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人员职责及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采血人员职责及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1.采血人员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应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意义、筛查疾病病种、条件、方式、灵敏度和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应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取得书面同意。

2.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信息登记真实完整。卡片内容包括:采血单位、母亲姓名、住院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日期及采血日期等。

3.严格按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步骤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在5个工作日内递送至市新筛分中心。

4.所有血片应当按照血源性传染病标本对待,对特殊传染病标本,如艾滋病等应当作标识并单独包装。

5.因特殊情况未按期采血者或不合格标本退回需要重新采血者,应及时预约或追踪采集血片。

6.对可疑阳性病例应协助追访机构,及时通知复查,以便确诊或采取干预措施。

7.做好资料登记和存档保管工作,包括掌握活产数、筛查数、新生儿采血登记信息、反馈的检测结果及确诊病例等资料,保存时间至少10年,以备查。

附:血片标本采集要求及保存、递送流程

血片标本采集要求及保存、递送流程

清洗双手佩带无菌、无滑石粉的手套

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用75%乙醇消毒皮肤

待乙醇完全挥发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侧或外侧,深度小于3mm

用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从第2滴血开始取样。

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液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避免重复滴血,

至少采集4个血斑

手持消毒干棉球轻压取采血部位使其止血

将血片悬空平置,自然晾干呈深褐色

避免阳光及紫外线照射、烘烤、挥发性化学物质等污染

及时将检查合格的滤纸干血片置于密封袋内,置2—8℃冰箱中保存

在5个工作日内递送至市新筛分中心

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及血液领发的核对制度

XX市人民医院 输血标本采集流程及血液领发的核对制度 为了加强和规范输血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和输血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确定输血后,由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血型和诊断,核对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采集血样时禁止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 2、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应先进行血型鉴定,需要输血时再另外采集血样。紧急输血患者采集血样时医护人员要两人核对相关信息,并在病程记录上双签名。 3、血样采集后,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样和临床输血申请单在输血前一天(紧急输血除外)送交输血科,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双签名,核对有误时应退回样本并与有关科室联系。 4、择期手术应至少提前一天,并于上午十点之前提交《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血样,以便血库备足所需血液及血液制品。

5、取血时,由医护人员携带运血箱,凭医嘱和取血单到输血科取血,按规定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检查从输血科领出的血液及输血记录单,核对以下内容: (1)核对血袋标签标记的血型与患者的血型是否相符; (2)核对领取血液的条码、血液有效期、品种、剂量与输血记录单是否相符; (3)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室、床号,确认患者是否正确; (4)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 6、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领回: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新生儿疾病筛查滤纸血片采集和递送及保存专家共识【最新版】

新生儿疾病筛查滤纸血片采集和递送及保存专家共识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1]。其中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新筛)是通过实验室方法检测滤纸干血片相关指标来实现的,其程序包括健康教育、血片采集、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确诊和治疗等过程。其中血片采集是新筛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分析前的一项重要环节,血片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对血片采集步骤、血片质量等均进行了规范,但随着新筛项目的增加和全国筛查率的提高,基层单位在实际操作时存在较多问题。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室间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经过多轮讨论,提出新筛血片采集、递送、保存专家共识,以利于基层单位更规范操作,保证血片质量,从而确保新筛实验室质量。 一、适用范围 本共识适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包括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deficiency,G6PD)缺乏症、串联质谱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以及分子筛查等需要以滤纸干血片为标本,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症状前患儿疾病的所有项目。 二、采血时间 根据串联质谱所筛查的遗传代谢病需要蛋白质负荷(即新生儿要被充分哺乳)才能表现检测指标的异常,CH筛查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CAH筛查指标17-羟孕酮(17-hydroxyprogesterone,17-OHP)在新生儿刚出生因体温调节导致一过性升高等特点,同时因部分遗传代谢病(如尿素循环障碍、有机酸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易出现急性代谢危象,为避免出现因采血时间过晚、诊断延误进而错过患儿最佳治疗时机、造成永久性损伤甚至夭折等不良后果[2,3,4],最大限度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发生,参照国内外新筛的标准。 1.健康新生儿: 采血时间为生后48 h,并充分哺乳。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此必须按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 一、采血机构及人员要求 (一)采血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有产科或儿科的医疗保健机构。 (二)采血人员: 1、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从事临床工作2年以上。 2、接受过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原则、方法及网络运行;滤纸干血片采集、保存、递送的相关知识;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关信息、结果登记和档案管理。 二、采血机构和人员职责 1、采血人员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应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条件、方式、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应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 2、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登记完整。卡片内容包括:采血单位、母亲姓名、住院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日期及采血日期等。 3、严格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技术程序,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并递送至筛查检测机构。 4、因特殊情况未按期采血者,应及时预约或追踪采集血片。 5、对可疑阳性病例应协助追访机构,及时通知复查,以便确诊或采取干预措施。 6、做好资料登记和存档保管工作,包括掌握活产数、筛查数、新生儿采血登记信息、反馈的检测结果及确诊病例等资料,保存时间至少10年,以备查。 三、血片采集步骤 1、采血人员清洗双手并佩带手套; 2、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并用75%酒精消毒皮肤; 3、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或外侧,深度小于3毫米,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取第二滴血; 4、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至少采集三个

输血科管理制度汇编

输血科管理制度 目录 1-2页 1、输血科工作制度3页 2、临床输血全过程管理制度 4页 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5页 4、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制度 13页 5、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15页 6、输血科交接班及值班制度 17页 7、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19页 8、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20页 9、Rh(D)阴性输血管理制度 22页 10、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24页 11、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25页 12、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26页 13、血液及血液制品入库制度 29页 14、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30页 15、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33页 16、信息反馈制度 35页 17、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36页 18、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40页 19、配血管理制度 42页 20、交叉配血复核制度 43页 21、标本接收制度 45页 22、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46页 23、标本管理制度 47-51页 24、输血科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制度 52页 25、实习生、进修生管理制度 53页 2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4页 27、输血科试剂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 55页 28、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 57页 29、消毒工作制度 58页 30、档案管理制度 59页 31、输血科垃圾管理制度 60页 32、输血科考勤制度 63页 33、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64页

34、输血科临床输血全程监控工作制度 67页 35、临床输血会诊制度 71页 一. 输血科工作制度 1、接受标本做到二不收(血样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科别、、年龄、床号不清不收)。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doc资料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讲师:宛南鑫 一、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 二、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包括: 1、苯丙酮尿症(PKU);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 3、6磷酸葡萄糖胱氢酶缺乏症(G6PD); 4、新生儿听力障碍。 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程序包括血片的采集、送检、实验室检测、阳性病全确诊治疗。 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筛、阳性病全确诊治疗。 四、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 对社会:是一项减少婴幼儿死亡和儿童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的公共卫生举措。 对新生儿群体:是一项专项的保健技术服务。 对家庭:是一项家庭成员专项健康评价。 对新生儿个体:是一次非常必要的专项体检。 对提高人口素质、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五、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采血技术

1、采血目的:(1)筛查苯内酮尿症(PKU); (2)筛查甲状腺机能减症(CH); (3)筛查6磷酸葡萄糖缺乏症(G6PD)。 2、发病机制: 分解苯丙氨酸羟化酶作用 (1)蛋白质苯丙氨酸酷氨酸多巴 苯丙酮酸苯乳酸黑色素多巴胺 苯乙酸血液损伤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 (2)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是: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功能不全致使甲状腺素分泌较少所致。 (3)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所致。 3、血片采集的重要性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早重要的环节,血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检测结果,血片采集得不合格,就会出现假阴性或漏检或者假阴性,带来不必要的重复采血,同时带给监护人很大的精神负担。因为采血不合格而造成延误检测结果,影响及时治疗。 4、合格的血样标本应该是: (1)血斑值大于或等于8mm。

【最新】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操作规范

附件1 新生儿疾病筛查标本采集操作规范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采血质量直接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因此必须按规范要求完成血片采集工作。所有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后上岗。 一、血片采集步骤 1、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登记完整。卡片内容包括:采血单 位、母亲姓名、住院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性别、孕周、出 生体重、出生日期及采血日期等。 2、采血人员清洗双手并佩带手套(无滑石粉); 3、采血滤纸应与试剂盒标准、质控血片用滤纸一致。 4、采血针必须一人一针。 5、采血时间为出生72小时后,7天之内,并充分哺乳;对于其它原因(早 产儿,低体重儿,提前出院者等)没有采血者,最迟不宜超过出生后二 十天。(如果低体重者在出生20天后体重仍不足2500g建议出生后20 天采一次血,体重够2500g后再次采血,费用只收一次) 6、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并用75%酒精消毒皮肤; 7、待酒精晾干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缘或外缘,深度小于3毫米, 用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以避免所含的组织液与血液混合而造成血样不 纯),再经过轻微挤压、放松、再挤压,以形成较大的滴血;(8mm) 8、将3个血滴连续依次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应避免滤纸表面被抓搓), 切勿将滤纸片触及足跟皮肤。 9、手持消毒棉轻压取血部位使其止血; 10、将血片水平置于清洁空气中,避免阳光直射,紫外线照射,自然晾干呈 深褐色,并登记。 11、将检查合格的滤纸干血片在信息平台登记完毕后头尾交替置于塑料袋 内,密封好保存在2-8℃冰箱中;

. 12、采集标本后将采血卡的第三联交予产妇家属,告知15天后出结果。 13、将所采集样本的基础信息录入到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平台,并在规定时 间内将滤纸干血片递送至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机构。(每周一、 周四) 二、特殊情况的采血 延迟采血:对新生儿因各种原因在出生72后未能采血者,由接产单位负责告知父母,并填写延迟采血通知单,送交家长签收。医院做好登记。(延迟采血通知书一式两联,签好后家长、医院各留一联); 低体重(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新生儿应在体重够2500g后到出生医院采血,最晚不能超过孩子出生20天。 早产(分娩时孕周不足37周)的新生儿在孩子生后两周到出生医院采血,最晚不能超过孩子出生20天。 如家长在孩子出生20天以后甚至更长时间才到出生医院采血,需在采血卡的背面让家长签署“由于本人原因错过最佳采血时间”字样,并签字。 如到病房采血时产妇及家属拒绝采血,应由家长在申请卡的背面签署“已知此检查的意义,拒绝采血”字样,并签字。 对于筛查可疑阳性或初采血片不合格的标本筛查机构将通知采血机构将其及时召回,召回时的采血卡上需标注“复采”字样,该卡片在信息平台登记信息时需要进行复采程序登记。 三、不合格标本 1、采血卡信息不全 2、孩子出生不足72小时采血 3、早产儿,低体重儿提前采血 4、采血卡圆孔重复滴血、血滴有凝固、血滴未两面全部渗透,每个血斑小于 规定直径,血标本有磨损、破坏,血标本被污染 医学专业文档 2

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 一、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实施细则 二、血标本采集和管理制度 三、输血核对核查制度 四、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五、临床输血质量监控及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六、合理用血评价、公示与用血权限管理制度七、紧急抢救配合性及非同性输注的管理制度八、Rh(D)阴性患者输血管理制度 九、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十、输血传染性疾病的管理措施和上报制度十一、血液输注无效管理措施 十二、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十三、血液库存预警制度 1 一、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临床合理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二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输血科备血。少量出血(出血量少于400毫升)者可以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替品。 第三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

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同一患者同一天申请用血需履行审批手续,由主管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及输血审批单,输血审批单再由科室主任核准签字,输血科长审核签字,分管院长批准签字。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后补。 第四条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和输血前4项及肝功能指标;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如上次输血超过3天,应进行抗体筛检;如本次新入院,应进行抗体筛检和输血前4项及肝功能检查(血 2 传性疾病4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门诊病人3个月进行1次输血前检查。 第五条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六条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七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即贴好该患者条形码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后注意混匀抗凝剂,以防血液凝集。患者信息的条形码粘贴试管时,要注意将血液上沿露出,以便输血科人员观察血样情况。无条形码的应用油性笔在样本管上书写病人姓名、科室床号等。每份配血标本需注明采样日期。医护人员在采集完标本后在输血申请单上填写采血时间、双护士核对签名。送检时由送检人签名。

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培训考试题2

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培训考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对于各种原因未及时采血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患儿,一般采血时间不超过出生后()天。 2、我国新生儿筛查项目很多,但必须进行筛查的项目是()和()。 3、《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强调知情告知义务,要求新生疾病筛查遵循( )和( )的原则。 4、血TSH生后呈生理性反应增高,一般在( )小时后其值水平将下降至正常水平。 5、血标本的( ) 、( ) 、( )是把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第一关,亦是筛查工作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与筛查工作的治疗息息相关。 6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部位是() 7、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8、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项目常见的是()、() 9、在尚不具备条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完成听力筛查 10、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 应当在()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 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二、选择题(多选或单选题)每题5分,共10题 1、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的时间是:() A、出生后24后来 B、出生后48小时后 C、出生后72小时后 D、出生后12小时后 2、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深度不超过() A、2毫米 B、4毫米 C、3毫米 D、5毫米 3、如果不做筛查,疾病会使宝宝() A、体格发育障碍 B、智力发育落后 C、行为或情感问题 D、癫痫,甚至死亡等 4、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 A、新婚学堂 B、孕妇学校 C、产前检查 D、入院分娩前 E、产后健康教育 F、新生儿期体检 5、1.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是千分之()

输血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精选文档 输血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1. 采集交叉配血血样,护士要求必须具有初级以上护士职称,实习或进修护士不得进行。 2. 明确患者用血申请,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等信息。 3. 准备采血材料,并明确以下内容 (1) 正确的标本量; (2) 正确的容量; (3) 正确的标识: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采血日 期、 采血者签字。 4. 采集血样过程 (1) 确保在采集血样时,床边正确的核对患者; (2) 正确地给血样试管贴标签:血样采集后在床边给血样贴标签,而不应该事先贴好标签或到办公室贴标签; (3) 第一次输血应同时采集输血前三项检测血样。 5. 采血样完成后,再次核对血样标识与申请单信息、血 样量及有无溶血,核对无误后送输血科,并进行护理记录。 6. 质量标准要求 (1) 正确完整的血样标识,与申请单一致; (2) 正确地核对采血过程;不能在输液处采集血样; (3) 标本无溶血;

(4) 正确地记录。 7. 送血样人员必须是医护人员,严禁患者家属送血样。 8. 血样连同申请单一起送到输血科后应由送血人员和输 精选文档 血科人员一起核对以下信息 (1) 血样信息与申请单信息是否一致; (2) 核对查看申请单、血样标识的完整性; (3) 血样标本量、有无溶血; (4) 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 9. 有以下情况,输血科拒绝收血样 (1) 血样标识不完整; (2) 血样无标签; (3) 标本量不足; (4) 血样质量有问题。 10. 配血标本必须是患者输血前三天之内的,并不得有溶血情况(自身溶血患者标本除外,但应进行试验前后的溶血程度比较)。 11. 患者和供血者标本试验后要放4-8C 冰箱保留(至少- 周),以便发生问题时,查找原因。 12. 实验后废弃的血标本,尤其是阳性标本应严格管理,与试验所用器材必须按三废要求消毒后交医院相关部门统一处理。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知识资料)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采集、送检、接收登记、储存、无害化处理) 1 目的 有效地指导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标本适用的检验范围 适用于ABO血型和交叉配血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3 职责 3.1 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门诊病人标本由检验科人员采集。因此,必须使临床医护人员明确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采集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检验人员有义务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中的相关问题和向临床提供检验此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保存条件,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3.2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的运送应由患者亲自或医护人员承担。 3.3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检验后血液标本由检验人员或检验科卫生员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 工作程序 4.1 患者准备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为了保证正确的标本采集,医护人员应根据血液检验项目的目的,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4.2 对项目申请者的指导 申请者必须对患者讲清楚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的目的,血样不能溶血。 4.3 申请单的填写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申请单的填写时,必须注意:①临床医生:应完整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字迹必须清楚,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申请序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采集标本的时间、申请检查的实验项目及特殊说明。②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检验申请单所填写的检验项目,做好患者准备和标本采集。③检验人员:必须在收到临床医生书面的检验申请单时,才可接收标本进行检验。④检验申请单及检验结果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4.4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的容器 采集血样使用一次性加抗凝剂的真空试管(EDTA-K2抗凝剂)2ml。送检血样上标本容器应

江苏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标准(试行)

附件1: 江苏省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标准(试行) 一、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系统 (一)组织网络及职责分工 质量控制系统由省级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中心、各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单项听力筛查机构及采血机构等组成。 省级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控制中心提供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同时负责协助省卫生厅对全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定期向省卫生厅上报全省筛查工作情况和质控情况,并向各筛查机构反馈质控结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分中心提供筛查服务,负责培训和指导本区域相关筛查人员,做好筛查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同时做好本单位和所辖区域的质控工作。 单项听力筛查机构提供听力筛查服务,做好筛查信息资料的收集、上报以及本单位筛查质控工作。 采血机构要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宣传、咨询和筛查血片的采集工作。 (二)工作要求及相关制度 各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应建立筛查质量控制小组,每月进行质控活动一次,对本筛查机构及所辖区域的筛查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和监督管理,并做好总结,以保证和提高筛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各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要制定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部门的工作制度、转诊制度、跟踪追访制度、标本采集及管理制度、统计汇总及上报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标准 (一)基本要求 机构设臵、人员、房屋和设备符合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

范》(卫妇社发[2004]439号)(以下简称《新筛规范》)的要求。 (二)筛查对象 所有活产新生儿,尤其是高危新生儿。 (三)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初步筛查(初筛) :新生儿生后3~5天。 第2次筛查(复筛) :婴儿出生42天内。 初筛未通过、可疑或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等听力损失高危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环境、方法和步骤 遵《新筛规范》。其中,听力筛查主要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或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 (五)目标 1个月内进行筛查。对初筛阳性者在出生42天内进行复筛,3个月内进行诊断,6个月内进行干预。诊断、干预方法遵《新筛规范》。 (六)信息管理 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全程为筛查、追踪和随访(2~3年)、诊断及干预提供服务,同时为监测系统提供信息以评估筛查的运作情况。 三、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筛查质量控制标准 (一)基本要求 机构设臵、人员、房屋和设备符合卫生部《新筛规范》的要求。 (二)筛查对象 所有活产新生儿。 (三)采血方法、步骤和时间 遵《新筛规范》要求。 (四)检测方法 采用国家推荐的实验方法和批准的标准试剂盒。对于2次实验结果均大于阳性切值的,需追踪确诊。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1、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由患者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常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小时不能排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痰液极少者可用45’C10%NaCl溶液雾化吸入导痰。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2、标本的送检样本应置于被承认的本质安全防漏的容器中运输。病房标本由各病区工人负责运送,门诊标本由我科工友运送,标本采集后均应及时送检。运送过程中标本管口垂直朝上放置,避免振动、外溅。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要防止运送过程中的污染。 3、标本的签收所有标本均可能具有传染性,涉及标本处理的全过程均应按科室制定的生物安全手册进行。各室标本的接收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接收标本时须检查标本状态、核对标本管标识与检验申请单内容的一致性,如姓名、住院号、检验项目等,有不清新情况时应及时与送检科室联系核实。工作人员有权拒收与检验申请单不一致的、标识不清的标本。各室应根据检验目的对标本的要求判断标本是否应该拒收,如血液凝固、严重溶血、标本量不足等,拒收标本时应及时通知采样科室。 4、标本的检验各室应严格按所在室的标准操作规程开展检验,保证检验质量,及时发放检验报告。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血方法和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采血方法和体会 发表时间:2013-03-20T14:10:05.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李欣艳周春湖[导读] 调节室温,以28-30℃为宜。 李欣艳周春湖 (昆明市延安医院产科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三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提高采血成功率、合格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 年09 月至2012 年11 月间778例新生儿足跟采血方法,主要对采血时间、部位、进针深度和角度等加以统计分析,兼顾采血环境、血片质量等方面。结果经过对采血方法不断改进,人员技术培训不断加强,我院在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合格率方面获得满意效果,其采血合格率几乎达100%。讨论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合格率的提高,保证了新生儿三病筛查的顺利进行,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精神负担。【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2-0254-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今对优生优育的要求亦越来越高,新生儿疾病筛查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通过采集足跟部血液并对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从而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性筛查的一种疾病普查方法。目的是能够对某些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以避免某些重要器官(如脑、肝、骨等)不可逆的损害,减少其导致新生儿死亡及生长障碍、智力发育障碍等发生机会。新生儿疾病筛查在提高全民人口素质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血片采集是其中最重要环节之一。新生儿三病筛查主要是指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CN)、苯丙酸酮尿症(PKU)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进行筛查。筛查的办法是在足跟部采血3滴,然后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采血时间应选择在新生儿出生3天后进行,新生儿需正常哺乳5-8次以上,采集血斑直径应>5-8mm[1]。采血量对化验结果影响很大,新生儿足跟部血容量相对于躯干部要少很多,这增加了获取足够标本血量的难度,使我们的筛查工作常常不能顺利进行,后经过我们的不断研究探讨,对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778例新生儿足跟采血方法从健康教育、人员管理,采血时间、部位、进针深度和角度等进行总结、改进,并对采血环境、血片质量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管理,使采血成功率、合格率明显提高,现已几乎达100%,这减轻了新生儿的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精神负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例新生儿均为2012年09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出生,778例新生儿均按相关标准要求给予足跟采血。 1.2 采血时间 应选择新生儿出生3天后进行,并要求新生儿充分哺乳5-8次左右。特殊情况下,如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及提前出院者,采血时间可适当推迟,但最迟不应超过出生后20天。 1.3 采血方法 于新生儿喂奶1-1.5h,足跟部保暖20min后,足部由苍白转红晕时进行,有条件者抱到31度的辐射台上,然后用75%乙醇消毒足跟外侧缘,待干后操作者左手绷紧新生儿足跟皮肤,右手持三棱针在距足跟中线0.8~1.2cm足外侧缘处与皮肤成35-45度角进针,深度<3mm。针刺取血,待血液自行滴出,用干棉球擦去第1滴血,然后一手握住足部,另一手握住踝部上方,同时向足跟部针刺处适当用力挤压,等到第2滴血滴出时,及时用滤纸片与血滴接触,使血滴在滤纸片上渗开,渗透至背面,要求其直径>5-8mm,总计采集3个血斑。 2 结果 复查3例,初筛阳性3例,其中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PKU0例,G6PD0例。全部患儿均得到了早期诊断并进行了相关治疗。 3 讨论 我们医院大多面向来自各方面的患者,有农村、有城市、有外省打工者等等,对于新生儿三病筛查许多家属不能真正理解,亦担心一次采血不成功会造成婴儿痛苦,拒绝参加筛查者时有发生,为此我们急需提高采血成功率,保证筛查率。 3.1 不断进行健康教育,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新生儿疾病筛查属于新开展的检查项目,许多家长对此了解不多,他们担心这么小的孩子采血会很痛,且大部分家长对先天性疾病的危害也认识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多些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及解释工作,让大众对采血的目的、意义及采血方法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配合我们的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3.2 严格把握采血时间 采血应在新生儿出生3天后,并至少吃足6次母乳后进行[3],否则,未哺乳无蛋白负荷的情况下容易出现PKU筛查假阴性,此外在婴儿出生3天后采血,可以避免生理性TSH上升时期,减少了CH筛查的假阳性机会,并可防止TSH上升延迟的患者产生假阴性[2],对于出院前不能采血者,应做好健康宣教,交代好采血时间,最佳时间3-10天,最迟不超过20天。 3.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新生儿准备:采血前沐浴、并足跟部局部热敷或足跟部按摩保暖;相关操作: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采集标本:充分晾干,避免污染,妥善保存[4],3天内送至新生儿疾病普查中心。 3.4 标本质量控制 采血深度不超过3mm,滤纸同一部位血斑上不能再次滴入血滴;挤压超过3次穿刺点仍未有血滴时,应再次重新选择穿刺部位,以免影响采血效果和质量。 3.5 采血标本管理 严格管理,保证质量,详细登记筛查信息,专人负责采血。进行采血操作时,查对要严格,杜绝差错发生。标本采集后,必须待血斑充分晾干后,方可将卡片妥善放置于相关容器中,要充分保证诊断结果的精确性。对于不合格标本,必须进行重新采集。标本采集后要在规定时间内送达相关筛查部门。采集时一般不需家属在场,以免新生儿哭闹引起家长紧张不安,但应当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劝其不必担心、紧张,采血一般不会对新生儿造成身体伤害,采血前必须带好口罩、帽子,按正规化洗手、消毒,采用一人一针,操作前后室内要进行充分空气消毒,一般要在30min后方可操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输血标本采集要求和流程

输血标本采集要求和流程 输血是临床救治危重病人的手段之一,为了受血者得到安全、有效、准确、无误的治疗,标本的正确采集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临床各科送检的血型血清学检测标本(定血型、配血、备血)有如下要求:1.医师确定输血后,病房护士应根据《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并贴上标签。 2.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随即在床旁注入贴有正确无误标签的试管内,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的,要同时抽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3.由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一起送到输血科,在标本接收登记本上登记,双方逐项核对后验收并签字。 注意事项: 1.标本不能溶血,因溶血会掩盖配血不合的异常反应。不许抽取胸,腹腔等处积血作配血标本。严禁从正在输液的输液管内抽取血样。 2.因右旋糖酐对配血有干扰,故应在病员输注前进行采血。 3.配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超过3天的标本不能代表当前病人的免疫学状态。特殊情况下(如妊娠、病人血管条件差、采血困难者)也可例外,适当延长到5天。 4.输血科收到血样应逐项核对,如对血样与病人身份有怀疑,或血样质量不合格,应要求重抽,不允许随意修改错误的标签或错误的《输

血申请单》或用不合格血样配血。 5.合格血样如不需配血,应按送检时间分别放入4℃冰箱内位置保存,输血标本至少保存7天。 不合格标本拒收的条件: 血量过少、溶血、非EDTA抗凝的血标本,标签模糊,字迹不清,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信息不符或对患者身份有怀疑等有输血安全隐患的情形。 输血标本采集流程

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人员职责及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采血人员职责及标本采集管理制度 1.采血人员在实施血片采集前,应将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意义、筛查疾病病种、条件、方式、灵敏度和费用等情况如实告知新生儿的监护人,并应遵循知情选择的原则取得书面同意。 2.认真填写采血卡片,做到字迹清楚、信息登记真实完整。卡片内容包括:采血单位、母亲姓名、住院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日期及采血日期等。 3.严格按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步骤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干血片,在5个工作日内递送至市新筛分中心。 4.所有血片应当按照血源性传染病标本对待,对特殊传染病标本,如艾滋病等应当作标识并单独包装。 5.因特殊情况未按期采血者或不合格标本退回需要重新采血者,应及时预约或追踪采集血片。 6.对可疑阳性病例应协助追访机构,及时通知复查,以便确诊或采取干预措施。 7.做好资料登记和存档保管工作,包括掌握活产数、筛查数、新生儿采血登记信息、反馈的检测结果及确诊病例等资料,保存时间至少10年,以备查。 附:血片标本采集要求及保存、递送流程 血片标本采集要求及保存、递送流程 清洗双手佩带无菌、无滑石粉的手套 按摩或热敷新生儿足跟,用75%乙醇消毒皮肤 待乙醇完全挥发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侧或外侧,深度小于3mm 用干棉球拭去第1滴血,从第2滴血开始取样。 将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液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避免重复滴血,

至少采集4个血斑 手持消毒干棉球轻压取采血部位使其止血 将血片悬空平置,自然晾干呈深褐色 避免阳光及紫外线照射、烘烤、挥发性化学物质等污染 及时将检查合格的滤纸干血片置于密封袋内,置2—8℃冰箱中保存在5个工作日内递送至市新筛分中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质量的方法

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质量的方法 【摘要】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儿童残疾的三级预防措施,是一种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母婴保健技术。在新生儿期对一些严重危害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施行专项检查中,某些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表现不明显时,其激素、生化等指标却比较明显。若此时能及早得到诊断及治疗,可避免新生儿重要脏器的不可逆性损害,更能避免体格生长、智能发育落后,甚至死亡。此项筛选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实际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质量 【Abstract】Neonatal illness screening is preventing children blemish tertiary prevention measures to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care technology, is in the neonatal period for some serious health hazard of congenital execute special inspection genetic diseases. Some congenital metabolic disease no obvious symptoms, but its hormones, biochemical index is more obvious. If we can get th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an avoid the irreversible damage to vital organs, more can avoid physical growth,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backwardness, and even death. This screening to improve population quality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新生儿疾病筛查面对的是一些内分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在症

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规定

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 理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 1 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应根据医院护理部要求,建立有利于鉴别病人信息的一切措施。 2 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又转科或转床,此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带的医院可以例外。 3 如果患者未配戴腕带,又不知血型者,应严格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即检验科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或者备血时由输血科做血型鉴定,不配血。输血时,重抽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两次血标本血型不一致或者血标本血型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写血型不一致时应通知所在科室重抽血标本。 4 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有矛盾时不得采集血标本,不得使用来源不明或者无人对其来源负责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使用条形码的,应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患者腕带资料仔细核对。

5 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病案号及血标本采集日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不要在采血前贴上标签,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因为这样做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的危险。使用血标本专用试管采集的,应将试管上两个相同的号码条其中一个粘贴在该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最好由采血者和患者在申请单上签名共同确认血标本的正确性。若患者不能签名时,则应说明理由,并请随同人员见证并签名。保证采血和填写标签人员由同一人完成,出现任何差错均由同一人负责。推荐标签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打印,以避免书写错误。 6 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血库),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确认。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 7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检验前必须确认试管上的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如有疑问应重新采集血标本,不得电话询问后就擅自修改错误的标签及输血申请单。 8 血标本须不抗凝或EDTA抗凝(大约需5ml血液),且要做到八不收: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 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血标本被稀释不收(如从输液管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首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以防血标本被稀释);

标本采集制度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标本采集制度 1. 标本采集核对规章制度 2. 标本采集及送检规章制度 3. 检验标本采集、运送规章制度 4. 标本采集与管理规章制度 5. 标本采集与管理规章制度 1、标本采集核对规章制度 一、护士应掌握各种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 二、采集标本严格遵医嘱执行。 三、标本采集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和检验单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四、标本采集时要携带检验单再次核对确认病人(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五、输血、配血抽取标本时,必须两人核对后抽取并签名。 2、标本采集及送检规章制度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一、目的:确保实验室标本的安全、有效,保证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 三、内容: 1、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肥胖者可用腕背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偶用前囟静脉。静脉采血用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正在静脉输液者应停止输液三分钟,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动脉采血一般由临床科室护士采集。 2)、尿液标本的采集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一般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