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1)

合集下载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10)一、学习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要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探究其演化的科学依据,从而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我们需要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要观点,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准确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来阐述恐龙演化的复杂过程,以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激发对恐龙和古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之一是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这需要我们深入探究恐龙演化的科学依据,理解其从陆地生物逐渐演化成具有飞行能力的鸟类的复杂过程,这对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科学概念也是学习难点。

我们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准确理解并掌握这些术语和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

如何将恐龙演化的科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难点。

这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一个_______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多次的_______。

2. 根据课文内容,最早的恐龙大约出现在_______年前,它们和狗一般大小,并且_______。

3.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_______;而另一支则演化成了飞向蓝天的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恐龙飞向蓝天演化的证据?()A. 恐龙骨骼的变化B. 恐龙蛋化石的发现C. 鸟类和恐龙的DNA对比D. 鸟类羽毛的化石2. 课文中提到,恐龙演化的原因是()A. 地球气候的变化B. 食物短缺C. 自然选择的结果D. 人类活动的影响三、简答题1. 请简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中,哪些特点或变化使得恐龙最终能够飞行?2. 你认为恐龙演化的过程对我们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有哪些启示?四、中心思想《飞向蓝天的恐龙》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并强调这一演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部编四下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导学案

部编四下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自主预习】
一、预习四步曲: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我能把本课的生字写正确、规范
3.我能做到流利朗读五遍课文,不错字,不漏字,不改字。

4.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后的生字。

想一想:如果给这些生字分类,你会怎么分呢?你会用什么有趣的方法记住给本课的生字呢?
二、预习自测:
1.下面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笨重漫长欣喜若狂凶猛异常
轻灵鸟翼五彩斑斓毫不相干
骨骼结构点睛之笔凌空翱翔
后裔滑翔茹毛饮血形态各异【自主检测】
一.补充词语
()彩斑斓欣喜()狂凌()翱翔
形态()异天之()子茹毛()血
二、按意思写词语。

1.反应慢,不灵活。

()
2.动作等迅速灵敏。

()
3.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
【拓展延伸】
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更好地了解恐龙的进化演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选(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选(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第【1】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目标: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

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

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男生喜欢恐龙,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恐龙(学生交流)2.恐龙简介:“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命名的。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

恐龙家族的成员种类很多,形体大小各异。

大的,庞大笨重的身躯可超过大象;小的,轻盈灵活的身体酷似雄鸡。

恐龙在中生代末期突然全部灭绝,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

我们现在知道的恐龙,是根据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

3.欣赏恐龙。

看了这些,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通过预习,谁能帮助同学解决疑问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3.重点指导“隧、翼”的写法:“隧”字最后写“辶”;“翼”分为上下两部分,写时注意紧凑,“共”的第二横较长。

4.理解词语意思。

(互相交流)5.把你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2.简要概括课文每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名校精品导学案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名校精品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名校精品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准确地读写词语。

2、理解一支恐龙深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一说。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一、预习检测:1.“我会读”中的生字。

大家好,我们是()小组,我们组将采取()的方式来给大家读生字。

其中()的( )地方我觉得应该注意。

请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

2. “我会写”中的生字。

大家好,我们是小组,我们组将采取()的方式来给大家读生字。

其中()的( )地方我觉得应该注意。

请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

3.读准下面的词语恐龙凶猛笨重迟钝五彩斑斓凌空翱翔骨骼顿时欣喜若狂描绘鸵鸟支撑形态各异茹毛饮血轻盈敏捷鸟翼崭新大家好,我们是小组,我们组将采取()的方式来给大家读读上面的生词。

请大家点评。

二、自读感悟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什么?三. 合作探究1.读完课文后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2.找出你印象最深的词句,大家一起分享。

大家好,我们是小组。

1.读完课文后,我的感受是()。

2.读完课文后,我了解了一些恐龙演变的知识,()。

3.请大家看到第()自然段。

我来给大家读读让我印象深刻的句子。

4.我也读。

请大家看到第()自然段。

我们组汇报完毕,请其他小组补充,点评。

22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合作探究】探究主题一:学习第1.2自然段大家好,我们是小组,首先由我们组汇报。

我们组采用的是()读的方式来读1.2自然段。

1、通过朗读第一自然段,我知道在(),恐龙的()经过()的演化,最终变成了()。

2、读了第二自然段,我知道恐龙和鸟类在()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科学家提出()。

3、我还知道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首次发现了()。

4、我知道,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给这幅古生物学家门描绘的画卷涂上了(). 我知道“点睛之笔”的意思是()。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选13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选13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选13篇)《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2.我能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知识链接:1、词语理解: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

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

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

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

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

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2、恐龙的一支演变的过程: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

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

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

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预习任务: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1、学习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不懂的互相释疑。

2、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疑问?课文哪些地方解答了你的疑问?3、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第1篇】(一)欣赏录像片段,激发学习兴趣。

1、轻松谈话,营造氛围师:上课之前,我们来欣赏一段科学录像。

2、师播放录象,《探究发现》节目中的片段:一位农民到把化石交给XX博士(1分钟)3、师:这究竟是鸟还是龙呢?师:这究竟是龙还是鸟呢?生:结合课前对恐龙知识的收集,漫谈看后感受。

4、根据学生谈论引入课题师:(出示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它能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利用资料袋初读课文,提取读后信息。

出示资料袋:(有关课文字、词、辽西地区的资料)师:科学说明文中常常有一些专用的科学术语,老师把这些专用术语收集在资料袋中,今天让我们利用这个资料袋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查找资料袋。

3、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A:学生谈到资料袋中知,教师就要求学生读一读有关这个知识的资料。

B:学生谈到课文的有关内识容,教师就力求他能把文章读通读顺。

并把学生有价值的(有关文章中心内容)的知识收集到原有的资料袋中,课件件出示。

如:恐龙经过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三)初步感知第四段,理清演变过程,。

1、师: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那么,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呢?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

准备,出发!播放:中生代地球的录像片段。

2、提出要求:师:好看吧,其实这是电脑科幻片,科学家研究了恐龙的演化过程后制作的。

只要我们也来了解这个过程,长大后也许也能作出这样的电影呢!3、师:那好,我们必须知道科学家是怎么介绍恐龙飞上蓝天的?诶!在课文第几段?(生找课文第四段)4、赶紧默读第四段,思考这个问题恐龙演化的过程。

5、生:通过朗读课文的句子来说明恐龙的演化过程6、师:科学家是怎样有条理的介绍的,老师把这些编上号码,你能有条理地把这些排列位置吗,并用线条表示出来。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知道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等词语。

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弄懂课文内容,感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中生代末大绝灭: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

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在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种其他生物。

在这次灾难中灭绝的还有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

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真是一场大绝灭、大空难。

大绝灭的结果使得在距今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

这场大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一、自学合作交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把生字、字词读准,读通句子。

霸王迟钝骨骼五彩斑斓赫胥黎不仅恐龙欣喜若狂隧道鸵鸟繁衍轻盈脑颅膨大毋庸置疑吨位羽翼茹毛饮血温顺可爱3.我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茹毛饮血:毋庸置疑:4.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句子分析A、“辽西的发现向世俗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B、“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段落中的“一支”和“漫长”两个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7.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段落中的“一些”和“应该”用在这里表示什么?8.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恐龙的演化过程。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字,会写13个字。

结合课文学习“轻盈、敏捷、毫不相干、形态各异、茹毛饮血、毋庸置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流程课前预习: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尽可能多得了解“恐龙”的一些知识。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同学们好。

科学技术不只能改变现在和未来,还可以穿越时空,还原亿万年前的世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生命,了解地球,了解自然和人类。

这节课我们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

2、板书课题,检查预习。

①借“恐龙”聊一聊地质及生物科学。

主要加深对“中生代”和“白垩纪”的认识:中生代晚于古生代,早于新生代,自2.51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前后横跨1.8亿年。

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可以说三叠纪是恐龙的黎明,之后在侏罗纪达到鼎盛,白垩纪时代,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

②读一读“字词”。

对比阅读,谈谈自己的发现。

第一组:笨重、迟钝、茹毛饮血。

第二组:轻灵、敏捷、凌空翱翔。

结论:第一组词语用来写“恐龙”,第二组词语用来写“飞鸟”,二者之间看似毫不相干,其间却包含了漫长的恐龙演化为鸟类的过程。

二、理清思路,找出重点。

1、读过初步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思考这一课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关注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语句。

第一自然段: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自然段: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第三自然段: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第四自然段: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知道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等词语。

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弄懂课文内容,感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中生代末大绝灭: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

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在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种其他生物。

在这次灾难中灭绝的还有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

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真是一场大绝灭、大空难。

大绝灭的结果使得在距今6500万年这个时间的前后,地球上生物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

这场大绝灭标志着中生代的结束,地球的地质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生代。

一、自学合作交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把生字、字词读准,读通句子。

霸王迟钝骨骼五彩斑斓赫胥黎不仅恐龙欣喜若狂隧道鸵鸟繁衍轻盈脑颅膨大毋庸置疑吨位羽翼茹毛饮血温顺可爱3.我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茹毛饮血:毋庸置疑:4.再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句子分析A、“辽西的发现向世俗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B、“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研读课文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段落中的“一支”和“漫长”两个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7.研读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段落中的“一些”和“应该”用在这里表示什么?8.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恐龙的演化过程。

(大声朗读、与小组同学合作)并填写表格。

10.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与疑问?阅读理解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哥白尼和老师较真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但是,只要和真理有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一样会较真,直到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做客,老师不在。

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进来。

他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高兴地问:“孩子,又看什么书了?”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地问:“能看懂吗?哥白尼认真地回答说:“老师,我看不懂。

火星也好,土星也罢,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怎么不能呢?”沃德卡反问道,“命星决定一切!哥白尼当仁不让,大声反驳说:“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对于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生气,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重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但又说不出道理。

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

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果有毅力的话,以后研究吧!”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选自《永远的坚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________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

________(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太阳中心说是伽利略创立的。

________②太阳中心说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

________③太阳中心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

________④太阳中心说是对地心说的否定。

________(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________ (4).短文在塑造哥白尼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动作描写B.心理描写C.语言描写D.外貌描写【答案】(1)毕恭毕敬;当仁不让(2)错误;正确;正确;正确(3)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4)C(5.你从哥白尼身上学到了什么?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解析】【分析】(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课文中了。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

(3)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描写方法按人物描写概括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等。

结合句子来分析。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故答案为:⑴毕恭毕敬;当仁不让;⑵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⑶反问;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不能预示他的祸福。

⑷C;⑸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什么是语言描写。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食物链的故事美国曾经有个地方草场繁茂,他们养了许多羊在那里放牧,可是总有一些虎狼常来这里吃他们的羊。

当地人很生气,决心要把这些食肉动物猎杀完。

后来这些虎狼终于被他们猎杀完了,他们都很高兴,他们的羊繁殖得也非常快,可是后来,草场慢慢地被越来越多的羊吃光了。

羊没有了食物,也慢慢地都饿死了。

美国从这个教训中知道了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食物链,它形成了大自然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维系着物种间天然的数量平衡。

上个世纪,有人将小小的麻雀列为“四害”之一,于是全民总动员,一个彻底消灭麻雀的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除了毒、抓、杀之外,人们还采取轰的办法。

一见麻雀的影子,就猛敲锣鼓,齐声呐喊,惊得雀儿绝无停歇立锥之地,只好不停地躲呀,飞呀,最后累得从半空跌落摔成肉饼。

因为失去麻雀这个天敌,庄稼地里害虫丛生,虫灾泛滥,结果造成粮食歉收,接着,饥饿紧跟而来,人类终于饱尝了破坏生物链的苦果。

(1)画线句子中“轰”的意思是()A. 形容打雷、放炮、爆炸等巨大的声音。

B. (雷)鸣;(炮)击;(火药)爆炸。

C. 赶;驱逐。

(2)文章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事例,告诉我们灭绝一种生物保护另一种生物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考虑到________。

(3)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请用文章的话回答。

(4)对于人类这种干涉自然界生物链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呢?【答案】(1)C(2)美国人捕杀虎狼;中国人消灭麻雀;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3)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4)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C;(2)美国人捕杀虎狼;中国人消灭麻雀;大自然中的生态平衡;(3)生物链对自然界是多么的重要,每样物种的灭绝都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的问题。

(4)示例: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要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漓江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夏天,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漂着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象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短文按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答案】(1)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

拟人句: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天,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2)季节(3)春:生机勃勃;夏:热闹非凡;秋:丰硕诱人;冬:安静、纯洁。

【解析】【分析】(1)比喻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 ,而拟人句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再结合课文即可得出。

(2)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

每段的开头是春夏秋冬,所以短文是按照季节的顺序去描写漓江的景色的.(3)本题考验的是在句子中提炼关键词,根据“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