划完成程度为( A )。
A、3.7%B、50%C、150%D、103.70%3、某企业7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C )。
A、101.94%B、166.67%C、97.94%D、1.94%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B )。
A、商品销售额B、商品库存量C、平均每人销售额D、商品销售量5、比例相对指标是用以反映总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内在( B )A、质量关系B、数量关系C、密度关系D、计划关系6、人口数与出生人数( C )A、前者是时期指标而后者是时点指标B、前者是时点指标而后者是时期指标C、两者都是时点指标D、两者都是时期指标7、下列统计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A、总产量520万元B、净产值320万元C、职工人数160万人D、工人占职工人数的80%8、某车间7月份生产老产品的同时,新产品首次小批投产,出现34件废品,全车间的废品率为1.3%。
8月份老产品下马,新产品大批投产全部制品10000件,其中废品12件,则8月份产品质量( C )A、不变B、下降C、提高D、无法确定9、人口出生率是()A、比例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三、判断题1、全国人均GDP是平均指标。
统计基础知识项目四 统计综合指标课后题解

项目四统计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B
3. B
4. D
5. C
6. A
二、简答题
1. 简述总量指标的分类。
按照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按照反映的内容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按照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2. 什么是相对指标?它有哪些作用?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通过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对比,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结构、变化程度或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对指标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相对指标,能使先前无法直接比较的指标进行比较。
(2)相对指标是开展统计分析的重要工具。
(3)相对指标能够反映出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
3. 什么是平均指标?它有哪几种分类?
平均指标是反映统计数据(总体单位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又称统计平均数。
按照计算方法的不同,平均指标可分为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等。
4. 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它有哪些作用?
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个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或者说是差异程度,又称标志变动度。
其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标志变异指标能够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高低。
(2)标志变异指标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值分布的均衡性。
(3)标志变异指标是确定抽样数目和计算抽样误差的依据。
三、实训题
略。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及答案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及答案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本章重点1.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要注意它的两个分类:⼀是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划分;⼆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划分。
上述分类的含义和作⽤都不相同,⽽且关系到以后各章的学习,应该搞清楚。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劳动单位和货币单位。
要注意双重单位和复合单位的区别。
3.相对指标。
要了解⼏种相对指标的概念、作⽤、计算⽅法和应⽤条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难点。
4.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应⽤。
掌握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应⽤的三个基本原则。
⼆、难点释疑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关系既是本章重点⼜是本章难点,如果对此不能很好的理解,以后学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时会遇到更⼤的困难,可以从三个⽅⾯来区分它们:⼀是时期指标可以相加,以反映更长时期的总量,⽽时点指标各指标值不能相加,或相加没有实际意义;⼆是时期指标数值⼤⼩和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如年GDP肯定要⼤于⽉GDP,⽽时点指标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年末职⼯⼈数不⼀定⼤于某⼀个⽉的职⼯⼈数;三是时期指标是通过连续计数的⽅式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定时期内的发展总量,⽽时点指标是通过间断取值的⽅法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某⼀瞬间的状态。
三、练习题(⼀)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货币单位)和(劳动单位)三种形式。
3.相对指标数值有(有名数)和(⽆名数)两种形式。
(⽆名数)是⼀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表⽰。
4.积累额与消费额的⽐例为1/3,则积累额占国民经济收⼊使⽤额的25%,前者为(⽐例)相对指标,后者为(结构)相对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综合指标(总量与相对指标)练习
一、填空题
1.绝对数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
2.按绝对数的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三类指标。
3.总体单位总数和标志值总数随着变化而可能转化。
4.相对数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计算得到。
5.结构相对数和比例相对数都是在基础上计算的。
6.计划指标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和。
7.强度相对数的正指标数值越大,表示现象的强度和密度越
8.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定为而计算的相对数。
9.实物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产品的量,价值指标反映产品的量。
10.我国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1,59%,则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为。
二、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场数量B营业员人数C商品价格D商品销售量
2.某大学10个分院共有学生5000人、教师300人、设置专业27个。
若每个分院为调查单位,则总体单位总数是( )
A分院数B学生数C教师数D专业数
3.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
A人口出生率B产值利润率C恩格尔系数D工农业产值比
4.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5.属于不同总体的不同性质指标对比的相对数是( )
A动态相对数 B 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例相对数
6.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
A绝对数B相对数C时点数 D 8寸期数
7.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
该数字资料为( ) A绝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
8,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检,不合格率分别为6%和10%,则饮料不合格品数量( )
A甲>L B甲<乙C甲=乙D无法判断
9.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 )
A 66.7%
B 95.1%
C 105.1%
D 99.0%
10.2001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长达到1.9万公里,和1998年相比几乎翻了二番。
“翻二番”表示( )
A 2001年公路总规模B是以2001年为标准计算的相对数
C 2001年公路长度是1998年的2倍
D 2001年公路长度l:L1998年增加了3倍
三、多项选择题
1.绝对数的意义是( )
A反映事物的总规模B反映事物总水平的增加或减少
C必须有计量单位D只能用全面调查得到
E没有任何统计误差
2.时点数的特点是( )
A不同时间数值可以相加B不同时间数值不可以相加
C调查资料需连续登记D数值与时期长短有关E数值只能间断登记
3.在相对数中,子项和母项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
A结构相对数 B 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计划完成相对数
4.比较相对数适用于( )
A计划水平与实际水平之比B先进与落后之比C不同国家间之比
D不同时间状态之比E实际水平与标准水平之比
5.反映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对数是( )
A国民生产总值B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
C各产业增长速度D各产业比上年增长量E各产业占的比重
6.据预测,若中国大陆GDP平均每年增长7.5%,到2006年可达到16000亿美元,占全球比重4.1%,人均GDP1l82美元。
该资料中用到的指标有( )
A绝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
7.我国GDP每增长1%,相当于人均增加收X.70多元;全国将增加60—80万个就业岗位。
这里用到的指标有( )
Aft寸期数B时点数C平均数D强度相对数E比较相对数
8.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突破75000亿元。
这两个指标( )
A都是时期数B都是时点数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时点数
9.2001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0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
A就业人数是时期数B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时期数C就业人数是时点数
D失业率是结构相对数E就业人数和增加人数都是绝对数
四、判断题
1.绝对数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
2.绝对数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 )
3.总体单位总数和总体标志值总数是不能转化的。
( )
4.结构相对数的数值只能小于1。
( )
5.水平法和累计法的选择依据是计划指标。
( )
6.计划完成相对数的数值大于100%,就说明完成并超额完成了计划。
( )
7.相对指标的可比性原则是指对比的两个指标柜总体范围、时间范围、指标名称、计算方法等方面都要相同。
( )
8.反映总体内部构成特征的指标只能是结构相对数。
( )
9.相对数都是抽象值,可以进行广泛比较。
( )
10.经济现象发展速度越高,说明经济实力越强。
( )
五、简答题
1.绝对数的主要应用有哪些方面?
2.时期数和时点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相对指标计算为什么要遵循可比性原则? 4.为什么相对数要和绝对数结合运用? 5.简述各种相对数的应用条件? 六、计算题
1.某企业今年计划产值比去年增长5%,实际计划完成108%,问今年产值比去年增长多少?
2.我国2001年高校招生及在校生资料如下:
单位:万人
(2)计算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招生人数比;
(3)计算成人高校在校生数量占所有高校在校生数量的重。
(2)计算2001年进出口总额比例相对数及出口总额增长速度;
(3)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状况。
4.
根据下列资料,计算强度相对数的正指标和逆指标,并根据正指标数值分析该地区医疗卫生设施的变动情况。
5.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有关资料如下表,试根据指标之间的关系计算并填写表中所缺数字。
第三章 综合指标(总量与相对指标)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规模
2.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指标 3.研究的目的和对象 4.对比
5.统计分组
6.相对数、平均数 7.高 8.1
9.使用价值、价值 10.8.41% 二、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B 5.C 6.D 7.C 8.D 9.B 10.D .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BE 3.BC 4.BCE 5.BE 6.ABDE 7.ACE 8.CE 9.BCDE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略)
六、计算题 1.
已知
%105=去年实际数今年计划数
%108=去年计划数
今年实际数
所以
去年计划数
今年实际数=105%×108%=113.4%
今年产值比去年增长13.4%。
2.
3.
2000年进出口贸易差额=2492—2251:241(亿元),即顷差241亿元 2001年进出口贸易差额=2662—2436:226(亿元),即顺差226亿元
2001年进出口比例=2436/2662=91.51:100 2001年出口总额增长率=
12492
2662 =6.82%
4.
1990年每万人拥有医院数=40/84.4=0.4739 1990年每个医院服务人数=84.4/40=2.11(万人) 2001年每万人拥有医院数=56/126.5=0.4427 2001年每个医院服务人数=126.5/56=2.2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