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公开课教学设计抓住细节,提高阅读理解水平1. 引言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而抓住细节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结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设计一堂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细节抓取的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2. 活动设计2.1 前期准备指导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相关文本,熟悉文本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教室里悬挂部分故事的图片或者设置小道具,为后续的活动做铺垫。
2.2 活动一:导入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抓取能力。
例如:“故事中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他在哪个地方遇到了狼?”等等。
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回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3 活动二:抓住关键词这一环节主要针对词汇理解和句子理解的能力。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或者PPT上展示一段课文,并用颜色标出其中的关键词或短语。
要求学生根据关键词来回答问题,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对于下册第三单元中的《鳑鲏的力量》,可以标注出“鳑鲏”、“力量”等词汇。
2.4 活动三:填表整理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抓住细节。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份表格,要求他们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填写相关信息。
例如,《小川之恋》中的小川的宽度、深度、颜色等。
通过填表整理,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细节的把握。
2.5 活动四:小组合作演绎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故事,进行表演。
要求他们在表演中准确地呈现故事的细节,并通过语言和表情来传达故事的情感。
这个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节,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学生能够在参与实践中提高抓住细节的能力,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针对不同的情境,老师可以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互动中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此外,在课后布置相关习题和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课堂实录

《抓住细节》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通过赏析例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梳理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重难点】1.通过赏析例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梳理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咱们要把一个人物刻画的立体丰满,通常会用到什么描写?生: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师:试一试以我为例,给这句话加上人物描写。
(展示:老师来上课。
)生:一位穿着白色上衣,黑色裤子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师:他加入了什么描写?生:他加入了外貌描写。
生:一个拿着教案,神情略显紧张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师: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眼被你识破了我的紧张。
师:同学们在描写我的时候可不可以加入心理描写?生:可以。
师:你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吗?生:不可以。
师:心理描写是针对自己所做的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描写和环境描写互相衬托。
所以在这句话中是不能加入心理描写的。
注意在进行人物描写的时候,这些方法我们要有选择的使用,不是多多益善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赏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学习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出示目标)通过看同学们的练笔发现大家对于心理描写掌握的不错,大部分同学描写心理描写都比较细腻,且会用景物烘托心理。
在同学们的练笔中孙悦航同学的心理描写特别突出,咱们一起来赏析一下,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展示:吃完晚饭,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夹着电闪雷鸣。
站在窗边,向远处望去,一片雾蒙蒙的,给人一种紧张、恐怖、迷失了方向的感觉。
我的心情像极了今天的天气,焦躁、无助、迷茫。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在朗诵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失误了,这让我非常担心,担心自己因失误拖累了小组。
一想到这里,我就手心冒汗,后颈发凉,耳边仿佛有一窝马蜂在嗡嗡叫。
我的大脑也像短路的机器,无法运转。
我感觉好似有一层蜘蛛网密密地封住了我的心。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抓住重点,写好细节》课堂实录

抓住重点,写好细节——《的那一刻》作文升格课堂实录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初中郭云霞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师:今天看到咱们七年3班的同学们,老师觉得特别亲切。
因为前两周布置大家写了一篇作文《______的那一刻》,大家写得特别认真,有的同学还写了两大页作文纸,老师想用一首小诗来简评一下大家的作文情况,想不想听?边说边屏显作文题目和要求:请以“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①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②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描写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受。
生(兴致勃勃):想!屏显小诗,教师读:上周细把作文看,感觉写的不一般,即兴创作诗一首, 表达阅后心所感。
晏艺晓仪和春芸,杰涛俊阳和金群,语言朴实文流畅,真情流露暖人心。
春华婉瑜和茗琪,乾枫家浪和建婷,善用景物巧烘托,情景交融文笔精。
凯荭涓怡和嘉儒,健文淑怡和颖欣,校园生活细描摹,身边取材很用心。
菊暖绮琳和浩熙,小丽程怡和俊明,善于观察多留意,感悟深刻有见地。
碧霞诗恩和灼培,有祥杰康和子明,萧彤嘉添和魏健,俊豪林芳和梓瑜,写作技巧灵活用, 首尾呼应巧点题。
靖伦杰锋和超腾,旺旺嘉兴和娉婷,还有鑫凤和慧珊,加上陈鸿和慧怡,文章结构很完整,中心突出才更好。
洋佳狄龙和清文,志华爱珍和鸿俊,语言通顺有条理,若能流畅更加妙。
若是觉得评的好,掌声鼓励我需要。
(生笑,热情鼓掌)师:谢谢!同学们,这节课呢,我们主要是针对大家的作文来进行修改提升。
虽然大家的作文都各有亮点,但是从大家作文的基本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还是集中在三类文档次。
屏显作文得分表:二、评习作、定方向师:其实我们的作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到底突破口在哪里呢?我们先看看手中的例文。
请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思考一下: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阅读例文,思考:难忘的那一刻从小就混迹在医院的各种药水中长大的我,看到的大多数都是白色的东西:白色的病房、白色的地板、白色的床单、白色的药丸……当一张橙红色的奖状和一个黄色的气球闯入白色的世界时,那一刻,至今难忘。
第四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课堂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写作抓住细节环节一:比较一下两句句子的表达效果A.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B.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四肢,挤得我只能缩在一角的席子.上。
选自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她”是指阿长,当时的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是实在不大敬佩她,甚至有些讨厌。
A句写了阿长的睡姿: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以至于“我”没有翻身的余地,形象地刻画出她睡相粗俗、令人生厌的特点。
A句抓住人物的具体表现进行描写,相对B句能够更生动地体现人物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这样细腻的表现,在《阿长与<山海经>》中还有不少。
比如下面这个片断。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作者表现阿长对我的关爱,是通过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的具体语言描写,表明没有文化、连书名都不知道的阿长,居然能买来我渴盼已久的《山海经》。
通过这个语言描写细节,表现阿长对我的关爱我们再来看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例子。
如果我们要写一个人很吝啬。
我们可以直接说这个人很吝啬但是吝啬到什么程度,就无从感知了。
我们来看看《儒林外史》中,作者如何刻画严监生这个人的吝啬。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随堂练习及答案(内含2课时)

《抓住细节》第一课时随堂练习及答案小练笔:过年了,我们中国有个习俗就是吃饺子,那么请同学们用肖像和动作描写把包饺子的过程细致地刻画出来。
(70字左右)答案:可以抓住“揉、切、按、擀、放、包、捏•…•" 一系列动词把把饺子的过程详细写出, 还可以抓住不会包饺子时着急神态,和饺子包完后露出的喜悦,以及满脸都是面粉的形象展现出来即可.《抓住细节》第二课时随堂练习及答案写作练习:1.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
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难堪。
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 并以《___________ 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 字。
提示:(1)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 …… (2)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的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
2.照片记录了生活的瞬间,也记载了生命中的故事. 从家里照一张你喜欢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 字。
提示:( 1)可以回顾七上学过的《学会记事》,叙述故事时应条理清楚。
(2)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的描写。
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范文一】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在过往的岁月中,往事如溪中的沙石般繁多,每当阳光洒下,水中的一些沙石便会熠熠生辉,这些散发出耀眼光芒的沙石便是令我难忘的时刻!我从水中摸出一块彩色石头,透过它,我看到了自己曾经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六年级时,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参加了市里举行的乒乓球比赛。
我揉着因为长时间训练而持续酸痛的胳膊, 看着眼前人头攒动的景象,只觉高手云集, 担心自己会很快被淘汰。
只是,我的担心很快便被激烈的比赛冲淡了.比赛刚开始,我便遇到了一个高手,我们两个激战了三局,最后我艰难战胜他,惊险晋级.第一场比赛的胜利,让我信心倍增。
我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冲到了决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案

“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巴尔扎克如是说。
4、范文引路
(《绩优学案》P64.65的范文。)
五、结语:
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一个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亲情的凝聚,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让我们擦亮眼睛,用心捕捉生活中细节,去描摹去刻画,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让亲情的细节之花在生命中绽放,在笔尖永驻芳华。
肖像描写: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老王》
分析:这个“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我们害怕,也和杨绛一样对他心生同情,也有不祥的预感,生命将息的人还在惦记对他心怀善念的人,这是怎样的一份情,也就会理解杨绛给钱的愧怍,她觉得亵渎了这世间纯善的一个人,同时我们也能感到杨绛本身的善良,她对老王充满同情和顾念。细节描写的表现力可见一斑。
语言描写:“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阿长与〈山海经〉》
难点
品读第三单元课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经典片段,引导学生探究细节描写的作用及其方法;作文升格,指导学生修改、增补细节,演练细节,进而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写出生动感人的佳作。
教学
方法
引导、讨论、写作练习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
学
过
程
一、课题引入
米开朗琪罗是世界上杰出的艺术大师,据说他无论雕刻还是绘画,速度都很慢,总是花许多时间,在那里沉思、 推敲、琢磨,力求完美。 有一次,友人拜访米开朗琪罗,见他正为一尊雕像做最后的修饰,过了一些日子,友人再来拜访,看见他还在修饰那尊雕像,友人责备地说:“我看你的工作一点都没有进展,你的动作太慢了”米开朗琪罗说:我花许多的时间在整修雕像,例如让他的眼睛更有神,肤色更亮丽,某部分肌肉更有活力……友人说“这些多是一些小细节啊”。米开朗琪罗说:“不错,这些都是一些小细节,不过把所有的小细节都处理妥当,雕像就变得完美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任何完美都是细节上完美组合而成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教案设计范文3篇11

怀着惊喜的心情,我又翻开了第三张照片,眼前顿时一亮,原来是一张全家福,照片的背景是一栋漂亮的小洋楼了,这才是一栋真正的房子啊!三层,宽敞的阳台,全新的设计风格,美丽的彩砖。房子里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舒适的沙发、空调、冰箱一应俱全。今年爸爸还想给我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呢!照片上爷爷和奶奶精神矍铄,爸爸妈妈一脸满足幸福的笑容,我,天真烂漫笑得多开心,仿佛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看完这三张对比鲜明的照片,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家庭的进步史。三十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巨大的变化让我感慨良多,这三张照片只是三十年经济进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合上相册,我庄严地把它们重新封起来。生命的痕迹就在我的回望中悄然划过,生活的影子也在这照片永恒的记载和折射中,渐行渐远我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我们的全家越来越幸福,而记载生活的照片越来越美丽,照片背后的故事越来越精彩。
作文三、照片里的故事
写作提示:
1.可以回顾一下七班级上册学过的《学会记事》,叙述故事时应条理清楚。
2.注意联系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背景,对拍照时的细节做出生动具体的描写。
例文欣赏:
照片里的故事
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住宅正以建筑符号的形式,阐释着一个乡村的变迁。它折射出来的,不只是农民居住观念的更新、消费的升级,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进展的一大亮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我们跟随课文中的经典细节描写来学习体会其好处
1.肖像中的细节描写
是指对人物身材、容貌、服饰以及表情等典型特征的细微刻画。
例如:《老王》中,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5)写作小妙招
让读者感同身受,需要动用我们的感官,加上恰当的修辞,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作能力会速度提升哦!
【范文】
•赛场上的加油声,呐喊声顿时消失了,仿佛空气都已凝结,此刻只能听见自己“怦怦怦”的心跳声,感受到嗓子里的腥味,(味觉)而眼前出现了一缕阳光洒向终点线,阳光——那是一种多么神圣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你引向它的温暖,我咬紧牙关,紧锁双目,右脚奋力一蹬,最大限度的摆动双臂,我感受到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紧绷得快要炸裂,我向着终点线“飞扑”过去,就像那子弹穿透枪靶一般迅速而有力,(比喻)终于冲过了终点线,此刻感到风吹到脸上凉凉的,(触觉)汗水与泪水早已化作一团,我跪到跑道上,双手攥紧拳头,用力大喊一声:“我赢了!”那是胜利后的释放,是战胜自我的呐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细节》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通过赏析例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梳理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重难点】1.通过赏析例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梳理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咱们要把一个人物刻画的立体丰满,通常会用到什么描写?生: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师:试一试以我为例,给这句话加上人物描写。
(展示:老师来上课。
)生:一位穿着白色上衣,黑色裤子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师:他加入了什么描写?生:他加入了外貌描写。
生:一个拿着教案,神情略显紧张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师: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眼被你识破了我的紧张。
师:同学们在描写我的时候可不可以加入心理描写?生:可以。
师:你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吗?生:不可以。
师:心理描写是针对自己所做的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描写和环境描写互相衬托。
所以在这句话中是不能加入心理描写的。
注意在进行人物描写的时候,这些方法我们要有选择的使用,不是多多益善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赏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学习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出示目标)通过看同学们的练笔发现大家对于心理描写掌握的不错,大部分同学描写心理描写都比较细腻,且会用景物烘托心理。
在同学们的练笔中孙悦航同学的心理描写特别突出,咱们一起来赏析一下,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展示:吃完晚饭,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夹着电闪雷鸣。
站在窗边,向远处望去,一片雾蒙蒙的,给人一种紧张、恐怖、迷失了方向的感觉。
我的心情像极了今天的天气,焦躁、无助、迷茫。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在朗诵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失误了,这让我非常担心,担心自己因失误拖累了小组。
一想到这里,我就手心冒汗,后颈发凉,耳边仿佛有一窝马蜂在嗡嗡叫。
我的大脑也像短路的机器,无法运转。
我感觉好似有一层蜘蛛网密密地封住了我的心。
一个月的努力可能因我一个失误而毁于一旦。
我像一个迷失在森林里的探险家,迷茫又不知所措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我顺手接起了电话,有气无力的问了一句:“哪位?”电话里传来了组员小张的声音:“哥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比赛得了一等奖!”我如释重负,仿佛肩上千斤重的担子终被卸下。
在茫茫的迷雾中射出希望的光芒,像一缕夕阳照向天边的余晖,美丽而令人留恋。
七、一孙悦航)生:“一想到这里,我就手心冒汗,后颈发凉,耳边仿佛有一窝马蜂在嗡嗡叫。
我的大脑也像短路的机器,无法运转。
我感觉好似有一层蜘蛛网密密地封住了我的心。
”这句话写出了他的焦虑、担心。
师:“耳边仿佛有一窝马蜂在嗡嗡叫。
”这是真实发生的吗?生:这是幻想。
师:这种心理描写就是用“幻觉”来写心理活动。
(板书:幻觉)哪位同学再来谈谈你的收获?生:“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夹着电闪雷鸣。
站在窗边,向远处望去,一片雾蒙蒙的,给人一种紧张、恐怖、迷失了方向的感觉。
我的心情像极了今天的天气,焦躁、无助、迷茫。
”用景物描写烘托了他的无助,迷茫和担心。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还可以用景物烘托心情。
(板书:景物烘托)还有一种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同学们看导学案的材料一,《最后一课》中的这段文字是作者自己跟自己对话,这种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常见,但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比较少见。
(展示:【材料一】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都德《最后一课》)师:小结:心理描写:幻觉(好像看见、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景物烘托、内心独白。
为了让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我们还可以在心理描写时加入修辞。
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老舍先生说,要使人物站起来,只有描写行动。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使读者感到作者笔下一个一个栩栩如生的活人。
怎样才能把动作写细写好呢?大家来看几个例子。
(一)准-----准确用词师:请你选出正确的动词,并说出原因。
(展示:上课铃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
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立马(提、竖)起耳朵,(缩、弯)下身子,直向座位(走、蹿)去,然后身子一(直、扭),屁股一(坐、落),课本一(竖、拿),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生静心思考)生:我选的动词分别是:“竖”写出了警觉,“缩”写出了我的紧张,“蹿、扭、落、竖”这些动词写出了我的敏捷。
师:精准的动词往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的性格。
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也要学着用准动词。
(二)细------分解动作师:再来赏析这个语段,看能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展示:1.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爬了起来,重新做好了起跑前的预备动作。
2.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即将起飞的雄鹰。
)师:比较两个语段,结合具体的词句,说一说哪段文字更有表现力?生:第二段文字更有变现力。
师:说说理由。
生:第二段文字写的更具体。
师:具体在哪里?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赏析。
生:第二段文字用“撑、踮、爬”具体写出了运动员摔倒后迅速爬起来的动作。
生:相比第一段文字,第二段文字用“顶、弯、蹲、插、倾”一系列的动词把运动员摔倒后又重新做回预备动作写的具体形象。
师:对比动词的数量,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写作方法?生:动作描写要把动作写细。
生:动作描写要把动作写具体。
师:我们在写人物动作时要想把人物的动作写细,就要把人物的动作分解开来写。
(板书:细------分解动作)(三)真——巧用修辞,形象逼真师:咱们再看这段文字。
(展示: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即将起飞的雄鹰。
)师:这段文字除了动作描写写的具体,有层次,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生:那架势,就像一只即将起飞的雄鹰。
这个比喻句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写的非常形象。
师:“猛地、稳稳地、微微”这些词语能不能去掉?生:不能,这些词语写出了运动员重新做回预备动作时的沉稳。
生:这些词语把运动员的预备动作写的更加到位。
师:在进行人物的动作描写时记住三个字:准-----准确用词,细------分解动作,真——巧用修辞,形象逼真。
(四)试一试师:我们用梳理出的方法练一练动作描写,看屏幕,我把跳远的动作分解好了,下面请同学们加入动词、修辞和修饰语。
为了让大家有直观的感受,请体委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下示范。
生:(学生观察、思考)(展示:沙坑边上,几个同学正准备进行跳远测试。
小明站在起跳点上,眼睛注视着前方,他深吸了一口气,()双臂,()脚尖,()弯下腰,身子下蹲,脚(),双臂(),腾空跃起,身子【】,()落在沙坑上,他回头()量尺,兴奋地跳了起来,高声喊道:“太棒了!”)生:挥起双臂。
生:抡起双臂。
生:甩起双臂。
生:扬起双臂。
师:请体委再来为咱们重现一下跳远姿势,慢一点。
你看看那个动词更好。
生:扬起双臂更贴切。
生:踮起脚尖。
生:脚一弹。
生:脚一蹬。
生:脚用力一蹬。
师:哪个更好?生:脚用力一蹬。
生:双臂一挥。
生:双臂用力一甩。
生:双臂用力一摆。
师:你认为哪个动词更准确?生:双臂用力一摆。
生:身子像鱼一样向前蹿去。
生:身子像子弹一样向前冲去。
师:这些比喻句真形象,很有画面感。
生:稳稳地落在沙坑上。
生:他回头瞅了瞅。
生:他回头看看。
生:他回头望了望。
师:哪个更好?生:“望”好,说明跳的远。
人物的动作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其实人物脸部的微表情也能做到这一点。
这种脸部的微表情就是神态描写。
它让读者由表及里了解人物的心情、思想活动和性格。
(一)比神态师:咱们来比较以下两个语段,你认为哪个语段写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展示:A.此情此景,他一下子愤怒起来,他真的很愤怒,那愤怒的样子让人害怕。
B.看到此情此景,他那古铜色的脸“刷”地变紫、变青,脸上的肌肉也在抽搐,脖子上的青筋爆得老高。
)生:我认为第二个写得好,第一个语段“愤怒”出现了三次,但是感受不到他的愤怒。
第二个语段没有出现“愤怒”但是能感受到愤怒。
生:我也认为第二个好,第二个运用了神态描写,第二个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愤怒时的面部表情。
师: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好,这两个语段都想写出人物的愤怒,第一个语段直接用“愤怒”一词反复概述,但人物情态却无法在读者眼前再现。
第二个语段描写了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神色,既写出了“愤怒”,还使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活。
这就是神态描写的妙处。
(二)赏神态,理方法师:我们先从下面神态描写的语句中汲取写作的滋养。
(展示:1.她的两只眼睛变成两弯月牙儿,嘴角上翘成优美的弧线。
2.她紧闭着双眼,眼皮底下挂着几行晶莹透亮的泪珠,紧抿的双唇下流淌着口水和鼻涕,哇哇一一地放声大哭起来。
3.竖起了眉毛,眼珠子得像要弹出来似的4.他的脸羞得像染过秋霜的枫叶。
5.他气得鼓起腮帮子,脸色像雾霾笼罩的天空,灰蒙蒙、黑沉沉的。
6. 他脸上蛛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了一块儿。
)师:朗读以下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人物神态的?生:第一个句子通过描写眼睛、嘴角,写出了人物的高兴。
生:第二个句子通过描写双眼、泪珠、双唇,写出了人物的伤心。
生:第三个句子抓住眉毛、眼写出了人物的愤怒。
生:第四、五个句子通过写脸,分写出了人物的害羞和生气。
生:第六个句子抓住皱纹和眉毛,写出了人物的忧愁。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神态描写可以选取哪些角度?先自己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生:可以从“脸色”“脸色变化”“青筋”“眉毛”“眉头”“眼睛”“泪珠”“嘴唇”等角度进行神态描写。
生:“脸色”“笑容”“眼神”要重点写。
师:这么多角度,我们采用什么顺序来写呢?生:从上到下。
师:还有没有,我们看一个人的表情,先看什么?脸色。
(老师用手绕着脸庞一圈)从整体到局部。
师:第三句,“竖”可不可以用“横”?生:不可以,这样就体现不出人物的愤怒。
师:3、4、5、6句语言生动形象源于什么?生:比喻修辞。
师:所以语言上我们还可以使用……生:选用动词、形容词、巧用修辞。
(三)写神态师:看图画,说说图片中的人物给你什么感觉?生:很可爱。
师:老师给你个开头句,请你用“神态描写”突显小姑娘的可爱。
(展示:这个小姑娘长着一张圆圆的脸,。
)师:接下来四人小组交流,拿出小组的得意之作,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先来?哪个小组点评一下?描写神态还可以想象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