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画线段图,巧解小学数学难题,运算能力提高一倍,值得收藏

合集下载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1. 提供直观的数据呈现方式线段图是一种直观、清晰的图表形式,通过横向或纵向的线段长度来表示不同数据的大小,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科学问题、生活问题等,而这些问题通常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通过线段图的形式呈现数据,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线段图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直观地理解数据,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小学生需要通过线段图来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规则,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加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如何运用线段图来提升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1. 结合实际问题,引入线段图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境,选取一些实际的问题,通过线段图的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

可以通过调查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制作身高体重线段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分析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统计同学们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制作完成作业情况线段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分析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的变化趋势。

2.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入线段图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线段图来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制作线段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通过以上的方法,线段图可以成为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有效工具。

线段图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线段图,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

巧用线段图解决小学数学年龄计算问题,原来是这么简单

巧用线段图解决小学数学年龄计算问题,原来是这么简单

巧用线段图解决小学数学年龄计算问题,原来是这么简单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您和孩子的好朋友解读小学数学的主编陈老师。

在小学数学题中,有一类题目往往是很让人头疼的,那就是年龄计算问题。

年龄计算问题之所以说头疼,是因为很多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这类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感觉很绕,另外年龄还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小朋友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线段图解决此类题目。

解决年龄问题的时候,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时刻记住:年龄问题中,年龄会变但年龄差不变,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的年龄大多少岁或小多少岁,这个数值是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的。

例题解析:爸爸15年前的年龄相当于儿子12年后的年龄,问当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四倍的时候,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第一步:用线段分别表示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因为爸爸一定比儿子大,所以爸爸的长度画长一点儿。

第二步:表示出爸爸15年前的年龄和儿子12年后的年龄。

先给爸爸的线段上从后往前涂掉一段,标上15,再给儿子的线段后面补上一段,标作12,这两步过后,要确保两线段长度一样。

此时,我们通过这图可以发现:爸爸的年龄实际比儿子大15+12=27岁第三步:求多少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儿子的四倍。

1、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儿子的年龄,因为爸爸是儿子的四倍,所以爸爸画4个单位长度。

2、因为我们一开始说过,爸爸和儿子的年龄差是不变的,所以我们看线段图可以知道爸爸比儿子多出的三个单位长度就是27岁。

因为这三个单位长度等于27岁,所以一个单位长度:27÷3=9岁所以儿子9岁,爸爸9×4=36岁。

感谢大家阅读,如果你觉得文章对您和孩子有帮助,请记得通过点赞和评论的方式给予陈老师鼓励。

小学奥数:借助线段图和示例图来做应用题,让你孩子提高解题效率

小学奥数:借助线段图和示例图来做应用题,让你孩子提高解题效率

小学奥数:借助线段图和示例图来做应用题,让你孩子提高解题效率一般解答应用题时要分步骤:审题、分析、解答、检验。

其中解答是最关键的,这代表着你是否有了思路。

解答时,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或者是示例图等等来辅助我们做题。

所以我们今天的重点就是如何利用线段图或者是示例图来辅助我们做题。

例题1小明和小华在寒假时做数学题,打算每天共做700道题。

但是他们觉得这样做的题太少,于是小明每天又增加了100道题,小华的效率也提高了一倍。

那么这样两人一天算下来就能做1020道题。

那么小明和小华原计划每天各做多少题呢?根据题意我们得出小明和小华提高效率后比之前多做了1020-700=320道题。

我们又知道小明每天增加100道题,所以这320道题中有小明的100道题,有小华的220道题。

这220道题是小华在提高了1倍的效率后完成的。

所以小华之前每天也做220道题。

小明之前就做了700-220=480道题。

所以我们就得出小明原来每天做480道题,小华每天做220道题。

例题2池子的水深40厘米,把一根木棍插入池子中,然后再把木棍翻转过来再插入池子中,量出木棍浸水的部分比这根木棍的一半长13厘米,那么这根木棍总长是多少呢?我们画出示例图,把棍子的一头插入池子中,发现有40厘米的棍子湿了,然后再把另一头插入水中,也是湿了40厘米,所以木棍共被水浸湿了40×2=80厘米。

已知量出木棍浸水的部分比这根木棍的一半长13厘米,也就是说这根木棍的一半长是80-13=67厘米。

所以这根木棍就长67×2=134厘米。

例题3一根线被剪成了5厘米和8厘米的线段,共计15段。

已知剪成8厘米的线段的和比剪成5厘米的线段的和还多出3厘米。

那么这根线的总长是多少厘米?思路一:列方程解决。

设剪成5厘米的线段有X条。

5X+3=8×(15-X)13X=117X=95×9+8×(15-9)=93厘米所以这根线共长93厘米。

如何提升小学生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概要:小学生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数学问题不仅对于学生们自身的智力发展十分有益,对于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际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们正确的使用画线段图法,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们理清解题思路,也能够促进学生们发动脑筋,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如今的教学模式中,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问题教学理念的推行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一、探析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随着小学数学教学难度进一步的提升,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部分数学问题势在必行。

但由于学生们初次接触画线段图法,还不能够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线段图法的方式加以准确表达,所以学生们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此外,由于学生们对于画线段图法的陌生,对其正确的作图方法还不甚理解,导致了运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更甚者许多同学还不会应用画线段图法解决问题,也不能够将习题中的数量关系与线段图相结合。

如何转化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准确的使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数学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切中肯綮,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一)化繁为简,理清思路小学生们学习了简单的数的计算后,会接触到更多、更复杂的应用题解答。

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学生们在初次接触时难以有效的理清题目中所蕴含的解题思路。

而画线段图法的应用,可以通过将题目中所蕴含的已知条件在图中有效表达,有效的化繁为简,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学生们理解题目的效率,促进学生们理清考察思路。

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和倍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就发现有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而阻碍了问题的解答。

这时,我引导学生们借助于画线段图法完成给出的习题,帮助学生们理清解题思路。

如何巧画线段图提升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巧画线段图提升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巧画线段图提升三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摘要]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数量关系,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线段图将是此类问题的一根拐杖。

本文主要讲述了当今教学模式中画线段图法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阐述了我们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画线段图法,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画线段图解决问题一、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小学数学教学难度进一步的提升,画线段图法帮助解决部分数学问题势在必行。

虽然学生在低段数学学习中已经知道线段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其正确的作图方法还不甚理解,在遇到一些可以借助线段图更轻松解决的数学问题中不会使用。

如何转化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准确的使用画线段图法解决数学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二、激发学生使用画线段图法的兴趣针对以上现状,我首先从让学生认识线段图开始着手。

在新教材里,线段定义为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叫做线段,特点是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但关于线段图却没有定义,词典中也没有解释。

结合所学知识我指导学生这样理解:线段图是由几条线段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并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平面图形,它的特点就是从抽象的文字到直观的图形的再创造、再演示过程。

帮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在学生认识线段图的基础上,我首先从“和”这个基本概念入手。

纵观整个小学涉及到的问题,不是求整体,就是求部分,都属于“和”这个概念的范畴。

只是研究数的范围不断扩展(整数,小数,分数等),求整体求部分的方法在不断扩展(算术,方程等)。

1.通过线段图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一年级主要是加减法,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线段图能看出来:整体A=部分B+部分C,已知整体A与部分B,用减法得到部分C。

巧用线段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巧用线段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巧用线段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黄丽君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34期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线段图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合理运用线段图,可以有效简化各种实际问题,能促进学生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水平,使其学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巧用线段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巧用;线段图;解决问题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193-01线段图是一种常见的直观表现几何的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于解决数学问题。

巧用线段图,能帮助小学生深入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以有效解决问题。

此外,它还有助于学生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并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会读图、画图、用图就极为重要了。

一、学会正确读图(一)提前进行铺垫在小学数学中,部分题目中会有线段图出现,此时,教师应借助线段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其中的抽象数量关系。

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并培养他们读线段图的良好意识,利用实物图与线段图之间存在的关系,指导学生读懂哪些是已知信息,将要解决何种问题,使其初步体会线段图和符号、图形、实物相同,均能用于表示数量,初步感受线段图用于表示数量的概括性与简洁性。

(二)施以有序引导在小学数学中,部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已经相当复杂,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经验,先认真读图,理清题意,然后列出数量关系式。

在读图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解答,进而渐渐培养学生独立正确读图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在解决应用问题、有画线段图需要的时候,老师三步两步、很快便将线段图画好了,这是可以节约时间,但学生却未养成画线段图的意识。

这样大部分学生都变为旁观者,并未积极参与构建数量关系中去。

长久如此,则学生会不会画线段图或画图意识弱,这对学生提高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不利。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线段图助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线段图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图表形式,通过线段图,可以使小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据信息,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线段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出发,探讨如何利用线段图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线段图的基本概念线段图是一种用线段表示数据大小的图表形式,常用于表示不同类别或时间段的数据变化趋势。

在线段图中,每个数据点用一条长度不同的线段表示,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情况。

线段图通常用于展示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以及展示占比关系等。

二、线段图的使用方法1.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使用线段图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统计报表等方式获取,然后将数据按照类别或时间段进行整理和分类。

2. 绘制坐标系:在纸上或电脑上绘制坐标系,确定横轴和纵轴的范围,标出适当的刻度和标签。

3. 绘制线段图: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在坐标系上绘制线段图,通过连续的线段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或者用不同长度的线段表示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

4. 图形解读:通过观察线段图,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通过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可以得出有关数据的结论,并用于问题求解。

三、利用线段图提升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1. 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培养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线段图,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线段图案例,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解答一些问题,从中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组关于不同水果销售量的线段图,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解答,比如“苹果的销售量比橙子多多少?”、“哪种水果的销售量最小?”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中理解线段图的含义,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2. 提升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线段图,可以帮助小学生提升综合运用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数形结合》之“用画线段图解题”的图解及练习

《数形结合》之“用画线段图解题”的图解及练习

学会画线段图解题--练习
“数形结合”这一解题方式是数学学习最有效的解题方式 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 画线段图,无疑是“数形结合”中的典范,也是最常用的方式
例 1、同学们在全长 2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间隔 4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 看到例 1,首先必须在头脑中想象出如下面的示意图
画线段 图之前, 还有一 项基础 练习, 那 就是徒 手画直 线, 虽然 不需要 百分之 百的直, 但是要 近似是 直的, 同 时必须 培养孩 子的估 感, 如把 一段线 段平均 分成 2 段, 要画 出这个 中间的 分界点 需要较 长时间 的训练, 之后还 要训练 估 3 段 的点、5 段的点 等等。
----“线段” :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红线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练习“画线段图” ,用线圈起来的部分是解题过程,必写)
二、动手试一试 1、同学们在全长 40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间隔 8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 解答:先画出简易的线段图来表示----
2、同学们在全长 42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间隔 6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 解答:先画出简易的线段图来表示----
3、同学们在全长 32 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间隔 4 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 解答:先画出简易的线段图来表示----
shǔ 分析:通过“示意图”可以 数 出来: 间隔: 5 树的棵数: 6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知道: 间隔数+1=树的棵树 所以,要算“一共要栽多少棵” ,必须先算出有多少个间隔。 解答:先画出简易的线段图来表示---4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画线段图,巧解小学数学难题,运算能力提高一倍,值得
收藏
在小学数学中,有不少的难题,学生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

这是因为小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不会审题,对于题目给出的条件,没有全面、综合去考虑。

结果,得不出正确的解法。

有没有一种巧妙的方法,能让小学生直观地去解题呢?
有!那就是利用画线段图来解。

因为线段图非常简洁非常直观明了,通过观察,小学生能够容易地判断出解法,并能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举例子来说明吧:
两个小同学折纸鹤,小红折的数量比小丽的3倍还多5个,她俩一共折了53个,问题,两个人分别折了多少个?
这道题,初看之下,条件有三个,小学生很容易被3倍还多5个这句话给绕住,那么,就可以动手画个线段图,来帮助理解。

看这个线段图,一目了然,学生会马上明白,这道题应该用53-5,得出的结果再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小丽折的个数,那么小红的也能很容易计算出来了。

再比如这道题:
小明买3支笔用了27元,那么,买同样的8支笔,需要多少元?我们继续用线段图来解,如下图:
学生一看,就明白了,27元买了三个,先算出一个的价格,再去算8个的价格。

再来看一道复杂一些的分数应用题:
某工程队修一条路,前5月修了20千米,正好修了全长的四分之一,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路,需要修多长时间?
怎么解呢?依旧用画线段图的方法。

来看看线段图,算法是不是呼之欲出呢!
总结一下,如何使用画线段图这种数学方法?使用画线段图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画线段图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可以把复杂的数量关系变的简单易懂,尤其是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使用这一方法更有效。

在使用当中,首先要搞清所有的条件和数量关系,其次,在画图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个,线段的长短得适中,不用太长,只要能等量地表示出数量关系即可。

最好用尺子按照刻度去画,不要画的太随意了。

第二个,画出图以后,得标明数量和条件,像上面的三幅图中,都逐一标明了每一个数量关系,甚至问题也用问号来表示。

第三个,图和条件得一一对应,不能偏差,否则,就无法根据线段图来推测解法。

最后,线段图是一种高效的数学方法,不要因为怕浪费时间,就不画了,这种直观的解法,有利于学生吃透数学问题当中的条件,进行有效的审题,切莫随意为之。

另外,既然画了线段图,就要起到相应的作用,如果能够根据线段图触类旁通,寻求到某一种数学类型题的解法,那就更好了。

数学学习就是这样,只要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积累,一定能举一反三,学好这门课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